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己。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1

  在幼兒時期開始進行武術方面的薰陶和教育,能使幼兒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在成長的過程中強健體魄,塑造出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我園從20xx年9月開始武術特色課程。

  透過對幼兒武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實踐探索。在武術特色遊戲化教學中,幼兒有不同的表現。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下面我就從六方面來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在幼兒武術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對武術活動充滿興趣,積極主動的學習。

  我在教學時用榜樣示範的方式感染幼兒,每次武術活動時,我都以精神飽滿的狀態站在幼兒面前,希望幼兒透過觀察模仿的方法來學習。為了保護幼兒的學習興趣,練習時我有意識地抽取動作做到位的幼兒到前面作示範展示:練習時請動作規範舒展的幼兒在前面帶隊。為了增加幼兒對武術的興趣,我還為孩子們的武術動作配上了他們喜歡的音樂。

  二、幼兒在武術活動中,部分幼兒學習新動作時接受較慢。

  幼兒身體運動能力的發展具有個體差異性,部分幼兒學習新動作時接受較慢,我就從細小處入手,細分動作。把一個動作進行很細的分解教學。同時利用幼兒喜歡的遊戲反覆練習。例如:遊戲(武術木頭人),我讓幼兒扮成武術木頭人進行遊戲。幼兒念兒歌“武術木頭人,武術木頭人,定寶寶定”。唸完兒歌,幼兒變成武術木頭人,擺一個武術動作造型停在那裡,堅持不住的為敗。幼兒學會了才有成就感,才會信任教師。

  三、幼兒在武術活動中,部分幼兒動作機械,沒有愉悅感。

  我知道單純的武術動作教學不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我在準備活動時用多媒體為幼兒示範。這種方法生動形象可以把動作演示、解說、音樂融為一體。使幼兒看得見理解得快。武術活動時我用相機把幼兒的活動過程或片段錄下來,活動結束後放給他們自己看。這種方法最能引起幼兒的關注,幼兒在觀看之後會很有成就感。武術活動不一定是孤立的,我還結合幼兒一日活動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例如:美術欣賞時,給幼兒觀看武術表演的圖片,視屏欣賞時,讓幼兒觀看武術方面的動畫片等。讓幼兒自然而然的喜歡上了武術。

  四、幼兒學習武術時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

  我在指導幼兒武術活動時,首先把安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因為幼兒的身體正處於生長髮育中,其骨髓組織易損傷。例如:有的幼兒在做側翻旋轉體360度時容易摔倒。由於個別幼兒動作發展相對比較遲緩,基於幼兒身體發展的不同層次,要求我的教學目標也要有相應的層次。例如:在複習武術基本動作的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遊戲“白毛女”,遊戲玩法:幼兒6人一組玩遊戲,請一名幼兒當“白毛女”。站在圓心,其餘五個幼兒站成圓。手拉著手圍著“白毛女”轉,“白毛女”要閉上眼,手指著前方。五個人嘴裡說:“颳大風,下大雨,南面來了個白毛女,不是她(他)就是你。”等兒歌唸完後,五個幼兒停住腳,擺一個武術動作造型。“白毛女”睜開眼,手指著誰,那麼哪個同學就當白毛女。換人繼續遊戲。要求幼兒動作舒展,到位。情緒愉快,積極參與。幼兒可以選擇難易不同的動作來參加遊戲活動。這樣既能避免幼兒的肌肉拉傷,又能保持他們學習武術的興趣。

  五、幼兒有時對武術不感興趣,活動時分心

  我在進行武術教學時發現,個別幼兒活動時有時分心,對武術不感興趣。對待這樣的幼兒要個案研究,跟蹤分析。同時,引導幼兒聯絡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武術。例如:親家長帶幼兒觀看武術表演、與習慣在晨練中練習武術的人們進行溝通等。聽他們說一說太極拳,木蘭扇,武當劍對健身的好處。加深幼兒對武術健身的理解,增加自己對武術的興趣。

  六、幼兒學習武術需要同伴的支援和鼓勵

  幼兒對武術的熱愛需要與同伴分享,沒一次的合作和分享都能給他們帶來成功的體驗和快樂,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瞭解了武術的基本動作後,我自編了一套武術操,武術操由武術基本動作和佇列隊形兩部分組成,遵循強身健體,讓幼兒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鍛鍊的原則。讓幼兒參加了武術操的排練。動作由淺入深,迴圈漸進,還體現了分層表現的效果。例如:不同隊形佇列的幼兒可以做不同難度的動作,側身翻旋轉360度、騰空飛腳這些難度大的動作,由身體動作發展較好的幼兒在場地中間表現,其餘幼兒在四周擺成造型做不同的動作,展示了幼兒動作發展不同的整體水平。

  透過武術活動的實踐和反思,我漸漸將幼兒之間的個性差異視為正常。武術活動內容豐富,生動,柔韌,翻滾和技巧動作多,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透過武術教育教學活動,可以使每個幼兒的能力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2

  23歲的我從進武術學校到上大學至今,已有7年的時間了,七年不知道灑下了多少汗水,流了多少血,我越來越感到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我對於中華武術的那份熱情也日趨濃厚。武德一直是我的追求與嚮導。

  多年的學習和體會,使我深刻認識到:武術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做為後人,我們有責任繼承下來,傳授下去,並使之發揚光大。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多年的習武經歷,使我深深體會到習武“以德為上、以悟為得、以技擊為末”。

  尊師重道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武術講傳承。老師們一生中花費很多的精力和財力才得到的功夫和心法,很希望傳承下去,但不會傳給得寶忘師者,只有傳給有道德有修養且熱愛中華武術的傳人。所以,武術的傳人,必須心懷一顆對中華武術的熱愛和對老師的感恩之心來學習和繼承前輩的功夫和心法。

  習武之人要謙虛謹慎,不要心存門戶之見,不要老子天下第一,要注意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以別人之長補己之短。惟有如此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德有多高,藝有多高”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習武之人講“悟性”。以我多年練散打的體會,沒有悟性是得不到散打真諦的。散打運動是我國優秀的武術運動,它不像跆拳道、空手道那樣一招一式講究規矩體面,它在乎的是一種靈活制敵的本領,散打是最靈活,有實戰價值的功夫,練習散打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要了解自己:這樣你才能在實際生活中知道進退,自知則明,知止不辱,所以習武首先必須修德,這不是故弄玄虛,只知道進攻的個性永遠不可能向武術的巔峰近接!要改變你的思維:練習和實戰也是兩種不同的運動,實戰的時候面臨不同的對手也需要調整自己的應變思維和技擊狀態,所以習武之人還有一個最忌——那就是呆板一成不變。在練習時叫做悟性,在實戰時叫做心如止水,不要心浮氣躁。總結起來,我們的身體和思維應該調整到象水一樣的狀態,無形無相而能成任何形相。

  切忌急功近利:有的習武者,他們習武很是勤奮刻苦,早練晚練,不怕吃苦不怕受累,這種精神是好的,習武就要有“沒有做不到,只又不想做”的這種心理認識。不過有的習武者走進了禁區,有的希望速成,急功近利,比如現在很多練習散打的,他們多數都是在十五六歲才開始,練四五年就開始出賽。這樣子也許會出一些成效,但是很不利於運動員的身體。另外,他們也不大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去融合吸收眾武術文化中精粹的東西,他們成名後也最多隻能感到自己是一個打架選手,而不是一箇中國武術家,因為他們沒有這種心理素質和內涵。武德也要同步修行。

  不可恃強凌弱:武德作為中國傳統倫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表現實質還是中國傳統倫理精神在武術領域內的體現。它的內容雖然也隨著各個不同時期的發展而不斷的補充和豐富,但其本質仍表現為:仁、義、禮、智、信、勇。

  “仁”: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識,這也是習武者層次的品德追求和德行的境界。仁的基本涵義就是用廣博的愛心去愛一切人,仁的核心是悌,要求武林中人具有師慈徒孝、兄賢弟恭、朋親友愛。忠恕則是為人之方。要求習武者忠於師門。更廣義的理解,就是要忠於事業,民族和社稷,要與人為善,以愛人之心寬恕他人,求及安寧祥和。

  “義”:義為行善之本。再武德中還可以理解為“仁”是透過“義”的環節過渡到人的道德行為。“義”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徑和標準,“義”還根源於羞惡之心,所以它還有裁斷性的道德判斷,是羞恥與否、善惡與否的“應該”標準。此外,在武德中還把“義”理解為秩序、等級。“義者,宜也”,就是要習武者的言行舉止要與自己的身份相等。君臣父子,師徒兄弟的綱常不能亂,這是武林中人心目中神聖不可侵犯的人倫。

  “禮”:“禮”來自人的恭敬辭讓之心,是仁義道德的節度及由此產生的待人接物的禮節儀容。武術界對“禮”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規定,並由此而衍生一系列具體的、形式化的禮儀,直接付諸於習武者道德踐履,以作為其行為的文飾。“禮”還包括制裁制度,對違背“禮”的人要給予處罰。“禮”再武德中具有實踐的意義,它不但告訴人們習武者“應該做什麼”,而且還告訴其“應該怎麼做”,是“仁”與“義”向行為落實的一個重要環節。

  “智”:當習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禮儀規範後,還須有自覺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智”。智的功能就是認識“仁”“義”,並保證它的實踐。它根源於人們的是非判斷之心,其功用就在於體人生、知人倫、明是非、辯善惡,唯有如此,不能進行堅定的行為選擇,才能“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做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俠義之人。

  “信”:“信,誠也”,“誠,信也”。“信”、“誠”互訓,自然是說誠實可靠就是誠守諾言,二者一也。守信用,重許諾是武林的傳統。“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武林俗尚。實踐諾言,不失信於人,不畏艱難險阻,甚至甘願犧牲生命,隻身赴死的事蹟,歷代多有所聞。可見,守信重諾是武德的重要內容之一。

  “勇”:武德中的“勇”既是道德標準又是行為實踐。但“勇”又有“大勇”和“小勇”之分。武德中提倡的是“大勇”,指的是通曉仁義道德、明辨是非善惡之後,果斷採用的舉止行為。為國為民,匡扶正義,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弱濟困等,即為“大勇”之舉,在武林中是被極力推崇和效仿的。為私利或意氣用事而逞強鬥狠,則被視為“小勇”,也稱做“匹夫之勇”,為武林中人所不屑。

  武術是令人神往的,但是練就一身好功夫卻是需要吃很多苦。需要毅力。沒有毅力是堅持不下來的。希望習武者能夠堅持到最後,因為武術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要想學好武術就必須要堅持。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武術課上主要學習了太極拳,在學習的過程,漸漸對它產生了興趣,關注之後發現太極是一門學問,它要求人們客觀、辯證、一分為二地對待事物、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是以萬事、萬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哲理為基礎的一種思想認識。

  我們把這種對待事物的思想認識稱為太極思想。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思想與人體運動相結合的具體表現。它是一個科學的人體辯證運動過程,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勢勢處處、時時刻刻都包涵、體現著人體內的陰陽變換、虛實相間和剛柔相濟。武式太極拳的訓練注重整體身法和氣勢,要求舉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靜自然、虛實清楚、上下貫穿、八面支撐。它對身法的要求極嚴、極細、極微、極妙,無一不符合人體的科學要求和規範,正如名家喬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學地集拳術、力學、導引、傳統哲學為一體”。凡學者只有嚴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體現出這一風格和特點來,由學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順架子;由走順架子到技擊的運用;由技擊的運用到無畏無敵的精神境界。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節節升高、逐步完成和長功的過程,它須在老師的正確的言傳身教下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僅僅是身體的簡單運動,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冶煉、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勢勢符合力學的科學原理,它的內涵機理處處滲透著人體機能的運動規律,它勢勢均與拳理接骨鬥榫、毫釐不差。練功走架的感覺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堅持按要求鍛鍊就可形成太極身法,必能達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防身禦敵、技藝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談及學習心得,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注意放鬆。特別是精神上要輕鬆。將學習生活中的各種順心不順心的事情,都痛痛快快的丟開,要告訴自己我現在練拳了,這是享受,不要讓什麼打攪了我的愉快享受。其次,要注意表情,要面帶微笑,這樣就很愉快了。可以形神皆備。第三,開始打拳。要慢,要象天上的白雲那樣的悠然。第四,要自然,不要緊張。身體儘量要正,就是中正安舒了。第五,不要胡思亂想,走了神,那樣就會打忘記的,突然就不知道打到那一式了。這樣就不能“形神兼備”了,是錯誤的練法,要注意。第六,打完了要記得收式。不要想收就收,那就不嚴肅了。沒有好的練拳態度,太極拳是練不好的。第七,打完了後要慢步一會,不要立即就急行或立即坐下來。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4

  從小就對武術充滿了好奇感,也喜歡看功夫片,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學到一些功夫。當然,我也知道學習武術的辛苦,只是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另一方面,由於條件不足,也就沒有學武術。進入大學後,第一次接觸武術是在大一的第二個學期,學的是太極拳,感覺很好。這個學期的體育課是選修課,所以我就選修了武術。

  還記得第一節課體育課,老師讓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我就選了武術。一開始,我還被那個老師拉去學籃球了,他說我學籃球比較合適,但是我對籃球是真的沒興趣,所以第二節課我就和叫我們籃球的老師說我想學的是武術,對籃球沒興趣,那老師也同意了。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教我們武術的老師同意我到這個班來學習武術,不然我也沒有這個機會在這裡寫這些東西了。在這裡,我要謝謝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

  說到學習武術的體會,前面說到的辛苦二字是少不了的,這可能也是每一位學習武術的人的感受吧!雖然說學習武術很累,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沒有後悔。有時候上完課,感覺一點勁都沒有,什麼都不想做,的感覺就是今天除了體育就沒有其他的課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還記得有幾次上完課就覺得身上有點痠痛,等到第二天起來,痠痛感更厲害,但是一兩天就好了,也沒什麼。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既然如此,這小小的疼痛又算得了什麼呢?再說了,這能夠讓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有益而無害,何樂而不為。

  要說學習武術的心得,我也說不了多少。我認為學習武術首先要有興趣,沒興趣的話,什麼都做不好。其次,要有耐心,有毅力,要持之以恆。不然,一點點的疼痛就會讓你卻步不前。再次,要勤奮。若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之前學到的就會全忘了。最後,要有學習武術的條件。這裡所說的條件主要指身體上的條件,如身體的靈活性、靈敏度等。當然,天分和悟性也是不可少的。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天賦異稟,都擁有極高的悟性。古人云:“勤能補拙”。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勤奮。只有勤加練習,才能夠熟練的運用每一招,從而克敵制勝。

  上面所說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也許有些看起來像是在發牢騷、在抱怨,其實並非如此,所有的一切都是我這個學期學習武術的真實感受。我想其他人也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吧!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5

  今天五年級的教學內容中有武術操三節:手型變換、俯身下壓、擺掌勾手。武術作為我國的國粹,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愧麗寶藏,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更是除暴安良,保家衛國的一項技藝。隨著武打電影風靡全球,也使得武術的影響響徹環宇。我們的學生受電視、電影文化的薰陶,對武術充滿了好奇和神往。這也表明,武術內容的教學,並不缺乏對學生的吸引魅力,同時學生也了樂於學習武術的內在動機。但為什麼以往武術的教授中學生卻很難保持這股熱情,以至放棄學好武術的目標呢?

  我分析,其一則學生對武術的認識存在片面性。由於在電視和電影中經過特技和電腦製作的武術動作和威力已經脫離現實中真實武術的面貌。當真實的武術和虛幻的武術出現不符時,學生就會感覺失望,從而喪失學習武術的熱情和動力。

  其二,武術學習過程的辛苦性。武術學習是很艱辛的,絕不同於學生從武俠書影視作品中獲得的透過什麼秘籍可以輕而易舉成為武術高手的那般神奇。而學生的吃苦精神不能維持學習時,學生就會退縮。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同時樹立武術可以學好的信心,有必要簡化武術動作的複雜性,使得動作簡潔流暢,易於接受和推廣;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武術內在蘊含的浩然正氣,體驗那種俠肝義膽匡扶正義的崇高感。而今天在進行的武術教學中,三節武術操的動作簡明易學,同時在練習動作同時結合“嘿哈”的口號聲,喊出心中的精氣神,喊出那股浩然正氣,喊出心裡的那份勇敢的心氣。

  從今天的學習效果來判斷,非常振奮人心:效果很好。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6

  其實一開始選武術,是心中的英雄情節在作祟。作為一箇中國人,從小在武俠小說中耳濡目染,神秘的中國功夫總是讓人驚歎。銅牆鐵壁,飛簷走壁,承載著中華文化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總是讓我羨慕又好奇。而這學期有機會接近這一充滿魅力的專案,讓我既激動又雀躍。

  而真正學習了我才發現,武術遠沒我想得那麼簡單。“武術”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文化歷史。武術是中華之國粹,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這就是我選擇武術的主要原因,很簡單的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種英雄主義的感覺在作祟。在看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以及一些愛國為題材的影片之後,總幻想自己能強壯結實,為國出點力。所以當初見到體育選修課有武術這一選擇時,我順利成章的就成了武術班的一個學生,一晃就兩年半了。現在雖然沒什麼建樹,但身體還是比以前好了。到了大三,散打防身對我來說還是終身受用的。

  武術也是一門積極性很強的運動,它從精氣神到手眼身法步,無一不要求規格的規範完整,更要在規格如此高之下體現武術的藝術美,動是圓定是方,這樣還是不夠,還要加上動作的完整性、節奏性。它從開始到結束都要求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氣質面貌。練武是很累的,是要吃的下苦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學習武術,其實我認為最主要的也是這一點,武術的技能並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乃是習武一定要修武德,一個沒有武德的人早晚是會被人唾棄的,反而他學的越好越與社會有害,武德不僅僅是武德,更是教會我們怎麼去做人,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許有些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但是修身是第一位的,我們做人的事理其實要用心體會,很多都能在習武之中領悟的到,這個學問太大了,用盡畢生也未必能參悟的透,所以從武術衍生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學問太大。我喜歡武術,是因為它能帶給我美好的感受。我記得以前很多人對我我喜歡武術,是因為它能帶給我美好的感受。我記得以前很多人對我說過,現在學武只不過是一些花拳鏽腿而已。可是我覺得它不只外觀美,而且能夠強化體能。是一種全身的鍛鍊,它使我的身體增強了體能,從而達到了鍛鍊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增強自身的自衛能力;學習武術也不單單隻學習它的攻擊性,也不單純只是一種體育的鍛鍊,還能學習到中國武術中的其他方面和知識。中國武術講究的是“天人合一”,講究自然之道,它其中飽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讓我更體會到武術中包含的精髓,更深刻地領會到中國傳統思想的知識。

  “武術”講究的是一種武德,不欺負弱小,在有了自衛能力的同時,也要學會伸張正義。它也能改變一個人急燥的性格,在一招一式中學會磨練自已。並能鍛鍊人的意志,學習武術本身很辛苦,要有持之以恆的信念,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怕苦、不怕累。透過鍛鍊,使我在生活、學習中有這樣一種韌勁,碰到困難不退縮,直到克服。

  武術課讓我認識許多優秀的人,激勵我在生活各方面更加努力。武術在很多方面可運用到日常生活,它是超越了體能的。

  這就是我的心得與體會。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7

  武術,乃中華民族的瑰寶,中國作為武術發源地,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培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傳統的武術文化。首先我感到武術是一門獨特又深奧的學問,它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電影中的拳打腳踢,也不僅僅是我們印象中的嵩山少林絕技,它是一種科學的動作攻防技術和人體動作的藝術體現,它更是一種融入人文情感和鮮明個性風範的實用學科。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不同時期對武術的概念的表達不盡相同,它的內涵和外延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武術本身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

  武術起源於野蠻爭鬥,血腥撕殺的那種原始本能技藝,隨著時代的發展,它不斷地被社會文明所滲透所演變,早就改頭換面變成了一種具有社會性,文化性,藝術性的運動形式了。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個招式裡,富含了力感與美感,幾千年經歷了血與火的.演變過程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之奧妙,勤習常練,不但能強身壯體,還能怡養身心,正所謂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繼中華幾千年文明之傳承。

  武術的概念是武術文化“合理核心”,是武術文化發展的主帝。武術乃開發人體之潛能的一種方法。武術的最高層次就是修煉者一斷地開發自身的潛能,永無止境。從不同時期我們對武術的概念的理解,大體有這樣幾點提法:一是有技擊功能;二是健身強體功能,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三是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的體育專案;四是屬於體育專案。而唯獨沒有涉及到武術除以上表述的幾個方面以外,突出強調,武術是“武德”和“武技”兼備,促進人全面發展的中國傳統體育專案。

  首先我感到武術是一門博大精神的學問,它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電影中的拳打腳踢,也不僅僅是我們印象中的嵩山少林絕技,它更是一種科學的動作攻防技術和人體動作的藝術體現,它更是一種融入人文情感和鮮明個性風範的實用學科。其次透過學習武術我對學武術的動機的認識發生了許多改變並逐漸成熟。對於同學們的學武原因,有的人說是為了鍛鍊身體,有的人說是為了以武交流會友,有的人說是因為感覺武術好看,有的人認為武術用來自己保護。當然,這些理由和動機都是有客觀道理和現實依據的。對於同學們的學武原因,有的人說是為了鍛鍊身體,有的人說是為了以武交流會友,有的人說是因為感覺武術好看,有的人認為武術用來自己保護。當然,這些理由和動機都是有客觀道理和現實依據的。但是現在隨著我們對武術學習過程的進一步瞭解才發現其實武術的學習並不會僅僅用於我們的強身健體或者自己保護那麼簡單。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多,更深奧的東西。

  我認為武術是一門積極性很強的運動,它從精氣神到手眼身法步,無一不要求規格的規範完整,不僅如此,還要加上動作的完整性、節奏性。它從開始到結束都要求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氣質面貌。練武是很累的,是要吃的下苦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學習武術,其實我認為最主要的也是這一點,武術的技能並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乃是習武一定要修武德,一個沒有武德的人早晚是會被人唾棄的,反而他學的越好越與社會有害,武德不僅僅是武德,更是教會我們怎麼去做人,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許有些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但是修身是第一位的,我們做人的事理其實要用心體會,很多都能在習武之中領悟的到,這個學問太大了,用盡畢生也未必能參悟的透。

  因此我認為練武不僅是為掌握技擊技術或健身娛樂,還要使道德觀念成為武技之準則,更要形成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把品德修養列為習武之先決條件。練武即修身,習練武術是人生品德修養的重要途徑與方法。拳諺有云:“未曾學藝先識禮、未曾習武先明德”,就是這個意思了。

  對於劍術這門課程,透過一學期的學習,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僅強身健體,更陶冶心性,對人的整體塑造均有幫助,我非常熱愛這門體育課程,也謝謝老師一學期以來的認真教導。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8

  2014年3月下旬,根據這學期的教學計劃,當時我準備用一個月時間,把《英雄少年》這套操教會學生。這套操我很熟悉,在前年參加哈爾濱市教師素養大賽之前我已學會。這次教給學生我認為是遊刃有餘,但事與願違,學生學得很慢,四節課下來學了四節操,動作不到位,跟不上節奏,跟音樂那就更跟不上了。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並調整了教法。

  1、學生小學一直沒學過操,沒有學操的經驗。

  比如說,做操時,先左後右。眼隨手動。這些他一點都不懂。本體感覺也不好:比如說“弓步架推”,這個“架”,那做的啥樣都有,大多數都和小猴子似的滑稽至極。

  我採用合作學習,互相糾正錯誤。或回家照鏡子練習,或者讓動作做的規範的學生示範,使大家建立正確的動作形象。教學這套操我最得意的就是選了幾個領操員,重點培養。他們在不同的位置領操,我在下邊監督。學生還能認真練。我也省勁,能及時瞭解學操情況。學生還能從不同角度及時學習,

  2、缺少興趣,學“操”是件枯燥的事。學生一上課,就會說,老師還學操啊?沒興趣學習就不認真,不認真導致的後果就是學得慢。學得不好。

  我加強自身修為,認真研究動作,把動作做到位,力度大。把這套操練得形神兼備。我根據初中生喜歡搏擊的特點。講解動作時,突出搏擊性,比如說“馬步盤肘”這節,強調肘擊。講解這節操的由來,學生興趣就濃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3、我的教法也有問題:我教的很快,學生還沒理解一節操就教完了,然後就重複練習。動作要領還沒掌握,重複不規範的練習,一錯再錯。所以教學效果不佳。

  後幾節操我教的的節奏放慢,讓學生找到肌肉感覺,動作定型,學會了幾拍,就複習。鞏固動作。後幾節操教的效果很好,真是教學相長啊。

  有時候我對孩子們孩子們說:我們之間現在像《射鵰英雄傳》的郭靖與江南七怪。郭靖在江南七怪手裡武功長進慢,在馬鈺手裡那就武功就突飛猛進。我呢儘量像馬鈺發展,你們也得像郭靖那樣好學。這樣我們這套武術操才能學得快。同時適時點播,及時鼓勵,對於學操也是很重要的。

  4、現在班級中總有幾個教不會的學生,那是一點感覺都沒有。經常“順拐”。

  這樣的孩子主要原因就是協調性差,學什麼都慢,學得慢自信心就更不足,不足學的就更慢。我能就時常給他們吃小灶,利用業餘時間教他們。慢鳥先飛嗎!同時給予真誠的、恰到好處的鼓勵,是他們有成就感、自豪感。同時激發學習熱情。使他們自覺學習,後來這幾個學生突飛猛進,在武術操比賽中成績優異。

  在學習這套操中,學生受益最大的就是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瞭解武德,學會做人。我們首先學習了“抱拳禮”的意義。“曲母自謙,五洲同聚,以武會友。”學生們聽完我的講述後,學習武術的興趣就上來了。每每練習前我們首先施抱拳禮。學生從對祖國文化的敬仰、自豪,到從善如流。學習這套操後,我感覺他們有禮貌多了。

  以上是我的教完這套操的一點心得。我相信會指導我下次教操,今天記下來,為以後的教學作為借鑑之用。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9

  這學期我們學習的是太極拳和太極劍,是我喜歡的,以前我們練得都是外家拳,像長拳和大洪拳,而太極拳和太極劍是內家拳,練的是意不是力。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拳和道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說直接來源於道家思維,老子的《道德經》中雲“弱者,道之用”,道家講究柔弱勝剛強,四兩撥千斤。

  太極拳在練習的時候要求的就是松靜勻樂,自然呼吸,氣沉丹田,心無旁騖,我們以前練外家拳練習慣了,外家拳練力,講究外形,我們初次練的時候動作很是僵硬,看著彆扭,放鬆不了,比如在野馬分鬃的時候,臂膀僵硬,看著不像在練太極拳,像在練機械舞,也許是我們沒有找到練太極拳的要領吧,四班的教練給我們指導時說,要用心練,可是怎樣用心練?也就是說要全身放鬆,全身的意念集中到一點,以意念領著全身走,這樣不僅太極能練好,並且還能練練自己的定力,我認為很有用處,在當今世界,競爭、壓力、利益充斥著社會,無數人忙忙碌碌,心很浮躁,沉不下去,可以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

  在學科分劃中,太極拳是屬於中醫藥學中的二級學科養生學和康復學的,因為在打太極拳的時候,人們的大腦皮層得到了放鬆,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完善,可以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導致的慢性病,還可以促進血液迴圈,經絡暢通,特別是對老年人很有益處。氣力用於內以運氣血,是為陰陽自和之能力。我個人在練太極拳的時候,就覺得手中就像有一股氣,在野馬分鬃,在雲手的時候特別明顯,練完太極拳以後就會感覺渾身發熱,很舒暢。

  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太極拳是左腳先行?為什麼不是右腳?恐怕這個問題就要用中醫理論來解釋了,中醫認為左肝右肺,肝藏血,肺主氣,這個不同於西醫上的解剖,中醫左肝右肺是從它們的功能來說的,邁開左腳就是先開血脈,再邁右腳就是通氣機,這是因為血的執行速度較氣慢,左腳先行就是為了血氣平衡。

  學習太極,個人認為練的是一種境界,就是《莊子》中說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就是天地人合一,有人說養生關鍵在養心,心態好就就會驅散心中的陰霾,心態就會好。短短的一學期的練習,談不上說是心得,只能是自己的一些體會而已,我希望同學

  們在以後的生活當中要經常練習來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內涵和精神境界,進而齊家治國。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五年級的教學內容中有武術操三節:手型變換、俯身下壓、擺掌勾手。武術作為我國的國粹,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愧麗寶藏,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更是除暴安良,保家衛國的一項技藝。隨著武打電影風靡全球,也使得武術的影響響徹環宇。我們的學生受電視、電影文化的薰陶,對武術充滿了好奇和神往。這也表明,武術內容的教學,並不缺乏對學生的吸引魅力,同時學生也了樂於學習武術的內在動機。但為什麼以往武術的教授中學生卻很難保持這股熱情,以至放棄學好武術的目標呢?

  我分析,其一則學生對武術的認識存在片面性。由於在電視和電影中經過特技和電腦製作的武術動作和威力已經脫離現實中真實武術的面貌。當真實的武術和虛幻的武術出現不符時,學生就會感覺失望,從而喪失學習武術的熱情和動力。

  其二,武術學習過程的辛苦性。武術學習是很艱辛的,絕不同於學生從武俠書影視作品中獲得的透過什麼秘籍可以輕而易舉成為武術高手的那般神奇。而學生的吃苦精神不能維持學習時,學生就會退縮。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同時樹立武術可以學好的信心,有必要簡化武術動作的複雜性,使得動作簡潔流暢,易於接受和推廣;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武術內在蘊含的浩然正氣,體驗那種俠肝義膽匡扶正義的崇高感。而今天在進行的武術教學中,三節武術操的動作簡明易學,同時在練習動作同時結合“嘿哈”的口號聲,喊出心中的精氣神,喊出那股浩然正氣,喊出心裡的那份勇敢的心氣。

  從今天的學習效果來判斷,非常振奮人心:效果很好。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11

  透過武術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們民族的國粹,為武術走向世界,並最終進入奧運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對於武術在高中的教學,方式、方法對武術在高中的推廣和普及有著重要影響。

  1組織的專業化

  高中每個班級的人數很多,上課的地點一般都在室外,武術組織教學難度很大,武術老師的組織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好壞,所以要求武術老師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武術老師的站立一定要筆直挺拔,巋然不動,要體現出“站如松”武術老師特有的氣質;發號施令一定要聲音洪亮﹑清晰,精神飽滿,要讓每個同學都能聽見;在教學組織方面一定要運用專業術語,比如: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向前一步走,向前兩步走,齊步走與立定,跑步走與立定等,讓學生能夠明確的理解老師的意圖。同時,武術老師還要掌握變換隊形的方法,比如:在高中比較常用的變換隊形是二列變四列,要求每列進行一至二報數,第一列數二的同學向右前方進一步,第二列的同學向右後方撤一步。除此之外,還有一列變二列,二列變三列。

  2把武術教學通俗化,生活化

  高中每個班級的學生,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進行武術這個新奇科目教學的時候,語言表達要貼近生活,簡單易懂。在課前進行思想調動的時候,以大家都看過的精彩的武打電影和李連杰﹑成龍﹑甄子丹等武術明星的故事來調動學生們練習武術的熱情,讓學生們形成一個對武術最直接的感受,從而拉近與武術的距離;在關於武術德內容的的介紹上,減少枯燥理論的講解而是透過武術中一個最平常的抱拳禮來以小見大。抱拳禮的含義:左掌四指併攏伸直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徵高尚情操,同時也暗指“四海”大拇指內扣表示無論在哪裡,無論幹什麼,不自大,不驕傲;右手握拳表示“武”,並暗指“五湖”;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園,表示五湖四海,謙虛團結;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永不滋亂”,“武不犯禁”,以此來約束,節制勇武的意思;在武術套路的教學上,把基本的步法:弓步﹑僕步改成學生們更容易接受的名稱:前壓腿、側壓腿。把套路動作攻防含義結合現實生活例項講解。比如:以少年拳的彈踢衝拳為例,彈踢衝拳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彈腿衝拳和馬步衝拳。當學生遇到不法分子侵害進行自衛時,上肢左拳攻擊的同時下肢右腿彈踢,令不法分子顧及兩個攻擊點,當不法分子受到攻擊而後退的同時右腿順勢落成馬步追擊右拳積極擊打反擊,最後取得“自衛戰爭”的勝利。

  3突出武術老師示範性作用

  在高中武術課中,老師的示範動作起著重要作用。武術老師要規範每一個教學動作以及明確每個動作中手和腿的路線,做到精講多練。同時,為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也為了讓學生們對武術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教學內容開始前,武術老師完整示範教學套路,或在教學任務完成後,武術老師進行武術秀。

  4動作講解的分解化和練習的分組化

  在武術中,對於難度有些大的動作,進行分解教學。比如:先進行上肢動作的教學和講解,然後在進行下肢動作的教學和講解,最後上下肢配合練習。對於初次接觸武術的中學生來說分解教學是一個很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動作分解講解完之後,進行分組練習,根據班級人數進行分組,並且每組選一名小組長組織練習和交流﹑體會動作要領,武術老師巡迴指導並糾正動作,對於學生們共同犯的錯誤進行重點講解和糾正。

  5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上,把武術最基本的動作教給學生,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觀看武術掛圖,並要求學生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積極討論,最後每個小組根據所學的基本動作和對武術掛圖的理解以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創編一套拳法,並且每個小組依次進行展示。

  武術教學方式、方法會越來越完善並要向新課標靠攏,同時中學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強開發和利用武術運動專案,使之成為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課程資源。

  學習武術的優秀心得體會 篇12

  武術教學經驗,基層武術課安排是階段性,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所以要合理安排武術動作來進行課堂教學。首先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其次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準備部分。第三,在武術教學時,要根據武術的特點進行歸類記憶有助於學生掌握武術套路。第四,在武術教學時,要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5)靈活多樣的教法。

  基層教學不同於高校教學,基層體育課堂的教學時間是四十五分鐘或五十分鐘,一節體育課,一般需要安排兩個不同的教學內容,這就使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時間,把課時計劃好、完成好,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往往給基層的體育老師帶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武術教學。人們都知道武術內容多種多樣,其套路錯綜複雜,要求內外合一,形神兼備,而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要求武術教學課時比例又很小,且又是階段性的。所以基層武術課堂教學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

  1、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

  對初學者來說,首先應知道什麼是勾、掌、拳及弓步、馬步等,先學會手形變換、步型和手法變換等基本功,然後才能順利學習套路。例如,初級長拳的教學,其動作表面看似簡單,但實質上該套路具備了長拳的穿、蹦、跳、躍、方向變化等運動特點。所以必須先教武術基本功以及相關的組合動作練習。然後教學生五步拳。因為五步拳包括了武術的主要步型和手法、動作少而簡單、方向變化少,初學者易掌握,也有利用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後進行初級長拳的完整教學。只有對基本功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練習,才能清理在套路練習中的“絆腳石”,學生也會輕而易舉地掌握長拳等武術套路。

  2、充分利用課堂的準備部分

  要合理安排好武術課的準備部分,改單一的徒手操為武術操,同時做一些武術基本功的練習,如:彈腿衝拳、弓步衝拳、馬步衝拳的轉換、雙臂繞環、僕步輪拍、正、側壓腿等。這樣做會使準備活動和基本練習銜接得緊密而充分,使學生建立初步的動作概念,具備良好的武術基本功,便於今後進一步學好套路。

  3、根據武術特點,歸類記憶

  武術套路功防特點體現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講解時可以進行模擬示範,這樣使學生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增強了記憶。為使動作教學簡單化,應首先幫學生找出套路動作的規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勢與收勢方向應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練初級拳時,拳在腰間、拳心向上,衝拳時拳心向下等。

  在套路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套路,在複習課上,教師應採用啟發和提問式來提高學生對套路的理解記憶。如在初級拳的教學中,不防這樣提問:本套路中衝拳動作有哪些?推掌動作有哪些?亮掌動作有哪些等等。透過這樣歸類提問使學生能夠理解和記憶套路,使表面看來無規律可循的套路變成有序可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4、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

  (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在武術課堂教學中,一般先採用分解教學,如學初步拳時,先一招一式學會,再串聯在一起,使每個運動銜接起來,最後達到“形神兼備”。在學套路前可先學會基本功,如在學長拳時,可先練一練跳躍練習,再學大躍步前穿、擊步騰空飛腳等時就容易多了。

  (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使學生既能掌握動作節湊,又能記住動作和名稱。例如弓步衝拳、彈腿衝拳……。在複習時,教師可只喊口令,讓學生邊練習邊說出動作名稱,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動作。

  (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在練習初拳過程中,學生可大聲齊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齊;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氣勢,達到以氣推動,以聲助勢的效果。

  (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否則容易使學生動作路線產生錯誤,示範面最好是背面示範,這樣容易使學生看清方向、路線,以免產生站位和方向錯誤。

  (5)靈活多樣的教法武術種類繁多,結構複雜,但有它自身的規律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點,因勢利教,就不難完成教學任務,如針對它結構上的特點,就可以把有難度的單個動作分散來教,實施“各個擊破”的戰術,還可以把武術動作的名稱,術語大大形象豐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應了動作結構和方法,如“躍步衝拳”,教師就可以“開門見山”直接講述動作的要領,再結合生動的比喻和恰當的誇張,教學氣氛就更活躍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