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心得體會
新課改心得體會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它更關注人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以下是“新課改心得體會”,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新課改心得體會
我國正面臨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透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課程它打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新課程對教師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新課改心得體會
帶著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心得體會
作為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臺,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首先,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改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係著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為其內容表現為:
1、課改需要加強各校之間的對話。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資訊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校紛紛群策群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群眾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為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2、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援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援,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於快樂之中。教師在對話中要注意做到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最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
“科研興校”已逐漸成為廣大中小學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絡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物件,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正所謂“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應該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啟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透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鉤,以科研為先導,開展群眾性課題研究。因此,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路。我們有理由相信,透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開啟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著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課程心得體會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為廣大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現在,仍是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初期,在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在實踐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理論的熟悉,總結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認真解讀《課標》,增強課程改革意識。
《課程標準》是對一門課程學習的總體要求,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義務教育階段一門課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當代世界發展潮流和中國社會變化與發展要求的課程目標,必須以注重學生健康個體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倡創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特徵,取代以“理解”、“熟悉”為主要特徵的傳統課程目標。新課程目標,在注重基礎性的同時,更注重發展性和創造性課程目標的確立與實施,以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觀念。有了這個思想觀念,新課程改革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指導深度,而且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最終目的。為此,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應扮好應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認真學習課改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課改意識,在行動中支援課程改革。
二、求實開拓,在實踐教學中努力充當促進者角色。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每位教師思想觀應有新的轉變,在實踐中,每位的思想觀念應由重“教”不重“學”中解脫出來。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愛好;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的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徹底實施。
三、創設教師的工作方式,挖掘課程資源,充實教與學。
在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可以說,新課程增強了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引發教師集體行為的變化,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也就是說,新課程提倡留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聰明的發揮。因此,為了改變教師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必須創設環境讓教師集體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並在教學實踐中所得的經驗在教研中交流、研討,並獲得共識,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才可有高層次的提高。因現今資訊時代的跨越,教師還透過因特網等去挖掘所有儘可能有幫助的課程資源。而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為此,教師自己必先佔領其高地,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大環境中學習和探究。
四、新課程改革,教師職能的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必須同軌而行,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價值觀。
現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新課程改革,教與學和互動必須呈現於教師職能的改變,與學生學習角色的根本轉變。所謂教師職能的改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落足不同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把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成為學生的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同軌而行,應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學會自主學習,互相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教學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測性與複雜性,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越來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持評估,保持開放的心態,肯於在實踐中學習,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才可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我們的汗水不會白留,耕耘過的土地一定會結出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