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做為剛踏入工作一年的年輕教師,在上個學期,我有幸參加了棲霞區心理教師培訓,這次培訓不同於一般的學習培訓。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教師是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個樂觀的、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學習氣氛,使學輕鬆愉快的進行學習。反之,能夠造成一種緊張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情緒不安。所以,教師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用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處理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合理的規劃、安排自己時間;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只有這樣,才能夠積極、樂觀、健康地投入到工作中區。

  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培訓過程中,培訓的老師對一些案例的剖析,讓我們認識到很多在班級管理中的事情也可以這樣處理啊,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僅僅相連的。雖然我們沒有處理過類似的案例,但我們已經掌握了這些事件的相關知識及應對措施,這都要感謝心理學老師對我們所作的培訓。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現狀,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和諧的環境。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舒心的、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孩子踏入學校就很開心,樂於學習。學校有莫大的吸引力,而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那樣孩子會樂於學習。也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過程。

  就像陶行知先生的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做人的前提是要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那麼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因為低年級的孩子時刻在模仿著周圍的人、事。

  透過這次的學習,只能說無論在理論知識上,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瞭解,我的瞭解也只是皮毛。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地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在教育教學上,希望我能夠成為照亮孩子們內心深處的一縷暖陽。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參加了xx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使我有幸與4位心理博士零距離接觸。透過為期6天的培訓學習,對我來說,這不僅是業務理論的學習,也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4位博士分別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問題做出精彩的闡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讓我震驚。這些見解和寶貴經驗使我明白,作為一名教師,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當前,中小學生由於受個體發展,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一些心理異常現象。諸如懶惰、好動、打架罵人、偷摸說謊、迷戀遊戲機,或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驕傲、自卑、倔強、厭學、無禮、散漫、孤僻等非正常現象。如果這些心理異常行為長時間得不到引導、矯正和教育,而個體主觀上又難以自我調解,將會積習難改,影響正常的心理活動,妨礙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另一方面,面對社會的變化,我們已逐漸意識到學生的有些問題並不全是思想品德問題,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來處理,即便是思想品德問題,其解決也有賴於學生積極的心理活動的配合。班主任只有掌握有關心理診斷,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心理教育的理論,並持之以恆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才能卓有成效地解決自己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

  因此我認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以及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方法和要求,對於我們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這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它對於我的影響將會久遠而綿長,如陳年老酒,將越釀越香。專家教授們用他們的智慧為我點燃了一盞明燈,激勵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指引我將所學所感用於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我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上路,與同事、與學生、與家長的心相約,助學生自助!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

  時代在發展,人們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卻越來越多。如今,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因此,健康的心理是人類生存必備的條件和基礎。在中小學階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學校裡一名兼職的心理教師,常常面對各種各樣學生的心理困惑,也就常常感到自己知識與能力的不足。

  這次,我積極參加了同安區中小學心理健康輔導室兼職教師培訓班。幾次的培訓、學習之後,感覺收穫頗豐,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樹立了新理念,掌握了新方法,明晰了新途徑,過去百思不解的一些實際問題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真是受益匪淺。

  透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爭做一名受歡迎的教師。

  可見,我們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要學習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要善於調控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要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

  在這次學習中,,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足以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我們要儘量為學生創設健康、溫馨的教育、學習環境,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要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之中。

  總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養、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才能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讓新一代青少年健康茁壯地成長。

  對於我們來說,這次培訓是我們很好的學習機會。透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為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實際中。今後,我希望自己能成為照亮孩子心靈的一束光!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

  xxxx年9月22日至9月28日,我有幸赴海南萬寧興隆參加了為期7天的海南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透過培訓,傾聽了肖少北院長、劉海燕教授等6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並且透過理論學習、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從而讓我瞭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更體會到新時期對健康理念的重視使我們不容忽視。現將本次學習的感悟總結如下:

  本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師心理健康學習刻不容緩。無論是從教師自身,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我們教師都有必要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其實每個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只是有些時候大家忽視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識的否認它的存在。所以我們每一個一個正常的人都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何況我們這些被稱為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呢?教育是心與心的溝通,我們面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著複雜情感的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對於培養合格人才促進教育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為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著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說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此外,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僅僅7天,但在我的心裡卻激起了層層漣漪。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著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後,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

  我有幸參加了心理教師培訓,這次培訓不同於一般的培訓,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

  1、透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外,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2、透過學習,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總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小學生自殺的事例,為學習,為人際關係等等,且有增長的趨勢,這就說明現代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力求“對症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可惜,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無法改變社會,就改變自己,我們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總之,教師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