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體會(通用6篇)
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體會(通用6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體會1
未成年人是我們小學教師面對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此時的他們從心理上正處於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時期,心理上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外界的侵犯;另外,我們這個社會還是一個以成年人為中心的社會,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參照物是成人。那麼如何面對未成年人身上發生的問題呢?對此我認真的學習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習後感觸頗深:
(一)分層教育,上好法制課。
要利用班會課給學生上好法制教育課,密切聯絡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實踐中,一是注意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平由淺入深地分階段、分層次施教。幫助學生樹立憲法權威的意識和依法享有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的觀念。同時,要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要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意識地滲透法律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法制教育。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比如舉辦主題班隊會、模擬法庭、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是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形式,透過宣講法律故事,進行典型案例審理等,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
(三)突出重點,提高法制教育針對性。
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除進行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培養學生法制觀念外,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少數有不良行為以及有不良行為傾向的“問題學生”實施重點幫扶,預防和減少犯罪。一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自己要對全體學生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對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學生的校內外表現重點掌握,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絡,互通訊息,同時,學校領導、老師結對幫扶,防患於未然。二是做好後進學生的轉化工作,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一環。
法制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
總之,國民素質的提高,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民主與法制的推進,都寄希望於廣大青少年。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體會2
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說是社會大環境的“犧牲品”,是社會的消極方面在孩子們身上的體現。說是“犧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會。這也是讓家長、讓社會痛心和焦慮的關鍵所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複雜的,主客觀因素往往交錯在一起,互相影響,要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關鍵在於綜合治理。透過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做:
一、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青少年違法犯罪,絕大多數都同他們的家庭教育不良有密切關係。家長要端正言行,克服不良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應當努力做好“三大主體角色”,即成為合格父母、合格教師和合格公民。
二、在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中,改進和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促進廣大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
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使學校儘快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加強素質教育的體制建設,逐步淡化應試教育,改革升學考試制度,特別是中小學要分片就地上學,不分重點學校和重點班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平衡中小學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
三、抓好失足未成年人的幫教和管理,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
失足未成年人普遍存在自悲、自暴自棄的心理,如果幫教措施不力,他們很有可能成為社會的消極因素。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跟蹤幫教工作,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環節。為此,要管理與幫教相結合,激發失足未成年人對生活的熱情。持之以恆去引導,全方位、多層次去創造一個良好的幫教環境。要注重幫教實效,組織由包片民警、街道、村居委幹部、學校老師、單位領導及家長參加的聯合幫教隊伍;抓住失足未成年人的閃光點和思想上的反覆,加強正面引導,防止重入迷途;及時打擊消除威逼誘惑失足未成年人的不法行為,保證教育物件有良好健康的生活環境。
四、對少年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紀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性格完善,智慧良好,情感健全,意志堅強。當前,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不容樂觀。我們的家長關照的是生活,看重的是學習,忽視的是他們的心理,壓制的是他們的興趣和情感,也不願去聽他們的心聲。長期的情緒壓抑,又不去找心理醫生,日積月累,有朝一日就必然會爆發。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學生,其邏輯思維日趨穩定、成熟,而辯證思維尚在形成發展中,其活動能量超過了認識水平,正處於對家長的依附急劇向自主轉化階段。因此,這個階段的少年學生易對身邊家長的“說教”產生逆反心理,相反,他們容易接受家庭外的朋友或同齡人的影響。他們有什麼心事,願意向朋友、同齡人敞開心扉。開展心理諮詢是減少少年學生心理壓力,預防違法犯罪的有效手段。
針對青春期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學校應更多地開展心理諮詢,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諄諄教導,或以同齡人的事例現身說法,在細緻的心理交流活動中,春風化雨式地解決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這樣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體會3
在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範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範”。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互動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
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體會4
xxxx中學始終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不斷加強基礎建設,最佳化學校育人環境,精心規劃和實施青少年的教育保護工作,把青保工作納入學校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學校周邊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學校及周邊環境建設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有關青保法規的學習與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工作,適齡青少年入學率達100%,在校學生的刑案率一直保持零,為合興社群治安穩定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一、完善組織機構,切實開展有效工作
學校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為組長,德育分管副校長和校外法制輔導員(派出所民警)為副組長、德育主任、總務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及心理輔導老師為組員的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嚴厲打擊學校周邊地區的流動不良社會青年;整治學校周邊亂停車等問題,保證校園周邊良好的交通秩序;解決學校門口的“遊商”問題。積極協調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部門突擊檢查網咖,共同做好違反國家規定,進入經營性網際網路、電子遊戲廳等場所活動的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目前,學校周邊環境良好,得到了各位家長的認可。
二、規範系統地開展學校青保工作,引領未成年人正確成長
充分利用家長學校,指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引導他們用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方式行為影響子女,並對家長進行法制教育,避免家庭暴力的發生,有效保護了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在重視家庭教育的同時,學校也十分重視師德建設,每學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活動,加強對教師的法制培訓。
發揮教學陣地優勢,學校將開發的校本法制課程納入了學校的課程計劃,利用政治課上好法制課程。平時加強常規管理,嚴格督促檢查,對師生出勤、出操、衛生、課堂紀律、禮儀教育、行為規範等進行管理考核評估,並與星級班集體和行為規範示範班掛鉤,使學校教育管理環環緊扣。建立行為偏差生和黨員教師的“一對一”幫教制度,使每個偏差生與黨員教師之間建立聯絡,實施跟蹤調查。規定偏差生每週一次向幫教老師彙報紀律和學習情況,幫教教師透過多種途徑瞭解來的情況實施有針對性教育。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計劃、有步驟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部分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主動關心,及時給予心理諮詢。對進入青春期的學生透過講座、看錄影、個別指導等形式進行教育,效果顯著。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育人環境。學校透過畫廊、專題黑板報、校園廣播、法制展覽等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園文化網路,拓寬了德育教育的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動,大力組織法制教育宣傳活動,讓學生在法制宣傳中自我教育;定期召開法制講座,邀請派出所和檢察院同志來校以案釋法、以案明法,有針對性地舉辦法制報告會等。
三、瞄準焦點,確保未成年人身心安全
學校各級幹部和全體教工本著對國家、社會、青少年一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抓好學校各項安全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克服麻痺思想和饒幸心理,認真細緻地做好學校安全教育和各種事故防範工作。學校每學期有計劃地對全體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校內利用黑板報、櫥窗進行宣傳,組織有關安全知識競賽,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掌握基本的交通、防水、防電、游泳等方面知識和技能,對校內體育設施和器械的維修保養落實專人負責,有效地控制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四、健全青保工作網路
建立以學校為中心的社群教育網路,形成社群、學校、家庭聯動,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寒、暑假期通常是青少年教育保護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我們學校主動以社群聯絡,針對青少年的特點,組織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電腦房、圖書館、體育場向學生開放;學生組織各種“社務服務隊”也深入社群。使學生每學年度都度過了安全、健康、愉快、有益的假期,每個假期無發生一例學生傷亡事故。
xxxx中學在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中,從成長氛圍、合法權益、教育途徑、隊伍建設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我校將一路既往作好青保工作,我們將積極策劃、開展各項活動,使青保工作真正做到育其心、引其道、鼓其志,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體會5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全面文明素養的人。讓未成年人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讓未成年人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規則和秩序,懂得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這是我們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認真的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後感觸頗深:
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說是社會大環境的“犧牲品”,是社會的消極方面在孩子們身上的體現。說是“犧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會,毀在孩子。這也是讓家長、讓社會、各級黨政痛心、焦慮的關鍵所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複雜的,主客觀因素往往交錯在一起,互相影響,要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關鍵做好以下幾點:
一、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律觀念。
我們每位教師都要認真的上好法制課。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材,並密切聯絡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實踐中,一是注意根據我們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平由淺入深地分階段、分層次施教。小學階段側重法律常識的啟蒙教育,使其初步瞭解一些與日常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法律常識,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品德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要指導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意識地滲透法律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學,結合思想品德課、社會課和語文等學科教學,滲透《義務教育法》、《國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知識;在中學,結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滲透《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等知識。
二、有效利用形式,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一是我們要利用舉辦主題班隊會、模擬法庭、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法制教育的形式,透過宣講法律故事,進行典型案例審理等,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
二是開展社群教育活動。要依靠居委會、村委會協助學校和家長做好所在區域學生假期的學習生活及教育活動,並協助家長做好監護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別是做好對“行為偏常”學生的幫教工作,努力切斷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源頭,確保學生不出問題。
三、重視家庭教育。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還要重視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青少年違法犯罪,絕大多數都同他們的家庭教育不良有密切關係。家長要端正言行,克服不良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應當努力做好“三大主體角色”,即成為合格父母、合格教師和合格主人。
總之,我們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諄諄教導,或以同齡人的事例現身說法,在細緻的心理交流活動中,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樹立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從小預防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