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篇
【精品】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聽了專家的《課堂教學評價診斷》專題講座,聽後受益很大。透過學習,我對新課程下聽課、評課的方式、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第一、新課程改革宏觀背景下對聽、課評課的要求。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意味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必須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生產模式”,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這種新的價值觀,對新課程聽課、評課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的知識觀要求聽課、評課超越知識技能的取向。
原先的聽課體系過分強調了知識技能的確定性,把知識技能視為普遍的、不變的、供人掌握的內容,導致了聽課評課的知識技能取向。在新課程改革中,不再把知識技能看作是一成不變的供人掌握和儲存的內容。
2、新的學生觀要求聽課、評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新的學生觀更加關注學生的潛力,關注學生潛能的開發,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新的學生觀把學生看作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他們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育活動中複合主體的重要構成。
3、新的課程觀要求聽課、評課引導課程迴歸生活世界。
教材、教室、學校並不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書。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正在成為課程改革中教學實踐的新觀念。
第二、 新課程下聽課、評課的方式方法。
1、教師怎樣聽課:
首先,教師聽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如:先了解下聽誰的課,上那篇課文,提前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自己簡單預設一下這課的教學流程。
其次,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教師要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學,兩者兼顧。看“教”——主要是看教者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主要是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即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機結合。
此外,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在分析總結他人的課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聽課的教師要善於比較、研究,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吸收他人的有效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
2、教師怎樣評課:
(1)由教者自評。一般自評的內容有教材、教法、學法、程式。教材,主要介紹教學的要點、難點、編者的意圖以及本課在單元中的地位,談自己的認識和處理與設計的差距。教法,主要介紹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方法,評議自己的設計與課堂上的設施情況。學法,主要評議自己在課堂上怎樣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以及取得的效果等。程式,主要評價自己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2)同行教師評議。聽課的同行教師要針對聽課的情況對本節課的優缺點,尤其是教學特點從不同角度和側面進行評價。但要明確評課的身份要以研究者、學習者的身份出現。評課的目的以激勵為核心,真正瞭解教師上的疑惑和困難,和教師共同探討,重視培養教研團體和諧的氣氛,互相關心,共同進步,而不是挑三揀四,監督檢查。
(3)專家評議。根據教者的自評和同行老師的評議情況,由較有權威的領導和專家綜合大家的意見,對課做一個基本評價。評價應切切實實歸納出幾條值得借鑑的成功經驗和若干必須注意的有關問題,增強大家多這節課的總體印象。
(4)在教者自評、專家評價和同行老師評價的基礎上,主持人應在最後做畫龍點睛的概括總結,提出課堂教學中哪些做法、思想值得學習和推廣,應該怎樣去學習借鑑。
教師的工作性質和肩負的重要任務要求教師應該成為終身學習的先行者,聽課、評課活動也為教師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經常進行聽課、評課活動,有利於教師總結和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促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學習、提高和成長,更能有效的促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聽課評課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要求,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與探索,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研究的“藝術效果”。任何的學習、交流都是為了不斷的反思、改進我們的教育行為,聽課、評課將是讓我們揚長避短,共同進步。而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課,才是真實,離老師最近,於學生最受用,也最有研究和使用價值。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透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展是迅速,複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及實踐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 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於不同型別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透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提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問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覆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捨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四、教學調控要靈活
教師要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努力創設民主、輕鬆、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要善於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和科學態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並充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尊重學生人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根據學習規律,學生們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就20分鐘,因此,我們在40分鐘的時間安排上,要重點突出,把重難點內容儘量安排在前15分鐘裡,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理解和記憶的效果最好。剩下的時間裡,可以安排討論、練習、拓展思維等等,當堂檢測,當堂反饋。要想使高新課堂落到實處,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這就要求教師精心備課,精心選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練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這次xx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中,各位名師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孩子們對語文的熱愛,讓我深受啟發。
在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査xx老師《敕勒歌》授課過程,當學生對“敕勒”一次不理解時,査老師一首優美的《56個民族》將學生帶入民族歡聚的情景,由此推斷出敕勒是一個民族,讓學生記憶深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査老師的識字教學也是靈活多樣,有組詞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釋“穹廬”一詞,“穴”和“廣”均與房屋室內有關,所以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穹廬的意思。而“蒼茫”是讓學生想象,並沒有以圖片展示,學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蒼茫世界。在課程結尾時,査老師動情地講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們唏噓不已。老師又以動聽的歌聲《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見學生們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來,最後讀起來時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是我從査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體會。
其次,讓孩子們去“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老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何xx老師的《口語交際:商量》中,幾乎所有的場景何老師都是讓孩子們來表演的。上課時,孩子們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們表現非常積極,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功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最後,引領孩子去讀書。在張xx老師的作文教學中《穿越寫作:<5月35日>》,張老師不僅自己聲情並茂地讀,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一直孩子們讀自己的作品時也是有聲有色。在吳勇老師的《蘋果脫險記》中,吳老師詼諧幽默,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是享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巧妙串聯,是我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我會努力進步,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也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