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讀書心得體會(通用9篇)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通用9篇)

  《神曲》是一部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的作品,但丁把這三部詩歌的內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以下是《神曲》讀書心得體會(通用9篇),歡迎閱讀。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劇》,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但丁將自己做為主人公,積聚幻想地編譯了《神曲》的故事情節。讀過《神曲》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著的悲哀。

  但丁描寫的地獄、煉獄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學尤其是中世紀夢幻文學的啟示和影響,如維爾斯在《埃涅阿斯記》中關於主人公由神巫引導遊歷陰間的描寫,中世紀作家達·維隆納的《耶路撒冷天國頌》、《巴比侖地獄詩》和德拉·利瓦的《三卷書》對罪孽的靈魂在地獄接受懲戒,天堂光明、幸福的敘述,都給但丁提供了借鑑。但《神曲》不像中世紀文學作品那樣粗糙庸俗、虛無縹緲,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學、哲學修養和新穎的構思,為三個境界設計了嚴密的結構、清晰的層次。他把地獄、煉獄、天堂各分為9層,蘊含著深邃的道德涵義。在描繪不同境界時,他採用不同的色彩。地獄是懲戒罪孽的境界,色調悽幽、陰森;煉獄是悔過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轉為恬淡、寧靜;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籠罩在一片燦爛、輝煌之中。多層次、多色調的形象描繪,表達了詩人精闢而又抽象的哲學、神學觀點,又賦予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實性,奇而不詭,精微致深,使人如身臨其境。

  《神曲》堪稱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鮮活的人物畫廊。作為這部史詩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豐富複雜的精神世界,刻畫得最為細微、飽滿。維吉爾和貝婭特麗絲這兩位嚮導,雖然具有象徵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鮮明的個性。維吉爾是導師,在對但丁的關懷和教誨中,顯示出父親般和藹、慈祥的性格。貝婭特麗絲是戀人,在對詩人的救助和鼓勵中,顯示出母親般溫柔、莊重的性格。但丁擅長在戲劇性的場面和行動中,以極其準確、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徵。在哀怨欲絕的悲劇性氛圍中,詩人描寫保羅與弗朗齊絲卡這對戀人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品格,在陰暗、憤懣的情境中,詩人勾畫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貪婪、欺詐的性格,無不入木三分。《神曲》中種種驚心動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獄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靈的三個頭的惡犬猞拜羅,飛翔於自殺者樹林之上的人面妖鳥,長著三副不同顏色的面孔、三對龐大無比的翅膀的地獄王,滿身汙血、頭上盤著青蛇的復仇女神,在但丁的筆下,寥寥幾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畫了出來。他們不只是高度寫實的藝術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獄各個特定環境的氛圍。

  但丁在寫人繪景時,常常喜歡採用來源於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極其通俗的比喻,產生極不尋常的藝術效果。例如,地獄裡的幽靈遇見陌生來客維吉爾和但丁,驚奇地盯視著他們,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縫凝視針眼一樣。形容枯瘦的幽靈兩眼深陷無神,好像一對寶石脫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靈從岸邊跳進地獄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樹葉一片一片落下。

  在但丁的《地獄》裡有這樣兩句詩:“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當我們做某一件事,你認為正確,而遇到種種流言蜚語,種種輿論偏見的時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的《神曲》不僅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達到了時代的先進水平,是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值得千古傳誦。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但丁的《神曲》是這樣開篇的:“在人生的中途,我發現我已經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現在的我,好像也可以用但丁的這句話描寫我現在的心境。或許是我不懂……,不懂的太多,正因為這樣,有的時候才好會與身邊的有些人,有些事顯得格格不入。

  現在的我,多希望出現一位像維吉爾的幽靈,就像他引領但丁走出困境一樣也帶我走出困境。如果那樣的話,我將會以多於但丁數倍,數百倍,數萬倍的感激之情回報他!我不期望我可以像但丁那樣讓整個靈魂得到昇華和洗禮,我只要擁有一縷陽光就夠了!

  現在的我,也許正像但丁一樣在經歷著一次關於靈魂的奇異歷險吧!只有這樣,我才能學到更多,長的更大,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我才有機會奔跑,奔向更遠的地方,有我的夢想存在的地方!

  有人告訴過我 這樣一句話,說:“用精神武裝起來的人是無法被打敗的!”我很仔細的回味著這句話,體會了很多。如果你也有一些特別的體驗好和經歷,相信你也可以深刻的體會這句話的韻味!我時刻記住這句話,時刻提醒我自己,在人生的路上,必定會經過很多的精神洗禮,希望我們可以在這麼多過程中自由的成長,擁有我們的完美!

  在《神曲》中,當但丁問維吉爾地獄和煉獄的區別時,維吉爾是這樣回答他的:“地獄是痛苦的深淵,而煉獄則是希望的所在!”仔細體味,這句話不無道理。讓我們衝破地獄的束縛,在煉獄中得到磨練和昇華,只有這樣,或許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完整。就像花朵含苞待放時候所要經歷的沉澱一樣,讓我們爆發吧!!!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每次看完一本書之後,沒有什麼語言文字的整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所以打算從現在開始,每次看完一本書都寫點讀後感神馬的,好歹給自己個念想吧。

  花了斷斷續續兩三個月的時間看完了但丁的名作《神曲》。這本書大概在小學還是初中就知道了,但只是知道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產物,具體講什麼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老實說,看完之後,依然十分迷茫的……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終於知道原來歐洲的中世紀,宗教是王道啊……神曲分為三部分:地獄、煉獄、天堂,一聽就像是要講點跟上帝有關的事情。裡面講了很多種罪,類似七宗罪那種。但丁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同時代的人安排在各個不同的地方,代表著他們犯著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懲罰。領導他走過前兩部分的則是古羅馬的一位叫維吉爾的詩人,也是但丁很欽佩的一位人物。

  所以說,裡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個人喜惡的表現,也是他所在黨派的表現(佛羅倫薩當時分為兩大黨派,叫什麼記不清了,反正相互之間有競爭跟迫害神馬的……)

  看完《神曲》的另一大感觸即是——但丁看的書真多。東西方文化差距真大!他每首詩基本都要用到大量的隱喻、類比什麼的,引用的都是義大利本國文化或者是其他西方古代文化,像我這種肚子裡沒多少貨色的人基本是看啥啥不明白。比如說他會經常引用希臘神話的典故,但是他的詩句裡不會具體指名道姓,而是把那件事或者那個人描述一下,然後引申一下神馬的。如果沒有下面長篇長篇的註釋,估計我那些精彩的段落引用都會直接被我忽略……沒文化,真可怕……

  最後總結下,雖然整本書看下來沒有那麼理解透徹,好歹我也看過一回了,就當開開眼,知道個大概。等以後有機會有興趣了再回來好好鑽研鑽研。起碼我知道了歐洲中世紀跟宗教之間的密切關係,之後再看到些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 篇4

  《神曲》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詩人但丁的名作,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他把這三部詩歌的內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但丁將自己作為主人公,極具幻想地編寫了《神曲》的故事情節。

  讀過《神曲》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著的悲哀。我開始矛盾,如果有地獄就會有天堂,既然要人在死掉之後去陰間為活著所做的錯事受罰,為什麼天使神仙們不在他活著的時候給予明示呢?錯,應該是女媧的錯,她在造人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人類有思維,不應該讓人類有“痛覺”跟七情六慾。錯的應該是宙斯,他應該在人類知道善、惡、美、醜的時候就將人類滅絕,這樣也省得他在後來的日子裡生氣。

  我不明白為什麼但丁要以《神曲》來為此書命名,名字和內容的差別太大了。但丁將自己描寫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經歷《地獄》的每一層,而《地獄》的每一層都像一個刑場,正在“受刑”的人的靈魂在為活在世間時犯的錯受刑。精神上的、肉體上的……人活在世上怎麼能沒做錯過事呢!如果神靈們的職責就是對死去的人施刑,那神靈也是有罪的,為什麼對人類不能寬恕些呢?

  然後是《煉獄》,這裡的靈魂們也有錯,只是程度較輕或是已經悔悟,然後在這裡懺悔、洗過。當洗過罪刑之後,上升到天堂。在天堂裡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靈魂。

  詩中說,天堂有九層,也就是西文神話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幹什麼!在看人類在地球上與病魔鬥爭嗎?還是在戲日:人類之間的戰爭是場電動遊戲?

  但丁出身貴族家庭,我想這種悲觀的想法是當時的社會和歷史的發展造成的吧!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將人們區分出等級和階級,而資本的積累過程又將人們劃分等級的過程變得更加赤裸、更加惡毒。

  也許但丁當初想借用《神曲》中被用作贖罪的地獄來告誡人們應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他沒有改變當時的人的心,也沒有感動上帝。人類的剝削在繼續,社會的墮落在繼續。因果報應依然改變不了人本性中的慾望與貪婪……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暑假一個狂風驟雨、雷電交加的下午,我終於小心翼翼得買回一本鉅著。神曲,一個比那天地混沌的下午天空中的霹靂還要如雷貫耳的名字;神曲,一個使古今中外多少詩人、文學家和評論家都為之驚歎的名字,此刻,赫然鐫刻在我的眼簾上。

  其實早就聽聞這個大名了。據說,一個人如果能啃下《神曲》,這個人的文學水平就得到了一次飛躍。我也曾有幸一窺它的鳳毛麟角,只不過到了這個暑假,才真正有機會坐下來,細細地去品嚐。

  拿破崙說過,統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那麼,《神曲》首先是一部極具想象力的著作。它講述了作者但丁年輕時的戀人貝娜特麗齊託偉大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帶領但丁遊覽地獄與煉獄,最後戀人出現,帶著但丁升入天堂、謁見上帝的故事。試想,有誰擁有這樣的膽魄、氣度和筆力,來毫不費力地描寫從地獄到天堂的場景,把那一個個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鮮活地安到自己的故事中?

  《神曲》,讓我想到了《離騷》。同樣是被迫“去國懷鄉”、“憂國憂民”的作者,同樣是變幻莫測、天馬行空的故事,同樣是宇宙玄黃、神話歷史的背景……這其中有太多的相似與巧合。也許這不是巧合,因為那種超凡脫俗的想象力,那種能像五指山般壓住你的心靈並使其震撼的想象力,註定只屬於但丁和屈原、李白和蘇軾,還有以畢加索和達利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

  但是在但丁的文中,有一點,必定使他遠遠超越其他的遷客騷人。

  那就是博愛。這也就是這本書為何能成為以人文主義為引導的文藝復興開始的標誌。但丁將他畢生的心血傾注於對已故戀人那種“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博愛中,傾注於對慘遭蹂躪的故鄉的博愛中,傾注於對歷經苦難的世間人寰的博愛中,更傾注於對信仰和全人類的博愛中……傾注於博愛,那被後世如盧梭和孫中山等巨人所廣為傳唱的博愛。

  博愛,擯棄了所謂的“階級鬥爭”,對“與人鬥,其樂無窮”的荒謬不屑一顧。它,融化了民族與民族間的堅冰,將思想的光芒播灑到這個充滿戰爭、火焰和鮮血等諸多苦難的世界和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神曲》的最後一句正是:是愛也,動太陽而移群星。

  終於有幸拜讀這部大書,我的靈魂也隨著但丁的足跡一步一步地昇華。我知道,我並不能咀嚼並讀透它,而且永遠不能,哪怕是裡面的一句話。我只能囫圇吞棗。但即使如此,我也已從中汲取了能量。

  為但丁用他故鄉義大利的詠歎調譜寫的這部震撼人心的千古絕唱而高歌,為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拍案,為那種人文主義而擊節,為它在歷史上的地位而側目,更為那種橫貫天地間的力量而讚歎!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 篇6

  《神曲》,原著:[意]但丁,插圖:[法]杜雷,編譯:黃曉宏,神曲讀後感。杜雷插圖典藏名著,哈爾濱出版社。介紹中說這本書是:"史上最偉大的文圖絕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歌鉅著,歷代畫家創作的靈感來源。但丁的不朽鉅著,世界文學史的光輝篇章。"

  這自然是一部名著,可惜,應該是翻譯的問題,讀來並不覺得特別好。它本是一部長篇詩歌,翻譯過來之後卻成了記敘文,一個人講了一段神話故事而已。不過更值得欣賞的,是書中的眾多插圖,畫得真美!地獄中,除了詩人與他的老師,靈魂們都是赤裸裸的。畫家幾筆將他們勾畫出來,那身體、那表情,都給人一種如臨其境的親切感。天堂之上,到處光彩奪目,每個天使都是美的化身。

  既然不能把這本書當詩歌來欣賞,而當成小說實在沒有多少情節,因此我只好把它當作哲學來讀。特別是"地獄篇",總讓人想起《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同樣是講地獄裡的人生活得多麼悲慘,不過中西方理解的角度略有不同。

  相比較而言,"地獄篇"、"煉獄篇"和"天堂篇"中講到的人物,我更喜歡"地獄篇"中的靈魂。因為煉獄中的靈魂所求太明顯,而天堂中的靈魂已失去人性,只有困在地獄中的靈魂,與世上的人有更多相似之處。

  在"天堂篇"中,詩人見了每一位天使都要仰視,甚至頻頻下跪,將人性在神性面前壓得非常渺小。說真的,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我畢竟還生活在人間。其實地獄中的感受更適合於人類,而作者在地獄中表現出來的優越感也讓人看了不舒服。

  我理解的天堂和地獄,其實都是人類的內心世界。內心快樂,就是身在天堂,內心痛苦,無異困居地獄。看了這本書,我認為作者也是以這種心態來寫的,他所說的天堂與地獄與我理解的相差不遠。

  首先第一章"幽暗森林",第一句作者這樣寫道:"我在人生旅途走過差不多一半時,有一天,無意間步入一座幽暗的森林中,而且迷失了方向。"迷惘之中,舉步維艱之時,遇到象徵淫慾、強權和貪婪的豹、獅、狼。此時來解救他的,是他心目中最崇拜的一位詩人,而這位詩人受他已經失去的戀人所託,前來引導他遊歷地獄與天堂。

  這個象徵意義已經很明顯了,人生旅途中,即將被慾望吞噬的靈魂,需要愛與詩來救助。這與我現在的心情何其相似?對愛情美好的記憶,對詩歌無盡的追求,是指引作者走上正確人生之路的兩盞明燈。我覺得作者並不是在虔 誠地信奉上帝,他在書中寫自己被上帝選擇與感召,只不過是想表現詩人的自負。而未來的方向,想信他不會完全付託給上帝來主宰。

  地獄分成九圈,每圈中還分許多環,分別放置不同罪行的靈魂。每種罪行根據程度不同,所受的懲罰也不一樣,越往下層懲罰越重。第一圈是無罪的靈魂,他們的錯誤只在於生在基督出世之前而沒能受洗。這看起來很不公平,不過宗教難免有排外心理,雖然後面天堂篇中講到,聖潔的異教徒也能進入天堂,那大概只是想讓大家心理平衡一下而已。

  第二圈是色慾圈,一對對陷入情慾中的男女在狂風中無助地翻滾飄蕩著,根本沒法停下來。"他們被狂風捲裹著上下翻飛,忽左忽右,有些靈魂不可避免地撞到山壁上,絕望的慘叫聲與淒厲的哭聲響徹山谷,讓人不忍聞聽。"作者在這裡思索愛的問題,他說:"我真不知道愛情到底有什麼魔力能使這麼多的人甘願為之下地獄。"這個問題,生活在世上的人類不是也經常如此自問嗎?相戀的人心中的波瀾,與地獄中的狂風一樣,讓兩顆相愛的靈魂在痛苦中煎熬,卻無怨無悔。

  自殺者在地獄的第七圈第二環,他們的靈魂被囚在樹中,碰一下葉子與枝條都會感覺到疼痛。他們當初既然決定丟棄了自己的身體,就永遠沒有權利再收回來。這種寫法,是想勸世人不要輕生,放棄了,再想收回難上加難,不如活著,等待死亡自己來臨。

  最後一圈中,有的靈魂肉體還活著,因為犯了重罪,他的肉體被魔鬼控制,靈魂卻早已來到地獄中受罪。正像世間那些做過壞事的人,內心受到痛苦的折磨,早在死去之前就飽受了地獄之苦。

  煉獄中的靈魂與地獄中不同,他們所犯的是可以原諒的罪過。為了能上天堂,他們心甘情願地接受懲罰,承受重負,經歷飢餓,沐浴烈火。然後喝下忘川之水,忘記所有罪惡的記憶,飛昇天堂。正象世人為修煉而自願受戒,過一種苦行僧的生活,目的只是為了升入理想的境界。

  天堂也分為九層,依次為: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陽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恆星天、水晶天。每一層的靈魂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很快樂。不同的,是一層比一層更虔誠,更願意侍奉上帝。作者最終見到了上帝,可是上帝究竟長得什麼樣,他卻無法說得清楚,只感受到一種博大精深的愛。因為上帝無處不在,不應該有一個具體的形象,而他又是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了人,說明上帝應該跟人長得一樣。可是如果出現一位與人一模一樣的上帝,那可就顯得太不神秘了。

  地獄、煉獄與天堂,都是人生,而地獄更接近人類的現實生活。被慾望糾纏裡著的人類,內心時常生活在地獄中。地獄裡的靈魂敢愛敢恨,比起煉獄中的苦行生活,並不見得更苦。唯一的區別是,地獄裡缺少希望,而煉獄中的人隨時可以升入天堂。這樣一來,反倒顯得地獄中的靈魂沒有那麼多功利心,更加可愛了。天堂上的靈魂已經不是人,他們是天使,只是美好的象徵而已。人世中不一定沒有這種心態,但無慾無求,或盲目追求,沒有任何個人慾望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寧願選擇生活在地獄中,把天堂當成夢想,把煉獄留給將來。

  合上書,看到封底印著藝術體"知己"二字,下面有一句話:"一派書香做知己".人類能在書中學到的東西太多了!人與人之間也有知己,但時常難以把握。而書籍永遠忠誠地為我們奉獻著一切,它們才是我們一生中最可靠的知己。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 篇7

  1985年,我去上饒出差,正趕上新華書店銷售上海譯文出版社發行但丁的《神曲》,我用去了一個月的獎金6元錢,買了三本一套的朱維基譯本。回到招待所匆匆瀏覽了一遍,似懂非懂。以後一直就讓它躺在我的書櫥裡,休息到現在。

  前幾日為找資料,這套《神曲》又映入眼簾,隨手取出翻翻,優美的詩句再次吸引了我,決定從頭至尾再看一遍。

  《神曲》中描述中的美好的景象如同一個絢麗繽紛的夢,永遠讓人留戀,永遠完美無缺。

  神遊天國的但丁,把令人無限嚮往的美妙所在,用凡人可以理解的詩句描繪下來,彷彿在人類平淡生活的上空升起一道美麗的彩虹,這奇蹟在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出現,而後又迅速消逝,讓人徒增一絲悵惘,心中卻湧起難言的喜悅和歡欣。

  在這個星球上共存的幾十億人之間,形形色色的衝突和誤解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繁衍和生息,無論是但丁生活的十三、十四世紀,還是其後數百年的今天。地獄、煉獄、天國之門依然大開,分別接納著不同的靈魂。與其說靈魂的'最終去處來自最後審判,不如說是人用自己在世的行為作出了決擇——這就是《神曲》全篇所一以貫之的苦心孤詣。

  所謂人的神性,就是人施與愛的能力,人向他者和這個世界施與的愛愈多,他的靈魂就愈高貴,一個灑向人間都是愛的人是有大智慧者,他們才洞悉了人自身存在的真正價值和目的,惟有像但丁這樣寬厚、博大的心胸,才能理解從地獄、煉獄到天堂的旅程有著怎樣一些事物,然而,謙遜的詩人仍然審視自己的靈魂,而且是那樣嚴厲,那樣不給自己留一點餘地。縱然沒有貝雅特麗齊的責問,但丁的懺悔也一直伴隨著他絕無僅有的這次旅行。

  天國是靈魂的家園,它或許是現實生活的映象和參照,兩者之間只是美好與醜陋、永恆與短暫,高貴與卑賤這樣的區別。它也只為信仰者存在。對於沒有宗教資源國家的人們而言,他們不相信地獄、煉獄和天國的存在,因而其靈魂的歸宿由最高信仰下滑為中間信仰,甚至是基本信仰。儒家的全部學說,就是關於中間信仰的一個龐大系統,它以對俗世及其秩序與習俗適應的要求杜絕了所有形而上的意義,而另一方面,它卻沒有絲毫《神曲》所宣揚的人本主義色彩。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我讀《神曲·地獄篇》 但丁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詩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

  《神曲》共分《地獄》、《煉獄》和《天堂》3個部分,分別講述了但丁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帶領下游地獄和煉獄,在煉獄的淨界山頂的地上樂園遇到但丁的情人貝阿特麗切,並和她一起升上九重天,見到上帝的一個故事。

  僅僅讀了《地獄》一篇34首就已經足夠震撼我的心。

  透過閱讀,首先我瞭解到: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是理性和慈愛,而信仰便是它們的源頭。詩中但丁用了中世紀特有的幻遊文學的形式,想象由象徵理性的維吉爾和象徵慈愛的女神貝阿特麗切指引著完成從人間到地獄,到煉獄,到天堂,再回到人間的一次心靈之旅,其目的便是歌頌上帝創造的美德,譴責當時或過去人們的罪行,映照現實,啟迪人心,讓世人經歷考驗,擺脫迷霧,臻於善和真,使當時的義大利社會走出苦難,撥亂反正。 他在詩中強調人賦有“自由意志”,這是“上帝最偉大的主張”,上帝給予人類“最偉大的贈品”。他鼓勵世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堅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你隨我來

  讓人們去議論吧

  要像豎塔一般

  任憑狂風呼嘯

  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

  你們生來不是為了走獸一樣生活

  而是為著追求美德和知識

  以前不知道文藝復興是為了做什麼,原本以為《神曲》只是將《聖經》中被扭曲的聖言重新整理展現給世人,因此原本認為它是一本宗教書籍。其實不然,詩中從沒提到過上帝或耶穌,即使有也用“那一位”等詞簡單帶過;反而,詩中文字具有很多人文主義色彩,極為崇尚美德。詩人將地獄分為九層,第一層林勃,是生前無罪但是未受洗禮的亡魂之所在;而之後八層則分別代表神學中人類的八大罪過,即食慾、貪財和揮霍、憤怒、異教徒、施暴(物件分為他人、自己和上帝)、欺詐(又分為阿諛、買賣聖職、占卜、偽善、盜竊、陰謀獻計、挑撥離間、偽造)和罪過最重的背叛。詩人在想象中走遍了地獄,並向世人揭露了許多已故的人甚至是尚在人世的人們的罪行,並一一譴責。

  其次我可以瞭解到的是文化的力量。義大利雖然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但畢竟它只是世界上很小的一部分。但就是這麼小一部分,僅在中世紀和新時代交界期就出現了但丁、薄伽丘、薩凱蒂、彼德拉克、達·芬奇、阿爾貝蒂、馬基雅維利、阿里奧斯托、塔索等等才華橫溢的文化巨匠,若再加上之前之後的維吉爾、哥爾多尼、曼佐尼、維爾加、皮蘭德蔞、鄧南遮等等,可見文化的磅礴力量,僅在義大利就撒下了如此多偉大的種子,因而我覺得我們其實永遠很渺小,永遠無法參透文化的真諦,甚至根本沒法讀遍那些著作;縱然如此,我們依然要坐上自己的文化小舟,穿越文化的永恆長河,駛向無法到達的彼岸。 《神曲》也是十分具有藝術色彩的著作,但丁天才般的想象力、哲學修養和精深的神學理念完全展現在了書中。雖然書中內容充滿想象,顯得很難想通或看懂,但我還是在註釋的幫助下讀完了《地獄》一書。而僅看看世上有多少文化名人在為《神曲》做註釋就知道它的藝術價值,其中最著名的有但丁的兒子彼特羅、薩佩紐、波斯科-雷吉奧和佛羅倫薩無名氏。

  再次我深切的體會到文藝復興時期宣揚的人文主義的含義。但丁是一個虔誠的信教徒,

  他在詩中讚美了上帝、基督、女神、聖彼得、聖約翰、宙斯、阿波羅等等的偉大外,對於一些犯有罪過的教皇、主教和修士都進行了譴責。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第七環第三個惡囊中,教皇尼可洛三世等待時任教皇博尼法丘八世來接替他因買賣聖職而在地獄受罪,並預言下一任教皇克萊蒙特五世又會來接替博尼法丘八世。而但丁對於義大利城邦制度下的佛羅倫薩、盧卡、比薩、羅馬涅、錫耶那、熱那亞等城市出現的一系列惡習均進行了譴責或詛咒。

  此外,但丁本人屬當時義大利兩大黨派之一的貴爾弗派,而貴爾弗派又分為黑黨和白黨,但丁屬白黨。對於一些曾經犯過罪的貴派成員或是白黨成員,但丁毫不客氣地加以唾罵;對於一些屬於另一大黨吉伯林派或是黑黨分子,雖然他們是但丁的政敵,可只要生前做過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社會的事,但丁依然會表達他的尊敬。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佛羅倫薩吉伯林派黨魁法里納塔,雖然他曾經兩次因得勢而驅逐貴爾弗派黨員,但是他公開反對教皇干涉神聖羅馬帝國內政,這也便是但丁一向反對的教權入侵政權,於是在地獄對話中,但丁一直稱其為“您”,可見對他的尊敬。

  而整個《地獄》裡最精彩的要數烏哥利諾伯爵啃咬魯吉埃裡大主教,並向但丁敘述他和一家人遭受了怎樣的苦難,最後被魯吉埃裡活活餓死的經歷,但丁的描寫形象生動,充滿想象力,又不失真實性。我個人最佩服的便是但丁對最後一環的描寫,但丁將最後一環分為四塊,命名為該隱環(代表背叛親屬)、安特諾爾環(代表背叛國家或政黨)、托勒密環(代表背叛賓客)和猶大環(代表背叛恩人),最後對地獄之王盧齊菲羅的描寫更是淋漓盡致,用一頭三臉象徵“無能”、“愚昧”、“仇恨”,正好與上帝的三位一體象徵著“威力”、“智慧”、“慈愛”形成鮮明對比,歌頌上帝的偉大,並表示對盧齊菲羅作為天使背叛上帝的罪行的唾罵。

  但丁為了寫《神曲》,可以說他必定經過無數遍的閱讀和整理,因為《神曲》中有很多材料選自《聖經》、維吉爾的《埃涅阿斯記》、奧維德的《變形記》、斯塔齊努斯的《特拜戰記》、薩林貝內的《編年史》以及許多義大利歷史和希臘神話甚至是巴比倫地區的史料,而且但丁之前的作品《新生》、《帝制論》、《論俗語》、《書信集》、《筵席》似乎都是為了給《神曲》埋下伏筆。我認為像但丁這樣不世出的天才彷彿真的是上帝創造的天使,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造福人間。

  在我的映象中只有像馬克思那樣的偉人才能與之相提並論,因為他們都是劃時代的人物,僅憑個人而不需戰爭就可推進時代和社會進步的人,他正是與上帝同在的人。

  《神曲》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我的慾望和意志,由於上帝的指引,與神道達成了和諧,就像車輪運轉一致一樣。上帝,動太陽而移群星!"讀完最後一段,我合上了《神曲》。

  《神曲》的作者是阿利蓋利·但丁,1265年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城,是義大利偉大的詩人,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之一。恩格斯這樣評價他: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神曲》是一首充滿社會意義的詩歌,記敘了一次"神遊",主人公就是但丁自己。但丁在描寫時將一路的見聞以及和靈魂鬼怪的對話,與哲理名言結合在一起,十分巧妙。

  《神曲》分為《地獄》、《淨界》、《天堂》三部分,《地獄》主要描寫人間的罪惡;《淨界》則描寫了罪惡靈魂的懺悔;《天堂》除了描寫幸福、有信仰的靈魂,還包括了神學的討論。

  地獄、淨界、天堂,但丁把它們組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反教會、反封建的情緒,同時包含了一些神學、哲學的知識。但《神曲》的根本目的是給人們指出一條從黑暗走向光明的路。有人還把《神曲》譽為"中世紀的史詩"。

  《神曲》還好比一座人物畫廊,但丁將本人苦苦索求的品格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刻畫得細緻入微,同時還塑造了個性鮮明的其他人的形象,如和藹、慈詳的維其略、溫柔、端莊的貝婭德。《神曲》中種種神奇的景象不只是寫實藝術的體現,也襯托了氛圍,這種巧妙的寫作手法值得大家學習。

  《神曲》具有偉大的歷史價值,因為詩中對義大利中世紀政治、哲學、科學、神學等作了總結。但丁對"神遊"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事件的細緻描寫,反映出義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現象。《神曲》在思想、藝術性上遠遠超越了當時的文化水平,是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史詩鉅著,它讓我知道了中世紀義大利的狀況,也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正義感,要追求更好的,同時讓我學習了很多寫作手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