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立德樹人心得體會(精選16篇)

關於立德樹人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立德樹人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

  作為家長普遍都認為自己最關心自己的孩子,都會說:只要孩子將來能幸福,我們願意付出一切!為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甚至大多數家長把孩子的未來當成自己夢想的延續。但是我卻無意間察覺,家長們似乎忽視了一個問題:參與孩子的成長,你專業嗎?你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做到?我們不是專家,這是肯定的。實際上,我們的孩子已經很優秀了,而且一直在努力,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助力、需要正能量的助力!

  既然我們缺少專業知識,能力不夠,必然要學習。對於“家長駐校”,本來我也不覺得參與其中會起什麼大的作用,甚至我的初衷僅僅是想幫老師湊個數,如果知道班裡有別的家長能去,我還不一定會參加這個活動。但是就在踏進校園一剎那,我猛然察覺,來就對了。這裡是屬於孩子成長的環境,是他們將要在這裡走過四年的搖籃,這裡將會為我的孩子你的孩子修枝剪葉,為他們成為棟樑之材輸送供給無限的正能量,雖然這所學校是農村的、不太大。

  學校不太大,卻足以孩子們上課學習文化知識,開闊心胸;課後奔跑吶喊,放飛自我。學校不太大,但乾淨利落,窗明几淨,綠植豐富。

  學校不太大,但教室內外地面淨亮,教學設施合理擺放。多處設定了廁所夠方便,廁所無味夠衛生,夠潔淨。

  學校不太大,但餐廳內食物豐富,營養剛剛好。操場是塑膠的,安全環保檔次高。精神文化、物質基礎都較全面。

  學校不太大,但所有任課老師積極教學的態度我看在眼裡。班主任、級部主任一門心思為我們的孩子跑前忙後不遺餘力。今天,王校長也在百忙中與駐校家長互動。為大家補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王校長講的兩個主題至今猶在腦海裡思悟:

  第一、學生的競爭不是智商的競爭而是家庭環境與家長教育理念的競爭。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確實是我們農村家長需要惡補的一堂課。

  第二、不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讓孩子不要站錯跑道。一定要讓孩子站在他有特長的那條跑道上。

  離開學校,深刻的話語的始終在耳邊。

  希望所有家長參與到“家長駐校”活動中來!來了你才能體會執教者們的初心,來了你才能體驗學校為孩子們學習安排的細緻入微:包括忙而不亂的早自習,課堂上教師們體貼入微的循循善誘,課間操還在背單詞,午飯後講講衛生,10分鐘練練字這一切的一切。

  學校不太大,安排合理緊湊就等你來提建議。

  學校不太大,在講臺顯眼位置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國家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價值目標“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班級綜合安排也是細微到有表可查,各位家長都有機會來點贊。

  學校不太大,我想呈現在您面前!非常榮幸參加“家長駐校”活動!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2

  轉眼間,XX已經7歲,步入朝鳳路小學就讀已滿一個學期了。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這一課題前,初為父母的我們其實也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日常和孩子的相處中慢慢體會總結,感覺哪些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我們就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多運用,哪些做法適得其反就果斷摒棄。慢慢就總結出了一些所謂的經驗,今天就將這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做交流分享,不足之處還敬請批評指正。

  一、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做樂於陪伴孩子的朋友型家長

  “生命要用生命來陪伴,靈魂要用靈魂來激發,思想要用思想來影響,智慧要用智慧來啟迪,意志要用意志來砥礪,人格要用人格來塑造。”這是我和孩子父親非常認同的一句話。作為父母,儘可能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孩子品德的陶冶、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性格的形成都是首先在家庭中獲得薰陶與啟迪的。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的底色,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孫汀若屬於典型的媽媽生、姥姥養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都是上班族,工作時間很少在家,孩子的日常衣食起居基本上都是姥姥照顧的;但孩子並沒有因此與父母疏遠,因為我們一旦能有時間在家,就會盡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汀若爸爸比我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多一些,父親的陪伴對於女孩很重要,這讓汀若從小很有安全感。他很關注兩件事情,一是陪孩子玩耍,沒大沒小的瘋玩,所以汀若很陽光、活波;二是在玩樂中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優缺點,並且結合孩子的特長優點進一步培養,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具體做法在第二條中再做交流)。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平常很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視孩子的情緒變化,並及時進行必要的溝通疏導,做到這些其實不難,最關鍵的就是不要讓孩子覺得你一直拿她當小孩兒,我們要多傾聽、多問孩子想什麼、為什麼這麼想、多與孩子分享一些可愛的小秘密,這種朋友式的互動會增強孩子對事物的感受力和判斷力。汀若經常說,我是她的朋友,我想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離不開對孩子的陪伴。

  二、學習技能上不給過大的壓力,習慣養成上要定嚴格的規矩

  父母對每一個孩子都會有很多期許,但是要深知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我們對孩子的長遠規劃就是希望她首先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簡單善良、自食其力、熱愛生活的人,在這個必須完成的目標之上,孩子可以自由發展。小學階段,在完成學校佈置的教學任務,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之外,我們不會給她太大的學習壓力,希望她能擁有一個快樂開心的童年。但在生活習慣養成方面,一定要遵守嚴格的規矩,比如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每早7:00前必須起床、每晚9:00前必須上床睡覺、放學第一件事一定是寫作業;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餐前便後洗手、每晚睡前洗漱乾淨、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要有良好的禮貌,見長輩問好、受到幫助說謝謝、影響了別人說對不起。這些看似是很小的事情,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小事情彰顯大文明,孩子自己是一個講文明的人才能體會到文明帶來的人性美好,才會擁有更好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三、興趣是孩子的老師,特長的發掘和培養會樹立孩子的自信

  我們都說興趣是孩子的老師,那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呢?讓孩子多嘗試。阿甘媽媽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我想到的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多多品嚐就永遠不知道自己喜歡的口味是什麼”,所以當孩子有嘗試做一件事情的想法時,只要鼓勵他/她就夠了。同時,要分清“興趣”與“新鮮感”的區別,比如很多孩子在5、6歲都對鋼琴很好奇,第一次試課會彈“兩隻老虎”的旋律了,就很興奮。這時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一開始興奮這就是他/她的興趣了,也許那只是他/她暫時感到新鮮罷了,可能過不了兩天就想放棄,更不要在這種時候說“看看你,做事沒一點毅力,不懂得堅持才會成功”,否則孩子只能違心的堅持,帶著負擔練琴,最終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撂挑子不幹了,關鍵是還會產生挫敗感。其實這些跟“毅力”“堅持”無關,只是我們會錯了意而已。興趣不是“要求做就做”,興趣是“不要求做也堅持做”,孩子一旦發現了令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所展現出的學習力、關注力會讓我們吃驚。汀若成長過程中感到新鮮的事情很多,基本上都和學習無關,但只要對成長有益,我們都支援她去嘗試,她嘗試過手工製作一個月放棄了,嘗試過鋼琴兩次課放棄了,嘗試過游泳兩週放棄了,嘗試過輪滑一次課放棄了,嘗試過養兔子兩個月放棄了。但也有因為愛好堅持下來的,比如繪畫,興趣班假期裡停課了她也會要求大人給買水粉,自己在家塗抹“水粉大作”;比如舞蹈,為了趕上高一個級別班級的進度,她竟然能承受一週四次基本功練習課程的辛苦。

  還有一點要注意,孩子小時候就要發掘他/她的特長,並且要多培養,如果孩子大了,他/她的特長恰恰是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會是一件令人無比開心的事情;就算不是,多培養他/她的特長,讓他們習慣於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也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自信心。汀若1歲半時,我們發現她的表達能力和對色彩、圖形的識別能力較強,爸爸就在日常以做遊戲的方式讓她記憶世界各國國名、國旗和首都,孫汀若4歲時能識別150多個國家的國旗,能記住它們的首都名稱,並且能在地球儀上指出其中大部分國家的位置;中班時,我們發現她跟大人一起看中國詩詞大會電視節目時,能記住簡單的詩句並運用的恰如其分,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剩飯她會說“粒粒皆辛苦”、看到公園的柳樹會說“萬條垂下綠絲絛”,從那時起爸爸就開始教她背誦唐詩和宋詞,每天背誦10分鐘左右,短詩一天一首,長詩兩到三天一首,到現在她已經能背誦200多首唐詩和近100首宋詞。背誦詩詞她也會有厭煩的時候,這時爸爸就會用“飛花令”或者表演詩詞的遊戲方式來調動她的積極性,養成了習慣,就很容易堅持了。我們也沒想過,她背誦詩詞要達到什麼目的,但我們堅信“腹有詩書氣自華”,並且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讓她對自己非常自信。

  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我們能給孩子的禮物

  每個孩子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用好奇的眼神對這個世界不斷的探索,這就是與生俱來的求知慾。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的求知慾就逐漸喪失了,這裡肯定有家長的原因,當孩子向家長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候,有些家長回答不上來時就會不耐煩,要孩子閉嘴。這個時候孩子潛意識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錯的,慢慢的問題少了,其實是求知慾減弱了。被孩子的問題問到回答不出時,正確的做法是千萬不要覺得尷尬,而是和孩子一起從書籍中尋找答案。這樣才能保護孩子樂於求知的天性,並且會讓他/她知道書是好東西,要多認識字才能讀更多的書。如果孩子的大腦被書籍佔領了,我們還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呢?所以,送禮物挑帶拼音適合他們讀的書;聊天時,自然地引出問題並告訴他們哪本書裡會有答案;當著孩子的面,我們自己多讀書多看報也是好的引導方式。一旦孩子愛上了安靜閱讀,你就會發現他們是多麼的可愛!汀若就是經常因為恐龍的問題把爸爸媽媽問倒,然後我們再一起閱讀《兒童恐龍百科全書》才激發起她學習古生物知識的興趣,這個學期初選定雜誌時,她自己一股腦挑選了《海洋探秘》《自然探秘》《動物奇蹟》《探索地理》並能認真閱讀,現在還立志長大要做古生物學家。讀書習慣的養成,真的是我們能送給孩子的禮物!

  以上是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也許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家庭教育方式,適合孩子的就是的。其實還有一點感觸也很深,那就是一定要培養孩子具有社會責任感。很幸運,作為家長我非常贊同朝鳳路小學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立己達人,向善向美”。這句話是多麼有溫度、有情懷啊!我們的孩子歸根結底是屬於社會的,是屬於世界的。所以,孩子們一定要具有遠大胸襟,具有社會責任,具有仁愛之心。將來我們和學校共同培養的孩子不僅能使個人向善向美,也要使身邊的人向善向美,使這個世界向善向美。用復旦大學陳果教授的話講,這就是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能使人活成一束光。

  非常欣慰孩子能在擁有如此教育理念的學校就讀,非常感謝學校老師給與的關愛和公正,給了孩子認識自己,挑戰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希望今後能和更多的老師、家長探討家庭教育的種種,讓所有家長都找到適合孩子發展的家庭教育引導方式,讓我們的孩子共同快樂成長!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3

  如果說班級是小社會,那麼社會就是大班級。不管是班主任,還是老師,在班級生活、學習或勞動中,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細節教育,這樣最能去“立德樹人”,也最能讓孩子們一步一個成功,逐漸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社會人”。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什麼都想嘗試一下,但這種探索的慾望如果被老師“事無鉅細”地代替,肯定會在“好心”中扼殺了孩子去探索的慾望。

  也許道理很多老師都明白,可是實際有的老師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連每個學生“削”鉛筆這樣的事也包辦了,認為孩子“玩”轉筆刀多危險啊,更不說鉛筆刀、剪子,都被他們列入“危險品”準備管制到小學畢業!至於用大掃帚等衛生工具也被“辛勤”的老師包辦了。這樣孩子雖說能“專心學業”,但這些做法只能使孩子越來越膽小,越來越蔑視“體力勞動”,而這樣的老師,若有事請假,其班上衛生多次髒亂,有些孩子作業也不做了,等著老師來“轉”鉛筆呢。恰當的做法是,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然後放開你的手。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適當的鼓勵不可少。特別是低年級孩子,由於年齡小,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老師適時適當的鼓勵,因此,哪怕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成功,如孩子能把地上的紙片放進垃圾箱時,老師都應及時表揚。當孩子面臨困難時,老師能給他的最有效的幫助是告訴他:“我知道你能行!”生活中孩子會遇到許多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當他向你求援時,不要急於動手幫他,而應該鼓勵他再試試。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為每個孩子多提供一些“實習”的機會。任何一種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開始時孩子缺乏做的勇氣,老師不妨先讓孩子在班裡扮演一些“實習”者的角色,如負責分發一下作業,互相檢查一下讀書背書……甚至鼓勵一些孩子“實習”小老師給老師或別的孩子“講”思路等等。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4

  《立德樹人》這本書是我上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發的,對於我們這些鄉下娃來說是一件新鮮的事兒,尤其對於愛看書的我來說,更是高興萬分的事。

  在後來的日子裡,我手不釋卷地讀起來。裡面的內容豐富多彩,知識無窮無盡。例如有孔子、郭沫若、聶耳……讓我最為詫異的是孔子連吃東西要按照五穀之類什麼的。而我呢,管他什麼禮儀啊。只要菜一上桌,我就朝我最愛吃的東西進攻,不一會兒菜就被我一掃而光,而媽媽則生氣地盯著我。

  當我讀了《立德樹人》之後,我的臉就像蘋果一樣紅了。暗暗發誓以後絕對不能這麼沒禮儀了。還有當我讀到馮玉祥捱餓買肉給父親時,我的臉更紅了。裡面講了:在馮玉祥父親當官的時候,父親因病被罷免,剛好在兵營的名額還差一個,父親就讓馮玉祥去當兵。眾所周知當兵是十分辛苦的,每天都要高強度地訓練。看著自己的兒子瘦削的身體,父親心如刀割,於是湊了點錢讓他去買點東西吃。但是馮玉祥知道這錢來之不易,想退回給父親又怕父親罵;不退回去,又覺得不安心。於是他把錢存下,慢慢的把錢存夠,他就請了兩天假買了兩斤肉回家。父親碰巧不在,他就先把肉燉的香香的等父親回來,想給父親一個驚喜。

  父親回來後問他這肉從哪裡來?馮玉祥不緊不慢地說:“這肉不偷不搶,您只要放心吃就行了。”父親還是不肯吃,他只能把事實告訴父親,父親激動的抱住了他……

  而我呢,和馮玉祥相比,真是差個十萬八千里啊。而今,我懂得了什麼叫做禮儀,什麼叫做父愛,還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都是讀了《立德樹人》才有的感悟。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5

  為進一步推進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增強廣大教職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促進教職工相互學習交流,不斷推進學校各項事業開創新局面,11月18日下午,由校工會主辦的重慶工商大學“共同的家園共同的夢想共建工商大”第十二屆教職工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決賽在博智樓7200報告廳如期舉行。校黨委書記李春茹,校長孫芳城,黨委副書記孟東方,黨委副書記周航,黨政辦、宣傳部、教務處、人事處、學工部等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各二級單位的師生代表等近300人觀摩了比賽。

  本次演講比賽分兩輪進行,11月16日下午,在學校教職工活動中心來自23個部門工會推薦的23名選手進行了演講比賽預賽,其中10名選手脫穎而出進入決賽。

  決賽現場,10名選手圍繞“不忘初心立德樹人”的主題,用自己切身體會或身邊模範教職工的先進事蹟,從不同的視角詮釋了教職工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中,以學生為本、以言傳道、以行垂範的為師之道,傳播正能量,展現了重慶工商大學教職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嘔歌和弘揚了教職工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樂於奉獻的感人事蹟和崇高師德風範。選手們透過以小見大、有論有據、跌宕起伏的典型事例,採用時而低迴婉轉、時而高亢激昂的語氣語調,利用小道具、小圖片或背景音樂作為輔助,聲情並茂地講述著一個個平凡、真實、感人的故事。現場觀眾深受啟迪和震撼,心靈得到了淨化,再次受到愛崗敬業、不忘初心的一次教育。

  五位專家評委和各部門工會選派的24位大眾評審從儀表儀態、演講內容和演講技巧等方面對選手進行評分。經過一個多小時緊張激烈的角逐,財政金融學院範樂樂演講的《守一種精神,做一名匠人》摘得本次演講比賽決賽一等獎;機關行政工會稅月演講的《不忘初心以愛的名義前行》、機關黨群工會黃倩演講的《不忘初心、繼往開來》、環境與資源學院吳虹演講的《師者,愛與奉獻同行》榮獲二等獎;商務策劃學院鄭嫻演講的《初心的力量》、派斯學院汲春園演講的《傳遞正能量指引前行路》、數學與統計學院餘思雲演講的《不忘初心不負韶華立德樹人》、管理學院王瑞臨演講的《師之道》、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劉乂萌演講的《上所思,下所效》、計算機科學與資訊工程學院李菁演講的《青春擺渡人》榮獲三等獎。

  專家評委包曉玲教授從審題立意、參賽態度、演講技巧等方面對演講比賽進行了點評。她充分肯定了選手們的精彩表現,同時也為選手們提出了更好的建議。她鼓勵和提醒青年教職工,要珍惜演講比賽這個平臺,加強學習鍛鍊,加快成長的步伐,以先進教職工為榜樣,“守一種精神”,“不忘初心,不負韶華,立德樹人”,“不忘初心”與時俱進,“不忘初心”永遠在路上,為培養和造就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工作,為我們“共同的家園共同的夢想共建工商大”作出積極貢獻。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6

  9月14日,濰坊市育英學校“奎文區教育系統立德樹人先進個人——吳蔭君老師事蹟”座談會隆重舉行,與會人員對吳老師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突出表現以及他的通聯遞進式與規範化練習及矩陣化班級管理給予了高度評價,表達了對一位有心、有責任、有思想,敢於探索,甘於奉獻,勤勤懇懇耕耘於一線的優秀教師的由衷敬佩之情。這也是近年來育英學校為培育“四有”好老師所做工作的最好檢驗。

  甘守三尺講臺,是個人的職業選擇,更是一種擔當。在變動不居、價值多樣、思潮紛擾的當下,甘守,需要定力,能否甘守三尺講臺,很大程度取決於教師對職業價值的理解和堅守。濰坊市育英學校正是從引導教師對職業價值的理解和堅守上入手,透過專家講座、名師引領、專業培訓、文體活動、心理疏導等途徑,讓教師們對自身的職業價值具有高度的自覺和自尊。真正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好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吳蔭君老師就是濰坊市育英學校“四有”好老師的代表。“從點滴做起,做‘四有’好老師”正成為學校努力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最強勁的動力。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7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我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在感受到孩子天真、可愛、活潑的同時,也發現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許多問題,有的孩子性格十分內向,自卑、懦弱、倔強;有的愛動、喜歡打鬧、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聽了吳金林老師“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大型教育演講《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之後,我深深地領悟到了,無論是作為一名教師還是一位家長,都應該關心、關注孩子的成長,尤其是精神上的餵養,注重環境的薰陶教育。

  目前兒童圖書市場魚龍混雜,兒童讀物的內容令人堪憂,暴力,色情充斥其中,與兒童的純淨的心靈相悖,與我國宣揚的優秀傳統觀念相悖。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給孩子一些高尚的教育,應當深入挖掘我國的經典國學,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使用優秀的精神主食薰陶和影響孩子,當孩子喜歡國學和古典音樂的時候,孩子就會遠離低俗和膚淺了。

  學習國學經典16字方針——直面經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終身受益,對我的觸動很大,當吳金林老師問“是先理解再背誦,還是先背誦再理解”時,我還很堅定地認為是前者對。經過吳老師的提點,我才意識到我錯了。其實我們是在實踐中感悟和體會真理的,只有我們掌握了真理,才能夠指導我們的行動。我們應當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熟悉國學經典,讓孩子們茁壯地成長。

  在此我真誠地向吳金林老師以及為本次講座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員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真心希望這樣好的經典教育方法能夠得到廣泛的推廣,讓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8

  近段時間,響應上級“立德樹人,敬業愛生”的學習號召,我認真地學習了《教師法》、《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及其他的師德師風相關材料。雖說這樣的學習年年都有,但每次學習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認識。透過學習,我再一次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事業任重道遠,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肩負的職責與義務之沉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只為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了10年的今天,我們的身份應該由以前“教員”的單一角色轉化為多重角色。課堂上,我們是“師”;課間時,我們是“友”;是幫他們排憂解難的父母,是開啟科技之門的鑰匙,是生成的教材,是??

  教師的多重身份,對教師的品德修養、職業修養、知識結構、業務水平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使“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的規範變得尤為沉重,我們不僅得換角度思考,還得重新整理固囿的陳陋眼光。

  在邊學習邊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識到,當好當前形勢下的新型教師,隨遇而安的態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態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態度也不行,光說不練的態度更不行。我們得順應潮流,得緊隨形勢,得更新自己,得探索創新。

  “探索創新”是此次學習中對我觸動最深的一種感受。

  教材的更新需要我們探索創新,課堂角色的轉換需要我們探索創新,資訊科技的高階化需要我們探索創新,現代化的教學裝置的運用需要我們探索創新,我們激勵學生探索創新自己得先探索創新??但是如何創新這還是一個有商榷須爭議的科研話題。

  教師也是科研工作者,透過此次的學習,我認識到教師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創新精神。

  首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創新。科學的理論始終是前進的航標,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我們的思路才符合客觀規律,我們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實踐活動中創新。課堂教學、聽課評課、班級管理、常規檢查等日常工作,都會給提供我們發現的契機,我們要善於利用創新空間,大膽設想,勇於探索,從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調查基礎上創新。創新不是異想天開,不是閉門造車,我們要把黨的方針政策、上級的工作部署同我們的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加強調研,發現經驗,發現典型,發現問題,尋找科學的措施和對策。

  當然,探索創新對人的素質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們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創新意識和精神來源於我們隊事業的熱情和忠誠,需要我們有一定的勇氣和膽識,也向我們的能力和本領發起挑戰。創新是一個永恆的課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個有創新精神的人,

  必定具備非凡的毅力和恆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荊棘擋道,依然不改艱辛前行的步伐。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9

  xx月xx日x副局長給我們上了“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教育”一課,我感受很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師德師風的建設對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份,只有師德師風良好的環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老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師德是調理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家長關係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同時也是一定社會及其階層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續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

  本人透過近段時間學習了師德師風后,我知道當一個好教師,應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這樣才能熱愛學生。在學生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的每點滴的進步,去尋覓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個閃光點,然後利用鼓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恢復感到暖和,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心靈上的間隔,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奔騰,有了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樂教勤教,才能善待學生。否則就會對學生敷衍塞責。關愛每個學生是師德建設的核心內容,我們要同等地對待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氣力。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由於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點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總之,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

  二、畢生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昇華。

  假如不經常處於學習狀態,我們的知識結構不是社會的要求,由於在當今社會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所以,時代要請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幹,邊幹邊學,畢生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技術的發展步伐。

  三、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不但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是一樣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是照亮他人,充實自己。正是這類成績感、幸福感,鼓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四、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

  要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變成學習的主人。要從以“教”為動身點變成以學生的“學”為動身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得知識、練習能力、發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遭到良好薰陶的場所。

  五、培養師德,應加強修養。

  依照教師的思想品行,道德規範和職業品行的有關要求,規範、自律自己的言行、為人處事的方式。教師應自覺地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做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要酷愛教師這個職業,把它作為向國家和社會的奉獻,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平臺。其次要加強自律,這是培養良好師德的最好辦法。同時,要有一顆進取的心,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昨天多是一位好老師,今天多是一位普通教師,明天可能被教師隊伍淘汰。好教師的標準應當是動態的,是不斷進步的。教師要有一顆進取心,不斷學習,放眼世界,彌補不足,進步素養。教師應走近學生,瞭解學生們的思想、情感、個性需要,切實地關心和愛惜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透過學習,我決心以“優秀教師群體”為榜樣,時時處處為之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積極進取。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進步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和和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安全工作。言傳身教,為人師表,讓每位學生適應時代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0

  立德樹人的語境宏闊、語意深遠。如何理解“立德樹人”的含義?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透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透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那麼,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一、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愛崗敬業,這是師德的基礎,愛崗敬業是使所有其它素質成為可能的特徵。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要甘於寂寞,甘於辛勞,樂於奉獻。

  二、熱愛學生,以情育人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愛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達到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而“醜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說教。要多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查詢“後進”的原因,真正做到對症下藥,在學習上和生活細節上關心他們。

  三、率先垂範,為人師表

  人們常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一個個多麼神聖的字眼,老師職責不單是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並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築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教師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言教、身教,並且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物件。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上。

  所以,我們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四、積極進取,不斷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終身學習,不斷進取,這是時代呼喚,也是新一論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在讀書學習中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這是我們的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導引學科的發展。

  陶行知也說過“道德性是教師職業的靈魂,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成為優秀教師的前提,教師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無愧人師的地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於言教的楷模。

  愛在繼續,責任在繼續,多一點耐心,多一份愛心,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才能促進學生髮展,讓愛走得更遠。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1

  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矢志不渝鑄師魂

  自任教以來我一直擔任數學教學工作,始終堅持“德育首位”的原則,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實事求是,公正嚴明,在學生中威信很高。我堅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堅持從育人環境抓起,從學生行為規範抓起,從每一名學生抓起,給學生營造了和諧的環境,喚起了學生的自信,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戰勝自我,學會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奮發進取。

  二、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我們這的杜順老師,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柺支撐著。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著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臺上。學生看著他忍著劇痛、冒著冷汗在那裡講課,都感動得落淚。他深情地說:“我的知識是人民給的,我要珍惜這有限的時光,把知識獻給人民。”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三、提升專業技術能力,提升教師魅力

  首先,教師要提升專業素養。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是一個教師在課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現,也是影響學生業務素質的最直接因素。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

  其次,教師要增強理論深度,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展變化,善於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將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教育的規律與教育的藝術,提升人生品位。

  四、學會寬容,敬業愛生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教好書、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師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學生的心理,以愛心為前提,充分尊重學生個體,才能贏得學生的歡迎,也只有友愛、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對待學生,教師的教育才能使學生在平和、愉悅的心態下接受,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和溫暖,從而產生心靈的和諧共振,學生自然會自願接受約束,不斷增強自我教育、自我修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偉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滿愛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學道則愛人”之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他一生中最可貴的東西就是熱愛兒童。全國優秀教師魏書生、曹鐵雲等,在他們的經驗之談中無不談及對學生一片真摯的愛心。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2

  立德樹人是大學的立身之本,是對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確立培養崇高的思想品德,“樹人”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縱觀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學的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逐步拓展,但培養具有崇高道德水準和高素質的人才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務始終沒有變。《大學》的開篇之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體現了中國古代對“立德樹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離開立德樹人,不能履行人才培養的任務,大學就不成其為大學,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礎。

  立德樹人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根本標準。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質條件何等優越、辦學規模如何龐大,最根本的標準是看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看它對所在國家、民族以及對全人類所作的貢獻。中國現代史上有不少大學,辦學條件非常簡陋,卻因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而載入史冊。例如在延安的“山溝溝”裡創辦的陝北公學等一批學校在新中國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因為它們為黨和人民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澤東同志曾專門為陝北公學題詞:“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鬥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和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於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的解決。”短短几年時間,陝北公學培養的絕大部分學員成為革命、建設時期黨和國家各方面的骨幹,其中更有不少學員為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當前,高校要肩負起“雙一流”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在“立德樹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樹人”,實現“立德”與“樹人”的統一。

  立德樹人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本質要求。當今時代,各種思想交相融合和衝突,青少年的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著複雜環境的挑戰,一些高校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書本教育、輕實踐教育”等問題。立德樹人就是聚焦學生這個中心,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進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成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3

  對於如何做好教書這項工作,徐校長總結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她說,走上講臺之時,應是滿腹經綸之日。盧科長也說,與學生初見面,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想上好一節課,就要先備好一節課,對於新手老師來說如何才能備好課呢?這就要求我們熟悉教材,瞭解所教學生的特點。高校長重點強調過,對於新手教師來說研究課程標準很有必要,要用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教,把自己所教科目的教材以及課程標準都熟悉了,我們才能設計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完整的教案,教案的編寫要很詳細,具體到每段話之間的銜接語都寫在教案中。備好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只有把課備好了,我們才能有機會成功的上好這節課。

  高校長提出的一些建議對我們新教師很有幫助,他提出堅持候課制,提前一分鐘等候上課,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上好見面課,邁出第一步。找到一種高效、適用的授課方法,微笑上課,愉快的上課。上完課後要及時的進行課後反思,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寫教學反思不僅要寫教學中的失誤和教學中的優點,還要寫教學中的靈感,學生的見解,教師的疑惑,學生的困惑以及他人成功的做法。在不斷地反思中我們才能更快的成長,做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

  接下來再談一談如何做好育人這項工作,李校長說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要多問、多看、多想,要時刻關心學生。安老師也說到,新時期新時代要做四有好老師,第一,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第四,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要靜的下心來,要有把教育當做一項事業的信念和追求。要正確的處理與學生的關係,既要做朋友,更要做師長要時刻記住立德樹人是根本。

  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要愛學生,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拋棄不放棄,把每個學生培養成才。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用無限的激情感染學生,我們要自覺當好正確政治方向的引導者和高尚心靈的塑造者。

  教書和育人是緊密連在一起的,我們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又要把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人。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4

  “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十七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瞭今後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立德樹人,即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本人認為,新時期師德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忠誠教育事業熱愛、忠於教育事業,是教師必不可少而且最重要的職業道德。實踐證明,教師只有熱愛教育工作,才能積極地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才能自覺地、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才能苦中有樂,無怨無悔。許多老教師都說,從教幾十年來,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離不開孩子,離不開教育工作崗位,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每當看著孩子們由單純、幼稚變得成熟健壯時,每當看到孩子們進步、獲獎時,我們心中總是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覺得付出再大的艱辛也值得。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深切體會到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教師,特別是尚思小學的老師,在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裡,推行”尚學、尚進、尚思、尚行”的教育目標,努力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更是肩負著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的光榮使命,

  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著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教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規,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5

  新課改倡導德育課教學要“源於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這裡的“生活”指的是學生的真實生活。如,在學生日常生活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或典型意義的事例,進行加工,然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積極參與思辯,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激發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認識。筆者認為,立德樹人,源於“生活化”培養,是當今轉型教育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教育則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視,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抓住一切切近青少年生活的有利時機,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使他們成為知識豐富、道德高尚的人。教育是一個需要愛心的事業。愛能開啟蒙昧的心靈,能融化心頭的堅冰,能彌合心靈的傷口。愛不是溺愛,儒家主張過猶不及,辯證法講究一個“度”,要做到不溫不火,恰到好處。其實愛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育學生的目的是增益其所能。

  當今文化市場圖書不斷佔領我們的生活空間。其圖書品種繁多,良莠不齊,有部分學生選擇了一些含有迷信、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內容的圖書來閱讀;有的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窄,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書來購買和閱讀;還有些學生不愛讀書等現象等,於是,我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讓大家討論。因為這個問題是從學生生活中來的,學生馬上來了興致。在辯論中,大家各抒己見,紛紛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實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把平時不敢說而想說的話大膽地說了出來。而後,適時地把學生帶到書店,或學校圖書室,指導他們選購合適的圖書,開展“與好書交朋友”活動,讓學生在書的海洋裡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認識。

  當今網路時代如暴風驟雨一樣進入人們生活。淨網成為政府部門工作的重頭戲,以人為本,制定良法善策,引導企業部門辦好網,遏制不良網站滋長蔓延,約束網民文明上網,共享智慧資源。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生活化”的辯題為他們創設了一個情境。透過辯析,學生進一步明白:文明上網,選擇健康有意義的課外網路讀物,可以豐富知識,拓寬視野,增長才幹,有利於學習成績提高;透過上網典例,讓學生懂得:道德上網,不會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有利於和諧相處,共創綠色網路新空間。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思想道德素養受到拜金主義的衝擊。關愛他人,扶助弱勢群體,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努力創新,奉獻社會,報效祖國,成為華夏兒女的履行的義務和擔當的歷史責任。“生活化”的立德教育,涵蓋思想各個領域,需要標新立異,更是刻不容緩。

  學科教學是學習生活中知識科學發展的縮影。但學科教學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世界,還有道德、情感的重要內容,只有將社會生活知識點拓展到課堂學習中來,把生活作為教學的背景,這才是將教學知識點融入“生活化”的重要學習資源。其實,課堂是一座橋樑,要將校外的、校內的、個人的、集體的、科學的、生活的世界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大家生活的場所,而不是割裂開來的學習知識的小天地。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如面對社會弱勢群體,如何撫平坎坷;或情感體驗坊,給盲人充當柺杖;或面對人格名譽、國格尊嚴受到踐踏時,該如何正視踐行行為;等等。這樣活生生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圍,讓學生走近生活,學得真實而輕鬆,德育課不再是傳統的枯燥無味的“說教課”,而“生活化”的教學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感受:一個個來自“生活”的真實事例感動著他們的心靈;一個個來自“生活”的真實情境喚醒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個個來自“生活”的疑難問題激起了他們思維的碰撞……

  “生活化”活動對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離不開活動,傳統德育教育只重視道德知識的說教,外在環境對兒童的制約,重視權威的主導,兒童的活動空間受到束縛,兒童的活動成為機械外在的行為訓練。我認為只有真正激發學生的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內在動因,才會促進德性的成長。而活動是兒童這種成長的根本和源頭。

  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6

  在人們的心目中,教師被賦予神聖的使命,絕大多數教師工作認真,兢兢業業,責任感強,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教師的內在涵義。但是,現在教師隊伍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如教師體罰學生,校園冷暴力等令人觸目驚心的事件,範跑跑事件在社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這也是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的。師德建設順應潮流,勢在必行。通過幾個月的深入學習,我認為教育者應該做到:立德樹人,以德立教。

  一、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

  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是人民的教育事業,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每位教師都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甘願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際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名利、甘做蠶燭,在崗位上發出光和熱。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尊重學生人格、引導學生成才。

  二、熱愛學生,教書育人

  “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教學人員職業道德的核心。教學人員這一職業的神聖性在於,他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文明的傳播者;他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只有熱愛學生,搭建起教育教學的橋樑,得到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學人員才能在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感染學生,推動教育走向成功。

  三、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作為教學人員,最基本的條件是學識淵博,道德高尚。而道德品質道德修養的作用地位更大更高。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表率。江澤民同志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教育示範作用。其次,教師要做到舉止文明,莊重自持。教師的禮儀是師德規範的重要內容。教師要規範在工作、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良好做法。最後,教師的要加強自律。教師的道德示範作用不止在學校,也在學校之外的社會。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校之外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強自律,以自己畢生的道德實踐維護教師的高尚職業形象和榮譽。

  四、教師應充實自身教學知識

  曾經有位學生在週記裡這樣寫:教師總是用自己已學的固定的知識來教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不思進取。他的話引起了我極大的思考,沒錯,教師不應該只滿足自身所學的知識,應該利用空餘的時間多看一些有用的書,多參加一些培訓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我相信,我們教育者的積極進取,勇於探索,勇於拼搏,一定會給學生起一個良好的道德示範作用的。

  五、具備崇高的奉獻精神

  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之所以說責任重大,是由於教師肩負著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抽象地說,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之所以說艱苦,是由於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較低,甚至處於相對清貧的地位。在此情況下,教師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無私奉獻。否則,如果以待遇對待工作,那麼,就可能在知識傳授、教書育人中,難當重任。我們要學習孟二冬老師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用這種可貴的精神來勉勵自己。

  “立德樹人”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目標指向,“育人”是要透過人(教師)去進行的,但在教師自身的“靈魂”遭到社會普遍質疑、“補課經濟”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師之‘德’、立“人類的靈魂”之‘德’,立作為教育主體之‘德’。即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執教、以‘德’上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樹人,以德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才能更好地培養一代又一代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