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
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
身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一直希望在我的教學中能讓孩子不再畏懼數學,而且從心裡喜歡它。有幸看了邱老師的《嘗試教學法》,感受非常深刻。現把自己的心得體會簡述如下:
一、嘗試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來嘗試練習,所以教學過程中便具有基本訓練題、準備題與嘗試題的進行。“溫故知新”便是嘗試教學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學生從複習舊知識的活動中,其認知結構再度獲得同化或順應,也增強兒童的信心。進而利用既有的知識與技能去探索教師所提出的嘗試題。
基本訓練題與準備題的呈現方式,視教材的內容,選擇不同的題目和不同的方式來引導,常用的方法有快問快答法、分組遊戲競賽、前置性測驗及小組蒐集資料報告等,這些都是學生較樂意進行的活動。
二、嘗試題的設計,攸關於整個嘗試活動的流暢性,多以發散型的多元思考題型呈現,且與課本的例題相似,讓兒童藉以自學課本,操作學具及共同討論,來嘗試解決問題。嘗試題的呈現方式可採用多元化,例如角色扮演、模擬問題情境、自由聯想、列舉法等。嘗試題為整個嘗試活動的靈魂,它深深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因為唯有全神貫注,才能尋找解決嘗試題的線索。因此,在設計嘗試題時,教師更要多多費心,特別要注意能夠激發兒童好奇的內驅力,許多概念及策略,便能水到渠成,建構於兒童的認知結構中。
三、指導兒童自學課本乃是嘗試教學的特色。學生期待教師會提出何種嘗試題,然後在嘗試題的引導下,學生自學課本,獲取課本中有關解決嘗試題的資訊,形成假設,再與小組成員討論,形成共識,教師請兒童上臺發表,若有不足之處,可請別組組員補充。此時,他組組員可提出質疑,亦可加以補充說明。教師在活動中不要急於評價,讓兒童盡情發表意見,最後由教師或兒童整理歸納重點。
按上述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兒童的學習動機相當旺盛,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兒童除了從課本得到解題的策略之外,更能從分組討論中得到更多的解題的方法。
四、使用嘗試教學法會使概念很清晰地深植於兒童心中,但“精熟學習”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須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進行第二次嘗試練習時,往往可配合課本與習作的題目來進行,或口答問答,或形成性評量等等。
應用嘗試教學法後,可以發現兒童的“學習遷移”能力增強,常能舉一反三,不需要教師題題講解,可節省時間,多讓兒童板演或共同訂正。透過合作學習,大家都能彼此互相幫助,使程度不一的兒童,都能漸趨靠近,有利於提高整體的學習成效。
有些人曾懷疑,在現有教材及緊張的教學進度下,為何費時地實施嘗試教學法呢?我認為學生有了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能夠舉一反三,自己學習,反而能提高教學效率。另外,我想不管哪種教學法都不能死板地單獨使用,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唯有配合創造性、多元化的教學設計,才能培養出高創造力的學生。嘗試教學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兼具認知、情意、技能的良好的數學教學模式,值得大家試一試。
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2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要掌握2000個生字左右,因此識字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難點,如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如何開展多樣性識字教學成為難點。
作為青年教師,我曾覺得識字是枯燥的,也在尋找著識字方法。這段時間我透過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研究的資料整理,對識字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為老師首先要認識到識字的重要性,不是機械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去展現文字魅力,進行趣味課堂,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孩子主動去學,快樂去學。在學習中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夯實基礎。因此作為老師我們也要步履不停,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我們應充實自我,只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培育好學生,比如現在我進行識字教學方法研究,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明白選取重點、難點,提取各類理論知識的精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去探索去開拓去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教學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人文關懷,對學生只有愛,對教學只有激情,卻沒有方法研究、沒有課後反思、沒有不斷探索超越,就沒有進步。
在課堂中我根據“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這一特點把實物、圖畫等帶入課堂,讓學生進入具體直觀的學習情景中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們都非常積極,去思考這個字為什麼是這樣寫。比如在教“朝”時,我從甲骨文講起,在黑板上勾勒出這個字的畫:一堆草中間一個太陽,右邊是月亮,和孩子們一起描繪太陽從草叢中升起,月亮還未落下便是“朝”。孩子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字,一時之間許多同學開始用繪畫的方式來記字,並也記得牢固。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趣,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去聽,與我互動,學生們也自己在生活中主動認字。這些讓我非常欣慰,非常高興。我在識字教學中仍有諸多不足,但我會不斷改進。
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3
教育,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須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自身積極主動的發展。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髮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身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動中才能發展。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運用了三種主體性教學方法。
一、愉快教育法
對一個教師來說,善於為學生營造寬鬆愉悅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重要。教師與學生關係和諧了,學生自然地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也就會自然地形成。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減輕學生心靈重負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情感交流活動比較多,在教學中,要注意這種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樂課之前,我經常用錄音機播放音樂,或面帶微笑和學生輕鬆地談話,或敲一敲打擊樂器等。一上課,我以親切隨和的教態和學生一齊聽著音樂參與做律動,這樣創設了一種愉悅、合作的學習氣氛,而學生在一種激奮情感的驅使下,很快產生了投入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情感的心理需求,這就為後一環節的教學,作了情感上的鋪墊。如在教第一單元《動畫城》中《小機靈的歌》一課時,教師彈奏《西遊記》插曲《一個師傅仨徒弟》,在匯入新歌時教師說:“難聽出來了,這是哪部動畫片的插曲?如果聽出來,就跟著音樂模仿一下動畫片人物的動作。”教師彈著學生熟悉的《西遊記》插曲,學生都很認真地聽,有的學生走到臺前模仿起孫悟空、豬八戒的動作,嘴裡還不由自主地唱了起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因為學生比較喜歡看動畫片,喜歡片中的人物,教師在創設了讓學生進行音樂體驗的氛圍後,又調動他們的音樂學習經驗,用較為熟悉的《西遊記》插曲引人,進行了情感與音樂經驗的雙重鋪墊。當學習《小機靈的歌》時,學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動參與,積極交往法
主動參與,有助於學生自覺掌握科學知識和相關的思想方法,獲得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發展的主動權,形成良好個性與健全人格。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關係和諧,和學生平等相處,有了真摯的情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才願意接近老師,願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師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親切和藹的教態,都是對學生的信賴。有了平等和諧的音樂氛圍,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願意去表現自己,才能主動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如在一年級實驗班有一個男同學,上音樂課不願唱歌,不願跳舞,非常靦腆,老師走到他跟前,拉著他的手做律動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還是不唱,最後我鼓勵他上課坐得那麼好,聽得那麼認真,肯定在心裡早已經聽會了,看會了,然後我讓組裡的其他學生唱歌,讓他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結果他不但不為難,接過樂器伴奏起來,效果很好,我及時鼓勵他,最後他不但用打擊樂器伴奏而且還唱起了歌,這時全體學生為他鼓掌,這次鼓勵,使這個學生以後積極地參與到了音樂活動中。
三、激趣表現法
只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活動形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如在課堂上有時我這樣提問:“老師和你一起唱這首歌好嗎?”“有誰願意上臺來表演一下?”“你挑選一種你最喜歡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一下。”等等,用這種平等、友好的態度,學生容易接受,樂於表現。在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研究怎樣表現歌曲時,我讓學生自己選擇表現方式。在分組展示時,有的學生選擇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或用不同樂器未同一節奏,或用相同樂器擊不同節奏;有的用表演動作表現歌曲;有的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二人對唱、小組對唱、領唱等),還有的用圖畫、色彩表現歌曲等,形式豐富多彩,這樣能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個性,並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獨立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調控能力、獨立判斷決斷能力、自學能力,也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有了競爭意識、學會與他人交流,培養了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還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學生素質的'形成和提高,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內化過程,在這個內化過程中,我們必須透過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方法有很多,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做進一步的探討。
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4
透過對臨川四中施淑華老師組織的案例教學法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講授法。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以“知識”為中心,忽視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等因素;往往重說理、輕情感;重結論、輕過程;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或稱為"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採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固然有其合理之處,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陷也是明顯的,首先表現在,這種靠教師講授,缺乏師生之間必要交流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不易掌握所學的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其次還表現在,這種講解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由於以講解理論為主,缺乏與實踐的銜接,只重視理論的掌握,學生雖然有了較紮實的理論功底,能應付各種條條框框,但卻不知如何在實踐中使用這些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顯得束手無策。
教育部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其課程改革目標中明確規定:教學要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創作的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要切實提高素質教育的成效,在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的同時,還必須緊緊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透過最佳化課堂教學方法,一方面必須給傳統教學方法以新的內涵,另一方面必須引進一些發現、探索、歸納、推理的現代教學方法,從而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而從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的特點出發,科學地應用案例教學法,則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
在當前形勢下,科學地選用案例教學法,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是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的,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案例教學法只是現代教學方法中的一種,要最佳化課堂教學,並不是簡單地以一種教法替代另一種教法,而應是多種教法的綜合運用,它必須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側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進一步認識瞭解案例教學法,充分發揮其優勢,運用案例教學法,最佳化課堂教學模式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現實意義。
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5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
新課程實驗教材的識字量比較大,識字速度比較快,給識字教學帶來了困難。但我相信只要堅持課堂教學向生活開放,將孩子的生活經驗帶進課堂,是走出識字困境的好辦法。
新課程標準下低年級學生識字的途徑與方法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提出“認識”、“學會”兩種要求,在第一學段明確提出要“多認少寫”。“多認”,有利於學生儘早、儘快、儘可能多地認字,以便儘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這無論對培養閱讀能力,還是對培養獲取資訊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
但我們不難發現,低年級學生在識字中,音、形、義三方面,字形是難點,解決了這一問題就為提前閱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一、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去的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實驗證明學生在充分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是培養識字能力的捷徑。當然自學不等於老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獲得知識,這樣的所獲才紮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後,上課時首先解決生字的讀音,接著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這幾個生字,看誰最聰明?自己動腦筋想出最佳的記憶方法,請你告訴大家。”這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生字。
二、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突破字形難點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於疲勞,教學時要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情緒,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促使有意注意的發展,所以,每種方式練習前都要提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並且老師要為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靈活、有創造性地發展。
三、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5~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並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更重要的是學生初學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這些字在書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會所學過的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但開始時,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則將“弄巧成拙”,扼殺學生閱讀的熱情。在具體操作中,我採取了“分層要求,循序漸進”的方法,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作不同的要求:優生藉助漢語拼音閱讀,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複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讀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讀,不求快,但求讀音準確;稍差的學生閱讀比較困難,便引導他們“找朋友”,即從書中找出自己學過的生字,並用鉛筆在其下打一小點。這樣,人人都在“閱讀”,人人都能“閱讀”,包括“找朋友”的學生也“讀”得興致勃勃。日積月累,打點的字越來越多,學生便可以自由閱讀了。這一過程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讀”中有所得,在“讀”中獲得發展。
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6
透過學習洋思中學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對我影響很大。再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情況,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1、“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不能學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把整個教學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過來,可以說,收穫一定大不了,甚至會出現退步,可能要出現成語中“雞飛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實質和所教班級、學情聯絡起來,取其精華,這樣才會取得較大的成績。
2、“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有利於分層推進。平時教學中總認為自已不講,學生不會,不自己講,學生總結不全面,這是錯的。如果學生總結的深度不夠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師“引導”這個工作沒有做好。就需要我們在“引導”的內容上下功夫。
3、“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無論是自習還是作業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去教好學,工作量是特別繁重的。課前預習你一定要分析清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把引導的內容和過程設計一下,即使在上課時的設計和實際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認真設計好,因為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對於我所教班級現階段來說,學生沒有養成很好的自學能力,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同學自學時還會有一部分同學看不出應該掌握什麼、什麼內容是重點、自己什麼地方還是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在學生自學前為同學們寫出引路提綱,只讓學生根據提綱在書中找答案,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對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無論是什麼學科,幾乎都要討論,因為透過看書,還有許多總是沒有解決。透過問題討論先要讓同學們幾個一組進行討論,比較後,再提問或到黑板上演練,會使許多同學的思路比老師還寬。所以教師根據課本內容、班級或個人實際情況,應該有意識地設計或組織學生儘可能多的對實際的問題討論解決,而不是老師直接說了答案。
3、對練習和當堂達標題的操作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練習有講前板演練習,講後書面作業或者小考。這是同學們形成能力,把知識和應用聯絡起來的過程。儘量避免出現以講帶練,以練代測。
洋思教學模式,讓學生聽課更有針對性,以學生思考為主,讓他們積極的成為課堂的主人。只要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努力,便逐漸會發現思考中的學生最美,思考中的學生最可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夠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每一個學生在我們這裡都可以成才。
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心得體會7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有了這種喜歡和願望,才可以讓學習漢字變得更輕鬆,更主動。怎樣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從想學、樂學到主動學習呢?透過實踐,我找到了幾種比較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
一、課堂教學,靈活多變
識字教學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課堂這個“陣地”,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方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1、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情境,激發識字興趣
一年級新教材,要求首先識記一定數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實踐中,我注意結合兒童心理特點,以靈活新穎的形式,為兒童創造了一個快樂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1)編字謎識字
兒童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複,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進行一年級識字教學時,我常常根據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去猜,去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比如,我教“風”字,謎面編成“樹兒見它把頭搖,苗兒見它就彎腰,雲兒見它快快跑”小朋友猜對後,興趣來了,我趁機教“手”字謎,編成“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字謎,小朋友猜對“手”字謎後,學習興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問小朋友:“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展,在“手”字謎的啟發下,很快編成“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裡看不見”的字謎等。經過不斷啟發,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兩人坐在地上”,謎底“坐”;“小時四條腿,長大兩條腿,老了三條腿”,謎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風,口字在當中”等等,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2)編兒歌識字
兒歌或謎語,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饒有興味,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我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我叫“問”字,編成“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又如“磨”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3)加減法識字
在教學識字中,我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慾,強化記憶。例如“門+口=?”(問)、“早+草頭=?”(早)。“草—草頭=?”(早)以次同時,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如“坐—土=?”(從)、“立+日=?”(音)等,在課堂開展競賽,幫助學生記牢字形。除此之外,我還注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發現形近字之間的異同,對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稱之為“姐妹字”。如:“蛙、哇、娃、窪”“請、清、情、晴”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間的聯絡,學習起來便容易多了,而且隨機複習了以前學過的字。
2、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自主識字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願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隨著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人教社新編的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形式多樣,在連、塗、畫、拼、擺等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識字,啟迪心智。
(1)讀讀背背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語文園地裡學生熟悉的古詩,讓他們自己自主學習,讀讀背背古詩的內容,這樣既達到了識字的效果,有豐富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如學生學習古詩《詠鵝》、《春曉》、《村居》這些內容,學生自主識字字,在背誦古詩時,學生能夠把字讀準確、讀流利,正確地背誦。
(2)認認塗塗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時,我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關注身邊的漢字,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主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採用同桌或小組間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說說自己平常認識哪些字,展示識字成果,並交流自己的識字心得體會,最後結合園地的練習,讓學生認一認,把認識的姓塗上顏色。這樣做,能夠激勵學生自主識字,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讀讀畫畫中自主識字
我教學中,透過認偏旁,析字形進行識字,效果較好。如語文園地三的讀讀畫畫,把你認識的偏旁和相對應的字畫上相同的顏色。實踐證明,利用多種形式的練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興趣盎然中完成學習語文、鞏固基礎知識的任務。
3、創設“遊戲樂園”,鞏固識字
對初入學兒童,應把學習和遊戲結合起來,兒童就會對學習興趣。兒童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採用遊戲的形式吸引孩子,讓他們廣泛參與到遊戲活動中來,主動地輕鬆快樂地學習。在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適時地有選擇地運用各種遊戲,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地。對於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透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輕鬆、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1)開火車(分小組進行)
其他孩子學發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問:火車、火車從哪開?生:從我們這裡開!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認字及分析字形。誰說錯了,火車停下,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續開(讀錯的學生在車上表演讀兒歌)。
(2)交生字朋友
教師準備一些聲母或韻母相同的生字,學生戴生字頭飾,讀出後,選擇字型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讓學生讀後手拉手交朋友。教師也可以把生字發給若干名學生,請他們分別拿著生字找朋友(字型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學生讀後交朋友。教師隨機給予表揚、鼓勵。
二、課外識字,方式多樣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筆者認為,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
1、以校園文化結合識字教學。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識字願望,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定會收到好效果。我們可以利用周圍的文化氛圍進行識字教學。在一年級孩子入學的第一天,我就帶領孩子們參觀熟悉學校,在課餘及空隙時間,孩子們又認識了校園內的名言,草坪上的標語……兩週之後,班上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許多,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也大大增加了。
2、以故事激發識字興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學中,我堅持用一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記得第一次講故事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來不講了。看著孩子們渴求的眼睛,我告訴他們:“後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書才講得出來”,並說只有多認字,才能看故事書,才能講出精彩的故事。在以後的時間裡,許多家長反映他們的孩子不再沉迷於電視,而是纏著要他們講故事,也愛自己看故事書了,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會問家人。現在,班上已經有一些孩子能看著故事書,簡單地講故事了,雖然結結巴巴,但卻可以看出,他們識字的興趣很大,學習語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3、以《三字經》為讀本,增加課外識字量。
在教學識字2時,我意外地發現小朋友對“三字經”特別感興趣,很多小朋友一下子就會背了。於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增加農村學生課外識字量,同時又為了讓農村學生對經典古詩文誦讀有所積累,筆者寫了《走進?三字經?,滋潤?山娃心?》這一課題,並讓學生每週背誦兩篇,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記錄,學生確實認識了挺多課外的字,有些好的學生甚至還會寫自己所認識的字。
4、以課外“識字錦本”鞏固識字量。
孩子識的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導孩子製作了“識字錦本”。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識字錦本”上,如果會畫畫的還可以配上相應的圖畫。再每天早上將本子裡的字讀一遍。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複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孩子們的識字量逐漸增多了,知識也更加豐富了。
總之,低年級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讓兒童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同時又學以致用。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將持之以恆,讓學生插上翅膀,在識字的自由王國裡盡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