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師德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精選】師德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師德培訓心得體會4篇,歡迎大家分享。

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透過這三天師德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新的世紀,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為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轉變理念 ,迎接挑戰。我們己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網路時代,今天的知識就是明天的經濟。這就給培養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接受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方面轉變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並做到兩個轉變,一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二是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鑽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迎接 “課改”。 過去有句形象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在今天僅有一桶水的觀念是不夠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師除了在自己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生要學會學習。而我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給自己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己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必須形成終身教育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學生。葉聖陶說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於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在21世紀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將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受用終身,也可以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在本世紀,傳統的師生關係將發生變化。教師將更多的在思維方式與知識的導向性上給學生以指點。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審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

  我喜歡這樣一首小詩:“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那就是師魂/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撒播著希望……”

  “用愛撒播希望,用真誠對待學生”便成了我無言的承諾。

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有了愛才有教育,良好的師德師風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證,8月25日我們在永強中學拉開了師德培訓的帷幕。全體教師匯聚一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學風投入到學習之中。

  8月25日上午,我們聽取了《如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講座。首先讓我們教師需要明確的就是,什麼是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一是公平的教育;二是高質量的教育。圍繞這個宗旨,開展具體的措施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8月25日下午,我們學校部分女教師參加了在龍灣中學舉辦的《龍灣區女教職工健康知識講座》。讓我們倍感溫暖的是,上級領導對我們女教師的格外偏愛。讓我們沐浴在師德提升的同時,更讓我們體會到了尊重和關懷。講座歷時雖然不長,卻讓我們收益匪淺。作為現代職業女性,往往因工作忽略了自身和家庭。透過講座,讓我們明白了。只有先愛自己,讓自己健康快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和我們的家人快樂。

  8月26日上午,我們聽取了王澤應老師關於《師德,教師的人文修養》的講座。在他的講座中,我們知曉了何為師德,師德的本質特徵,師德修養的意義等等。也許,外界會這麼認為:為什麼要開展師德培訓,難道你們教師沒有師德嗎?我想不是的。教育的理念在不斷更新中,而我們也要時刻透過學習來提升自己,接觸和吸收新的育人理念。我想這才是師德培訓想要傳達給每位教師的。透過這個講座,我想到了師德與教學的聯絡。

  師德是一個老師的品質,而教學是以傳授知識為目的`,兩者有什麼關係呢?桂賢娣老師的以情教書、以情育人的思想和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以情教書。

  桂老師的學生在日記中寫到“聽說這學期是特級教師桂老師來教我們,我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在桂老師班上畢業多年的表姐常常誇桂老師這好那好。不久,我們有幸真的成為了師生。果然如此,桂老師對我們真好!我生病了,她到醫院去看望我;同桌在語文課上舉手發言了,她冒著大雨,乘坐很長時間的公交車去家訪,目的就是要親口把同桌進步的訊息告訴家長,這使同桌的媽媽激動得留下了眼淚,並再三囑咐同桌不要辜負這樣的好老師。同桌還驚奇地告訴我說,原來他不喜歡上語文課,現在不知怎麼的,特別喜歡上語文課了”。一個學生這樣喜歡語文課,看來是跟她對桂老師的喜歡遷移過來的,也就是移情,它是以良好的師生關係作保障,可見,並非每一孩子生來就對語文有興趣,當他們遇到像桂老師這樣關心他們的老師時,良好的師生關係形成,使一些情緒低落平淡的學生,興趣逐漸高漲起來,當老師教學語言和藹可親,循循善誘,溫和感人,那就會贏得學生好感,贏得學生的信任,吸引學生不斷克服學習困難,堅持學下去,教學的目標任務就能順利地完成。反之如果一個教師對待學生漠不關心,只顧傳授知識,這樣學生得不到關注、關愛,久而久之,身心疲憊,學習興趣就會頓失,並有可能導致學生永遠討厭這門學科。古人說“愛屋及烏”“憎人及物”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2、營造感人的教學氛圍以情育人。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協同活動,具有雙邊性,沒有學生的情感共鳴,即使教師的“獨角戲”再好,學生也沒有觸動。作為教師如何“抓”住學生上好課呢?桂老師為了上好一節公開課,1991年當時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花400元買了一個袖珍錄音機,不管到哪裡聽課,她都錄下,回家一句一句地記下課堂實錄,進行分析研究。她在家裡反覆試講,講了錄,錄了講,幾年下來共用垮了4臺錄音機。為了給課文配一段合適的曲子,她常常跑遍三鎮,購買磁帶;為了範讀好一篇課文,她在家裡反覆朗讀。讀一遍,用錄音機錄下來,聽幾遍,再讀,再錄,再聽…

  覺得差不多了,就讀給丈夫和女兒聽,請他們提意見,讀到後來,全情投入,往往聲淚俱下。在上了《春蠶》一課後,她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當桂老師讀到夜晚母親拿著匾喂蠶時,聲音顫抖起來,漸漸地,她地聲音就哽咽了,雙頰流下了激動地淚水,她哭了,我們聽著聽著,雙眼也開始模糊起來,在模糊地淚眼前,我們彷彿看見了文中母親那滿頭的銀絲…

  在昏暗的光中喂蠶的情景。心裡湧出不盡的讚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可見,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營造感人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學大於教”的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3

  轉眼間,踏上講臺身為人師已經有兩年多了,一路走來,有淚水,也有歡笑;有迷茫,也有收穫。每年培訓都讓我收穫很多,曾經的困惑在培訓中慢慢釋然,找到了明確的答案。也讓懵懂中的我知道了,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也是從培訓中我知道了開展師德師風活動的重要性。

  1、愛崗敬業。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必須知道愛生是立業之本,讀書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師都要愛讀書、讀好書,我們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讓學生終身受益,而不是喪失學習興趣。我們只有從內心愛上這份職業,才不會叫苦叫累,學習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2、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我們要與學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學生當下級隨便呵斥。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用師愛鑄就崇高的師魂,在教育中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如果我們把學生當成天使,那麼我們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生活在地獄。

  努力進取。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努力使課堂教學實現樸實、高效、生動、獨特。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有效地備課,體現教師教學的智慧,常規教學做到紮實有效。

  3、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教師要知道教育是一朵雲吹動另一朵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心靈感動另一個心靈。我們要學會喜歡學生,喜歡和他們在一起,這樣才可以發現他們的優點,我覺得“身臨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4、加強學習、提升教師魅力。在培養人的道德素質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有一種奉獻的精神,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受到他人的稱讚和社會的褒獎,就是他具有能夠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他人和社會作出貢獻的品質。模範老師們的成功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修品練功,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是學生矚目的焦點和榜樣,必須努力學習,提高自我修養,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師要重視修品練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學術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學生,起良好的示範作用。教師要進德修業,為人師表,獲得學生的愛戴敬重,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另外教師要善於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先學後教、教少學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教師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學生學會做人,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去引導學生學會發展,才會有學校教育的高質量。

  以上是我對師德的一些學習體會。我將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

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一顆善良的靈魂,就沒有美德可言。 師德是教師的良心。當一個教師不斷充實、完善自身,使思想達到一定境界時,一切都變成了自然的行為,學生也會自然地感受到老師。從教師愛崗敬業的情感到樂業、勤業、精業的實踐,教師的身傳言教到教師的自我修煉,從教師學而不厭的鑽研進取到教師誨人不倦的忘憂情懷,等等,形成了教師職業道德的規範體系,無不包含著何以為善的道德策略。培養良好的師德,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 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思想基礎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除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業,象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何時,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

  二.熱愛.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為人師表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聖天職。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將上一個新臺階,而且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更將躍上一個新高度。作為一個人民教師,負擔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早退,教師自己就不能遲到早退;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教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為規則,教師應自覺遵守教師守則。否則,光要求學生,而自己又不身體力行,反而胡作非為,學生就認為這樣的老師言行不一,出爾反爾而不可信賴。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說明這個道理。

  四.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裡,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浪頭上行舟,難免驚心動魄,但也有欣慰與歡暢,誰說不是呢?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於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聖講壇。

  所以,教師要有進行教育所需的紮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所教學科。僅僅熟悉教學大綱和本學科內容是不夠的,教師的知識應比這寬廣得多。通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教師還應具備多方面的愛好和才能。因為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麼都知道,並認為教師什麼都知道。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慾是發展智力的動力,教師應珍惜它,而不能扼殺。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才多藝,和學生打成一片,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以,教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正如加里寧所概括出的辯證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