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減負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學生減負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減負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生減負心得體會1

  為了把小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拯救出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玩耍時間,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要“減負”。要實現“減負提質”我得到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切實做到“減負提質”要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實施“減負增效”,就必須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恰當地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給自己加壓,提高課堂效率“減負增效”,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現在,知識資訊正高速發展,教學技術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更是不斷變化和創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為高效的教學創造條件。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為此,應花幾倍於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節課。

  三、上好每一堂課是減負增效的關鍵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充分條件,備好課不等於能上好課。備課中的主角是教師本身,而上好課的主角是師生雙方。上好課除了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外,課堂教學的原則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應師生互動,上課做到明白、準確、新穎、生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營造輕鬆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處於良好的學習狀態。

  四、嚴格控制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活動總量。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包括自習),小學不超過6小時,小學下午應以活動和做作業為主。自習課應由學生自己支配,不得用於上課和集體補課。要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不得增加學生的周活動總量。

  五、嚴格控制學生的課外作業量。小學要提倡佈置活動性、實踐性的家庭作業,1-2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3-4年級課外作業不超過30分鐘,5年級不超過1小時,

  各校要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身體、心理負擔。為孩子更愉快健康的成長一起努力!

  學生減負心得體會2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人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時光。但是,現在的孩子卻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他們的童年時光被大量的作業和各種課外補習班所淹沒。作為一名教師,我更欣賞那些上課認真聽講,能夠有效的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的學習,回家認真預習、複習、獨立完成好作業的孩子。這些孩子,能有效地把基礎知識學好,他們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每當看到一些學生在學習上累得小臉煞白,經常十一、二點睡覺就很心疼。作為一名老師,我充分地認識到教學活動中講求技巧,讓孩子們從繁重的課業學習中解脫出來的價值與意義。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

  一、要向40分鐘的課堂要質量,努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透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切實地給學生進行減負。

  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這就決定教師的講只能是精講。要達到精講,我認為就必須做到一課一得或兩得,不可貪多求全。每篇課文值得探討的知識點很多,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抓住教學重點,大膽地裁剪取捨。要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我個人覺得要做到五條:

  (一)、是精心備課。在深鑽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備課,做到備過程、備語言、備板書、備習題、備教具。

  (二)、是減少時間損耗。要求學生課前作好上課準備,合理提高課堂密度,增加教學資訊量,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教學效率。

  (三)、是改變課堂結構,達到講、練、查結合,知識點落實,體現精講精練。

  (四)、是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透過投影等多媒體作用於學生各種感官,以增加直觀性和形象性,增加資訊傳輸量,提高學生儲存記憶的速度、效率。

  (五)、是對後進生實行及時的輔導。

  二、多一些開放作業。

  以開放性的作業提高和改善學生的思維,透過解放和開發學生思維以達把學生從枯燥煩悶的作業中解脫出來的目的。

  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識後,反覆抄寫只能加重學生負擔,在學習課文之後,為了讓學生們理解的更透徹,應立足於教材又超越教材,讓他們查詢有關作者的資料及時代背景,拓展閱讀相關的文章,要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不感到繁重枯燥。在教學過程中要受用的練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學習任務完成。

  三、培養學生自學習慣。

  對於學生的減負,我們還是一味的減,更不可能一味地空減,而是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有意的,有目的的轉變學生思想,從而轉變學生觀念,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而變為主動地學習,才有可能達到我們減負所期望的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在不斷的教學活動中,不時地、不斷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自學習慣,具體說來就是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習慣,課外閱讀和勤於練筆的習慣。

  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的心態,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學生的身心不健康,則會對事物產生錯誤的認識與理解,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對於學生個人的心理教育在我們的整個教學過程中亦相當的重要。

  學生減負心得體會3

  XXX市推行“減負提質”政策已歷時幾個月,從學習瞭解政策到實際貫徹執行,一步步地深入推進讓我感觸頗深。

  首先,我們都必須得承認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和精神負擔確實很重,小學生也逃脫不了來自家長和學校的雙重壓力,失去了他們應有的休息娛樂時間,很難再找到像以前我們兒時的那份純真和快樂。面對升學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家長、學校對學生施加了更多的壓力,都認為不打好基礎就會影響今後的學習。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們就非常重視子女的學習狀況,除了每天做不完的作業外,節假日,雙休日還送子女上輔導班,特長斑,做習題,學這樣學那樣,把時間安排得緊緊的,孩子們的童年就在這沒完沒了的學習,培訓中度過,何談快樂,何談幸福!

  其實“減負”已是個老話題,記得我上中學時口號就已喊響,可似乎這僅僅是一個口號。時隔多年,我已是一名人民教師,而這次的“減負提質”讓我感覺到它實實在在落實到了日常教學中,真真切切灌輸到了每個老師的思想中。在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每位老師都學習並領悟了“減負十條”的深刻意義,並嚴格按照“十條“開展教學。在這期間,學生的課業負擔確實明顯減輕,我也非常願意把原本屬於孩子們的時間還給他們,讓他們去感受屬於他們美好純真的童年。

  但我們不能忘記“減負提質“是一個整體,減負並不代表鬆懈,並不代表減輕老師的負擔,反而是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有限的時間內交給學生很多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這無形中給教師施加了很多壓力,同時鞭策教師以高標準推進自己前進。

  當然,在深入推進“減負提質”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家長們並不是很領情,反而有不少家長增加了擔憂。透過交流,瞭解到大多數家長反應“減負”後學生的課餘時間多了,回到家大部分時間花在看電視,玩電腦上,一二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更是家長們擔心的一個重點。另外,作為一名剛踏入工作崗位的老師,由於經驗不足,我也時常擔心孩子在這減負的環境下能不能取得應有的成績。我很贊同減負,因為我也是在沉重不堪的課業壓力和精神壓力下學習成長的,看到現在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容我感到很高興,但同時我也在隱隱地擔心,社會這個大環境沒有變,孩子們將來能否應對各種壓力,能否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

  最後,我想就目前的減負提質提出自己的一點點膚淺之見,根據不同區域教育水平,不同學校學生狀況,制定減負計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切忌“一把抓”,也許更有利於師生共同成長,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

  學生減負心得體會4

  為了把小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拯救出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玩耍時間,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要“減負”。學生的負擔有二:一是課業負擔;二是精神負擔。為什麼會有如此沉重的負擔,也來源於兩個方面:一來自家長;二來自學校。眾所周知,面對升學的競爭,就業的壓力,家長、學校對學生施加了更多的壓力。不打好基礎就會影響今後的學習。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們就非常重視子女的學習情況,他們“望子成龍”心切,節假日,雙休日送子女上輔導班,做習題,把時間安排得緊緊的,孩子們哪還有玩的時間啊!在家長們的教育下,現在的孩子思想過早地成熟,想著進重點中學,上名牌大學,哪還有以前我們兒時的'那份純真,快樂。但是這份壓力的真正來源還是社會,現今社會用人制度過分追求高學歷,使家長對子女的今後就業問題產生了擔憂,如果進不了名牌大學,面臨的就業問題就會更大,因此,他們不得不在現在讓子女們承受這“不能承受之重”。而學校裡師生的負擔來自統考以及升學考試的壓力。

  “減負”已是個老話題,可為什麼學生的負擔沒有減下,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處?首先,減輕學生負擔的規定,家長們並不領情,反而有不少家長增加了擔憂。 他們擔心現在進行的快樂教育,到時候就是考不出好成績的結果。面臨的情況是小學不好好學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就別想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上大學就沒戲,這是一環扣一環,哪環鬆了也不行。 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就是學校放鬆了不少家長也會給孩子暗地裡加碼,那反而是一種更可怕的競爭、更可怕的壓力。這幾個學期,我校為了給學生減負,沒有徵訂“每課一練”等作業本,但是家長們自發去書店購買。有些家長甚至認為老師在“偷懶”,在家長會上提出要增加作業量。 “減負”後大多數的學生的課餘時間多了,但有了這麼充裕的時間,有的學生不加任何利用,只一味沉迷於玩電腦,看電視,於是家長們又對“減負”產生了擔心。

  要做到真正的“減負”,正如江校長說的,師生過重的精神負擔要減,機械性的、懲罰性的、累死人的作業不要佈置,而必要的課業負擔不能減。目前有些學校的“減負”出現令人憂慮的傾向:藉口“減負”隨意刪減教學內容;藉口“減負”隨意修改教學計劃;藉口“減負”隨意減少教學時間。甚至,“減負”成為個別教師工作不負責任,降低教學要求的理由。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一考定終身”的體制還沒有完全改變的情況下,真正能為學生“減負”的方法只有一條,就是學校要走“輕負擔,高質量”之路,教師們應該積極探索和研究教學改革,總結出在課內、課外有效可行的教學經驗,嚴格控制作業量,精心安排,注意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生歡迎的作業。作業就內容來說,既要突出新知識的重點,又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既要考慮鞏固“雙基”,又要注意發展智慧,既要面向大多數,又要照顧兩頭。形式上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如有口頭的、觀察性的、思考性的、實踐操作性的作業,有時,根據教學需要,還可讓孩子自己設計作業,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並且佈置作業因人而異,既有統一的必做作業,也有選擇性和自主性的作業。另外,學校和家庭應該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輕鬆、良好的環境,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的身心過於疲憊。

  學生減負心得體會5

  中小學生“減負”受到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關注,為何“突圍”這麼難呢?筆者以為主要矛盾是中小學“減負”沒有與“保質增效”掛鉤,學校和家長擔心“減負”會降低教學質量,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影響學生的升學和前途。怎樣做到既“減負”又“保質增效”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主要依

  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來實現。學校應該加強教學研究和探討,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教師要採取“啟發式”教學法,精講多練。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也就無需補課了。

  二、加強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三、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勞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輕視德育和體育,讓孩子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一個班上學生的學習狀況參差不齊,老師要分層次進行教學,照顧方方面面,特別是要關注“差生”,及時彌補薄弱環節。學習有張有弛,不要繃得太緊,使學生沒有咀嚼和消化的餘地,沒有喘息的機會。提倡個別輔導,對症下藥,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的指導。減負的同時,中小學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髮展個性特長。開設多種拓展型、研究型課程,成立學生社團,開放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房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又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增長才幹,脫穎而出。

  依法治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也是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關鍵所在。我們應該拿起教育法規的有力武器,切實落實教育部有關“減負”的各項規定,同時加大中考、高考的改革力度,使“減負增效”真正落到實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