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1
自工業化開始發展以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對氣候造成的不利影響逐漸增大。氣候的變暖導致海平面升高、世界範圍內的冰川減退、北冰洋冰層變薄和世界部分地區極端性氣候事件增加。由此,世界各國一致認為,氣候變化問題是人類目前必須要高度重視並努力解決的。對於困擾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突圍只有三條路:一是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排放;二是大力開發低碳或無碳能源,從而滿足能源需求而不增加碳排放量;三是利用土地和林業的碳匯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氣體濃度。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根據市教育、人事等相關部門檔案精神,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心為林場每位職工開通了《低碳經濟》網上學習培訓平臺,透過這次學習,我發現,原來我們對於低碳經濟的理解是那樣的平面。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透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儘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是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旨在圍繞人類經濟活動、生產、消費各個環節全面考慮溫室氣體排放的因素,其本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新行綠色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追求綠色GDP。
同樣,在中國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現階段,我們要澄清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首先,低碳不等於貧困,貧困不是低碳環保經濟,低碳環保經濟的目標是低碳高增長;第二,發展低碳環保經濟不會限制高能耗產業的引進和發展,只要是產業技術水平領先就是符合經發展需求:第三,低碳環保經濟不一定成本很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甚至會幫助節省成本,並且不需要很高的技術,但是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礙;第四,低碳環保經濟不是未來需要做的事情,而是應該要從現在做起;第五,發展低碳環保經濟是關乎每個人的事情,應對氣球變暖,關乎地球每個國家和地區,關乎每個人。
對個人而言,我們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應該積極地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要注意節水,節電,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紙盒,筷子等等。就像陳迎老師說的那樣,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是和大自然的一種和諧統一。
只要你我都願意,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改進自己的生活方式。為低碳經濟做出自己的貢獻,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成為自然的朋友,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才能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友好共處。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2
學習經濟學的課程一直是我的一個願望,作為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平常的學習中,經管類的知識是很少涉及到的。也許是高中裡經濟學知識學得不好吧,也許是為了得到這門課的學分,但是更多的是對股票、投資、金融危機的興趣和經濟學知識的渴望,不管怎樣我還是選上了這門課。快期末了,現在靜下心來談一下體會。
每節課老師都給我們留了一定的時間來課堂發言,交流一下最新的經濟學新聞以及一些經濟學知識,單單從內容上講,這些資訊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一些課本中比較難懂的概念,一位同學就用一個孤島上的事例簡單明瞭地向我們闡述了。另一方面,課堂發言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臺,因為平常我們這樣上去講的機會是不多的。理學院的一位同學就用英語完成了他的課堂發言,既把內容很好地展現了出來,又不乏新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師上課的另一部分是講他的留洋經歷,把外國的一些情況都介紹給了我們。每次講到一個話題,老師就可以從此引出去,滔滔不絕旁徵博引地將一大堆與此有關的東西。我覺得這樣非常好,作為一門通識課,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老師在這方面教給我們的都是十分好的材料,很好地促進了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比如說留洋,其實我自從高考以來一直覺得出國不怎麼樣的,所以我沒去中科大,覺得讀大學就是為了出國是一種悲哀。現在逐漸地觀念有了一定的改變,我是學機械的,如果想在這方面有一定造詣的話,那麼至少應該去看看世界的一流水平是怎麼樣的。
關於經濟學,以前覺得是一門不太精確的學問,比如某個地方發生金融危機,然後有幾個專家跳出來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然後事實證明他們分析錯了。於是我就想怎麼連專家都會分析錯呢,那我們這些學經濟不是都在扯淡嗎?以前一直認為經濟學是很文科的一門學問,只要背一背記一記什麼的。然而翻開這本書,我的認識又發生變化了,經濟學是很精確的,至少應用微積分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死記硬背顯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是要靠理解。
這本書的上篇講的是微觀經濟學,上課講的是比較詳細的,但是課程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每節課的課堂發言,所以很多地方都是留給我們自己看了。不過作為一門通識課,起一個引導的作用也是很不錯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微觀經濟學的很多部分都涉及到了相當繁瑣的數學運算,學完這部分的內容,我瞭解了需求和供給的關係、消費者理論和生產者理論等等,讓我對微觀這兩個字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宏觀經濟學是這本書的下篇,相比與微觀經濟學,這部分的內容把重點放在了經濟的總體上面,像通貨膨脹這樣的名詞,以前雖然也接觸過,但是學完了這部分內容後能夠更加深刻理解了。
這本書只上了短短的八週,雖然作業論文考試的任務還是很艱鉅,很多同學包括我很害怕閉卷考(現在已經改成開卷了),但是我還是很慶幸能夠選上這門課,老師的講課以及帶來的課外資訊都讓我們受益良多。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3
經過一年多的大學學習生活,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日常生活中的自立更生,人際關係的和諧處理。而對於學習來說,最大的障礙不是這門學科本身,而是自己。如果總是告訴自己難、難、難,你就越會覺得難,但如果告訴自己很簡單,並對這個學科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就會覺得很簡單,反而覺得學習成了一個享受的過程。這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我也深有體會。
剛開始學習時老師就說過,所有的經濟學問題都來自於一個基本的生活事實,學習經濟學可以讓你解答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例如GDP、價格歧視、成本分析等等。隨著對經濟學學習的不斷深入,在聽新聞和讀報紙時,你將對當前的時事有更深的理解。 面臨經濟決策時,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正在學習的經濟學。
對於我們這些剛剛接觸經濟學的大一學生來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最重要的。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每個人漸漸形成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首先,我認為堅持上課是最基本的。每個星期一次經濟學課,一次是三個課時,也就是135分鐘,所以一節課的強度很大,如果落下一次,而你想自己在課堂下補回來的話,13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堅持上課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
其次,學習貴在理解。上課仔細聽講是一個關鍵,不要試圖寫下老師說的每一句話,聽講比記筆記更重要,理解在心裡比在筆記本上茫然地記下一堆更實際。
而且,必須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每天抽出時間來學習。經濟學的名詞定義比較多,理解並熟記是最基本的要求,這樣在經濟學的學習中就比較方便,不必在遇到某個不知道的名詞的時候把時間浪費在翻筆記上。能預習明天的內容還可以鞏固學過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習就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而我們往往學了就過去了,導致基礎不紮實,經濟學的框架還沒建好就想建房,最後鬆鬆垮垮什麼也沒掌握。要想薄發首先就得厚積。
就學習的內容而言,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和宏觀兩部分。微觀經濟學最基本的內容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廠商均衡理論、分配理論、市場失靈理論以及相關的經濟政策。經過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對西方經濟學的認識與一開始想的完全不一樣,剛開始以為是一個偏文的學科,然而不全是。首先要想學好經濟學,就要有很好的數理修養;其次不僅要求理解,很多概念都必須熟記;還有就是結合實際生活加強理解;端正學習態度這就更不用說了。可見這個學科綜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也要特殊對待。
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我學習體會最深的就是結合圖表學習。舉個例子“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用文字表達:第一,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向右上方傾斜,而後向右下方傾斜,即先上升而後分別下降。 第二,總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關係:當邊際產量大於零時,總產量是遞增的;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當邊際產量為負時,總產量開始遞減。第三,邊際產量曲線和平均產量曲線的關係:邊際產量曲線和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相交前,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MP > AP),平均產量曲線是上升的;相交後,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MP < AP)平均產量曲線是下降的;相交時,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MP= AP)。用圖表表示:
對比文字和圖表,顯而易見,圖表表示更清晰易懂。在學習和實踐中,我們就可以運用圖表方便的`解決許多問題,但前提是必須對這個圖表有足夠的理解,所以我覺得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結合圖表的學習非常重要,深刻的理解這個點、這個區域各代表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在看到圖的時候就能馬上想到,這對以後的運用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在學習中我們要常畫圖,用無差異曲線刻畫消費者願不願意、用等產量曲線刻畫生產者願不願意、用等成本曲線刻畫生產者是否有能力生產等等,都可以清楚的在圖上得到體現。
在上課講到“為什麼要學習經濟學“時也提到一點,就是專業學習基礎,現在我們關於經濟學的書只有一本課本,顯得很單薄,而要想在經濟學這條道路上走的長遠一點的話,光是一本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在老師推介的幾本書之餘,我們還可以找一些有關經濟的雜誌來看,在專業領域學習並閱讀大量的經典文獻,多關注新聞,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做到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理解到經濟學的真諦,讓自己從被動地學習變成一個受益者。
無論學習什麼學科也好,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有一個脈絡遵循也是很關鍵的。我們上的第一節經濟學課,老師就“經濟學的發展”做了大體上的介紹,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現在的新古典綜合派、新凱恩斯主義,我覺得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就可以以經濟學的發展為線索,經過長期的學習慢慢地積累。把單一的知識點都掌握了,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絡,然後透過系統學習建立自己的學習體系,學習也就成了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4
才放那麼短短的30多天假就要被導師要求看著這兩本書過年,一開始,我真不懂為什麼,單單隻看書的名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安排看這本無聊的書,又有點不爽,但耐心去看,又覺得其實沒有那麼難接受,內容也還是可以的,就硬著頭皮把書用最短的時間讀完了。看完之後才發現,把《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這本書比成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之後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經濟學著作並沒有誇大,那是名副其實的。
大衛李嘉圖作為古典經濟學派的繼承人,其思想深深地受到亞當斯密的影響。《國富論》正是李嘉圖接觸學習經濟學的第一本作品,我個人認為這就是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研究的幾大主題和《國富論》的主題有相似之處的最主要原因。當然,這兩本如此著名的作品有再多的共同之處,還是各有優劣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在所涉及的範圍上也比不上《國富論》,《國富論》所討論的更加廣、內容更加多。即使思想上被影響,李嘉圖還是能夠對亞當斯密批判地學習而非盲目認同、全盤接受的,還是能夠就這些話題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的。
這本書一開始並不是討論“分工”的問題,而是就“價值”展開敘述。而且李嘉圖並沒有按照常理只是談論價值問題,而且他還假定了商品的存在,假定了工資、資本、利潤、一般利潤等等的存在,並且就這幾方面也論述了一番。這些問題本應該在價值分析的基礎上才需要進一步說明的,但李嘉圖卻有著其自己獨特的一面。
接著就是“地租”問題了,其實我個人認為相比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裡面的對地租問題的討論,李嘉圖在這方面對這個問題的見解有點遜色、不夠深刻、不夠有針對性,李嘉圖是以整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見解為前提展開論述的,而亞當斯密是圍繞自己獨到的看法,圍繞如何讓國富民強去寫的。因此,就這一主題,李嘉圖還是比不上“老手”,思想上稍稍劣了點。
接著所說的價格、利潤、工資什麼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對前面幾章價值、地租的概括、補充。其實這本書看下去真的覺得內容很少,但裡面的思想卻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鑑的。例如他的價值論就認為生產中所耗費的勞動決定了商品的價值,別出心裁,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提到的二元觀點就有所不同,也正正因為他的思想有其獨特的一面,讓他的作品一面世就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其作品也一度熱銷,供不應求。
其後,李嘉圖還談及了許多賦稅原理,對稅種進行了分類、分析了各種稅種的來源還有徵收稅對各階級的收入與發展生產的影響。他還認為稅收是一個國家的土地和勞動的產品中由政府所支配的一個部分,最終是由這個國家的資本又或者是由這個國家的收入來支付的。稅收是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和個人的收入水平,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消費水平和再生產的能力,但是從長遠來看,稅收卻又是一個國家收入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個部分,一個國家要實行一切有利於民生的措施又或者是要加強國家實力、加快國家的發展速度,金錢是很重要的,沒有了金錢,一切都只會是空談、只會是紙上談兵,因此,稅收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國家也有這個責任讓每一分每一角納稅人上繳的稅款都用得其所,而不是成為某些官員貪贓枉法的工具。李嘉圖個人主張遵循亞當斯密的“公平、確實、便利、經濟”四項稅收原則,並且還依據這個原則詳細地分析了各種賦稅的利與弊及其對各個階級收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