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0篇)

2022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十月,漫步在醫院的小道上,隨著季節的風吹來,桂花香氣隨風飄散,空氣中瀰漫著甜美的清香。在這個桂花飄香的季節,為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全面提升我院護理人員中醫操作技能,在院領導的全力支援和護理部的精心組織下,舉行了中醫護理操作培訓及考核。

  為了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我科彭護士長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安排,利用休息時間,陪同全科護士加強訓練,處處把關。

  同事們犧牲了自己大量休息時間,早來晚走,主動查詢差距,高標準,嚴要求;在家人朋友的理解支援下,有的同事在外購買了操作器具,下班後回到家中在家人的身體上練習。由不熟練到熟練;由手法不準,不優美到動作標準流暢。可喜的是,由於大家的不斷努力,在考試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小唐,小吳兩位同事更是獲得了雙項優異的好成績!

  本次考試,拔火罐,刮痧的物件不是模型,而是各科室的職工,兩人為一組,在操作中,更貼近臨床,同時從對方的體會中可以發現不足。

  操作考試中,不僅是操作的熟練,手法的漂亮,更重要的也有流程的熟悉,規範。因此,護士和藹可親的解釋用語,輕巧熟練的操作程式,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護理理念。

  透過這次考試,最大的提高了全體護理人員的中醫理論操作水平,而全科同事表現了前所未有的榮譽感責任心,集體主義精神,讓我感受到了蘊藏在大家身上的巨大潛力已經被啟用醫學,更看到了醫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我於20xx年3月9日至13日參加了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學習期間,我們從中醫相關基礎理論到操作實踐進行了強化學習。這期學習班起點高、模式新穎、效果良好。整個課程體系設計科學合理,既關注了當前中醫理論歷史,又關注了實踐的工作實際,既有前瞻的視野,又有豐富的案例分析,更讓我學習到了新的操作技能。雖然本期學習班只有短短的5天時間,但我覺得感觸很多,收穫也很大。

  一、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

  這次學習,我完成了40學時的課程計劃,浙江省中醫院及知名專家教授的授課,領略了名師的智慧和風采,老師們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有獨到的分析和精闢的見解,他們精彩的講解不時閃爍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維理念不斷地受到新的衝擊,從而進一步理清了思想認識上的誤區,解開了許多工作、學習、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正所謂:聆聽的是智者的聲音,感悟的是中醫知識的力量;學到的是管理的精華。

  二、增長了知識,提升了能力

  一是學習了很多中醫理論基礎疼痛方面相關知識,中醫經典在護理中的應用、手法通乳、中藥熱鹽包、腕踝針、藥罐等中醫特色護理技術臨床應用推廣等,科學的護理管理及病人管理方法。可以說,透過這次學習,切實地增長了管理知識,增強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管理的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二是學習了很多新穎的思維方法。如浙江省中醫院的蔡亞紅老師的中醫癌痛病房規範化管理,俞國紅老師的護理管理介紹,汪永堅老師分享的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實踐及效果評價,這些新的思維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規和規律,又充分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直面現實困難,突破常規思路,創新解決問題的辦法,達到問題迎刃而解,效率不斷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際上,這些思維方式所閃現出的智慧,就是解決問題能力的具體體現。因此,我覺得這些新思路、新方法對實際工作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它使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心態更加自信,思路更加開闊,方法更加靈活。三是學習了很多有效的溝通方法。醫患溝通在護理管理中的重要性,簡言之,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誤會,化解矛盾,摒棄隔閡,就是密切關係,求得諒解,增進感情,達成共識。

  但凡成功的管理者,無一不是善於溝通的好手。作為一名責任組長,一方面加強團隊內部管理,需要與護理成員溝通,良好的溝通,能夠使團隊成員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圖,能夠激大家的參與感和熱情,能夠引導團隊成員朝著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發奮努力。另一方面創設團隊發展的良好環境,要與病人及家屬溝通。無論是要爭取領導的政策支援,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還是要贏得臨床科室的大力幫助,這都需要重視溝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滿誠意,另一方面要善於尋找雙方的關注點、興奮點和共同點,促進工作的有效推進。坐診,給病人予以全面的中醫調護,使中醫護理操作走出病房,走向門診,擴大的潛在的病人群體,為醫院、給自身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三、提高了認識,完善了自身

  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成長,這是我參加本次中醫護理骨幹人才培訓班的重要心得體會之一。透過學習,不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透過學習,還促進了反思。要注重提高理論修養。透過這次學習,各位老師引用古代文獻中的相關經典,深入潛出得將那些刻板的文立文講解得生動有趣,我深刻地感覺到得自己的中醫理論水平和管理理論水平離工作實踐對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這不僅體現在自己學習的習慣上,沒有養成有計劃、有規律地學習理論知識的習慣,而且體現在自己的學習成效上,既沒有對各種理論做到大量涉獵,擴充知識面,又沒有精讀某種理論,融會貫通,更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

  因此,以後要在學習上更進一步加強,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在學習中提高、在學習中成長。要注重積累實踐經驗。理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透過概括提煉而成。專家們的工作經驗和理論成果,都是因為他們不僅勇於實踐、不斷探索,而且是因為他們善於總結,注重積累。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總結、提煉成功的經驗,使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方法,並逐步成為自身工作特色,不斷提高工作水平。要注重提高業務水平。透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要做好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以適應現代社會醫療水平日新月異的發展,使醫院發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能夠勇立潮頭,立於不敗之地。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6月11日至6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四川省護理學會在成都舉辦的護理管理暨中醫護理技術培訓班。十分感謝領導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在護理管理和中醫護理技術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這次培訓,由四川華西醫院護理部主任成翼娟老師、四川省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溫賢秀老師等8位護理專家親自授課,學習了包括20XX年優質護理標準解讀、質量控制新標準解讀、持續改進護理質量實現患者和護士體驗雙贏、靜脈輸液質量管理、護理安全用藥管理、中西醫結合護理在疼痛管理中的應用、多種中醫護理技術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應用等多方面的知識。

  透過此次培訓,我對護理管理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夠掌握護管的工作思路、基本方法和管理手段,能合理有效的運用一切資源;此次培訓還使我對護理技術的要求更加規範明確,能夠以病人需求為導向,按照護理程式的方法,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維護和促進病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斷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和服務技術,讓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兩天的培訓,使我感受到了護理前輩們對護理事業的專注、執著及無私奉獻,學習到了前輩們的專業品質、敬業精神、人文素養,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省護理學會、各位護理專家對我們的殷切期望以及我們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作為綿陽市中心醫院的一名護理工作者,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前進,為進一步提升我院的護理質量作出應有的貢獻。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眾所周知,中是中國幾千年唯一的學,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中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繁衍昌盛,幾千年來的保健事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與西在專業技術上各有所長,各有優勢和特點。西的優勢在於精密儀器的檢測、高超的外科手術、複雜的器官移植、先進的搶救手段等。而中的優勢恰恰是西薄弱的方面,中的辨證施治既準確又靈活,奧妙無窮,對診治許多疾病,有其獨到的特點。如對功能性疾病的診治,退行性疾病的診治,病毒性疾病的診治,痰飲淤血病的診治,疑難病證的診治等尤具優勢。人民群眾對中中藥的認識比較深刻,有相當多的人群喜歡中中藥。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進化,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中中藥的治病之本、調理、滋補功能就顯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國人的傳統認識是中越老越吃香。一個年齡大的中,儘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稱老中,甚至誇大一點稱“名老中”,這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是終身制的職業。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學好中呢?《扁鵲倉公傳》雲:“人之所以病病疾多,之所以病病道少”,這說明中難學。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又說:“學不精,不若不學”。

  學中誠然難,學精則更難。但既學就必須學精,至少要確立“學精”這樣一個奮鬥目標,方能學成一個好中。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根據我個人學的體會,主要在於兩點:一要認真讀書。中的書籍,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尚嫌不夠。讀中的書,不僅要讀懂、弄通,而且要熟讀、熟記,對許多重要的內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診斷學、中方劑學、中內科學、中婦科學、中兒科學、溫病學、傷寒論、金匱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論功底還必須學好《內經》。讀中的書,要善於融會貫通,中學的理論均源於《黃帝內經》,中的各科臨床,均源於歷代家的經驗積累和實踐總結。

  舉例說吧,比如學《傷寒論》,不僅要與《金匱要略》相融合,還要上與《內經》相聯絡,下與《溫病學》相聯絡,此外,還要與內科學、方劑學、藥物學、診斷學相聯絡。比如《傷寒論》的少陽證,這個少陽證就出自《內經》的《素問?熱論》。《內經》的少陽證只限於少陽經脈症狀“胸脅痛而耳聾”,而《傷寒論》的少陽證則為半表半里證,膽火上炎,症見“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必煩喜嘔”,用小柴胡湯主治。再聯絡溫病學中亦有一個邪鬱少陽證,寒熱類虐,心煩,口渴,脘痞,舌苔黃白而膩,用蒿芩清膽湯主治,系溼熱鬱閉少陽。如此聯絡比較,自然融會貫通。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我是小茶姑娘,我來參加中醫培訓,還要從小茶姑娘說起,小茶姑娘是做什麼的呢?小茶姑娘是一個全國連鎖的民宿!我們的創始人,包括我們聯合創始人,他們都很關注傳統文學和傳統茶道,包括養生之道的傳播和學習,所以我是透過小茶姑娘關注到這一塊,才有機會來學習中醫,完全是小白。

  我聽法鴻師兄說的一個個案例,還有這些特效藥以後我就特別激動,我在一邊聽一邊學的過程中就在想著以後我怎麼去幫我的家人、幫助我那些村上的人和幫那些到店裡來的客人,因為我跟他們是接觸最多的,滿腦子就都是這些。

  我會堅定不移地去學下去,因為我覺得這個不僅僅是利我利我家人的。我自己最大特點就是我是一個充滿愛的愛的力量和能量的人,我就希望把我自己可以感受到的、學到的東西可以分享給我身邊的人。非常謝謝,其實法鴻師兄能堅持這麼多年,也是因為心中有一股愛的力量,我們不僅要把中醫傳下去,更是要把這種愛的力量往下傳播開來,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6

  大家好,首先在這裡感謝法鴻師兄,講了兩天課,我之前沒有聽過中醫的。因為自己家裡有一些經歷,之前幾年前家裡人得了一個很奇怪的一個病,他名字叫格林巴利綜合徵。那時候病房差不多就是一床難求,在一個病房裡面有應該有六個人,然後我家人在那邊治療了一週多,沒有太大的進展,又堅持了一下。後來換了一個醫院,可能運氣比較好吧,還是之前差不多的治療辦法,加了一些其他的就治好了。

  在聽這個課之前就沒有太多想法,因為剛剛在走道里面討論,就談到有什麼手麻腳麻的情況,其實家裡人差不多有一個月之前就有這個情況。如果那時候早一點了解的話,可能還會有這個病,但是可能不會那麼嚴重。所以我覺得自己家裡人還是需要學習一下,能解決家裡的一些的簡單的問題,能稍微的預防一下,因為現在每個人都很忙,你也不可能花太多的時間去各種醫院看病,像我這種還有比較懶,也不願意去醫院看病,什麼預約什麼B超啊什麼都不要去,有時你還約不到,就更不想去了。

  學習來下,我覺得特別感謝法鴻師兄,研究了好多年的中醫今天直接乾貨直接傳授給我們了,家裡簡單的一些問題可以解決了,所以我還是非常感謝!第二次第三次,如果時間上允許的話,還是會來參加!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7

  確實兩天收穫很多,首先得益於法鴻師兄不藏私的這種拿乾貨往外甩的這種精神。我開始抱的目並不是很堅決,還是想從傳統醫學這個方面來了解一下,因為醫易同源,我對中國哲學文化是比較感興趣的,有的時候也會用到,想了解一下真正的中醫。

  學完了以後確實改變很大,應該講,對中醫的認識很多了,這是一個。第二個的話呢,應該會改變我以後在生活裡對於疾病的態度,家人的一些狀況,生活狀況應該會有很大的一個影響。以前呢,說句實話一看那個什麼六味地黃丸什麼什麼陰虛陽虛,我也百度過也看過,誰懂得什麼陰虛什麼陽虛的,但是昨天我感覺像入門了,很簡單嘛,不就這麼分三類嘛,這就很好懂了,確實非常感謝法鴻師兄,我相信以後有機會初級班中級班高階班,都會參加,表個態。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逐步由世界大國邁入世界強國。在一帶一路新形勢下,中國開始注意到文化軟實力對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於是,作為中華民族靈魂和精神支撐的傳統文化得到了應有的關注,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視。而高校作為傳播和創新文化的重要機構和場所,有責任也有必要將其應用於教育之中。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變革、創新和發展。拋棄傳統,就等於丟掉根本,等於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喪失文化的特質。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我們應當懷著溫情和敬意自豪地對待。

  中醫藥學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學性和倫理觀,橫跨自然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蘊藏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優秀的高階中醫藥人才須達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立足於中醫藥學的人文特質,突出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亮點。同時,中醫藥文化中所蘊涵的中國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統文化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把國學貫穿到中醫藥的.教育中來,是中醫藥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國學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國學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表達著豐富的中國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質是文化與人的雙向建構機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形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也是一種以文化形態、方式、方法促進人的發展的過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斷擴充套件。德育與文化應當緊密結合,不斷創造和更新,實現德育和文化兩個維度的發展。國學教育與高校德育實際上也存在互動關係和內在契合之處。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國學是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蘊藏豐富。中華文化被稱為倫理型文化,這種文化以經典為形式得以儲存,因而國學中充盈著豐富的、直至如今也極具現實意義的思想道德觀念和倫理規範。無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還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倫理襄永、愛國愛家的民族精神,對於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說,國學可以成為高校德育的重要載體和資源,能夠更好地滋養和支撐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讓大學生成為德與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成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社會責任感強的優秀大學生。尤其是,要強化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信、促進大學生實現民族自強,就必須從傳統中、歷史中找到支撐。從這一意旨上來講,國學的特性決定了它能夠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國學與高校德育,統一於教化和培育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二者統一於化人與育人的要求與實踐中。

  (二)文化傳承的作用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傳統與根本。數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一種有著廣泛影響力、強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華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這些智慧一般集中體現在歷史流傳下來的偉大經典之中。它們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進取的過程中,優秀傳統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讓廣大中國人接受優良道德道德傳統、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要求。因此,實現文化的傳承是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題中之義。

  如今的高校不僅是知識的寓所,更是引領文化的力量。大學生是時代的未來,一定要樹立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學的基本職責之一就是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實現民族精神財富的傳承和發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覺和民族文化自信。“這些因素的傳承和弘揚不能不依靠德育,應該說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揚和培養一種民族意識、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部分,是國學所承載的傳統文化能夠獲得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貫穿國學,使得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透過這一方式得到更廣泛的認識、接觸、理解和接受。換言之,高校德育是國學發揮作用、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將國學與高校德育相結合,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要求。

  總而言之,國學與高校德育統一於開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學生的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德育透過對國學內容的檢驗、選擇和教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傳遞道德知識、哲學知識等知識形態的文化,也傳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規範形態的文化,還傳遞情感、態度、信仰和各種文化心態、社會風尚等多形態的文化,從而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二、傳承中醫藥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傳統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師國學承模式變為院校培養,中醫藥院校為我國培養國學了大量高等中醫藥人才。時至今日,高等中醫國學藥院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思想日趨成熟,然而國學令人費解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發展起國學來的中醫藥卻要擺脫自身的理論基礎及其架國學構,追求科學實證,日漸式微的原典理論已經成國學為人們對古典文化神壇的祭品,處處可見的“中國學西醫結合”、“中醫現代化”等光怪陸離的文化標國學旗無論是在中醫最高學術機構,還是在人們的國學普通生活之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熟語,在此國學語境下的背離傳統、背離經典的任何言論和行國學為都是對當下受眾的誤導,也是對中醫原旨的國學玷汙和嘲弄。因此,高等中醫藥院校在著力國學中醫藥現代化的同時,應把中醫藥文化教育放國學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緊密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國學和發展中醫藥文化,不斷提高中醫藥學生的綜國學合素質。

  (一)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國學成部分

  自從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變革、創新和發展。所謂文化,是指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國學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藥學發生、發育和發國學展的思想母體和動力源泉,科學與人文的成功國學交融是中醫藥學的基本特質。中醫藥學是中國國學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國學要組成部分。在世界醫學史上,許多文明古國國學都有過自己的傳統醫學,但是,歷盡幾千年的滄國學桑,目前碩果僅存且承傳不絕的只有中醫藥學。國學數千年來,中醫的實效性作用並沒有因年湮代國學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啟後的經驗積累使國學她超越了時空侷限而更臻完善,其關鍵的原因國學即在於她的文化性遺傳,在於她具有先進文國學化的合理核心。

  (二)高等中醫藥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醫國學藥文化特色

  大學不僅要培養專門人才,而且國學應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國學應培養具有優良綜合素質的人才。各高等學校國學要確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國學人才觀,明確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高質量人才國學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9]。因此,大學教育承國學載著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務。傳承文化是現代大國學學的基本功能,創新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崇高使國學命,研究文化是現代大學全部活動的基礎。

  中醫藥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國學的重要基地,進行中醫藥文化教育理應成為中國學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理應成為中醫藥院校德國學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是國學中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弘揚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學醫藥院校的神聖使命,而創新中醫藥文化則是國學中醫藥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毋庸置疑,在市場國學經濟條件下,中醫藥學要繼承、創新,中醫藥院國學校要發展、強壯,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不容忽國學視。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就是市場。高等中醫國學藥院校的人才培養在重視學生專業素質教育的國學同時,更應注重中醫藥文化教育,以中醫藥文化國學豐富中醫藥學生德育教育。

  三、中醫藥院校學生國學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強國學素養的培育有助於提升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文化認同”是一種個體被群體的文化影響的感覺,是人們在一個民族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對本民族有意義事物的肯定性體悟。文化認同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建立。而大國學的範疇認為傳統文化就是國學,學習國學對建立學生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文化自覺性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中醫藥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傳統文化的薰陶,有意識的提高學生對國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繼而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在 7年 0月的十九大報告中已經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提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學素養必然有助於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認同感。

  (二)提高國學素養是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提高國學素養離不開國學教育,畢天璋提出“我們暫時可以界定為以國學為核心內容的,旨在傳承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和學術傳統,培養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醫學本身和傳統文化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醫學就是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學說思想都影響了中醫學的文化背景,而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才能夠更好的理解中醫理論中的精華。而國學中的經典無疑會幫助學生增強文化底蘊,提升人文素質,例如讀《論語》可以讓學生知禮、知仁義,懂得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讀《孟子》可以提升學生內心的道德感、提高社會責任感;讀《莊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豁達灑脫;讀唐詩宋詞在讓學生感受審美愉悅同時詩意的體悟人生,學習國學可以讓我們心靈中有詩意,記憶中有歷史,思考中有哲理。

  總之國學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既是響應中央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也是對社會和學術界“國學熱”的回應,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斷改革和提升的應有之義。國學中包含的精華和優秀資源,能夠為中醫藥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帶來新的力量。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9

  浙大學習,收穫滿滿。尤其是關於地方高校如何抓住“雙一流”建設機遇,提升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學科與師資人才隊伍建設十分重要。學科建設是學校謀求發展的龍頭工程、系統工程和標誌性工程,是學校本科專業建設的基礎與核心競爭力形成的戰略性資源。如何加強學科建設,結合實際工作,就學習體會談兩點感受:

  一、夯實基礎學科

  在中醫藥領域,傳承創新是永恆的話題;而其基石在於基礎學科。如王鍵教授所說,基礎學科、經典學科、傳統學科具有不可替代性,中醫學的發展與輝煌,大師的雲集、輩出,正是在於這些學科的成就鑄就。因此,不斷加強這些學科建設,中醫人才的培養質量才能不斷提高。而現實是,這些學科在不少中醫藥院校成為短板,研究隊伍斷層,學術積澱不夠。成中醫作為老校之一,地處西部地區,其傳統特色應當得到彰顯,更應加強傳統型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在已有的學科優勢基礎上,傳承發展好川派中醫藥,傳理,傳道,傳術,融會各家。

  二、建設學術團隊

  李小年教授說,地方高校長期糾結在“教學科研等效評價”、“科研衝擊教學”等“漩渦(矛盾)”之中,其根本原因是其核心競爭力弱,如人才培養能力和學術研究產出能力弱;學術資源欠缺,如師資與人才隊伍大學戰略性核心資源不夠,學科建設水平低,領軍人物少等。其提出,打造學術研究團隊,促進教師成長,是地方高校學科與師資人才隊伍建設根本的戰略選擇。其觀點確實具有遠見卓識!作為高校,沒有強的學術研究能力,就不可能有強的人才培養能力,師資與人才隊伍就不可能一流,也難以造就一流的學科。因此,加強打造有影響的科研團隊,融合傳統與現代,整合校內外優勢資源,對培養一流科研人才隊伍,提升學術影響力,提高科研產出率,十分必要;而打造一流傳統理論學術傳承團隊,形成傳承活力,構建合理的傳承人才隊伍,對提升成中醫傳統中醫學術影響力十分重要。

  學科的學術性特徵決定了科學研究始終居於大學發展的核心地位,學術研究能力始終是大學最核心的能力。讓我們一起努力,抓學科,抓學術,抓團隊,為成中醫“雙一流”建設而奮鬥!

  最新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作為第一期幹部能力提升培訓班的一員,我有幸走進有“東方劍橋”美譽的百年浙大。雖然只有短暫的七天時間,但豐富的內容、精彩的課堂、鮮明的觀點、生動的案例,使我深受啟發和教育。

  一、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授課老師講解生動有趣、旁徵博引,既有較強的理論指導,又有成功的實踐經驗;最讓我感動的是大部分授課專家們都專門結合我校情況做了非常充分的備課,比如王鍵教授(原安徽中醫藥大學校長)參與了我校的專業認證和稽核評估任務,非常瞭解我校的情況,針對性的指出在中醫藥大學如何進行“雙一流”建設的管理。從講座中,我體會我們的內涵式發展必須堅持傳統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傳承發展,必須堅持學科與辦學優勢的特色發展,必須堅持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而我們目前的工作就應該仔細思考以下幾個關係:“傳承與創新”、“理論與實踐”,“醫學與人文”,因此,在我校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方案中我們深深融入幾層關係,做好交叉融合。

  二、醫學教育任重道遠

  由於身處教務處,所以感觸最深刻的就是夏強老師授課的《浙江大學醫學教育的改革與實踐》,打破我的固封思想,讓我瞭解國際高等教育的變化與趨勢思考從大學為什麼要進行教學改革,進而腳踏實地的深入思考本科教學改革。

  1、醫學教育1.0到2.0的跨越

  從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上來說,醫學教育在進行著從1.0到2.0的跨越,這是一種教學思維的巨大轉變,是填鴨式教育到自主學習的轉變,所以,這一切的改變不是學生的轉變,而是教師,是課堂的改變,因此,同時必須實現管理層面的跨越。

  2、中國高等教育的10個方面改革

  帶領教師理念的改變必須建立基於研究的學習模式,跨學科式教育,創造性地利用資訊科技等方面來起到使學生達到具有國際視野,良好領導力,逆境生存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能力,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能力,交叉學科、跨學科知識能力的催化劑作用。

  3、教師的管理與課堂的改革

  作為教學計劃審定的主要部門——教務處,我們要思考的專業建設必須是符合雙一流高校的專業建設,一流的本科,一流的學科需要我們思考教育教學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設計原則,而不是知識的累計設計。我深深的體會到,課程改革是教育計劃為先的設計性變革,教育計劃是引導學院發展專業的重要主線,腳踏實地,認真的思考醫學專業到底是要培養怎麼樣的人才,再來說怎麼培養人才。

  透過學習,教學改革的關鍵點,應該在融合、銜接、全程這六個字上苦下功夫,做好素質與專業的融合,基礎與臨床的融合,醫預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的銜接,在校教育與畢業後教育的銜接,透過素質教育全程化,科研思維全程化,將所有的結合和銜接串起來,才能真正的做好中國化的中國醫學教育。

  4、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和改革成效息息相關

  我們做教育要仔細思考是否現有的教學存在不利於人才培養的問題?是否能滿足專業的能力需求或畢業後勝任力的要求?在校生的問卷調查和畢業生校友問卷調查在質量保證機制中的作用?所謂的保障機制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機構,還是整體的管理執行,這一切,都將決定我們的醫學教育改革是否成功。

  三、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1、同質管理、巧用基地。特別是我們的直屬/非直屬附屬醫院。目前這些基地已經初步具備教學的體系和理念,缺乏成中醫特色的同質化管理,所以,對我的工作而言,必須在基地管理上狠下功夫!既可以實現醫院向醫學院轉換,又可以解決學校教學資源緊張的問題,並且將所有的資源透過我校醫聯體聯盟共同緊密圍繞在一起,實現醫教研的共同發展。

  2、人才成長,拔尖創新。構建一流的人才培養體系是雙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環節,以九年制、八年制和基地班培養為抓手,仔細思考培養方案的可實施性和特色性,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普世價值的人才而全力奮進。

  3、從我做起,改變課堂。結合現代化資訊科技實現課堂的翻轉,在我的課堂上利用現代媒體技術,逐步削減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學習主動權下放至學生群體,做“接地氣”的教務處管理人員。

  醫學教育改革正在從“新途徑”走向“新時代”,願我們都用一顆平靜而真誠的心,認真的對待醫學教育,仔細的品味改革的動力,努力的實現中國醫學的世界化發展!

  五天的學習,有理論課程,有現場教學,課程豐富多樣、精彩絕倫,啟迪思維,精準聚焦彌補我們“能力的短板”。授課教授個個知識淵博,見解獨到,深入淺出、旁徵博引,帶來了高層次的政策解讀和全新的實踐視角,讓我時刻有醍醐灌頂之感,真是獲益匪淺、受益無窮。

  一是感悟學風,貴在學習。浙大短短几天的生活,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所謂“只有站得更高,才會看得更遠”,只有注入新的知識,才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正確的判斷力。聯絡自身,一定要加強學習和調查研究,多多參加學校提供的各種學習,利用好“學習強國”學習的平臺,不斷學習最新理論知識和高教知識,發揮模範作用,引領學習風尚,正如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李小年教授講到的:只有終生學習,才能終生快樂。

  二是知識更新,指導實踐。透過授課參觀,我們學到的與其說是豐富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不如說是一些先進的理念或是思考問題的方法。老師為我們開啟的是一扇知識和思考的大門,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掌握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宣勇教授講授的《推動高校治理方式轉變的最佳路徑》要求領導幹部在面對地方院校辦學治校過程中,不僅要發展好地方經濟,更要解決好民生問題,加快轉變工作方式,做好地方經濟發展和高校發展的無縫對接,構建師生成長與學校發展的命運共同體,這實質上也對領導幹部的戰鬥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三是掌握方法,學以致用。這次學習培訓中,專家、教授們的授課既結合實際且推陳出新,無論是哪門課程,既結合了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又透過實際案例予以輔助加深理解,讓我對學校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對於一個高校的發展,關鍵取決於有沒有改革創新意識和超前的謀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道路,需要認認真真將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梳理和總結,邀請專家共同參與學校規劃和設計,用科學思維和超前戰略對成果產出(包括人才培養)進行選擇,打造自己特色品牌,形成品牌效應。

  行勝於言,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浙大學習的經歷,對我來說將是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在今後工作中,我將更加嚴謹、勤奮、求實、創新,切實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本職工作中,高標準助推學校事業發展。

  最後,賦小詩一首,聊表情懷:

  國有成鈞,在浙之濱

  萬綠入夢,千紅留青

  領略求是,墨香流金

  惟學無際,際於天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惟——

  古樹蒼浪,綠意幽幽

  學而不已,至死方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