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1
8月25至26日,為期兩天的晉江市小學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識培訓圓滿結束,培訓中,福建教育學院培訓管理處處長楊文新、福建教育福建教育學院副院長郭春芳、福建教育學院科研處副處長黃麗萍、福建教育學院文科研修部副教授陳秀鴻等專家,分別就《名師成長之路》、《“錢學森之問”與創新教育》、《例談教學科研中的思維技巧》、《基於教師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等方面作了專題講座。四個博士教授的講座各有風采,各自抓住不同的角度為老師們分析,“什麼是教育?如何作為一個名師?如何教育教學?”
在這四場講座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師的“人格魅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教師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但對學生的心身發展產生積極的深遠影響,而且它在教育教學中的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將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愉悅和享受。在他的課堂中,學生的身心都是自由的,他們能說自己想說的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在這裡,沒有思想的桎梏,沒有傳統的約束,沒有條條框框,沒有繩繩索索。有的是自由,有的是坦誠,有的是爭論,有的是碰撞,有的是和諧和幽默。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想做個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本人認為,可從如下幾方面努力:一是關愛學生。一個教師是否富有人格魅力,就要看是否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而這主要是看他是否從師生平等的關係上真正地去關心愛護學生。二是淵博的知識、一絲不苟的教學態度。知識是水,魅力是舟,教師的魅力需要其用淵博知識的才能顯示出迷人的風采。三是挖掘“閃光點”,讓學生充滿自信。其實,學生一樣需要“尊嚴”。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教師應顧及學生的“面子”,給他們“下”的臺階。有時,表揚比批評會來得更好。學生一旦有了些許進步,我們教師就應及時表揚他們,不應吝嗇讚美的言辭。教師如若能對學生多些鼓勵、少些責備,那麼學生就會多份自信、少點怨氣。四是做學生的堅強後盾。教師應是學生的堅強後盾,應是在學生失意、氣餒時能及時給予安慰及鼓勵的人。
教師的人格魅力雖然無形,卻時刻體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存活在學生的記憶中。因此,教師只有以其優秀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才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8月25——26日,安海鎮教委辦聯合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在安海文體中心舉行晉江市小學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識培訓。作為安海鎮教師,有幸聆聽了四位專家的講座,他們的講座視點新穎,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
其中,福建教育學院培訓管理處楊文新處長的講座《小學名師成長之路》讓我找到了學習的榜樣,深受啟發。楊教授的講座主要分為三大方面:一、時代呼喚名師;二、名師在哪裡?三、如何成為名師。講座中列舉的“霍懋徵、魏書生、孫雙金、吳正憲”等當代名師,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展示了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追尋他們的成長足跡,我思緒萬千。“名師名在哪裡?”楊教授給了我們很明確的回答:名師要“名課、名篇、名徒”;名師當有六度素養:思想要有厚度、胸懷要有寬度,學識要有廣度,研究要有深度、追求要有韌度,引領要有效度。“如何成為名師?”名師成長就是教師心智的豐富和開放,要有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要有專業理念和師德,要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特別指出要有教育理想、教育規劃、教育堅守……
細細地品味楊教授的講座,破譯了名師成長的密碼,找到了那把開啟人生智慧寶庫的鑰匙。感受如下:
1、名師的成長得益於不斷讀書。所有名師都走著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歲歲,日復一日,永不停息,永無止境。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了他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2、名師要走“學習、實踐、研究”之路。要深入實踐,因為“真正的名師是在學校裡、課堂裡摔打出來的”。名師還要善於研究,要走進教育科研,“只有踏踏實實地沉下去,才能蕭蕭灑灑地浮起來”,堅持實踐、堅持反思、堅持創新。教育科研,名師的發展之本。
3、名師成長關鍵在於戰勝自我。縱觀名師都有一顆平常心,耐住寂寞。在各種誘惑面前,保持一顆平常心,用平常的心態對待名利、地位,對待曾經取得的榮譽,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一時的得失而怨天尤人,內心就會平和而寧靜。在教育現場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活在當下,珍惜平凡的每一天,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業績。
名師的確是我們學習的“範本”,作為平凡教師的一員,我將循其經歷、持其心態、秉其品質、建其精神。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我很榮幸參加20xx年3月教育部門組織的學前教育《通識》培訓。透過學習,我體會當幼兒老師不容易,要當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更不容易。在《通識》培訓中,經過幼教專家和名師名校的同行點撥,真的給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教學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自身的理念水平及專業知識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一:
專家的講解,讓我知道幼兒教師的四個基本理念: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做一名幼兒教師就要有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還有教會我們如何對幼兒進行班級常規管理,同時也教我們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其實在很多人眼中把我們“保姆”,實際上我們每天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採取一定的手段、選擇一定的形式作用於幼兒,使幼兒在情感——-社會性方面獲得發展的過程。
其二:
《通識》培訓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有一位老師叫幼兒書寫1~ 5,這是“小學化”的教學,是農村幼兒園常有的一個誤區。這種教學方法是不對的。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過早教小學的知識,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傷害孩子。為此,幼兒入園的一日活動應該是以遊戲為主,教師是遊戲活動中的設計師和合作者,我們應該精心設計各類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學習。因為遊戲是幼兒天性,他們在遊戲中能獲得情感體念,還能促進多種能力的發展、認知和成長。
其三:
在聽專家講遊戲活動時間時,我硬是牢牢記住: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我園的活動場地很寬,戶外的大型玩具、美觀漂亮的小型玩具、鄉土氣息的自制教玩具比比皆是,應該多讓幼兒到戶外盡情活動。在活動的同時應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年齡特點,引導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充分發揮幼兒遊戲的方式方法。
其四: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品德行為形成的最佳時期,好模仿,是非觀念在萌芽階段,我們教師要有更高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溫柔、可愛,既要做到母親般的關愛,又要高於母親的教育。那麼,世上的“虐待兒童事件”就不會發生,孩子就不會受到傷害。我們不要指望自己是“雕塑家”而是一個“園丁”,應該遵循手裡種子的基因特性去培養,如果手裡的種子是百合就是讓他開出嬌豔的百合花;如果手裡是玫瑰種子就是把他培養成能開玫瑰花的植物,讓每個幼兒都成為獨一無二的很神聖的很了不起的個體。
其五:
在藝術領域學習活動中,回顧原來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有時是教師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幼兒就會枯草無味地跟著唱;有時是教師預設的目標太簡單,不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時是預設的目標太難,幼兒根本完成不了。透過這次培訓活動,我深刻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如果老師經常有效地創設情景,讓幼兒能夠被合理的教學目標所激發,在各種不同的情景中不斷獲得新的知識,那麼老師也培養了幼兒的各種能力。如觀察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這次培訓學習的感覺是快樂而又充實,每一次學習都能感受思想火花的碰撞,每一次都有豐碩的收穫,我是受益多多,感受多多。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本次通識培訓,我仔細觀看了幾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影片,透過專家們結合自己豐富的經驗,將與教學相關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講解,使我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到我思想的深處。促使我在學習中充實自己的理論,反思過去工作的得與失。作為一個當今的教師,應同時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學生。就如文字案例中體現的教師的智慧很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學習,課堂中教師應抓住每一個契機,拓寬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觀察思考。
在《生命化教育之我見》跟帖中發現教師們對現今社會教育的擔憂和家長、學校、社會之間的關係矛盾之火點。生命化教育再次警示我們瞭解孩子們的心靈深處。所以,作為一線的教師應把主動權歸還給孩子,讓孩子們自由的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番自己成長的舞臺。如學習不好並不代表他的體育(美術)也不好;學習不好並不代表他沒有責任心;學習不好並不代表他的人緣不好;學習不好並不代表他沒有禮貌,因此,讓每個孩子在不同的舞臺上找到自我,真正有尊嚴的活著。
《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學智慧》的影片學習中感受頗多,讓我對智慧型教師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影片中電影《死亡詩社》,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教學生寫詩歌的老師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在他身上有著獨特的教學智慧。正如劉教授所說,學習就像是學走路。沒有人能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透過翻滾、爬行,然後跌跌撞撞學會走路,才能掌握走路的技巧。學習也是如此,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別人可以幫忙,但是無法取代。作為教師的我們,對事情的正確處理不僅能夠贏得學生的尊敬,還能激勵學生學習,並維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作為教師研究教學中從細節教育到整體教育的轉變過程。教師也要用寬容的心接納理解他們換位思考,學會等待,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髮現他們的閃光點樹立自信心。讓孩子們在不斷地實踐中總結經驗讓孩子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也將在今後工作中不斷學習,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真正實現生命化教育而不斷努力。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5
201*年8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雨山區教育局組織的通識培訓。一天的培訓緊張而充實。
上午,市教研室的張先義主任為我們做了題為"轉變教學方式 提高教學質量"的報告。他的報告生動活潑,一個個案例、一張張圖片、一幅幅表格,深入淺出地向我們闡述了為什麼要提高教學質量,什麼是教學質量,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等問題,讓我們對教育和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教育教學是有規律的, 教師只有掌握了教學規律,瞭解了學生學習注意規律,現有的知識水平,個性特點,採取科學的方法,教育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以往那種單純的"時間+汗水"式的拼體力、拼消耗的教學方式是不科學的,低效的。要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課前要進行有效的備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為教材的傳聲筒。課中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要與學生共同思維,產生共鳴。對學生多提"胖問題"、"熱點問題",引發學生高水平的思考,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科學的方法和探究的機會。此外,還要有效的激勵學生,使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不喪失學習的動力。張主任的報告不僅給了我們理論的支撐,還給了我們行動的指導。
下午,市二中的郭惠宇校長做了題為"教師專業化成長面面觀"的主題報告。郭校長先向我們介紹了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然後從"用學校文化營造成長的樂園"和"以礪砥自省尋找成長的路徑"兩方面陳述了教師克服職業倦怠,走上專業成長之路的途徑。郭校長的報告,讓我認識到,教師職業倦怠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 它直接制約著教師的個人發展,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該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於漪說:"激情是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教育需要激情,因為教育是心靈的對話,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動。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師煥發青春,精神抖擻地工作。此外,教師還要不斷進行反思,反思是促使自我成長的一劑良藥。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透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教師透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一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未來的成長之路卻很漫長。雖然當前的評價體系和機制制約著我們教師的行動,但我們千萬不能放棄自己的努力。也許,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嘗試著每天努力一點點,你就會得到一個不同的教育世界。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6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
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7
首先感謝天津市教育局和天津市繼教中心等相關單位領導和負責同志的悉心安排,才讓我們這些農村教師有這個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到教育戰線的各位專家,更親近地走近教育一線的各位語文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聆聽了一場又一場的精彩講座。這次學習,無論從教育理念上,還是從教育理論上,無論從課堂教學能力,還是從教育教學業績等方面,都帶給我們很多的震撼,彷彿打開了一扇窗,眼前突然一亮,很多曾經迷惑不解的問題都在這次研修學習中豁然開朗了。可以說,這次研修學習確實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覺受益匪淺。下面我就對這次通識培訓的內容做一個大概的回顧和總結。
從2013年底到2014年3月,我們利用休息日的時間參加了天津市千名中小學骨幹教師通識培訓的'全部課程。在課程中,各位專家和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從教育前沿、教師成長、課例研究、教學藝術、課改前沿、課堂觀察、有效教學、學科研究等等眾多方面給我們帶來了精彩講座。
第一場講座便是特級教師趙景瑞帶給我們的《我的語文教學探索》,趙老師在講座中讓我們瞭解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的教師要努力做到品嚐快樂的"五境界":職業境界、事業境界、專業境界、科學境界、藝術境界。同時,他也進一步指出,要樂在第一次,強調第一次機遇偏向有志者,並且鼓勵老師們抓住發展的每一個第一次。同時趙老師還給我們詳細講解了何謂樂在課堂上,什麼叫做樂在筆耕田等。這場生動的講座,讓我們首先在教師成長這條路上樹立起了正確的方向。目標明確、有的放矢,方能更快地成長從而走向成功!
接下來的講座還有市教研室主任曹全路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x敏珣教授的《師德與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河西區德育研究室麼青老師的《學生學習心理輔導與教師心理調適》、北京教育學院的李晶教授的《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解讀》、張廣斌老師的《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等。這些講座不但從從宏觀的角度為我們講述了教育中的基本問題以及近年來課程改革取得的成就與存在的問題等等;而且從微觀的角度為我們講明瞭優質課堂教學到底具有何種特徵以及如何開展課例觀察和課例研修等等。這些講座,視野之開闊,內容之豐富,確實讓我們感覺醍醐灌頂、耳目一新!
對於一線教師而言,課堂就是主戰場,所以一切理論最終還是要走向實踐,而如何很好地將理論運用於實踐大概是每一個骨幹教師思索最多的問題。因此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x敏勤教授的《怎麼樣聽課和評課》、天津市教科院陳雨亭教授的《教師如何進行小課題研究》、天津市實驗中學董耘老師的《學生學習心理輔導》、天津市師範大學資訊科技工程學院教授的《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等講座更是受到了廣大參加培訓的骨幹教師的廣泛歡迎。這些講座從教學實際出發,專家和特級教師們援引了大量的教學例項,他們的講座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深深地吸引了在場參加培訓的骨幹教師們。專家們更多的是介紹在教學研究中的先進成果,而一線優秀教師更是詳細介紹了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毫無保留地傳授了自己在教學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並展示了在教學中取得的成果。這種坦誠的朋友式的交流讓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很感動,同時也備受鼓舞!
透過這次通識培訓,我確實感覺到自己在教育理論、理念上有了不小的進步,而平時自己在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和焦點問題如何去解決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啟發。今後,我們會在各自的崗位中繼續發揮骨幹作用,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爭做一名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爭取為我國教育事業的蒸蒸發展添磚加瓦!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8
本月2日,參加了由縣教師進修學校繼續教育研究室組織的高階教師通識培訓。上午聆聽了浦東教育發展學院智深科研員陸愛楨老師《關於課題實施的六項基本工作》,下午聽取教師進修學校小學教研室主任朱宏英老師的關於“課題下沉到課堂的方法——‘科研目標’引領下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反思”的講座,受益匪淺,使我對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悟。
縱觀平時教育實際,教師往往只重視教育實踐,忽視教育理論的提煉。而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意識地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認識活動。
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學業務水平。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理論進行研究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提高分析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收集文獻資料和篩選資訊整理資料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研究資料的能力等等。同時,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也是我們教師自身專業化的需要。歷來人們都把教師當作一種職業,認為只要有點文化知識就能夠做教師。不認可教師的專業地位。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提高了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也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的專業要求。
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也是教育科學事業發展的需要。因為參加教育科研不僅可以為教育科學提供大量的實踐經驗,把這些理論轉化為實踐操作,發展應用教育技術科學,而課題研究就是教師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學活動,即從強化日常教學中蘊涵的科研成份著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整個教學過程,從而形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透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最最佳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自身的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與飛躍。
總之,透過科研體驗培訓,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決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實踐,將科研體驗融入到教育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9
透過本次全區教師通識培訓學習,讓我們明確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在這裡開闊了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知識,更新了我的一些教育觀念……總之,本次培訓,使我收益匪淺,以下是我在培訓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感受到名師的風采,專家的人格魅力:
在本次全體教師通識培訓的過程中,被專家關於教育方面前沿的思考、精闢的理論、獨到的見解所吸引,使我對生活、對工作、對事業、對學生有了更深層的感悟和思索。他們的影片報告扣動我的心絃,觸及我的內心深處,使我一次次不由自主地扣心自問,我該怎麼辦,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才能不負眾望,才能做到問心無愧。從這些名師的身上,我學到的不只是專業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他們執著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嚴謹治學、潛心鑽研、盡職盡責的那種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人生方式;作為一代名師,他們閃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讓人無不為之動容。這些,開闊了我的視野,開拓了我的教學思路,轉變了我的教學理念,促使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工作,更嚴肅地思考眼前所面臨的挑戰,挖掘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努力禰補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是呀,我越來越認識到自己離優秀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做為一名教師,都渴望自己的課堂,能在瞬間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能與學生心有靈犀。我們在面對學生時,在過多地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時而忽略了他們的善良、可愛的一面,學生在繁重的學業負擔下,似乎已變得麻木,缺乏投入學習的熱忱。教師只有以身作則,多讀書,讀好書,努力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才能在課堂上與學生產生共鳴,才能激發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才能使他們迸發出好學習的火花,讓他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二、調整我們自己的心態:
十四年的教學生涯,讓我已經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變的除了愛抱怨,還是抱怨。抄不完的筆記,頻繁的檢查,刻薄的制度,一項又一項的任務以及家長的難纏,學生的愚笨,領導的不理解,等等等等。都是那麼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臺機器,不再有靈感。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對工作有的是厭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透過這幾天的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我們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孩子有著自己的人格和尊嚴。老師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要原諒孩子的錯誤,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應給予他們更多的獨立和自由,關愛和接納每一個孩子,使孩子不斷感受到和體驗到老師們對自己的關注、對自己的愛和支援。教師要不斷創設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兒童自覺地想了解個究竟,同時,教師要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學生自由討論、質疑、交流、評估。這樣,兒童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提高起來,參與度也就會大大地提高,每個學生才能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三、要善於去總結:
透過這次通識培訓,我深深體會到,一名優秀的教師的成長是離不開反思的。沒有反思就不會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也就不會有改進,也就不會有進步。透過反思,讓我認識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上的不足。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因此,我暗下決心,自己一定要在工作之餘,擠出時間來投入各個方面的學習,只有透過自己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才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才能讓我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透過反思,我也深深懂得了在提高自身修養的同時,也要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積累教育教學中的一切好的經驗。除此之外,教師要在工作中大膽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只有形式多樣的課堂,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我們的課。當然,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嘗試中,才能找到隱藏在教育教學中的一條條規律,才能坦然地面對那一雙雙求知似渴的眼睛,才能在嘗試中得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在整個通識培訓流程中,除了名師的風采,一個個曲折感人的成長故事,一個個獨到精闢的理論和見解,還有對工作、對生活、對學生的一些深刻的感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透過培訓,我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
一、經常自我反思。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得失。
二、多學專業知識,博學多長。活到老,學到老。學習無止境,教學無止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修養的最好的途徑,知識是財富,人生是財富,教育教學經驗和感悟也是財富。要想獲得這些財富,我們只有不斷地讀書和學習,去探索一條條捷徑,才能夢想成真。我們一定要養成學習的好習慣,以便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社會。
三、多和別人交流。只有透過交流,才能及時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不足中找到突破口,才能得以提高。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和建議才是發現不足的最有效途徑。要聽真言,要想聽真言,就要和別人好好交流一番,這對我們將大有益處。
四、充滿愛心,忠誠事業。一名好教師,首先要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靈、傳承知識當作人生的最大樂趣。要關愛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幾天的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透過這次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與名優教師的差距所在,對於今後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要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彩,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求得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這就需要今後自己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參加通識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開學前,我們縣教育局組織了全縣範圍內的全員通識培訓。到我校來給我們授課的老師講的課生動形象,點面結合,課題豐富,內容貼切實用。經過幾天的學習,我有一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在這眾多的課中,我尤其喜歡一線教師如何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課。透過對該老師的課的學習揣摩,我得出幾點體會。
一、要在學習和積累上動腦筋
學術論文是學習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學習成果的體現、為了能夠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必須收集一定的資訊,積累足夠的資料,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理論素養。因此,要把學習和積累作為提高撰寫學術論文能力的“奠基工程”來抓,在學習和積累上多動腦筋。
1、資料的積累
撰寫學術論文,離不開參考資料。在研究某一個問題之前,應充分了解他人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解、成果以及所做的工作,蒐集儘可能多的背景材料,這樣才能發前人之未發,成前人之未成。
2、知識的積累
知識積累過程的本身就是一個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智慧結構的過程。豐富的知識積累,是撰寫學術論文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要積累知識,不僅要動眼看,動腦想,還要動手寫,將有用的東西記錄在案,以便克服遺忘,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3、經驗的積累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規律,萌發了許多想法和感受。對這些想法和感受,都應隨時做好記錄,使之積累為論文創作的富貴財富。
二、要在選題和撰稿時下功夫
透過學習和積累、研究和探索,為我們的論文寫作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為了能夠真正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十分需要的就是在選題和撰稿方面狠下功夫。
1、從教育主管部門、專業學會和各類研討會等指定的研究課題中,篩選出符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研究專長的典型問題作為論題,加以研究,撰寫成文。
2、在教學實踐中,注意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自己體驗較深又感興趣的地方觸發靈感,加以提煉,將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形成論題。
3、透過認真閱讀書刊雜誌,在綜合、借鑑別人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受到有關論點和問題的啟示,發現論題,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
總之,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留心”。只要平時留心,注意積累,好的選題是時刻都可能出現在你的思維之中的。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記下來,為以後進行篩選或提煉論題做好準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高質量的論文不是想寫就能寫出來的,它飽含著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它是作者用了若干個學習和思考的夜晚,犧牲了若干個節假日熬煉出來的、撰寫論文難,發表論文更難,但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動腦筋,肯花功夫,每一位勤於學習積累、善於研究探索的教師,都能夠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