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1
今年對我來說是比較特別的一年。拿起六年級的課本既熟悉又覺得陌生,擔心自己授課質量的同時又有一些隱隱的自信,覺得自己適應一週應該就還會像以前一樣能夠掌握課堂。開學的第一週,正如自己所料,課程開展的並不順利。課堂效率不高,自己也講的很疲憊。
當拿到本學期的研讀書目《重構高效課堂》,發現這正是現在我所急需的,也使我對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高效課堂,是重建“以人為本”學生觀、教學觀、教育觀的課堂行為,是學習者主體的課堂,是重構新型師生關係,實現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課堂;是對以應試為目的,以知識為指向,以灌輸為手段,眼中無“人”的傳統課堂的顛覆,是新生態教育的核心,更是當代教育的根本需求。
高效課堂的教學,是以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為目的的教學。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總是以教為主要教學途徑,學生的學就變的很被動。每每講完我總是會問“學會了嗎?明白了嗎?懂了嗎?”從不問“你是怎麼學會的?”導致課堂上的互動變成不動,課堂效率自然不高。一堂課下來,我講的累,學生聽的也累,並且部分後進生依舊不知所云。
書中提出,高效課堂的實施要遵循“學生主體、學情主導、教師助推”十二字方針。“以生為本”並不是一句簡單的話,而是需要滲透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學生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有不同的認知水平,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天性,我們必須先讀懂學生,再做學習設計。李炳亭先生認為:“教育即‘人學’,一切教育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出發’,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但是,在過分強調“生本課堂”的當下,卻有部分教師過分誇大了學生這個主體,而忽略了自己的作用。以前聽過一些課,教師僅僅在課堂上做開場、在結束時做了一下總結,然後在整個課堂環節老師很少再去引導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太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了學生過多的空間,雖然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肯定,但是卻忽略了教師自身的地位,也就是助推、點撥的作用,用力過猛。所以,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正確認識學生和教師的角色定位,把握好二者關係,才能真正促進課堂的高效。
前些天,剛巧區裡進行了六年級教材教法交流,作為全區聞名的英語骨幹雅嬋老師做了彙報交流。她對英語教學很有自己的想法,在教學中的教法看似很平常,卻都又別出心裁。課本中的每個知識點,她都能詳盡的說出該知識點學生們需要掌握的程度。是的,只有真正投入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會靈活的掌握課堂,上出高效課堂。說到這裡很慚愧,我需要學習還有很多很多。
最後我要把書封上的一句話送給自己:“與其說高效課堂走的是一條顛覆之路,從理念到行動的顛覆之路,毋寧說我們連老祖宗的任何一個理念都沒有顛覆,我們只是在做迴歸,做減法。”
高校課堂學習心得體會2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資訊、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以最少的時間獲得學生的最大進步與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徑。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下面結合我們一年多的課改實踐談談自己的粗淺感受:
一、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否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答案的肯定的,因為它促進了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實現了課堂的高效率。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抱著學生走,之後發展為教師牽著學生走,而現在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看“媽媽解放”的啟示:媽媽的責任是讓孩子吃飽吃好,而不是替代孩子吃飯,在襁褓中的孩子讓當媽的最累,只有當孩子可以獨立吃飯和行走時,媽媽才意味著得到了解放。我們教師現在所要做的,就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技能。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小組合作,異質同組,同質結對,競爭合作。教師重點抓小組長,小組長充當“教師助理”的角色,組內小展示由組長負責,班內大展示由教師負責,每個小組視為一個“小班”,高效課堂就等同於“小班化”教學。課堂氣氛和諧民主,學生敢說敢問,敢上黑板展示,積極主動,爭先恐後,學生活動人數多,密度大,課堂效果好,達標率高。
當然,實施課改有難度,有阻力,有風險。年紀大的、教學成績好的不願意改,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那也是多年辛勤積累的智慧結晶,怎麼捨得輕易丟掉?況且他們怕失敗。反而年輕人接受新生事物快,思想單純,沒有顧慮,成為了課改的先行者。我屬於前者。更主要的原因是:化學只有初三才有,短短的十個月時間容不得我們去課改;況且我們只有兩個人,在教研這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遲遲未有行動。近兩兩年來我們出外學習的機會多了,看到其他學校轟轟烈烈的改革和隨之帶來的不凡的成績,讓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嘗試著用新的模式,結果發現新的課堂模式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果不錯。再多和年輕教師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大大的提升了我校的化學成績。
二、完全照搬他人的經驗是否適用
我個人認為,應該先繼承,再生成。沒有“臨帖”豈會“破貼”?就像練字一樣,先看著字帖在田字格里書寫,熟練以後,加入自己的風格,自成一體。我們在開始階段進行模仿學習,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山東昌樂二中的“27”模式、鄭州02中學的“自主開發式課堂”等名校的.教學模式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還參觀了晉城五中、陽城四中、潤城中學、靈石二中等學校,吸收繼承他們的成功經驗,優秀做法,有時拿來主義也是一種很不錯的辦法。第二個階段是批判與生成,在基本模式的基礎上嫁接生成自己的課堂特色,這個特色應該說是同質異性的,相同在高效上,不同在形態上。沒有批判和完善就沒有超越,也就不會有真正的生成,在繼承的基礎上確定了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導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當然這種模式還不是很完善,還需要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真正發揮其最大作用。
三、幾點困惑
時下對課堂教學有很多的觀點和見解,教育需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解決問題,就要奉行“實踐的力行”,今天的教育理念很多,但絕少有哪位專家願意手把手交給我們如何解決問題。只有靠行動尋找途徑和方法,要知道教育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一線教師缺乏理論指導,專家的理論又缺乏實踐的支撐,該如何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我們感到有點力不從心。
以往的教學過分重視教師的導,而現在的教學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說“只要啞巴能讓學生學會,啞巴也能成為好教師”,好像有點過頭。我個人認為,教師適當的“導”還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處理好“導”與“學”的關係,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大困惑。
當然,以上幾點思考只是我個人的浮淺觀點。“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課堂教學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課,哪怕是千錘百煉的示範課,當我們課後靜靜反思時,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然而,正是在不斷找尋策略、解決不足、彌補遺憾的過程中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飛躍。十年前,教育局曾經發出這樣一個號召:“以飽滿的熱情,科學的態度,迎接課堂教學改革的春天”。如今,課改在獲澤大地上可以說已經是春光明媚,正在步入如火如荼,枝繁葉茂的夏天,相信碩果累累的秋天在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到來。讓我們風雨同舟,奮力拼搏,再創陽城教育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