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1

  “時代楷模”釋出以“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為主題,現場釋出了廖俊波的先進事蹟,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今年3月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8歲。廖俊波入黨25年來,始終信念堅定、不忘初心,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在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傾心盡力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擔任政和縣委書記時,廖俊波和同事們共同努力,政和縣從全省倒數第一成為“經濟發展十佳”,群眾在醫療、教育等方面享受到了真正的實惠。在他生命的最後45天,有22個晚上在開會,14個晚上在外出招商或者趕路,廖俊波家屬代表接受榮譽。

  廖俊波當事不推責、遇事不避難,時刻想著如何讓老區人民儘快脫貧增收,常年奔忙在專案建設、園區開發、脫貧攻堅工作一線。廖俊波從不利用權力、地位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以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贏得了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廣泛讚譽。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訊息網的觀點。參考訊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2

  10月8日,鎮海煉化黨委中心組集中收看央視《時代楷模釋出廳》陳俊武頒獎典禮。鎮海煉化代表、黨委書記張玉明在學習研討時表示,陳俊武院士是石油石化人的榜樣和典範,正是有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默默奉獻,才推動了石油石化行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熱愛祖國忠於事業的家國情懷、堅持學習一生鑽研的創新精神、甘為人梯燃燒自己的育人精神、國字當先與時俱進的擔當精神,在新時代大力弘揚石油精神、傳承石化傳統,全力推進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石化基地建設。

  鎮海煉化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呂亮功在在學習研討時表示,陳俊武院士崇高的精神品質、精忠報國的博大情懷、不懈的創新追求都值得我們石油石化人不斷學習,在當前轉型發展迫在眉睫的形勢下,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創新發展的步伐,加快推進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石化基地建設,加倍努力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鎮海煉化副總經理施俊林在學習研討時表示,陳俊武院士的家國情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窮其一生的創新精神令人敬佩,要以此鞭策激勵自己幹好工作,為推動公司發展作出新貢獻。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陳俊武院士是我國石油化工技術的傑出開拓者,是愛國奮鬥奉獻精神的模範踐行者,是石油石化人的光輝典範,我們要深入學習陳俊武先進事蹟,弘揚科學報國光榮傳統,發揚不懈創新的科學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風範,主動扛起建設科技強國的使命擔當,建功立業新時代。

  研發中心員工、90後博士劉川川說:“懷著崇拜的心情看完《時代楷模釋出廳》陳俊武頒獎典禮,又通讀了《陳俊武傳》,陳老產業報國、勇於探索、尊崇科學、甘為人梯的優秀品質和奉獻精神深深地激勵著我。我工作剛滿一年,對科學創新的探索剛剛起步,一定要將學習陳俊武院士和幹好本職工作相結合,立足崗位、不斷前進,在科研領域揮灑自己的青春。”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3

  近日,陳俊武院士的先進事蹟一經發布,社會各界掀起了學習陳俊武先進事蹟,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的熱潮。

  在陳俊武身邊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陳香生說:“‘石油’就是陳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現在做一,準備做二,觀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來,至今心中還裝著一系列和‘石油’相關的技術創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學家中的典範。”

  “30多歲是最想幹成點事,又往往沒方向的時候。這時有人把你扶上馬、送一程,引導到正確方向,難能可貴。”回憶起跟隨陳俊武學習的日子,中國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階研修班學員吳青說,“遇到陳院士這樣的大師是我一生的幸運。他刨根問底的鑽研精神幾十年來一直深深影響著我。”

  長期採訪陳俊武的洛陽日報記者孫自豪談起陳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xx年3月,在鄭州大學擔任兼職教授6年的陳俊武將所得的近xx年學子。捐贈活動結束後,陳俊武謝絕了鄭大師生的款待邀請,但愉快地接受了學生們送上的一束鮮花。他將這束花帶回洛陽,送給常年臥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還健康的40年裡,家庭的重擔一直由妻子承擔,陳俊武當選中科院院士時,曾對女兒說:“這個榮譽也有你媽媽的一半。”

  “陳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對工作、對生活、對家人的態度都值得我們學習。我跟陳院士接觸,遠不止收穫幾篇稿件,他的精神將影響我一生。”孫自豪說。

  “我們很尊敬陳院士,不僅因為他是大科學家,對我們而言,他更是良師益友,工作上的老師,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原經理侯寶東說。

  “陳院士看重原則,不重排場,公私分明。走上領導崗位後,謝絕了配秘書、坐專車的專家待遇,堅持步行上班近xx年。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節儉。”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松靜浩說,“他不但是優秀的科學家,更是一名好黨員。”

  有63年黨齡的陳俊武告訴記者:“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許國、一生獻科學的準備了,無怨無悔。”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4

  新華社鄭州10月8日電(記者韓朝陽)“回憶逝水年華,因有所為而有所成,也因有所未為而有所失。雪泥鴻爪,人生如斯,……有得有失、無怨無悔。”這是陳俊武院士90歲時講過的話。10月7日,中宣部向社會宣傳發布陳俊武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其科技報國、勇於創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質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是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長期在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長達7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帶領團隊創造了石油煉製、煤化工領域的多箇中國第一、世界第一,不斷推動中國石油煉製、煤化工技術邁向世界先進水平。如今,已92歲高齡的陳俊武仍奮戰在科研前線。

  “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立足崗位、腳踏實地、苦幹實幹,以飽滿的熱情擁抱本職工作。”這是湖北孝感石油公司員工仰慕菡寫下的“接力學習陳俊武”小卡片,卡片上還有她的號召:“我是第141697位追尋陳俊武足跡的人,請大家繼續接力。”

  “陳院士和我們長期工作、生活在一起,他的專注與情懷,詮釋了科技報國精神,譜寫了改革創新篇章,引領了弘文勵教風尚,彰顯了高風亮節。”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成平說,有著63年黨齡的陳俊武院士是我們身邊可敬可愛、可信可學的先進人物,陳俊武精神已成為公司企業文化的強大精神核心,是公司巨大的精神財富。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5

  近日,茂名石化組織幹部員工收看央視《新聞聯播》以及《時代楷模釋出廳》節目的頒獎典禮,深入學習時代楷模陳俊武院士的感人事蹟。幹部員工紛紛表示,要學習陳俊武院士活到老,工作到老,為國盡責,勇擔重任的精神,牢記“愛我中華,振興石化”初心,立足崗位奉獻企業,事事爭先、追求卓越,永不止步,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為中國石化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做出我們更大的貢獻!

  中國好人、集團公司勞動模範、茂名石化研究院主管師岑靜芸表示,作為石化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畢生精力報效國家的崇高精神,勇擔創新驅動發展的重擔;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嚴謹務實,精益求精,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全心全意想著科技工作;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在石油化工的新領域不斷突破創新,努力實現科技工作新局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添動力,為中國石化實現“兩個三年”、“兩個十年左右”戰略目標,打造更多“中國造,中國石化造”自主品牌,以技術創新為公司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貢獻。

  集團公司技術能手、茂名石化熱電分部班長葉飛表示,92歲高齡仍堅持打卡上班,研究技術的勁頭比小夥子還足。真的很佩服這位“90後”院士——陳俊武,他是我們石化人的驕傲、石化人的榜樣。他的經歷、他的成就、他的精神鼓舞著我們。作為一名班長、黨員,我必須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把班組隊伍帶好,把試驗工作做好。作為一名勞模、工匠,我必須把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發揚光大,把試驗技術研究透徹,把試驗人才培養好。

  茂名石化化工分部乙二醇車間黨支部書記李靈敏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陳俊武院士身上做了最鮮活的詮釋。學習他勇於超越、開拓創新的擔當精神,就是要在公司轉型發展、為生存而戰的事業中帶頭打破思想桎梏,以創新思維直面新困難新挑戰,模範完成工作,不讓領導為我分管的工作操心。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6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絡,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7

  “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裡,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裡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裡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唇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裡存著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慧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8

  “我人生的價值在於改變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數量,只要他們過的比我好,我就滿足了!”這是張桂梅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段話,她的一生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她是偉大的,無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蹟,也讓我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雲南的一個邊陲小鎮,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但在我身邊也有過同樣的事情發生,我清楚的記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學,沒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雲南的一片山區裡,後來我在朋友那裡得知,她是回家結婚了,家裡給介紹了一個物件,所以只能放棄了上學的機會,那時對於我來說,還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現在想來,也許那個同學的一輩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處。

  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我也還沒有明白知識是如何能改變人命運的,但是,現在的我,在錯過了最好的學習環境和最佳的學習時間後,我明白了,還記得高中時,我媽媽也常和我說讓我好好的學習,不要一輩子就蝸居在一個不大的城市,以為自己所處的這一片天空,就是整個世界。那時的我處於青春的叛逆期,幹什麼都要和父母對著來,現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後悔過當時沒能早點懂事,沒能聽父母的好好學習,但是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人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踏入教育這個圈子是我沒有想到過的,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我也有想過要讀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勸說和自己對於未來的迷茫下,我放棄了,而是選擇了在當時看來似乎比較吃香的計算機系,走進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學時,朋友介紹我去做一個兼職,是市教委給的一個初中生科學實踐課程,我當助教。有一次,因為安排上的失誤,有兩個孩子沒有安排老師上課,負責人讓我臨時帶兩次,那是我第一次作為一個老師上課,課後的成就感是巨大,後來我開始在不同的機構做兼職,畢業後來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這個圈子。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做教育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著教育強國的重擔,一開始,我也想親自和學生們傳授知識,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後來我想,給學生們介紹適合她的老師,能夠從側面幫助到也是好的,一開始這個工作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別是在家長找我,說老師特別好,孩子有提升的時候,這種滿足感上升到了一個極點。進入教育行業,我的初衷就是想讓更多的孩子學到更有用的知識,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性,這樣就夠了。雖然我們是以營利為目的,但是確實幫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嗎?但是當這份工作給我帶來滿足感的同時,也有家長的投訴和謾罵,我也動搖過,也想過要不要繼續下去。但是今天這則新聞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張校長在創立學校之初,也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也有過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為了心中的信念堅持下來了,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碼是三代人會因為讀書而改變自己的未來,我感受到了教育強國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環境確實比一些山裡的環境好了太多,給我們的感受自然也沒有山裡老師那麼強烈,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想,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也是肩負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希望和信賴,更肩負了教育強國,國家興亡的使命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而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是少年強的重要一環。我們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對一個孩子的未來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我們的力量也可以很強大,只要被家長和孩子們信賴,我們同樣可以改變千千萬萬個孩子的未來。

  我還記得小時候的第一位語文老師,那是一個從大城市來的語文老師,很漂亮,普通話也很標準,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話沒有大多數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啟蒙老師,我也記得我的最後一位語文老師,一位有著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我是他的最後一屆學生,也是他告訴我,年輕就要敢拼,敢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會有著我意想不到的精彩。這兩位老師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時期對於我有著特殊的意義。我更加記得去年的高思年會,年會上須老師向我們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邊遠學校的合作,也帶著我們的產品走遍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訴我們有無數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樣的教育資源,對於北京的孩子來說,這可能沒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對於那些孩子來說,可能就是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們常說一個詞——言傳身教。我想新聞裡那個想考到東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張校長的言傳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後侷限在一個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說起目標時,眼睛裡都是有光的,是對未來的期待。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還是太少,我也許不能影響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響身邊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個親自改變他們的機會,也想親口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從思想上改變他們。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9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群眾路線,就必須情繫群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裡—更需要我們!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10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堅韌執著勵精圖治。丈夫去世後,張桂梅隻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並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為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餘力的細心照顧著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起居,為了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勵精圖治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主動帶頭免費為學生們補課,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長期拖著病體就算腹部長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講臺上,只為孩子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她還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她十年如一日,從未退縮,從不言棄。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勤儉節約無私忘我。張桂梅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裡,學生沒有錢吃飯,她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帶學生看病並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們缺什麼只要她有,她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她義務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的照顧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們用,並利用空餘時間到處籌措資金。然而她不是萬能的,她自己並不富裕,她只捨得吃饅頭青菜麵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她省下來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獻身扶貧。張桂梅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她深知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並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扶貧先扶智,為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她心繫群眾,勤儉節約,幫助困難學生,帶學生看病,給學生添置衣物,對貧困家庭進行家訪,為孩子們爭取學習機會。她前前後後為山區的孩子們為慈善和教育事業投入了100多萬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給她治病的錢,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並無怨無悔。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桂梅巾幗不讓鬚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這種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的英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此也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實際行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