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資訊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資訊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資訊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心得體會1

  為了尋找一個地址、電話號碼或電子信箱而翻箱倒櫃;收藏的總是遠遠超過閱讀和學習的數量;網站看過很多,卻往往在需要某些資料的關鍵時刻無法找到;被每天的繁重例行工作壓得透不過氣來等等。順應時代要求,知識經濟和知識管理逐漸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要想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人們必須成為個人知識的管理者,提高創造和應用知識能力。

  個人知識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種新的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將個人擁有的各種資料、隨手可得的資訊變成更具價值的知識,最終利於自己的工作、生活。透過對個人知識的管理,人們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資訊素養,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為實現個人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個人知識管理的概念

  1、個人知識的分類

  知識管理的一個基本問題是對知識的分類。按照應用的角度,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ECD)將知識分為四類:事實知識(Know—what)、原理知識(Know—why)、技能知識(Know—how)和人際知識(Know—who)。[1]從認知角度出發,知識又可以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ege)。顯性知識可以透過檔案、形象或其他精確的溝透過程來傳授,但隱性知識的獲得卻只能依賴於自身的體驗、直覺和洞察力。在OECD對知識的劃分中,前兩者屬於顯性知識,後兩者屬於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動態迴圈。[2]

  個人可以管理的知識不僅是指書本和文獻中的有形內容,而且更是指資訊,是從原始材料中組織和系統化的資料。個人知識管理的重點在於對隱形知識的管理,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共享,提高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2、個人知識管理的含義

  個人知識管理(PKM)的寬泛定義由美國的Paul A Dorsey教授提出:“個人知識管理應該被看作既有邏輯概念層面又有實際操作層面的一套解決問題的技巧與方法。”[3]

  UCLA大學安德遜工商管理學院的Jason Frand已經在他們的MBA課程中列入了採用PKM概念來說明資訊與知識管理的實踐活動。Frand 和Hixon (1999)將個人知識管理定義為:“它是一種概念框架,指個人組織和集中自己認為重要的資訊,使其成為我們知識基礎的一部分。它還提供某種將散亂的資訊片段轉化為可以系統性應用的東西的(個人)戰略,並以此擴充套件我們的個人知識。”[4]Skyrme (1999)也從經驗方面對個人知識管理戰略進行了更為細緻的描述,包括以下內容:明確自己的資訊需求;制定一個(知識)獲取戰略;設定資訊的優先順序,確定哪些資訊可以丟棄,哪些資訊可以收取;確定如何和何時處理手上的資訊;為需要歸檔和儲存的知識建立規範;建立個人的檔案系統,可以兼顧(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識活動;為不同用途建立資訊目錄(書籤)和索引;經常評估/評價所儲存資訊和目錄的價值。

  綜上,儘管個人知識管理(PKM)有各種版本的定義,其實質卻都在於幫助個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資訊資源,提高個人的競爭力。透過實施PKM,個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資訊,快速有效地獲取所需知識,準確地表達知識,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

  二、個人知識管理的內容

  Dorsey教授指出PKM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涉及建立、分類、索引、檢索(搜尋)、分發以及重新使用某項知識的價值評估。其中,七項知識管理的技巧與方法是21世紀的知識工作者所必需的,可以概括為:檢索資訊的技巧;評估資訊的技巧;組織資訊的技巧;分析資訊的技巧;表達資訊的技巧;保證資訊保安的技巧和資訊協同的技巧。[5]

  1、檢索資訊的技巧

  檢索資訊時,首先要確定個人的資訊需求和資訊來源,選擇合適的資訊檢索技巧方法。在個人知識管理中,檢索資訊的技巧既包括技術要求很低的問問題然後聽回答的技巧,也包括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搜尋引擎、電子圖書館的資料庫和其他相關資料庫查詢資訊的技巧。為充分掌握檢索資訊的技巧,個人有必要對搜尋的概念、布林邏輯、搜尋的技能等充分的掌握。

  2、評估資訊的技巧

  這種技巧不僅指個人可以判斷資訊的質量,而且指個人必須能判斷這種資訊與自己遇到的問題的相關程度。個人並不必去了解計算機評估資訊的機理,評估主要從可信度、準確度、合理性及相關支援等方面來進行。可信度一般根據作者的可信度、質量保證依據、元資訊等來判定。準確度可從時間界限、綜合全面性、資訊面向的物件及其使用目的、合理性等方面來確定。相關支援則是指資訊文字的索引目錄、參考文獻等。

  3、組織資訊的技巧

  組織資訊,需要過濾無用和相關度不大的資訊資源,有效地儲存資訊,建立資訊之間的聯絡,方便以後的查詢和使用。有效組織資訊的原則是:無論環境怎樣,組織起來的資訊應該便於有效的利用。這種技巧會牽涉到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種資訊組織起來。在手工操作的環境中,我們會用資料夾、抽屜和其他的比較原始的方法來組織資訊。在現代的高科技環境中,我們用電子文件、資料庫和網頁,或者用專門的知識管理軟體來組織資訊。

  4、分析資訊的技巧

  分析資訊就必須牽涉到如何對資料進行分析並從中得出有用的結論。常用的分析資訊的方法是建立和應用模型,透過大量的資料分析從而得出資訊間的關係。電子表格、統計軟體、資料探勘軟體等提供了分析資訊的方法,但在建立各種分析軟體的模型的工作中,人還是最重要的。

  5、表達資訊的技巧

  透過表達資訊,可以實現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個人知識在交流、共享中得到昇華。資訊的表達,無論是透過PowerPoint、網站還是透過文字,大部分的工作應該圍繞如何讓他人理解、記住、能與自己的互動上。

  6、保證資訊的安全

  雖然保證資訊保安的技巧與個人知識管理中其它的六種技巧有所不同,但這並不表明保證資訊的安全就不重要。保證資訊的安全涉及到開發與應用各種保證資訊的秘密、質量和安全儲存的方法和技巧。常用到的密碼管理、備份、檔案管理都是保證資訊保安常用的方法。

  7、資訊協同的技巧

  資訊科技的發展為組織和部門的協同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如透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討論與交流的基礎上對一些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協同工作,交流和共享彼此的觀點和知識。有效的利用這種技術不僅要求會使用這種工具,而且要求充分的理解協同工作的各種原則及其內在內容。

  以上七種知識管理方法,實際上是處理日常工作中“知識維度”的一系列連續的動作和操作,並可以根據需要相互結合,選擇使用。例如,你可能是在對資訊進行評估後才發現仍然需要檢索一些資訊。

  瑞士Open Connect AG公司的知識管理主管Hyams教授認為,除了以上七項外,個人知識管理的內容還應該包括時間管理、基礎設施、組織性工作等等方面的技能,具體指:時間控制;工作空間舒適度;快速閱讀、備註和研究;備案和文件管理;資訊設計(哪些資訊有用,哪些資訊無用);有目的的寫作;知識/資訊處理設施(通常指PC等IT裝置);知識/資訊過濾技能。

  三、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架構

  基於簡單有效和經濟實用的原則,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的構架,包括兩個部分:資訊網路和知識系統。

  1、三維資訊網路架構

  獲取大量的有用資訊是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基礎。資訊網路代表了收集資訊的能力,資料的多少與品質的好壞,成為決定知識產出品質的第一影響因素。一般而言,PKM應該建立至少三個方面的資訊網路:人際網路、媒體網路和Internet資源網路。

  (1)人際網路

  人際網路是一種無形的網路,也是個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人際網路的建立和維持並不容易,一旦建立,往往成為可以獲得最直接最深入問題資訊的來源。人際交往中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習軟體中學不到的知識——隱性知識。人際圈子越廣,交往的人員的素質越好,可以學到的知識越多。

  因此,要擴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充分利用各種軟硬體工具,如ICQ、MSN、Email和手機、PDA等,多與“柏拉圖”為友,多與朋友交流,溝通和討論,提高自己。

  (2)媒體網路

  媒體是一種實時與廣度的資訊來源,透過電視廣播雜誌與報紙,往往可以獲得最新的訊息與來自不同角落的新聞。結合自身學習、工作的需要,將經常用到的媒體資訊進行分類、鑑別。對那些主要的媒體長期密切關注,讓資訊的收整合為系統,而非隨機性的臨時行為。使主要媒體來源的資料訊息及時到達自己的工作桌前,促進自己的知識結構良性發展。

  (3)網際網路絡

  Internet是人們進行學習的重要工具,能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強大功能進行學習是現代人的一個重要標誌。不論網站還是電子報,不管質量還是數量,Internet的資源都已經超過現有的單一圖書館與媒體。有效的`建立網路資源清單,熟悉相關資源所在,將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學習,必須善用搜索引擎工具,充分利用IE的收藏夾,定期備份資訊。此外,Blog 、Wiki等網路工具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作為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所使用。

  2、個人的知識系統架構

  收集資料只是知識管理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系統架構。知識系統架構,簡單說就是儲藏知識的架構。知識架構的系統化,有助於將收集到的資料有效儲存和未來的快速索取。

  (1)對所需管理的知識進行分類

  從個人的角度講,需要管理的知識資源無外乎以下內容:人際交往資源(如聯絡人的通訊錄、每個人的特點與特長等)、通訊管理(書信、電子信件、傳真等)、個人時間管理工具(事務提醒、待辦事宜、個人備忘錄)、網路資源管理(網站管理與連線)、檔案檔案管理等。

  對知識的分類,應根據自身需求,按照“我需要什麼資訊,如何最快找到它”的原則進行操作。知識的專業分類可以根據學習的專業科目來劃分,也可參照圖書館文獻的分類方法。對於分類學無需深究,只要根據個人情況,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自己知識庫的最佳分類方法。

  (2)選擇合適的知識管理工具

  對個人來說,針對不同的資訊可以採用不同的工具,不需要採用統一的入口,只要簡單易用,適合自己就行。比如郵件管理,通訊錄管理,這是最常見的個人知識管理的一部分。還有就是知識內容的管理,可以採用WIKI和BLOG。

  (3)建立個人知識庫

  在知識庫中,所有知識都以目錄結構分類存放。可以設定一個臨時目錄來儲存那些無法及時處理的資訊,待以後再分類,從而保持知識庫的乾淨。此外,檔案命名應該簡單明瞭、見名知義,輔以數字編碼、時間、來源等為原則。[6]同時,也要建立檔案安全、資源刪除與更新、交流與共享的規則,以檔案的形式妥善地儲存下來,並在以後的實踐中逐步擴充套件和完善,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這樣可以方便資訊資源的分類儲存、查詢和操作,也可避免因時間推移和遺忘而導致的混亂管理,造成大量資源浪費,

  資料共享平臺

  《資訊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心得體會三篇》(https://wwwunjscom)。

  選擇有效的個人知識管理工具,對所有資源進行分類、命名以後,就可以將知識分批放入個人知識庫。個人知識庫建立起來之後,快速而方便的訪問至關重要。一個可以借鑑的方案是網路日誌。這種個人釋出系統現在越來越多的被用作個人知識管理系統。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和能力增強,也要持續不斷對個人知識庫進行維護和管理。一般而言,個人應主要作好以下工作:增添新的學習資源和知識類別;刪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資源;進一步完善個人知識管理準則;協作學習以交流和共享知識;在知識管理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完善個人知識結構。

  (4)應用已有的知識

  在個人知識管理上,我們不能只關注知識積累,而不注重知識能量的釋放。知識學習和積累的出發點就是對知識的使用,並在知識的利用、交流中創造新的知識。在知識的利用上,一些傳統的方法可能對個人知識管理有所幫助,例如歸納和演繹。想要利用已有的知識,既可以在個人佔有的大量知識基礎上進行歸納,找出事物間的規律,然後應用於實踐從而對這種歸納結果進行檢驗,然後再從實踐中修正歸納出的知識;也可以對原有知識進行演繹,幫助新的實踐。

  知識管理中知識的利用方法現在還處於探索階段,因為它涉及不同個體的知識背景、生活環境、價值觀等因素比較複雜。一般來說,應用知識可以遵循下面的規則進行。首先是進行知識收集,把與問題有關的知識找到,在網際網路時代這一點並不難做到;然後進行消化吸收,也就是閱讀有關資料,包括向專家請教;建立可比較的模型,以專業知識為基礎,設計出比較及評價方案;評估報告將完成知識應用過程,在這些模型中挑選出支援決策或得出結論的便是完成知識應用。頭腦風暴、專業論壇、沙盤模擬甚至聊天談話,也都是知識應用的準備階段,可以幫助個人進行知識加工,形成應用知識的規則意識。

  世界瞬息萬變,競爭風起雲湧。要想在新的知識經濟世紀裡搏風擊浪,人必須是不斷成長的個體,做全新的“學習人”,不斷地主動進行自我超越的修煉,實現終身學習。個人知識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又未被人們足夠重視的領域,不僅侷限於商業和工作任務,而且包括個人興趣、愛好、家居、家庭和休閒活動。掌握個人知識管理技巧,建立和不斷完善個人知識系統結構,從而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重要的理念與行動!

  資訊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心得體會2

  近日公司組織學習了鋼鐵企業資訊化發展道路和方向的講座,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轉變。通過了解了國內外幾大領先鋼鐵企業資訊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讓我感受到了資訊科技給予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資訊化作為企業集團戰略管控的重要手段和基礎平臺,其戰略意義越來越重要。如何透過資訊化實現大型鋼鐵企業集團戰略管控目標,如何提高戰略管控效果,如何又快有好的推動公司的資訊化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務。

  進入21世紀,資訊化建設的大潮波濤洶湧,大江東去浪淘盡,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資訊化是大型鋼鐵企業集團戰略管控的必然選擇。從企業的規模化擴張經營、產業鏈的延伸、產品市場和區域市場的細分,到供應鏈的重構、價值鏈的提升無不體現著企業的戰略思想和企業的發展戰略。靠什麼來實現企業集團戰略的意圖,實現企業集團戰略的目標?資訊化是公司實現戰略管控的必然選擇。

  鋼鐵企業具有製造流程長、社會負擔重、生產品種多、工藝裝備複雜等特點,透過資訊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實現國際化經營的企業發展方式轉變與戰略時機的把握,對於提升企業發展戰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發展戰略機遇的把握、具體的市場商機的把握到轉化為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有效的經營行為,對現代企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也是企業發展戰略能力的最重要體現。 以客戶為關注焦點是現代企業實現價值創造的必然選擇。杜總在年初講話中提出“千人銷售,萬人服務”的理念,這與企業資訊化發展的戰略目標不謀而合。資訊化為大型企業集團尋求與上下游客戶共生、共贏、共同發展的最佳實踐模式提供了可能。傳統的鋼鐵企業集團,要滿足客戶對鋼鐵企業物流供應鏈的個性化需求,必須解決生產製造過程的斷層、物流管理流程的斷線等一系列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的問題,從而真正實現企業以生產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最終實現價值創造的目的。

  對於日鋼這樣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而言,既要利用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擴大市場影響力,也要發揮供應鏈的協同效應,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建立在管理流程再造與商業模式創新基礎上的資訊化是其必然的戰略選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區別於競爭對手的能力,是一種創新的能力,也是一種發展的能力。 因此,實施資訊化戰略是鋼鐵企業集團推動流程再造,實現全流程高效管控、多層級有效整合的重大舉措。透過自主開發大型企業集團資訊化系統,突破國際上管理軟體套件難以滿足外部物流與企業內部物流以及製造過程管控的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和無縫銜接等難題,也是鋼鐵企業把握髮展機遇、適應市場競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日鋼建廠十年,一路攀升,作為一名同日鋼一起成長的老員工,進廠十年來,我見證了他的成長。從建廠之初的日鋼速度創造181天出鐵的冶金歷史奇蹟,到如今1300萬噸的鋼材年生產能力,日鋼創造了一個個令世人叫好的驕人成績!進入2014年,國際內外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日鋼更加迫切需要在資訊化條件下實現企業管控高度整合、各業務部門高度協同的一體化運營體系,實現以資訊科技為支撐的綠色鋼鐵工業、網路化的產業鏈整合和數字化的產品生命週期的管控。

  作為企業的一名普通管理者,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也意識自己距離資訊化企業員工的差距。為此,我下定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學習鑽研,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為企業資訊化建設出謀劃策,添磚加瓦,為早日實現企業的資訊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有我們全體日鋼人的共同努力,在杜總的帶領下,就一定能實現建設世界一流鋼鐵強企的偉大目標!

  透過培訓學習,使我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資訊科技的知識,提高了認識。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作為一名教師更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學習和掌握現代資訊科技,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資訊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我們要充分認識現代資訊科技的這種巨大的作用,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侷限性和使用範圍,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師必須掌握新的技能,學習新的技術,也是小學教師這一專業的特徵。比如,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課程開發與整合的能力,將資訊科技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廣泛利用新課程的特點與資源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等。這些新技術,新方法,尤其是資訊科技,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直通車。因此,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是新教材,新課程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目前,透過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訓,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服務於教學,充分顯示了它的優勢。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表、錄音、錄影、動畫等功能於一體、圖文並茂,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確是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於將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起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為學生能力的發展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這是新課程對教師的又一重大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發揮關鍵作用。

  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後續的工作中,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最後,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收穫一些欣慰吧!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最佳化課堂教學,將自己培養成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

  資訊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心得體會3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我沒有什麼理由不與時俱進;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這次遠端資訊科技教師培訓,為提高資訊科技教師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我都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加強基本功的新修煉,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所以,我對這次遠端培訓很滿意。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使我們有能力更好的開設資訊科技選修課。我認識到做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十天的培訓中,我深深的體會到:

  1資訊科技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資訊科技資訊科技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透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資訊科技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資訊科技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資訊科技教師。

  2資訊科技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線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資訊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資訊科技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資訊科技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資訊科技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3觀念上的更新

  本次資訊科技遠端培訓雖然只有短短十天的時間,但是每一天的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計算機的使用在往常對我而言就是一個進行文字操作的工具而已,本來我平時也不太注意對計算機技能的學習,總是有了問題就打電話求助,從沒有想過要自己去掌握這樣的技術。

  4細節上的滲透

  本次培訓中,授課資訊科技教師都注重細節上的教學滲透,他們不僅教給我們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在一些細節的講解上十分細緻,恰當地滲透一些舊知識,使不同程度的老師都能得到提高。

  透過十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資訊科技教師。最後,我想說,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最佳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後的最終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