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xx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的要求,公司黨委在最近組織了中心組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金普慶的先進事蹟的一篇報道,題為“智慧經營+責任心=效益”的文章。透過學習,瞭解到本來就是鐵路施工企業“老大”的中鐵十二局集團在金普慶上任六年的時間內,透過他的智慧經營和對工作的高度責任心,為中鐵二十局集團創造了較好的效益—承攬任務500多億元、完成產值420億元、貨幣資金存量15億元、企業產值利潤率、資產保值增值率、工程優良率等八項指標均居同行業最高水平,這個成績的取得,與其經營決策者的正確領導是密不可分的。金普慶思維清晰、善謀大局、感悟敏銳的素質和智慧,迎難而上、力推改革、勇拓市場的勇氣和膽魄,務實創新、管理科學、認真負責的作風和精神,合理架構、規範運作、穩健經營的理念和能力,值得每一位企業經營決策者深入學習。下面結合公司的工作實際談談幾點體會。

  一、我們要學習金普慶那競爭時代,需要非凡的智慧。

  大凡競爭,不僅是對手外在實力的比較,而且也是對手內在智慧的較量,越是矛盾錯綜複雜和劇烈對抗的時候,在雙方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智慧的力量越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確實,作為經營管理者如果沒有非凡的智慧,沒有對市場的感悟能力,那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是佔不到上風的,甚至會敗下陣來。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學習,提高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對於本人來說,原來是搞工程的,到置業後,主要從事物業、物流、物資,不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差距,但為了適應本職崗位,只有加強學習,儘快熟悉本職工作,提高管理能力,與班子其他成員一起做好公司的工作。

  二方面要了解市場行情,熟悉公司資產,做到知己知彼。公司主要從事物業、物流、物資管理,我們要參與市場競爭,就必須明白我們的競爭對手,瞭解我們的服務物件,更應該明白我們自己的實力,那麼在為客戶服務時,才能夠準確定位,用我們的服務換取我們的利潤。第三方面要有一個適應公司發展的經營理念,公司是從工程施工的主業中分離出來的輔業單位,經營的範圍不再是工程施工,按理講只要能創利的專案,我們都可以做,但我們現有的資產主要是物業,如何發揮我們的優勢,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這是我們當前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二、學習中鐵十二局集團責任成本管理的先進辦法。

  金普慶說“責任成本管理是一個整合,是指在成本管理這個鏈條和流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職能和責任,職能和責任不能整合,成本控制就會流於形式。成本管理這個大系統包括許多子系統,都應該有一套完整的機制和制度來規範,沒有一套具體辦法是搞不成的。”責任成本管理是當前施工企業對專案管理中普遍使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對專案成本的控制和企業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公司雖不是施工企業,但成本控制確是一個企業永恆的主題,作為企業就是一個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組織,沒有盈利的企業,就談不上生存與發展。就公司而言,下設四個分公司,分公司又設定幾個部門,這些機構都是成本管理過程中的鏈條和流程,這些鏈條和流程在成本中都有各自的職能和責任,都是成本管理中的控制點。我們借鑑責任成本管理的做法是:首先要求各分公司根據自己經營的資產進行測算,預計各項資產所能完成的產值收入;其次分公司把各項費用分類進行詳細的預測,如工資、稅費、辦公、維修、差旅、水電等專案;第三統計收入和支出,做出各分公司預期的利潤,報公司進行稽核,然後公司根據稽核後的情況,分解和下達各分公司的產值和利潤指標,作為分公司的責任成本控制目標。公司規定:在責任成本目標範圍內仍有節餘的,節餘部分可以作為效益工資,如果完不成公司下達的同期利潤指標的話,則對完不成指標的分公司下浮崗位工資的20%作為處罰,而且以後也不再補回。由於公司的收入是有限的,搞好公司的責任成本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企業的問題”的工作思路。

  金普慶說:“發展才能解決問題。經濟發展了,帶來了職工生活的提高,群眾滿意了,企業才能穩定;而有了穩定的內部環境,才能齊心協力辦企業”。對於公司而言,目前就遇上了這個問題,公司現有職工338人,但按資產確定的崗位,將有近一小半人沒有崗位,如果長下去,職工沒崗位,收入太低,當然不滿意,帶來的將是無法維持的穩定,更談不上企業的發展。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靠發展,增加更多的收入為職工帶來生活的保障,靠發展,創造更高的效益提高職工的生活水平。從公司的成立之初,我們就在思考,如何盤活資產,挖掘出更高的潛力,創造更好的效益,求得公司的生存與發展。

  我認為:

  第一,努力提高公司的服務質量,讓客戶感到滿意。因為本公司是以物業為主的,靠提供我們的場地、房屋和服務,來創造收入的,只有客戶滿意了、認可了,才會心甘情願地到我們這裡來,才能帶來我們的收入和效益。

  第二,增加投入,盤活現有資產。根據公司的現狀,如果不對設施進行適當的改造,將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我們經過初步研究,對下列幾個專案正在進行可行性分析,如長沙招待所供熱水系統改造專案、物資公司的塔吊維修專案、週轉材料添置專案等等,當然這些專案不可能一擁而上,但如果真正實施後,都將成為本公司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積極開發其他產業,拓展公司經營範圍,目前集團把房地產開發已列入議事日程,這個專案的啟動,將給公司帶來一線希望。

  以上就是本人學習後的一點體會,不妥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一副柺杖、一把輪椅、一輛三輪車,開拓著他坎坷的人生之路;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間村小教室,鑄就著他精彩的人生舞臺;一個內胎軟墊兒,一塊兒火炕,一個虔誠的跪姿,放飛著他教書育人的人生夢想。他就是有著虛弱身體和堅毅精神的吉林松原長嶺縣萬福村小學教師——杜順。

  3月23日,我校召開了“向杜順老師學習“先進事蹟報告會,使我內心受到了強烈震撼。杜順是一名普通教師,履行著一份人民教師的偉大職責。他微笑的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堅持、堅持、再堅持。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愛崗敬業”四個大字譜寫著一個催人奮進的故事:1996年他被確診為脊髓空洞症,這在當時是不治之症,醫生告訴他最多隻能活五年,從一瘸一拐到雙柺行走再到癱瘓在家。經歷了十一年的磨難之後,2005年他接受了手術,躺在病床上的杜順覺得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對家人說:“病魔奪走了我一雙腿,卻留給我清醒的頭腦,就算趴在課堂上,我也要給學生講課!”多麼可觀的精神,多麼高尚的情操!

  杜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詮釋了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杜老師用他那樸實的語言謳歌出一曲曲不朽的樂章;用他那頑強的毅力詮釋出生命的奇蹟;用他那無私的奉獻描繪出一幅幅感人的畫卷。他的品格就是松樹的品格,他的精神就是紅燭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動見證了一個神奇的佳話:生命不息,燃燒不止!

  學習完杜順的先進事蹟後,反思自我,今後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很多,應該奉獻的很多,應該體諒的也很多……

  我們學習杜順老師,就是要向他那樣矢志不渝的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像他那樣做一個潛心鑽研業務的人,像他那樣具有樂觀向上、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頑強拼搏精神,像他那樣做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優秀人民教師。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龔全珍既是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夫人,又是XX縣琴亭鎮金城社群的一名年逾90、有著60年黨齡的老黨員。這位平凡樸素而有著堅定信念,充滿活力的長者,發揚著甘將軍“聯絡群眾,一心為公,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寶貴精神。

  龔全珍至今還依然活躍在老百姓中間,關心社群的和諧發展,幫助身邊的困難群體,關愛下一代的教育成長,倡導新風文明。人們敬重她,愛戴她,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龔全珍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堅定信仰的典範,這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淡泊名利、一心為公”的精神,是將軍夫人永恆的堅守。

  滄海桑田,春風化雨。龔全珍老人幾十年如一日,踐行著入黨誓言。無論是在農村學校教書,還是離休之後的社群生活,龔全珍總是能用她身上的正能量來詮釋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懷。

  在新時期,追尋紅色記憶,傳承優秀傳統,堅定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是全社會共同的心願。

  我們要向龔全珍學習,學習她堅定信念、永葆本色的堅強黨性;學習她服務群眾、一心為民的質樸情懷;學習她忠於職守、矢志不渝的執著追求;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她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提起黃永騰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個當了60年“孩子王”的防城區第二小學退休教師黃永騰,先後榮獲了全國先進兒童少年工作者、部級勞模、全國一級“星星火炬”獎章和自治區特級教師等幾十項榮譽,是我市教師的榜樣,也是受千萬學生及學生家長熱愛的優秀教師。可是,他的家庭生活怎樣?卻鮮為人知。

  為了瞭解黃永騰的生活,近日,我們走進黃永騰位於防城鎮二小校園內的家。那是一棟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教師宿舍樓,樓很舊、房子也很小,但是卻收拾得乾淨整齊、溫馨舒適,這都歸功於女主人劉福珍的賢惠了。黃永騰的幸福生活就來源於他那溫柔賢惠的妻子,正因為她的默默支援,黃永騰的事業才能獲得輝煌成就;他的幸福還來源於他的女兒黃珊珊,她聰明伶俐,現已工作併成家有了小孩,還常常帶孩子回家看望父母,和他們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黃永騰和劉福珍的婚姻,雖然沒有多少浪漫,但卻十分幸福而讓人感動。年輕時黃永騰把青春和熱血全部傾倒在他熱愛的教育事業上,卻把婚事給耽誤了。到了1984年,已經45歲的黃永騰才與本校職工劉福珍結婚。結婚前,黃永騰對劉福珍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我沒有錢,以後有可能要過苦日子。第二、我做少先隊工作不僅要經常加班還要下鄉,請你不要反對。第三、我在少先隊工作上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家裡的活都交給你了。”同樣來自農村的劉福珍一口答應下來,這一答應就是32年。

  30多年來,他們夫唱婦隨,丈夫晚上熬夜出板報,她在一旁挑燈幫忙張貼;丈夫趕早搭車下鄉,她提前準備好早餐;丈夫把邊境學校的少先隊幹接到家裡進行輔導,她熱情接待、噓寒問暖;丈夫把家裡僅有的兩個房間騰出一個來辦家庭圖書室,她一人打理;丈夫為了所摯愛的少先隊工作推掉了生育二胎的機會,她沒有怨言;丈夫動過四次手術,她都陪在身旁,當她得子宮肌瘤即將手術時,卻把丈夫勸回了學校的“解煩惱教室”,讓丈夫為更多的迷茫兒童點亮心燈;丈夫沒錢買新房子,帶著她一直住在老房子裡幾十年,卻自掏腰包2萬多元為少先隊活動添置裝置,這時,她不但沒有抱怨,還大度地說:“不夠錢的話,跟我拿。”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承諾,印證了她的愛心,展現了一個賢惠妻子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

  1986年夏天,兩人未滿週歲的獨生女兒黃珊珊因患上藥物性溶血病大出血而病危住院。時值學校鼓號隊比賽前夕,分身無術的黃永騰只能強忍住淚水讓妻子獨自在醫院陪護,在上下班間隙趕過去送飯。當獲知醫院血庫裡沒有女兒適用的血型庫存時,他伸出了瘦弱的手臂為女兒獻血,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儘可能地彌補對女兒的愧疚。黃珊珊從小身體虛弱,黃永騰夫婦卻並不為此溺愛,他們用樸實而深沉的愛把女兒撫養長大。

  20xx年,大學畢業的黃珊珊回到防城。她沒有利用父親多年積累的榮譽為自己找工作走捷徑。黃永騰和妻子劉福珍對女兒說:“女兒啊,爸爸媽媽沒能讓你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過得瀟灑滋潤,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性格開朗的黃珊珊不靠不要,選擇了自己應聘工作。如今,黃珊珊已成家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但心繫家中二老的她不時回到家中,用電腦幫助古稀之年的父親整理少先隊活動方案、下載兒歌、編輯板報。在黃珊珊眼裡,紮根邊疆60年的父親才是一個醉心工作、無暇顧及自身的“老小孩”。

  正當我們在黃永騰、劉福珍家採訪時,住在兩旁的鄰居們也出來熱情地招呼我們。看到我們擠在黃永騰狹小的屋子裡,鄰居唐光日老師熱情邀請我們上他家去坐坐。他告訴我們,他和黃永騰老師做鄰居快20年了,他們就像親人一樣,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有什麼好吃的都分著吃。“黃老師就像我的父親一樣,關心我幫助我。無論在工作上、生活上他永遠都是我的榜樣。”唐老師由衷地說。

  事業有成,鄰里和睦,妻子溫柔賢惠,女兒、女婿孝順,小外孫活潑可愛。就這些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故事,構成了“孩子王”黃永騰的幸福生活。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以前認為自己的職業——老師是最受人尊重敬仰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看了聽了蘭輝同志的事蹟後,我認為蘭輝同志作為一名人民公僕,也是那麼偉大,那麼受人敬重。

  前幾天我看了孫校長給我們教師發的材料。蘭輝副縣長帶病下鄉調研,在唐家山堰塞湖溺水身亡。蘭輝同志一心為民、務實奉獻、樸實清廉,是黨的好乾部,北川的好兒子,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學子們根據蘭輝同志的事蹟,寫下心得體會。蘭輝副縣長的先進事蹟,為“中國夢”北川篇章添上了輝煌的一筆。同學們紛紛表示以蘭輝同志為榜樣,作為學生,我們更應該做好本分的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說好普通話,爭做文明人;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扶老人過馬路……為北川建立省級文明縣城爭光添彩。

  蘭輝同志常年工作在道路建設和安全檢查第一線,工作車輛累計行駛了24萬多公里。在北川,許多老百姓都有蘭輝的手機號碼,誰有困難找到他,他都盡心盡力地幫助解決。汶川大地震後,不少北川人失去生活來源,當地增加了7000萬殘疾人。他幫助許多殘疾人和困難戶解決了就業問題,被老百姓視作親人。他分管的工作裡,“撈油水”的機會並不少,但他始終告誡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不要在他分管的工作裡動一點心思。直到5月份他因公去世時,他的妻子和兄弟還只是臨時工。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清官、好官呀!蘭輝同志雖然因公走了,但他還活在百姓的心中,值得我們永遠學習,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清正廉潔、愛崗敬業、做人民的好公僕!我們學習他,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更應該落實在行動上。我們必須以務實的精神,把蘭輝精神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才能不斷做出經得起群眾檢驗的實績。

  作為教師黨員的我們更應該打好文化基礎,學好專業技能,為實現自己的職業夢、青春夢而努力奮鬥。目前,各行各業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書寫“中國夢”偉大篇章而行動著,他們如一滴水,“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力量雖小,卻能帶動著更多的人為實現“中國夢”而行動起來。當中國13億人民群眾匯聚起來,我們的“中國夢”是那麼的強大無比,亮麗無邊。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牢記黨恩,努力提高綜合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奉獻自己的力量,爭取給黨、社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近日,陳俊武院士的先進事蹟一經發布,社會各界掀起了學習陳俊武先進事蹟,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的熱潮。

  在陳俊武身邊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陳香生說:“‘石油’就是陳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現在做一,準備做二,觀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來,至今心中還裝著一系列和‘石油’相關的技術創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學家中的典範。”

  “30多歲是最想幹成點事,又往往沒方向的時候。這時有人把你扶上馬、送一程,引導到正確方向,難能可貴。”回憶起跟隨陳俊武學習的日子,中國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階研修班學員吳青說,“遇到陳院士這樣的大師是我一生的幸運。他刨根問底的鑽研精神幾十年來一直深深影響著我。”

  長期採訪陳俊武的洛陽日報記者孫自豪談起陳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18年3月,在鄭州大學擔任兼職教授6年的陳俊武將所得的近18年學子。捐贈活動結束後,陳俊武謝絕了鄭大師生的款待邀請,但愉快地接受了學生們送上的一束鮮花。他將這束花帶回洛陽,送給常年臥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還健康的40年裡,家庭的重擔一直由妻子承擔,陳俊武當選中科院院士時,曾對女兒說:“這個榮譽也有你媽媽的一半。”

  “陳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對工作、對生活、對家人的態度都值得我們學習。我跟陳院士接觸,遠不止收穫幾篇稿件,他的精神將影響我一生。”孫自豪說。

  “我們很尊敬陳院士,不僅因為他是大科學家,對我們而言,他更是良師益友,工作上的老師,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原經理侯寶東說。

  “陳院士看重原則,不重排場,公私分明。走上領導崗位後,謝絕了配秘書、坐專車的專家待遇,堅持步行上班近20年。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節儉。”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松靜浩說,“他不但是優秀的科學家,更是一名好黨員。”

  有63年黨齡的陳俊武告訴記者:“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許國、一生獻科學的準備了,無怨無悔。”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近日,茂名石化組織幹部員工收看央視《新聞聯播》以及《時代楷模釋出廳》節目的頒獎典禮,深入學習時代楷模陳俊武院士的感人事蹟。幹部員工紛紛表示,要學習陳俊武院士活到老,工作到老,為國盡責,勇擔重任的精神,牢記“愛我中華,振興石化”初心,立足崗位奉獻企業,事事爭先、追求卓越,永不止步,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為中國石化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做出我們更大的貢獻!

  中國好人、集團公司勞動模範、茂名石化研究院主管師岑靜芸表示,作為石化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畢生精力報效國家的崇高精神,勇擔創新驅動發展的重擔;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嚴謹務實,精益求精,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全心全意想著科技工作;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在石油化工的新領域不斷突破創新,努力實現科技工作新局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添動力,為中國石化實現“兩個三年”、“兩個十年左右”戰略目標,打造更多“中國造,中國石化造”自主品牌,以技術創新為公司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貢獻。

  集團公司技術能手、茂名石化熱電分部班長葉飛表示,92歲高齡仍堅持打卡上班,研究技術的勁頭比小夥子還足。真的很佩服這位“90後”院士——陳俊武,他是我們石化人的驕傲、石化人的榜樣。他的經歷、他的成就、他的精神鼓舞著我們。作為一名班長、黨員,我必須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把班組隊伍帶好,把試驗工作做好。作為一名勞模、工匠,我必須把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發揚光大,把試驗技術研究透徹,把試驗人才培養好。

  茂名石化化工分部乙二醇車間黨支部書記李靈敏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陳俊武院士身上做了最鮮活的詮釋。學習他勇於超越、開拓創新的擔當精神,就是要在公司轉型發展、為生存而戰的事業中帶頭打破思想桎梏,以創新思維直面新困難新挑戰,模範完成工作,不讓領導為我分管的工作操心。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用的還是蘇聯較為落後的煉油技術,難以煉取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輕質油產品。流化催化裂化作為當時煉油工業的關鍵技術,但國外一些國家封鎖了最新技術。這類裝置在全世界僅幾十套,時年34歲的陳俊武作為我國第一套催化裂化裝置的設計師,為了完成任務,常常一天伏案十幾個小時。終於有機會去國外學習這項技術。

  陳俊武:短短半年時間內把它的資料儘量變成膠捲,膠捲拍了400卷,另外我們還拿到很多圖紙資料,也記了很多筆記。

  “取經”回來的陳俊武和技術人員乾脆住進乾餾爐旁的簡易房裡,睡大通鋪,爭分奪秒設計適合中國使用的一整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由上百套儀表、數千個閥門、近兩萬米粗細管線組成。

  經過1300多個日夜攻堅克難,陳俊武終於帶領團隊完成了我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的開發和建設,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實現了我國催化裂化技術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帶動國內煉油技術一舉跨越25年,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陳俊武:那時候是國家困難時期,我們當然也得咬著牙,克服困難熬過去。

  工作了70年,時至今日,他依然在“想方設法地創新”。

  陳俊武: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應該不斷地在科技前沿奮鬥,努力創新,目標就是要做一個受人民歡迎的科學家。

  陳俊武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中,攻堅克難,急國家之所急;矢志創新,與國家共奮進,這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使命擔當。陳俊武70載奮鬥人生,因與祖國同頻共振而更添榮光、更加精彩。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紮根雲南麗江深山12年,創辦我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作為邊遠山區鄉村教育的“點燈人”,為1600多名偏僻山區的女孩插上騰飛的翅膀,幫助她們飛出大山,跨進大學校園的知識殿堂。這就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長張桂梅。近幾年她的事蹟被央視等全國各大媒體廣泛報道,已經家喻戶曉。

  立德樹人,是教師的天職。“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堅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

  她是信念堅定的優秀代表。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張桂梅之所以為黨的教育事業、為人民的教育事業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無私奉獻,就是因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雖病魔纏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卻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給她治病的.錢和獎金、工資,共70多萬元全部捐獻出來修建鄉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獲得的所有榮譽證書,毫無保留的全部交給了組織,全部保留在了縣檔案館裡。她說:“是黨為她指引了一條光明的人生路,是黨為她鋪滿了鮮花盛開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麼,她就是要以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

  她是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可以說,正是這種強烈的教育情懷,才成就了今天的張桂梅。張桂梅的辦學校,她的目的是“讓大山裡的女孩能夠飛出去”,為這個目的而付出努力,不輟追求,這就是她的教育情懷。“我想讓山裡的(女)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這是張桂梅的辦學初衷。她創辦免費的華坪女高,就是出於改變山裡女孩命運,改變其家庭的目的。在她看來,山裡的女孩子如果能考上大學,就可以改變三代人。如此,我們看到她長期拖著病痛的身體,“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是她的諾言,為了辦好學校,她帶著老師,拿命在拼。比如,在華坪民族中學工作時,常常有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而面臨輟學,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資,給他們交學費,她不讓自己班上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讀不了書。這就是張桂梅,她成為全國所有教師的楷模,實在是當之無愧。

  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先進就是一個榜樣。今天我們致敬張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為榜樣,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學習她情繫群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立足本職崗位作貢獻,在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習她堅毅執著、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攻堅克難,善作善成,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見行見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裡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裡,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援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10月8日,鎮海煉化黨委中心組集中收看央視《時代楷模釋出廳》陳俊武頒獎典禮。鎮海煉化代表、黨委書記張玉明在學習研討時表示,陳俊武院士是石油石化人的榜樣和典範,正是有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默默奉獻,才推動了石油石化行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熱愛祖國忠於事業的家國情懷、堅持學習一生鑽研的創新精神、甘為人梯燃燒自己的育人精神、國字當先與時俱進的擔當精神,在新時代大力弘揚石油精神、傳承石化傳統,全力推進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石化基地建設。

  鎮海煉化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呂亮功在在學習研討時表示,陳俊武院士崇高的精神品質、精忠報國的博大情懷、不懈的創新追求都值得我們石油石化人不斷學習,在當前轉型發展迫在眉睫的形勢下,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創新發展的步伐,加快推進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石化基地建設,加倍努力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鎮海煉化副總經理施俊林在學習研討時表示,陳俊武院士的家國情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窮其一生的創新精神令人敬佩,要以此鞭策激勵自己幹好工作,為推動公司發展作出新貢獻。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陳俊武院士是我國石油化工技術的傑出開拓者,是愛國奮鬥奉獻精神的模範踐行者,是石油石化人的光輝典範,我們要深入學習陳俊武先進事蹟,弘揚科學報國光榮傳統,發揚不懈創新的科學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風範,主動扛起建設科技強國的使命擔當,建功立業新時代。

  研發中心員工、90後博士劉川川說:“懷著崇拜的心情看完《時代楷模釋出廳》陳俊武頒獎典禮,又通讀了《陳俊武傳》,陳老產業報國、勇於探索、尊崇科學、甘為人梯的優秀品質和奉獻精神深深地激勵著我。我工作剛滿一年,對科學創新的探索剛剛起步,一定要將學習陳俊武院士和幹好本職工作相結合,立足崗位、不斷前進,在科研領域揮灑自己的青春。”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新華社鄭州10月8日電(記者韓朝陽)“回憶逝水年華,因有所為而有所成,也因有所未為而有所失。雪泥鴻爪,人生如斯,……有得有失、無怨無悔。”這是陳俊武院士90歲時講過的話。10月7日,中宣部向社會宣傳發布陳俊武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其科技報國、勇於創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質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是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長期在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長達7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帶領團隊創造了石油煉製、煤化工領域的多箇中國第一、世界第一,不斷推動中國石油煉製、煤化工技術邁向世界先進水平。如今,已92歲高齡的陳俊武仍奮戰在科研前線。

  “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立足崗位、腳踏實地、苦幹實幹,以飽滿的熱情擁抱本職工作。”這是湖北孝感石油公司員工仰慕菡寫下的“接力學習陳俊武”小卡片,卡片上還有她的號召:“我是第141697位追尋陳俊武足跡的人,請大家繼續接力。”

  “陳院士和我們長期工作、生活在一起,他的專注與情懷,詮釋了科技報國精神,譜寫了改革創新篇章,引領了弘文勵教風尚,彰顯了高風亮節。”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成平說,有著63年黨齡的陳俊武院士是我們身邊可敬可愛、可信可學的先進人物,陳俊武精神已成為公司企業文化的強大精神核心,是公司巨大的精神財富。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絡,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12萬公里家訪路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裡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裡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群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裡,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裡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裡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唇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裡存著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慧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1995年以後,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隻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裝置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著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湧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並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說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鉤。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階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裡。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髮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裡;她透過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後的貧困。“山裡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麼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著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