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6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

  寒假中認真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

  首先這本書讓我感覺是那麼地親切而又貼近我的生活;其次,我是一名教師,雖然這是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記敘了許多事情,再次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還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還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要想有一個又乖又聰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條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媽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素質。孩子就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環境中慢慢建立和培養起來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出讓大人們認為不好的行為,其實那些都稱不上是錯誤,只不過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小事。硬是歸結為錯誤的話,也應該先尋找錯誤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先從大人們身上去找問題的根源。大人們的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說好媽媽是個關鍵。每個媽媽都想當好媽媽的。可是往往到最後總是會抱怨“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這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既做一個好媽媽又做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

  前段時間,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

  本書的尹老師尹建莉以前也當過教師,她有一個女兒,很是不錯,十六歲就考上了清華大學,還超出分數線二十多分,她根據自己十幾年的育兒經驗寫下了這篇文章。一個如此成功的孩子背後定有一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她把自己的育兒經驗無私地奉獻給我們這些讀者,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瞭解到如何去做才能最好得使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做個聰明的好孩子!書中總的分成七大點進行講解:

  1、如何提高愛的質量

  2、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5、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6、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點點都講的很詳細,透過自己接觸的例項更好得把問題擺放在我們面前,教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去解決,使孩子不受傷害,維持他們的那份純真。

  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個家長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難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經常讓孩子有機會獨自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凡能讓孩子獨自做的家長就不要包辦,凡能讓孩子獨自想的家長就不要急於給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長要裝得無能一些,無知一些,以便把各種機會留給孩子。看了這一段,我有意識在和兒子生活、學習和遊戲中注意對他進行這方面的鍛鍊,比如:自己洗澡。我家的熱水器開關安放的較高,5歲的兒子踮起腳也夠不著,每次洗澡都是我給他開關水,我覺得很是麻煩。一天,兒子又叫我放水,我告訴他自己搭個凳子就行了,他很樂意地做了,可是一個凳子矮了,我就告訴他用一高一矮兩個凳子組成梯子這樣就可以碰到開關了。這個方法實施後,他很喜歡,只要一喊他洗澡,他就會自己搬倆凳子洗澡去了。在學習方面,剛開始我還是陪他學習,給他讀題目。在他的識字量提高後,我就不再守著他做作業,而是讓他自己把所有的作業做完後,再一起檢查。

  這樣訓練一段時間後,他基本上能獨立完成作業,只是偶爾有不認識的字才來問我。玩遊戲的時候也是這樣,比如找不同,其實我早就看到了不同之處,但是我還是裝著苦苦搜尋的樣子,等他先找到,然後就誇他觀察仔細,眼睛亮等等,得意洋洋的兒子找得更仔細認真了。但是要注意不能次次都是他贏,偶爾還要超過他一兩次,這樣才能激發他的競爭意識。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3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導書,內容貼近實際,書中介紹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對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難題都有所涉及,非常適合我們這個年齡初為人父母的八零後閱讀。通讀全書,有幾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與孩子相處。在傳統思維中,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按照我們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學習,往往我們在這種管理性的思維模式中,過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終導致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覺得作者傳達的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引導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給他更多的鼓勵,去強化他的優點,並推而廣之,而不是反覆強調他的缺點或者錯誤。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設法保護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而不是透過反覆地指令和強迫去讓孩子做,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這件事,甚至最終把這件事放到了敵對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學習,就要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透過大量的作業來滋生他對學習的反感,不是透過對分數的過分追求來加強他對考試的焦慮。

  第二,作者的一句話我非常贊同:小學主要解決的是學習興趣問題,初中主要解決的是學習方法問題,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學習能力的時候。所以說,在小學初中階段,學校已經把考試成績的重要性渲染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要對成績再有過分的關注和追求。因為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並不會與孩子將來的成功與否有決定性的關係。這一點我從實際經歷中就深有體會,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的同學,在走入社會後,他們的成就並不一定就比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差。不過我雖然想到了這一點,但是我覺得作者總結的更精準,更透徹。所以孩子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不要讓他對學習感到厭煩甚至恐懼。

  在此,我也鄭重地推薦所有為人父母的朋友都來讀一讀,正如本書前言中所說的,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是一塊玉,如果我們只會拿著鋤頭去雕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4

  這本書帶給我不小的震動。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感動著,它讓我發現,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可能是走入誤區,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甚至,感到我們家長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失。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體會到孩子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相當大部分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和這個家庭的教育。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教育,幾者之間應是相通的。書中記敘了許多事情再次地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包括父母、老師以及長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如果這本書尚有不足,那我覺得該書起名為《好家長勝過好老師》更妥。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從個體教育而言,無謂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的教育方式。對整體的教育而言,則是有共同的教育規律。

  心,對孩子的關心是第一的,這才是根本;技,是效能增大的工具而已。

  對孩子應該是真心的“關愛”,而不是“溺愛”。

  對孩子應該是嚴格的“要求”,而不是“苛求”。

  對孩子應該是平等的“尊重”,而不是“看重”。

  還有一點就是: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

  這也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壓力。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天生是好的,不好的孩子再努力教總是教不好的,至於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這和後期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不是穿了西裝就能變成紳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學習,做父母也需要有做父母的智慧。這是一種生活的積累。

  此時,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推出的成就方程:20%IQ+80%EQ=100%成功。

  所謂的IQ和EQ是指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5

  宅在家的這段時間,我無數次的透過窗戶觀望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街道,看看小區,看看人來人往。

  有一天早晨,我們後面樓的老奶奶又推著三輪車在垃圾桶裡翻啊,找啊,好像她所需要的寶貝都在垃圾桶裡。這個老奶奶我對她印象特別深刻,我嫁過來的那一年,我就記得她每天帶著她的老頭去翻垃圾桶,老頭身體不好。後來老頭沒了,她還是一直翻垃圾桶。這就是即便沒有了勞動能力,也要靠雙手賺錢的生存意識吧。

  她那天早晨翻過了之後,弄得滿地狼藉,我就趕緊叫寶寶來看,“你看看噢,這個老奶奶又翻得亂七八糟的,把東西拉走了也不知道打掃一下,是吧?”“她為什麼撿垃圾啊,是的,弄得真髒”後來,我們娘倆就在窗戶邊看著說著,沒多會,老奶奶又騎著三輪車來了,這次她不是翻垃圾桶的,而是把剛才的翻在地上她不需要的垃圾打掃乾淨的。瞬間,我覺得有一些尷尬。

  我當時並沒有覺得自己瞧不起她,也並沒有覺得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不尊重他人。這些感受都是今天才發現。此刻讀的這篇《讓孩子學會尊重》,裡面有一段話“尊重是一種心態,處於人之下,尊重自己,不諂媚,不逢迎,不妄自菲薄;位於人之上,尊重他人,不嘲諷,不貶斥,不妄自尊大。”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人之下,尊重自己;可是人之上,我卻做到了嘲諷並主動的帶著孩子來妄自尊大。人應該是平等的,身份、地位並不能成為判定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卑賤的依據。

  每個人都有自尊,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竭力想要維護自己的自尊,然而別人的自尊卻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在現代這個社會,我們更是習慣以職業、地位、身份、收入、外貌、身體健康狀況等外在的因素將人分出高低貴賤,區別對待。就算沒有嘲諷、貶斥,又或者做到了諂媚,逢迎。尊重何其容易?

  不管怎樣,我都希望,我能夠做到尊重!我想做那個優秀的人。最後,套用一下魯迅先生的話:“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原來優秀的人對誰都會尊重。”共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6

  最近讀了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說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說:“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如此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得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說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兒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她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她做她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地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閱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孩子做她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家長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尹老師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家長,在於孩子所生活的環境。孩子生活的環境裡沒有人喜歡看書,孩子回到家以後爸爸媽媽不是在打麻將。就是在看電視,你說孩子會喜歡看書嗎?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課外閱讀有一種魔力,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閱讀對孩子的智力和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從心理學的視解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線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絡。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是的,學習能力的構建好比蓋房子,有好的工具和完善背景,整個蓋房子過程就是件比較輕鬆的事,也能保證質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質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做到了幫孩子幹這幹那,但對孩子“袖手旁觀”,那可真叫做一種“煎熬”。經常看他那笨拙的樣子,我恨不得衝過去三下五除二幫他弄個服服帖帖的,在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很多時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他還可以積攢經驗教訓,在可以犯的錯誤面前,為什麼不給一點機會?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錯誤呢!那處處呵護中長大的他又該如何去判斷。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既做一個好媽媽又做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7

  假期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當我翻開樸實的扉頁,我就被前言《我們的書中有塊玉時》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師講的農夫的鋤頭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動。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受益匪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以一則寓言故事開始,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下面談談我的想法:

  一、關於家庭教育,我們承認,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書中記敘了許多,作為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願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二、對閱讀極其重視,該書的很多章節提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作者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例項。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在45頁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在對圓圓的教育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自己十來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8

  第一次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忍不住又翻閱了一次。無論是以媽媽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閱讀這本書,都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一開始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有一段話也很吸引人: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這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著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著自己手裡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例項。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細細揣摩後,才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9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封面上的一段話,正是這幾句話以及書的名字,使我翻開了這本書。當手捧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時,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將全書通讀一遍以後,我發現原來教育就在自己的身邊,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她用自己教子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無痕。作者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家庭教育原則,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讓我深受啟發。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

  作為一位母親也好,教師也好要擁有良好的心態,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長。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錯誤。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作為母親或教師,自己的行為表率,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單純,孩子才能善良無暇;只有自己堅韌,孩子才能不畏艱險;只有自己上進,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所說的“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二、讓學習成為輕鬆的事

  尹老師強調孩子要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要正確引導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尹老師抓住孩子的心理,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就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寫暴力作業;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一系列在我們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但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細讀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在學校、在家長眼中,學習卻是最重要的,學習不好就被貼上了“不可愛”“差生”的標籤。尹老師的書給了我們一個新觀點,她說:“學習為什麼非得刻苦?”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留給孩子多一些時間

  一個好母親,需要不斷地去關注、瞭解自己的孩子;一個好老師也需要用一顆真心善待每一個學生。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個問題,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雖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裡卻只裝著工作和社交,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來分配給孩子。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掛在嘴上,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承擔著無形的壓力,為孩子今後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響,給他的生命留下一個病灶,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好多麻煩。

  這讓我留下深深的思考:作為雙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用睿智去解讀好身邊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髮展。“兒童是一個完美地獨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體裡深藏著無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長中有一種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達潛力。他們並非整天無憂無慮,他們經常會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傷”。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善於觀察他們,從細節中發現問題,正確引導孩子。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那麼也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0

  因為喜歡暢遊書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兒,我都會先找到當地的圖書館,辦一張圖書證,一逢週末便扎進圖書館,早出晚歸。

  年少時,酷愛讀小說,有道兒女情長的言情小說,像《我為歌狂》《誰偷走了我的乳酪》;也有訴說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說,如古龍的《武林外史》;還有發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飄》。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類書籍便成了案頭常見書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便是其中一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媽媽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書中內容大部分取材於她和女兒的日常交流。在這部著作中,她經常從一個母親的角色進入問題,卻始終以專業工作者的學識和態度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閱讀此書讓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愛的質量”是第一章,它讓我知道:對孩子要承受的痛苦應如實相告,儘量不誇大也不過分縮小,絕不透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快樂為前提。“脾氣不好”在家長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書中所說的事情都是我已經親身經歷的事情,然而對比之下,相形見絀。比如,我會在孩子打針時,騙他“一點也不疼”;“逗”孩子時,可能開懷了自己,卻給孩子帶來了羞辱、擔憂和失落;因為自己的“脾氣不好”,不僅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自卑怯懦,也讓孩子身心俱傷,而在犯錯後屢教不改,一錯再錯。作為母親,我不懂我的兒子,而作為老師,我又不懂我的學生。

  看完“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這一章的內容,我突然瞭然: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兒童學業落後的原因,常在於他沒有學會思考。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是:課外閱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線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絡。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關於這一點,我自己也深有體會。上小學時,我屬於那種不需要花費什麼工夫在功課上也能考得好成績的學生,可年級越高越會力不從心,而這跟我那少得可憐的課外閱讀量不無關係。對於這一點,尹建莉老師在書中也提到過。

  關於閱讀,尹建莉老師強調應該讓兒童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他目的。當然,閱讀有好壞之分,但這裡的好壞絕不是以“有沒有用”為區分標準,而是以“孩子的的興趣”為核心要素。在書中,她談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壞閱讀的幾個特點,其中說到“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時,她提到:書中的具體內容根本不需要孩子專門去記憶,即使他把三個月前讀的一本小說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記了,也不能說他白讀了。她打了一個既形象又讓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個月前閱讀的書正如三個月前的一頓美餐,儘管我們可能根本不記得當時自己到底吃了什麼,味道如何,可當時可口食物裡的營養的確被我們吸收了。

  此外,關於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她認為: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讀書亦然!而我亦深以為然。……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評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能讓家長、老師以及那些關心教育的人從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確如此。這正如我堅信閱讀不僅對孩子重要,還對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同樣重要一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1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教育學者、教育碩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記,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本書採用案例寫作的方式,呈現了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軌跡,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諸多教育智慧,裡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訴媽媽需要注意的問題,遇到孩子的各種問題怎麼處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你越講什麼,他越不聽什麼,這時候不應該指責他、批評他,而是想辦法和他成為“朋友”,瞭解他的真實想法,再擇機出手。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2

  其實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但我並不瞭解。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才對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看書時我也常常聯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為。

  比如打針這件事,記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媽媽就帶她去了醫院,醫生看過後說要抽血檢驗,侄女一聽就害怕了。雖然我們一直安慰她打針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許是因為家裡人常常說如果她不乖,就帶她去打針,以至於讓她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針很痛的。或許家裡人的行為應當避免,我們也應當以溫柔的方式告訴她打針是怎麼一回事。

  而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書中所提到閱讀的重要性。我從小到大讀的書不多,雖然偶爾心血來潮會買書看,但並沒有閱讀的習慣。雖然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作文,但我發現,沒有一定的閱讀量,作文真的寫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寫不好,或許就是因為思想和言語不夠豐富。而如今電視和電腦觸手可及,每次家裡人沒時間管侄女時,就會讓她去看電視玩電腦,從沒想過讓她看看書或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我們全家人都應該反思吧,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當然我們不可能照搬書中的方法,但我們應當去學習,去體會,去做。 希望更多的人能透過這本書學到對待孩子的正確方法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3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衝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閱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閱讀有興趣,從閱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閱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閱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閱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範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閱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閱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閱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4

  在女兒的家長會上,班主任孫老師推薦了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教育方面的書。關於這方面的書我看了很多,當時也不看好,當我從卓越網買來後,隨便翻了幾頁,我就被書裡面的內容給迷住了,但這段時間實在是很忙,今年教的是畢業班。看了差不多一半,但還是讓我的眼前頓時明朗,作者真是寫得太好了,對我作為老師作為媽媽來說很有幫助,真是給我好好得上了一課,受益匪淺!

  這本書,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16年的老師,書中對中國的教育方面的問題分析得較多,讓人更加明確父母的教育更為重要,父母的素質提高更為迫切,說真的,這位媽媽做的不是一般的好,而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為人父母,盡心盡力就是最好。下面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感想:

  1、讓孩子愛上閱讀,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是會陪伴孩子一生,並讓她受用一生。作者女兒圓圓,什麼書都讀,她不會去幹預孩子讀書的內容,並且給孩子製造很多閱讀的時間,(為了爭取多的閱讀時間而幫孩子做暴力作業,這一點讓我十分佩服這位媽媽,敢於向中國不良的教育形式對抗,不過對一個普通的父母來說,要做到這一點真是很難,害怕這個度掌握不好,或是和老師溝通不好,那對孩子可能會是更大的傷害。)現在的孩子受到的外界誘惑實在是太多,如電視電腦遊戲機等等。書中對愛看電視也做了很詳細的描述,認為電視只是讓孩子被動的接受資訊,不是主動去學習,即使要看不是什麼時間看而是選擇看什麼欄目。一個小孩如果沒有主動學習的能力,而是習慣於被動的接受,那學習的問題就會出現。

  2、“不說”比“說”是更難做到的事,“不管”比“管”更難做。指令和監視不是教育,如果教育這麼簡單,那世上就沒有恨鐵不成鋼的事情發生。做父母就要像農夫一樣,想讓種子發芽,就要給種子一個肥闊的土地,適當的澆水,適當施肥,這樣種子就一定會發芽,之後為其除草施肥,按其生長的特性來管理,這樣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貧瘠的土地,長出的植物不會茁壯,沒有科學的管理,就沒有豐收的喜悅。土地的狀況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瞭解程度,科學的管理就是父母教育理念的差別。這是我對書中這一比喻的理解。要想孩子長成什麼樣,就看父母給她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理解、支援、學習、溝通……

  3、對孩子設立“記功薄”。想要孩子往哪個方向發展,就要強化好的方向,不要讓消極的負面影響到孩子。不要以物質作為獎勵,因為物質上的獎勵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只有精神上的愉悅和成就感,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和動力。要讓孩子真正感覺到學習的樂趣,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對立起她對學習的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4、幸福的家庭就是五星賓館。即使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裡只裝著工作和社交,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的邊角來分配給孩子,不要對孩子的需求漫不經心,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相處,不要讓你的孩子置身於精緻的房間,卻成為精神上上“留守兒童”。

  以上是這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一些認識和想法。我覺得這收穫不僅僅是具體方法上的收穫,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反思。一個如此成功的孩子背後定有一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作者把自己的育兒經驗無私地奉獻給我們這些讀者,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瞭解到如何去做才能最好得使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做個聰明的好孩子!在這裡,我衷心得感謝作者給了我們媽媽這個機會,學習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5

  二年級暑假,娃迷上了校園勵志小說。老實說,這時孩子讀的書已經沒有拼音了。當我把這四本書當作生日禮物送給她時,她興奮得連連摟著我親了兩口:“媽媽你太好了。”結果這個暑假,娃把讀的書換成了一份份閱讀卡,儘管在寫的感悟方面還少,但我想只要堅持,總會有收穫。隨著購書的增多,家中又給娃專門購置了一個小書櫃,現在每天學習完之後,無論多晚,娃都會拿起床頭的一本書,看一會兒再睡,書已經成了她密不可分的好朋友了。

  經年累月的閱讀,寫出好文章的不二法則,這個過程很漫長,實際上卻是最有效最省心的辦法,是真正的“捷徑。”看來,閱讀需要堅持。

  不得不說尹老師是一位非常細心又細緻的老師。她特別善於總結和提煉,能夠將自己的教育理念細枝末節撿出來,展示給我們大家看。也許文章沒有長篇大論,但平實生動的語言,貼切的比喻,流暢的文筆卻句句在理,說在了人的心坎上。現在我一有空就再多翻閱一下,書中糾正了許多錯誤的觀點,我覺得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的翻版,活生生的就像是在說自己。

  我個人覺得書中的內容非常樸實,書中有很多簡單可操作性極強的例子,這本書值得細細看,反覆看,我也是從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開始做家教筆記,除了記讀書的家教筆記,也逐漸擴充套件到記其它的讀書筆記,到現在為止,也記了滿滿的一本了。

  關於閱讀,關於學習,面對孩子時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時如何無痕,任重而道遠。我想這是個大問題,也值得作為家長的我去細細思量。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6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給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兩個字:閱讀。

  書中提到“閱讀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語文底蘊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群書的人總是有很大侷限性。”這幾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上師範之前除了語文課本外,從沒見過任何讀物,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什麼名著之類的讀物。上師範後明顯感到自己語文底蘊的不足。我非常羨慕和敬佩那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同學。但不管我怎麼狂補,最終還是不如他們。因此,我就很注重對我女兒閱讀這方面的培養。從我女兒會聽懂語言開始,我就買了很多童話故事的光碟,一有空我就放給她聽。當我女兒會說話時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五言古詩,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還開始買書,最早買一頁就一行字的那種很簡單的故事書,色彩很鮮豔,情節也簡單,而且不容易撕壞。女兒很喜歡聽我讀,而且經常是我邊讀她邊看,漸漸地她就能記住故事,哪怕我講錯一個字,她也能立刻糾正。讀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格林童話》。她最喜歡裡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書,必須先要讀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學我的樣邊指邊讀一字不漏地讀出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

  書中提到的邊走樓梯邊數數,我也和作者一樣做到了。不過那時我純屬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而並不是有意滲透數數。因為我家住五樓,當她會走路的時候,上下樓梯都要我抱,我實在有些抱不懂,我就靈機一動跟女兒說:“我們一起玩一個遊戲數樓梯好嗎?”女兒一聽是遊戲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兒覺得這個遊戲也好玩,我們就經常邊走樓梯邊數。居然這對她的數數也幫了很大的忙。

  書中提到不陪孩子寫作業,“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很有樂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獎勵(學習一定不能功利)。這一點我們家也做到了。從一年級開始,因為我女兒的識字量也比較大,題目她都能讀懂。因此,我女兒寫作業,我和我老公是從來不陪的。我們還規定她無論如何作業必須在一小時左右完成(除複習外),質量還要保證。假如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也不會輕易告訴她,要看題目的難易,難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考了100分也從沒物質鼓勵,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義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並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當然的。沒考100分說明你還沒把事情做得最好。當然考得不理想了,我會和她一起尋找錯題的原因,幫她查漏補缺。

  書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沒有做過,有的比較實用,我正在學。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狀態,教育孩子也應該是自然狀態的。作為父母,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她長大,更應讓她有質量的生活,更應教會她做人。

  以上是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的點滴感受及一些膚淺的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7

  二年級寒假,娃的老師佈置了背誦5首新的古詩詞,選的是小學生必前古詩詞75首,可娃背完了老師要求的五首後,就死活不願意再往下背了。寒假這麼長,如何度過,左思右想之際,又去老師的書上找答案。

  我還記得看到老師說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老師提倡讓孩子多讀些詩。大量的朗讀和背誦仍然是學習古詩詞最經典的方法,這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這個方法最簡單,也最有效。只要你能經常和孩子一起去讀去背,這方面修養自然會加深。

  我就如法炮製,每天早上,懶懶的我都會爬起來和娃一起背新的古詩。晚上我們複習一遍,接著比賽默寫,看誰背默得又快又好。雖然娃有時的字寫得還不夠正確,但我把批改的機會交給孩子,讓孩子當老師。我們互相評論,用紅筆批改事實證明,娃這個小老師當的認真且負責。

  給我寫的評語也很中肯,這麼一來,就極大地調動了她的積極性。三年級,學習新知識,她像發現新大陸似地跟我說:“媽媽,我發現我們要背的古詩詞,現在我好多都已經背過了。”現在想想和孩子一起背誦,的確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看來,閱讀需要興趣。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8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近年來中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接受度最高的家庭教育類書籍之一了。尹建莉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母親之外,更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專業的優秀畢業生,結合著自己親身的教育經歷和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堪稱是通俗易懂,有高度有實踐的家庭教育優秀書籍。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對我啟發最大的並不是尹建莉如何教育女兒的,而是尹建莉如何保護女兒的。比如又一次,因為自己太忙,所以尹建莉就讓丈夫接女兒到單位,等到下班再一起回家。但是這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有一些好心好意但卻不會說好話的同事會“逗”孩子玩兒,小孩子有時候會拿開玩笑的話當真。尹建莉的丈夫一來是沒太在意,二來也有點拉不下來臉。為了讓孩子不再受到這種負面資訊的影響,尹建莉就“剝奪”了丈夫接孩子去單位的權利。保護好了孩子,讓孩子在健康、良性的環境中成長,這難道不是同買學區房這樣的行為有相同效果的嗎?

  作為一位母親,尹建莉並沒有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尹建莉除了想要照顧好女兒之外也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要由此止步。所以有一段時間尹建莉的女兒在寄宿學校學習,但是假期回到家以後,尹建莉發現自己和女兒之間開始有了隔閡,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繁忙的工作而找藉口,一旦發現了問題,立刻就解決了,讓女兒回到自己的身邊,注重於女兒的溝通和互相理解。

  從尹建莉的角度來講,即使她是家庭教育暢銷書作家,獲得了教育碩士的學位,也不代表她做的所有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決定都是正確的或者是好的,我們都是在實踐中好到更好的陪伴的方法,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而作為成人來講,做錯決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在意或者是不去管……當我們在反思與糾正過去之後,才能夠走好未來更長更遠的道路。

  不僅如此,尹建莉還能夠引導女兒,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並且告訴女兒在一些被動的錯誤選擇中,該如何應對。比如又一次,尹建莉的女兒在學校無辜受牽連,被多遍罰抄。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中和老師發生衝撞也許對孩子沒有好處,所以尹建莉在平復了女兒的情緒之後選擇幫女兒寫罰寫的作業,讓女兒有時間閱讀和做更有效果的練習。這才是一位理智、聰明的家長的選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9

  初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在之前代課的學校,那時學校推薦師生共讀,就發給我們老師一人一本書,其中就有它。前幾天才想起看它,此時我已是2歲孩子的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有許多困惑和不解。最近認真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給我很大的震撼。尹建莉真是一位有心的媽媽,她的許多智慧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尹老師在書中談到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女兒講故事,不是講,而是讀。逐漸地,由開始的媽媽指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改成由孩子指著,媽媽來讀。孩子指到哪,媽媽讀到哪。這樣,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讀得多了,許多“白字”就自然解決了。這為孩子上小學打下堅固的基礎。

  書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經歷過。書中談到了她女兒9歲時單獨乘坐17個小時的火車從煙臺到北京的事例,讓我很感動,我很羨慕圓圓有這樣一位豁達的媽媽。有了獨立出遠門的經歷,對圓圓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到後來她獨自去青島乃至週末逛街樂不思蜀,她的媽媽都持支援的態度,難怪在引言中談到她女兒的自主自立。我從上小學一直到高中,都在家人的庇護下成長。週末爸媽從不主張我出門,即使迫不得已出門也規定好幾點之前回來,更別說自己出遠門了。也許,現在對家的依賴性都是那時慢慢積澱下來的。我們不能說自己父母的出發點不好,他們也是為我們的安全著想,我們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長大後不同的性格。

  我的女兒也2歲多了,但至今仍沒能爽快地吃下一餐飯,吃飯成了一家人發愁的問題。媽媽著急上火,卻也拿她沒有辦法。唯有罵,但總是罵也解決不了問題。我看到尹老師在書中對孩子不愛吃飯支招:餓幾頓。我心裡一樂:還真有招數!接著,我就跟媽媽說了,剛開始媽媽不捨得,第一次不給她吃零食,飯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顯,第二天她還真的主動叫著要吃飯,,發現她竟然在吃飯的時候特別乖,吃的還很香,雖說吃得不多,但總算有進步了。可見,對孩子的愛不該是溺愛和強迫,應該用智慧來疏導孩子。大愛無痕嘛!

  感受還很多,自己慢慢體會吧。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我們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再實踐,願我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來越融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0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為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尹老師的書,震撼我的心靈,使我產生了一點深切的感受,改變了我的觀念和做法:“不考100分”

  尹老師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寫道:“正因為我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絕不向她要分數讀了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我的兒子只H姐妲家的孩子大一天。同時考慮到孩子的差異,每次考試成績總會有高低之分,為了避免比較產生自卑心理,傷害自尊心。因此將兩個孩子分別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雖然兩人成績都很優秀,但因為同一年級,使用試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試中總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幾分。談到兄弟倆的學習,潤澤漸漸顯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緒低落。現在家裡很少聽到他大喊大叫的聲音了,星期天總是一個人在書房裡做手工,搭積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歡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紀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還是讓他受到了傷害?經過與他談心,才知道他不願意聽到大人們談論他的成績,更不願意與弟弟的成績相比較。我猛然醒悟:大人們在聊天時無意中對兄弟倆的成績進行了一次次的比較,對他產生了多麼大的壓力。他總是生活在弟弟的陰影中,因漸變得壓抑,內向。大人們雖然嘴上表視不進行比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級、年級的排名,好像只有這樣做才是真正在關心孩子的成長,才盡到了家長的責任。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恰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無意中深深地傷害了孩子。

  是的“分數”能反映“成績”,但並不完全代表成績。只有當家長關注知識的本身,關注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時,才不會僅僅看重分數。考得不好,正好可以發現自己學得不紮實、理解不透的地方,經過努力可以彌補不足,有所進步。一味地追求分數,只會將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真是有害無益。

  一位稱職的家長,應該學會關注孩子的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應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他的成績。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快樂、健康地成長!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1

  閱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對作者書中的一句話感觸很深,她說:“現代教育中,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時間和心思,不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歷程嗎?”我由衷贊成作者的很多觀點,比如不要捉弄孩子;讓孩子愛上閱讀;培養學習興趣大於看重分數的高低;驚歎孩子想象中的河流是粉紅色,雲朵是藍色;父母要自己帶孩子;母親對生命的熱愛會像她的焦慮一樣感染孩子,陪著孩子長大是收益最高的投資……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學專家,也是一位教女有方的媽媽。她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這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她用自己多年來教育女兒的親身事例來論述教育觀點,因其舉例充分、語言生動,這本書比晦澀呆板的教育論著要好讀得多。

  作為一名教師,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時會有驚喜的發現,書裡有很多的理念對我來說是耳目一新的。比如作者認為要使孩子的學習能力強,不是去上各種提高班,有一種“魔杖”就是課外閱讀。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她反對給那些閱讀經歷尚淺的孩子去上所謂提高“寫作技能”的作文班,閱讀對寫作來說,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拋開了閱讀所講的種種技巧,最多可以稱為“小技”。沒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沒有實現的條件。她還提出了好多關於閱讀方面的建議,比如應該讓孩子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它的目的;好閱讀儘量用書面語,壞閱讀拋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好閱讀要求快快讀,壞閱讀要求慢慢讀;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好閱讀讀字,壞閱讀讀圖。正因為在她正確的引導下,她的女兒小學時就讀完了金庸全部武俠小說共十四部。說起作者的女兒,也是讓人羨慕,小學時跳過兩次級,10歲便上初中,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個性品格方面,也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自主自立,樂於助人。可在作者的書中,卻處處被描寫成一個和普通孩子沒什麼不同,而且也經常犯錯誤的孩子,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個好媽媽。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識。平日,老師們總是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督促孩子養成好習慣。無形之中,好像把這樣重大的責任全放在了學校教育上。作者指出,對於這一張白紙,最先畫上一筆的不應該是老師,而應該是家長。兒童養成好習慣的起步應該是身邊朝夕相處的家長,媽媽給孩子文明的氛圍,孩子就將在這文明的氛圍裡生活。作者舉例說,當年教女兒整理東西時,也曾大費周章。儘管反覆提醒女兒要提前準備上學所需,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孩子還是丟三落四,常要父母往學校送東西。有一天,孩子又落了家門鑰匙,而這也是母親在出門前反覆提醒過的。針對這一情況,母親果斷地決定這次不再送東西。這樣,女兒回家,進不了家門,父母又加班。只好在門外苦等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寫作業的時間。晚上,母親找女兒談話:“往常這時候早做完的作業,耽誤到現在,什麼原因啊?”女兒回答:“因為鑰匙沒帶,進不了家門。”“不方便吧?”“嗯。”這時候,母親從女兒懊惱的神情中已經知道,孩子已經深刻體會到自己的丟三落四帶來的不便,就不再說什麼了。第二天,母親發現孩子在出門前特意確認了一遍鑰匙帶了沒。從此,忘帶鑰匙的事再也沒發生了。

  這只是眾多事例中的一點,但卻讓我看到了一位頗具教育智慧的媽媽。帶鑰匙是家裡的事兒,帶文具書本是學校的事兒。學生常常苦著臉告訴你:“老師,我忘帶文具盒了!”這時,老師是不是也該換個方法呢?

  “有些無傷大雅的錯,就讓孩子犯吧。”聽起來,這是很多嚴厲的老師和家長所不能容忍的。作者提出,兒童犯錯,上帝都會原諒。大人永遠不能期待一兩次犯錯之後,孩子就會馬上改正,教育的作用立竿見影。絕大多數情況是,你教育、懲罰了千百次,孩子還是照樣犯錯。這時,如果你還是無法容忍,那隻能把自己“逼上絕境”,糟糕、憤怒的情緒籠罩頭頂,進而殃及孩子。而一旦孩子對大人產生恐懼,將會築起心靈的防線。無疑,這會嚴重妨礙更深層的溝通。所以,有些錯,如果無傷大雅,就讓他錯吧。你不能精確估計孩子改掉這個錯誤的時間,那就踩踩剎車,讓兒童在成長中自行修正。

  書中的很多觀點來源於生活,被作者一提煉後顯得生動準確,而且極易讓讀者接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不是用天平衡量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孰輕孰重,反而,讓我這個天天要跟兒童打交道的小學老師,獲得絲絲啟發。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我的家長朋友們都能讀一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2

  現今社會,人們不只注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學生的發展都很重要,特別是家庭對學生的影響甚至是終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近年來中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接受度最高的家庭教育類書籍之一了。這本書,堪稱是通俗易懂,有高度有實踐的家庭教育優秀書籍。最近在讀這本書,感受頗深。在一邊讀書的過程中,一邊想起自己小時候經歷的各種事情,以及現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覺受益頗多,在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對考試的一些新認識現在市場上充斥透過一年到兩年甚至一百天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績的氛圍。或許這些確實很有用,很多家長願意花錢,但是孩子能學到多少,願不願意學裡面的知識,很多家長是無能為力的,駕馭不了的。現今的考試不僅需要一些好的戰術例如補習班,各種資料的加持,更需要一些好的戰略像學生的學習興趣,慾望,心態,思想境界等。這些戰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時間、經歷、心思的,也需要家長,老師的思想意識到位,同時對學生的影響也會更大,更深遠。書中作者的思想境界很高,看問題的角度也很獨特,可以對廣大家長、老師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其次尊重保護孩子。作者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母親之外,更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專業的優秀畢業生,結合著自己親身的教育經歷和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教我們如何保護尊重孩子。比如因為自己太忙,所就讓丈夫接孩子到單位,等到下班再一起回家。但是這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有一些好心好意但卻不會說好話的同事會“逗”孩子玩兒,小孩子有時候會拿開玩笑的話當真。作者的丈夫一來是沒太在意,二來也有點拉不下來臉。為了讓孩子不再受到這種負面資訊的影響,作者就不再接孩子去單位。保護好了孩子,讓孩子在健康、良性的環境中成長。再次多與孩子溝通,溝通是互相瞭解互相親近的橋樑。作者並沒有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大人也需要獨立的空間,然而一旦作者發現自己和孩子之間開始有了隔閡,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繁忙的工作而找藉口,一旦發現了問題,立刻就解決了,讓孩子回到自己的身邊,注重於與孩子的溝通和互相理解。

  最後,即使作者履歷漂亮既是家庭教育暢銷書作家,獲得了教育碩士的學位,也不代表她做的所有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決定都是正確的好的適合每個孩子的,我們都是在實踐中好到更好的更合適的教育方法,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我們只有在反思與糾正中成長,才能夠走好未來更長更遠的道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3

  今天文章中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是一名教師。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當班級裡兩個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總是彷彿不要命的要佔對方的便宜,要還回去,因為家長也許會這樣教育他,“沒關係,只要不是你先動的時候,咱就不能被別人的欺負,你就還回去,出事了我們給你撐腰。”

  還有,我們家小區門口剛好有一個幼兒園。孩子放學的時候,看到外面等待他的家長就迫不及待的飛奔而來,不小心磕碰到什麼,碰疼了,哇哇的哭。一些家長為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踩幾腳地面,責怪“它”為什麼碰疼了孩子,還做出來給孩子報仇的樣子,然後安慰孩子說,咱們打他了,他就不再也不敢碰疼你了,孩子這時可能會有些安慰,破涕為笑,家長也會感到很滿意。

  也許這是家長為了哄孩子臨時想出來的法子,也許家長可能會想:地面碰了我的孩子,我不過是踩它兩腳,它又不懂得疼,這有什麼,我又沒教孩子打人。其實在孩子看來,萬物同物,對於一棵草說話和對一個人說話一樣,對於一塊地面態度與對一個人的態度一樣。因為孩子單純如一張白紙,任何事情與他來說都是全新的,任何經歷在他這裡都是體驗和學習。

  這本書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好朋友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孩子還不足八個月,我總在想,以後我該怎麼教育我的孩子呢?我好怕它長大,我也好怕錯過教育。但是,等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恐懼已經日漸消失了,因為我從書中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答案。

  教育即風格之培養,教孩子給小板凳揉疼,與其說是一種技巧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教育觀或哲學觀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蘊含的價值觀的和諧統一,只有前後統一的東西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並穩定在他們心中,成為他們做事的風格。

  善良和豁達的人,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也更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當“給小板凳揉揉疼”成為孩子的一種思維方式時,他在生活中表現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他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他一輩子不吃大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4

  自從生完孩子,一心想著,怎樣才能把孩子教育成好孩子。讀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這裡面,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對於孩子來說,成長期很關鍵,媽媽應該把教育孩子當成人生重要的事業。那麼媽媽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呢?媽媽怎麼做,孩子才願意學呢?

  這本書講到,好媽媽要學會誇讚孩子,給孩子讚美和鼓勵,但是表揚的方面要具體,有針對性,切不可一刀切,一切以你最棒來代替。因為,讚賞能給人以滿足,是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媽媽表揚鼓勵可以給孩子們的心靈注入陽光,從而培養出出色的下一代。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才是需要培養的,在家庭中父母就扮演了伯樂的角色,首先,我們不能眼裡只有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點,作為父母,對於孩子取得的優秀成績,父母不要隱藏喜悅,要把讚美和肯定表達出來;對於孩子生活、學習中遇到不盡如意的事情,父母應透過鼓勵的語言激勵孩子繼續努力,日後取得優異的成績。並且對於孩子的失誤和不足,家長要把他當作自己的事情,努力幫孩子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一味的去責怪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千萬不能拿著孩子和別人做對比,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該做的是找到孩子的長處,並學會去發揚長處,促進孩子成長。

  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殊不知,言傳身教才能養育有出息的孩子,看到孩子,我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在教育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想要培養出具有獨立人格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到給孩子提供表達的機會,父母要對孩子的問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樣才能激發孩子們的熱情,無論孩子的觀點多麼天真、可笑,都要耐心,認真聽完,並給予反饋意見或適當的引導。對於孩子的缺點、毛病,父母更不能放縱,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把孩子培養成懂事的人,因此,在適當的時機要學會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加以拒絕。

  現如今,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因此要教育孩子做一個高情商的人。心理研究表明,處於積極情緒的孩子少生病、心態樂觀、不僅可以享受親密的家庭關係,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因此成為一名情緒教練,尤其重要。對於孩子來說,情緒是一個陌生而又深奧的東西,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常伴左右,我們要讓孩子清楚:情緒其實是孩子內心的朋友。放手讓孩子學會與喜怒哀樂相處,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可以亂幫忙。家長做的是引導、更是放手。

  這本書教給我們的東西還有很多,面對教育孩子中出現的問題,都用通俗的語言和例子加以解釋,真的是媽媽的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枕邊書。推薦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好媽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5

  利用五一假期,我和女兒一起參加了班級組織的“親子讀書”活動,父母和孩子共同讀一本書。我和女兒一起閱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閱讀心得。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觸。作為家長的我們,責任是多麼重大,不僅要在平時做到言傳身教,而且要在學習上幫助孩子,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孩子的學習,不僅依賴於孩子自身的探索,和老師的輔導也是分不開的,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家長比任何人都瞭解自己孩子的興趣與個性,在幫助孩子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的女兒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罵、冷嘲熱諷,有時候利用做母親的權利情不自禁地就把這些都用在女兒身上,我深深的覺得我們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應該放在一邊,徹底的改變一切。

  透過讀這本書,它時時提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有內涵的好媽媽形象,給孩子做榜樣。媽媽應該是朋友,應該是老師,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的好女兒,媽媽會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你也要多爭一點兒氣,勤奮學習,好好和你一起加油,共同進步!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6

  近期有幸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本書,知道這本書是難得一見的家教類作品,作者是尹建莉女士,她對於女兒的教育是很成功的。可以說,這本書可以引起一場家庭教育的革命,改變很多家庭教育的錯誤觀念,有著極強的實用性,能很好的借鑑,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書。

  這本書作者透過一個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故事來教育孩子,通俗易懂,越看越願意看,改變了家教類書不好讀,看不進去的印象,我有時有個故事甚至讀了三遍,比僅僅是語言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對作者傳達的新的教育理念而佩服。我也有個女兒。今年已經3週歲了,是小班的一位小朋友。在沒生女兒之前,總是憧憬著怎樣教育孩子,怎樣培養出出色的孩子。隨著一聲“哇”的哭聲,孩子呱呱落地,孩子的出生帶給了全家很多的驚喜,我也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小心地教育著。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女兒會犯很多錯誤,我對於她犯同一個錯誤時,我採取的手段是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因為我怕如果從小不教育大了再教育就很難了。我常常害怕孩子不優秀,所以要求孩子很嚴格,讓她把錯誤降到最低。透過讀16個故事《不做穿西裝的野人》和第15個故事《不管是最好的“管”》中,明白了很多育兒知識:孩子闖禍都是無意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原諒孩子無心或無奈下所犯的錯誤呢?而且,孩子闖禍她自己心裡就很痛苦,有內疚感。家長的打罵只是讓她沒有自尊,覺得大人更愛的是那損失的錢和物,她感受到大人不體諒她,心裡發出逆反情緒。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理解她的所作所為,以她樂意接受的方式對她的成長進行引導。

  我的女兒在我看來,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每次我帶她來往幼兒園和家的路上,不要我提醒只要認識的人總是親切的叫,若沒碰到過這個人總會問我:“媽媽,我叫這個人叫什麼”那我就告訴她。

  對於這種禮貌禮儀教育,對孩子長大以後會有幫助的,中國有句俗話“禮多人不怪”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