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1

  2月20日,我參加了集團組織的曾仕強中層管理的學習培訓,增進了個人見識,針對此次培訓學習,同時結合個人的一點想法,談談心得體會。

  一、中層管理者作為上級領導的職務代理人,一定要擔負起相應責任。

  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中層管理者作為集團中層的職務人。經常會遇到資訊溝通、責任和目標等問題。那麼面對集團的委託資訊理解一定要明瞭,正如曾老師所言,如果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任務理解後複述給我們的上級主管,以確定資訊來源理解的準確無誤。以避免在工作分配中發生模糊不清或資訊不準確而延誤時間。這是作為中層管理者最為基本的認知。另外,工作中我們經常聽到諸如“差不多”、“過得去”、“還行”、等等之類的話,這種對自己或者他人的執行不力尋找藉口,或是對他人執行效果不予以肯定的作法,不僅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上司和下屬的不負責任。因為中層管理者肩負著上司和下屬的信託責任,我們的言行是一種職務行為,我們不但要將上司委託或分配的任務執行好,還要對自己和下屬的工作完成情況事先確定標準(也就是說做到自己心裡有數),完成情況不好一定要糾正或是言明,完成情況好的要予以肯定。中層管理者要想將自己儘快的成為職業經理人,就要有一定的職業素養,如以身作責、榮辱共享、賞懲分明、相互尊重等。

  二、堅持正確的時間管理觀念

  中層管理者最習慣的一句話就是“身不由己啊”!怎麼才能解決“身不由己”呢――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有句話說“有計劃不忙,有原則不亂”,的確,如果堅持運用好我們的時間,實際工作中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訓中我們將時間管理分為四個象限:第一象限為緊急、重要的事情;第二象限為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第三象限為緊急、不重要的事情;第四象限為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中層管理者所花的時間80%都應在第二象限上,如果經常做第一象限的事情,那麼就說明我們的第二象限沒有做好,導致了緊急、重要的事情增多。所以我們要學會計劃時間,即約定時間、約定時限、事先界定好要達成的目標、設定自己開放的時間等,儘可能的將自己的時間利用好。

  誠然,我們實際工作中肯定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為了本部門或者個人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任務能夠相對不受影響且同時相對又能夠比較理想地完成,那麼就需要我們提前做些思考,多想想事情可能會朝著非預期的方向發展或者非預期的進度發展,提前做好至少兩種打算,才不至於經常出現被動情況。另外,“拖延是行動的大忌”,因此我們始終需要提前合理策劃保證工作有序正常開展。

  三、組織制度的維護與完善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秩序的建立與維護靠得是法律與道德,企業內部秩序的建立靠得是制度和文化。企業內部的各項制度,應該說是包羅永珍,覆蓋著企業經營生產的方方面面。制度建設也必然會隨企業的發展而逐步完善和逐步繁多。在企業發展程序中,面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適時制定相應的制度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管理的需要。中層管理者作為職務代理人,為約束下級完成上司指定的目標,就要作出相應的規章制度,以保證指定目標逐

  步完成。制度建設是企業執行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設的目的是使企業內部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執章必嚴、違章必究”,也就是按規矩辦事,如果不按規矩辦事,就要受到責罰。因此,中層管理者又是公司制度的最有力的維護者。因為每一項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的修正和完善。中層管理者是最直接的制度維護者和執行者,所以就要求我們要有職業精神,切忌出現“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或者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某些中層認為自己就是法,公司制度制定的多—維護得少,隨意性大,情緒化管理,造成了企業效率低下、人心渙散、管理混亂。

  制度是企業的內部法律,制度本身應具備全域性性、穩定性、長期性的特點,當然也難免有其侷限性,但企業內部的行為規範以執行制度為最低標準,在制度面前應“人人平等”。在企業中中層肩負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我們允許個性化管理存在,但必須堅持維護企業制度為原則。

  四、養成跟蹤任務的良好習慣

  “不缺合理分配任務的人,缺的是跟蹤任務的人”,作為一名中層管理人員需要及時地評估下屬,做好分配任務的同時,一定要做好任務跟蹤的工作。跟蹤任務的過程就是與下屬溝通的過程,也是評估下屬的過程。當然,在日常工作的一天裡通常是一個小事情又一個小事情安排、處理、完成等等迴圈的過程,為了讓小事不變成瑣事,為了讓評價更加客觀、公正,我們就得既保證讓下屬有發揮的空間,又要保證適時地跟蹤,“常常拉拉連著風箏的那根線…”。

  五、激勵下屬,共同進步

  我們知道,一個集體的成功離不開每個成員的努力和汗水。同樣,只有集體的每個成員工作能力、水平都有所提高,這樣的集體才更能有戰鬥力,才能前進的更好、更遠。

  培訓課中我們對下屬的狀態作了分析:高能力、低意願的我們稱之為“老兵”;高能力、高意願的稱之為“明星”;低能力、低意願的稱之為“病貓”;低能力、高意願的稱之為“新人”。分析後我們很容易得出管理方法――針對不同人群我們使用用不同的激勵辦法,這裡我只對新人提出自己的一點觀點。

  新手上路總會有些磕磕碰碰。所以,作為管理者要大膽的讓新手嘗試,讓其親自參與,親自實踐。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在過程中瞭解下屬,並適時指導、糾正。

  作為管理者,要想每件事情都親自去做、面面俱到,是不太可能的,畢竟精力有限。因此,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充分鍛鍊下屬,讓其具備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六、行動一定忠於目標和承諾

  中層管理者一定懂得目標分解,將上司的指定目標分解後進行專業分工,然後實現“自我控制”。

  企業的目的和任務,必須化為目標,企業的各級主管必須透過這些目標對下級進行領導,以此來達到企業的總目標。如果一個範圍沒有特定的目標,則這個範圍必定被忽視,如果沒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標來指導各級主管人員的工作,則企業規模越大,人員越多時,發生衝突和浪費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中層管理者一定要堅守承諾,對完成目標的給予肯定、未完成目標的予以懲戒,消除負效應,強化正效應――促進期望的行為出現,提高工作效率,達成企業目標。

  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者做事可以不拘一格,但作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用影響力做事遠比用權力做事明智得多。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2

  透過參加此次中層幹部及業務骨幹培訓班的學習,讓我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如何當好中層幹部,如何提高中層幹部的領導力和執行力有新的收穫;就是感到有一點遺憾,是學習的時間有限,要學的東西太多,此次培訓班只是讓我接觸到知識的邊角。總的來說此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為今後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具體體會如下:

  一、透過學習培訓,讓我深深體會到激勵機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老師一開始就把所以的同學分成6個組,表現好的就獎撲克牌,5張撲克牌換一張笑臉,透過這種激勵方法極大地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我們近60人為為了這些笑臉有時爭得臉紅脖子粗,透過這種方法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我們中層在今後工作中激勵應該成為重要手段,它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對於增強部門、單位活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今時代,很多人談到激勵,往往片面地理解為物質獎勵。誠然,物質獎勵是激勵手段之一,在某些條件下也是有效的激勵方法。“只要能給錢,就能激勵人”。物質獎勵僅僅是激勵的一方面。人們的需求層次是逐級遞增的,當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們就會有更高的追求,這時,金錢作為激勵手段的作用就越來越有限了,而精神層面的激勵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勵機制,

  必須遵循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相結合、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採取多種形式的激勵手段,充分激發幹部職工的潛能,確保激勵機制的合理性和實效性。(二)感情激勵。

  二、透過學習培訓,讓我深深體會到要有科學決策能力。

  決策是領導幹部的主要職責。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和瞬息萬變形勢,領導幹部要善於及時作出正確抉擇。抉擇不及時就會貽誤戰機。因此,領導幹部要有決策的魄力,透過科學的比較,全面的分析,進行權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確的決策。在《沙漠掘金遊戲中》,對事物認識不清

  三、透過培訓,使我認識到中層幹部要不折不扣地執行領導的決策和部署,服從領導聽指揮,執行力要強

  領導幹部要善於貫徹執行上級組織的決議和決定。要把上級的精神和意圖根據本部門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計劃貫徹下去,並做到全面準確,得當有力。比如,昨天看的《毀滅》

  四、組織管理能力培訓心得體會。

  每個部門的工作目標和發展規劃都要靠領導組織全員來實施。領導幹部要善於把本部門的目標同員工的實際狀況結合起來,統籌兼顧。正確處理各種關係,合理組織各方力量,恰當使用各類人員,實現最終目標,取得良好效果。

  五、在綜合協調能力方面。

  作為領導幹部,良好的協調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於團結各種人,與其合作共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善於激發全域性幹部理事的熱情,為著共同的目標團結奮鬥,塑造單位強大的戰鬥力。另一方面要善於社會交往,使各種外在因素都能為本部門的工作開展服務,為本部門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六、處事應變能力。

  社會在不斷的前進,我們所面臨的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領導幹部不能抱定"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去開展工作。因為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勞永逸的辦法,光憑老經驗和老辦法是無法應付的。必須認真瞭解新情況,加以分析研究,審時度勢,適時調整,爭取最佳效果。

  七、學習、實踐能力。

  這也是領導幹部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領導幹部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主要還在於自身的學習、實踐能力。時代在前進,科學在發展,領導幹部如果不透過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和能力素質,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做不好既有的工作。學習的方法有多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還是理論聯絡實際。即不僅要從書本中學,更要從實踐中學。領導幹部一定要深入實際,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踐的過程中用理論去研究、分析和總結,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導自己的行為,不斷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3

  處在一個企業的中層,讓我們這些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有很多的美好的憧憬。讀完吳老師和鄧老師共同編著的這本《做最好的中層》讓我受益匪淺。

  “不要省略走向成功的每一個步驟”。儘管有時候我們處在一個很高的起點,能力能及時的被領導認可從而委以重用。但從最基本的東西做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我們熟悉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這對於我們以後工作的開展、管理、決策都是相當有用的。

  西點軍校的教學理念一直讓我很欽佩。曾拜讀過其著名的一些書籍,如《沒有任何藉口》等。結合我們的生活現狀,去掉自我,更好的融入我們的團隊,是每一個員工的最高境界,如果能真正讓每個人都能達到這樣的一個境界,那不管是中層管理者還是高層管理者的工作都能很輕鬆的開展了。

  的確,對於那些桀驁不馴,傲慢專橫而又才華橫溢的下屬,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甚至於想到儘快把他辭掉。這個時候,千萬別忘了我們是一個身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如果連自己都要一味地強調個性,不服從管理,那麼又如何讓自己帶領的團隊齊心協力,聽從指揮呢?

  作為一名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在工作中,我們肯定經常碰到各種“釘子”,這就需要我們用一個非常健康的心態去對待了,甚至我們有時候還要自己去找“釘子”碰。對於本的單位的基層員工來說,中層的位置是在高處,員工對中層當然很敬畏,聽到的職責聲也會大大減少,同時也減少了我們傾聽問題的機會,如果我們能會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動深入基層,既能看到組織中存在的問題,也能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責任心鑄造高品質”這是一句很普通的廣告語,但它卻道出了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不敷衍、不推卸責任的中層管理者將是一個企業團隊的棟樑幹部。當我們的下屬犯了錯的時候,如果我們的中層能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視責任如生命,就不會存在“三拍”現象,對集體負責、對工作負責,對上級和下屬負責,其實真的恰恰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能為自己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工作範疇之內的事情盡職盡責以外還主動承擔額外的工作,這種承擔力,會讓我們獲得更快速的發展機會。

  在古代,許多皇帝認為最忠的臣子就能得到他們的器重和獎賞。但讀罷此書,奧康集團的選才標準:“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忠”無疑是一流的品格,要忠,但不能要愚忠!我們忠不是忠於領導,而是忠於組織,從組織目標出發,只做有利於組織的事,這樣一來就可避免一味順從領導所帶的危害。當領導的決策出現失誤或偏差時,我們能站出來指出癥結,為領導和組織保駕護航。但也應該注意選擇適當的方式、時間、地點。只有敬上、尊上、助上,才會有優勢,才會有機會活躍在事業的大舞臺上。中層管理者,絕不是“死幹活”、流血流汗、老黃牛似的幹部,我們更要懂得運用智慧來解決問題。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勤於實踐,終生學習,做智慧型中層,就不是什麼難事。善於總結,善於彙報,重點突出,抓關鍵點,條理清晰,與組織決定和領導的想法保持一致。主動創新,不逃避責任,也不盲目改革。在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的新時代,高績效越來越被組織和領導者所重視,那麼管理層只能以其創造的經濟成果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必要與權威性。

  一位中層管理者,更多的是承擔著一個團隊的成敗榮辱。在關鍵時刻,中層的狀態往往決定全域性的成敗。有效地制定工作目標,積極地與上級領導溝通,得到其支援與幫助,瞭解團隊內每一位成員的優勢與劣勢,把目標細分,分派合適的人負責具體的任務,這樣我們的中層管理者將不會感到自己很孤立,很辛苦了。根據問題制定戰術,作好戰略管理與戰略規劃,運用讚美、認可、指導和榮譽激勵法,激發各員工內在的最大能量。關心所有的人,但一定要關注最優秀的、最落後的和想成長但又處於瓶頸的員工。企業要想健康、正常的運轉,不但要有嚴格的獎罰制度,而且還要有能夠嚴肅執行獎罰制度的中層管理者。這樣做的話不但讓下級有制度可依,還能樹立自己的威信。

  溝通是管理的最大問題。對於我們而言,溝通牽涉到上級、下級、同級、客戶及其他有關方面的溝通。在工作中出現摩擦和誤會是常有的事,而且它會出現在各級之間。主動與上級溝通,很多問題很可能就會被上級淡化甚至忘記。讀懂上級,有一雙善於發現領導優點的眼睛,不在意上級的“傻”,只在意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理解萬歲:先理解上級的不理解。想成功,一定要懂得先付出;要才高八斗,但又不能傲氣沖天,拉近與上級的距離,將會使我們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

  許多看似不起眼,漫不經心的安排,或許就蘊藏著我們發展的最大機會。著眼全域性看問題,避擴音過於理想化的意見,注意語氣緩和,切忌摻雜個人情感,提出問題的同時,一定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餘地。不輕言放棄,不急於申辯,透過實際行動做出業績。這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溝通方式。

  我們必須時刻謹記“把事情辦好才是硬道理!”一流執行力決定一流競爭力,有條件要執行,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執行,抓住完成任務的“關鍵點”,善於借用多種力量,掌握科學做事的程式,不但嚴格按制度做事,更應該主動制訂、完善對工作有效的各種制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應與安逸文化徹底道別。科瓦洛夫的故事讓我發出嘆息的同時也決定著與“差不多”說不。

  毫無疑問對於一名中層管理者來說能力的體現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分析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迅速、有力的執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當問題在我們的手中轉化為生產力時,便會創造效益。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先別說難,先問自己是否已盡全力;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每次至少要拿出三種解決方案,多角度思考問題,抓住問題的核心,設想更多的可能性,尋求共贏或多贏點,往往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善於突破,善於找到常規外的解決方法,善於變阻力為助力,刪除、合併、替代,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就不難了。

  球隊的最大實力,來自每一位球員,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要清醒的認識到:團隊的高效是從每一位成員的高效而來的。影響團隊高效執行的因素有很多,發揮團隊成員間相互幫助的精神,形成共同成長的機制,巧妙的完成從承擔自己到承擔他人的轉換,以紅軍的精神塑造團隊,“因才施管”才能激發最大潛力,知人善任是一種藝術。“上下齊心,其利斷金”使團隊成員精誠合作,才能打造高績效的團隊。巧妙運用“DASS”影響法代替生硬的指導,能有效提高團隊績效。

  站在中層管理者位置的我們,應該怎樣超越我們自己呢?首先必須要超越我們的優秀,擁有“歸零心態”。善於從自己的錯誤中反省,善於從別人的錯誤中反省,借鑑別人的優點,抽出固定的時間反省。“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住它,否則將一事無成”。超越“好人”,成為一名負責任的管理者。頑石成“佛”的過程,就是不斷超越自己,不斷超越“敲打”,不斷成功的過程。

  然後就是超越我們的部門:培養好看環境的“第三隻眼”,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把握分寸和尺度,在穩健中不斷髮展和超越。作多部門領導不要陷自己的部門於孤立,做事要謹慎,思考要周全,給部門創造良好的工作空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都是唇齒相依的。我們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也應該兼顧其他部門。把部門發展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利益。

  其次就是超越我們的位置“能站在上級的高度去考慮問題,站在下級的位置去解決問題,不斷向上走才有新的高度,甘於平凡才能超越平凡,墊高別人,放低自己才能有更大的超越。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4

  中層管理者在公司中起的作用,在我看來是最大的!中層管理者,上面要對領導負責任,下要對普通的員工負責任,在公司中處於最中間的位置,也是最為尷尬的位置,現在已經出現了中層管理者的危機,需要我們深深的研究一下!

  本階段透過學習餘世維主講的《中層危機》,學習了中層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及能力要求、執行高層指令的方法、對企業鏈支援、對自己與下屬人員的提升等方面的內容。感悟和心得頗多,下面從中層管理者的作用及輔導下屬這兩個方面談談心得學習體會。

  一、中層管理者的作用

  根據中層管理者的在管理鏈中所處的位置,主要是起到兩個作用,首先是要執行上級下達的各項指令,因為上級指令是方向性,中層管理人員要將其具體化、方案化後,佈置、督導下屬人員完成;其次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作用是要推動基層的工作,要透過“聽、問、說、做”去落實基層的各項工作,深入基層的好處有利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如培訓中說到的“貼近現場,才能更瞭解情況。”

  二、輔導下屬

  輔導及培訓下屬,是每一位中層管理者的職責之一,這也有利於人才隊伍的梯隊建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此項工作:

  1、兼顧業務知識、技能、外語、態度到品格的全面輔導內容。

  對能力不足的人員加以輔導,目的在於擴張他的眼界,即提高他的制高點,這樣才能培養他全面思考的思維習慣,能周全考慮的處理問題,我們輔導的結果應該是具有專業知識、嫻熟技能、良好服務意識,具備職業道德,能獨立思維的人才,而不是隻會照葫蘆畫瓢的人。為此,在輔導和培訓的過程中,要在業務和技能培訓的同時,兼顧外語、態度、服務意識、職業道德及品格的培訓,注意分析曾發生的案例來增加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促使其能力得到全面鍛鍊和提高。

  2、明確輔導的目的。

  輔導或培訓下屬人員,根本目的在於使其具備能力從事本職工作,服務好客人;但每個員工所處的階段不同,培訓前要充分做好培訓需求分析,瞭解他們處於哪一個具體的能力階段,是必備能力階段?還是儲備能力階段?亦或是進階能力階段?這樣,培訓才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培訓內容可以根據不同而情況設計,增加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3、採用多種輔導手段,珍惜每一個輔導機會實施輔導行為。

  制定培訓計劃實施專門的培訓計劃,好像看起來才是真正的輔導,但是實際上工作中的跟進和督導、點評也是很好的輔導手段,比如:指出工作中的偏差,及時糾正;觀察工作的過程,指出技巧點,透過多次輔導,讓其逐步達到流程及標準。培訓後的實際督導跟進是輔導下屬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中層管理者也是每一個想做領導的普通員工必須要經過的一關,很少有員工直接從員工跳到老總的位置上去,所以,中層管理者也是一個過渡,從一個普通員工到領導的過渡,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5

  員工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一個企業的問題一般都可歸結到人的問題。如何得到一隻優秀的員工隊伍往往成為困擾管理者的最大難題。而人力資源的組織與開發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一、聘用員工

  1、從需求開始

  並不是高素質的人才都是你需要的,每個企業都應該首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們曾經犯過類似的錯誤,隨意地進行招聘,把員工看成一種可增值的資源進行儲備和積累,有一段甚至瘋狂地去參加各種人才見面會,透過各種渠道進行招募。但是之後就碰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失去了標準。因為沒有確切的需求計劃,導致招聘目標不明確,而單憑素質進行檢驗無疑是一件非常盲目而危險的事情,我們曾經在一次人才上挑選了至少10名被認為素質高的人員,但是由於公司並沒有提供可供這些人員進行的確切專案,最後導致這些人員無事可做,更可怕的是這種現象還延續到老員工的身上,使他們感覺到非常不安,客觀上起到了負面的作用,最後事實這一決策的錯誤之後,代價是所有招募到的人員全部在兩個月之內離開了。因此在這裡強調的是:不是每一個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都適合你的公司,也不是任何時候你都需要找到這樣的人用來取代或威脅你現有的員工。看清楚你的需求,找到適合你的那一個,不能犯類似的錯誤,否則將為"雞肋"之類的事情發愁。

  2、去哪裡招募

  目前招募員工的渠道很多,我們通常採用的有幾種:

  1)報紙電視報紙

  電視是傳統的媒體,不僅受眾廣,也是求職者主要的資訊來源,因此到達率非常高,但是這種形式的弊端就是覆蓋面廣,你就必須面對大批蜂擁而至的求職者並且保持足夠的耐心去挨個檢驗、填表、乃至到最後厭倦疲勞冒著失去千里馬的危險把一大卷的應聘資料丟到碎紙機裡去,或者選擇做一個發瘋的伯樂。當然,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找到大眾性的應聘者並且需要數量可觀的情況下報紙電視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供需見面會

  現在各個地方都有專業的人才市場,並且定期地進行供需見面,這種形式的好處是針對性強,還有就是可以由需求者與供給者直接見面,設定了第一道篩選的檢驗關口,提高了效率。但是這種形式顯而易見的弊端就是你不得不面對許多求職若渴的人,而這些人往往是魚龍混雜,而且一般情況是魚比龍多!需要你有一雙慧眼(最好是孫悟空的那一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你未來的員工。另外的風險是你還必須看著手裡拿著十幾份的人在分發自己的材料,這種情況經常導致的是一種"馬太效應",即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好的單位能獲得更多的選擇許可權,而差的單位就不可避免"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尷尬局面或者看上的人卻被捷足先登的狀況,也就無法怨天尤人了。雙向選擇,確實刺激。

  3)網路招聘

  對於專業技術人才來講,從網上進行招聘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原因有二,一是能上網的人一般都有比較高的個人素質和技能,適應現今社會的潮流(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二是顯示了招聘單位的實力和開闊的視野,能夠採取網路招聘的單位往往在觀念上已經超越了傳統的企業,非常適合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口味,一般來講命中率是很高的,而且在初期接觸中可以採取電子郵件和電話通訊的方式,合則見,不合便BYEBYE,別無二話,用不著在面試不合適之後還要挖空心思尋找一些既不刺傷對方自尊又能明確表達否定的委婉之辭,實在輕鬆愉快。

  4)朋友介紹

  這是最古老的一種獵頭手段,但也是最有效的捷徑。這裡沒有含情脈脈的試探,也不需要艱苦卓絕的磨合,你的目標就在那裡,各種日常寫作指導,教您怎樣寫。你所做的只是一次直截了當的談判,對技能和人品的瞭解使你簡單到一個詞:待遇。但是切忌"水漲船高",在挖人的同時,自己的員工往往也面臨著被挖的可能,在你給5000,我給6000的競標下醞釀的往往是成本的飈升和老員工日益積累的不滿,因此,挖人是一柄雙刃劍,如何得心應手地使用是高手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人力資源的組織上,進行合理的組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於目前人員流動性強,為保證一隻穩定的員工隊伍,適當進行一些階梯性組合是非常必要的。那專業人員來說,優秀的專業人員個性普遍比較強,在管理上有很大難度,且不確定因素也較多。因此除了做好他們的穩定工作之外,還應在其他人員配備上下功夫。如配合一些專業水平稍差的人員進行配合,以達到培訓學習的作用,還可招募一些應屆畢業生,他們雖然沒有很強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但是有較高的素質和提升空間,效能價格比特別好,作為公司自己培養的人才是非常划算的。以上這幾種人員的組合基本上就能使整個隊伍保持一種較高的水準、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較穩定的發展

  3、如何面試

  然後呢?然後一般就是面試了。

  面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何不錯殺一個,也不漏網一人,是一個很難掌握的平衡技巧。有的人很善於誇誇其談,善於表現自己,但是並不一定金玉其內,有的人訥於言止,也並不一定敗絮其中。這裡很關鍵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一般說來,參加面試的人往往會因為牽涉自己的命運或將來而緊張,因此不妨先穩定其情緒,問一些求職者肯定早已準備的問題或閒聊一些話題,比如姓名、畢業學校、學的專業等等,待到其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即可進入實質性的提問,這時的問題最好要出乎求職者的意外,且根據需要指定提問的節奏和內容,最好的方式是能找到求職者話語中的漏洞並用嚴謹的邏輯把求職者逼到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步,然後觀察其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在考察過程中,著重要考察的是以下幾個方面:全面性(知識面)、警覺性(反應)、服從性、邏輯思維能力(推理和判斷)、學習能力和人品。

  4、最終決策

  面試之後,面臨的就是一個決策問題。綜合獲得的各種資訊,基本上對參加面試的人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進行篩選。在對參與者打分的同時,也要注意職位與求職者之間的匹配度,既不能讓大馬拉小車,又不能讓小馬拉大車。另外面試中的人品因素至關重要,這主要說的是求職者是否具備應有的職業人員素質,是否坦誠,是否肯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這對未來的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當然這之後就是電話,無論是不是已經錄取對方,都要給對方一個明確的答覆,並且強調感謝對方積極參與並支援了本公司的招聘活動,這對樹立公司的良好社會形象很有幫助。

  二、培訓

  幾乎每個企業的管理者都希望員工能得到培訓,幾乎所有的老闆都認為培訓是當務之急,然而究竟怎麼對員工進行培訓,採取什麼樣的培訓最適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則不是每個老闆都能夠說得清楚的,其實培訓遠遠不是把員工集中在培訓教室裡,象上學一樣給他們講課,然後考試,這種看法太淺薄了。在現代企業裡,培訓的重要性可以說是無與倫比,有句流行的話叫做"培訓是最好的福利",可略見一斑。

  1、崗前培訓

  每一個新員工上崗之前都應該得到崗前培訓,這關係到員工進入工作狀態的快慢和對自己工作的真正理解以及對自我目標的設定。這種培訓一般由人事主管和部門主管進行,除了對工作環境的介紹和同事間的介紹之外,最重要的是對企業文化的介紹,包括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的發展歷程和目標,通俗地講,就是告訴新員工我們公司是什麼樣的一個企業,我們的輝煌歷史如何,我們在同業之間的地位如何,誰是我們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我們想把公司帶到什麼地方去等等,告訴員工我們想做什麼,這很重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員工會牢記這些並且透過對其他人(家人和朋友)的再描述強化這些,從而深入到意識深處,而且一朝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一個員工可能不會記得昨天在辦公室裡發生了什麼,但他絕對不會忘記頭一天上班公司主管對他說的話。

  2、培訓技巧

  培訓的目的是想讓每一個參與培訓的人員得到知識的補充和技能的提高,因此其主動性十分重要,對於傳統的填鴨式培訓早已被培訓專家所不齒,因為那樣的效果甚微而且還會引發逆反。最好的培訓往往是員工自發地要求進行培訓,因此一定要對員工的培訓請求十分重視,因為這是最好的培訓時機,一旦員工發現自己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並且亟待解決的時候培訓往往是他們首先作出的反應,抓住他們的需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見得要選派出去參加固定的培訓班,也不見得一定要請到什麼專家來強迫大家一起坐下來聽,主管對員工的每次談話都可以被視作一種培訓,老員工對新員工的幫助也是培訓,在每一個專案每一件事情上對員工的嚴格要求和把關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培訓。可以說培訓貫穿在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連翻閱報紙,在網際網路上衝浪都是不同形式的培訓,在公司中必須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培訓無處不在。

  3、培訓與學習

  培訓與學習是密不可分的,每一個擁有培訓慾望的員工都是學習新知識的忠實愛好者,除了書本上的學習之外,新的資訊時代已經使太多的資訊衝擊人的頭腦,包括菁華和垃圾,每個人未必都能理智地從中汲取營養,因此溝通變得十分重要,抽時間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新近發生的事情,是一種學習的好辦法,每一個人都能從他人對事情和世界的理解中或多或少地得到與自己不同的生活內容,也可能因此而激發學習的慾望,幾乎每一個好點子都是一些人有意無意聊天或者說進行思維碰撞而產生出來的,因此不要吝嗇你的語言和想法,哪怕它很不成熟。而在這個過程中對事件的不斷完善則可被看作是對每個人最好的培訓。

  4、培訓實施

  當然最傳統的培訓還是專家傳授,因為在每個領域內這些專家無論是站的高度還是解決問題的技巧極其深度都會比普通人要強很多,因此藉助專家的力量當然是不可忽視的,培訓實施後最重要的莫過於考核,這是對培訓效果的評估,因此千萬不要把這個環節流於形式。培訓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專家教授的水平如何,這些都能在一次客觀公正的考核中得到體現和驗證,因此任何時候都應當注意培訓是一個全過程,除非你不想有所作為,否則把握好每一個環節,尤其是考核。

  5、培訓應注意的問題

  培訓不能讓參與者產生不快,不要因為佔用了被培訓人員個人時間或者因為糟糕的培訓場地而導致被培訓人員的不快,這些小事會使培訓效果大打折扣,因為相對被培訓人員的受訓慾望和培訓的投入來講,這實在是得不償失,要注意其中的細節。你不能要求每一個參與者都具有很高的覺悟和積極性,你所能做的就是儘量為其提供一次好的機會,並且讓你的參與者能夠理解你(或者公司)為其作出的一切。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搞清楚你的員工是否需要培訓。培訓不是一個主觀的活動,不是主管認為怎樣就是怎樣。培訓是有其客觀規律的,是有其侷限性的,針對不同的員工有不同的培訓措施。比如一些新員工急需的就是技能上的提高和公共知識的補充,但是對於老員工來講,這些已經對他們構不成任何吸引,找到他們的問題,刺激他們的需求,才能有效地制訂出合理的培訓方案,有的放矢。

  三、人事開發

  1、制訂一本實事求是的員工手冊

  對於一個公司來講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是企業所有政策的.薈粹大成,也是員工各種行為規範、道德標準的依據。系統的員工手冊編制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它能夠適合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具體說來,就是對本公司員工最關注的一些問題作出詳細的規定和解釋。一般對於一個公司來講,最受關注的不外是員工的權利和義務兩個方面。具體說來,員工往往對下面幾個問題最為敏感。一是薪酬待遇,包括基礎工資、發放形式、加薪辦法等;二是福利待遇,包括各種保險的落實、加班規定和各種假期規定。所以對這兩點投入最大的精力將其完善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勞資之間的糾紛,最大限度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員工手冊中另一重要部分是獎懲辦法,只有公正劃一的獎懲措施,才能保證員工能時時規範自己的行為,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以上這幾點可以說是員工手冊的基石。

  此外在員工手冊中還應多進行關注的焦點是。勞動合同絕對不是形同虛設,因為它簽署之後就具備了相應的法律效力,因此對於其中的每一條款都應該認真對待。如果公司希望在其中體現一些避稅等方面的問題則更應當慎重從事,與員工做好溝通工作,以確保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害,同時能夠儘可能地約束雙方的行為,保證穩固的合作關係。

  2、政策貫徹實施

  政策制訂好以後,面臨的就是一個實施問題。對於一個公司來講,這種管理的建立和完善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可採取進行區域性培訓、主管教授、總經理談話等形式將其貫徹到每名員工。在其中,總經理談話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議作為管理者來講,總經理應該形成定期與員工交談溝通的習慣,聆聽員工的抱怨或者建議,定期掌握員工的動態,並根據實際情況對公司相應政策進行調整。

  在實施上,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公平對待。對於每個公司來講,都有一些特殊員工,或者因為自恃專業能力強,或者自恃資歷老不把公司的規則放在眼中,這些都是造成制度政策難以貫徹落實的最大障礙,往往也是公司運作中的關鍵環節,因此應該著重予以解決,以防止造成不良影響。只有把這些問題隱患消除,管理才能真正實施下去。

  3、政策修訂

  政策不是永久性的,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斷修訂完善,但是政策的修訂一定要注意對事不對人,無論是什麼特殊的人物,也不能因此而更改政策,只有客觀公正的政策體系才能保證公司的良好運作,規則建立起來之後,可以完善,可以調整,但是不能更改,以保持政策的嚴肅性。這裡牽涉一個實事求是的問題,有時會碰到政策不能解決的區域,或者與政策相牴觸,這時應該先著手解決問題,然後從政策的根源上尋找是不是有不合理之處,並加以修正。政策的修訂一般在其制訂後半年到一年之間進行一次大的修訂,以後就進入相對的穩定期,不再作出大的調整了。根據經驗,在這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足可以暴露原來政策中的一些漏洞與不足,以及員工對政策的和看法,適時地蒐集並整理,對最後得到一份符合具體公司情況的政策會有很大幫助。

  4、政策評估

  政策的好壞是有具體標準的,因此對政策應當進行效果評估。評估的參與者應當是員工代表、管理層人員以及政策的制訂、修訂者。評估的原則當然是公正客觀,但也應該注意根據具體情況掌握實事求是的原則。政策評估應該在政策進行修訂完之後一段時間內進行,以確保其中的內容多為員工所體會。在評估中分量最重的當然應非員工莫屬。因為員工的看法往往代表著一些傾向,甚至一種潮流,因此應當認真對待,謹慎處理。

  四、績效管理

  1、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績效管理無論是對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會帶來同樣多的益處,它能幫助經營者見空公司的前進方向,為明智的戰略管理決策提供資訊,創造有利的環境,使堅強的工作團隊相互協作,也給每個員工提供對其績效的期望標準,使其瞭解如何獲得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資源和支援。另外還能鼓勵公司不斷改進,建立一個公平而富有激勵作用的報酬和獎勵制度

  2、目標與管理

  對於個體的績效管理,我們的做法是將工作中的主要因素進行分解量化,對於一個員工來講,可能牽涉到的因素有:工作主動性、工作能力、合作精神、工作業績、職業道德操守、突出貢獻及勞動紀律等,其中因每個公司看重的不同而對其分數有所區別,但總體說來,應該能夠在這些分數衡量下可以基本上量化一個員工的績效。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在制定了這些因素標準之後,還需要進一步對員工的個體績效問題進行分析。這種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績效不足的原因,是員工自身的問題還是體制問題,是否對員工的崗位設定不合理還是其他,包括是否需要立即進行培訓或者調整崗位等等。

  長久以來,績效評估被用來作為了解員工工作得如何的依據,並且被作為加薪或者晉升的基礎。然而,由於體制的束縛,往往使得傳統的具有非常大的侷限性,包括單方面的觀點、個人喜好、偏見等使得這種評估流於形式,不能客觀地反映存在的問題和真實的情況。即使全面運用的完善的績效考核方法,也很難對固有的一些偏見進行改變。為此,我們嘗試進行了透過團隊進行檢查的方式,即在我們每一個組織單位——專案來作為一個封閉性的團隊進行考核,透過其內部的檢查獲得對其績效的瞭解。在這個充滿溝通和理解的過程中,團隊中的資源發生了自發的調整,目標的清晰度、個人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這種反饋形式使得團隊更加有效。

  在深入瞭解人的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對員工的績效管理應當抓住一些要點,一是錢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二是一句老話:不患寡而患不均,當然這裡指的不均並非是絕對意義上的不均,而是分配的不合理。三是員工都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例如對團隊的認同、對個人的信賴、對企業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安全感等。如何將這些概念化的東西運用到管理當中去,是人事管理工作所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6

  在包子堂學習已經有五個月了。以前我不知道德魯克是誰,一提這個名字就很茫然,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管理界大師中的大師。這是我第一次系統的接觸德魯克的管理思想。非常有幸能夠跟著包老師學。就像包老師講的,一個人一開始就要走對路,走正路,我瞭解很多同學都非常渴望透過學習來提高自己,能夠給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但在學習的過程中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理論和概念知道了不少,但是無法落地,對企業的幫助不大。而包老師就是要幫助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之間建立一個橋樑,讓它生根落地,開花結果,所以我也特別珍惜這一次的學習機會。

  包老師告訴我們,管理不是常識,管理是個實踐學科,要不斷的在課程的學習,不斷的投同學聯接,交流碰撞,不斷的在事上練。他說我們建立包子堂的目的就是培養身無分文,胸有大志的年輕人,讓他們能夠學習到德魯克的理論素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並最終養成讀書的習慣。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我也讀過,但是看書跟老師課程是完全兩個概念,包老師用自己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給我們重新解讀了這本書,每一週我都非常期待的下一個課程的開始,懷著興奮的心情,聽了一遍又一遍,感覺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在聽課的過程中,和同學們的互動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成長。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主要講了如何選擇正確的事情做和如何把事情做正確,分五個部分進行了探討。第一,掌握自己的時間,第二要有貢獻意識,第三要用人所長,第四要事優先,第五決策的五個要素。這五個部分的最重用人所長,包括對下屬,上司和對自己。

  一部分掌控自己的時間。包老師告訴我們,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人、機、料、資金等生產要素不足,都可以透過借、買等其他方式來獲得,而唯有時間是無法買,無法借的,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而且越來越少,所以這個要素是尤其珍貴的。管理者需要大塊的時間進行不斷的思考,會在兩個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第一是任務的佈置和安排,第二是思考如何用人。

  包老師說掌控自己的時間,首先要記錄自己的時間,自己得知道自己的時間去哪兒了。他強調一個時期只能做一件事情,不要同時得兩隻兔子,要不斷的聚焦,聚焦再聚焦。集中精力於關鍵要害事情上,拒絕無意義的社交,要學會把例常工作委託給別人來幹。

  第二。要有貢獻意識。管理者要有貢獻意識,要有成果意識。成果是檢驗管理者工作有效的最終指標。作為一個管理者,只有貢獻意識才能發現企業中更多有價值的資源,才能實現價值再創造。同時要學會處理正確的人際關係,私交和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是不一樣的,不能混淆。貢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為企業培養人才,這是我們平常容易忽略和意識不到的,而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三要用人所長。包括髮揮下屬和平級的長處,用上司的長處和發揮自己的長處。我們和人相處,往往焦點聚焦於人的短處,而忽略他的長處,做好了是應該做的,做壞了就在那裡吹毛求疵,這是不對的。我們發現他人的長處,然後放著企業價值鏈中需要它發揮作用的地方。同時限制他短處的發揮就可以了。發揮上司的長處,要主動和上司進行溝通,要了解上司的知識邊界和工作習慣,主動配合上司工作,發現他不到位的地方進行補位。發揮個人長處,其中的關鍵要害是要在給別人做貢獻的過程中,去發現和發揮自己的長處,沒有人會拒絕你真誠和善意的幫助。

  第四,要事優先。要事優先就是說任何事情在發展過程中都有關鍵要害環節,而這些環節數量不多。我們必須找到他們,並優先處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能。不要低估了一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否則最後可能會導致這件事情無效。要做到要事優先,首先要擺脫過去,然後要擺正先後順序,集中精力與少數要害事情上。

  第五,決策的五要素。決策的五要素,這裡的決策是指關於企業未來的重大決策。五個要素包括。決策的性質,決策的目的,決策的邊界條件,決策的落實,還有決策的反饋。這裡重點是決策的落實。我們往往學了很多,也做了很多的決策,往往側重於前三項,對決策落實和反饋不夠重視,所以決策就會懸在空中,無法落地。執行過程中計劃出現偏差了,沒有及時調整或者終止,這都不是一個有效的決策。

  總之,透過這五個月的學習,我的理論素養得到了不斷的精進,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不斷的加強,而且這些知識能夠和我的工作和生活結合,慢慢融入我的血液來,逐漸來指導我的行動。

  感謝包子堂,在這裡的學習會讓我終身受益,雖然學的不是一招一式,但是我知道這在這裡給我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剩下的就是把學到的東西在實踐中多多運用,最終就會修成正果。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4月22至24日,分公司邀請廈門眾研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專家開展《基層管理人員督導技能訓練》講座。

  透過三天的學習,我對於基層管理和授課技巧有了較為系統和理性的認識,增進了對公司制度管理、程式管理、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瞭解,對廈航的文化建設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下面我想談一下自己三天來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明白什麼是管理

  管理是一門藝術,是運用組織的各種資源以達成共同的目標。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者,因為管理者的職責就是讓自己的下屬和團隊明白重點是什麼,每個人應該做什麼,同時團隊的建設和成員間相互協作的關係也十分重要。

  一位好的管理者應該同時具備變革管理者、文化塑造者、績效創造者和激勵教導者這四個角色。

  也就是說,一位成功的管理者,關鍵在於他的行為魅力,有良好的領導行為,才能取得團隊的信任,給員工帶來信心和正能量。

  而信任是相互的,想讓自己被他人信任,必須先信任他人。

  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應該尊重下屬,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培養員工的積極性。

  當員工遇到生活或者是工作上的困難時,要主動給予幫助,為其排憂解難,增加員工的安全感。

  另外,管理者也應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做到言行一致,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處理問題公平公正,贏取員工的信任感。

  二提高溝通技巧

  在講到溝通技巧時,老師提到了一個我並不陌生的詞:同理心。

  它的意思是進入並瞭解他人的內心世界,並將這種瞭解傳達給他人的一種能力,又叫換位思考。

  為什麼說我並不陌生,因為它是每一位乘務員都必須具備的服務技巧。

  航班上,乘務員需要體會旅客的情緒和想法,理解旅客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旅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好比是將自己放在這件已發生的事情上,想象自己因為什麼心理導致這種行為,從而觸發這個事件並接納他人的心理。

  因此,同理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溝通技巧。

  溝通的第二要素是傾聽,而且要全方位的傾聽,傾聽時要專注,集中精神有耐心,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勿跟旅客爭對錯。

  工作中有效的溝通可以更好推動與同事和上司之間關係的和諧發展,作為承上啟下的基層管理者,為領導與員工尋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十分重要,不應該做壓力的橋樑,而是要做壓力的熔爐,用融洽的溝通去實現壓力的釋放。

  透過這三天的學習,我總結到:基層管理者必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不要做表面文章。

  在管理上,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制度的實施上,不能鬆懈,展現基層管理者的執行力;在心態的建設上,要時刻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6月的第一個週末,我有幸參加了高伯任老師的[關於企業中層管理者——最有效的企業輔導]的培訓課程。兩天的課程排得滿滿當當,穿著正裝坐在沒有空調的培訓室,原本應該是件很不快樂的事。但是,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高老師的課很精彩,大家圍坐在一起:交流、玩遊戲、分享培訓心得,真是一大快事。

  我是一位編輯主管,年輕有夢想,部門員工也都是年紀輕輕的熱血小青年們,我一心想把這個團隊建設好——打造一支有激情、有戰鬥力、有能力的團隊。但是缺乏管理經驗,領導也一直有意無意地指引、教導我應該怎樣帶好團隊,但進步不是很明顯。一直被究竟什麼是管理能力這個問題所困擾,就管理風格(“指令式、中層管理者式、團隊式、授權式”)來說,我認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下需要變換不同的管理風格,積極、有效地帶領團隊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是一切管理工作的落地。但是具體操作起來總是會困惑、在難題面前會顯得有些不自信,這不僅影響了整個團隊的工作,還使自己對工作不再滿腹激情。

  這兩天的企業中層管理者培訓對我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彷彿眼前的道路變得平坦了、天空變得亮堂堂,對於團隊的管理也不再恐懼和迷惘。管理者不需要多麼有魄力,不需要多麼高大多麼威嚴,重要的是能夠指引員工們朝著正確的、更好的方向前進,幫助員工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

  當把自己定位於一個“中層管理者”角色的時候,我覺得很多問題都變得簡單明瞭了。中層管理者的技術在於發掘人的潛能,換一句話說就是:領導能力即是發揮下屬能力的能力。成為一個好的企業中層管理者重在有效的對話技術,發現問題所在,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對方意識到問題、並尋求有效方法解決問題。高老師說了一句很形象的話:中層管理者就是讓你看到鏡子和窗子。這裡,鏡子就是真實的自己,而窗子則是美好的東西。成為一面平實的好鏡子、一扇透亮的窗戶,正向地引導某個人,確定工作目標,積極地聆聽、鼓勵他們發現問題,用一些問題幫助他們深入思考,和他們分享自己的一些工作經驗,包括之前所犯的一些錯誤,設立下一步的工作規範,授權於他們並告知相關部門,每次對話都以一個重述或總結結束,並就下一次的有效溝通做一些預先的安排。

  “當沒有退路的時候,就會把事情做好。”想要將團隊管理好,就需要將自己置於一個絕境。設想若是管理不好這支隊伍,他們掌握不好工作中的技術、方法,對於他們來說將是一次失敗的工作經歷,因為他們還年輕,他們有夢想,我需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他們保護好這些夢想。而對於我自己來說,這是我從大學到社會的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工作,若是我做不好,對我今後的工作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失敗,不希望看到被挫敗包圍著的自己,不希望父母失望,不希望自己對自己失望。

  我一直都覺得很幸運——能在這麼好的氛圍中工作,我們公司為我們員工的工作、學習提供了最大化的支援,在問題面前我們都是平等的個體,我們探討問題、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每個人都有發光的一面,從他人身上我們總能發現自己不足的一面,然後學習他人好的方面,彌補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很感謝高老師的指點迷津,感謝公司安排的培訓課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出色的企業中層管理者,提升員工的工作表現,為公司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8

  我分別採訪了國企和民企的管理者,我發現因為行業及管理者本身性格的差異,所以在面對很多同樣的問題時,他們思考的方向也是異同並存的。

  比方說在聊到如何提高員工敬業精神這一問題時,民企的管理者認為可以透過“提高員工對企業和老闆的認同感”,而國企管理者則覺得應該側重於培養員工,讓其瞭解自己的工作意義。我想這是因為民企的親切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於國企的,民企的老闆更容易影響、鼓舞到員工。

  但在有些方面,管理的經驗是跨越行業的: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都需要尊重、真誠;在處理平級關係時需要多溝通、少挑剔;而在處理“大蛋糕”現象時可以採用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此處的“勞”顯然並不單純指工作強度,而是與工作效益有關,管理者應當引導員工用最經濟的方法做最大化的成果)。

  對於這次採訪提綱中的問題,我都事先問過自己“如果是自己會怎樣處理”。但在聽了兩位管理者的想法後,我發現要去學習、去經歷的還有很多。

  在面對“大蛋糕”問題時,趙四九建議可以從多個方面鼓勵員工的積極性:競爭上崗(你的基礎工資直接與所處崗位有關)、工作績效(與個人績效有關)、超額獎(獲享集體總體收益)。我只想到了透過個人工作績效來提高積極性,而我現在就覺得“超額獎”是一味很好的佐料:讓員工獲享集體的收益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認同感,並通過了物質獎勵給員工以激勵。

  在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之前,你首先要學會做人。在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平,在生活上關懷,體諒周圍的人。

  在聊到如何處理與上下級及平級之間的關係時,兩位管理者反覆提到的字眼是“尊重”、“真誠”、“理解”、“寬容”、“公平”。我想作為一名管理者,他需要人格魅力、需要以身作則、需要讓人信服,只有在這樣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管理者的帶領下,企業的發展才能事半功倍。

  現代社會的管理者們早就拋棄舊理論中把員工定義為“經濟人”的觀點,即除了工作之外,員工應當更多地被關懷(無論是心理上、生活上、還是未來發展上),我想當員工處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時,他們的潛力更能被有效挖掘,也更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上級提出的錯誤。

  透過採訪兩個管理者讓我明白,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應該多接觸各種管理者的最新想法,透過多方面的閱讀和思考來完善武裝自己的觀念儲備。管理是門很深的學問,沒有萬能的答案可以應對所有難題,這就需要管理者有敏銳的行業前瞻力、組建高效率的組織結構、強有力的執行能力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綜合,並根據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行業來做調整。

  對於管理方面的收穫我有很多,現就我感到意料之外的、很有啟發的幾點寫一下感想:

  1、關於國際化對組織的影響與制定組織長遠發展計劃方面

  根據他們的回答,我深深地感到這兩者很大關係。

  首先因為中國越發的國際化,很多公司先前的經營模式完全被打破,因而長期發展計劃必須要變化。長期計劃又需要根據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的經營情況而不斷的慎重的修正,而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的經營情況又或多或少的取決於應對國際化的策略如何。其中關於長遠發展計劃中田磊舉出的公司租用寫字樓的例子就十分貼切。

  但對於銀行業來說,國際化程度還很低,當經濟危機世界銀行業遭到了重創時,中國銀行業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執行狀態與經營績效。但是中國銀行業越來越有必要加快國際化發展,以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這邊在它們的長期計劃中,如:不斷地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業務上,重點致力於加快發展零售業務、中間業務和中小企業業務。不斷最佳化業務結構、客戶結構和收入結構。管理上,採取進一步改進績效考核體系、強化經濟資本管理、提升貸款定價能力、降低成本費用開支和完善組織管理體制等舉措。

  可見不同行業對二者的要求不一致,但都要根據自身行業特點來應對國際化對組織的影響和制定組織長遠發展計劃。

  2、關於解決“忙不過來,時間不夠用”的問題方面

  如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會說:那就要更加努力了。但是田磊的答案卻給出了更加開闊的理解。

  他把這個問題看作是工作不到位的結果。出現這個問題只有兩種情況:領導分權有問題,對下屬的培養不夠;大家忙的內容並非都有價值。並且提到“領導扮演的是教練的角色”令我受益匪淺。而李明則說到擠時間、統籌安排、分工協作等辦法,也讓我深受啟發。

  3、關於解決“員工不遵守規章制度”的問題方面

  我本以為這是個答案很顯然的問題,無非是要求員工必須遵守制度,違反規定的人必然要按規章受到嚴格的懲罰。

  但是,李明卻說,首先是制度制定要科學、合理、到位、易操作,要充分聽取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制度完善、健全。並且那位公司業務部經理也告訴我:“規章制度是嚴格的,但組織是有人情味的,不應當只是個機器,否則成員的歸屬感將會降低。”我從來也沒有想過這與員工的歸屬感與關,不過仔細品味也的確是這樣。如果組織失去了人情味,誰又會有動力去努力工作呢?他還指出了規章制度的種類問題,有重要的“雷區”與不重要的部分,使我開闊了眼界。

  4、關於對大學生學習管理的忠告

  開始我只是認為學習管理無非是要掌握理論,多找機會實踐就好了,但是看了他們的回答,我才知道我是多麼的知之甚淺。

  我還需要多關注一些國內知名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的發展動態,從具體案例中提煉先進管理模式和經驗。我還明白了這是一門深奧的社會學科,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我們既要了解人的社會屬性,又要洞察人心!

  當然除了這幾條,還有很多也啟發了我對管理工作的認識,如:對下屬要率先垂範、要看到下屬部門工作中的困難、對平級部門要以誠相待、要不斷提高市場敏感度等等。

  透過這次難忘的採訪,我學到了很多不僅是管理方面的知識,也有與人打交道方面的技巧。這些所學也許不是立刻就在我的成績單上顯現出來的,但是我相信它將會給我今後人生的選擇、定位、思想指導等等很多方面以積極的影響,並已經、正在、將會使我受益匪淺!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9

  本書主要是圍繞管理者的有效性展開論述,包括時間管理、管理自身、管理團隊以及有效決策。在上述管理維度中,本書一直強調的主線就是“有效性”這個落腳點,而有效性的核心,就是——是否對組織的發展產生績效與貢獻,不管是在時間的運用上、對自己能力的發揮上、對團隊的協調上、還是參與決策的過程,如果無法輸出績效,則管理的有效性即存在折扣。

  本書對“管理者”的定義做出了詳細界定,不僅僅指組織中一般意義上的“計劃、組織、整合、激勵和考核”的金沙國際平臺管理人員,還泛指一切知識工作者等專業人員,這類人才具有較強的不可替代性,對組織績效和結果輸出的影響度較大,也被稱為管理者。管理者範圍的延展,也意味著組織管理邊界的延展,尊重更專業的人才,發揮知識對組織績效的輸出,也是有效管理的範疇。

  而所謂的組織的績效,在本書中也論述了,“在組織的內部,不會有成果出現,一切成果都存在於組織之外,即組織的成果,是透過客戶產生的,企業付出的成本和努力,必須透過客戶購買產品或者服務,才能轉變為收入和利潤。”這也明確界定了組織績效有效性的目標導向,如果組織內部透過一系列人、財、物的資源調配,均無法轉化為外部的購買力,則組織的有效性是存疑的。

  一、時間管理

  在時間管理上,核心軸也是有效性,在判斷一項事物是否需要花時間傾注的時候,首先問一問自己:是否金沙國際平臺對組織、本人或者對方的組織有貢獻,如果沒有,則果斷拒絕或者授權別人去做。在時間管理上,本書著重提到了人員和會議。人員過多也會造成時間浪費,而判斷人員是否飽和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是——“如果一個管理者,不得不將他工作時間的1/10花在所謂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上,花在處理糾紛和摩擦上,花在處理爭執和合作等問題上,那這個組織的人員就過多了”,人數過多,難免彼此侵犯,成為績效的阻礙,在精幹的組織裡,人的活動空間較大,不至於互相沖突,工作時也不用每次都向別人說明。

  另外,會議也是反映時間有效性的重要維度,本書將“會議過多”視作組織不健全的表現形式,因為“開會”與“工作”是矛盾的。管理學上認為:在理想化的組織體系中,應該沒有任何會議,因為每個人都能瞭解他工作所必須瞭解的事情,也能隨時獲取工作所必需的資源。而會議過多,意味著日常工作中:資訊傳遞不順暢、資源調配不充分、流程設計不合理、人員職責界定不清晰。一個管理者的時間,不應被開會佔用太多。

  二、管理自身

  管理者在對自身的管理方面,最重要的衡量尺度是重視貢獻,這也是以責任為導向的評價維度。不以績效為導向的勤奮毫無意義。書中有一個觀點,我覺得很好,即“一個人如果只知道埋頭苦幹,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反過來說,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意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高層管理人員,因為他能對整個組織的經營績效負責。”這句話點出了管理的精髓與本質。

  另外,本書強調知識工作者更應該有責任讓別人瞭解自己,因為很多知識工作者很少與多數人主動溝通,認為他們金沙國際平臺只要能夠和同行少數專業人員溝通就可以,或者普通工作者應該做出努力去理解他們所想,這種態度會使得專業的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喪失價值。如果想成為一位合格的管理者,或者更準確的說,真正以組織貢獻為目標,必須使自己的產品——即知識能為別人所用。這一點認識非常重要,只有知道別人需要什麼、能理解什麼、能發現什麼,知道別人對組織的貢獻需要藉助我做出怎樣的貢獻去達成時,才能說知識工作者作為管理者是合格和有效的。

  關於良好的人際關係,本書也提到了,“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際關係上重視貢獻的管理者,金沙國際平臺往往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忠誠待人、密切合作、凡事能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把人際關係建立在“貢獻”的基礎之上,這也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真義所在。

  三、管理團隊

  管理團隊的核心要義是發揮別人的長處,並能容人之短。這裡的團隊不光是指下級,還包括上級。有效的管理者知道用人的本質是用人來做事,並不是用人來投其所好,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而是:他貢獻了什麼?下屬越是能幹,越願意自己承擔責任,他們的所見所聞,所看到的客觀現實、機會和需要也越與他們的上級不同。所以,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我認為:針對內驅力較高、具有較多工作想法的人員,應儘可能減少過程管控,給予充分的空間,以結果為導向;針對內驅力較弱、思路不清晰的人員,應強化過程指導以及進度監控,從而不斷提升個人在組織中的績效貢獻。

  在管理團隊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還要設法發揮上級的長處,而這一點,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卻金沙國際平臺常常被我們所忽視,主要的方法論在於:要使上級發揮其所長,不能靠唯命是從,而是從正確的事情著手,以上級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

  四、有效決策

  關於有效決策方面,本書提到了簡單的方法論,即首先:要了解問題的性質,是經常性的還是偶發性的,如果金沙國際平臺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透過建立規則或者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其次: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即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以及為了滿足這些條件,需要的妥協和讓步。再次: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可以被貫徹。最後: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這在四點方法論中,我認為最後一點是點睛之筆。不重視反饋的決策無法驗證真偽及合理性,而收集可靠的反饋不是依靠外部的彙報或者溝通,而在於管理者的親自觀察或檢查,因為“報告或溝通”不一定靠得住。

  五、結語

  本書通篇都在圍繞管理“有效性”展開探討,而作者也提到了,有效性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門課程,而是一種自我訓練,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和感受。

  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在提到如何發揮人的長處的章節時,提到“正直的品格本身並不一定能成就什麼,但是金沙國際平臺一個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誠實,則足以敗事,人在這方面的缺點,不能僅視為對組織績效的限制,有這種缺點的人,沒有資格做管理者。”

  最後,金沙國際平臺借用羅振宇的一句話結束本次的讀書分享:“沒有任何一條道路可以通往真誠,因為真誠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我認為,管理,也理應如此。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10

  在這次採訪活動中,我有目的性地選擇了兩個差異性比較大的單位。一個是外資企業,一個是公辦單位;一個是規模比較的公司,一個是人員比較少的教學點;一個是工業製造行業,一個是學前教育行業。我想,透過採訪有比較差別的兩個單位的管理者,更加能夠透過比較得到一些啟示。下面是我根據兩位管理者的回答,對採訪一些總結和感想。

  一、關於中國的國際化發展,對單位的影響

  兩位管理者一致都認為中國目前越來越國際化,對單位的經營戰略、運作模式等都產生了一些影響。中國的國際化發展必將給中國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那麼對於企事業單位來說,就應該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抓住可能的機會和挑戰,爭取在國際化發展的背景下,為企業或單位爭取最大的利益。

  二、關於管理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及解決方法

  在不同的工作中,遇到的工作難題是不同,這由工作的性質、方式等決定。但明確的一點是完善的管理制度必定會大大減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難題。因為在制度下,就有了一定的約束和規範,而當所有人都嚴格按照規範行事時,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管理的難題。因此,管理者應該儘可能的制定較完善的管理制度,來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提高效益。

  三、關於處理上級、平級和下級關係的建議

  透過對兩位管理者的採訪,我明白瞭如何處理與組織中各個級別之間的關係也是管理工作中的確實施起來有困難,應該及時向上級反映,與上級溝通,制定解決的方案,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工作的完成。其次,對待下屬不應該有居高臨下的感覺,而應該尊重、真誠的對待下屬,善於傾聽,做到一視同仁。多溝通,減少不必要的矛盾,並且為部門間的合作奠定基礎。

  四、資源配置及時間安排

  組織中的資源包括物質、人力、時間等等,做到資源的最最佳化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那麼如何做到最最佳化呢?這就是管理者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管理者應充分意識到所有組織都有哪些資源,優點分別是什麼,然後進一步分析如何整合利用這些資源,做出比較細緻的資源分配,這樣才可以使物質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人力資源得到最優的分配,時間資源更加合理化。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11

  在這次採訪活動中,我有目的性地選擇了兩個差異性比較大的單位。一個是外資企業,一個是公辦單位;一個是規模比較的的公司,一個是人員比較少的教學點;一個是工業製造行業,一個是學前教育行業……我想,透過採訪有比較大差別的兩個單位的管理者,更加能夠透過比較,得出一些啟示。下面是我根據兩位管理者的回答,對採訪問題的一些總結和感想。

  一、關於中國的國際化發展,對單位的影響

  兩位管理者一致都認為中國目前越來越國際化,對單位的經營戰略、運作模式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中國的國際化發展必將給中國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那麼對於企事業單位來說,就應該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抓住可能的機會和挑戰,爭取在國際化發展的背景下,為企業或單位爭取最大的收益。

  二、關於管理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及解決方法

  在不同的工作中,遇到的工作難題是不同的,這由工作的性質、方式等決定。但明確的一點是完善的管理制度必定會大大減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難題。因為在制度下,就有了一定的約束和規範,而當所有人都嚴格按照規範行事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的難題。因此,管理者應該儘可能地制定較完整的管理制度,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效益。

  三、關於處理上級、平級和下級關係的建議

  透過對兩位管理者的採訪,我明白瞭如何處理與組織中各個級別之間的關係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對待上級,應該要儘可能地實施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如果在實際情況中的確實施起來有困難,應該及時向上級反映,與上級溝通,制定解決的方案,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工作的完成。其次,對待下級,不應該有居高臨下的感覺,而是應該尊重下屬,真誠地對待下屬,善於傾聽下屬的意見,做到一視同人,並且做到唯才是舉,充分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最後,對待平級,由於工作中可能會有比較多的交集,所以應該要多溝通多聯絡,減少不必要的矛盾,並且為部門間的合作奠定基礎。

  四、關於組織的決策與實施

  組織中必定有很多決策的時候,那麼在決策中,我們應該要注意決策的正確性、可執行性以及可控性。當然決策的計劃和實施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誤差,這就需要管理者發現誤差、找出原因並且及時彌補解決。決策的制定與實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只要管理者有條理地、有方法地去做,就能做出比較好的決策。

  五、資源配置以及時間安排

  組織中的資源包括物質、人力、時間等等,做到資源的最最佳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那麼如何做到最最佳化呢?這就是管理者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問題。管理者應該要充分認識到所在組織都有哪些資源,分別有什麼特點,然後進一步分析如何整合利用這些資源,做出比較細緻的資源分配,這樣才可以使物質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人力資源得到最優的分配,時間資源更加合理化。

  六、業績考核

  管理者的工作當然包括對員工業績的考核。而在考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公開,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在考核結束後也應及時做好獎懲工作,這樣可以儘量避免“幹好幹壞都一樣”的大蛋糕現象,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七、如何培養管理能力及對在校大學生的建議

  兩位管理者同時都提到了實踐以及工作經驗的重要性。確實,管理並不是紙上談兵,純理論的學科,我們在大學中,也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多爭取一些實習、實踐的機會,在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相信這些經驗會對我們今後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中層管理者的心得體會 篇12

  首先,感謝公司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學習提高和溝通交流的機會,感謝人力資源部為這次基層管理人員培訓班提供的服務。透過參加這次系統而全面的培訓,我有以下幾點感受。培訓的目的是對於組長崗位的角色認知,做的時間不一樣,如何去定位這個角色,承擔這個崗位的職責,管理的知識和管理的技能的傳授,從而提升我們的管理水平。講解了帶團隊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管理人員角色認知及職責,對這個崗位的角色認知。最大的收穫是做一個目標性的管理人員,不是保姆。對員工要會關心,會幫助,會要求!職場心態,馬老師給我們的講解了積極心態、感恩的心。而且用了很新穎的授課方式,我們的聽課激情被充分的調動起來。讓溝通更有效,馬老師講述溝通的幾個重要的技巧,並透過實戰演練讓我們認真體會溝通和重要性。主持會議的技巧,這是我感覺最有用的,會議如何去開展,會議的幾種模板。例如說早會經營的關鍵點有四個:業績的彙報與跟蹤,用資料說話公佈團隊指標的完成情況,達成的個人,那些個人是差一點點就能拿到激勵方案的個人都是使團隊目標強化的辦法;技能培訓與分享,獎勵的兌現與表揚,表揚實現目標的夥伴;激勵的方案與追蹤,拿數字說話我們還有幾個夥伴差多少,最後加油喊口號,開心上線。我們的未來不是夢,原本以為一些簡單的管理知識,可以給我們的老師講解得實在豐富,在老師們繪聲繪色的講解中,我們也更能理解和接受到這些陌生的管理理念。

  管培訓期學到的知識獲益良多,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無止境,培訓班裡有隻入公司半年的儲備組長,有在組長崗位上工作半年的,也有在公司多個崗位十幾年現在參加儲備組長培訓的,但是我們都暫時忘記自己的工作,忘我的學習,抱著空杯的心態去學習。大家各抒己見分享自己在崗位上的一些經驗,特別是咱們三部的管理人員,更強烈的去表達自己。也讓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有差距沒關係,意識到了我們才能更好的去進步。

  這次培訓我會把學到的更多的透過想練和創新更好的運用到我的工作當中,我應該慶幸有這樣的一個機會讓我們的學習,但是任何的技巧只有不斷的時間,反覆練習成為習慣性行為後才能產生效果。相信透過一段時間的消化運用,我們的管理能力會有更大的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