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1

  假期中,我學習了課堂觀察一書,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課堂觀察是一門大學問,是需要教師的專業精神與相當的專業水平的。

  透過學習讓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觀察與傳統的聽課相比,我認為傳統聽課關注的是全面的整體的課堂,而課堂觀察則把觀察的視角縮小,從點中看全面。也可以說課堂觀察是在傳統聽課的基礎上把聽課目標更細緻化,更明確化。以前我在聽課中,在一堂課上,一個聽課老師既要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這樣對於聽課老師來說確實很難觀察得細緻、全面。課堂觀察則是透過集體合作,分清各小組聽課目標,在此基礎上更明確地把握聽課重點,甚至有時會透過觀察到的結果進行資料統計,得到有力的資料證明,從而更加客觀地進行評論。透過某個細節,某個特定的角度,觀察課堂,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

  課堂觀察讓我們聽課、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體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觀察跟傳統的聽課評課不同的還在於,它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透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即時生髮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

  透過學習課堂觀察我們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理論,有了理論就要實踐,學校安排第二週我們數學組來一次課堂觀察,我的任務是觀察學習目標,要觀察教師的提出時間,提出的方式,教學行為,學生行為,樣題檢測。看了之後我一點也不明白,一次又一次的請教蔡主任,請教青年路小學的老師,心裡總算有了一點眉目,但還是迷迷糊糊,這次我帶著任務聽課,發現就是跟以前不一樣,我一心聽老師的學習目標完成的咋樣,目標達成了沒有,樣題檢測時學生會不,我可以透過數字分析來評價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第一次雖然不太成功,可老師們知道路該咋走了。

  第四周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課堂觀察,這一次老師們說的比上一次好多了,評課著和授課者有了互動,但是我們的評課語言有待提高,要慢慢的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我希望自己的評課水平越來越高。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2

  讀了《課堂觀察》一書當中的《課堂觀察的型別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課堂觀察,這為我今後更好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幫助。

  根據資料收集方式和資料屬性,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其中,定量觀察是指觀察者要運用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進行觀察。一般有一定的分類體系或者具體的觀察工具,對預設的分類下的行為進行記錄,並且記錄一些資料,比如,英語課堂上游戲環節,教師運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要求的佈置,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用了多少時間來反饋遊戲的效果。定性官場指的是觀察者依據粗線條的綱要,收集對課堂時間進行細節描述的資訊材料,資料是基於需要在觀察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觀察後根據回憶加以追溯性的補充和完善,並透過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文字記錄現場感受和領悟。

  根據觀察者與被觀察課堂的關係,可以分為自我課堂觀察和對他人的觀察。在自我課堂觀察中,觀察者就是上課的老師自己,在開展課堂教學同時,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觀察,特別是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學生對於教師的反應等行為。對他人的課堂觀察過程中,觀察者主要觀察另外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資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組織、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等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現,並實時的記錄下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便在課後的反饋會議當中進行梳理。

  根據觀察者之間的合作關係,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合作的課堂觀察和獨立的課堂觀察。合作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的目標和重點分配到多個人,每個觀察者要針對一堂課的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和記錄。而獨立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以個人為單位,獨立完成對整個課堂的課堂觀察。

  另外,還有根據對觀察物件或內容的區分,課堂觀察分成集中觀察和分散觀察兩個;根據觀察目的與作用不同,課堂觀察氛圍診斷性觀察、提煉性觀察、專題性觀察等多個方面。

  從這本書當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課堂觀察的知識,相信在今後的實踐過程中,我一定能夠適時的運用好書中的知識。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3

  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好的課堂觀察可以改善課堂學習的質量。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追問方式:追問—形成精準的理解;探問—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轉問—另闢蹊徑;逆問—逆向思維。好的追問能使課堂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走向“深度”,出現質疑批判;創新思維的嚴密性、敏捷性等品質得到訓練;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變得更有寬度、更有厚度、更有溫度;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得到培育。

  正是透過教師對自己的和同事的課堂的觀察,增進了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意識以及對自己行為的責任心,促進其系統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行為,發展其自主性的專業判斷力,並透過觀察研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校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自己的職業成為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如果在一個學校裡,課堂觀察在教師之間形成風氣,它就像一箇中樞活動,連線了個別教師,促進教師成對或成組地協作,使教師成為一個整體,使學校更有活力。課堂觀察是伴隨新課程實施的產物,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鏡子,透過觀察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觀察對於促進我們教師的學習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4

  xxxx年5月10日,瓊山中學的張華老師來我校進行《課堂觀察與診斷》專題講座,聽了她的講座,使我對課堂觀察更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收穫。

  一、課堂分解成四個維度

  1、學生學習。

  2、教師教學。

  3、課程性質。

  4、課堂文化。

  今天我聽了物理課?學生學的怎麼樣?教師教的怎麼樣?這是物理課嗎?體現什麼樣的課堂?

  二、聽課中要細緻觀察。

  1、聽課時,既要看教,也要看學生。

  2、教: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技術的使用。

  3、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效果。

  三、觀察的角度,從教學流程分析,重在教師。

  1、目標是什麼?與該班的適切性如何?

  2、教學環節設定的效度如何?

  3、教師是如何呈示?效度如何?

  4、師生怎樣對話?達成的程度如何?

  5、教師是怎樣指導的?效果如何?

  6、創設的情境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7、教師是怎樣檢測學習目標達成的?效度如何?

  8、目標達成程度如何?生成的學習目標效果如何?

  透過本次的學習讓我明確了聽課時如何進行課堂的觀察與診斷,教師鑽研教材,處理教材、分析學生、選擇教學策略、制定教學程式、反思研究教學等等方面做出觀察透視,提高具體改進意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5

  今天在美苑小學聽陳傳榮校長的'《從課堂觀察和診斷談有效教學》在唐惠慧青年成長助推站的講座報告。

  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聽課只是聽老師如何去講,學生如何參與課堂教學,聽了陳校的報告以後我才認識到應用課堂觀察技術才能夠更清晰具體的對一節課進行診斷和評價。而作為一名教師,理解認識了課堂觀察技術這一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後,能夠促進自己更加註重一些教學環節的設計與處理,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使得教師個人專業素養有著更快的提升。

  那課堂診斷的意義何在,難道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評課能力?不是,而是教師參與課堂觀察、診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課堂觀察、診斷有助於促進教師個人的發展和所教班級的改進,透過觀察研究能使得教師更為注重如何去關注學生、研究與促進學生的學習,因為學生學習是課堂的重要組織部分,教和學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不管是觀察、診斷教師,還是學生,最終都是指向學生的學習,由學生的輸出結果來檢驗,課堂觀察、診斷的起點和歸宿就是為了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

  在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也能得到快速的提升,透過課堂觀察、診斷,教師藉助合作的力量在實踐性知識、反省能力等方面將獲得新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因為,無論是觀察、診斷者還是被觀察、診斷者,無論是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診斷,經由觀察、診斷他人課堂或接受同伴的診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形成新的認識回饋,發展個人的教學實踐智慧。故而,透過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學習吸收大量的教學理論、經驗和先進的資訊,在教師教學中去運用。從而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概括形成理論。如此迴圈反覆,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必然會獲得很大的提高。

  聽完陳傳榮校長的講座才意識到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幾個方面:如陳校講到的關注學生的成長水平與內在學習的要求,關注教學的現實性、真實性,關注數學的本質,關注學與至用,關注情境和數學化。從而使自己在今後聽課和參加評課中,知道應從哪個方面去看待一節課及如何去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要想很好的觀察一節課的有效性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以及不斷的觀察課堂及記錄分析,只有多做、多想、多實踐,才能從課堂觀察和診斷的有效性教學才能夠讓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