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初中數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學習初中數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初中數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初中數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篇1

  一、透過學習,掌握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1、重視情景創設,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充套件”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一個長16米、寬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個花園,要求種植花草的面積是整塊荒地面積的一半,給出你的設計。”這是在講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時的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透過認真思考,設計出許多不同形狀的花園(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於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絡,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2、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這樣,能使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3、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後,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製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4、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在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迴歸、向學生經驗迴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碟、計算機軟體及網路、報刊雜誌等。

  二、透過教學,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中的“雙基”與傳統教學的“雙基”的區別

  有的數學課堂上學生非常活躍,課堂氣氛也很好,甚至還有表演,這些對於學生來講,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數學課不能忽略數學的特點,“雙基”的教學是中國的特色和傳統。

  1、傳統教學的“雙基”特點

  傳統教學的“雙基”是以知識為本的。老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生接受、儲存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近十幾年來,儘管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雙基”並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內容龐雜、專業性強,而且脫離生活,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2、新課程下的“雙基”特點

  新課程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需要的是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這裡,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個定語“適應終身學習”,這就和傳統教學的“雙基”區別開來了。實施新課程,要用是否“適應終身學習”來衡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習”這個詞的本義不僅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資訊化的背景下回歸“學習”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在於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3、新課程理念下“雙基”學習本身決不是單純的學知識和練技能

  任何一個學習過程總會有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價值觀這些因素,任何一種學習過程中總伴隨著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監控等學習策略。因此,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雙基”學習是不存在的。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雙基”。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

  學習初中數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篇2

  今天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小學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1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

  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3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4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最佳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學習初中數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篇3

  自從教師進修學校下發學習新課標通知以後,我切實地學習了幾遍初中數學新課標,感悟頗深,熟悉頗深,也有了自己逼真的體會。

  一:透過學習,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應當具有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把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惟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換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更加知道了作為一位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國家未來人才方面所擔當的責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守新課標,上好每節課。

  二:透過學習,使我瞭解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換,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程序;是學生圍繞著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惟高速運轉,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程序。在這一程序中,學生應有能力的進步,數學思想方法的構成,成績感的喜悅,創新思惟活花的迸射。

  三:透過學習,使我更加熟悉到課堂教學要建立公道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程序;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透過學習,使我更加熟悉到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新課程標準》提倡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一樣也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既要保證學困生能學得進往,又要保證基礎生的整體發展,更不能壓抑尖子生的個性及特長,教師要因材施教,順手推船,要透過量種途徑及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做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支持者,做他們學習數學的堅強後盾。

  總而言之,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節課,使得我的每個學生在每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穫,既學到數學知識,又有能力的進步,思惟的發展,數學思想的構成。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發展,為他們能成為我們國家未來的有用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