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7篇)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7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1

  近期,結合培訓班的作業要求與自身的工作需要,將《觀察兒童》翻閱了一遍。翻閱第一章,就被這本書吸引了。因為內容是我現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這本書不似一些書講述高深理論,離我們感覺很遠。它的陳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導師,就在你的身邊向你娓娓道來你在觀察中的一些問題,並用具體的案例,可借鑑的解決的方法讓我知道今後該怎麼做。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引發我進一步深讀它的興趣。

  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應透過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的觀察,獲得大量具體、真實的資訊,理解和評價幼兒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學會科學地觀察幼兒,就成為每個幼兒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很好地把握科學觀察的方法,使觀察的過程得到完善。

  觀察,觀為看,察為思。結合現實工作中,看到了許多觀而不思的行為及被擱置在文字上的那些可記可不記的記錄。書中“觀察的價值在於它們的運用,而不是作為文件的收集”的觀察價值與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鳴。那如何助推教師開展有意義的觀察?使觀察成為教師推進幼兒發展的自然實施的教育手段,我們能為教師做什麼?此書給了我啟示。

  一、教師要學會觀察

  義大利的瑞吉歐教學思想中有這樣一句話:“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並拋還給孩子。”它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幼兒,及時捕捉幼兒中有價值的問題,然後再把問題“還給”幼兒,讓他們“接過球”,投入新一輪的思考、探索,從而使主題活動不斷深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雖然在運動、遊戲中注意觀察兒童,注重了幼兒的個性,但沒有深層地科學地去觀察。透過學習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賞、包容、研究的態度觀察幼兒。要有一種開放性的心態,充分了解兒童,解讀兒童的行為,理解兒童的行為。

  在活動中,我們可根據教育活動目標的達到程度對幼兒進行觀察,教師提出教學目標是一致的,要觀察幼兒在完成教學目標中的困難在哪裡,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是否適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還需要有“鷹”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和個別差異。然後根據孩子發展的水平來調整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提供有利於進一步發展的材料,使教學活動目標性更強。

  二、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

  無論什麼樣的觀察活動都可以讓觀察者獲取大量的資訊,但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的資訊,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觀察者首先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資訊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教師就因為沒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角度,而使其“客觀描述”籠統、簡單,致使觀察活動流於形式,失去意義。例如,某教師對一位新生入園適應情況進行觀察,觀察記錄中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門口,抱著媽媽說不願上幼兒園”。可以說這是一次意義不大的觀察,教師無法透過這次觀察尋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新生在入園時都有哭鬧現象,不同幼兒有不同的表現,教師只有透過對幼兒哭鬧持續時間、父母處理方法、幼兒情緒變化過程等細節的觀察,才能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尋找切實有效的新生入園教育策略。

  三、教師要學會參與和傾聽

  “參與”就是教師要學會在活動中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幼兒探索活動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建構、共同表達、共同成長的過程。沒有參與,就沒有觀察。

  “傾聽”就是教師要學會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在“童聲”中理解幼兒的生活,在“童聲”中推動幼兒的探索。只有學會了傾聽,教師才能與幼兒產生互動的心靈感應,才能更好地幫助幼兒在探索活動中不斷地成長。例如:某教師要教小朋友用三個圓做成一隻小蜜蜂,孩子們興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師一會在這桌幫忙一會又到那桌說說話。她的行動在告訴我們她在觀察孩子的操作,並試圖發現需要幫助的孩子以便及時的提供援助。結果她並沒有發現她所認為的不會做的孩子,只能機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師,我不會”。很顯然,老師錯過了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最好的時機。她所理解的觀察是主觀的,被動的。在參與的過程中,她沒有傾聽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參與、哪裡需要她的參與,她沒有獲得這些資訊,所以她的觀察毫無結果和意義。

  但是,我們所強調的參與和傾聽並不是獨立的兩個觀察的前提和條件,他們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在探索活動中,對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師生互動要求很高。很多老師在孩子的活動中能很好的參與,並認真觀察孩子操作情況,也能很好的傾聽孩子的講述,但是這樣的參與有很多的盲目性,這樣的傾聽也比較形式主義,所帶來的觀察也只能是粗淺的、表面的。觀察孩子在探究活動中的表現,首先要參與,但這樣的參與不是老師主觀的或是活動要求的參與,而是認真傾聽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師、歡迎老師、願意和老師一起操作,這樣參與進來觀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動的,瞭解到的資訊也是最真實的,而我們反饋給孩子的也將是最及時的、對他的操作最有意義的資訊。

  四、重視對幼兒操作過程的觀察

  在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時,很多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某教師這樣記錄:“xx到美工組玩了一會兒,什麼也沒畫出來,就到別的.組去了。”這位教師只注意了操作結果,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有興趣、如何擺弄材料等細節卻忽略了,而這些資訊往往更能使教師受到啟發,並促使教師進一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該幼兒在現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幼兒操作活動過程的觀察。

  五、注意觀察記錄的客觀有效性

  教師所做的觀察記錄應該是對幼兒活動情況的真實而客觀的反映。有些教師的觀察記錄中,發現他們持續觀察的時間較短,沒有將幼兒放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進行了解,教師往往只抓住幼兒說的幾句話或幾個動作就結束了觀察。用這種不夠到位的觀察來指導教育行為,難免帶有主觀性。還有些教師記錄的觀察內容並非親眼所見,而是根據其他幼兒反映的情況記錄的,這就很難保證真實、客觀、全面,教師據此分析孩子的發展情況也不一定與實際相符。

  因此,我們應科學的觀察幼兒,這是在實踐中不斷探討、學習的基本功。應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為最好的觀察者。

  好書,是能引發讀者思考。這本書無論是內容還是編撰的格式,給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觸動。以上是初淺的認識,今後會再細細研讀,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2

  開學初,因課題研究和理論學習的需要,到徐主任處借了一本幼兒園教師必讀叢書——《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幾個月來,因瑣事繁忙,一直沒有機會閱讀,直至前幾天得空,才隨手翻閱起來。

  本書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譯是單敏月、王曉平。本書共有7個章節。在第一章裡,主要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要觀察”,並介紹了幾種記錄觀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觀察”,同時也給讀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實踐的機會;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紹各種觀察法,並給出許多例項,羅列了一些目的、目標,以便於讀者決定採取最恰當的模式來記錄觀察;第四章是更詳盡地回顧了記錄觀察的益處,以及觀察對於兒童的重要意義;第五章是“將觀察和評價與基礎階段的早期學習目標聯絡起來”,第六章是對各個發展性領域分別作了介紹,並列舉了一些與早期學習目標的標準有關的活動,對我們想拓展兒童經驗有所幫助。第七章是“發展的里程碑:從出生到8歲”,可供我們參考查閱,但它只是一個指導方針,因為每個兒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經驗。

  作者創作本書的初衷是鼓勵照料嬰幼兒的工作者樂於觀察兒童,透過觀察和記錄兒童的成長情況進而滿足兒童的需要,同時也使自己在規劃未來的專業發展時,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學習和完善的方面。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或許你已明白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觀察,會讓你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觀察、如何來記錄,只要我們按順序通讀本書的章節,一定會讓你獲益匪淺。這些章節在內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帶你逐漸掌握觀察記錄的全過程,而且其中觀察記錄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會讓你查詢起來更加方便,書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完成它們會讓你更好地建構起你的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雖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還是被它的實用性給吸引了。它真可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觀察記錄工具書。它讓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觀察的價值所在,讓我熟知了觀察兒童的全過程,讓我瞭解了觀察兒童的。方法,習得了許多觀察的技能,更讓我有信心成為一個觀察兒童的技能嫻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動時,我把它介紹給了我的姐妹們一改往常理論學習的形式,我先根據第一章的學習內容出了3個簡答題,讓姐妹們即興作答,並把答案寫在白紙上。問題1、我們為什麼要觀察兒童?問題2、透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看到什麼,瞭解什麼?3、透過觀察兒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

  答題完畢,我們當場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如為了瞭解孩子現在的發展水平,獨特的個性特點,更加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促進孩子的有效發展等……然後我再組織大家一起學習,找出正確的答案,並將自己剛才的回答與書中給出的答案相互比較。附書中的答案:

  我們為什麼要觀察兒童?——為了發現他們獨特的特點。

  我們能看到什麼?——兒童能夠做些什麼;他們怎樣接近問題,以及嘗試怎樣解決問題;兒童自得其樂。

  我們能瞭解什麼?——他們已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麼做某事;強化我們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

  我們怎樣幫助他們?——透過提供活動、資源或支援,促進這些發展性技能。

  透過觀察兒童:我們評估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的學習。

  可見,我們老師對“為什麼要觀察兒童”的目的是比較明確的,其理念和價值觀也是比較正確的,只是在“我們能看到什麼、瞭解什麼以及怎樣去幫助他們”這些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全面深入,相信大家透過學習、比較,會讓我們的觀察記錄更加客觀、科學、有效,也能更好地促進我們孩子的發展。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3

  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單敏月、王曉平翻譯的《觀察兒童》一書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書。我仔細閱讀了這本書,並做了記錄。在第一章裡,主要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要觀察”,並介紹了幾種記錄觀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觀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紹各種觀察法,並給出許多例項;第四章是更詳盡地回顧了記錄觀察的益處,以及觀察對於兒童的重要意義;第五章是“將觀察和評價與基礎階段的早期學習目標聯絡起來”;第六章是對各個發展性領域分別作了介紹,並列舉了一些與早期學習目標的標準有關的活動,對我們想拓展兒童經驗有所幫助。第七章是“發展的里程碑:從出生到8歲”,可供我們參考查閱。讀了此書,我深刻的認識到透過觀察和記錄兒童的成長情況,進而滿足兒童的需要,同時也使自己在規劃未來的專業發展時,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學習和完善的方面。

  觀察兒童可以讓我們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非常清楚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觀察,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更科學的觀察、記錄,通讀本書讓我獲益匪淺。書中在內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讓我們逐漸掌握觀察記錄的全過程,而且其中觀察記錄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會讓你查詢起來更加方便,書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完成它們讓我更好地建構起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透過閱讀此書,讓我對為什麼要觀察兒童,怎樣觀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並將自己觀察得到的發現與工作實踐聯絡起來。透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瞭解他們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麼做某事,強化我們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學會觀察,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練習、實踐、反思;才能做到科學、客觀,有效。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4

  為了更加系統掌握觀察方法,進一步瞭解觀察的必要性,促進兒童和教師的發展,我仔細翻看了《觀察兒童》一書。通讀一遍層層深入的章節,帶領我逐漸掌握了觀察實施的全過程,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章的標題——我們為什麼要觀察兒童?吸引了我的眼球。觀察兒童是為了發現他們獨自的特點,以及他們怎樣接近、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觀察者瞭解他們已經達到的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麼做某事;強化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那如何呈現觀察?第二章細緻地解讀採用書面/敘事風格來組織和呈現觀察時該怎麼做。如觀察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在洗澡時的表現。觀察記錄體現了該嬰兒的身體技能及嬰兒與成年照料者的互動。我們現在使用的觀察方法,也多是書面/敘事觀察,第三章展示了我們還可能使用的方法:圖示法、抽樣法、書面法和檢查清單法。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來記錄觀察,他們都需要包括原始的資訊、評價和結論,這一點與敘事性觀察是一致的。

  瞭解了多種觀察記錄方法,我們怎樣培養觀察與早期學習目標相聯絡?例如:如果某兒童在使用剪刀方面有困難,那麼就可以提供更加多的練習機會來幫助兒童加強手指肌肉練習的機會;某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開發一些遊戲或活動,幫助兒童聯絡傾聽的技巧並保持興趣;某兒童很難與其他孩子融合,教師就要想辦法鼓勵兒童首先與另外一兒童或成人一起互動,再融進一個小組……

  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做一名觀察者,在倡導科研引領教研的當下,幼兒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就是觀察法,透過觀察發現幼兒在特定方式和科研過程中的表現和變化,研究者把觀察的第一手資料作為重要的過程性資料加以分析和評價,以驗證課題研究的成果。因此無論是兒童還是教師,都需要科學的觀察促進雙方的發展。因此這本書是有著非常高的指導意義,我覺得可以把它作為口袋書、常規工具書,隨時可以指導教師的觀察工作。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5

  看了《觀察兒童》一書,結合自己的工作,使我深刻理解到: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成長中的小花,由於生長環境、種類的不同,生長速度、開花時間也截然不同,但如果我們能靜靜觀察、耐心等待,終有一天會看到美麗的花朵綻放。

  善於發現、觀察的教師是多麼的重要。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唯有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境,並採取應有的態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那麼教師觀察並不是盲目的、隨意的看著幼兒,需要有目的性、連續性地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為語言。

  文中向我們介紹了兒童生長與發展的特點;觀察兒童的方法和基本要素。理論之後的案例研究和思考內容更是給予了我們很好的理解平臺。結合實際,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我們都在去觀察孩子戶外遊戲,有的老師會看見兒童正在合作開展遊戲,有的老師則認為兒童騎車時間太長,不能夠與同伴分享。有的教師會注意到,有的孩子站著看別人玩遊戲,但沒有真正參與遊戲。受已有的關於兒童的知識以及自身的先見和態度的影響,每一位觀察的人從同一情景中發現了不同的現象。那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如何有效的觀察兒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學習和提高的地方。當我們學會擁有了有效的觀察技能,我們就能在多種場合與環境中運用這種技能。

  那麼我們從觀察兒童中學到了什麼了?在學習中,更深的瞭解到我們會從觀察兒童中學到:觀察兒童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兒童的個體需要。我們也會準確地觀察評價兒童的學習和發展,進而設計出適宜的活動。如果想要更加明確的瞭解如何滿足兒童的個體需要或促進兒童在某一領域的發展,就必須遵循正確的觀察程式,進行有效的觀察。一旦做好了這些事情,作為教師就會更加明確的意識到兒童的需要,更有把握的評價兒童的需要,並且將更有可能提出並設計能夠促進兒童發展的活動和經驗。我覺得這樣的觀察就會更有效。當然1—2次的觀察不可能準確,也不能全面反映孩子的狀況,需要觀察著長期一貫的堅持,這樣的觀察才更具說服力。觀察才會更加有意義。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認真細緻的做好幼兒的觀察工作,用合適、簡便的方法進行記錄,根據觀察的內容調整活動,設計組織適合幼兒成長的適宜的活動內容,真正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從而也促進自身專業化的發展。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6

  透過閱讀《觀察兒童》一書,讓我對觀察記錄有更多的理解,也更明白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觀察,會讓你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

  書中清楚的告訴我們要如何觀察、如何來記錄。

  一、觀察方法形式多樣,選擇合適的方法觀察

  觀察兒童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但是你要想好要觀察他的什麼行為,瞭解兒童在這個年齡段的發展水平。我們應當合理選擇方法觀察幼兒。在書中介紹了多種觀察兒童的。方法,但是應該因人而異,要根據活動中的現實情況,選擇觀察方法。另外,我們不僅可以從兒童的行為上觀察兒童,也可以從兒童的繪畫成品、拼圖成品等來進行觀察。透過觀察兒童,可以分析他們的行為,瞭解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學習。觀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從分析出的觀察結果,找出更適合兒童發展的方法。

  二、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現觀察

  在第2章中以書面/敘事風格來組織和呈現觀察時該怎麼做。用例子讓我們知道完整的觀察記錄是什麼樣子的,對我們以後寫觀察記錄時,有了參照,能更好的寫出觀察記錄。在清楚知道了觀察記錄是如何展現出來後,又給出了一個案例,讓我們嘗試在這個案例中找到它要告訴我們關於兒童的什麼,清楚了這一點,在接下來的觀察中你能針對一個領域進行細緻的記錄,告訴你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所以這本書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讀,從書中能解決你在寫觀察記錄時的一些困惑。

  透過閱讀此書,讓我對為什麼要觀察兒童怎樣觀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透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瞭解兒童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麼這麼做,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真正做到學會觀察,這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練習、實踐、反思,才能做到科學有效的觀察。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體會7

  透過閱讀了《觀察兒童》一書,讓我深刻的感覺到觀察的重要性。不管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觀察,對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活動的開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幼兒,把握幼兒的興趣、年齡特徵,滿足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這些都啟示我們要做一個用心觀察的老師,養成良好的觀察和記錄習慣,隨時隨地的進行觀察和分析。實踐證明,只有對孩子進行足夠的觀察,才能更加的瞭解孩子,清楚孩子的發展狀況,瞭解孩子的問題所在,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幫助孩子以最適合他們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平時給我們的目標、《綱要》等等,也僅僅只是一個大體的框架而已,不足以說明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因此,觀察在幼兒園中,顯得尤為重要。

  觀察是瞭解兒童的最真實的手段。透過觀察,我們能夠知道孩子們他們知道什麼、能做什麼,特別是在更加自然的環境中進行觀察時,如教室一日活動、操場遊戲活動、區域遊戲活動、家庭生活等等,觀察的內容就更加的真實。“觀察”是在特殊的環境、一定的教育專案或一定的情境中,有目的、系統性地觀看兒童的行為,觀察有時被看成是“監視兒童”的行為,並且是一種認識兒童行為與學習的很好的方式。

  在蒙臺梭利學校中,教師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觀察者。蒙臺梭利認為,教師要成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應該學習和研究一本書,這本書就是對兒童的從最初不協調的活動到自發、協調的活動的觀察。

  “教育應該是在幼兒現有的經驗、能力與新的經驗、能力之間搭建橋樑,因此觀察、瞭解幼兒便是我們實施教育的出發點。”《指南》中也提到,應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程序中的個別差異,支援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而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活動中進行有效的觀察,以更好的瞭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把握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以更好的制定每個幼兒的發展計劃,支援和促進每一個幼兒的發展。而透過觀察,也能使教師們收集到其他途徑無法得到的資訊,更好的為幼兒進行科學的評價,為家長交流、幼兒發展計劃的制定、幼兒評估等,提供重要、具體的資訊資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