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3篇)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3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教師的專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素質教育不是一種固定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不變的教育精神。”

  我校的教師在學校“一年形成良好校風,全面夯實基礎;二年形成吸引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三年形成強大凝聚力,奪取全面豐收;五年形成影響力,爭做遷安高中教育的示範。”的五年教師專業發展目標指導下,制定了符合學校實際和自身實際的3年以上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立足學校,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

  一、立足實際、進行校本研究。

  我們一直堅信一種觀念“用三年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在教學及教師的專業發展上也堅信“教育的連續性、發展性”觀念,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成體系向前發展。

  1、以公開課、教研活動帶動教師的專業發展。

  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夠以學校的大公開課、大教研活動和每月各年級部的學科公開課為載體,進行了大膽的課改嘗試,並以科研促課改。在公開課活動中,教師積極進行課改嘗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經過不斷地進行課改嘗試,學校為學生創設了活力滿溢的課堂。我們的課改不擺花架子,從學校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育的基本規律,以課堂改革為核心,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2、透過編寫校本資料,激發教師的專業發展。

  學校要真正辦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課程研究與開發上下功夫,教學資料編寫和校本課程開發實際上就是在構建學校自身的特色。堅持不以某一套教輔資料為唯一標準,堅持教學資料自選自編自用,學案和校本課程並行。這些學案的編寫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狀況,發揮了教師的集體智慧,避免了知識的簡單羅列,能滿足不同學生需求,實用性強,便於操作,便於統一,能真實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加強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學習,不斷吸取先進地區、先進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成為學校一項重要的制度。不走出去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差距,閉門造車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脫離時代的節拍,越來越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模式。向和我們辦學層次差不多的先進學校學習,請先進學校的教師,業務精湛的教師到我校做報告,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學校多次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多次組織教師到衡水一中、衡水二中、正定中學、石家莊、北京等名校考察學習,及周邊重點中學進行聽課觀摩,進一步拓寬教師視野,為教師搭建了業務水平提高的舞臺。

  每次的培訓學習,都讓老師們收穫頗豐,受益匪淺。我們感受了衡水中學、衡水二中、正定中學濃厚的文化氛圍,領略了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聆聽了資深專家對新課程成改革的分析與指導、對高考動向的把握與引領;專家們憑藉著自己淵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為我們做了高質量的報告,使學習的老師無論是心靈上還是理念上、行動上都受到極大的震動,將自己的深刻感悟整理成材料傳達到每一位教師,掀起以學習度發展的高潮。

  1、更新理念、以課改帶教學。

  透過各種方式的學習、領悟,我們將不斷完善課堂教學做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確定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主線,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旨”的課改理念,制定了“突出一個實字,落實一個改字,體現一個新字,鼓勵一個活字”的課改方針。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讓學生說的教師絕不代替,能讓學生思考的一定給予展示思維的空間,能讓學生思悟整理的一定時間,例如每節課要設計5個有價值的問題,教師連續講課不超過5分鐘,最後5分鐘必須留給學生思悟整理。總之就是要給學生“上實在的課”。真正做到了課改與新課標的同步。

  2、落實行動、以創新促教學。

  我們在積極施行“創設情境、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合作學習”互動式教學模式,儘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實踐和參與的機會,激發學生努力獲取新知的自信和不斷創新的慾望。“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即學生的自由探索、獨立思考及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即學生的個體探索與師生共同研究相結合。在課堂上,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們採用組內交流、組際交流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儘可能地讓所有學生參與到“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碰撞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從而實現各層次的教學目標。要做到教學合一,師生合一,完善自主學習,讓課堂充滿活力。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我們應該上紮實的課、充實的課、豐實的課和真實的課,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各得其所,各有收穫,主動發展。

  每次的學習活動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感覺到了一種精神力量的激發,這種力量是無可限量的,這種精神具有強大的動力,它將鼓舞著我們竭盡全力為學校教育教學謀發展做貢獻。

  在三中上至領導下至普通老師,大家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有所收穫,從一點一滴做起,把每一項工作都細化到極致。三中的每一位教師都把教師的專業發展視為一個龐大的工程、一項生命工程,每個人都透過各種方式進行專業學習、每個人都會抓住一切促進自我發展的機會。在三中,我們有著強烈的團隊意識,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事業心,會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透過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論得到提升,觀念得到轉變,我深感肩上壓力的沉重,更感責任的重大。我要不斷地思索,不停的探討,永不停止的實踐,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實處。

  一、教師應具備學習精神、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1、學習精神。知識經濟的到來,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新課程改革的上場,不得不促使教師們參加到學習中來,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勤奮地鑽研,要使自己的觀念能夠與世界教育發展同步。

  2、敬業精神。教師要把辦好教育作為自己的一項事業來做,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篤學,團結協作,為人師表,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並能夠與時俱進,根據學科的發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提高專業發展水平。

  3、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是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們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向學生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不僅要教會學生們怎樣學習,更要教會孩子們怎樣做人。教師承擔著培養各種能力、塑造完美人格等許多重任。因此,教師的工作是沒有止境,也無法用尺寸計量的。他們必須具備一種特殊的精神,默默無聞的勞動來自於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對教學的熱愛,源於看到學生成長的喜悅,並由此感到個人生活的充實和價值。

  4、創新精神。教育改革是學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要開展創新教育,首先必須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種創新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諸多方面協調一致、相輔相成的創新,也包括教師自身的創新素質。

  二、轉變教育觀念,營造良好氛圍

  觀念轉變是課程改革重中之重的問題,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是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新課程倡導“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的理念。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在鑽研教材中,儘量發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製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影象和幻燈片,以最佳的情景、畫面、音樂、色彩和語言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改變評價觀念,注重課後反思

  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及時評價,使評價成為教學過程的一部分,以評促學,以評促發展。

  課後教師要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要善於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提高。積極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錄和積累教學工作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於教學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於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每教完一節課後,教師記下本課的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進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之前在圖書館借一本省特級教師陳萍老師寫的《教師專業發展之道》一書,一直以來沒有機會拜讀,昨晚才擠出時間打開了這本書,剛讀了幾頁就被陳萍老師的簡歷和書中那飽含情感優美的敘述吸引了。當我翻開書頁,出現在我眼前的陳老師卻是那麼年輕美貌,真不敢相信年紀輕輕的她卻已經在教育界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績。想必這一切都離不開她的智慧與勤奮吧。

  在本書中,陳萍老師透過敘事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曾發生在她身邊的教育故事,抒發了她對生命的感悟,以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為線索,全面闡發了她的成功之路和成才之道。描述了她在學生時代鑄就的教育理想,在三尺講壇上的求索、耕耘,在教育教學科研中所彰顯出的生命力量。讀著她的書,我能深切地感受到陳萍老師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孩子們無私的愛。雖然我只讀了一點點,但透過感人故事所折射出來的教育理念卻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在本書的上篇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防震棚裡的大拇指感受激勵力量》,講述了陳萍老師小時候在防震棚裡上二年級時,候老師對她豎起的大拇指激起了她對朗讀的濃厚興趣,也給予了她對學習的無限信心。而候老師面對突發事件的臨危不亂,也讓她終生難忘。在題記中,陳萍老師這樣寫道:教育是需要激情的,教師是應該有個性的,學生是永遠需要激勵的。給學生一點陽光,也許會燦爛他的一生。也許正是當初候老師給了陳萍老師一點陽光,才創造了陳老師現在的燦爛人生吧。回首往日課堂的一幕幕,我不也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在努力嗎?只是我為學生準備的高帽子還不算多,於永正老師就曾詼諧地說:每個人都愛戴高帽子,不光是小孩兒,大人也一樣。所以我每次進教室前都要準備100頂‘高帽子’,隨時準備送給學生。下課時‘高帽子’送完了,我沒有損失什麼,學生卻獲得了滿足,變得自信了!細細想來的確是如此,作為教師又何必吝嗇這虛幻的100頂帽子呢?尤其是對於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高帽子更是不能缺的,給他們一顆不起眼的小星星,他們會比吃了肯德基還高興,學習的勁也就更足了。

  像這樣的教育理念書中還有很多很多,每讀一個小故事,就會收穫一個教育思想。在今後的閒暇時間裡,我會繼續捧起這本書好好地與作者對話,並把書中的教育理念很好地吸收為己用,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以她為榜樣,努力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師。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透過這段時間的專業發展學習,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階段學習的心得:

  一、專業化發展全面為我們講述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知識,共分幾個章節

  包含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與人格魅力》、《教師的職業意識與人文素養》、《教師的成長策略與教師生涯規劃》、《教師怎樣做教育研究》等章節。透過任課老師的精彩教導,我們不斷認識了相關的理論知識: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初步理解了教師專業化理念與實踐的相互聯絡;教師專業發展的有關規律;如何規劃教師自身的成長生涯;反思—從自己的教學的得與之中找原因,總結經驗與教訓;合作——向同事學習;教學相長——與學生共同發展;如何做好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評價。從這些資料中讓我對教師專業化有了全面的瞭解。

  二、透過學習使我瞭解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念與內容。

  1、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教師專業發展首先強調教師是潛力無窮、持續發展的個體;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把教師視為“專業人員”;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成為學習者、研究者和合作者;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發展的自主性。

  2、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包括: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態度與動機。

  三、透過學習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了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形成根源及緩解對策。

  1、透過這次的學習我知道了什麼叫教師的職業倦怠,也知道了教師的職業倦怠的表現有:長期的情緒上的倦怠感;人格的解體;較低的成就感。

  2、同時知道了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有:個體方面;教學方面;社會方面。

  3、瞭解了教師職業倦怠的根源包括:社會方面的根源;組織方面的根源;個人背景方面的根源;學生與教學情境。

  4、瞭解了一些緩解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以教師發展階段論透視教師職業倦怠,給處於倦怠期的教師以支援與協助;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建立良性支援機制;建立社會支援網路,對教師職業持合理期望;引導教師正確認識職業倦怠,並透過心理療法緩解壓力。尤其我想要講的是學校的領導層應該正確認識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來對待本校的教師職業倦怠現象,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地開展。

  透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幾個有效途徑,並結合自己在鄉鎮中學所任教的實際情況,不斷從自己的反思中去進行提高;多與同事合作,從合作中得到自身素質的提高;在與學生的交流與學習中去得到提高。

  總之,透過這次專業化發展的學習,讓我提高了自己不少的理論知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這些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書育人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教師專業化的動力主要來自於教師自身的內在需要,變成教師自覺行為,同時又能保證教師專業化的合理性。

  一、師德為宗,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

  教師的師德是教師從業的靈魂,有什麼樣的教師就可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為此,必須堅持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法》及有關政策法規,積開展師德承諾、師德師風建設等活動,儘量要求教師努力做到“思想道德規範、專業道德規範、教學道德規範、生活道德規範、行為道德規範、語言道德規範、交往道德規範”,自覺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和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

  二、關愛相信每個孩子。

  以“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才”為出發點,開展“微笑教育”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以“提高質量和效益,走內涵發展之路”為落腳點。

  三、師能為上,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的核心,教師的能力水平是提升學校品位的關鍵。要突出學習。教師是學習者,教師培訓並不只是培訓者講和受訓者聽的活動。突出“自訓”。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從“教材鑽所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基本能力”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亮點和不足,開展揚長補短式的自訓自練,學習和吸納教育理論和新的教有理念,強化推門聽課,互幫互學,在實踐中學習高。

  四、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

  教師要以使學生學有所得為目標,從而不斷提高自已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儘量補充資料。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自身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思考,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為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由於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課堂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氖和積極性。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不斷更新的社會,要立足於社會中,就必須不斷地學習,獲得新知識,充實自己,換句話說,在學校學的那些具體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要教給學生的是一種能延續的東西,這就是能力。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們相信,只要樂崗敬業,定會有所收穫。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個很時髦的話題,更是個很現實的話題。現代教育的迅猛發展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新課程的實施更需要教師專業化成長。只有走專業化成長之路,才能成為適應現代教育需要的教師,才能成就教師職業的理想境界。讀了李再湘老師的《教師專業成長導引》,我深有感受。

  我們怎樣走專業化成長道路呢?我覺得有三點極其重要。

  一、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低是不爭的現實,教師的職業壓力大,社會地位不高,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師行業形容為“雞肋”行業,更有人把教師的工作幽默地比喻為“站臺”、“賣聲”、“吸粉”。故而,眾多的教師職業心態差,職業倦怠感強。所以,許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職業,上班、下班,備課、上課、看作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從初級做到中級,從中級做到高階,平平淡淡,終此一生。這嚴重阻礙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人生有兩種職業心態:一種是“用生命回應職業的需要”,一種是“用職業實現生命的價值”。

  作為教師來說,應該要有後一種職業心態。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把教育當作事業來追求,用教育這種職業去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申繼亮提出:教師“應該對自己職業生涯有個規劃,凸顯個人發展主線。一方面需要創造條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內心告訴自己,把教師當做事業來看,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

  只有把教書育人當作事業來追求,我們才會由從業到敬業,最終樂業;才會從追求功利價值到追求社會價值,追求人生價值;才會從追求教學技能到追求教學模式,追求教學境界;才會由匠師成長為能師(經驗型教師),最終成為人師(專家型教師)。

  著名的教育專家李鎮西深有體會地說:“我的教育不為領導,不為職稱,不為榮譽,只為著我的樂趣本身。”正是這種良好的職業心態成就了他輝煌的教育生涯。

  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心理基礎。有了它,教師專業化成長才有了“核動力”。

  二、吸納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育哲學

  教師不僅是教育者,而且是學習者、研究者。教師這種職業最需要與時俱進。有人說:“要當一流的教師,就要先當一流的學生。”這話最著真知灼見,因為當教師第一位的是學養,第二位的才是教學的技術技巧。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要認真學習,擠出時間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不斷吸納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學。

  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嶄新的要求。新課程強調“四個注重”(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重整合)、“五個發展”(全面發展、全體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轉變角色,我們不僅是一部教案劇的編劇、導演、主演,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夥伴、參謀、鼓動者、裁判甚至是學生的欣賞者、供學生分析批判的參照物或靶子;我們要轉變思考的維度,不應僅僅思考把什麼給學生,還應思考把什麼東西不給學生,什麼東西用什麼方式給學生可以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思考和收穫,什麼樣的教學行為可以給學生帶來激勵性的評價;我們要轉變教學的方法,徹底消除滿堂灌,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我們還要轉變教學成果意識,它不僅應該有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還應有方法、能力、意識,更有教師自己做人和做學問的態度。

  深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的我們,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必須加強學習,加深對“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認識,否則,我們就會落伍,我們就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有教育家早就說過,學校是農村,不是工廠;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學生就像植物,需要澆水、施肥、治病、滅蟲,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自由發育生長。而我們習慣於將不同資質的人輸入機器裝置,按同樣標準、同樣程式、同樣時間予以“鑄造”。使得受教者不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作為一個與施教者對等的主體進入教學程式,而是作為“灌輸”物件、作為一個被動的物件進入教學程式,抹殺了個性,限制了特長,弱化了創造,不利於我們的人才培養。這種做法必須改變。

  吸納、更新了教育思想,我們才能更好地轉變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課程,適應新形勢,創造新成就。

  三、反思教育教學實踐,總結實踐經驗教訓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美國的著名學者波斯納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足見教育反思在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作用。

  而我們的許多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太願意去進行教育反思。教學常規中強調教師要寫教學後記,但真正用心去寫的不多;每年要求教師寫一篇論文,但一些人總是敷衍了事,總不想認真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反思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反思實際是對本質的追問,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學反思是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教學藝術的反思。透過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教訓,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透過反思,使自己的教學精益求精,漸臻完美。

  教學反思要找準切入點。根據專家的看法,對於新手型教師來說,應以自身教學技能反思為切入點;對於適應型教師來說,應以課堂教學策略反思為切入點;對於成熟型教師來說,應以自身教學理念反思為切入點;對於專家型教師來說,應以教育研究反思為切入點。

  可以說,上述三點非常重要,樂業積綻底氣,學習滋養元氣,反思造就靈氣。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有積極的心態,有紮實的學習,有深刻的反思,我們就能達到“職業有認同感、事業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從參工以來,我一直努力使每一個45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轉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

  學習了教師專業化與專業發展之後,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上有些陳舊,認識了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學習,朝專業化發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在教學中要對教材內容的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透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裡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路,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掌握了,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透過老師去啟發學生。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透過對“班級管理“這一版塊的學習,讓我受益良多,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建設優秀班級文化”這一學習版塊。在班主任工作中,這也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一部分。下面是我對建設優秀班級文化的一點心得體會:

  “班級文化建設可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這三個層面協調發展,將為班級樹立完整的文化形象。其中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學到這一部分時,首先,我先自己反思我平日的做法。在物質文化方面,我能和孩子們一起愛護公物,桌椅擺齊,衛生合格;我能與宣傳部長將絨板、展示臺進行佈置、美化,根據學校要求更換主題。在制度文化上,我們制定班規並努力執行。在精神文化方面,除了建設書香班級外,還滲透在學生交往等方面。但學完這一部分的內容後,我發現自己在班級文化的建設上,尤其是精神文化上是遠遠不夠的。我發現自己在班級文化的建設上,尤其是精神文化上是遠遠不夠的。核心沒有立起來,其他兩方面沒有支撐,那樣班級文化是虛有其表。

  透過學習,我知道了精神文化包含主人翁意識的培養、班級凝聚力的培養、人際關係的行程、意志品質的養成。我所帶的班級為低段,總覺得年齡小,偶爾懶惰或是沒有形成一個好的規矩是正常,要慢慢來。可在活動中,發賴、叫苦叫累的學生大有人在,當時只是一頓訓斥,現在想來,是我忽視了對他們意志品質的培養,如果我能在活動前進行一定的心理建設,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方法,那整個氛圍一定會不同,而這種良好、向上的風氣會時刻感染每一位學生。所以精神文化是在無形中感染、影響學生,而不是單一活動一蹴而就。

  精神文化是滲透在工作中點點滴滴的細節中,並要持久的浸潤在這種環境中才會漸漸取得成效。這讓我認識到,工作要用心,要有心,要抓住教育契機。我們的物件是學生,所以任重道遠。作為班主任,班級文化尤為重要,形式、套路根本沒用,一定要依據學情、校規等方面來開展,將核心部分抓好。同時,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相輔,三者協同合作才是一個完整的班級文化。

  這次的理論學習讓我認識到一個完整的班級文化體系及組成部分,讓我反思自己工作的得與失。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把理論知識運用到我帶班的實踐中,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9

  2013-2014學年上學期,我認真學習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於2007年11月1日出版的由余文森和連榕教授合著的教學專著《教師專業發展》。

  這本教學專著內容提要是:本書是“教師教育課程系列教材”之一,該書共分8個章節,主要對教師專業的發展問題作了詳細的介紹,具體內容包括教師專業角色、教師專業精神、教師專業智慧、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職業心理等。

  學習了《教師專業發展》這本書,我深刻地明白了: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髮展和完善的過程,即是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的過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

  第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性。學校歷來就是更新知識、創造知識的基地,教師除承載著為社會源源不斷的輸出人才之外,還擔負著專業領域內的科研工作。教師工作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性。

  第二,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由於近年來學校改革對教師隊伍的高要求,教師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並且學校作為知識更新與創新的發源地,教師較易接觸教育及學術的發展前沿,相對來說,這種先天性優勢更能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並且,教師的教學物件是思維活躍、朝氣蓬勃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及思維能力,較易接受新的思想及知識,促使教師也要不斷接受新鮮事物,不斷追求前沿知識,拓展知識領域,開闊視野。另外,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背景使得終身學習觀的社會的普遍重視,教師更是成為直接實踐者。這些因素均成為促使教師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各種途徑的學習、培訓,不斷促進自身教師專業發展。

  第三,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性。一方面,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專業發展貫穿於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

  《教師專業發展》這本書裡的語句片段有: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關鍵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認識問題,要從宏觀的教師專業化到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對有關歷史、現狀、規律等予以認識,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實踐問題,要能立足於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採取各種可能的方式,並利用各種組織支援等有利因素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三是保障問題,教育行政部門、教師教育機構、教研機構,以及教師任職學校等相關組織應從管理機制、條件創造、評價促進等各方面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保障支援。廣大中小學教師和教師工作者的需要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性, 加強教育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努力使自己從適應性教師成為成熟型教師。

  哈佛有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和思索問題)。透過學習《教師專業發展》這本書,我的教育教學觀念得到更新。我深刻認識到教學需要有新思路,應在反思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要科學安排精細化。我在教學中將從如下反思角度:教師的課堂行為;語言教學技能;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課堂氣氛;教學設計方面反思自身教學,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這段時間,我很榮幸地參加了2017察右中旗中小學教師遠端培訓學習。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專題講座,實踐模擬等。在培訓學習期間,我聆聽了老師、專家與名師的報告,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透過這次培訓,收穫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們的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透過這段時間的專業發展學習,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階段學習的心得:

  一、專業化發展全面為我們講述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知識,共分十個章節。

  包含了以下十個方面:一是解讀教師角色;二是教師專業化理念與實踐;三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四是初任教師的成長;五是反思—從自己的教學中學習;六是合作----向同事學習;七是教學相長---與學生共同發展;八是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九是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十是教師評價。從這些資料中讓我對教師專業化有了全面的瞭解。

  二、透過學習使我瞭解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念與內容。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專業發展首先強調教師是潛力無窮、持續發展的個體;

  (二)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把教師視為“專業人員”;

  (三)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成為學習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四)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發展的自主性。

  三、透過學習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了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形成根源及緩解對策。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知道了什麼叫教師的職業倦怠,也知道了教師的職業倦怠的表現有:

  (一)長期的情緒上的倦怠感。

  (二)人格的解體。

  (三)較低的成就感。

  四、透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幾個有效途徑。

  這包括從自己的反思中去進行提高;與同事的合作中去進行提高;在與學生的交流與學習中去得到提高。

  透過這次專業化發展的學習,讓我提高了自己不少的理論知識,我認為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

  第一我們要學會多讀書、樂讀書、善讀書,這樣才會有知識的源泉。過去我們總把學習看作是工作之外的一種負擔,實際上結合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展開有效的學習,對教學案例的研究,這些並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業務學習與專業發展是同步一體、互動生成的。要讓“一桶水”變成“長流水”,就要學會自己給自己充電,學會終身學習。

  第二,我們可以藉助網路,感受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捕獲最豐富的資訊。工作中我們面對的只是一個學校的學生,對其它學校以及國內外的教育諮詢和理念瞭解比較匱乏,我們可以藉助實現最廣泛的交流,在網路學習的背景中,教師完全能夠體驗實現專業發展的空間之廣闊。

  第三、教育是一門科學,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能獨立進行教學設計,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運用各種教學技巧的能力並有一定的教學機智。在教學實踐中親近學生、走進課堂尋求教學對策。在集體化情境中的個別化學習,鼓勵學生寫作業,定期評價學生的進步,課後還要經常進行自我反思與探究。

  第四,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和討論,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援和鼓舞。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和組織者,從不同的角度肯定孩子們的答案,激勵孩子們去探索,分享著孩子們成長的快樂。讓學生敢說“不”,敢問“為什麼”。

  總之,現在的教師不應該是手持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老夫子”。要做的更多是:學習、實踐、研究、創造,做一位能帶領學生不斷成長的發展者。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學校是培養學生的場所,也是教師學習、研究的場所,是促進教師專業素質形成和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成熟的基地。英語教師應透過工作與學習的整合,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不斷研究和解決英語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特別應高度重視英美文化的學習,因為英語作為語言不能脫離英美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英美社會繼承下來的各種行為和信念,因而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譬如我國學生在路上碰到英美人時習慣用“Where are you going ?”,其實它非但不能表達我們見面時說“到哪兒”所表達的那種關切問候的資訊,反而有可能會引起誤解。故此作為英語教師,在工作中必須加強對英美國家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處理好語言教學和文化的關係,才能保障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場合使用恰當、得體的,真實、地道的英語。實踐證明,不斷學習是英語教師逐步走向成熟,提高專業水平的基本途徑。

  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大量接觸真實、地道的英語,而且要求學生具有使用英語的機會和條件。同時,由於學生的學習需求存在差異,他們的學習風格、學習策略也各不相同,因而單一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不利於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潛力。因此,開發豐富多彩的英語課程資源,拓展學生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渠道,使學生儘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是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透過學生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英語及英語的運用,對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還應善於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影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碟資料、各種形式的網路資源、報刊雜誌以及其他英語實踐活動,透過教師創造性地對這些資源加以整合,形成富有特色的課程資源體系,這樣才能滿足學生自主決定學什麼、怎麼學、什麼應該學、在什麼地方學等選擇性學習的需要,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在英語教師專業素質諸因素中,課程資源開發能力處於重要性的地位,這是英語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英語教師就必須具備這種開發、整合資源的能力。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平時,我要求學生認真識記某個知識要點,往往聽到我覺得不可思議令人痛心地回答:“老師,我們不用那麼辛苦,到考試時百度一下,就可以解決了”。每聽到此話,我總有種“怒其不爭”的痠痛的感覺,便不加以分析地說他們超級懶,不可救藥。而現在,聽了崔教授的精彩講課之後,我光然大悟,學生的這些話何嘗不是在給我暗示:神奇的資訊科技可以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嚐到“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的甜頭。顯然,資訊科技也能促進我們教師專業發展,崔教授的課最能體現這一觀點,我感受頗深。

  透過《資訊科技支援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我明白資訊科技與現代教育密不可分,專題的主要內容仍記憶猶新:

  一、崔教授以國內外典型的教學事例和直觀生動形象的圖片,使我們充分了解到當今是資訊化時代,資訊科技高速發展,我們應改變落後的教育教學方式,應積極思考如何將資訊科技充分運用到現代教育中來。

  二、崔教授在課中說得到傳統教學、傳統學校已日趨沒落,新型的教學方式不斷湧現,作為教育一線的我們有目共睹,我們應與時俱進做一個新型的教師,崔教授倡導我們做一個將孔子和蘇格拉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與資訊科技完美融合的新型教師。他的話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使我們意識到現代教育需要資訊科技,我們應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推動教育的發展,當然我們教師要熟悉資訊科技,否則被時代拋棄。

  三、崔教授重點談到了資訊科技支援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五種學習方式:檢索式學習;非正式學習;協作學習;反思學習;自主學習。崔教授針對這些方式用具體事例做了詳細地介紹,讓我們知道資訊科技隨時都在我們身邊,也使我們明白瞭如何運用先進的資訊科技來學習,拓寬視野,豐富頭腦,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提升我們綜合素質。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要記住崔教授那句話——“牢記你就是學習的主人,不斷激發學習的內驅力,做自己命運的主宰”,別忘了借用強大的資訊科技。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焦建利教授聚焦於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何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問題,讓我們意識到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將資訊科技與教師的發展、與教育結合的重要性,並分別對當今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資訊科技與知識的結合以及技術支援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方式進行闡述。首先,焦教授以生動形象的事例及圖片,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如今社會發展的首要趨勢——技術的迅猛發展,由此引發人們去思考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如何將資訊科技運用到教育中來,我認為中小學教師是參與者、實踐者、倡導者,要做到“三心二意”:即熱心、恆心、耐心和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熱心。時代的迅猛發展不僅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同樣,給教育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帶來了新的期盼和渴求。特別是資訊科技對教育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衝擊,教師是面對、還是逃避,是思考、還是放棄,教師要有明確的選擇。一根教鞭、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要面對一隻滑鼠、一個鍵盤、四方熒屏的資訊科技新型教學方式的磨合、挑戰,中小學教師要敢於面對、敢於承擔。要有熱心,因為有熱心才會有興趣,因為有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恆心。“世界上總是這樣以新的代替舊的,總是這樣新陳代謝、除舊佈新或推陳出新的。”新事物的出現總是充滿生機與活力。資訊科技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講,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資訊科技如何用於教育教學卻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事實上,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結合,我們研究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如何結合,我們討論資訊科技如何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總會有成績,但也會碰到問題。碰到問題時,不能繞著走,不能避重就輕,更不能灰心喪氣。要以積極的心態,想方設法、千方百計的解決問題。因此,中小學教師要有恆心,即就是要持之以恆地在資訊科技支援下,發展好自己的專業能力,增強追求有效課堂教學的執行力。

  耐心。培根說:“無論何人,若是失去耐心,便失去了靈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不是制器,而是育人。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教師也不像工廠的工人制作產品,只要把原材料放進機器,經過一定程式的加工,就可以生產出產品。即使是再高明的教師,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培養出大學生。再先進的技術融入教育之中,也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不要急於求成,要有耐心,要靜下心來,沉下去,思考、研究、探索……如何實現資訊科技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磨合,如何運用資訊科技才會取得最佳效果,耐心地等待山花爛漫的時刻,耐心地收穫春華秋實的成果。

  合作意識。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中小學教師要在集體備課上下工夫,讓集體的智慧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要在同課異構上下功夫,讓思想的火花將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要在合作學習上下功夫,讓我們與同行為伴、與網友同行、與專家“零距離”接觸;要在多媒體課件研發上下功夫,讓資訊科技支援下的課堂更加變得有意義。

  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同樣,創新也是教育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小學教師要在教育理念上創新,把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向深入;也要在教學方法上創新,增強有效課堂教學活力;更要在教學手段上創新,讓資訊科技教育為教育教學插上騰飛翅膀。

  讓我們的有效課堂教學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學習了湯豐林教授的關於《自主發展取向的教師專業成長》的專題講座,使我對自己面臨的一些困惑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明白了怎樣擺脫困惑,爭取自己在教師職業生涯中進一步地成長。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就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責任感、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在思想上,應該積極向上、誠實守信、表裡如一;在生活習慣上,應該講究衛生、穿著大方、儀表端莊,也只有用這些合乎規範的言行、儀表、健康的習慣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才能使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薰陶中形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治學上,應該一絲不苟、孜孜不倦、勇於探索;在工作上,應該愛崗敬業、勇於創新、精益求精。為此,教師應該不斷地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教育具有科學性,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的指導,特別是素質教育更需要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心理學理論的指導。21世紀的小學教師,必須掌握小學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學科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遵循教育規律,瞭解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兒童學習的心理特徵,如兒童的記憶、觀察、思維和興趣、習慣、意志、性格等心理現象。

  教師要敢於創新,不要一味的用老一套辦法。不能有“寧願墨守成規,也不敢於創新”的思想。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師的職業是應激的職業,教書育人責任重大。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觀能動性的活生生的人,這一特點決定了教師工作的複雜性。而且,現在的小學教師面臨的壓力很大,困惑很多。各種檢查、評比、考核,對學生的安全責任,以及教學中對學生的管理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如:教師工作超負荷,工作時間長,備課、批改、輔導……無休無止,長此以往導致教師身心疲憊,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透過專題講座,我明白了:

  1.工作中我們越認真,得到的資源越多,機會越多,越容易成功。

  2.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生命中美好的進取的目標上,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不管以前有多少成就或多少挫折,都要放下,否則就會成為一種包袱。

  3.把每天做的事分一分,把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4.要有合作意識與團隊意識。

  5.瞭解自己完善自己。

  6.不斷學習,超越自己。

  7.保持簡單生活學會熱愛工作。

  8.培養良好嗜好,適時親近自然。

  9.說話令人愉悅,懂得知足感恩。

  10.改變你的生理狀態,就能改變你的心情。

  因此,我認為只有改變自身的心態,提高自身的行為修養,不斷地學習並在專業上不斷成長,用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學生,面對工作,面對社會,我們才能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無窮樂趣,這是非常重的。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去嘗試和運用,快樂生活每一天,不讓幸福溜走。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教研、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校本教研是推動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的內在動力,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又是促進教師提升自身素質,逐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聽了蔣曙光老師的課後,感受頗深,有一下幾點心得:

  一、校本教研的內涵

  校本教研是一個新事物,其內在規律與發展特點還有待探討,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即校本教研是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以學校為基本單位,著眼於學校的整規劃和發展,以學校實情為出發點,以具體實踐為落腳點,在上級教研部門的直接指導下,由校長、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旨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科研能力,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而開展的教學研究。它著重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徵是以校為本,強調圍繞學校自身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應該突出“以校為本”、“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和“以解決具體問題為本”的原則。

  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個體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以及教師群體為取得教師職業的專業地位而進行努力的過程。前者是指教師個體專業化,主要包括理論素養專業化、學科知識專業化、教學實踐專業化等方面;後者是指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題之一,是教師教育研究的核心課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關係著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採取有效措施加快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是教育介面臨的一大課題。目前,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教師,由於受條件限制,他們的專業化發展受到制約;同時,教師教育制度、教育科學的改進與發展等都是制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教師的專業化尚處於中、低水平,這必將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係。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育教學實踐,教師的發展只能在學校,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在對自己實踐的不斷反思中才能完成。學校既是教師專業生活的場所,又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地方,加強校本教研正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增強了校本教研實施的可能性

  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兩者是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一方面,校本教研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在校本教研中不斷成長,湧現出一大批專家型的教師;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素養得到提高,有利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具體問題,自覺進行教學反思,同時使課程研發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師無序的、散亂的教學經驗上升到自覺的教育教學行為,為更好地實施校本教研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使教師的專業化得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開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走“科研興校,科研強師”之路,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投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培養出一批批專家型的、研究型的教師,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學面貌有一個大的改觀,以保證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剛參加了國培專案的學習,收看了湯豐林老師的影片講座,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讓我理解了許多道理,在學習《自主發展取向的教師專業成長》這一內容時,感觸頗多。

  首先、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責任感、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師在思想上應該積極向上、誠實守信、表裡如一;在生活習慣上,應該講究衛生、穿著大方、儀表端莊,也只有用這些合乎規範的言行、儀表、健康的習慣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才能使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薰陶中形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治學上,應該一絲不苟、孜孜不倦、勇於探索;在工作上,應該愛崗敬業、勇於創新、精益求精。為此,教師應該不斷地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其次、教師要有創新精神,敢於實踐。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同時也是教育教學方法不斷進取的源泉,教師的職業是應激的職業,教書育人責任重大。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觀能動性的活生生的人,這一特點決定了教師工作的複雜性。而且,當代教師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壓力,困惑很多。各種檢查、評比、考核,對學生的安全責任,以及教學中對學生的管理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包括校內和校外,而校外也就是說社會的因素,教師收入明顯偏低,生活條件差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校、家庭面臨兩重天的境地,所以教師必須合理處理好這兩種關係,才能安心教學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另外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也要有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要使自已的業務更精、更透徹,需要不斷地學習一些教育理論書籍,透過讀書學習加深自身底蘊,提高自身修養。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智慧和靈氣。還需要不斷反思,促進專業成長。湯豐林教授在談到教學反思的藝術時也說: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強勁動力,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至真法寶。教師只有反思才有感悟,只有反思才有提高,只有反思才有進步。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我要多反思,多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時時處處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行為、教學結果,爭取早日實現自己的專業化成長。

  第三、從湯豐林老師的課中我領悟到以下幾點,使我明白了:

  1.工作中我們越認真,得到的,資源越多,機會越多,越容易成功。

  2.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不管遇到多少阻礙和挫折,都要堅持不懈的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3.做事不拖沓,今日事今日畢。

  4.要有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5.瞭解自己,完善自己,不斷學習,超越自己。

  6.保持簡單生活,學會熱愛工作。

  7.培養良好嗜好,多多親近自然。

  8.懂得知足感恩。

  我身為一名中青年教師,又奮鬥在課程改革實驗的最前沿,更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無論是教育家,還是中外名師,他們都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蘊,這與經常學習是分不開的。隨著課改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教師要有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自覺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和知識結構,以便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關於自主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的五項修煉這一專題講座是由市小學語文的教研員陳中傑老師主講的,他所介紹的教育教學經驗深深吸引著我,也讓我重新審視“教師”這一職業。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人,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以及較強的資訊素質和學習能力。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生命的成長,心靈的成長,是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和承受力的成長,是對教師職業與教育物件愛的增長,是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與提升。

  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腳踏實地地工作才能適應教學,才能使自己的專業素養得到成長。陳中傑老師對此也給出了他的五項建議,即教師專業成長的五項修煉。

  1、悅己——做幸福的老師。

  首先,要把心放平,把心態放平,要有一顆淡泊而不淡薄的心,淡定且堅定的行走於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其次,想要成為一名幸福的老師就要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得眼睛,能夠尋找生活中的小快樂,讓教書育人成為一種享受。再次,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現如今的孩子們也比當時年少的我們有了很大的發展,作為孩子們成長那個道路上的“引導員”的我們也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同時也要培養自己高雅的愛好,利用自己的學識與才藝形成自己的教學魅力,也使孩子們享受課堂。

  2、愛人——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師生平等是實現“愛人”的前提。國內外的教育家都說要尊重孩子,那怎樣才是尊重孩子呢?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活潑、好動,愛玩,他們生來就是一個探究者,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次又一次地探究與嘗試,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做出一些與我們成人的規則世界所悖的事情,但這正是孩子們所學習的過程,我們所能做的必須做的就是在孩子們偏離執行軌道時拉一拉,在孩子們動力不足時推一推,在孩子們迷失方向時指一指。尊重孩子的差異,孩子的差異是他長期生活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思維方式所產生的,是他們成為一個個鮮活個體的條件。作為老師我們要發現孩子的不同,尊重孩子的不同,發展孩子的不同,使孩子像自己、做自己。

  3、厚知——做學者型教師。

  這就簡單明瞭多了,一句話,即活到老學到老,教到老學到老。不斷地充實自己,增加自己大腦中的知識儲備,才能不照本宣科,才能使課堂更具魅力更有吸引力。

  4、提能——做研究型教師。

  或許我們沒辦法像教育家或學者那樣做一些大型的研究,提出一些新穎的教育理念,開發一些更新型的課程,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好對教材的研究。真正在授課前,認真研讀教材,瞭解作者及教材編寫者的真正意圖,再以教材為基礎拓展延伸加深理解,尋找適合的教授方法,提高課堂質量。

  5、樂群——做合作型教師。

  學校的發展需要合作,教師自身的發展成長也要在合作中得以實現。怎樣才能做一名合作型的教師呢?首先,要與學生合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其次,要與教師合作,教師自身的成長與發展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學習,透過彼此教學經驗的交流,教學方式的對比,激發教師思考、探究、創新,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案。最後,要與家長合作,在與家長的交流中瞭解孩子,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吸納合理化建議,為孩子的成長,也為自身的成長。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這個月讀了《做一名學習型教師 教師專業發展的務實行動》這一本書。起初拿到這本書時,感覺又是一本理論堆砌的教導我們讀書的書。但是當慢慢走進這本書時,我收穫的卻是一個個引發我們靜靜去思考的真切的問題。

  在《教師:為你自己而學習》一講中,作者提出假如已把教師作為終身職業的話就應該靜下心來思考兩個問題:一是我怎樣當好一個好教師。二是我怎樣使自己的教師職業生涯更有意義。而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沒有別的,只有學習。我們都知道學習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捷徑”,但是這條“捷徑”又是充滿了挑戰與艱辛——學習之路必是辛苦的,學習之路亦是孤單的。我,作為剛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的人來說,還處在學習之路的起始時期,自身各方面素質都還在學習、積累階段。我自己很清楚我唯有學習才能得到更快的成長,也唯有學習才能使得簡單平凡的工作顯得更加有意義。但是很多時候,自身的意志力卻和“學習”做起了艱苦的'抗爭——學習沒有持續性,“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這時候我常常用這本書中的這麼一句話來激勵自己:為自己而學習!這是多麼簡單純粹的理由——我的學習為了能使自己更快的成長!我的學習為了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的學習為了改變無奈的命運!這並不是自私的想法,的確,只有滿足了自身的需要才能做出更多的為他人之舉。

  回顧我走上教師的崗位十六年了,在這十六年的時間裡,經歷的太多,我不想去後悔已逝的時光留下的遺憾,也不想帶著恐懼的心去仰望還遲遲未到的將來,我只是做到時刻提醒自己做好當下——做好當下眼前的事,做好能幫助我成長的事情,做好自認為對的事情……其實當下有何其多的事等著我去做,很多時候我把無謂的時間浪費在對過去的懊悔、對將來的恐慌都是徒勞的——逝去的已成定局,將來的還沒到來,要通過當下才能走到將來,所以做好當下的才是最主要的。

  作為一名教師,我還太“單薄”——有多少的知識等著我去學習、補充;作為一名社會人,我還太“無知”——有多少的社會閱歷等著我去積累、充實。面對當下,我只想對自己說:學習吧,你別無選擇!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我們幼兒園這次學習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發展》 ,給我的感觸很深,讓我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發展》中“以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透過這次學習,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兩點:

  第一, 關於師幼溝通方面的技巧。

  我們作為幼兒老師,一天到晚都在和孩子打交道,首先要積極的與幼兒溝通,在生活中做幼兒的親人,在遊戲中做幼兒的夥伴,在精神中做幼兒的朋友,在困難中做幼兒的導師。比如,我們剛接觸一個新的班級,首先要先熟悉每個孩子的名字,並儘快的記住每一個孩子的名字。這樣,讓孩子明白了老師對他的尊重。我們還應該學會傾聽每個孩子的心聲,不要輕易的打斷孩子的談話,讓孩子把話說完,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的心理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

  第二,要用真心去愛孩子,要用快樂去感動孩子。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時刻裝著一顆愛幼兒的心,一顆對每個幼兒負責的心,對待每個幼兒都要有耐心,照顧幼兒要細心,給與精心的呵護和教育,把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不諷刺挖苦幼兒,更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真正的把幼兒當成我們的好朋友。在一日活動中我們要時時關注他們,哪怕一個鼓勵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頭,都傳遞著我們對孩子的愛。我們要多鼓勵、多表揚,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在教育活動中及時給予孩子評價,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只要我們營造出了快樂的環境和氣氛,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只是一個小小的眼神,都能讓孩子體會出其中的快樂。

  透過學習《幼兒教師專業技能發展》,我明白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擺正心態,多和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和討論,取長補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一、要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

  教師專業發展 心得體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轉變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要為教學服務

  恰當的教學情景創設,不僅為學習數學拉開成功的序幕,而且會成為他們主動探索數學領域奧妙的動力,因此,教學情景的創設,不僅要有激趣的作用,還要求情境與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絡起來。如果僅僅為了追求時尚而繳盡腦汁,捏造教學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為教學服務。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透過觀察、測量、摺疊、討論,進一步瞭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間,認識一些常見的幾何體與平面圖形。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想象,體會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3、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學段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氣息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時下頗為流行的提法與做法,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不能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有的為聯絡而聯絡,或牽強附會,有的不加選擇,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氣息濃郁了,但數學思維的培養缺失了。

  我認為,數學生活雖然與生活關係密切,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不同的範疇,適度而恰當的聯絡生活,對於數學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難以數學化一樣,如果數學教學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償失的,數學課的"主角"永遠只能是數學本身,數學學習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來為生活服務,也可以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數學能力,但不能走失數學本身。

  5、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資訊,電視、報刊、網路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資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教師就應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去感受教學美、去追求數學美。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指引"和"抱著"想到,"引"與"抱"採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樣。葉聖陶說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著"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著"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大三初我們數計學院組織了一週的教育見習,我被安排去師大附中-曾經的母校,可是現在的身份卻不同了。見習,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很累,但是收穫很大,在那裡我換了另一種身份聽課,不再琢磨題目會不會做,而琢磨題目適不適合學生做,怎麼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以及我的思路,揣摩老師各種的導課技能,說課技能,板書技能等,看著附中很多優秀老師如何上課,我發現同樣的內容,不同老師可以講出不同的風格,很受啟發。看著旁邊大四的學長學姐們為了一節課,在那預演了無數次,修改了無數次教案,很驚訝,可能只有身入其境了才能明白其中的辛苦吧。因為不夠明白到教課的嚴肅性,那一週的見習,只是忙著聽課,改作業,寫見習報告,還不能深刻的意識到教師-這一行業的艱苦。

  然而,在接下來的微格教學中,我終於見識到了教師的辛苦了。作為初出茅廬的我們,老師對我們要求很高,她把所有的課都給我們講了,每個人也只有兩次上臺講課的機會。我的第一次講課是講語言技能。第一次講課很興奮,一口氣講下來了。同學們反映說雖然語言流暢,到位但是講的太快了,而且語調基本上很興奮,難以消化。我的一腔熱血被打擊了。我的第二次講課是關於高二的等差數列。沒有試講過,板書沒有演練過,就上講臺了。講完後,我受到了嚴肅的批評:板書太草了,沒有系統(之前我是有設計板書,但是現場的版面太小了,不好寫開),擅自修改課本內容。慢慢的,在看到許多同學的上課和老師的及時點評後,我明白了:教師只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才是主體,你的任何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不能自己想當然的改變教學內容,要注意學生的知識背景。中學生的模仿性很高,老師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隨便修改課本上的內容,在修改前要參考很多資料的。老師,作為一個傳道解惑的人,學生很輕易的把他們看成榜樣。如果老師一旦出現錯誤或者不得當,這需要多少時間補救的呀!

  基於自己這麼淺短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一些見解。

  第一個方面:授之於魚不如授之與漁

  在教師專業發展的課堂上,對老師的一個例子印象很深刻:對於小學的一年級的1+1=2,鄰居的三年級的哥哥會教,孩子的父母會教,你也會教,如果你講的和他們一樣,那學生為什麼要向你學習呢?教師不但是一個職業,它還需要一種技巧,一種不同於其他人的教法。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怎麼去求得一種適合大家的教法呢?這是教學中最大的問題,解決好了它,你的教學質量就不會差了。教師教給學生的也不單單是知識,還有一種技能。而且慢慢的,教師在教學中注入了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們。

  第二方面:進課堂之前收拾好自己的情緒。

  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意識到教師的重要性,追求完美的我不允許自己犯錯,但是我慢慢發現在現實課堂上,這是很難控制的,教師也有情緒,也有生氣的時候,怎麼控制好自己心情是一個問題。做不成完人,我們就努力往好的地方上靠。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親切自然的示範表演,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幽默活潑的話語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全身心投入,會將學生帶入輕鬆愉悅的學習境地。在學生的面前儘量表現成積極向上的一面,把自己的消極情緒收拾好進入課堂。

  第三方面:表達好自己的意思,不要輕易扼殺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怎麼表達自己對書本內容的看法是一個問題,怎麼批評調皮搗蛋的學生是一個問題,怎麼表揚學生是一個問題。這些都是有技巧的,見慣了身邊一些因為老師的一些話而對學科產生興趣的例子,當然也有因為老師的誤會而放棄的學科的例子。在學生心裡,老師就是神了。你要如何演繹這個形象呢?注意自己的措辭,注意場合,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在事情不明白的時候,把學生往好的地方去想,假設學生們都是好的,這樣你才不會對號入座,非理性解決事情。

  第四方面:你要有一桶水,才能倒給學生半桶水

  作為老師,要努力做到比學生知道的多,這句話可笑嗎?老師本來就比學生知道的多。是的,老師是知道的多,可是他也忘得多呀,而且作為一個老師,不僅僅要知道多,還要講的通才行。這樣就不斷的督促老師們學習,我們不僅僅要學本專業的知識,還要學習其他專業的知識,我們需要橫縱發展。很多知識都是共通的,往往在一個地方你看不到它的本質,換了一個地方你輕而易舉的看到了。如果你想吃老本,不求上進,那麼你就愧對教師這個職業了。在學生面前支支吾吾,講不通,自己也會覺得難受的。

  第五方面:不要強迫學生做任何事

  這一點,很難辦到。在高三的時候,老師們恨鐵不成鋼,常常告訴學生們怎麼做怎麼做。學習本來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急了也沒用。我們要鼓勵他們學習,而不是強迫,所謂強扭的瓜都是不甜的。在見習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附中高一的林老師,他一直都在說我建議什麼什麼,我本人習慣什麼什麼,我覺得什麼什麼比較好,而不是說你們要怎樣怎樣。他退了一步,卻更能讓學生接受他的意見。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鑑。

  以上就是我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一些心得體會,很粗淺,但卻是我的真切感受。當一名好教師,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走……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當今,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與時俱進、教學內容的飛速翻新、教學方法的日益進步、教學手段的逐步現代化都向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業務水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了應付這種挑戰,更好的勝任自己的工作,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知道我必須以積極的心態主動投入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回望自己的成長曆程,我深知自己的進步離不開下面幾個動力源泉:

  一、熱愛本職

  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看重學生的優點,淡化他們的缺點。正是因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我不僅有了工作的動力,還常常覺得自己的學生是最可愛的學生。這些,無不激勵著我,讓我在教育路上信心百倍。

  二、專業引領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在教師的自覺自醒的基礎上展開的,但教師的成長不可能完全只依靠自己,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培訓中心每學期都會給我們組織骨幹教師培訓、分學科培訓,這些培訓讓我知道了當前的教育局勢,明確了自己該樹立的教育理念。繼續教育中,各校資深老師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專業的理論,更讓我掌握了教育的方法。另外,教育局組織了交流課、優質課巡講,這些真實的、可操作的優秀例子,都讓在新課改中曾一度不知所措的我豁然開朗,給我的教學指出了鮮明的道路。

  三、同伴互助

  教師要實現專業成長就需要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成長。我慶幸我有一群真誠合作的好同事,課前,他們總能毫無保留地給我許多有見地的建議,課後又給予我客觀的評價,使我的教學水平穩步提升。平時我和大家會進行不定期的資訊交換,我們交流自己好的做法,把自己擁有的資訊公諸於眾。另外,我們還透過經驗交流會,分享、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經驗,借鑑和吸收他人的經驗,這些讓我在課堂教學、轉化學困生方面取得了很好收效。在教研組活動時,我們有深度會談時間,這是個自由的開放的發散過程,誘使我們把深藏於心的甚至連自己都意識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表達出來,當冒出和形成很多有價值的新見解時,大家就在一起圍繞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見和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為自己的意見辯護,同時也不斷思考和質疑他人的意見。大家互相豐富著彼此的思想,不斷地提高自己和同事對問題的認識。我的知識也因此不斷地變更和擴張。其間,一些老教師和優秀教師總能帶給我很多啟發,當我工作遇到難題時,他們同我一起解決;當我不知所措時,他們給我指點;他們讓我養成了邊教邊思考的習慣。除了注重和本校同事的合作,我也很重視同外校老師的交流,這時又能從他們身上獲得新的資訊與方法,為我的成長注入新的活力。

  四、 自我反思

  卓有成效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我注重了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進行反思,也善於透過閱讀思考反思比較自己的實踐效果,從其中發現差距。教前反思,我在備課前認真分析教材、學生及學生以前生活、學習狀況,透過教學前深思準備出符合班情、生情的個性化教案,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了我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根據課堂上隨時出現的問題即時反思,抓住契機,調整自已的教學策略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使我的教學得以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閱讀反思,透過閱讀教育教學專著不斷的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來促進自己的專業素養。教學與反思的相結合,提升了我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使我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有人說“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只有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經驗及其侷限性並經過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才能形成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先進的教學觀念和個人化教育哲學。”我把這句話記在心間,鞭策自己的工作。

  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我常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我的同事、領導,都給了我很大幫助。我經常記錄一些反思,越是反思,越是覺得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很多不足,於是我把目光投入到優秀書籍上。我就常常穿梭於圖書室與教室間,睡前必看書已成了我的習慣,無論是教育理論書籍,還是名師的教育隨筆,又或者一本小說、一本散文,都讓我領略到不一樣的風光。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一如既往,做到如下幾點:

  1.不斷學習,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並結合教材的特點與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積極反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客觀科學的分析,並進行新的實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自身理論水平。

  3.勇於實踐,不再害怕公開課,研究課,在磨勵中挑戰自我,成為一名有自己教學風格的語文教師。

  4.積極參加各種校本培訓,如教學研討、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會等,在相互學習中取長補短。

  我時刻告誡自己要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創新,拒絕平庸,注重自身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奉獻給教育事業。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歌!

  《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心得體會 篇23

  我有幸線上聆聽了正高階教師、碩士生導師、深圳市第二高階中學副校長林偉老師的報告,報告的主題是“教師個性化成長與教師高層次專業發展”。林老師從四個方面:“素養修煉,提升綜合能力;願景修煉,不斷追求卓越;學術修煉,提升學術素養;心智修煉,學會智慧思考”講述了教師發展的方法和途徑,並闡述了他“思意教學”的教學主張,聽完後很受觸動!

  教師的成長必須圍繞一箇中心:以專業實踐出發,而教師的專業實踐就是課堂教學。上好一節好課,要求我們老師必須擁有紮實的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靜下心來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用適合學生實際的方式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圍繞這個中心,必須從三個方面努力:多進行專業閱讀,閱讀本專業書籍雜誌,閱讀心理學書籍,閱讀最新教育理論書籍,做到“給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多進行專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等;多進行寫作,寫課題,寫論文,將自己教學中的理念、經驗、教訓等進行概括提煉,促進專業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教”,又要“研”,還要“寫”。教是研的前提和基礎,研是教的總結和提高,而寫是教和研的概括和昇華。如果只教而不研不寫,那就只能做個教書匠,不能提高、發展,永遠也成為不了優秀教師!以前我總是找各種藉口,如“不知寫點啥”、“不知如何寫”等,這個報告給了我答案。可以從國內外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中獲取素材,可以從各類書刊中獲取資訊、提取素材,可以從研究教法學法中獲取素材,可以從教學中捕捉素材。做一個有計劃的有心人,勤思考,勤動筆,堅持就會有收穫!

  願我們大家都做一個有職業規劃的人,鐵下心來教學,靜下心來讀書,沉下心來寫書,不斷進步,爭取早日成為“課堂有魅力、考試有成績、理論有厚度、論文有質量、講座有掌聲”的優秀教師。共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