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疑三探心得體會範文

學習三疑三探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三疑三探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三疑三探心得體會1

  聽過河南省西峽縣楊文普校長的報告,感觸很深,尤其是他們的“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推廣經驗更值得我們學習。

  反思我校“一設二導三學”教學模式從確立到實施,經歷了兩年的時間,雖然大多數教師課堂上能夠按照這種模式去上課,但是從學生的方面看不出有什麼變化,也就是說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學生的成績是否提高了,這些都不是很明顯,原因何在。正如有的教師這樣說過:為什麼推廣這種模式如此艱難,問題是教師付出很多努力去備課、上課跟不去研究這種模式有什麼區別。從經濟上、成績上、榮譽上又有哪些傾斜呢?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應該是我們只是從教師教的方面考慮,沒有從學生如何學,學得怎樣去考慮。

  結合西峽縣的“三疑三探”教學經驗,我認為我校在教師創設教學情境中,應該圍繞學生質疑方面下功夫,也就是創設出“學生提出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出問題、到會完全表達出來”這樣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積極,也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要學得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所以,我們在徵集教師的教學設計、反思、案例、體會的基礎上,看看教師們對“一設二導三學”這種模式的想法,再進一步研究出下一步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好這種教學模式。

  學習三疑三探心得體會2

  3月15日下午,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我們在階梯教室聽了賈

  校長的“新教學模式的探究”和王校長的“把課堂空間向學生思維全面開放”報告。學習中,我們傾聽“三疑三探”、感受“三疑三探”,我們在學習中思考著,在思考中興奮著,因為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教師與學生共成長”的教育的春天,我們每個人都被“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吸引著……下面我談談我的體會。

  新型課堂我們教師要真正關注學生,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課一定要反思。課堂上允許孩子犯錯誤,課堂是一個容易出錯的地方,出錯的過程是暴漏問題的過程。要正視學生犯錯,因為對學生來說錯誤也是一種“美麗”。珍惜“美麗的錯誤”,因為它是一種創新。鼓勵學生質疑,教師半善用機智,課堂要巧妙地隨機應變。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主要透過疑問與探究結合等相對固定的教學環節,促使學生學會主動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同時養成敢於質疑、善於表達、認真傾聽、勇於評價和不斷反思的良好品質和習慣。賈校長在講如何構建現代教學模式時,編制了一個教學模式。創設情境→自學探究→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總結歸納→拓展實踐。.“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應該要求人人嘗試,校校重視,可是不能急於求成,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我認為目前在大力宣傳、學習、領會的同時,應該要求教師一邊嘗試運用,一邊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只有專業知識紮實,邊緣知識豐富,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上級管理部門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先重點抓幾個學校,學校重點抓幾個教研組,教研組內由部分素質好的教師重點嘗試運用,分段試點,以點帶面,學校可以讓先實驗的教師成為第一梯隊的實驗教師,其他老師為第二梯隊的實驗教師,等第一梯隊的實驗教師基本成熟後,再做示範課,再全面鋪開,這樣才能百戰百勝。

  總之,“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在於:以培養學生的設疑探究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為目標,巧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敢於大膽質疑,積極回答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品嚐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把教師苦教,學生苦學,變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師,解放了學生。這一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恰到好處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踐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師的責任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這一偉大的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課標的要求是一脈相通的。

  學習三疑三探心得體會3

  11月21日早上八點,在平川區會展示中心,聽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創始人、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西峽縣第一高階中學校長楊文普老師做的《課堂教學的革命---從<綱要>的角度談“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專題報告。他從《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的角度,解讀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介紹了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和操作模式,聽後受益匪淺。

  一、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理解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是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出發,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學會主動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歸納創新問題,勇於評價問題,同時養成了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表達、認真傾聽和不斷反思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了他們的組織、表達、思維等方面的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思考、探索、創新,快樂,全面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教與學方式的徹底改變,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之路。

  所謂“三疑三探”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階段的三個主要環節,即:

  1、設疑自探:針對教學目標,設定情景,引導學生自學自探並提出疑問,老師歸納、梳理、補充問題,形成自探提綱;

  2、解疑合探:對教學任務和提出的問題限定時間,進行合作探究,當堂解決本節課提出的相關疑難問題;

  3、質疑再探:教師引導學生針對已學知識提出新的問題,深入領會教材內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問題答案。最後,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拓展,因此這個教學模式也被概括為:“三疑三探,運用拓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對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課標的要求也是一脈相通的,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傳道、授業、解惑“本身,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弟子規》中說到:“學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正是緊扣了一個“疑”字和一個“探”字。“疑”與“探”的妙處是:一方面,學生有了疑問才會主動思考,主動探索,所以課堂教學就應該從從疑問開始,到釋疑結束;另一方面,提問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學生在不停地疑問與探索中尋找著問題的答案,在不斷地思考和釋疑中提高著自身的能力,在進一步地運用與拓展中豐富著自己的知識,在一次次地實踐和創新中體會著學習的快樂,因此,“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就是“用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好模式、好方法。

  2、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減負喊了這麼多年還是減不下來,究其原因是課堂效率低下或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師只好採取加強課前預習,加大課後練習的方法來彌補不足,過重的課後作業和嚴格的課前預習,使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影響了教學質量。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不倡導學生課前預習,不提倡課後佈置作業。認為課外預習實際上是佔據了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屬於變相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不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因為真正高效的學習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能迅速地發現問題、梳理問題並透過探究去迅速解決問題;而過於繁多的作業則會導致學生學習上的“倦怠”,“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取消課前預習,不但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促使了學生課內高效和快樂地學習。此外,由於學生當堂完成了學習目標,基本不用再佈置課外作業,所以學生不存在課外負擔的問題,因此“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的擁護,媒體稱“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為:“異軍突起的成績,輕負高效的課堂,課堂教學的革命”,我認為一點都不誇張。

  3、增加了教師教學的樂趣:教師多年來一直做著枯燥的重複勞動:教同樣的教科書,說同樣的話、講同樣的習題,課堂上喋喋不休地傳授知識,工作顯得單調而無聊。“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真正“活”了起來,雖然課堂上的問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讓學生自己解決,但是這樣開放的課堂需要老師有淵博的知識,獨到的見解,才能駕馭課堂,又由於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各種挑戰性的問題,這就迫使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也迫使倦怠的教師忙碌起來,他們要認真研究教材,開闊視野,才能上好每堂課,才能回答好學生的各種問題,現在一桶水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三疑三探”促使教師必須有持續不斷的“源頭活水”,於是教師在不斷地學習和思考中提升著自己的價值,同時也享受著教學的樂趣。

  4、解決了課程改革的難題:課堂教學的操作方式不改變,即使教材再變,要求再多,課程改革也不會有質的變化,從我們近幾年來的課改情況看,雖然素質教育喊得驚天動地,但是應試教育依然有生存的土壤,老師們也知道培養學生的能力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可是面對各種考試和排名,教師不知道採用什麼方法才能兩全其美,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反覆推進過程,是一個培養創新能力步步昇華的過程。從設疑、解疑、質疑到最後的編“疑”,四個環節實際是一個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和解決深層次問題、用問題創新問題的思維遞進過程,學生能編擬習題,說明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和創新,從西峽縣實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後看,全縣中小學學生疑探能力明顯增強,教師素質也迅速提升,教學質量得到突破性進展。因此說“三疑三探”為廣大教師更好地實施新課改找到了一個抓手和載體,能從根本上解決新課程實施“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

  二、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

  1、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中,不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在“設疑自探”環節中,學生提出問題之前,教師幾乎都沒有給學生認知新課的時間,這樣學生直接提出問題,能否切中新課要害?如果學生提出的不是核心問題,沒有圍繞教學目標提問題,那麼讓學生探討回答那些問題吧,課堂時間不夠用,也不能突出本課重點,不回答吧,就會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教師該如何處理?我認為,在“設疑自探”環節中,如果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前,教師能給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瀏覽所學內容,經過快速思考再提出問題,這樣可能提出的.問題質量會更高一些,也能更能靠近教學目標,教師整理補充起來也比較容易,不至於在設定問題上浪費時間。即使教師整理、補充自探提綱,也應該是在學生問題的基礎上整理、補充,而不是另外設定問題。

  2、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中,我們如何適時地把握學生的“獨立探究”與“合作討論”?

  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中,能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的的任務,教師不要要求學生兩兩談論或分組討論,不要讓學生有依賴思想,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能力應該是“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精髓。

  3、在“置疑再探”這個環節裡,如果學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問題,教師該怎麼辦?如果學生提出了更尖銳的問題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在“置疑再探”這個環節裡,如果學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問題,教師應該儘量引導、培養他們進一步置疑的能力,如果這節課內容確實沒必要再次置疑,教師也不應該非要套“三疑三探”的死模式,應該靈活處理,遵循“無疑不探”的原則,進入下一個環節。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棘手,很尖銳,教師不應該要求學生立即回答,應該給時間,讓學生再討論,思考成熟後再回答,不要為了完成任務而走形式。對於“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我們要活學活用。

  4、在“運用拓展”這個環節裡,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學生編擬習題?如何掌握全體學生的做題情況?

  這個環節主要是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在巡視時要重點關注學困生和中等生的編題情況,學生展示習題要體現知識的基礎性和拓展性,要注重學生所編題的質量,教師還要對訓練題進行預設,以備學生所編習題偏離教學目標時進行補充、完善。從學生被動做題到學生主動編題,是一個“質”的飛躍,是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是創新思維的提煉和昇華,是新課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時學生自編自練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自我創造的價值,所以教師千萬不要讓這個環節走過場,要好好把握,認真對待。

  5、讓學生評價學生的回答是“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又一個“亮點”,那麼怎樣的評價才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呢?

  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不要讓學生簡單地說“他回答地完全正確”,要教會學生這樣評價“他回答的很精彩,因為……”,“他回答的還不夠完善,是因為……”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而不是簡單地要求他們在書中找到正確答案。要讓學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總之,“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在於:以培養學生的設疑探究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為目標,巧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敢於大膽質疑,積極回答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品嚐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把教師苦教,學生苦學,變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師,解放了學生。這一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恰到好處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踐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師的責任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這一偉大的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課標的要求是一脈相通的。

  學習三疑三探心得體會4

  12月17日,我校全體教師懷著朝聖般地虔誠奔赴西峽,開始了我們的取經之旅。在路上我一邊承受著旅途的顛簸,一邊在思考:到底“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和“洋思”模式有多大區別,我們已經實行了多年的“洋思”模式,能否迅速轉變,學生能否適應…?

  到達西峽後,我們就深入到西峽名校——五里橋初級中學參觀學習。那井然有序地管理,優美的校園環境,無不令人心神嚮往,也令我大開眼界。透過此前的網路學習,我瞭解到“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及操作流程包括四個環節,即: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運用拓展。

  第一步,“設疑自探”。這是課堂的首要環節,也是課堂匯入的過程,即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景,設定具體問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探。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透過師生或生生互動的方式檢查“自探情況”和共同解決自探難以解決的問題。第三步,“質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節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質疑,甚至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勇於向課本、教師以及其它權威挑戰,讓不同學生針對本節所學知識再次提出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再次進行深入探究並且引導學生自己解答,從而達到查漏補缺、深化知識、發散思維、求異創新的目的。第四步,“運用拓展”。是指師生圍繞學習目標,針對本節所學知識,分別編擬基礎性和拓展性問題,讓學生訓練運用,並在此基礎上反思歸納本節知識。

  全天我奔波於不同的教室,共聽了六節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課。縱觀這六節課,每節課教師和學生都激情澎湃,充實而又真實。教師引領學生在設疑、釋疑、質疑中對教學內容進行著不同形式的“解讀”,對學生而言是一頓豐盛的饕餮大餐,對我而言,再次見證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成功應用。

  六節課聽下來,這種教學模式給我的整體印象是,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快樂。除了以上認識,這種教學模式在我看來至少還有三大優點:一是真正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二是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以及反思評價能力。三是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即“實戰”能力,這一點我認為是這種模式的亮點。一直以來,我們的鞏固練習都停留在教師設計習題讓學生鞏固訓練的層面,然而這六節課我們看到的卻是教師能夠大膽放手學生讓學生自編習題,相互訓練。這不正體現出著名教育家懷特海所說:“教給學生運用知識的藝術,讓知識活起來,這應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目的。”

  “道可道,非常道。”我們對這種模式的學習,也許還遠遠表達不了它的全部內涵,只有把這種教學模式當成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精神,然後在實踐中去加以踐行,也就善莫大焉了。“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當我對這種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由衷歎服的時候,油然產生是學以致用,身體力行的念頭。“學起于思”,真正地學習是從思考開始的。聯絡我們當下實行的“洋思”教學模式,我覺得它們異曲同工之妙。例如,“設疑自探”即為“洋思”模式的自學指導環節,只不過“設疑自探”更注重學生的質疑,而“洋思“注重教師的總結。再比如“解疑合探”即為“洋思”模式的“小組討論”環節等等。兩種教學模式的精神實質是一樣的,這也許是一個理念,各自表述罷了。但我們在相互比較,相互觀照中,能夠對蘊含其中的理念精神進一步內化吸收,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也可以因地制宜地進行靈動地操作。我們可以根據課的特點、學生的特點以及個人的教學風格,將它們重新熔鑄,鍛造出適合我們自己的精品課堂。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質量就是生命線。

  西峽之行已結束,但學習還遠遠沒有結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真正需要的是我們腳踏實地地在教學中踐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