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課堂心得體會(精選5篇)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德課堂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

  近日學習了《關注道德課堂、讓教育理性迴歸》一文,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透過研讀,使我深刻認識到,道德課堂是關注生命成長的課堂。道德課堂是豐富情感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透過不斷的走近文字,接觸文字中描繪的各種事物,認識其本質,豐富各種體驗,感受生命的意思和生活的樂趣,培養情感陶冶情感;人的道德本質是在後天習得的,絕大多數人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尤其是在課堂學習中國形成。在課堂教學中培植人的道德,讓道德彰顯生命的魅力。

  在構建道德課堂上就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備課上下功夫。準備充分,一堂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邏輯清晰可見,學習目標明確無誤,是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而精心設計教與學的每個環節,是道德課堂的最大著力點。

  二、在創設課堂教學氛圍上下功夫。最後在激發學生學習上上下功夫。教師從心理上認同自己的角色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共同體的參加者和引導者,最大可能地實踐“主體性”、“開放性”的教學原則,這一思路應成為新的課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內涵。“讓每一個學生成功”的辦學理念,我個人的理解是:尊重個性與人格,理解、體諒、關注學生的學習障礙;欣賞學生的成功之處,讓學生隨時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透過師生互動的資訊交換及時改進和最佳化教學環節,以有利於培養素質的學科品格在學生個體身上得到內化為準則,在分析思路、尋求方法上啟導,在能力培養上誘導,在思想方法提煉上指導,讓生命主體獲得自主學習、成長的空間,感悟心靈的自由,教師的知識情感體驗同時得到發展。這也是教師本身應具備的一種能力。將學科的專業化、教學風格的個性化、教學內容的情感化融入教學,煥發起課堂活力,這是“道德的教學課堂”提高效率、擺脫“時間效應”陰影的唯一有效途徑。

  以教師自身對專業的熱愛、對工作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教學行為中體現嚴謹、靈活、耐心的治學精神和嚴密、探索、創新的學科品質,充分挖掘知識傳授過程中的道德資源,讓學生感悟具有道德價值的學科知識,教師的人格魅力。總之道德課堂構建的過程,就是教育理性迴歸的過程,也是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師認真反思、學習、提高的過程,只要做好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細節的認真落實,我想教育才會更好。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2

  “道德課堂”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在我們很多老師還沒能從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脫出來盲目走“新課改”的路時,田局長為我們指的一條光明而正確的課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廢棄的“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學校教育誤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課堂“灌”、作業“濫”、考試“多”、管理“死”。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不道德。這種狀況正是我們要摒棄和改革的目標,那麼我們就要建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就要建立一種像田局長提倡的道德課堂。它能提升師生生命質量,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何為道德?《道德經》中這樣解釋:“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為準則。何為道德課堂?那就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何為課堂道德?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具體體現。當我們深刻領悟了這三個概念後,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這就如同我們新課改形勢下的三位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一樣,知識與能力如同一棵樹的樹葉,過程與方法相當與樹的枝幹,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那深埋樹下的根基,這根基就是學生的心、學生的思想。沒有它為幹葉輸送營養物質,枝繁葉茂就無從談起,我們更見不到茂密的樹林。就像田局長所說的那樣,道德課堂的本質就是: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構建道德課堂?我覺得要營造的是低碳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課堂、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課堂,那這就要求我們師生都要轉變角色,創造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而學生這個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就要靠教師的導,教師的託一託、送一送、幫一幫。所以,教師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和負責的思想,甘心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的共同學習和交流,再也不要凌駕與學生之上的灌輸教學,要多鼓勵、表揚,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建立主體地位,樹立主人翁意識,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苦學為樂學。

  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承擔了構建道德課堂的重大責任,首先要建立一個快樂、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做到尊師愛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學相長,讓每一學生切實的體驗到老師的愛和溫暖。這是構建道德課堂的一個前提。其次:要根據學科教學中每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讓課堂真正的屬於學生,讓學生愛上課堂,從而自覺轉變學習觀念和態度。還要將教師導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既要順水推舟,又要無聲無息,讓學生感覺到自然,而不是生硬的、被動的。這就要我們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抓住學生的心和神,師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中。

  最後要在以往的備教材、備學生的前提下,多問自己三個問題:你把學生帶到哪裡去?(學習目標)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裡?(學習策略)你如何確信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裡?(學習結果評價),明確的教學任務會使整個課堂鮮活起來,還會使學生快樂起來,那麼我們的道德課堂也就在老師和學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執教”,讓我們德在課堂、德在社會,德存心底,永銘記!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3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在全市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的關於《全力推進道德課堂建設走好教育生態文明之路》講話內容,從這次的講話內容我們可以得知:

  社會的生活離不開道德,課堂是生活,同樣也離不開道德。道德課堂的構建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課程改革改到深處就是課堂改革,而道德課堂的構建正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課堂,是我們願與過去的舊課堂教學中道德確失、不道德的一種教育主張。構建道德課堂,提升師生生命質量,既是今後一個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和境界。

  在課堂上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構師生關係。道德課堂認為,教師的角色必須重新定位,課堂革命的本質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傳統意義的課堂上,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者,這種角色的錯位往往導致灌輸式,填鴨式的被動學習,學生的牴觸性較強,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正是這樣,才導致了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被異化,造成了師生關係的扭曲和變異。道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要求教師是學生的學習的助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同伴關係,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我們還應該讓教學“回家”,關於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田局長指出,必須讓教學“回家”,即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少教多學”。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而“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是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先學”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學習方式的重建。“後教”就是以學論教,即根據學生的學而教,是對學的的再創造,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是教師的準確定位,教師必須超越學生的先學而使學生的進步有質的飛躍。

  我們應該努力構建道德課堂,道德課堂要求教師把教材中蘊含的育人內容和因素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讓學生體驗到、感受到,從而獲得價值認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4

  魯潔教授認為:“道德課堂就是要讓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從事教育教學與管理,並讓教師與學生從中得到愉快、幸福與滿足,得到自我的充分發展與自由,得到唯獨人才有的一種最高享受”。“道德課堂”是一種高品質的課堂形態,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滿尊重、關懷、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在保證學生身心愉悅、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習者獲得學業進步和身心全面發展。對學生而言,“道德課堂”強調的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把學生“今天的健康成長”和“明天的幸福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讓學生在充滿尊重、關懷、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得以身心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地發展;對教師而言,課堂是教師生命延續的舞臺,是教師追求卓越的過程,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完善人格,實現生命的價值和幸福。

  在我心中,道德課堂強調教學是師生互動和溝通交流的過程,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下,師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課堂上教師善教、學生樂學,氣氛活躍、緊張而又適度,不同程度和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能在課堂上得到良好的發展。因而“道德課堂”必須是高效的課堂,必須是能夠促進思維發展的課堂,必須是能夠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

  1、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把學生“今天的健康成長”和“明天的幸福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

  2、要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是師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下,課堂氣氛融洽、緊張而又適度,師生民主、平等。課堂上教師善教,學生樂學,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3、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道德課堂必須是高效課堂。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把權力教給學生,留給他們學習、思考、交流的時間,還要讓他們學會合作和探究。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個積極性,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主動地學”。

  總之,教師是用道德的方法教育學生,一方面要理解和尊重學生,另一方面,要構建有效教學。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5

  透過道德課堂的學習是我理解了它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尚的課堂形態;是以學生為主題,呈現尊重、關愛、民主、和諧學習生態的課堂。

  如果說“道”是形而上的,那麼“德”則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學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圍繞“道”“德”二字,我們要重新建構四個全新的概念:即學道、學德;師道、師德。道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盡職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道德課堂,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中的育德問題,也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問題;而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德性問題、人性問題,研究解決課堂教學的目的、行為和結果的一致性問題。它要求教師一定要具備八大教學素養。

  一、回答好三個問題。

  (1)你要把學生帶到那裡去?

  (2)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裡?

  (3)你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裡?

  二、具備三種基本功。即設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評價教學的能力。

  三、把握三個前提。即把我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

  四、做到三個讀懂。即讀懂教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

  五、完成六個轉變。即教師變學長、講堂變學堂、教師變學室教材編學材、教案變學案、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

  六、明確課堂方向。課堂教學,要有效的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的虛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課程資源,避免教學內容的泛化。

  七、解讀課程目標。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整合教材,科學設定課堂學習目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誌;是學科課程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八、構建道德課堂生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推進課程就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文化的傳承。任何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都在“營造”著一種課堂文化氛圍和課堂生態,學生都在進行著某種“文化適應”和自然成長。透過倡導合作學習,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實現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

  構建道德課堂,重在行動研究。我們不應該把道德課堂神秘化、複雜化,而應該簡單化、行動化。道德課堂在哪裡?就在我們身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