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心得體會(通用25篇)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通用2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資訊科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

  資訊科技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工具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資訊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評價應在應用和實踐中進行評價的。例如,教學“畫圖”軟體後,可採用“開放式評價法”讓學生製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學生參與評價。例如,教學三年級的“寫字板”軟體的使用後,採用“指定內容,具體考核”的方法,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按要求用“寫字板”軟體打一篇文章,然後由教師打分評價。同時,在每一個單元的單元小結裡都有一個“活動評價”,有兩棵知識樹,樹上是根據本單元的知識結滿了知識果,評價的方法是:在學完一個單元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本單元的情況進行摘果子活動,在已掌握的知識果塗上紅色即是摘下了果子。這種有趣的評價方式,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資訊科技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教學方法需要我們大膽探索,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探索,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找出更佳、更適合的教學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這些新技術,新方法,尤其是資訊科技,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直通車。因此,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是新教材,新課程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目前,透過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訓,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服務於教學,充分顯示了它的優勢。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表、錄音、錄影、動畫等功能於一體、圖文並茂,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確是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於將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起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為學生能力的發展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這是新課程對教師的又一重大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中就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

  (一)、與德育的整合

  利用資訊科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園網路報道學校的新聞,學校師生參加各種活動獲得的榮譽。可以蒐集一些與小學生有關的網站,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從中瞭解社會的新聞和各種社會現象,並引導學生讓其從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與知識學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由於它儲存容量大,媒體種類豐富,檢索容易、快捷,不失為學生學習的好載體。教育資源共享,對於人、財、物是種節約,同時也使知識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導學生將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結合,例如,語文學習中需要查詢資料的時候,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網路知識在網上查閱資料,幫助瞭解語文知識。還可引導學生建立個人部落格,並在部落格上記錄個人學習、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達到練筆的目的,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實踐的資訊科技教學,更好地培養了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三)、與藝術學科的整合

  小學資訊科技教學中的“電腦繪畫”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內容,它本身就是與美術整合的,例如:老師進行美術欣賞,可事先蒐集一些與教學有關的網址,讓學生在網上自由欣賞美術圖畫,然後講出自己的理解,這比教師講解效果要好。同時也可將資訊科技與音樂整合,主要表現在透過windowsmediaplayer軟體來聽音樂,可用MIDI軟體來編輯音樂。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資訊互動方式、師生角色轉變以及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轉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水平與資訊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達到全面發展。

  總之,這次學習,我受益匪淺。讓我們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資訊科技課。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2

  透過培訓學習,使我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資訊科技的知識,提高了認識。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作為一名教師更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學習和掌握現代資訊科技,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資訊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我們要充分認識現代資訊科技的這種巨大的作用,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侷限性和使用範圍,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後續的工作中,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最後,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收穫一些欣慰吧!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最佳化課堂教學,將自己培養成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3

  一年前,當我剛剛走進北大附中的時候,當我第一次參觀計算機教室的時候,我還只是對先進完備的裝置感到讚歎,而絲毫不瞭解今後的一年中我將要學習什麼,做些什麼。在初中的學習中,我對資訊科技的瞭解可謂是少之又少,認為其全部只不過是在電腦上打字和背一些毫無用處的理論,到最後在會考試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但事實證明我錯了,我一次次的走進那上高中前極為陌生的計算機教室,一次次的對著電腦細心剪輯圖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編輯程式,我感受到了原本以為枯燥的學科,其實是多麼的神奇。有趣的教學內容,精彩的教學方式,無不令我印象深刻。

  第二學段的時候,我初上這門課,只覺得很麻煩,用簡單的幻燈片、Word文件做一些報告、介紹什麼的,課上的時間根本不夠用,常常要佔週六日的時間花幾個小時來完成,費時又沒有技術含量。但隨著課程一點點地推進,我學習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與技術,而原本索然無味的電腦操作,也開始慢慢吸引著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業是搜尋引擎報告,除去上課時間我用了整整八個小時才完成。我第一次發現,自認為再熟悉不過的Word文件,原來還有著那麼多的功能;幾乎天天要使用的搜尋引擎,原來還有著那麼多的技巧。那次的作業,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得分了,我利用網上找到的、老師所講的技巧查詢從前沒有找到的資料,成功找到時的驚奇、欣喜,令我的所學有了意義。再之後的圖片編輯、動畫製作,甚至於最後小組合作製成影片,這些都是我從來沒接觸過的東西。開始做的時候,也曾經抱怨太費事、太難,但當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現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煙消雲散了。雖然我的技術運用遠不夠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到位,但我對於電腦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收穫了很多。不單是在技術上,組織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鍛鍊,雖然還有不足,雖然相比擅長計算機操作的同學還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經戰勝了過去的自己。

  總覺得這一個學段過的尤為得快,九週轉眼就要過去了,剛學習程式設計時的迷茫、頭暈腦脹已經不復存在。程式設計對於學段初的我來說,可謂聞所未聞,課本上圖文並茂的講解只讓我覺得複雜深奧,自己設計一個程式,簡直是天方夜譚。做前幾個作業的時候,由於技術操作的不熟練,不單課上和中午的時間都放在了計算機教室,有時就連放學後也要在學校趕工。雖然是老師講過的最常見技術,雖然得到的只是最一般的成績,可是心裡依舊有一種滿足感。也許程式的設定還很粗糙,也許程式的功能還並不大,但我已經超越了自己,並且在一點點的進步,這就夠了。不久前做的程式,由於突然的一個想法,讓我開始嘗試加入老師沒有講解過的知識,結果一做就是三週。無數次的嘗試,無數次的失敗,我曾經心灰意冷,曾經急得快要流出眼淚,還好,我終是堅持了下來。或許對於有些人來講那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程式,但在我而言,它是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思考性、嚴謹性、創新性,對於程式設計來說缺一不可,而這也正是我從短短几周的學習中所學到的。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4

  我透過參加“國培計劃”國家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透過為期兩個多月的培訓,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現有了新的認識,當今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們認識到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我收穫頗多。

  一、理念上的更新

  1、此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者培訓,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但是每一天緊張有序的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在平時我都停流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透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專業方面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後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2、隨著資訊化快速發展,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等)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資訊科技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資訊科技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資訊科技教師。

  二、專業知識方面

  1、透過聆聽專家教授對“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標準解讀”、“資訊化教學環境”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為資訊科技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掌握資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資訊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資訊的重要性,明白什麼是教育資訊化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資訊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體的基本應用。

  2、透過聆聽專家們對“資源檢索與獲取”、“多媒體素材的處理”、“辦公軟體綜合應用”、多媒體課件設計與製作、微課設計與製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太落後與不足。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合格教師。最後,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獲得的欣慰吧!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最佳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後的最終目標。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5

  資訊科技的運用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作用在於構建一個學生學習的多維空間,資訊科技的運用與現代教學改革創新有密切的關係,使現代教學理論能夠得以充分地發揮,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新的教與學的思維方式,啟發學生主體的創新精神,具有現實的意義。基於多媒體專案的學習是一種讓學生獲得專案設計,計劃和製作多媒體作品的教與學的方法,因此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一種新型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是一種思維工具,學習工具,任何思維和學習活動,無論哪個學科都離不開語言。但是小學孩子由於年齡特徵,比較好動好問,不可能在一節課內認真端正的學習課本知識,因此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以其直觀性,綜合性,將課本中枯燥煩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實現學生與文字,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但也不是任何環節都能由多媒體來實現的,也不是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這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如果整個教學過程都由多媒體來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識的重、難點。一般來講,多媒體應使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個人認為資訊科技在拓展閱讀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課文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推薦1—2篇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選讀,將課內知識有機的向課外延伸,更使學生學以致用,用自己已有知識

  再去吸取更多的未知知識,既溫故又知新,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檢驗學生學習過程,一舉數得。

  面對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我在參與的同時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運用才能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實提高課堂35分鐘教學的實效性?不是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輔助教學作用?希望在今後的實踐中能不斷探索,不斷獲取!

  資訊科技的運用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作用在於構建一個學生學習的多維空間,資訊科技的運用與現代教學改革創新有密切的關係,使現代教學理論能夠得以充分地發揮,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新的教與學的思維方式,啟發學生主體的創新精神,具有現實的意義。基於多媒體專案的學習是一種讓學生獲得專案設計,計劃和製作多媒體作品的教與學的方法,因此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一種新型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從事小學教學,小學孩子由於年齡特徵,比較好動好問,不可能在一節課內認真端正的學習課本知識,因此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以其直觀性,綜合性,將課本中枯燥煩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實現學生與文字,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但也不是任何環節都能由多媒體來實現的,也不是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這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如果整個教學過程都由多媒體來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識的重、難點。一般來講,多媒體應使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

  面對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我在參與的同時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運用才能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是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輔助教學作用?希望在今後的實踐中能不斷探索,不斷獲取!

  透過學習,我對於“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和”有了一定的認識。所謂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就是透過學科課程把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將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資訊科技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間接促進資訊科技的掌握,達到“雙贏雙利”的共建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資訊科技已成為科技進步的主要標誌。社會生活的資訊化,使得教學與資訊科技有效整合成為必然的趨勢。資訊科技創造了生動、形象、互動的開放式的英語教學環境,它具有大容量、多資訊、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徵,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語言實踐,使教學效率達到最最佳化,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能力。

  本學期,我希望透過對於“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和”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摸索,能夠利用資訊科技開一堂實踐課。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運用網路等教學手段,呈現給學生一個互動化、資訊化的課堂。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6

  在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中,如何認識資訊科技與化學學科整合的內涵?我們能切切實實地為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做些什麼?

  資訊科技與化學學科整合,就是以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把資訊科技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化學學科的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習化學學科知識的同時,學會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從其它學科或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藉助這些有實際背景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加深對資訊科技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還應安排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透過網路和其它資訊手段獲取資訊,學會使用資訊工具和資訊手段來分析、處理資訊,並且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務,以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興趣是學習上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切創造發明活動最直接的動力。依據顧泠沅的情意原理“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師與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和發展的支柱和動力”。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資訊科技的運用,能使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複雜的化學反應環境由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不僅能大大增強表現力而且易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有著極高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入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逼真的動畫效果、聽覺效果與視覺效果相融洽,學生眼耳手腦的全部調動並聚焦於一點,再加上軟體的運用交錯穿插在學生實驗、老師講解之間,教學效果達到了最佳狀態,達到了教學的最最佳化,使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透徹、掌握準確,對實驗現象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運用資訊科技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為他們提供了自由探索、嘗試和創造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如我在講授酸雨時,為了讓學生了解酸雨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並尋求解決的方法,可透過因特網獲取有關國內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資料。學生透過網路瀏覽器查詢各種資訊,呼叫網上的資源來自學,同時透過電子郵件等形式參加有關問題的討論或請示教師的指導。從而,使學生了解環境汙染的嚴重性,培養他們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新課程標準高度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關係。而創新能力的高低,取決於人們的思維方式,啟迪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創新教育的實質和核心。也就是勇於突破傳統、習慣所形成的思維定勢,重新組合既定的感受、體驗,探索規律,得出新結論的思維過程。由此可見,創新思維具有生動性、求異性、發散性和獨創性等特徵,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以達到啟迪創新思維的目的。運用資訊科技,能使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複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生動地、直觀地演示出來,便於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思維得到適時地啟迪。

  資訊科技與化學課程的整合為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依據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這一新的教學結構去探究新的教學模式,把資訊科技與化學學科整合的切入點融入到教學當中,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興趣、自主學習、創造”的教學模式,即:激發興趣、自主實踐、創造遷移。教學過程要經歷“觀察”和“思維”兩大基本層次,實現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目標。

  利用網路資源的共享優勢,最大限度的利用網上資訊,進行篩選、整理、提煉為我所用,再結合教學實際,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參備課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體創設新情境,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實驗現象,達到聲畫同步,圖文並茂,以激起學生興趣;利用網際網路進行人機互動溝通,透過上網查資料來進行研究性學習,甚至不斷推廣遠端教育,提高學生和教師的互動。

  培養學生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獲取資訊、分析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資訊社會需要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7

  資訊科技課程由計算機課程發展而來,但發生了質的飛躍,已經由單純的技能訓練上升為全面的資訊素養的培養。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資訊科技教師。反思我本學期資訊科技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1、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

  資訊科技教師不能以任務繁重為由,忽略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這個學科的老師更應時刻注意自我提升,應該透過參加培訓或者學習優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學習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實施和評價,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師生角色轉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另外,參加一些科研活動,也會培養教師們嚴謹、科學的作風和優秀的科學素養

  2、增強對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後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侷限於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小學的武健老師"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觀點就傳達給我們這樣的一種理解,每一個教學單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昇華",要進一步加工資訊科技教材。

  3、營造有利於學生主動創新的資訊科技學習氛圍

  良好的資訊科技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環境,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4、分層次教學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製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佈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5、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首先,可以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相容幷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資訊科技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物件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絡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透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絡,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著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構築健康的資訊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礎上應用起來。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透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所以,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師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5月,我參加了教育部中移動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訓。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學習,線上傾聽專家的經驗傳授的同時與小組學員一起學習、交流,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我深深地體會到利用教育技術設計教學方案的特點和作用,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本次培訓,資源豐富,資訊量大。培訓由八個必修課程和一個選修課程組成,另外還有走進研修和培訓總結過程。在學習中,讓我感受到:

  1、壓力大,高密度的培訓任務及大量的培訓作業,全新的培訓平臺感受至深,以前從沒有過的這種培訓模式,以“任務驅動、強調活動,強調參與”為原則,要求每個學員都必須參與,而且必須按時完成作業,並上報中央電教館稽核成績合格方可獲得考試資格。迫使我們拿出十分的精力來學習這門適應未來教育的必須掌握的技術能力,並且從中受益匪淺。

  2、在學習中,我最大的體會是我在教學思想上的轉變。雖然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已經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但學習讓我們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培養,只有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的人,他們才能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適應激烈的競爭。

  3、學習內容非常實用,像powerpoint多媒體簡報製作在現今的現代化教學中經常使用,上網查詢資源和一些軟體的學習和使用,又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幫助。

  4、本次的學習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覺得本次學習重要的不是學技能,學模式,而是學一種思想,一種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為主的思想,一種教師必須具備的先進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更加註重用未來教育的先進思想武裝每一位學員的頭腦,從而達到使思想和技術融為一體,使資訊科技和其他課程有機整合,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目的。

  5、培訓過程中,有許多非常精彩而且值得我們深思的教學案例,透過和小組老師們一起“頭腦風暴”式的討論與分析,更加深化了對這些案例中滲透的教育思想與理念的認識。

  6、透過本次培訓使我對現代新型教育形勢下的課堂教學及“教學設計方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如:“單元教學設計”和“主題式教學設計”,安全打破了我們以前的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是針對適合在一個課時內實施的學習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而“單元教學設計”是對教材中的一章或一個單元等知識結構相對完整和綜合的學習內容進行設計,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透過一個階段(而不是一個課時)的學習讓學習者完成對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單元的學習。

  “主題式教學設計”是圍繞某個主題制定相關的知識、情感和能力目標,拓展增加與主題相關的課外教學內容,經整合後形成高度結構化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中以問題探究、任務驅動式的學習活動為主,教學組織形式不侷限於課堂集體教學,而是更加靈活多樣,大部分的教學週期較長,是以一個主題單元為單位。對我來說透過學習探討、交流,收穫頗大。平時也愛好上網的我對計算機的應用也是慢慢積累了很多,實踐是關鍵。到現在我對教學技術方面的知識知道的可以說是少之甚少。我希望接下來的實踐中要把所學到的知識,牢牢掌握並運用到教學中和生活中,對以後的教學有所啟迪,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充實自己的教學。最後我要感謝培訓老師,他們的講解令人信服,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令人欽佩。我相信,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所學到的知識一定會有用武之地,並肩負起主講教師的責任,引領我的同事走向教育技術培訓提高自己能力的大潮中。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9

  在當今這個“瘋狂資訊化”的計算機時代,資訊科技是衡量教師的重要標誌。教育要實現現代化,首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形態要現代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最佳化美術教學,改善教學環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創新意識,將多媒體技術運用於美術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自動化、增強藝術教育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現在電腦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做為一名教師,對電腦的應用應該更加精通。在學院學習了馮春暉老師的資訊科技課,又學到了很多電腦的知識,比如,職稱考試的操做題還可以,自己製作畫面,制幻燈片,等等。多媒體電教手段能為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十分有利。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的解決十分有利。如教師在講解示範製作表演時,透過攝像機不同角度拍攝,然後投放出來,能解決學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過程,也可以多次重複播放,消除學生畏懼情緒。使學生明確、自信、愉快地理解創作過程,學會怎樣去表現美。

  學了這些新知識,給我以後教學上帶來了很多收穫,多媒體教學中要經常出示一些課件,和課上用的相關圖片,我都能自己動手製做。有了這些新鮮的畫面,學生很願意學,更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電腦製做圖片,可動可以靜,生動活潑,能獲得手工繪製的投影片無法產生的效果。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學生也很高興。

  電腦,讓社會變成了資訊社會世界已經開始全面資訊化,全球化。

  做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要不斷的實踐,掌握電腦的技巧,就會覺得這些並不困難。

  透過學習資訊科技,我現在回到了工作崗位上把他運用到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資訊來表現語文教材的內容,不但使學生入境入情,也活躍了氣氛,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

  回想起,在學院短暫的學習資訊科技,我深切的體會到,要正視自我,完善自我的道理,做為一名教師以後在工作中要學生滿意,要社會滿意,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的去學習,探索新知識,尤其是資訊科技。

  此次培訓,使我開闊了視野,受益匪淺。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0

  茫茫人海中,我遇見了你,於是變成了最美的回憶……當弋陽暑期教師全員培訓遍地開花時,在領導的關照下,我有幸參加了資訊科技培訓。開班儀式上,我們聆聽了威震江西省乃至全國的課件製作大師——張威亮老師對好課件的詮釋,頓時令人耳目一新,回顧之前自己所做的那些課件,簡直不堪入目,對課件學習更是有些迫不及待。

  於是,和資訊科技培訓就這麼自然而然地相遇了…... 接下來就是緊鑼密鼓的學習了,為期七天的培訓,除去開班儀式和結業彙報,老師給我們上了整整六天的課,近四十度的高溫,絲毫沒有影響學員們的學習熱情,從早上8點來,一直到傍晚6點多,大家都待在機房,練習老師所教的知識,讓自己做的課件更加精美。令人感動的是老師一直陪伴我們,為我們一一解惑。張老師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資訊科技世界,office的全面啟動使用,利用ps軟體摳圖摳字,用foucsky軟體做課件,字型管家及幾何畫板的使用……讓我這個對資訊科技是門外漢的學員來說,眼界大開。

  每天老師都會佈置一項作業讓我們完成,同班的優秀學員總能輕鬆自如地完成,而我每天回家要做到深夜。這學習的過程,讓我深感要做好課件不易的同時,更加驚歎資訊科技世界的高深奧妙。當那些專業的英文出現於螢幕,後悔自己的肚裡的墨水吃的太少,只能用筆認真地記下老師所教的每一步操作。是資訊科技培訓讓我對課件製作有了重新的認識。

  短暫一週的學習很快就過去了,雖然我們只學了其中的冰山一角,但是我們分外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時光,大家互幫互助,為彼此加油鼓勁。大家互相約定 ———明年培訓我們還來!感謝培訓,讓我們與資訊科技相遇,相識,相惜!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1

  xxxx年8月26日至27日,我榮幸參加了中改院舉辦的海南省粵版教材《資訊科技》培訓。聆聽劉良欣、王國洪兩位老師對新教材的講解剖析,在這短短的一天半的時間裡,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26號及27號下午,由佛山市順德區教育發展中心劉良欣老師《新世紀版資訊科技教材培訓》講述了資訊科技課程的發展歷程、新版教材簡介和教材特點。劉老師先介紹小學從三年級到九年級教材的編排、結構、目的等,,接著緊扣小學和初中兩個階段的課程目標對粵版教材作了詳盡的分析和講解,透過培訓不僅對教材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教學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後劉老師播放了一段資訊科技示範課,展示了教材的融會貫通和活學活用,併為我們推薦了一本好書《不插電的資訊科學》,為我們提高資訊科技教學的活躍性和興趣性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7號上午,資訊科技正高階教師、特級教師、碩士生導師黃國洪為我們作《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科技學科課程與教學創新》的演講。黃老師介紹幾種思維:粉絲思維、焦點思維、快一步思維等。黃老師還暢談了資訊科技教學的核心素養、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課程及設計、資訊科技學習活動設計等四大板塊。最有收穫的是黃老師談到的資訊科技學科的核心素養總結出來有四個內容:資訊意識、計算思維、資訊社會責任、數字化學習與創新。黃老師對於AssURE模式內容的講解,更值得我去反覆研習加以消化運用,對以後資訊科技的教學會有更大的幫助。

  這次資訊科技培訓的內容很實用,我要認真研讀教材,做好新學期的資訊科技教學計劃,我要把培訓中獲得的知識運用於今後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2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化的社會,人們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資訊互動的狀態,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因而,對於教師而言,資訊科技手段的掌握和應用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接到學校部署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的網路學習任務,故而倍加珍惜這次研修學習的機會。

  透過這次培訓,我收穫頗豐。在教學中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體會到:

  資訊科技對教師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開展教學。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裡學習知識,還能透過電視、網路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是最活躍的因素。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教師可以透過網路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短些,但我透過學習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創新資訊科技教學手段,提高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3

  21.21日兩日,參加了中小學資訊科技學科的校本研修培訓,由於學校網路中心被雷擊,網路中心維修更換裝置工作要在開學工作前完成,對於學科的教學的反思一時還未能定下心來思考,但在這兩天的除錯交換機的工作中到些感觸,隨感寫寫:

  由於中心交換機更換,而保修的交換機過來後需要換原來的要求進行配置,得益於去年暑假教育局裝備站舉辦的校園網管員培訓,聽過崔北亮教授的幾天課也算小有收穫,對路由器與交換機的配置原理了解一二,但由於日常從不波及此項工作,加上當時講的思科品牌的配置命令,而我們單位用的是華為交換機,所以剛進入超級終端後也是一頭霧水,不過在網路支援與華為技術支援下還是馬馬虎虎完成了基礎的配置,部分網段也能成功上網,但南北樓的光纖交換去始終無法通暢,為此對硬體,線路進行了多方的排查,但仍一籌莫展,華為技術支援也無力支援。

  從下午一直到晚上,直到很晚時我再讀華為基礎配置命令時突然發現我對光纖口開主幹的命令少寫了一條加入允許透過VLAN號的命令,因為當時學的思科命令只要加入主幹的命令就預設加入所以VLAN號而華為的命令需要手工加入,當我鍵入命令PING通北樓交換機的那課,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那種考試中解決思考題的那種快感油然而生。

  現在我們的資訊科技教學中,我們似乎太多注重於應用,而對技術這一塊忽視得比較嚴重,資訊科技最早是一門技術課程,而現在向工具性課程轉變時,我們技術這塊的缺失日趨嚴重。我們是不是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技術成功的快感體驗呢?記得培訓時海中的倪詩律老師曾講到我們的資訊科技教學有過到底是重技術還是重應用的爭論。我想技術與應用並用才是計算機教學的出路,可能也是我們計算機界的出路。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4

  透過這次xx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感覺收穫頗豐。我不僅明白了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職業的專業性,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以及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

  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資訊科技,致力於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衝擊著傳統教學模式。學生透過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讓學生利用各種渠道收集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充份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透過對所收集的資料加以綜合分析達到學習的目的,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習水平。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短短的幾天培訓中,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創新人才的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這次培訓雖然短暫,但確實使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5

  隨著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成為科技革命的主流。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資訊科技的多媒體化就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為了適應現代多媒體教學的要求,使教師能在教學中熟練運用多媒體,我校教師分批進行了多媒體技術培訓。透過這次培訓,我有了很大的收穫,對多媒體教學技術有了深入的瞭解。

  第一、資訊科技的普及。以我校為例,這幾年變化很大,最初是開設資訊科技課程;到網路化應用,主要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再到現在遠端教育的有效利用。充分說明了教師對資訊科技從排斥到主動應用的過程。例如:我是一名物理老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教學內容很抽象,如果能有圖畫或動畫方式,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我從網上也下載過一些課件,但不符合自己的教學要求。後來我就開始慢慢接觸電腦,製作一些簡單的課件在課堂中運用,效果很好。但是由於不熟練,課件與教學內容不能很好的銜接。透過這次培訓,我在多媒體課件人制作上有了很多收穫。

  第二、資訊科技在各學科中的不可替代性。

  1、它可以讓教學資訊顯示的多媒體將聲音、文字、圖畫、影片融為一體。例如:我在講授時,就將教學內容和資料製成了課件,讓學生很直觀的對所學知識有所瞭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資訊的超文字形式,主要說的是超級連結的有效應用,這樣可以增加教學容量。

  3、教學資訊的互動性。

  4、教學資訊的再現性。

  第三、資訊科技的實施方式。我校在這方面改革很明顯,首先從教師培訓入手,在以前是個別培訓,到現在全校性的基礎性培訓,並大力提倡教師上網查閱資料和製作教學課件。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我在多媒體課件製作軟體的使用方面,學到了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轉變自己的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將資訊科技與自己的學科或學習整合起來,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不是變成一種形式。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6

  這次資訊科技培訓,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

  互動式白板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從根本上改變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方式,為建立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奠定技術基礎。傳統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教師受到定型情節的課件影響,完全圍繞著課件講課,在課堂教學中只能以教師的事先安排順序依次呈現,很難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缺少了課堂教學中最為精彩的“即興發揮”。

  而透過電子白板呈現相關的資料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思考和探究。學生也可以在電子白板上進行實際操作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更有效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讓他們更加積極的進行學習。學生也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了,課堂結構也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單一形式了。

  在我們教師日常工作中或者課堂上應用資訊最多的形式就是用課件進行教學,而很多老師或者很多時候我們用的課件要麼從網站上下載要麼就是在淘寶等店鋪購買,這些課件用起來就不是那麼得心應手了,不能完全符合自己的教學設計或者自己班學生的特點,那我們就需要自己擁有一定的課件設計和開發的能力。

  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學習和掌握現代資訊科技,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資訊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資訊科技,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直通車。

  在後續的工作中,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將自己培養成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7

  這次的網路遠端研修課程學習,給我們提供一個新式的學習平臺,是對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透過理論學習和與同事們的研討、交流、思維的交換及對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反思,我有了新的感想。

  平時自己教學中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相對落後,以至於不能從理論的層面來解釋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現象和困惑,不能放手學生,不敢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研修期間,我靜靜的聆聽專家的講座,與同事進行熱烈的討論,認認真真的作業和反思,虛心學習到了許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瞭解了更多地關於高效課堂和教學設計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此次課程學習中,我體會到了資訊科技選修模組既要注重技術深度和廣度的把握、技術方和技術思想的挖掘,又關注技術文化與資訊文化理念的表達。要將理解、選擇、使用技術作為我們的教學目標,這種技術包括“操作”層面上的技術、“方法”層面上的技術、“思想”層面上的技術,要包括技術工具、技術方法、技術思想以及技術文化(即技術及技術產品影人的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等)諸多方面,要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學技術”與“用技術”融合在一起。

  今後我必須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應是學生精彩展示的舞臺,必須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陳舊教育觀念,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展示交流,在交流中獲得能力提升,情感得到昇華;明天我必須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重新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的自覺性上發生改變,以便能開闊自己的思維和認識,提高了自己的知識與教學能力;不斷的豐富自己,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思考得到提升,對問題的看法有更深的認識,課後經常撰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學實效。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8

  12月4日、5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資訊科技培訓,兩天的培訓時間很短,但對我來說受益匪淺。這次培訓我積極接收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了觀念,開闊了教學研究的視野,充分認識到了現代教育教學多媒體的特點和重要性,以及數字化教學的靈活性。

  透過學習楊豐烈老師的講解、交流等環節,我感覺自己長了許多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一定要力求新穎,講求實效性,不能只做沒有實質內容;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來看學生,充分的尊重學生;再者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學生去解決問題。

  我深深的體會到,在教學中,我所設計的課堂教學,應該使學生在資訊化教學中,能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合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能夠在老師的幫助下使用通訊方式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提高了學生的認識程度,學生擴大了知識面,使他們增長見識。

  楊教授的資源和V課課程的製作,是讓老師們萌發創新思維、創新精神,走向世界的視窗,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路資訊領域,可利用網路資訊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互動式很強等特點,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

  學習時間是短暫的,雖然已經結束,來自導師的親臨指導和諄諄教誨,匯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匯成了一陣陣催人奮進的號角,支援、激勵著我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停留。在教育生本改革中,我努力學習,將在我今後的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19

  透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有所瞭解計算機不是資訊科技,也學到部落格是怎麼建的,自己也學到了建郵箱。學會了上網、教學設計等。隨著資訊時代已經到來,資訊科技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不管你願意也罷,不願意也罷。早學早受益,不學則會很被動,而且會越來越被動。學還是不學,用還是不用,反映著智力與能力的水準,沒有學習,就沒有進步。在資訊社會中,如果缺乏必要的資訊素養,那麼他的知識結構就不完整,就很難立足和發展。資訊學與技術的內容十分豐富,且發展十分迅速,當前科技發展異常迅猛,每個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很高興,我有機會和我們學校的五位電腦教師一同工作,這個學期和其他很多位同事一起接受了比較系統的技術運用的培訓。在他們身上,我不僅學到了孜孜不倦的工作態度,而且團結協作的精神。

  我認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程序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資訊科技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當我學了資訊科技並且能初步運用時,不騙大家,我是感到一點的滿足感的。我們可以透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影象、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資訊,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給學生提供介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最佳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我任教的學科是英語,在教學當中,從現代化教育手段中,也體會到了現代化的運用之益。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喜歡新鮮事物電教媒體的使用,使他們精神振奮,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20

  本次參加“國培計劃”的網路培訓學習,覺得受益匪淺,對於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是基礎教育的改革方向。怎樣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是近年來一直在探索的課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深遠的意義。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發生變革,而這種變革重要的不在於形式和手段,而在於教育過程中行為和思想的轉變。現代教育課程學習就是引導教師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與現代資訊科技緊密結合,並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全過程。資訊科技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方式,資訊科技既是學習的物件,更是一種學習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進行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設計的時候,儘可能多的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以促進學生利用資源進行學習;要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能夠透過主動參與、學會學習、得到發展。

  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引導教師轉變角色,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過去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主動、探究、合作性學習轉變。 學生可以在網路寬廣的天地中自主探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習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不再是負擔,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習慣和情感基礎。

  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資訊化的優點。從而使資訊科技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的教學質量。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21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越來越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是資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現代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資訊科技教育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

  透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穫是:

  1、透過培訓,結合了教師應掌握的大部分內容(powerpoint多媒體展示,教學設計,個人部落格的建立,文字處理軟體,電子郵件)。這種任務驅動式學習,更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沒有大而空的理論闡述。師生平等,使我更易於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並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的缺陷。

  2、透過培訓使我收穫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培訓之前對於什麼是計算機、什麼是資訊科技以及計算機教師和資訊科技教師的認識相當模糊,透過培訓發現原來計算機只不過是處理資訊的一個工具而已。授課的關鍵在於幫助並培養學生良好的採集、加工、處理資訊的意識、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資訊科技課,資訊科技教師對此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3、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員們能夠就學習方法、內容、資源等進行積極交流、認真切磋、熱情幫助。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22

  本學期我校利用暑假時間對全體教師進行資訊科技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深刻的認識到,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越來越深刻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教師的素質高,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是資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資訊科技教育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

  透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穫是:

  1、教育觀念的改變本次培訓,最大的收穫是使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資訊科技不但可以在我們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興趣,也使我懂得了網路資源多麼的豐富。

  2、資訊科技是一門新的學科,所以沒有現成的教學規律可循,而本次培訓就我們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透過教師展示,指導,其他學員的探討,使我學會了如何寫資訊科技課的教學設計,學到了許多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方法。而且師生平等,使我更易於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並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的缺陷。

  總之,我覺得這次培訓很有實效,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是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把時間都用到學習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為資訊科技教師的優勢,多利用網路的優勢,不荒廢時光,化榮譽為壓力,為今後教育教學多積累寶貴知識財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輕鬆工作,輕鬆生活。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23

  今天參加了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管理者培訓班的培訓,上午聽了市師專的王教授的一節《資訊科技提升》的一個講座。

  王教授的講座從資訊科技包括的基本知識、資訊科技與計算機基礎、資訊科技應用和防護等內容,雖然講述的知識都是基礎知識,但是卻把許多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使我們對資訊科技能力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透過學習,本人對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有了更多的感悟。

  一、基礎知識系統化。雖然我們對資訊科技的知識也瞭解很多,但是說到什麼是資訊科技,很多人可能還是不能說完整,而透過系統的培訓,我們對基礎知識就有了全面的瞭解,從而在以後的應用中就能明確的認知資訊科技知識了。

  二、重點知識突出化。每一次培訓,總有那麼多的相似地方,但是每次都能學到新的內容,這就是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有其突出的地方,而他們在講解中也就會著重介紹他們的長處,當然也許是我們自己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不同,在學習中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就會認真學習,所以感覺講得也特別好。

  三、難點知識簡單化。每一位主講都有自己的研究,他們總能把某些較難操作的應用能力進行簡單化的處理,使我們能更容易學習應用,在應用中也更容易操作。

  四、常用知識精細化。對有些常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我們也不是每個模組都能準確應用的,但是每次學習中都能有新的發現,主講者總是能對一些常用的技能進行擴充套件,使用我們對常用的技術有所提高。

  當然,從本次培訓中,本人還覺這種應用能力的培訓,能不能直接在操作中培訓,而不是聽講座,這種講座只能是對知識的認識上有所提高,而真正應用的,不一定都能記住,如果能邊講邊操作,效果則一定會更好。

  另外,從今天參加的培訓中和最近聽到的幾個同事參加的各種培訓中可以看出,現在的培訓真的是從嚴、從實,不象原來的培訓只要有人籤個到,最後總能拿到合格證書,而現在是一場一點名,過程中對睡覺、玩手機、做其它與學習無關的事的現在都會受到制止,使每個人都是參加了就得認真學習,確保學有所得。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24

  我很慶幸得到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得到名師傳授的教學經驗和技術指點。從教以來,我接觸教育技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教學中總存在許多困惑,利用這次培訓正好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

  “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對我們的教學思路進行了梳理,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老師的有效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科技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最佳化方法。

  以下便是我的收穫:

  第一、知識與能力方面:

  1、掌握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義和作用。

  2、瞭解了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基本概念。

  3、掌握了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其關鍵環節。

  第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 學會了完成一節課和一個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並能夠據此實施與展示、研討教學。

  2、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學媒體特點的方法,提高了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能力。

  3、學會了運用文字編輯軟體編制常用教學文件,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或網頁製作工具整合教學資源。

  第三,情感與態度方面:

  1、形成了將教學技術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形成了教學資源和教學資訊的正確認識和初步的選擇、處理和加工能力,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

  3、瞭解了技術對社會、對學生髮展的重要影響,樹立了在教學中運用技術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我將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更遠。

  我堅信,短暫的培訓將使我終身受益,併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拓寬道路,我一定會好好珍藏且不斷充實!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 篇25

  當今時代,資訊科技迅猛發展。它不但普及廣大社會生活、工作的各個環節,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進了各類校園,無聲地改變著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等。

  一、教師應走出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淺層認識”誤區。

  李克東教授說得對,這個整合課題並不是“讓學生一節課欣賞幾十個漂亮的網頁”,讓學生欣賞幾個漂亮的課件。整合的目標在於提高學校教育資訊化水平,培養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理論,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從而推動教育現代化程序。但事實上,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們很少用到多媒體教學裝置,但各種公開課、賽課活動中計算機等多種媒體裝置的使用卻屢見不鮮。這說明教師們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使用多媒體裝置教學的實效性,但更多的只是為了在公開課中體現現代化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獲得評委和同行的好評。要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卻很少應用呢?難道僅是因為“裝置跟不上的”原因嗎?

  二、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更應注意學生情感的渲染與移植。

  我們可以看到,在使用多媒體裝置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緒高漲,精力集中,這是學習的最佳狀態。由此,讓我感到資訊科技與各門課程在整合的過程中更應注意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取向。資訊科技教育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樂於學習,樂於思考、樂於探究的學習空間。李教授也在講座中談到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教育應該是“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的,教育要使學生入情入景,學生才能將熱情移植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

  三、積極學習各種“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理論知識。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深化認識。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計算機的優勢,使計算機真正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服務。為此教師要加強學習計算機的應用,真正把計算機當作自己備課、授課、組織學生活動的工具。

  以上就是我這次學習的幾點不成熟的體會,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定會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為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做出應有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