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xx年6月,我參加了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卻過得十分充實。在培訓中,我聆聽了許多專家關於教育理論、課題研究、論文寫作等方面的講座。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在培訓期間,我嚴格遵守培訓時間,認真聽課,做了大量學習筆記,與專家對話,與同伴交流。這次培訓讓我受益菲淺,以下是我的培訓心得體會:

  一、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為教師,應該努力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課堂教學能力等。多“讀書”,多“讀人”,多“讀事”,從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學習、去對比、去研究、去總結、去反思。

  二、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

  只有研究型的教師才能勝任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只有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育科研並不神秘高深,工作太忙不是藉口。教師的工作是實踐型的,教師的經驗體會遠比從事理論研究的人要多,發揮這方面的優勢,關注一些教育、教學細節,經常性地寫“教學一得”或教學隨筆,日積月累,最終形成了一系列想法。只要聯絡教改實際開展教育科研,只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一線的教師也能結出科研碩果。

  在這次培訓中,我學習到了許多,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我將學以致用,把我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並透過自己今後的學習不斷更新自己觀念,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相信只要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

  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xxxx年10月8日至10日,我非常榮幸參加了由xx教育培訓學院組織的(小學音樂)省級骨幹教師培訓,本次培訓共持續時間3天,時間雖然短暫但內容豐富,從我報到拿到提綱的時候,我感觸頗深。因為本次培訓內容的安排凝結了培訓部門以及培訓老師太多的心血,本次培訓內容分為三個模組:教育素質與技術模組、學科知識與技能模組、學科研究、技能展示及階段總結模組。培訓內容不僅有專家的精彩講座,有學員的課堂教學展示,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而且還有參觀實踐聽課、評課活動。回首短暫時間的培訓,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更有教育觀念上的更新。下面,我從以下三點來跟大家交流,敬請指導。

  一、感受專家風采,聆聽出色講座。

  透過本次培訓學習,使我深深體會到培訓院校的專家、名師的風采,感受到學員集體大家庭的溫暖。有幸聆聽了xx教育培訓院周積勻老師的《如何做四有教師》;吳益老師的《怎樣策劃與實施課題研究》;關心風老師的《課堂觀察與診斷分析技巧》、李立新老師的《崗位研修方案解讀》等專家的精彩講座。專家們兢兢業業、嚴謹治學的敬業精神令我欽佩;他們熱情開明、平易近人的態度讓我倍感親和;幽默的語言深深吸引著我。這些講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穩、或思辨,無不滋潤著我的心田。同時,專家們還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不僅讓我瞭解到了前沿的音樂教育教學改革動態,而且還接受了先進的音樂教學理念的洗禮,讓我進一步從理論的層面上來解釋自己在今後音樂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問題。

  二、觀摩教學展示,引領教學實踐。

  培訓活動中,有幸地欣賞了由學科帶頭人王春斐老師執教的校本課《跳菜歌》、省級骨幹楊波老師執教的《哆來咪》。這些老師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在展示中充分體現了音樂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展示或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注重引導學生從個人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思考;或結構清晰、語言生動,自然樸實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體現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驗讓人難忘。在這些老師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們對學生的細心關注,對音樂這門課程的熱愛,對音樂新課標的深刻領悟,對音樂課堂教學的熟練駕馭,這些都引起我的深刻反思。

  三、心懷感恩之情,激勵自身成長。

  雖然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穫是豐富的。透過培訓,讓我能站在一個嶄新的平臺上領悟當前音樂課程教學改革,讓我進一步明確了自己今後音樂教學工作的方向。這一次培訓活動結束後,我將繼續不斷地學習先進的音樂教育理論,增長音樂專業知識。感謝培訓班給我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來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

  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

  20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別榮幸地參加了華南師範大學承擔的廣東省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培訓共進行了十天,這十天的緊張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使自己在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從幾方面對中學教學提現了新的發展方向,最後得到結論: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書。此報告無疑是對當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鐘,更是對一線教師理念的一次糾正。

  一、完善了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瞭解了歷史研究的前沿問題

  教師是一個永遠新的職業。這裡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歷史老師,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歷史教師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尤其是左雙文教授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前沿講座,讓我們有種全新的認識與瞭解,張慶海從一些新的角度對歷史進行重新解讀,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二、學習如何成為了一個專家的型的教師

  中學教師應該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還應該成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而這一點正是當今我們大多數中學教師所不具備的,我們更多的是實踐,但不會總結,將這些實踐形成文字,變成論文只更是我們所不善長的,這次培訓有三位教授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的闡述,分別是劉良華教授,宋德華教授,黃牧航教授,透過這些教授的講座,使我們瞭解了論文的選題、論文的寫作準備、寫作的基本步驟、寫作的基本要求、論文寫作的常見的問題與糾正。黃牧航教授則對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課題研究進行專題講座,讓我們瞭解中學教師如何進行一些相對實用的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三、認識了全省的一些同行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參加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平時只能在報刊雜誌見到名師的老師,透過此次機會,終於可一睹尊容,亦為樂事。

  當然,培訓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運用這次培訓中所學的一些理念與理論,使自己的教學能更上一個新臺階。

  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走在街上,寒風瑟瑟撲人面。來自全省的近四百位省級骨幹教師於xx年1月18日齊聚在景色怡人的渤海大學,參加了由省教育廳、省基礎教育教研中心和渤海大學組織的為期九天的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活動。而此次培訓,對於我們這些參訓教師而言,卻是春意融融暖人心。九天的時間裡,十六位專家標新立異,各顯其能,從理論到實踐,讓我們對小學語文教學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理解課標之新

  1月19日,省基礎教育教研中心的崔風琦老師和常涓老師對《語文課程標準》(xx版)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解讀。崔風琦老師認為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仍要重視“雙基”。在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學語文。現在的課堂指向內容分析的.過多,我們應該像崔巒老師提出的那樣實現從“理解閱讀”到“表達閱讀”的華麗轉身。對於詞語教學,要讓學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體驗,在體驗後運用。

  學生學完一些詞語,完全就可以將其分類,然後創設情境,在習作或片段描寫中加以運用。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高年級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朗讀而言,要有目的,有層次,有指導。崔老師還特別指出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書聲琅琅、默讀精思、筆下有花。”常涓老師將新課標讀薄後,得出新課標的精髓就是“培養出什麼樣的人?”她強調,語文教師要有課程觀,課程與教學的統一,決定教育的高品質。語文教學歸其宗旨就是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師的工作就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實踐機會。語文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上課時,就應該不斷反思,我的語文課是什麼?整堂課都應該目標簡明,內容集中。老子曾說:“少則得,多則惑。”說的便是這樣的道理。

  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是一個不可隨意分割的統一體,目標的設計應著眼於全體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而語感則需要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去積澱。一堂課,教給學生一兩個知識點就行,方法要簡單,效果要明顯。教學媒體要適用,要保證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先來自於語言文字的形象才行。常涓老師還將語文教學歸結為“四個一”,即種下一顆種子,學到一些知識,經歷一個過程,埋下一個動因。

  二、感受專業之美

  九天的時間裡,聆聽了十六位專家的講座,感覺自己又做了一回學生。十六位專家講課的風格迥異,有的語言幽默風趣,出口成章;有的聲音動聽,富有高低起伏變化之美;有的注重態勢語的運用,讓課堂充滿樂趣;有的不拿講課稿,足足講了四個小時,說話卻依然那麼有邏輯性;有的則不然,滿腹經綸,不重視理論聯絡實際,不關注學員感受,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由於每天我都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所以有機會近距離的感受這些專家的風采。我是邊聽著講座,邊在心裡給這些專家打著分,邊思考著我的學生會喜歡我變成哪種老師的問題。十六位專家裡,最讓我敬佩的有兩位,一位是瀋陽師範大學教授張兆龍老師,一位是大連教育學院的李鳳榮老師。從這兩位老師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專業的魅力。

  張兆龍老師很有教學個性,它自帶了一個攝像機,在講座之前十多分鐘時間裡沒跟我們說一句話,都忙碌於給攝像機安支架,做除錯,修改課件。看著這位五十多歲、兩鬢斑白的老教授對當前多媒體技術的熟練操作,我們這些學員無不歎服。講座開始了,一開口就語驚四座,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聲音渾厚而富有磁性。他講得是“小學教師朗讀及其訓練”。從朗讀概念講到朗讀要求,從朗讀形式講到朗讀方法,張老師似乎特別瞭解學生,他把他自己這一生對朗讀的研究、與朗讀有關的故事融於每一個他要講的知識點當中,講開去,收回來,帶領著我們走進了朗讀的世界。用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方式去讀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用正確的發音方法去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老師的示範與引領加上上百位學員的入情入境的朗讀,把整個教室都變得神聖起來,彷彿我們真的置身於朗讀的王國。那一刻,我的心在顫抖,就跟幾年前現場聽支玉恆老師講課時的情景一樣,莫名的產生了一種感動,我感受到了專業的魅力。

  談起大連教育學院的李鳳榮老師,我是心存愧疚的。她的講座被安排在第六個培訓日的上午。因為前五天的上午四小時,下午四小時連續高強度的培訓已經讓許多學員有點心力憔悴了,所以,當李鳳榮老師站在我們面前時,我的心中並未生出多少敬意,我想在場的大多數學員都會有我這樣的想法。但是,恰恰就是這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五十多歲的老人,卻讓我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智慧。她講的是“口語交際”,上課伊始,她就丟擲一個問題“你們平時的口語交際課是怎麼上的?”一位丹東某小學的年輕男主任簡單而富有條理的講述了他們學校口語交際課的上課流程,另一位葫蘆島的男老師也述說了他們學校口語交際教學開展的現狀。結果,整個一堂課,李老師就僅僅圍繞這兩位男老師的發言,在與學員的“針鋒相對”中(他鼓勵學員站起來對她發問、質疑,然後她解惑),為我們深入淺出的解讀了當前的口語交際教學。她認為,口語交際教學重在交際與實踐。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在教學中要注意及時的反饋和矯正。

  口語交際主要包括交際主體、交際物件、交際媒介和交際環境。她以大連名師送教下鄉的兩節光碟課做媒介,在比較中,為我們解讀了口語交際教學的備課與上課的幾個標準。首先是情境真實化。就是說,口語交際課離不開創設情境,而我們創設的情境是要離學生生活最近人人有體驗的情境,是由低到高在貼近學生思想水平的前提下,情感慢慢昇華,思想逐漸提升,表達漸趨完美的具體的話題情境。其次是互動看得見。就是在口語交際課中,得有師生、生生之間的真實互動,得有回合,得有交鋒。最後就是交際要去復現。口語交際課絕不是生活的翻版,它必須高於生活。李老師還就“先學後教,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少教多學”這一教學策略作了具體闡釋。她創設情境,設定兩個教學片段,她當學生,我們學員當老師,讓我們順學而導。學員在體驗中切實感受到了什麼叫順學而導,併產生了共鳴,順學而導是一門極見功夫的藝術,想要學好實非易事。

  回顧整堂課,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年過五十的李鳳榮老師頭腦中充滿了智慧,尤擅於表達。她語言詼諧幽默,常常博得在場學員開心一笑。她思維縝密,時常與學員當嘲對峙”,且屢佔上風。她邏輯思維能力極強,整個講座四個多小時,竟不用說課稿,遊走於學員之間,教學資源信手拈來,課堂教學井井有條,課堂生成熠熠生輝。她敬業樂業,四個小時後,講課的激情猶在。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中午吃完飯,下午又提前二十分鐘為我們放了她指導的國家級課《楊氏之子》的錄影,邊放她邊做點撥和引導。這樣一位充滿智慧而又可親可敬的老師,試問哪個學生不喜歡呢?!李鳳榮老師是本次骨幹教師培訓學習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人,我想,除了她自身的教學風格以外,更為重要的就是她讓專業散發出了別樣的美。

  三、學習他人之長

  十六位專家中,遼寧省實驗學校邢志敏老師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個性理解;遼寧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曹軍老師對中國漢字藝術的追本求源;渤海大學教授周速老師生動的肢體語言和精彩的版畫,也都給我留下了太多學習的空間。除了講課的專家以外,我也很注重觀察身邊的人。班主任董仰寧(渤海大學教師)老師就很特殊,他語言極其幽默,每到我們學習間歇,他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大家面前,就人、就事幽默一把。他把幽默發揮到了極致,三兩句話就會讓你笑得前仰後合。最後一天的總結會上,他只講了二十分鐘話,我默數了一下,學員大笑了十多次。這說明董老師在平時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有著對事物進行準確、快速分析、總結、提煉的極強的應變能力。這也恰恰是解決我們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順學而導”這個難題的關鍵所在。九天的學習生活裡,我也結識了許多外地的骨幹教師。北票的劉永生老師是教數學的,可每每在寫材料的時候,他的思路要比我快,文筆要比我好,特別是那一手瀟灑的鋼筆字,更是讓我這個教語文的好生羨慕。看來,人間處處皆學問,勤學善思子自知埃

  九天的培訓生活就這樣結束了。離開渤大的那一天下午,陽光明媚,我走在秀湖邊的林間小路上,回想著這九天裡緊張而又充實的學習生活,好似突然間找尋到了前進的方向:要做一名專業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出口成章,下筆為文的能力;教學語言要有邏輯性、要幽默。

  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5

  這次我有幸成為省級骨幹教師綜合實踐活動課培訓班的一員,透過6月11號至18號八天緊張的學習,我感到自己的收穫非常大,尤其為我今後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再提高的機會。這次培訓內容教授、專家們的專題講座,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專家的教育教學的先進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訓過幾次,但每次都是以聽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所看到的都是經過了層層包裝的課堂實況。這次聽到的是具特色的省級前沿講座,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之後,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透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規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設定的必修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中一門新的課程。這一新型課程的產生,既繼承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又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既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學生為核心,圍繞“探索自然”、“發展自我”、“親近社會”三條線索,確定出切合實際、有針對性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透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進行知識的更新。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積極加強課程改革,積極加強學科的課程研究,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對於我來說學科的課程研究現在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還需要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培訓,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學科的課程研究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

  今後我會將在這裡學到的新知識儘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度,求知精神,協作能力,加強平時的學習、充電。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我會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並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有目的地總結教育經驗,反思教學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起到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