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4篇)

採訪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4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採訪的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名應屆大學生,真的很感謝黔東南電視臺給予的這一次實習機會,相比在學校的理論學習,這次實踐機會真的十分的考驗我,更讓我學會了太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回想起去年在電臺的實習,我看到了作為媒體工作者的精神,當我決定報考電視臺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條路對於我還很漫長,現在我只是邁出了我的第一步。

  我大學時期的專業是動漫,接觸了一些電視的後期製作,那時起就和電視有了不解之緣,在校期間,我更是憑著喜愛成為了院廣播臺臺長,播了兩年的散文。從大一起我就十分的熱愛播音主持,也曾代表學院參加過幾次省級比賽,並且在這項工作上一堅持就是3年,所以在報考時我選擇了播音主持崗位。

  進入實習期後,我跟著付老師才算是真正的走進了播音的世界,在學校由於校園廣播和電視新聞相差太遠,在實習期間對於播音我還是差了太多,第一天付老師就說指出了我後鼻音發的不到位的問題,於是我查字典列出了所有的後鼻音字,第四天的時候就沒有在犯這個錯誤,但是對於頓字、輕重音、新聞的感覺、音色、音質,我還是差的太遠了。我明白播音不可能速成,於是我開始接觸一些新聞採訪,第一次和楊帆老師去採訪了會議,看了一些寫新聞的稿件,知道了新聞性並不完全在於會議本身,而是會議中能夠作為新聞點的一個部分,會議中有哪項內容與老百姓的生活相關,而新聞稿中一定突出這項內容,才是會議新聞真正的新聞價值。想寫好會議新聞一定要抓好那個價值點。

  第二次和陳陽老師採訪了一名優秀的老師,是一個專題片,我才發現一名新聞工作和要有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並且要把握新聞的主體,清楚採訪的真正目地,做到重點突出有頭又有尾,對於拍攝它不像新聞拍攝那麼簡單,而是要有自己獨到的東西,特寫和細節必不可少,不僅僅單純的採訪故事主人,對於他的同學和同事也要採訪才能從側面突出老師的好。那條新聞我覺得陳老師可以給更多學生一些特寫鏡頭,祖國花朵發自內心的笑容是對他老師的最大感謝。也可以給老師一直工作的講臺,甚至很平常的黑板擦給特寫,我想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第三次是和舒老師去下司,採訪我州肖副秘書長檢查中國國家皮划艇隊訓練基地。到了下司我跟隨檢查隊一行記錄檢查的過程,跟著舒老師一路跟拍,這個新聞的價值相當的高,而我也在心裡很認真的對待,隨後我們迎接了皮划艇的孟領隊,在和他的交談中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對新聞很敏銳,仔細發現每一個點,就可以發現無窮的價值。

  去黃平當出鏡記者那次,讓我學到了太多,看到強哥抬著腳架爬山的時候我才知道,記者是不能怕苦的,我要明白往往艱苦的工作回報卻越豐厚。那次出鏡我不足太多,由於風大我聽不見自己的聲音,我怕話筒雜音太大於是那天我把出鏡詞說的很大聲,回來之後聽起來效果很差,讓我十分的慚愧。第一次面對鏡頭由於看的人比較多,說真的我還是很緊張,拍了3到4次才好,最後在強哥耐心的幫助下才完成出鏡。這次是最好的鍛鍊,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很珍惜甚至感激那次採訪,我的出鏡詞是我自己寫的,並且強哥也讓我寫了新聞稿,讓我徹底的實踐了一把。

  最後一次是和陳陽老師去採訪先進大學生創業的新聞,但是由於採訪有要換地方,車坐不下了所以我沒有全部採訪完,最後一週我堅持一天錄一條新聞,出了頭像,並且試著製作,剪了一條新聞。做了一個黔東南新聞的片頭。唯一一個月的實習落下了帷幕,這一個月我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工作更是一種精神,每次開會我總會感受到我的不足和缺點,記得面試的時候考官提問到:你覺得你做播音主持有什麼優勢和不足?那時候我滔滔不絕的說著我是多麼的熱愛這份工作,我大學的時候拿到了多少的朗誦演講的獎狀現在想想覺得很是可笑,對於播音主持其實我一點優勢也沒有,我不是科班出身、我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新聞、我沒吃過苦、流過汗、沒付出任何東西,這一個月讓我徹底明白了自己還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但是不怕,這些從沒動搖過我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我會更努力,更刻苦的學習,強化自身。感謝這一個月臺領導的幫助和支援更感謝各位老師耐心的教導。雖然我在這一個月中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水平和才智,但是要相信我是懷著最真誠的心走進電視臺的,真的很希望臺領導能給我工作的機會,讓我真正的能在這個大熔爐裡面燃燒,能夠在這裡成長,而我一定會拿出實際行動回報領導對我的栽培,我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沒有機會。年輕的我是需要時間來考驗的,相信我給我一個舞臺我一定會還你們一個驚喜。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2

  最近看了很多的訪談節目,頗有感觸,遂把一些感想記錄於此。

  昨天看了蕭亞軒的訪談。小時候的蕭亞軒由外婆撫養大,外婆對她的教育很嚴格,讓她學習琴棋書畫。後蕭亞軒到溫哥華學習服裝設計,在這期間,她被別人拉去參加了一個比賽,結果在比賽中表現不俗,而後進入娛樂圈,一舉成名,可以說,她是幸運的。然而成名後忙碌奔波的生活卻讓她最終不堪重負,她選擇了逃離,在國外休養了2年多。然而在她準備好一切,調整好自己,準備重新開始蓄勢而發時,不幸卻接連降臨到她的身上,先是跳舞時太累扭傷了腳,很嚴重,後是媽媽得了重病,最終離她而去。可以說,在事業上的蕭亞軒是幸運的,她沒有經歷過所謂的低谷,即使有,也不是因為她的音樂的問題,而是她太紅了太累了或者是公司的問題;然而她也是不幸的,她的媽媽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抱到孫子孫女,然而卻再也等不到了,蕭亞軒也再也無法孝敬媽媽了。

  我想蕭亞軒之所以能成功,與小時候外婆對她的嚴格教育也是分不開的,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有實力的人,她能成功,必然與她本身的實力有關。當然,她骨子裡的那種堅強也是她能夠成功的極大動力和支援。

  有時候成功不僅僅要靠努力,擁有天賦也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在藝術這塊領域。夢想必須要建立牢固的基礎之上,一定不要好高騖遠,比如唱歌,如果某個人想要成為歌手,但是他五音不全,即使再努力,也許他也無法追趕那些具有一定天分的人的腳步。夢想固然可貴,但是夢想不是白日夢,在夢想面前,我們也應該客觀地審視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而Elva,顯然地,她是具有唱歌和表演的天賦的,這也是她能夠成功的極為重要的原因。

  生活總是不缺少意外的,或大或小,或悲或喜,而在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一顆平和樂觀的心,不要抱怨生活,不要埋怨命運。每個人的道路都不同,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每個人的命運也都不同,也許就是有那麼些人,從始至終,都非常地幸運,人生非常地平坦順利,然而這未必就不是一種不幸。不要跟任何人去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享受生命和生活賦予你的這一切,安然地接受,樂觀地面對,開心地生活。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3

  其實在新聞採訪方面,我是一個新手,一隻“菜鳥”。說來慚愧,進校報的這一年裡,真正意義上的採訪其實不多,只有四次。中間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見,現在就寫出來,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個人採訪是在軍訓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學院的新生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絡。軍訓表彰大會上,“詹麗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實他一入學輔導員就跟我說了,要特別關注她的舉動)。後來師姐說讓我們挖掘軍訓的人和事,我第一個念頭便想到了詹麗璇。後來我透過其他人瞭解了她的資訊後,感覺師妹身上有能夠代表這一屆新生在軍訓中蛻變的閃光點,就跟碧嵐師姐主動請纓,說我要去採訪詹麗璇。

  師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採訪,還是一個人採訪,自己不免內心緊張。後來我從圖書館找來了通訊寫作的書籍,可總覺得裡面的那些原則寶典之類的不適合現實中的採訪。我開始苦惱,幸好這時碧嵐師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透過電話引導我摸索,最終,我把那些問題想好了,列好了,也順利採訪好師妹。

  這一次充足的採訪前期工作是那次採訪成功進行下去的關鍵。因而在做人物採訪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收集被採訪者的資訊及別人的一些看法,這對採訪中挖掘人物的閃光點至關重要。

  好的採訪是成功的採訪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採訪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這點。第二次採訪的是一位現從事媒體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師姐。由於當時師姐在海南,我只能透過qq對她進行採訪,而我對那位師姐的所以認識就只有那張紙上的資訊。那段時間很忙碌,沒怎麼好好地琢磨那次的採訪,在還沒做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就貿貿然地採訪了師姐。很快,師姐就指出了我採訪的不足,她說我問的都是一些表層次的東西,而且問得比較亂。我心驚地接受了她批評,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採訪,發現真的有許多漏洞。

  那次採訪稿最後世師姐也幫我修改了不少,這讓我覺得很慚愧,也更加意識到我們採訪者的責任和採訪上自己存在著的不足。

  說了那麼多了,好像都在強調採訪前期的準備和資訊收集的重要性。其實我還覺得,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的表現同樣很重要。就算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人採訪還是會有不同的風格。這在電視上我們也可能看到,魯豫的採訪和王志的採訪風格就算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風格。而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的是魯豫式的閒話家常的採訪,而不喜歡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採訪。可能大家剛看這兩張風格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魯豫,可一旦真正進入採訪,還是會有人就不知覺地扮演起王志來。當採訪著說出一個對我們而言十分有利的資訊時,我的觀點是,請做溫柔的魯豫,一步步引導採訪者繼續說下去,而不做尖銳的王志,立刻單刀直入,令採訪者汗顏。

  好了,說了那麼多,也該擱筆了。真正的採訪經驗採訪感受恐怕還是要我們自己去體驗才能找到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風格和感受!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4

  也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會茫然不知所措,面對選擇不知何去何從;也許,年少輕狂,無所畏懼,不懂得珍惜與把握;也許,沒有經驗地一路狂奔,會走很多彎路。在經歷過起起落落、風風雨雨,才會恍然醒悟,原來自己要的是那麼簡單,自己想要擁有的是那麼簡單。放下心,心無旁騖地做最真實的自己。人生的成功就在於每一天都在進步,就算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題記

  剛收到佈置下來的暑假作業時,我就懵了……校友?自己才剛剛上完大一,根本不認識幾個校友,去哪裡找呢?剛開始,我很是苦惱,看著開學的日子漸漸臨近,我更是不知所措。就在一次偶然中,我發現我加入的社團裡有許多前輩,而且很多都是社團的發起人,現在他們已畢業多年,都相繼步入職場,一路走來,想必定有很多收穫和感想。就這樣,我透過網路的方式聯絡到了一位學長。雖然這位學長和我不是同一專業,雖然訪談也是透過網路,但是透過和他的談話我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也是我以後成長路上為鑑的友人。

  他入學於20xx年,專業為註冊會計,期間還在吉林財經大學讀研,現在已經工作了。雖然工作不久,可以說是職場新人,但是從他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的穩重、老練。我們的談話從大學生活開始,我的訪談之旅也拉開了帷幕。

  說起大學生活,從他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對大學生活的無限追憶。他說著七年前的江財,我說著七年後今天的江財,今昔對比,凸顯了江財的變化之快。我不知道,三年乃至以後,當我也離開江財,這個我生活學習了四年的地方,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之後,聊起了他從大學一直到步入職場的感想,從中我獲益良多。現在就學長說的話我做了如下總結。

  一方面他能堅持自己的夢想,讓自己的理念與時俱進。又可以在事業的起步階段踏踏實實埋下頭謙虛地工作在底層崗位,這說起簡單,但是我相信我們每一位聽到後心裡都沉甸甸的,因為他確實用自己的事蹟告訴我們人生貴在堅持二字!另一方面,他說到了對於夥伴的珍惜,可以非常幸運的擁有這些好朋友與他站立在公司的風頭浪尖,直面每一個挑戰和挫折。那些真正能夠讓你放心把後背交給他的夥伴每一個都是彌足珍貴的!他還告訴了我優質人脈的作用。因為一個人的事業在他看來一部分在於自己基本知識的建立,這不僅僅是課堂裡的,還有那些需要自己體會的東西。

  另一部分就是人脈,而且要優質人脈!人脈包括優質人脈、普通人脈、潛力人脈。只有在靈活運用自己優質人脈的前提下,透過自己基本知識的運作,才可以最好的發展本身的事業。最後他還說道,大學裡面是培養一個人心性的重要時期,不論如何,都要認真度過,因為這一段美麗時光再也回不來了。雖然他畢業的時間比較晚,可是現在也成績斐然。而他讓我明白的是鍛鍊無時不在,學校社會一個樣!他談及歷練和成長的同時還不斷強調學校的重要性。其中,他說過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自古以來,學生都知道校園是個鍛鍊的大熔爐,可是時間總會抹去些東西,直到從裡面出來才恍然大悟,所以絕對不要說學校不好,是自己走的不夠而已。”學長的話讓我想了好久。

  雖然採訪學長的時間不長,但透過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談話,我感覺就像和學長面對面一樣,我收穫頗豐。也很感謝學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我交流。

  這次來我們不光僅僅是採訪,更是一種學習,學長幽默而深刻的語言,睿智而開明的觀點,深深地影響著我。我也將步入大二,也要學會認清自己,學長一席話,也讓我對以後的路有了新的思考。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5

  今年暑假開始不久,我校五名學生參加了千燈鎮的國防教育夏令營活動。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在這次夏令營活動中的“小記者課堂”上,輔導老師饒有趣味地講解了如何當一名優秀的小記者。聽著老師細緻的指導,我不由想起今年五月,在“家樂福”超市的一次採訪經歷。當時我和另一位同學一起去超市瞭解有機蔬菜的銷售情況,超市裡的顧客阿姨和管理員叔叔熱情地接受了我們的採訪,讓我們獲得了很多有用的資訊。

  結合那一次的採訪經歷和今天老師的指導,我感觸良多,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作為一名小記者,採訪時應該“自信,我能行”。記得在第一次採訪前,我心裡非常緊張,路上時不時地要問自已行還是不行。等見到了超市裡的叔叔阿姨,我的心更是“撲通撲通”跳個不停。我採訪時說的話也變得有點結結巴巴。這就是心裡沒底,不自信造成的。以後啊,我一定要相信自已,準備充分,樹立信心。

  其次,小記者應該要“博學,樣樣通”。第一次採訪前我對有機蔬菜瞭解不多,很缺少這方面的知識。又由於採訪準備倉促,沒有查詢充足的資料,所以在與顧客阿姨的採訪互動中,我就很被動,往往不能結合阿姨的回答進行有針對性的回應,使得采訪過於刻意,缺少了一些靈動。以後呀,我一定要多方面地去學習科學知識,做一個知識豐富的“百事通”,擁有隨機應變的採訪智慧。

  最後,小記者還應具備“堅韌,不怕難”的優秀品質。這點我做得還不錯。第一次採訪時我臉脹得通紅,心裡很緊張,一度曾想打退堂鼓,但在關鍵時刻突然想到媽媽常說的“做事必須要有始有終,決不能虎頭蛇尾”。對呀,沈老師不也經常教育我們說:“做事不能半途而費”嗎?就這樣,我暗暗為自已加油鼓勁,心裡告訴自已不要害怕,更不能退縮,一定要勇往直前,堅持就是勝利……最後,我終於向叔叔阿姨們問完所有事先準備好的問題。

  通過了這次小記者課堂活動,我真正懂得了“理論聯絡實際”這一科學道理。我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已的閃光點,這使我更加堅定了信念。在以後學習實踐過程當中,我一定會不斷探索,不斷地總結,取長補短,做得更棒、更精彩!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6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日子,作為一名學生記者,肯定是夠輝煌的。我的採訪本上將增加兩個大家熟悉的名字:孫佳星和王蕤。

  昨天去看望孫雲曉老師,孫老師對她們兩人的評價都很不錯,所以我決定對她們兩人進行採訪。因為趕時間,在公主墳,騎腳踏車闖紅燈曾被警察追趕,但最終還是被我逃掉了。七拐八拐,我終於找到了“北京鐵路二中”。可當我向校團委的老師提出要採訪孫佳星時,他們卻拒絕了我,因為我拿不出報社的介紹信和記者證。不管我怎麼遊說,他們就是不答應。沒辦法,我只得來到了冷得讓我直跺腳的室外。正在那裡發愁,我忽然看見教務處辦公室裡有一位穿中山服的老師,於是我走了進去,轉機就從這裡開始。我先向那老師問了好。當他知道我是一名農村中學生時,握住我的手說:“不錯,不錯。”在這位老師的幫助下,我順利地採訪了孫佳星,她曾主演過《北京小妞》這部影片。孫佳星不但接受了我的採訪,而且還同我合影留念。

  下午採訪王蕤。4點鐘,我來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到宿舍一打聽,知道她上課去了,於是只好又去新聞系辦公室查詢她上課的教室,我對辦公室的老師撒謊說我是她親戚,才知道了她上課的教室。

  王蕤她們正上軍事課,我又不好意思叫,於是在一張白紙上用彩色塗上了三個大字:找王蕤。然後將那張紙貼在門玻璃上。不一會兒,我慕名已久的王蕤便站在了面前。她平和地笑著,我也朝她傻笑,然後大家都放聲大笑,最後便溜出了教學樓,因為此時還是上課時間。

  在教學樓外,王蕤和我騎腳踏車駛向了學生九樓。在樓前,我看見一塊“男生嚴禁入內”的木牌,王蕤說了句“別理它”,然後她往那監視的小窗戶前一站,我便溜了進去。我想,中學生闖大學女生宿舍,可能我還是第一個吧。在學生九樓的622室,我又與王蕤一起重溫了她過去的酸甜苦辣,然後,在她那極富傳統色彩和民族風味的床邊,她還讓我給她“咔嚓”一聲留了一張倩影,沒忘了抱著她那自己稱為“伴侶”的日記本。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7

  2月16日,我校派出四十餘名小記者與數十名教師分頭走訪眾多退休老教師、老領導。非常榮幸,我與李校長、王老師做為一組,採訪到了老校長陸學萍,老教師王桂青、常玉春。

  在北園幼兒園,我看到了退休多年卻依舊矍鑠的陸校長。她還是那麼健談,一見我們一行人,就熱情地招呼著“快坐,快坐!”一聲聲質樸地關懷,讓我們感受到這位年近花甲的奶奶慈母般的溫情。在交談中,我瞭解到,陸奶奶不僅是我校的老校長,而且原本也是我們學校的畢業生。那時,學校只是一個四合院,陸校長曾經提著煤油燈在這裡艱苦讀書學習。說到這,陸奶奶的眼裡閃著自豪的光芒。後來,陸校長將我們學校辦成省規範學校,她整理了檔案,新建了教學樓,用李校長的話說,陸校長真厲害,“一個頂倆”!

  後來,我們又走到了王老師家,那是一位熱情好客的老人。一見我們,她就連忙抓起兩個蘋果塞到我和詹宇軒手上,“吃吧,甜著呢!”起初我倆還不好意思,後來就不推辭,大口吃起來,王老師說:“現在的學生活潑、敢想、敢幹,真好!”

  我們採訪的最後一站也是最讓我激動地是在常老師家,一進門,一幅古樸典雅的書畫就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參觀完常老師的家後,才知道原來每個房間裡都掛滿了她心愛的收藏。常老雖年近耄耋,但說話的聲音卻底氣很足,可謂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她認為做為教師,要注重師生間情誼,她最反感有的老師的所謂“絕招“——抄課文,請家長。孩子犯了錯,教師應該先從自身找原因。在交流中,我瞭解到常老師總是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學校組織看電影時,她寧可賣廢品,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也要讓交不起電影票錢的同學看上電影。也許那時的小學課程,還沒有思想品德課,但是常老師的一言一行、儒雅氣質、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就是一種言傳身教的最好方式嗎?

  結束了這次採訪,難忘每一位老教師、老領導。是啊,他們桃李滿天下,昨日的努力,換來了今天的成就。只有經歷了滄桑的淘洗,才可以去汙除沙,綻放出金子般閃亮地光芒啊!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8

  為了練習我們的膽量、口語,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去採訪其他的班級上課情況,這下子我們可苦惱了,這該怎麼去採訪別的班上課呢?該問些什麼問題呢?

  我絞盡腦汁,思考我到底該不該做,最終我覺得還是應該大膽的去嘗試,說著我信步走上講臺抽了一個班級。我根據班級編號來到了這個班的門口,我猶豫了,因為老師並沒有提前給這些班級說有人要採訪,我想著要不就直接算了吧,我的心中有兩股力量在不停的打架,一股說為了練習膽量一定要試一下,另一股力量說,直接闖到別的班級簡直是太可怕了。正當我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屋裡面有一個同學看見了我,我立刻放心了,敲了敲門,屋裡面的老師讓我進來。我走了進去,首先給老師說明了我的來意,老師讓我採訪,我先環顧了教室的一週,發現學生們都在專心致志的聽老師講課,就問了一位同學學習的.知識難不難,我採訪了幾位同學,有的說很難,有的說不難,我一一統計了起來。接著我又問了老師學生們的日常學習的情況,我都把它們記錄了起來。這個時候我變得大膽起來,採訪了各方面和最注重的方面的問題。採訪結束了,我覺得這也沒有什麼困難的問題,真是虛驚一場啊。

  我長呼了一口氣,便大步回到了班上。老師看見我們都陸陸續續的回來,有的同學回來的早,因為他們最終沒有膽量進去採訪,而也有一部分同學採訪了。老師把我們的結果看了一遍,接著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更難的挑戰:去校長室反饋這些結果,我們感覺這的確是一項很難的任務,可是老師的命令難違,我們走進了校長室,我長吸了一口氣,接著便一口氣說完了來意,校長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麼嚴厲,很和藹的答應了我們的請求,校長看完了我們的結果,感謝我們反饋的問題對學校的改進有很大的幫助。還一人給了我們一個獎勵呢!

  這一次採訪任務以勝利告終,世上沒有什麼難的事情,只要你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就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情了,這一次採訪的活動不但練習了我的膽量,也提高了我處理事情的能力。別人上課我來採訪,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活動,以後如果還有這種採訪別人上課的活動,我一定會大膽的參加!爭取取得最優異的成績!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9

  每當我看見同學們戴上小記者證,我就羨慕不已。我暗暗想:如果有哪一天,我能當上小記者,那該多好呀!

  今年,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我當上了《雛鷹·希望》專刊的小記者。當我接到處州晚報發來的小記者證時,我十分激動,盼望著能早點戴上它去採訪。可不,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今天在唐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小記者要去移民區採訪。我是既高興又緊張。一路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該採訪什麼呢?我問他們問題會聽嗎?移民朋友是怎樣生活的?……”沒等我們回過神來,目的地已在我們的眼前。

  迎接我們的是位和藹可親的移民工作組叔叔。經過老師的介紹,我們才知道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採訪的鎮委副書記季叔叔。他那和藹可親的面孔,使我的心平靜了許多。我們的問題就像開啟的閘門,一個緊連著一個,採訪起季叔叔。季叔叔非常耐心的給我們介紹著,講解著。你看,小記者還真挺像的呢!手中的筆一刻不停的在記著。

  隨後,季叔叔還帶我們參觀了我們溫溪三個移民安置點。來到了移民區,只見移民朋友們正在緊鑼密鼓地修建住房,雖然天有些冷,但他們還是幹得非常起勁。從他們的汗水和笑臉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明天是充滿了希望。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可要好好利用今天的小記者證。一看到移民,我們邊像蜂窩似的,一擁而上,採訪起移民:你們來溫溪多久了?住在這裡習慣嗎?……移民們臉露喜色地回答了小記者們提出的疑問,不知什麼時候,從腳邊冒出一個小孩子,說:“姐姐,採訪我吧!”我心裡一愣,十分驚訝,該問些什麼,剛想開口,卻被另一個小記者搶先一步……

  建設灘坑水電站,是為全縣人民造福的一項大工程,移民朋友和移民工作組為此做出許多的貢獻。在青田建設灘坑電站是我們青田人的夢想,青田人的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明天的青田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到了傍晚,我們該回去了。一路上,我的心情還是那樣激動。“啊!當一名小記者真好,可要當好一名出色的小記者也是不容易的。”但我知道,只要努力學習,大好基礎,肯定能實現我的願望--當一名出色的小記者。“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0

  12月19日的星期五,是讓我格外難忘的一個星期五。這天,樂從鎮第十屆獎教獎學活動在我校舉行,我作為學校的小記者,和同組的小夥伴們對此進行了採訪!

  負責帶我們的徐老師一早便召集我們開了會,又對我們叮囑了一些注意事項後,便放手讓我們“起飛”了。

  我和麥曉嵐、鍾彥洋、聞新元一組,大家都想做採訪者,所以最後我們決定每人都有機會,輪著來。一個人負責採訪,另兩個負責做同步記錄,另一個則負責拍照。我採訪的時候,由鍾彥洋和聞新元做記錄,麥曉嵐負責拍照。

  聞新元“衝鋒”,第一個進行採訪。開始的時候,聞新元昂首挺胸,一副壯志凌雲的模樣。但嘉賓一入場,他兩腳便軟了,手也麻了,頭上冒出了一顆顆豆大的汗珠。看他臉上那幅懼怕的“畫卷”,就知道他心中一定揣著只兔子——忐忑不安了。不過,要上場時,他可一點兒也不含糊,勇氣鼓得滿滿的,像要遠行的船一樣帆張得足足的,採訪了一位中學生。採訪中,他可一點兒瞧不出緊張了,看他那微笑致意、有禮詢問的樣子,還真活脫脫一副大記者的樣子咧!

  麥曉嵐可真是一位巾幗英雄。她自信無比,像一座山峰似的站著。不過,這名“女孩強人”可不是傻呆呆地站著,而是在那兒觀察“獵物”。過了半分鐘樣子,她就瞄準了一位中年女教師進行了採訪。她們談得十分融洽。

  到我上了!我深吸了一口氣,想壓住來自內心的緊張和壓力,但不行,於是我又小聲地鼓勵自己:“我能行!”最後,我對一位面相和藹的中年男子進行了採訪。一問,才知道他是區教育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於是,我便又抓緊時機,多采訪了他幾個問題。採訪完後,我鬆了口氣,心裡也好像烏雲散盡的大晴天一樣豁然開朗,後來,再採訪,我一點也不緊張了。

  鍾彥洋一出場就OK了,她先是與一位年輕女老師交談著。她以那張可愛的圓臉和大大的可人眼,征服了不少人,幾乎每次採訪都馬到成功!

  這次採訪結束時,大家都十分快樂,我呢,也珍藏了一份成功,一份喜悅,這難忘的一次經歷,將在我成長路上永遠“懸掛”!

  採訪中的我!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1

  老師這次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採訪!我和甘若雨、江琰一組。因為我們都想採訪一個人,那就是以前在少年宮教我們美術的程慧老師。

  我們覺得她人很好,脾氣溫和,一定會配合我們做完這次採訪的。

  星期五中午,我們匆匆擬好了三個採訪題目就出發了。我們來到“知心苑”,程老師不在,我們又上氣不接下氣的跑到“綜合辦公室”太好了,程老師在練字。

  我們先敲了敲門,然後走進去,我和江琰一起害羞的說:“您好!程老師,我們要來做一個次方,請問你能佔用您幾分鐘時間嗎?”程老師感到很意外:“做採訪啊?好吧,你們問問題吧。”甘若雨來記採訪記錄,我和江琰來問問題。

  採訪開始了,我們一起問:“請問您在看學生畫畫時,感到最欣慰的是什麼?”我的心裡好像在打鼓,很緊張,雖然程老師我們都很喜歡,但是他、她畢竟是老師呀,老師沒什麼好怕的,可我們這是第一次做採訪,提綱列的對不對我們自己心裡都沒底。由於我們是一起說的,老師好像聽不太清楚,我急得直跺腳,只好重新把問題說了一遍。老師回答得很簡短:“因為看到學生們畫的很高興,有味道,所以覺得欣慰。”

  簡短的記下之後我們隨即又問出了第二個問題:“請問您最喜歡的一位學生的畫是什麼樣子的?他是誰?”這次一下子問出了兩個問題。可是老師給出的答案卻讓我興奮,也感到不可思議:“我最喜歡的一個學生畫的畫是‘植樹’,是陳楠畫的,雖然畫得不怎麼樣,顏色也不是很均勻,但是她畫的很用心,我對那幅農民畫的印象非常深刻。”我的心裡好像吃了蜂蜜一樣,甜死了!在臉上雖沒有表現出來,在心裡卻是樂開了花,看來今天晚上做夢都要笑醒了。

  第三個問題我問的心驚膽戰,因為我覺得那個問題問得很“不科學”。是這樣的“您畫過您自己覺得最自豪的畫是什麼畫?叫什麼名字?”程老師猶豫了一下說:“我畫的最引以為豪的畫呀,那是農民畫,是我自己創的,名字叫《納彩迎春》。”

  我們記下後,說:“謝謝您的配合程老師,我們的採訪結束了,再見!”

  我們跑出了辦公室,回到教室裡把得到的資訊梳理了一下。這樣一次緊張的採訪,就這樣簡單的結束了。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2

  週日清晨,平時愛睡懶覺的我,早早的從溫暖的被窩裡起來了。是什麼讓我這麼興奮呢?是因為今天我們小記者又有任務啦!我們今天採訪活動的目標是南后街的一家百年老店“同利肉燕老鋪”。

  爸爸很早帶我來到了現場,我遠遠的就看到我的兩個同學,我趕緊飛奔過去。我笑著跟她說:“你們怎麼比我還積極啊?”過一會兒,其他小記者陸陸續續的來到了集合地點。我們在三坊七巷的入口照完了集體照接著一起大喊:“我們是福建小記者,同利肉燕我們來啦!耶!”

  來到了古香古色的同利肉燕店門前,老闆早已等候多時了。只見他一身古代的裝扮,笑容可掬的對我們說:“歡迎福建小記者網的小記者們!”店門口擺著一個木架子,架子上面放著一塊光滑的砧板。老闆向我們介紹:“這是梨木做的,因為只有梨木做的才夠硬,經的起千錘百打。”這時有兩位師傅向我們演示怎麼打肉泥,只見他們有節奏地敲打著,配合十分默契。我們也試著舉起木錘打肉泥,感覺好重啊,我體會到原來平時好吃肉燕背後師傅要花這麼大功夫。這時老闆已經為我們端來了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肉燕來了,我迫不及待的品嚐起來。哇!真是美味極了,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

  終於到了緊張激動的提問環節了。一個個小記者們排著隊輪流向老闆提問。有的同學問挑肉燕的技巧,有的同學問您幾歲開始學做肉燕等等,老闆都一一耐心的回答。終於輪到我提問了,我慢慢的走到老闆面前鼓足勇氣問:“您好,請問我們福州人為什麼逢年過節都要吃肉燕呢?”老闆和藹地說:“由於肉燕加上鴨蛋叫作太平燕。老百姓把好多美好的願望都揉合到這一碗菜裡,所以說這一碗寓意著平安吉祥的菜,是媽媽的味道,這是一碗鄉愁的味道。”老闆回答完摸著我的頭問:“我的回答你滿意嗎?”我連忙說:“我十分滿意,謝謝您。”老闆還跟我們講:“你們將來無論從事任何職業,要認準它,喜歡它並把它做好,你這輩子就很有成就了!”採訪過程中不斷有老人、年輕人甚至有外國人停下傾聽,老闆講到精彩處大家紛紛鼓起掌。

  這次的採訪活動太有意義了,不僅加強了我們的表達能力,也鍛鍊了我們的膽量,真是一舉兩得,真感謝福建小記者網組織這樣的活動!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3

  去年,我參加了《小主人報》小記者的選拔活動。當時老師佈置了一個採訪任務,主題是“為了兒童請您減速”,要求我們上街採訪三位司機。

  接到任務後,我有些緊張甚至害怕,手心都在出汗。因為,上街採訪意味著要去找陌生人說話,還要問他們問題。我心裡在想:別人會不會理我呢?我把這種擔心告訴媽媽。媽媽安慰我說:“寶貝不用緊張。爸爸媽媽剛剛做記者的時候,也有這樣的經歷,第一次出去單獨採訪也很緊張,生怕自己做不好,完不成任務。其實沒關係,只要採訪前用心準備,把想問的問題想好了,鼓起勇氣大膽地邁出第一步,大膽地表達自己就可以了。挑戰自己,你一定行的!”聽了媽媽的話,我感覺心裡還是在打鼓,但鼓點似乎沒那麼緊了,信心上來了不少。

  出門時,天空下著小雨,我一手打著雨傘,一手拿著採訪材料,心裡默唸著,不斷地給自己加油打氣。當我走到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看見一位爺爺站在那裡,我想老爺爺一般都比較和藹,所以趕忙上前自我介紹:“爺爺您好!我是《小主人報》的小記者,請問能採訪您幾個問題嗎?”可是,沒想到這位爺爺一日回絕了我:“不好意思,現在我沒時間。”當時我的臉一下子就紅了,感覺有些無地自容。幸好媽媽及時開解我:“沒關係,被拒絕是正常的,你剛才的表現很棒,再接再厲,加油!”

  於是,我再次鼓起勇氣,找到一位準備開車的叔叔,把我的採訪意圖告訴了他。還好,這位叔叔笑眯眯地接受了我的採訪,還非常積極地配合我回答了三個問題。結束後我連聲說謝謝,叔叔還表揚了我。這時候,我的喜悅之情真是無以言表啊!在接下去的兩個採訪中,我明溼自信了許多,很順利地完成了。

  回到家,我感覺好有成就感啊!原來總是聽爸爸媽媽說要出去採訪,但不知道具體過程是怎麼樣的,現在我自己親身體驗過之後,讓我明白爸爸媽媽工作真的不容易。這次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的經歷,讓我信心倍增。我想,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不會再害怕,都會敢於去挑戰。因為我相信:我一定能行!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我特別的興奮和緊張,因為我和甘若雨同學參加了由《池州日報·九華晨刊》小記者工作室、悠悠親子俱樂部和青陽經濟開發區聯合舉辦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並對家長和同學進行了採訪。這可是我第一次以小記者的身份去採訪呢。

  活動開始前,報社的編輯把我們小記者帶到了一個會議室,給我們講了許多采訪的要點,我認真地聽、仔細地記,生怕漏了什麼。

  老師說完了,我迫不及待地下樓準備採訪。可樓下的親子活動“兩人三足紙杯運乒乓球活動”正在熱鬧地進行著。雖然室外的風很大,溫度很低,但是我看大家一點兒都不覺得寒冷。家長和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跑,每個人都玩得很開心。

  運球活動一結束,我就用剛才學到的方法對一位阿姨進行了採訪:

  我微笑著說:“阿姨,您好!我可以問您幾個問題嗎?”那位阿姨也微笑著對我點點頭。

  “阿姨,你們在外面打工時想念孩子嗎?”看了下提綱,我迫不及待地問了我的第二個問題。

  阿姨語調低沉地說:“肯定會想,她爸爸在外面打工時特別想念孩子。”

  我又問:“想念孩子為什麼不把她帶在身邊呢?”

  阿姨無奈地說:“因為她爸爸非常忙,沒有時間照顧她。”

  我也體會到阿姨的傷心,我就換了一個話題:“那現在您想對孩子說什麼呢?”

  阿姨說:“我們都很愛我們的女兒,希望她能好好學習!”

  採訪結束了,我很禮貌地對阿姨說:“謝謝您!”

  我在同學們當中突然發現了我的同學——王豔婷,我知道王豔婷是我們班的留守兒童,我看到她很開心地和她的爸爸站在一起,我想今天肯定是她最開心的一天。

  活動結束了,我心中有很多感慨。我覺得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之間進行了一次親情交流,並且青陽經濟開發區也給留守兒童的家長提供了工作崗位。這樣,那些家長就可以不用出外打工了,他們也可以隨時看到自己的孩子了。

  太陽出來了,我覺得我們的周圍充滿了溫暖,充滿了愛!

  我也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可以隨時看到爸爸媽媽,我想對他們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我要採訪我最近的人——媽媽。

  我找出紙和筆,帶上一個帽子,表情嚴肅的走向媽媽,對媽說:“您好,我是今天的記者——陳帥,今天我要採訪您幾個問題。”媽媽驚奇的看著我,說:“行,我一定如實回答。”

  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紙和筆,問道:“請問,您在童年裡遇到過哪些趣事?可以說出來與我分享嗎?媽媽看著我一本正經的樣子,笑著說:“當然可以。記得有一次我去鄉下的田裡抓魚,忽然,抓到了一條好大好大的魚,我抱了抱,大概有一斤多重。哎呀,當時我好高興,興沖沖的跑回家,給媽媽看我抓到的那條大魚並跟她講述我抓魚的過程。媽媽也很興奮,說道:‘你是個女孩子,還能抓到一條這麼大的魚,真是新奇呀!哈哈……。’”

  我又問道“媽媽,您小時候的學校是什麼樣的?您讀書困難嗎?”。

  媽媽抬起頭,撩了一下散落到臉上的頭髮,回憶著說:“我們的學校很簡單,搭幾個棚,就是一間學校,不像現在的學校投資幾千萬元,環境優美,裝置又齊全。我每天早上都要很早起床做家務,做得很久,常常都遲到。一放學,又要幫家人做飯、看家,又要照顧弟弟、妹妹,幾乎天天都是這樣過。後來,因為家庭貧困要做童工,我就只好退學了……”說到這,媽媽聲音有些顫抖了。

  我又問:“媽媽,您覺得您一生中最愉快的是什麼時候?”媽媽看著我,滿懷深情地說:“這還用問,小笨蛋,當然是有你在我身邊的時候了。”說完,媽媽輕輕地颳了一下我的小鼻子。我頓時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啊,只知道自己開心,卻全然不顧媽媽的感受,而媽媽卻沒有減少對我的愛,我讓她做這做那,她都沒有絲毫怨言,只求我身體健康,學習優良,而她自己的身體卻不好……這一切不禁使我想起了一幕幕往事,是誰在我生病的時候冒著大雨送我上醫院?是媽媽!是誰整天為我操勞?是媽媽!是誰這般地疼愛我,還是媽媽!想到這些,我不禁淚盈滿面,一下撲到媽媽的懷裡……

  ?雖然這是一次小小的採訪,但是使我明白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媽媽她們就沒有我們那麼幸運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讓我們的父母也過上幸福、安寧和悠閒的生活。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6

  今天,我要當一回小記者,採訪我們家的一家之主——爸爸。

  我笑意盈盈地來到書房,拿著我精心準備的“話筒”——捲成筒狀的本子,還有一本記事本,一支鉛筆,以便隨時記錄。我微笑著對爸爸說:“爸爸,您好!今天我想問您幾個問題,您是從事什麼行業的?”爸爸從容地對我說:“我是做營銷的,我有自己的公司,我的公司是專門做紡織布料的。”我又緊接著問第二個問題:“那麼爸爸,請問您為什麼想從事營銷這個行業呢?”“因為這個行業工作時間寬鬆,能夠自由掌控工作時間,而且這個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這個社會,對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還有一點,這個工作具有挑戰性,能夠更好地一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當然,這個行業收入也比較高。”“這個工作雖然收入高,風險也很大,就像您所說的這個工作具有挑戰性,相信您也遇到過許多困難吧!”我迫不及待地追問道。

  聽了我的問題,爸爸笑了笑對我說:“那當然,營銷這個行業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的,比如在你推銷時,別人對你有意見,不聽你的介紹,拒絕你的產品。有一次,我們公司接了一張大單,客戶要求在40天內把貨物交付。可能是我們驗貨時不仔細,出了質量問題,客戶就要求我們賠償。因為在製作過程中就有一些貨物質量不好,所以先把好的貨物海運到客戶那。海運大概要22天,我們就要在這22天內把質量不好的貨物加工再空運到客戶那,而這空運的費用就由我們公司承擔。”說到這,爸爸突然停了,他抿了一口茶繼續回答:“原本這些空運費是不用我們出的,但因為貨物質量不好需要加工而拖延了時間。就因為這樣,我們公司賠了好幾萬呢!”爸爸說這些話時顯然有些痛心。看著爸爸,我在心中想:爸爸工作可真不容易啊!過了一會,我又問道:“那您目前有什麼目標呢?”“目標當然是把公司做大做好了。”“那我就祝您生意興隆了!感謝你對這次採訪的配合。”說完我便離開了書房。

  透過這次採訪,我瞭解到爸爸工作的不易,我長大以後要更加孝順爸爸媽媽。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7

  一束陽光斜射下來,照得地面斑斕一片,更照在同學們欣喜無比的臉上——是的,我們有幸作為劉海粟小學的小記者,在吳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常州人民熟知的化龍巷網站的開創地:新北區太湖路9-1號,以瞭解化龍巷網站是怎樣運營的。

  坐在大巴車上,同學們一路談笑風生,期盼著快點到達目的地。可到了那後,我心裡不由得又感到一絲緊張和惶恐。這時一個身材魁梧的總管微笑著向我們走來,他熱情的帶著我們參觀了整個辦公區,2000多平米的現代化工作環境整潔寬敞,就象電視裡的白領們工作的地方一樣,一格一格的,每個桌上都有一臺電腦。他還一一為我們介紹了每個房間的分工,並給我們粗略講解了整個公司是由記者、技術人員、會計、CEO等120多名員工組成。

  接著我們隨著老師的一聲令下,一窩蜂的來到最大的那間辦公室,開始了我們的小記者採訪大記者活動。我和隔壁班的王斌組成一支採訪隊去採訪一位記者姐姐。走上前去,我的心情十分緊張,看著她一臉嚴肅地對著電腦,更有點忐忑不安,臉漲得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時,王斌用手肘捅了我一下並輕聲說:“快問呀。”我聽後鼓足勇氣,結結巴巴地開口了:“請……請……請問,您,您在這兒工作多久了?”我想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她回答的特別大聲但很親切:“大概三年左右吧。”看著她那熱情洋溢的笑臉。我的緊張感在一剎那間消失的無影無蹤。此時,我打消了顧慮,一鼓作氣連問了她好幾個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的回答。使我知道了整個網站是這樣經營的:她們每天一上班,先看看網民提供的資訊,再讓記者去證實,最後編寫在網站上,給全常州142萬擁有化龍巷賬號的網民瀏覽。網站上還有房產、汽車、婚嫁、母嬰、美食、旅遊等各種各樣的資訊。這位阿姨很愛這份工作,只見她電腦的顯示屏上兩個可愛的包子吉祥物“香香”和“憂憂”每天都在向她微笑。她們公司還有一個響亮的口號:“生活在常州,愛上化龍巷”。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工作人員,我們怎能不愛上化龍巷呢?

  現在是個網路時代,一切資訊都離不開網路,正是有了化龍巷這樣的網路媒介的存在,為我們打開了方便之門,快捷之路,才會獲取更多的資訊。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8

  我從小就想當一名出色的記者,揹著相機去採訪社會上的一些出色人物。為了實現這一願望,我向語文老師提出申請當了《處州晚報》的小記者。

  今天晚上有人要到學校來為我們播放影片,吳老師叫我們趁這機會去採訪一下工作人員。大家高興極了,我飛也似的從一樓到四樓拿來了採訪要用到的東西,來到操場上的老師旁邊,老師給我們分了工,讓我們做好記錄,想好要提問的問題,擬採訪的提綱。並交代我們要注意禮貌,放映機到後就開始採訪,電影開始後結束採訪認真觀看,如果有什麼困難再去找她。

  “放心吧!老師,不會有問題的。”我胸有成竹地說。

  載著放映機的車子開進了校園,停在初一(1)(2)班教室的前面,工作人員是一老一小兩個人。他們一下車就忙開了,我緊張得不知怎麼辦才好,當時分配任務時是讓我來提問的。當我們走到正在放映機前忙碌著的工作人員面前時,大家都沒了主意,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從哪入手了。

  “老師,我們還沒有記者證,他們會不會不理我們呀?”我心理多麼想老師說那就算了,等下次吧。

  “陳徐不是有嗎,有一本就可以了。”老師一點也不理解我們此時的心情,沒辦法我們再次來到機子前,我幾次張了張嘴,可是那些話不知躲到哪裡去了就是沒出口。

  “陳徐,記者證是你的,你又參加過小記者夏令營活動,膽子比我們要大,還是由你來提問吧!”真奇怪,我想說的話可不是這樣的,怎麼一出口竟成了這樣子!

  在我們極力"推薦"下陳徐被迫做了我們的代表走了上去。“同志,請問你們是從哪裡來的?你們……你們為我們放映的目的是什麼……”陳徐漲紅著臉結結巴巴地問,聲音也越來越輕。那兩位放映員熱情地回答著陳徐的問題。這畢竟是我們的第一次採訪,雖然我們陸陸續續地提了一些問題,但大家的心情還是沒輕鬆下來,反而越來越緊張。還好電影開始了,我們就回到座位觀看了。

  這是我第一次採訪,雖然只是幾分鐘的事情,但卻深深的記在我心裡;雖然我的第一次採訪不是很令人滿意,但我也不會因此而放棄我的理想。我明白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還要努力。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19

  今天下午陽光明媚,我們東方紅小學三四年級的小記者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向我們採訪的目的地——汙水處理廠出發了。

  來到汙水處理廠會議大廳門口,我們按班級排好隊就開始向廠裡的工作人員提問。剛開始沒一個人舉手,後來在一位女同學的帶領下,同學們開始踴躍舉手提問了。剛開始我還在猶豫:要不要舉手?要問什麼問題呢?……舉吧!我鼓足了勇氣,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我小心翼翼地舉起手,又放了下來,然後又信心滿滿地舉起了手,在心裡狂喊:叫我吧!叫我吧!我!我!可是老師好像沒看見我一樣,可能是我的手舉得太低了吧!我這樣安慰自己。然後我把手舉得更高了。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總算點名要我到旁邊等候。開始我腦子裡一片混亂,心砰砰直跳,別人在說什麼我都沒聽進去。我趕緊整理了一下頭緒,有點緊張地開始提問:“叔叔,您好!我……是東方紅學校四年級195班的學生金川玉,我想問的是汙水處理乾淨後為什麼不能直接飲用?”“嗯……這……”被問的叔叔好像是被難倒了,他撓了撓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汙水處理只是初加工,不是細加工,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沉澱、消毒處理。”“哦……謝謝!”我點了點頭,似懂非懂地說。接下來其他同學有的在問每日要處理多少噸汙水,有的在問為什麼汙水處理廠要選擇建在這裡等等,叔叔都一一作了回答,同學們也認真地記錄著。

  提問完畢,我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粗格柵和氧化池。還沒到氧化池就聞到一股刺鼻的惡臭撲面而來,大家紛紛捂住鼻子,只見裡面棕色的激流在來回盤旋。這麼髒的水要是不經過處理直接排入河道,會造成多大的汙染啊!參觀完氧化池,老師帶領我們去看了處理後的水,這裡的水就跟河裡的水差不多了,再也聞不到臭味了,旁邊種著很多的花草樹木,散發出花木特有的芳香。老師告訴我們,在排入河道前,這裡的水還經過了紫外線的消毒呢!

  參觀完畢,走在回校的途中,同學們都在議論著要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環境更美好。我也在心裡高興地說:“我第一次採訪成功!”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20

  12月12日,我和另外一個小記者——賀維嘉臨時接到通知,在唐老師和湖南都市頻道記者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沈慧嬋姐姐家。聽說她現在23歲了,還患了先天性的小兒麻痺症,可是她還是用笑容面對每一天,所以我們想看一看她是怎麼做到的。

  到了她們家的房前,我看到了她家的房子:大約只有3、4米高,房頂是用瓦片鋪成的,雖然外觀簡陋,但是房子裡面還是整整齊齊的。一進門,我便站在了沈慧嬋姐姐的面前,她面帶微笑看著我,我便問:“姐姐,你過這樣的生活你覺得幸福嗎?”姐姐回答道:“我覺得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個非常慈祥的母親,還有非常友好的同學,我能和她們一起做手工,一起鍛鍊、畫畫、曬太陽,所以我覺得很幸福。”

  不久,沈慧嬋姐姐的母親回來了,都市頻道的記者對她的母親說:“阿姨,你能跟她洗一下頭髮嗎?”阿姨說:“可以。”說完,阿姨便去接水,把沈慧嬋姐姐扶到水邊,輕輕幫她洗頭,生怕姐姐感到不舒服,洗完後,阿姨又幫姐姐吹頭髮。另一個小記者賀維嘉問:“阿姨,您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照顧姐姐,您覺得厭倦、辛苦嗎?”阿姨熱淚盈眶地說到:“厭倦時肯定有的,但是她畢竟是我的親生女兒啊,我不照顧她誰來照顧她呀。”

  唐老師去幫沈慧嬋姐姐拿助走器,沈慧嬋姐姐把她細心地開啟,輕輕站起來,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走出門後,沈慧嬋姐姐吃力地上著樓梯,我和賀維嘉連忙扶著她,記者看到了她的助走器,問:“你這個助走器是被磨穿了嗎?”這時我們才發現助走器有兩個腳已經被磨穿了,還有兩個腳蓋子也掉了。記者讓姐姐的母親把她穿過的鞋子拿來看一看,這時我們竟然發現她的鞋子底也被磨穿了。

  我們還去了沈慧嬋姐姐的學校,看到了姐姐學習的地方,也看到了許多和姐姐一樣身殘志堅的同學。

  雖然姐姐身體殘疾,但是她卻不想平常我們一樣嬌氣,而是堅強地用笑容來面對生活,我希望我以後能像姐姐學習她的堅持不懈、樂觀開朗,也希望有更多地好心人來幫助她們,讓她們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21

  今天,我和朱子陽、孫若謙、王成蹊、張蘊怡等同學來到吳江電視臺,採訪在吳江社會生活頻道主持“新聞晚報”的孟卓姐姐。孟卓姐姐主持節目十分輕鬆,令我們很佩服。我們個個都準備了很多問題,一同來到吳江電視臺。大家都非常高興,而我的心裡卻有幾分忐忑不安:孟卓姐姐會不會不太樂於接受我們的採訪呢?

  等了半天,孟卓姐姐才挎著揹包,踏著矯健的步伐而來。這可是我們第一次不透過頻幕見到孟卓姐姐哦!只見一身樸素鮮豔的米黃色衣服下有著一條略長的牛仔褲,腳上的尖頭高跟鞋被褲管遮得只露出一點兒了。一頭染過的棕色披肩發隨風飄動,炯炯有神的眼睛還透著亮光,一隻已被前面頭髮遮掩住了,嘴又紅又小,能說會道。

  真沒想到孟卓姐姐如此熱情,十分樂意接受我們的採訪。我們首先在孟卓姐姐的帶領下參觀了電視臺,瞭解了一些高科技裝置,真是讓我們受益匪淺。接著,我們又來到會議室,採訪孟卓姐姐。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沈依涔先拿起話筒,一反平日的活潑,嚴肅地對孟卓姐姐說:“孟卓姐姐,請問您的父母支援您做主持人嗎?”說著把話筒往孟卓姐姐那兒一挪。孟卓姐姐笑著說:“我父母只要我喜歡就支援我,什麼事都是這樣。”沈依涔聽完了孟卓姐姐的話,又害羞似的回到我們中間。接著,孫若謙也鼓起勇氣,問了一個問題。下面輪到我了,我邁著大步走到孟卓姐姐身邊,心裡反覆地想著要問的問題,以免到時候說的時候忘了。我拿過話筒,面帶微笑地對孟卓姐姐說:“請問您是從小就愛主持嗎?如果不是,那又怎樣踏入主持行業的呢?”我也把話筒移到了孟卓姐姐跟前,等待著回答。“並不是這樣的。 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電視裡看到一位主持人,主持地非常感人,自己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就立志做一名主持人。”孟卓姐姐經過深思熟慮,親切地說著。我邊聽邊點著頭。

  在採訪中,孟卓姐姐總是強調每個職業都很辛苦,她想要為廣大人民服務,才選擇主持這個神聖工作的。

  從孟卓姐姐的話中,我們可以聯想到醫生、警察等人,他們一天都不能休息,為了人民的滿意,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讓我們衷心地對他們說:“你們辛苦了!”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22

  星期六上午,我穿好紅馬夾,掛上學員證,來到《小主人報》學習站。同學們陸續走進教室後,老師準備上課了。今天會學習什麼呢?我在心裡打著算盤。

  “上課!”老師的聲音總是那麼雄渾有力,“今天我們學習第三課:擬好採訪提綱。”採訪?採訪提綱?我們?大家滿懷好奇地把書本翻到第5頁,認真地聽老師講解起來,有的邊聽邊做筆記,有的託著下巴在思考著,還有的睜大眼睛盯著老師的嘴巴,聽得可仔細啦!

  可什麼時候才能去採訪呢?機會來了,第二節課剛上課,校長走進教室高興地對我們說:“黃橋鎮摩托車俱樂部的隊長來了,我們今天就練習採訪他,同學們先準備準備。”校長走後,老師立刻組織我們四人一小組,擬好採訪提綱。我們小組立刻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丁玉潔說要採訪隊長為什麼建立摩托車俱樂部;餘惞璇說要採訪隊長成立了摩托車俱樂部後舉行了哪些活動;丁梁說要採訪俱樂部的成員都做些什麼事;我想要採訪隊長俱樂部有多少人……你一言,我一語,想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會兒覺得問題太簡單,一會兒又覺得問題太複雜,一會兒又覺得問題沒多大意義,經過一番唇槍舌戰,我們終於達成一致意見,擬好了採訪提綱。

  第三節課一上課,老師就帶領同學們來到我們即將採訪的物件——摩托車俱樂部隊長身邊,只見他高高的個子,黑黝黝的皮膚,一頭烏黑髮亮的短髮,下巴上冒出密密麻麻的鬍子,黑襯衫、黑長褲,看上去很有精神,同學們情不自禁地小聲說道:“哇哦,隊長叔叔好酷噢!”隊長一見到我們就笑嘻嘻地和我們打招呼:“孩子們好!”我們頓時覺得他好親切,原本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許多。

  在前幾組採訪結束後,到我們了。我右手拿著話筒,左手拿著採訪稿,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小聲地說道:“叔叔您好!我是《小主人報》的一名小……小記者,您能回答我幾個問題嗎?”

  “好呀!小朋友。”隊長叔叔面帶微笑地回答我。

  我捏緊拳頭,鼓勵自己:沒什麼好害怕的,隊長叔叔很親切。於是我又自信地問道:“請問你們俱樂部現在有多少人?……”哇,採訪終於完成了,我開心地笑了,原來採訪就這麼簡單呀!

  透過這次的採訪實踐,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23

  今天豔陽高照,天氣還真不錯,告訴你,今天我們《小主人報》的小記者們要去採訪,不用說,我們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們採訪的話題是“清明”,袁老師給我們做了一些採訪準備,可我早就想變成一隻小螞蟻從袁老師眼皮底下逃出去,去街上採訪了。別的同學的臉上也都紅撲撲的,我想他們也有點躍躍欲試了吧。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目地的――時代超市。真熱鬧!熙熙攘攘的人群,再加上停車場上五顏六色的車輛,可把時代超市圍得水洩不通,我和施明辰好不容易擠了進去。空氣實在是太悶了,我們連忙跑進了購物區域。

  我們正仔細地尋找我們的“目標”,“有‘目標’出現了!”我幾乎和施明辰同時叫起來,還好,沒人注意我們兩個小毛孩,否則,他們肯定會朝我們瞥一眼,小聲嘀咕:“兩個小屁孩,嚷嚷地幹什麼!”我朝施明辰吐了吐舌頭,她掐了我一下,哦~~,我明白了,去“跟蹤”“目標”(一位叔叔)。

  目標”走到哪,我們跟到哪,還別說,那位叔叔挺有明星相的,不知情的,肯定還以為我們是狗仔隊呢。

  那位叔叔突然停了下來,哦,原來他在選購碟片,我們趕緊走了上去,可是我剛在腦子裡想好的開場白竟然全忘了,我的臉一下子漲紅了,幸好施明辰替我解了圍:“叔叔,您好,耽誤您一點時間,我是……”,那位叔叔接受了我們的採訪,我朝施明辰做了一個“V”(勝利的姿勢),接下來我們環環扣入,順利地進入了主題,當我們問到:“有些家庭花上千元甚至上萬元給自己的長輩建造墳墓、大擺道場,你看到過這種現象嗎?你對此有何看法?”那位叔叔立刻嚴肅起來,說道:“看到過,其實這名義上來說是尊敬長輩,可實際上是既鋪漲又浪費,我認為在長輩生前對他們好點,對他們尊敬一點,孝順一點,他們也就死也瞑目了,不需搞這種東西。”嘿,這位叔叔的話很有道理,我也不禁陷入了思考……

  剩下來的時間裡,我們又先後採訪了2位阿姨、2為叔叔,看著自己採訪本上他們籤的名,我心裡有了一種成就感。

  這一次的採訪已經結束了,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更鍛鍊了很多,我相信在下一次的採訪中,我會表現得更加出色!

  採訪的心得體會 篇24

  我是一個地道的江西人,媽媽卻出生在“龍谷麗人之鄉”——浙江遂昌。今年春節剛過,媽媽要回孃家打工——採茶,於是我便隨媽媽來到遂昌讀書。

  讓我迷惑不解的是:遂昌為什麼被譽為“龍谷麗人之鄉”?這裡生產的茶葉為什麼要叫“龍谷麗人”?還有茶葉的種植、生產等情況,我也一無所知。為了解開心中之謎,我便和夥伴們來到了遂昌有名的茶廠——錢甌茶廠,對謝老闆進行了一次小小的採訪。

  謝老闆說,我們這裡生產的茶葉茶條渾直,顏色翠綠,清香持久,沖泡在杯中,嫩芽直豎,亭亭玉立,好似麗人起舞,所以命名為“龍谷麗人”。遂昌氣候適宜,土地肥沃,適合茶葉生長。勤勞純樸的遂昌人愛茶,家家戶戶種茶,茶山茶園處處可見,大大小小茶廠遍及城鄉。生產“龍谷麗人”歷史悠久,北宋時候,這裡就是全國40個著名茶場之一,每年要向宮廷貢茶。龍谷麗人茶是綠色食品,是獲得國際金獎的名茶,所以遂昌自然榮獲了“龍谷麗人之鄉”的美稱了。

  我接過謝老闆的話問:“謝伯伯,那我們這裡出產的茶葉都有哪些品種?”謝老闆興致勃勃地介紹說:“我們這裡的茶葉品種很多,主要以銀猴、銀霜、龍井43、烏牛早、白茶、土茶為主。”

  說到龍谷麗人茶製作,謝老闆告訴我們:“龍谷麗人茶的品質十分過硬,既講究品種,又講究採摘時間,還講究製作工藝。清明前後至穀雨期間生長的茶葉芽頭,以銀猴、銀霜、龍井43、烏牛早、土茶為材料,並且以一芽一葉初展、肥壯勻齊的芽頭為採摘標準。所採摘的芽頭,還要透過攤青、殺青、揉捻、整形、烘乾五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

  看著攤在竹簟上嫩綠的茶青,聽著唰唰唰的殺青聲,還有製茶工人忙碌的身影,我不禁問道:“謝伯伯,您這樣忙碌著,效益還好吧?”謝伯伯爽朗地笑了:“這可說不準,得看氣溫變化和行情了。如果氣溫不是很高,茶葉生長較緩慢,製作龍谷麗人茶的時間就會長一些。如果市場行情好的話,個把月下來,賺個十幾萬、二十萬應該不會成問題的。”

  半個小時的採訪結束了。回來的路上,我邊走邊想,今天的採訪,不僅讓我得到了許多知識,還讓我增添了對“龍谷麗人之鄉”——遂昌的深深熱愛,真可以說是“雙豐收”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