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訓活動心得體會

班主任培訓活動心得體會

  作為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我參加了北辰區第五週期繼續教育培訓活動。在本次的線上學習中,我選擇了《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建構與實施》這門課程,本課程針對小學閱讀課程的構建與實施進行研討,從閱讀課程的角度分為閱讀課程目標,閱讀課程內容,閱讀課程實施,閱讀課程評價四個方面來談。透過本專題的課程學習,我能夠明確《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提高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重要地位的思想認識,並掌握閱讀教學的方法與途徑,明確以整本書為主體的閱讀課程的建設過程、實施步驟及閱讀能力評價,切實提升自己的閱讀教學能力。 接下來,我將圍繞"閱讀成就夢想--淺析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這個主題來展開,就我學到的知識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小學階段,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增強學生文化底蘊的重要手段,所以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但培養閱讀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一步一步地引導,逐漸滲透,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語言培養訓練,從而達到厚積薄發的效果。古語云"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對學生來說,語文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閱讀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容忽視。那麼,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呢?

  一、教師引導,學會課內閱讀

  語文的每篇課文都蘊涵著廣博的知識量,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增強文化底蘊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一般的學生對課文的學習都不重視,往往只是淺嘗輒止,並不精益求精,而精於課文學習的同學就絕對不會忽略這個重要的環節。所以在學生還沒有掌握如何學習、如何閱讀的`學習方法之前,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有必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學生在引導過程中逐漸摸索出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之前,可以提前佈置預習任務,讓同學提前對課文進行朗讀,並且要求學生自主地把課文的生字、生詞圈劃出來,在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字詞旁邊做上標記,讓他們帶著問題來聽課,加深對課文的印象。當教師第二天在課堂上進行新課講解的時候,應該有目的的隨機找同學進行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再次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如此反覆下來,即使有的學生沒有預習,那麼課上的朗讀環節也彌補了這個遺憾,能讓同學們把注意力更好的放到課文的內容中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斷地閱讀,會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大大提高。

  此外,課堂的閱讀教學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的,良好的課堂情景是影響學生學習程序的重要因素。所以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大力啟用學生與課文相關的生活經驗、閱讀經歷,教師用自己的理解,喚起學生的共鳴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教師還可以利用音樂、畫面、影像等激情匯入,渲染課堂氣氛,巧妙地利用懸念,激起學生閱讀的期待。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我們要抓住開頭的匯入,中間的課文研讀,結尾的總結、拓展,精心設計懸念,創設閱讀的期待,加之設定情景,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閱讀的需要,帶著問題讀語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學習中,教師的工作不能僅停留在單純地帶領孩子進行機械地朗讀課文,而是要有針對性地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方案。比如,有的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已經非常到位了,那麼教師就應該在指導他們對課文內容的剖析上下足功夫,在領悟作者的意圖上多下功夫。還有的學生,生字詞還沒掌握徹底,教師也不要急於求成,帶領他們進行閱讀,而是要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夯實字詞,因為字詞是閱讀的基礎。語文教學中,閱讀無處不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教會了學生閱讀,那麼學生就掌握了自己的一個技能,用這個技能就能更好地促進語文學科的學習。

  二、以點帶量,啟用課外閱讀

  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小學語文的設定只是冰山一角,滄海一粟。而要想在語文上取得優秀的成績,僅僅靠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只侷限於課文,只能讓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狹窄,不會有更大的突破,因此,有效地啟用課外閱讀就顯得至關重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水平不一樣,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參差不齊,所以需要教師做深入地指導,科學有效地拓寬學生課外閱讀的涉獵面,爭取以廣泛的知識面帶動知識量,透過科學有效的課外閱讀,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和效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拓寬課外閱讀呢?

  第一,要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語文閱讀不能盲目地去讀,一定要有選擇,有側重。這就要求我們所選的文章難度上一定要適合或者稍高於學生的實際水平,另外,要切記"四忌"即忌深、忌偏、忌淺、忌濫。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發展水平有兩種,分別是現有的發展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區域稱為"最近發展區"。因此我們選用的閱讀資料的難度應該在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不斷鼓勵學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比如我們三年級選用的課外閱讀資料是四年級的閱讀資料,一方面是難度不大,學生幾乎能看懂,同時也有新知識的輸入;另一方面是學生能提前熟悉四年級的知識,能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遵循方法,學會積累。眾所周知,每個人讀書的出發點不同,有的人因為興趣而讀,有的人帶著目的去讀,還有的人是不得不讀。如果是受到興趣的驅使,讀書者往往是走馬觀花,匆匆翻過,沒有任何目的性,也不遵循任何方法,只侷限於看過,便拋到九霄雲外,不再理會。如果是帶著目的來讀,讀書者往往會有意識地積累知識、學習寫作技巧,但僅侷限於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識,其他的知識從不過問,讀完記完就不再多看。如果是不得不讀的,那讀者即使是讀到好文章也不會積累,更不會思考,因為本身就是來應付的。以上的閱讀方法都是收效甚微,不值得提倡的。教師要知道學生,作為閱讀者,首先要擺正在自己的位置,然後放平自己的心態,最後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同時對於閱讀,既要有興趣,還要有目的。要學會有意識地積累、學習,從而將之運用到語文學科的學習、寫作上。

  第三,教師激發,積極引導。教師作為引導者,要有計劃地蒐集一些好書籍,包括書評、海報、資料之類的。然後定期與學生進行交流、分享,這樣,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對於讀書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積極主動地、廣 泛地進行閱讀嘗試、閱讀體驗。只有學生能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掌握閱讀能力,語文學科的閱讀學習才會真正、切實地提高。

  三、展示互動,激發感情

  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可以說是參差不齊,因此每位學生的領悟力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作為指導者的教師去喚醒每個學生的能力和激情。對於已經從 閱讀中獲得好處、獲得快感、獲得激情的學生來說,閱讀是一項快樂、有意義的 事情,他們可以透過閱讀,瞭解一個自己從未聽說過,從未見到過的世界。透過形形色色的書籍開啟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窗子,並且將從中得到的知識用於學習、寫作,那也必將是一個充滿幻想、豐富多彩的世界。可是對於那些還未觸及"閱讀快感"領域的學生們來說,讓他們單純地通讀一遍課文已經很困難了,更不要說去閱讀課外讀物,他們既沒有興趣也沒有動力去進行閱讀體驗。在他們看來,那僅僅是浪費時間。所以面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採用"現身說法"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同化。例如:可以定期找一些課外閱讀做得好的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做一個小小的彙報展示,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分享,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此外,還可以請一些同學講述自己閱讀時的精彩片段,鼓勵聲情並茂地講解,必要的時候可以加上動作進行展示。另外,同學們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好的、精彩的課外讀物,大家一起來學習。透過這些鼓勵的方式,讓不愛閱讀的學生對於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跟風"行為,比如 《熊出沒》,只要有一個孩子說好看,那其他的孩子也都要回家去看一看。如此一來,閱讀體驗的推廣也就會有一定的效果了。

  閱讀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閱讀能力的培養一定要以大量的閱讀實踐活動為依據,不僅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較高的閱讀技巧,更要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他們在富有個性的閱讀活動中,發展閱讀能力,感悟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