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學習心得體會3篇
講座學習心得體會3篇
講座是指由教師不定期地向學生講授與學科有關的科學趣聞或新的發展,以擴大他們知識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或由主講人向學員傳授某方面的知識、技巧,或改善某種能力、心態的一種公開半公開的學習形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講座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講座學習心得體會1
古人有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要想達到“勝讀十年書”的效果,不僅在於“君”的學識,還在於“一席話”的質量。作為思政專業的學子,聆聽思政專業眾位名師、專家、教授關於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前沿課題,我想那是無上的榮幸。在大三這一年的小學期,思政專業的我們有幸遇此良機,把握好這次機會,我們會有嶄新的思路、開闊的視野,這對於我們的未來發展有不可估量的鋪墊和幫助。
20xx年的夏天,周邊學校紛紛放了暑假,看著外校其他學子奔向自由的身影,被小學期困在學校的我們心裡多少有點抱怨,然而我們有我們的任務和責任。我們度過了一個異常繁忙的小學期,任務和作業雖然很多,卻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競爭、合作、分享、共贏。在短短的三個星期內,我們先後聆聽了陳xx老師、朱xx老師、魏xx老師、郭x老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講座及其他優秀學術講座,受益多多。下面我分享一下聆聽四位良師精彩講座的感想與收穫,相信這是一次自省與提升。
陳xx老師是第一個講的,陳老師的課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學科研究問題》,他主要從三個大方面闡述了這個課題。分別是,理論教育與學科建設面臨的現實問題;理論教育與學科研究的同步深化;理論教育與學科研究的八個前沿課題。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設立,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是史無前例的。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應認清形勢,抓住機遇,正視學科建設的現實,明確目標和任務。對此,應著重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學科建立與建設、學科隊伍的基礎與發展、學科建設中“一元與多元”、學科體系與理論體系、學科廣義與狹義、學科發展與課程建設等方面的關係。
接下來是我們親切的朱xx老師,朱xx老師的課題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點與研究前沿》,朱老師也是從三個大方面闡述了這個課題。分別是,掌握學科特點、培養人才特長;把握學科前沿、推進理論創新;思想政治科研論文寫作若干建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最富有中國特色的理論性、綜合性、應用性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不僅有許多現實的實際與理論問題需要深化研究,而且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又有許多新的課題被不斷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必須立足於我國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實際,為推進我國社會科學發展服務,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導向和動力。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特點,其目的就是為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駕馭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專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朱老師的講座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這對於思政專業的我們今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個思政前沿講座是魏xx老師的《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追問中的三個問題》,顧名思義魏老師以“三個問題”闡述了這個課題。第一,自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選擇;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容之——心理資本。21世紀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水平相比之前大大的飛躍,網路與多媒體的發展更新更是迅速,自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就充滿了多變性與廣泛性,這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網路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選擇更是多種多樣,如何運用好這些方法、如何選擇合適的方法,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與實踐。
最後一個前沿講座是郭x老師的《中西法律文化傳統視域中守法觀的比較》,郭老師大一的時候教我們思修法基與倫理學,可謂學貫中西,透過這次講座我又看到了芙蓉老師博古通今的一面。芙蓉老師著重講了中國“法治文化”傳統對守法的影響,其中重點講了先秦時期的的法治思想。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人希望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歸屬。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當我們研習西方法律體系與法律文化發展路徑的時候,這種對價值復歸的渴求日益明顯。因為,我們在學習西方的時候,越發感到西方的制度不能很好的在中國生根發芽。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大學生對中國的發展有著絕對的責任,思政專業的學子更應該為中國法制建設出謀劃策。
四位老師精彩的講座為我們打開了一道通往更系統、更前沿、更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橋樑。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的進步,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將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作為思政學子機會與挑戰也隨之而來,我們要時刻準備著迎接挑戰。由於時間倉促,還有很多肺腑之言未一一道來,不免遺憾,今後我會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與自省。
講座學習心得體會2
小學期只上了六次課,而且由於講座的時間限制,這幾次課與平常的專業課有很大的不同。
由於時間短暫,打算介紹大量的專業的知識是不太現實的。老師們講座的過程中都考慮到了時間限制以及我們有限的知識水平,從大處著眼,為我們大概介紹他們研究方向和內容,同時還會簡單向我們介紹這些研究將來的實際意義,以及和我們通訊工程專業的聯絡。總的來說,也許理論上邏輯上的很專業的知識,我們並沒有學到多少,但老師們利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就基本上將一個新的領域在我們的腦海中勾勒了出來,使我們這些死啃書本的孩子也有機會現實了一把,真正瞭解到與百姓的生活有直接聯絡的科學研究。
各位老師不僅在學術領域給我們打開了新的窗戶,使我們眼前一亮,也為我們介紹他們在工作學習中切身的體會及經驗,提前向我們預警就業道路及工作生涯可能遇到的問題。
有些老師還將幻燈片寫成英語,聽講座的同時,還接觸到了一些專業英語。當然,每場講座只有兩小時的時間,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詞彙積累。但看到英語PPT的時候,心裡面有了小小的震撼,原來自己還有很多單詞不認識,將英語迅速轉化成中文的能力也還有欠缺。因此,講座過後,便暗暗下了決心,寒假要讓自己的英語再上一個臺階。
第一次課上,留學澳洲歸來的田x老師給我們講的是無線感測器網路。主要內容可分為什麼是無線感測器網路,其中的主要問題有哪些以及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解決。
第二次課上,黃xx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模式識別的歷史與現狀。聽了這次講座之後,才知道其實自己以前就接觸過很多模式識別的東西,只不過沒有將它們與這個專業的名詞聯絡起來,更不知道自己也有可能成為研究這一領域的一員。眾所周知我們人有五大感覺——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正是透過這五種渠道(研究表明最主要的是視覺),我們才能從外界獲取各種各樣的資訊,這是我們與外界溝通橋樑。我感覺,模式識別就是給機器來構架這樣一座橋樑,使計算機模仿人的感知能力,從感知資料中提取資訊(判別物體和行為)。它廣泛的應用前景是顯而易見的。當代社會是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有用的,沒用的;真的,假的;各種各樣的資訊紛至沓來。人們也已經意識到,僅靠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兼顧到每一條資訊,那就更別提利用了。利用機器來幫人們獲取資訊,以減輕人類的壓力,就顯得很必要啦。模式識別就是這樣一種工具,而且它還衍生出很多其他方面的應用,例如利用已獲得資訊,來進行進一步的判斷與分類,已確定下一步的行動。這個夢想是美好的,但從老師的介紹中不難看出,要想實現零誤差識別困難也是相當大的。畢竟,資訊是多變的,而機器的靈活性幾乎為零,這之間就出現一種矛盾,究竟怎麼解決,就要靠一輩輩有志之士啦。
第三次課上,周xx老師介紹了積體電路及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的發展與應用。積體電路現在幾乎是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平常也總是聽到這個詞,這次講座第一次瞭解了它準確的定義:積體電路是透過透過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藝,將電晶體、二極體等有源器件、電容和電阻等無源器件,按照一定的電路互連,“整合”在一塊半導體單晶片(如矽或砷化鎵)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執行特定電路或系統功能。自己在這學期先修過了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這門課,計算機硬體中最重要的部件是CPU,而CPU究其本質其實就是一塊積體電路,在這門課中學習CPU的發展時,其實是離不開積體電路的發展的。有了這門課的基礎後,聽這次講座時,感覺跟老師有更多的共鳴點,可以說是兩次課相互促進理解。積體電路便不再那麼神秘了。它的兩個重要指標是整合度和特稱尺寸;同時對它的主要設計及製造流程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還了解了IC產業發展過程中幾次技術上的分工。說到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就又想到了這學期學的電類工程素質II,Protel99其實就是電子設計自動化中的一種工具,它是幫助工作人員簡便的進行器件的設計。
由於周老師原本是清華通訊系的,所以講課中途,他又向我們介紹了幾點他對通訊專業的認識以及我們該掌握的必備技能。說真的,對我們專業到底學什麼,以前自己真的沒有聽到過什麼真的令我信服的答案,但周老師的話,才讓我的頭腦漸漸清醒啦:OSI七層模型中物理層的研究是我們的主要領域,有頻率的調製與解調,訊號的接收發送,無線通道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次課上,在無線通訊方面頗有建樹的鐘章隊教授給我們介紹了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與未來。認真審視我們的生活之後,應該可以發現,無線通訊的應用應該可以算是很廣泛了吧。但在老師的一番講解之後,才知道雖然自己覺得這項技術已經算是很成熟了,但科研人員們還有更高的目標,還希望能把無線通訊推向另一個高潮,給人們提供更便捷的無線通訊。
大致來講,無線通訊經歷了前蜂窩時期,蜂窩時期,第一代擬蜂窩通訊,第二代數字蜂窩系統,第三代寬頻移動通訊系統等幾個重要時期。當然每一時期的過渡,是建立在各種技術逐步發展的基礎上。無線通訊的的寬頻化與移動化是一直以來的目標,經過各時期經驗的鋪墊,我們也有理由像老師一樣堅信,這樣的目標一定會實現。具體來講,也許就是華為集團提出的電信行業近十年可能會完成的四個超越——超越人口,超越語音,超越管道,超越行業。
第五次課上,李xx老師便給我們介紹了我們生活中已經不可或缺的一種交通——火車,當然是側重鐵路訊號方面。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鐵路訊號的歷史沿革是歷盡滄桑。戰爭年代混亂的局面下是多國制式的共存,解放後原本是完全效仿蘇聯,可是又因中蘇關係的惡化及國內階級鬥爭等一系列原因而一度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新時代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之後,鐵路訊號便迎來了真正的春天。“引進、消化、整合、創新”,以前若聽到這幾個詞,我肯定會覺得它們只不過是幾個空頭口號,幾個官方宣言罷了。這次講座之後才知道,正是這幾個簡單的策略將我國的鐵路事業推向了世界的巔峰——高鐵幹線最長,實際運營速度最快。鐵路的高速發展,訊號的自動控制絕對是功不可沒——人們的反應時間已經遠不能滿足高速運營的要求啦。目前我國普遍使用的是從外國引進並進行最佳化提高的的CTCS系統(中國列車控制系統),與歐洲的列車控制系統ETCS可謂各有所長。
第六次課,我真的聽得有點暈頭轉向了,老師介紹了很多專業問題的求解,說實在的,沒怎麼聽懂,但老師大概要表達的意思,我覺得還是領會了一些。有一點可以肯定,侯xx老師絕對是專家。迭代學習控制與交通控制?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就犯嘀咕了,這兩樣有聯絡嗎?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一言以蔽之,我覺得“知錯能改”應該是迭代學習控制的核心,每一次執行之後發現與既定目標曲線的誤差,在下一次執行過程中能夠進行改進。這也有點機器智慧化的意味了。突然想到,第一講中,模式識別遇到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機器的靈活性不夠,也許與這項研究聯絡起來之後,結果會有一定的改觀。那麼,這樣的技術若應用在交通領域,也必然是很有幫助的。
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無盡的,老師們在其中游得很盡興。也許將來我們也可以不要那麼浮誇,將利益看得那麼重,而是潛心做一些研究。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說不定真的能有所建樹,推出利國利民新技術。
講座學習心得體會3
xxx老師結合自己從河北農村走進北京、走進北大的經歷,深入淺出的讓家長們明白“家風決定命運,習慣決定人生”、“家庭教育絕不僅僅是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一架飛機的兩翼!學生成績之間的差別是家庭教育的差別;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身後至少有一位優秀的家長。”、“家長一定培養孩子要有高尚的追求”等道理。李xx老師透過研究人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強調要在學習中養成100分的一流人才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透過培養習慣,引導學生成為一流學生中考時考上一流高中、高考時考上一流大學。李xx老師還與家長進行了互動交流,回答了關於教育子女、陪伴孩子的問題,使家長們深深地感受到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生涯課。而這門課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視和成長的。
作為一名家長、一所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培養都應該有一種責任心和關注度。而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並不是有了高學歷、有了好工作你就一定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我們做家長的要時刻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培養好孩子。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每個家庭都會有的問題: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中國的父母有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責備和懲罰。而且責備的話語往往非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懲罰的內容也並不是和孩子犯的錯有任何關聯。比如經常會有家長說:“你看你怎麼這麼不小心?你怎麼每次都這樣粗心?不許吃飯了。”這樣的話語是最傷害孩子的,也是亂貼標籤的一種傾向。孩子如果常常被這樣的話語評價批評的話,就會沒有了自信心,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所以說話的技巧很重要,引導的方向更重要。我們面對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首先要記住我們是希望他更好更優秀,所以千萬不能人身攻擊。教育專家提出這樣的建議:“孩子,剛才發生了什麼?你很傷心很難過對嗎?你覺得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讓孩子思考後想出解決方法,並讓他認識到這樣的後果是不好的,充分讓他認識到自己失誤的原因即可。而並不是讓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因此語言環境造就孩子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父母應該有顆平常心,父母心態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凡是心態好的父母,身邊就會有一個快樂的孩子;心態不好的父母,身邊就會有一個障礙的孩子。無論孩子做出了什麼樣的錯事,考出了什麼樣的糟糕成績,作為家長都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下長大,總有一天孩子會學會感恩,學會為了報答而努力奮鬥,成為高情商的人才。
作為家長,不可以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別讓虛榮心害孩子,別讓補償心代替了自己的平常心,給孩子勇氣,給他們自己的天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應該有他獨立的空間,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並不代表放縱。我們不能幫孩子一輩子,陪孩子一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留給孩子金錢、住房、汽車等等財富,不如教給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內力的發展,這樣才能讓他們受益一生。
我們的孩子出生在新世紀,作為新世紀的父母也應該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硬體環境,讓孩子能夠學習掌握探知手段和能力。更應該創造讓孩子們親自去體驗社會,探索世界的優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