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師的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生物教師的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師的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教師的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7月8日至19日,我非常幸運地參加了株洲市生物教師培訓班學習。在培訓學習中,聆聽了專家與名師的報告,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結交了一群優秀的同行朋友,探討了諸多疑惑。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透過這次培訓,收穫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們的能根據《綱要》的要求,給我們展示了一堂堂別開生面的優質示範課,給了我們全新的感覺。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主要的工作陣地就是課堂。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避免出現形式上的整合――教師跟著課件走,學生跟著滑鼠走,教學跟著電腦走的現象。
株洲師專附中的張鑫老師關於實驗教學的講座,引導我們挖掘校本課程,發揮現有實驗裝置器材的作用。我深深地感到教學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要因生而異。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_報告彙報絡去獲取。以前,我只能透過土豆等極少的網站獲取影片下載資源,透過培訓後,我利用新的網站,能夠從網上獲取一切影片資源了,這讓我異常興奮。在這次培訓中,我們還現場利用網上資源,設計了《開花和結果》一節的教學PPT,現學現用。
陳捍東院長關於中考生物命題的講座,讓我對新課改的總體目標、生物中考命題趨勢變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們嘗試著進行了中考命題的模擬訓練,這樣能為我們自己今後的教學與中考全面接軌帶來很大的益處。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有開發課程和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所以,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應用教材,還要活用教材、補充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學工作,才能有效地應對中考試題的千變萬化,才能讓自己執教的學生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這次培訓,非常遺憾的是:沒有能夠聽到湖南省教科院的董仲文老師的講座。董老師在來株洲進行講座的路途中,接到父親病危的電話,只好急回,原來安排的講座也只好臨時改變。不知董老師的父親轉危為安否?以後還能聽到董老師的講座嗎?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專家與名師之所以能成為專家與名師,關鍵在於他們的那種主動精神、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專家和名師能夠恰當把握教學生成,是與他們辛勤的付出、不斷地積累總結分不開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他們的最好寫照。作為一名參加培訓的教師,要想以高貴的姿態行走,就要在教學中學會反思。在反思中總結,真正提高教學能力,爭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世紀,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斷創新,需要可持續性的發展。對學生實施高素質的教育,首先是要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應由經驗型向專業型轉化,傳統型的教師已不適合新形勢的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學習的一生,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具備特殊技能知識,沒有理由不學習,不提高自身素質。我們在職的每位教師都應該不斷地用知識來充實自己,並逐步向專業化教師轉化。
生物教師的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一、概念教學的內涵
概念是指透過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對事物的本質屬性的反映。概念是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概念教學、探究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兩條途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現在兩條途徑有機整合到一起,成了一條寬廣大道,通向科學探究的寬廣大道。它以糾正、補充、完善學生的前概念,建構正確的認知為己任,意在給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及以後的人生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概念教學注重學生前概念的瞭解,並基於學生的認識來設計教學,幫助孩子建構概念。學生掌握概念的過程就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直接認識到間接認識的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因此,要使學生深入理解概念,靈活運用概念,教學中就必須注意概念的引入、形成和鞏固的過程。
二、概念教學在現實課堂中的運用
1、學會區分事實與概念
事實是可以觀察、觸控到的是一種對物質的直觀認知,是可以透過文字、符號等形式加以描述的。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是具體事件經過大腦思維加工後的抽象認知,概念是以事實為基礎的。
2、學會確立核心概念
(1)參考課程標準,看看課程標準對此部分的內容要求,並分析與其他主題中的概念的聯絡;
(2)參考選用的教材,看看教材中重點設計了哪些核心概念;
(3)老師本身對生物科學的理解,這也正是新課改對老師們的挑戰,每個老師應該對生物學科有一個整體認識,在這個學科知識構成的大樹上,哪些是主幹,哪些是側枝,心裡應該是很清楚的。
3、教學過程的有效設計
學生的學習不僅是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且是對新知識的分析、檢驗和批判。知識在各種情況下的應用並不是簡單套用,因為具體情境總有其自身的特異性,所以,學習知識不能滿足於教條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斷深化,把握它在具體情境中的複雜變化,使學習走向“思維中的具體”,這就要求教育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環節的有效設計。
一是設計探究的問題要有助於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教師是學習環境的建構者,教學應注重調整現有的教學材料、佈置適當的問題情境,製造學習者在認知上的衝突,以引起學習者的反省與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要鼓勵學習者反省與思考,科學課程教材的安排雖然無法兼顧多樣性的學習者之間的個體差異,但教學時應注意提供適合學生經驗背景的教材次序,以促使學習者對學習物件有建設性的理解。
二是設計探究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生活情境。在這種建構過程中,一方面學習者對當前資訊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為知識經驗基礎,超越外部資訊本身;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經驗的運用又不只是簡單地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本身也作出某種調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統一。
三是要助於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凸顯。知識並不能像貨物一樣直接傳輸給學生,因此,學習科學概念必須由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再建構自己的意義,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不一定是恰當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需要多方面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自主參與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對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是建立合理的即時評價機制。採取以紙筆測驗為主,多種測驗方式並存的考評方式,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對枝節內容、零散知識、單純的生物學事實等簡單僵硬的測評方法,重點以測評對於核心內容、相關的知識結構、生物學概念、原理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能透過已學知識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
五是深化概念圖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概念圖是組織和表徵知識的工具,它包括眾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係。概念圖是由節點和連線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結構化表徵。概念圖的節點表示某一命題或領域內的各概念;連線則表示概念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每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透過連線線和連線線上的詞表示。教學過程中強調圖文、圖表之間的轉換,幫助學習者把同類的知識前後聯絡起來,形成一條線,進而使知識縱向、橫向聯絡起來形成一個面,從而把整個學段的知識縱向、橫向聯絡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六是教學形式要多樣。注重互動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運用,有效的科學學習必須透過學習者與教師、學習素材,以及學習夥伴的互動來進行。學習者、教師和學習夥伴等形成學習社群,透過對話、溝通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個體反省思考,在互動質疑辯論的過程中,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澄清疑問,逐漸形成能夠在學習社群中達成共識的科學知識。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討論式、小組探究式、實驗操作等符合學生心理年齡和興趣導向的教學方式。
七是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策略。學會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歸納演繹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裡所說的歸納式策略,不是傳統意義上由教師進行的歸納,而是在講授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歸納的策略。教材中具有明確表述的核心概念,基本上按照“先例項後概念、先感性後理性、先具體後一般”的原則編寫。因此,教學中最好採用歸納的方法,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歸納出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從而參與到概念的形成過程之中。同時演繹式策略還可以更多地讓學生運用概念去進行判斷、推理,認識新問題、獲取新的知識。
總之,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育者需要一種對課程意義的敏感性,能夠自覺地從課程的角度思考教育教學問題,正確的理解課程、詮釋課程意義、為學生提供發展機會。教育者要加強對教育目的和意義的終極思考,培養課程實踐的主體意識、課程參與意識、課程資源意識、課程研究與開發意識。有了這種課程意識,教育者就能夠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教學問題,而不會為了某種“工具性目的”而犧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