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昨天下午一口氣看完了愛人參加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時的一本教材,是東北師範大學編寫的《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一書,還真是收穫不小,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書中的有關論述,可以使我們明目、清神,多少改變一下目前的教育教學觀念,想會大受其益吧。

  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和理論體系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學習蘇聯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其特點是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和重教師講授的學習方式。近些年來我們雖然進行了不少的教育教學改革,但不少改革仍然是跳不出傳統教育的框架和束縛。21世紀將是向知識經濟邁進的時代,現存的傳統教育,顯然是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為培養創新人才服務的需要。因此,教育需創新、教學需創新,只有我們做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所創新了,才能實現對教育教學的創新,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解釋:“創新:拋開舊的,創造新的。”可見,創新就是有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創新就是善於吸收新的東西,將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積極運用於教學之中,並且能有獨特的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學方法的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創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生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能力就是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東西的能力,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核心。它不僅僅表現為智力方面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對新思想、新技術的發明,而且是一種追求創新的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種善於把握機會的敏銳性和積極改造自己、改造環境的應變能力,因而它更是一種人格特徵,是一種精神狀態。創新能力也是教師各種能力中的最高層次能力,創新型教師的人生應該是“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創新型教師不僅使學生知道過去,尤其重視教學生關心明天,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不僅是指導學生智慧生活的“嚴師”,而且是拓展學生心靈和智慧的“人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重要研究報告中提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透過教育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新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內在動力和最高境界,如果沒有創新,人的生命就會毫無意義,只有創新,學校才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教師發展成熟的家園。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無數教育工作者都在思索、探究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有人主張“愛是真正的教育”,“保護是真正的教育”,“樹人是真正的教育”,也有人認為“啟智是真正的教育”,“傳道是真正的教育”,“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這個詞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引出”,即把一個真正的人引出來、塑造出來。正如一位智者所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所以,沒有把人的靈魂牽引到至善、至美、至高的境界的教育,不能稱其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愛因斯坦說:“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東西全都忘記之後,剩下的就是教育。”在全面推進課改的今天,我們應該“咀嚼”出其中的滋味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教育的任務不在於把知識灌輸到靈魂中去,而在於使靈魂轉向。”英國哲學家懷特還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要使知識充滿活力,不能使知識僵化,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題。”因此,所謂“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絕不是那種僅僅佔有了許多書本知識卻食而不化的人,而是能夠將知識轉化為智慧的人。

  可見,教育是師生共同鑄造靈魂的生命歷程。對學生而言,教育直接影響他們當前及今後的全面發展和成長;對教師而言,教育是其職業生活的全部,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生命價值。每一個熱愛學生和自己生命的教師都不應輕視作為靈魂性的教育,必須明確:教育不僅僅是捧上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發現個性、分析個性、發展個性,不搞一個模式、不按一個標準,而是最終造就出人人有德、個個成才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僅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學率,而是追求每個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教育不僅僅是彙報時的經驗與資料,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生命歷程、共創人生的體驗。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對班主任來說,班級管理是頭等任務,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必須注意方式方法。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班級管理中的幾條几何原則。

  一、“正方形”原則

  幾何學中的正方形,是指一組鄰邊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方方正正”這個詞包含公正無私的涵義。班級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則,簡單說就是依法治班,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社會管理需要“法制化”,班級管理也需要“制度化”。班主任的首要任務是制定合情合理的班級制度。但是有了可依靠的制度還不夠,班主任還必須遵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處理問題時不偏不倚,完全依法治班,才能真正發揮制度的作用。這就好比正方形,一旦一個角度有偏移,或者一條線出現一絲一毫的傾斜,就不再成為正方形。班級管理也一樣,班主任必須一碗水端平,嚴格按制度辦事,才能真正發揮班級制度作用,避免其淪為一紙空文。

  所以,班級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則,便是以制度為管理依據,依制度行事,不變形、不扭曲,如此才能達到建設良好班集體的目的。

  二、“圓形”原則

  幾何學中的“圓”,是指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圓”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常常與稜角分明的“方”相對,因而常常被賦予柔性、講究技巧、避免損害性摩擦等文化意義。而班級管理中的“圓形”原則正是借用了這層文化意義,即班主任在處理問題時,要在遵循班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儘量採取柔和的、富有技巧的方式方法,將可能出現的傷害或對班級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圓形”原則提醒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必須剛柔相濟。刀再鋒利,如果一碰就斷,也就毫無作用。如,當學生逆反情緒嚴重時,必須先進行心理疏導,助其釋放不良情緒之後再進行思想教育,或者先讓其冷靜下來,再委婉地進行點撥。如果一味地硬碰硬,必然費力不討好。達不到效果不說,嚴重時還會兩敗俱傷。教育本身是一種喚醒、一種激勵,也是一種約束和規範。青春期的學生逆反心理強,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些見解或主張也許並不成熟甚至是錯誤的,但班主任卻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如果強行採取高壓政策,往往會事與願違,甚至加大教育工作的難度,而“以柔克剛”卻往往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三、“立體”原則

  幾何學中的“立體”是一個與“平面”相對的概念,其特徵是透過視覺可見物體或圖形有多個層次。班級管理中的“立體”原則,是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班級是立體的、多維的,我們面對的學生也是一個個立體的人,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徵,情感豐富而複雜。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教育也應該以立體的方式進行。

  班級如同社會,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複雜性對班主任的管理策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面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性質不同的問題,班主任必須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處理,一定要避免平面化的“一刀切”。

  我們常常把教育分為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其實這五個方面本身就是一個立體的不同側面,分割開來各自為戰,必將破壞教育的完整性,也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只有全方位、多層次地將各種教育因素融合滲透進日常教育的點點滴滴中,才能塑造立體的、完善的個體。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中的幾何原則,簡單說就是在依法治班時要“方”,在處理具體個案、解決棘手問題時要“圓”,在實施教育、制定教育計劃、策劃教育活動時要“立體”。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10月18日,由中心領導帶隊,我和同事們一起赴教育分社參觀學習了一個下午,與教育分社創新團隊舉行了座談會。經過這次學習,我收穫良多,現總結如下。

  一、創新的動力來自對事業的熱情

  在與教育分社的同事座談時得知,儘管教育出版受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但他們對所從事的工作無不充滿信心。更重要的是,他們視工作為事業,把讀者和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何謂“事業”?古人說:“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簡單地說,就是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卻又幫助了他人,這就是事業。為個人稻粱謀,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只能算我們謀個差事、職業而已,與“事業”相去甚遠。做事業,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和責任心。使命感源於對事業的熱愛,源於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當仁不讓”的思想境界,源於內心堅守信念不畏艱險的奉獻精神。我們從事的職業首先是為讀者貢獻精神食糧,認認真真做好書,提供健康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產品是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外化和體現,也是對使命感最好的詮釋和踐行。有了這個使命感和責任心,我們在工作中才會有激情、有熱情、有動力,才會懷著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敬業精神,無怨無悔地去追求。

  二、創新的核心是敢於突破常規

  教育分社團隊在進行《藍色的家園》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從策劃選題到提交樣張,僅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這顯然與我們平時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式大不相同。而如果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式,這個專案就拿不下來。在這樣的時刻,教育分社團隊大膽立項,突破常規,為我們探索並提出了一種新的、更加高效的工作方法。

  創新首先意味著改變,所謂推陳出新、不落窠臼,無不訴說著一個“新”字。我們長時間在已有的機制下工作,已經適應了這種工作狀態和工作環境,在面臨改變時總有一些不自在,覺得還是不變的好,“以不變應萬變”。其實是安於現狀,被舊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束縛了手腳,不想更不願意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而教育分社創新團隊敢於突破常規,就是對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他們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制度性突破上,還體現在產品或服務方式的突破上。把專家請到現場,隨時修改文稿;彙集各家之長,讓自己的書鶴立雞群等等,無不是創新的體現。

  三、創新的基礎是堅強的團隊精神

  在一項需要團體協作才能完成的活動中,只有一個人有創新的想法而其他人不呼應、不貫徹的情況下,創新就只能夭折。一項創新,一項成果,很多時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團隊精誠合作的結果。所以,創新離不開團隊,團隊的存在,團隊精神和意志的發力,為創新活動的完成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教育分社團隊中,有入社五年多的編輯,也有去年才入社的新人。他們總能圍繞共同的目標,分工合作,有向心力、凝聚力,這樣才保證了專案組的高效率運轉。團隊並不是讓個人湮沒,也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己,相反,他們在團隊形成的合力下,才更好地揮灑個性,表現出了自己的特長,保證了大家共同完成任務目標。這一點,是我和同事們有目共睹的。團隊首先強調的是協同工作,命令和指示在其次,所以團隊的工作氣氛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團隊的工作效率。張性陽同志身為這個團隊的“隊長”,工作幹勁足,謙虛好學,不怕煩瑣,把最艱苦的工作留給自己,給了我和同事們以很大的啟發。我們中心經常會組成不同的專案小組,我也經常被委派擔任這些小組的負責人和協調人,從教育分社團隊中獲取的這些寶貴的經驗,必然會有利於我在日後順利地開展工作。

  除此之外,我還關注到,創新還要注重細節的完善和流程的順暢。教育分社團隊的取得的成績和順暢的流程是分不開的。策劃思想下達—分工採集類似選題的資訊—集中討論並確立基本框架—撰寫樣張—提交選題等等,這一系列的工作環環相扣,在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更加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分社總編輯李忠東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如敬業第一、編輯要成為多面手、創新不能停留要擴大戰果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總提出了一個“政通人和”的概念,我覺得比較切中肯綮。“政通”其實就是政策發力,就是獲得部門或者集團的支援,這給同志們做事業提供了一個基礎,能讓大家放開手腳去做;“人和”就是團隊發力,這裡包括專案負責人與專案組成員的“和”,也包括專案組內成員之間的“和”,這與我在體會中提到的團隊精神不謀而合。沒有這兩個條件,創新就難以得到持續。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我非常有幸透過學校組織的線上學習,聽取了五位校長有關創新素養的理念與實踐,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他們報告的主題分別是:中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在學科、課程與教學中的實踐;銀川市十八中學創新素養教育實施路徑探索;創新素養教育理念下的“生長課程”建設;以雙師雙線通識素養課程對接“5+2”課後延時服務;探析新時代中學教師專業發展中創新素養的有效路徑。透過認真聆聽與思考,其中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楊寶元校長和興慶二小集團黃莉書記的報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觸頗深。

  兩位校長分別分享了各自學校的一些創新和實踐相結合的做法,帶給我們一個便捷的,靈活自由的平臺,講座、課堂實錄、網路交流、互動、思考問題、等等,新穎、豐富的形式,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學科理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動視窗。楊校長學校的具體做法:1.立足校本,做好頂層設計;2.立足課程,厚植培育沃土;3.立足教學,促進素養生成。課程資料是那樣的豐富多采,又實在實用。同時也讓我有所思考,作為身處出一線的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搞好素質教育,除在教學思想觀念上有一個大的轉變外,在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業務素質上也要隨之不斷更新。提高對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的認識教師對素質教育提高思想認識,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培養目標、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及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使自己對素質教育進小學英語課堂有正確認識,並付諸己的課堂教學中。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類獲取文化精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是人們認識社會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學習方式。

  我讀的書是《創新教育》。其主要內容:創新教育的基石、創新教育的關鍵、創新教育的核心等內容。

  創新教育的基石是民主、和諧、探究的氛圍;關鍵是人,它涉及到教師、學生、師生之間等各種關係,而這些關係中最主要的是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素質,它主要體現在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上。

  讀此書後,使我受益匪淺。從中認識到,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創新教育中,民主、和諧應是現代教育的至高追求,它應涵蓋教師與學生的和諧、全體與部分的和諧、基礎與提高的和諧、現在與未來的和諧、理論與實踐的和諧等諸多的內容。探究,是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激發學生求知慾,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

  在創新教育的課程中,教師的觀念和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注重師生間情感交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由“教”轉向“導”,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這樣,教學就會出現平等、和諧、民主、合作的氛圍。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課堂中應精心安排一些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體驗、領悟和昇華知識。為此,

  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因此我認為,教學活動應該立足於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欣賞學生的社會成長,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

  在教學觀上,改變重知識傳授方法,為重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宰地位,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為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造就必須有自由度的時間和空間為保證,以深厚的知識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良好的方法為紐帶,在實踐活動中奠定,在成功的體驗中鞏固。 精彩句段:孩子是處於做夢的年齡,應該讓他們做夢,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創新教育的課堂是民主合作、具有良好氛圍、怡人的課堂;是生命得到全面關心、素質得到全面鍛鍊、能為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的課堂。

  書香能明志,讀書方致遠,讓漫漫書香陪伴詩意人生吧!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傾向。而課堂教學是實踐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實踐創新教育的陣地。課堂教學環境的愉悅和諧程度是啟迪思維、開發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和關鍵。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立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營造創新環境為學生創造創新的機會。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平等相待,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看法,提倡質疑。對學生的創意要充分肯定,特別要大力讚揚那些具有獨創性的見解。教師要明白:創新能力人人皆有,決不是優等生的專利,創造諸多條件的目的只有一個:創設學生敢想、敢說、敢爭論的課堂。

  二、啟發學生積極思想,激發學生創新靈感 。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嘗試探求新知。學生自己能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自己能透過自學課本掌握的,教師決不代替講解。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中測量圓的周長時,我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請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我用這種方法,你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而後,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我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後,因勢利導,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週後留下的痕跡。“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透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三、喚起創新意識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聰明才智才能釋放創新激情。

  1.巧妙設問,激發思考。教學環境上巧妙設疑,構築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遇到學生髮散思維,讓學生成為探索者,透過質疑-揭疑-釋疑,在探索和研究中增長智慧和才幹,體驗成功的歡樂,發展創新能力。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多問學生“還有什麼辦法?”“想想看,試試看”。教師巧妙的設問可以撥動其探新知識的心絃,產生疑而不能解又欲解之,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之目的。

  2.培養學生養成質疑的好習慣。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四、教師適當引導努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多角度思考和逆向思考這兩種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有“一題多解”的例子,比如:三年級的《乘法的認識》,計算方陣的總人數,可以用分解式或者綜合式子。教師這個時候一定要給足學生觀察和計算的時間,讓他們體會“有些問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解決的”,訓練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又如《十幾減9》中,出示11-2=?可以讓學生說方法,方法越多越好,有的說:將2分成和1,11-1=10,10-1=9,有的說將11分成10和1,10-2=8,8+1=9,學生的思維被開啟,問題也就解決了。

  五、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創新能力 。

  1.滲透學習方法,豐富創新內容 。

  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教學時,我從森林運動會上各種動物報名參加籃球賽和足球賽的情況引入,結合學生出示了一張排列無序的表格,問:參加比賽的動物有多少種?學生答案不一,分別是17種、15種、14種,由此激發學生要重新整理表格的要求。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認知上的衝突,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願望,在合理引導下,師生共同努力最終實現了教學目標。

  2.加強實踐活動,增強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透過實驗、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讓學生接觸貼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身邊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觀察、操作、猜測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現意識。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未來重點發展的教育新方向,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的比賽和課程中來,透過分享參賽經驗,總結自身感想,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幫助。

  創新創業比賽實踐中國“十二五”時期,最閃亮的關鍵詞之一就是“創新創業”。隨著每年步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數量的幾何式增長,就業壓力也逐漸增大。為了更好地解決人們的就業問題,鼓勵大眾創業無疑成為最合適的途徑。同時,無論是商業發展,還是科學進步,都離不開創新。尤其在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後,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更凸顯了創新創業的優勢。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中國“十三五”仍將大力發展青年人的創新創業精神,增加工作者的熱情,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獲得真真實實的收益,使他們能夠把科技成果轉化到現實的生產過程中來。

  大學生作為社會青年工作力量的主力軍,應該從學校期間就接觸創新創業的訓練或是實踐。很多高校都已經設立相應的訓練專案,而我也從上學期間開始,就在吉林大學國家級生物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老師的指導和帶領下,參加了學校和省級的各種創新創業訓練專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高校從事教育工作之後,又帶領著學生們參加了多次的創新創業和網際網路+比賽。本文將從切身經歷出發,分享參賽經驗,並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一、創新創業大賽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加創新創業的比賽專案,可以是還沒有商業註冊,但預期能夠取得不菲經濟效益,已經計劃經營或模擬經營的“初創組”,比如某一個科研成果的轉化,或者某個創新想法的實踐,也可以是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商業效益的“成熟組”。但是,任何一個比賽專案,均應該具有完善的人事架構、核心技術或核心競爭力、經營和戰略模式、抵禦風險能力等,所以在備戰的過程中,大學生只有充分理解所學專業知識,明確自己專案的核心技術或核心競爭力,創業團隊做到竭誠合作,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長,才能夠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因此,以創新創業大賽作為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載體,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業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二、創新創業大賽是提升大學生自信和鍛鍊表達應變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創新創業比賽過程中,要求組員們透過自主的學習,能夠對申報專案的國內外市場現狀進行闡述和評價,要求組員們能夠對自己所承擔崗位的職責和責任明確於心,要求組員們能夠運用所有的資源強大自己的創業團隊,還要求組員們能夠簡潔清晰的向評委介紹創業專案,吸引投資者的目光,指出專案創新的地方,回答評委專業的意見和問題,所以相信參賽的過程能夠鍛鍊大學生的表達和應變能力,提升大學生的自信心,鍛鍊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相信參加比賽的過程會是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三、創新創業大賽是“產學研”應用的最佳平臺

  20xx年第二屆全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冠軍的是西北工業大學“翱翔系列微小衛星”專案,這是一個典型的“產學研”結合的成功例項,該專案團隊制定了立方星總體設計、系統整合和總裝測試的研製規範,並提出基於“網際網路+航天”的商業模式,提供面向團體和個人使用者的低成本、模組化的功能定製衛星平臺和定製化、個性化的空間資訊服務等,將高科技課題轉化為生產力,還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完美結合。高科技的發展是創新的原動力,有了創新創業大賽的平臺,更多的有價值的科研專案或者好的想法會更容易走向市場。

  四、創新創業專案的選擇是比賽成功的根本

  要想在創新創業比賽過程中取得好成績,選擇一個好的專案,則成功了一半。但是好的專案也需要撰寫出能夠吸引投資人或評委眼球的申請書才能一鳴驚人。一個好的專案申請書,應具有全面性、創新性、科學性、前瞻性、針對性和可行性。全面性是對某項技術,某個想法的國內外應用現狀,同行的發展情況詳細的闡述和評價。創新性體現在之前沒有,或者優於前人的新觀點、新發現、新設想、新見解,也可以是透過研究建立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或新領域,還可以是某個領域、制度、政策等方面的新突破。同時,申報的專案應該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符合客觀規律,做到所有的資料有理可依,有證可查,計算準確,符合國家和法律要求,擁有可預見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應。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5月,我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參加了《創新素養》系列課程培訓學習活動,透過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所肩負的神聖而偉大的責任。

  透過“創新素養”培訓,使我對創新素養的內涵、意義和重要性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創新素養”是有著新思維、新能力對過去舊事物所產生出的一種改造升級的修習涵養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是對未來社會青年提出的一種新的、更高的要求。創新是一個民族、國家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縱觀中國歷史,教育始終起著先導作用。從孔孟朱程直到近代陶行知等一大批教育大家,對提高中國人口的素質都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文化也一次又一次登上過世界文化之巔。中國的傳統教育,既強調“傳道授業解惑”的傳承,也重視“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個體差異。可惜的是,在“創造力”的培養上不夠重視,官本位思想佔據著統治地位,將“祖制不可變,祖訓不可違”奉為教條,閉關自守,夜郎自大,造成了近幾百年來我國處於落後捱打的局面。好在現在覺醒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又趕上來了,再過幾十年,我們又望再登世界的頂峰。

  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到現在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們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創新發展,並且始終走在經濟發展的前頭。當今的世界都很重視教育,提出了“21世紀素養”之說,其內容有三大類:學習與創新素養、數字化素養、職業和生活技能等。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深知創新素養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則是使受教育者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創新。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他們的知識面和能力在一條水平線上,做好小學創新能力培養的工作。創造性思維就是主動地、獨創地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一種思維形式,也是發展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基石。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要引導學生學好基礎知識,豐富的知識是發展學生一切能力的載體,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依據。知識越豐富,則思路越廣闊。其次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敢於質疑,因為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另外還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概括、判斷和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驅使學生向無數次的成功前進。真正將創新素質的培養落實到實踐中。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活動。當前倡導創新教育蔚然成風。

  思考一:創新教育的基石是什麼

  創新教育的基石是民主、和諧、探究的氛圍。

  一、民主的氛圍

  這一氛圍形成的大前提是社會的教育觀念。隨著經濟的現代化;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的變化而有所改變;而小前提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的更新,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學生考出好成績,而應該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行之於教育上應改變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重“教”,輕“導”,改變巳習慣了的“師道尊嚴”思想,給學生自由發展度,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個性,營造群體創新的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幹,在創造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和諧的氛圍

  和諧應是現代教育的至高追求,它應涵蓋教師與學生的和諧、全體與部分的和諧、基礎與提高的和諧、現在與未來的和諧、理論與實踐的和諧等諸多的內容。

  三、探究的氛圍

  探究,是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

  思考二、創新教育的關鍵是什麼

  創新教育的關鍵是人,它涉及到教師、學生、師生之間等各種關係,而這些關係中最主要的是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在創新教育中確立學生的主體性,應該樹立兩大觀點:主體整體參與觀、主體活動的時空觀。

  思考之三、創新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素質,它主要體現在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上。

  1、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造就是後天培養的結果。國外的研究者認為,智慧與創造性相關糸數僅為0.25至0.30左右。據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智商高的人創新能力不一定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關鍵在於後天的培養。

  2、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具體地說,它包含教師教育觀念上更新,教育時空觀上的構建,以創新為重點的內容之一的目標觀的確立,以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以綜合素質提高為指向的教育質量觀的形成;在教學觀上,改變抓部分學生的升學為抓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重知識傳授方法為重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宰地位,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為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3、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造就必須有自由度的時間和空間為保證,以深厚的知識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良好的方法為紐帶,在實踐活動中奠定,在成功的體驗中鞏固。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0

  創新意識是個體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前提,也是一個民族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因素。學前教育作為一生中的啟蒙教育,要重視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兒童本性中潛藏著強烈的創造慾望,只要我們在教育中注意引導,並放手讓幼兒實踐和探索,就會培養出創造能力。”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呢

  一、角色遊戲中的創新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角色遊戲是幼兒透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遊戲。現實生活是角色遊戲的源泉,幼兒透過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動作、情景和物體中反映他們眼中的世界。幼兒未來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簡單重複,應該引導他們創造性地開展遊戲,發展遊戲內容。比如角色遊戲餃子店裡的李思齊“老闆”說:”發現有蒼蠅飛.”於是她去材料間找來色紙,畫上格子,粘在一個筷子上,形象的蒼蠅拍就做好了。即使是以後接任的“老闆”在工作中也能運用這個蒼蠅拍來趕蒼蠅了。雖然是假的蒼蠅拍,但是孩子卻能在班級提供的材料中自己創造性地製作這個物品,並使其在遊戲中發揮作用,促進了遊戲的發展。

  二、建構室裡的創新

  建構室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那裡可以讓孩子們透過動手去實現自己的設計和想象。搭建中國館時,不少的孩子開始只是單層地構造,這樣的建築構造極不穩定。一次,班級一個孩子在搭建中國館時嘗試先搭建了四個砥柱,然後開始往上搭建,一層層地搭得非常小心,建好後,老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請他來介紹這樣搭建的理由。孩子介紹是參觀了中國館後的想法:中國館裡要有很多人參觀,這樣搭建才能讓更多的人進入場館。這樣的想法立刻啟發了更多的孩子,他們也開始嘗試在這樣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地構建各種建築。一次大膽地嘗試,一個小小的行動,激起了孩子們更多創造的願望。

  三、舞蹈學習中的創新

  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藝術,靠身體來表現生活的美、歌唱生活、並藉此陶冶人的情操。舞蹈本身就能為人們提供想象力的廣闊天地。如何讓幼兒在這片廣闊的想象中展開翅膀自由大膽地想象。學習舞蹈首先讓幼兒熟悉歌曲的內容,讓幼兒知道是屬於那種性質的音樂、掌握其節奏、表達的意思等等。比如《手鈴舞》。我想播放影片錄影,引導孩子熟悉樂曲的節奏,初步瞭解新疆舞曲的節奏特點後,再欣賞舞蹈動作,這樣很快就調動起了孩子學習這個舞蹈的興趣。於是,孩子們開始自發地學習其中的動作。這些很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動作,即讓孩子們喜歡,又讓孩子們感到小小的困難,但是孩子們你學會一個動作教我,我學會一個動作教她。慢慢地一個舞蹈的基本動作孩子們都熟悉了。此時老師引導孩子們用歡快的情緒去表現手鈴舞,在這樣的基礎上,孩子們加入了不少自己創編的動作。使舞蹈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小朋友們自由創作,他們的創新意識逐步強烈起來。

  在21世紀,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多變的世界挑戰,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就有可能使我們的幼兒成長為生活的強者,成為自己的未來和人類美好的明天的創造者。我們應該抓住幼兒期這一黃金時期,充分利用有效資源,積極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