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建設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課程建設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程建設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是一群滑縣追夢人尋求新思路的季節。20xx年9月18日。一群有志於課程建設的追夢人來到山東師範大學,尋求課程建設的新思路。經過五天的學習,“課程建設”長什麼模樣,在我們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我們知道了該怎麼去建設我的新課程。

  一、課程建設的模樣

  19號上午徐繼存教授講授的《學校課程建設的區域推進》,糾正了課程的一些誤區:一起活動並不是課程,課程建設要緊密聯絡學科課程,活動要結合學科課程,形成體系,服務於學科課程。課程就像魚缸中的水,水就像學校文化,魚缸就像學校的各種框架制度,課程融入學校文化和制度之中而不是單獨的存在,脫離的學校文化的課程是毫無價值的。

  22日孫寬寧教授用否定性的思維解析了課程建設。課程建設,不是以活動為主的校本課程,作為建設重點不是單純的校本課程。而是要基於學校理念、目標與需求,反映學校特色,是學校教師針對學校育人需求或問題,而對學科課程進行持續改進的專業活動,要圍繞學科課程。

  活動要和知識密切結合,不應孤立地存在,服務與學科課程開展。比如浮山路小學的”閱讀文化”,低年級看圖講故事,中年級課本劇,高年級演講比賽,和語文課程有機結合,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補充,這樣的課程建設才是最有價值的。

  二、課程建設的切入點

  孫教授詳細具體地介紹新建學校,要從基本教育理念入手,統籌規劃,整體設計。先進行學校定位,再確定精細的培養目標,著手開展的課程,確定學校文化和教學特色。

  傳統學校要順勢而為,繼往開來,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找到學校優點,選擇優秀的老師,再紮實、具體、明確地開展。課程建設要紮紮實實的進行,切忌心態浮躁,不可一蹴而就。

  比如南營小學,作為山區農村小學,地理位置偏僻,但依山傍水,中草藥材豐富,他們就以中草藥文化作為本校課程進行建設。選擇將要退休、知識豐富而又沉穩的張老師,作為負責人,分年級進行課程開發,並編寫教材。

  聯絡我們向陽小學,書法教學在我校開展已經有十來年了,我們有了自己的教材,有專業老師的引領,還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已經成為我們的學校特色,而且也有很大成效這就是很好的切入點。

  三、課程建設的實施

  課程在學校中,要想有效實施需要做到三方面。

  1.精

  “精”指管理精細化。

  浮山路小學,有節奏的開展“閱讀文化”課程的建設,不求短時效應,重長遠謀劃。課程開展分學段開設,實踐後進行總結,總結後在進行實踐,決不是一蹴而就。

  2.細

  “細”指課程建設規劃精細。

  活動課程要服務與學科課程,活動形式多樣,但都緊密圍繞學科課程。比如佛山路小學的讀書節,開展的活動,有“古詩詞大會”,“經典誦讀展示”,“辯論賽”,“演講”,“課本劇表演”等等。雖然活動多樣,但是這些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學段有側重點開展,所有的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服務於語文課程。

  3.思

  “思”,指有思想,有思考。

  任何課程的開設形成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遠規劃和實踐,就需要有一個有思想的團隊的引領。再聯絡我們向陽小學。書法教學雖然在我們學校也小有成就,但是如果要上升到課程角度,那就要再結合《寫字課程發展綱要》。確定每個階段要訓練的目標,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書法課程。

  四、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是什麼樣的

  孫寬寧教授具體解析了《課程改革綱要》,讓我們走出了許多課堂教學的誤區:減負不意味著不講,學生感覺難的知識點,是因為老師沒有講清楚;教學活動聯絡生活不能等同於生活,也不能把體驗等同於經驗,應重視學生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從課程活動中有沒有訓練學生的思維?

  山東山大教育集團趙勇校長。站在科學技術的前沿。詳細地向我們展示了未來的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未來的世界不是靠刷題就能做出考出好成績,需要的是,大量閱讀,掌握各種先進技術的人才。針對社會需求進行他們學校課程建設。趙校長的高瞻遠矚,更讓我們認識到課程建設的緊迫性。

  五天的仰望星空,課程建設的那顆星星在我眼中越來越清晰,也非常強烈的想去改變自己,改善課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做一個永不停歇的追夢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