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32篇)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3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

  8月19—20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素質提升論壇,論壇專門邀請了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特邀主持人楊鳳池,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心理科劉松懷兩位知名專家,分別做了《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與《心理諮詢的基本技術》的專題講座,兩位專家與現場的參會教師進行了積極互動交流。講座非常的精彩,氣氛特別的高漲,收穫也特別的豐富。

  楊老師的講座風趣幽默,他能把如此深奧抽象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講得那麼的通俗易懂,真不愧是心理學界的大咖。我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以前不曾學到的很多東西。“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是他自己發明創造的一套諮詢技術,實用耐用且好用,專業的講解加之以具體的案例影片播放,讓學員們一下子容易領會他的精神。“我不想做‘暴君’”,“愛你恨你我的父親”,“逃跑的留學生”等等心理訪談節目重現熒屏,讓我們重新回到了訪談現場,一起跟專家體驗這“心與心的交流”……一幕幕,一場場,一句句,一個個,不僅讓我們欣賞到了專家的風采,更讓大家也體驗到了以前從沒有體驗過的各種真實諮詢場面,理論聯絡實際的應用並解析了“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具體操作思路:

  一、假設與評估;

  二、分析與修通;

  三、體驗與結束。只希望我們能首先好好消化楊大師的這種諮詢技術,其次再說嘗試應用。

  劉松懷老師具體跟我們分享了“心理諮詢的基本技術”,他主要從九個方面分析講述了這些技術的應用跟技巧。劉老師分享的九大技術分別是:

  一、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技巧;

  二、身心語言貫注的技巧;

  三、選擇諮詢內容的技巧;

  四、詢問對方的技巧;

  五、傾聽的技巧;

  六、理解接納對方情緒的技巧;

  七、覺察和洞察的技巧;

  八、鏡映對方的技巧;

  九、達成一致溝通目標的技巧。

  劉老師對每種技巧需要把握的側重點都一一做了講解和演示,這樣就使得學員們對技巧的運用更加直觀。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老師講的第六種技巧,即理解接納對方情緒的技巧,此種技巧也叫“共情四部曲”:先放下自己的標準;認真傾聽對方內心的感受和情緒;體驗對方的感受和情緒;反饋給對方感受和情緒。他給我們現場提供了幾個實際案例,然後幫助學員們總結歸納,最後基本形成了以下固定的句式:當我聽到剛才你說的話時,我能體會到你有一種……(表達情緒的專業術語)的感覺,你很……,甚至……,可是,……。並且劉老師強調在做共情時,語氣必須低沉,緩慢,甚至就是那種有氣無力的表達,並且時不時地稍作停頓,如此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與來訪者感同身受,便於跟來訪者很快建立和諧融洽的關係。在現場,劉老師提供了個別場景,然後點名讓學員們進行嘗試共情,效果相當明顯。不過,在進行表述過程中,由於每個人對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是很一樣到位,所以專業術語的表達就有點那個“茶壺裡煮餃子——有口說不出”的感覺,反正我自己能明顯感覺得到。

  “學然後知不足”,大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深切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名基層心理工作者乃至基層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學與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瞭解掌握是那麼的少之又少。這就需要我們在潛心從教的同時,一定要多多翻閱學習關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或是自學抑或是培訓,總之,只有作為教書育人的我們心理健康了,才可能培養塑造出身心皆健康的學生!

  再有,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只積極關注孩子們的顯性教育——成績分數,卻忽略了那些最最重要的隱性教育——心理健康,這就導致了當今社會孩子們抑鬱、自殺、校園暴力事件的防不勝防,接踵而至。誠然,教育也不僅僅只是教師的工作,社會家庭也都有責任,但是作為專門從事育人工程的我們,對於育人方面造成的不當和損失,我們又何嘗沒有一丁點的責任。為此,培養一批優秀的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勢在必行!!!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我有幸參加了由縣教育局舉辦的全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全部由湖北師範學院教授講課,為期12天,本次培訓共有來自全縣69位老師參加,培訓主要圍繞七個內容展開的:心理學基礎、發展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諮詢心理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將此次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第一,重新認識自我,審視自己的工作思路。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習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老師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克服職業倦怠,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原來身為一個教者,我們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問題,我們自己竟然渾然不覺,試想長此以往,接受我們教育的學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問題?想到這裡,不僅有些汗顏。天真無邪的孩子若在陰暗的心理影響下那後果不堪設想。學習後,我要重新調整心態,以一個健康心理走進學生的心裡,將心理學的理論聯絡工作實際,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學習心理健康,浸潤自己的心理。在這短短几天的時間裡,各位教授結合自己豐富的心理輔導經驗,將相關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講解,我不僅掌握了不少心理輔導理念,而且學會了個體心裡輔導和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從各位專家的講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師參與,需要學校整體環境渲染。我們的每一門學科,每一堂課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因此每一個教師都因具備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學會換位思考,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十二天的時間裡,我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按時上課,聽老師講課,做好筆記,分組活動,完成作業……課後,和其他來學習的老師們一起,我們也會對聽課內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評論:“這堂課講的真好!”“這個老師真幽默!”“今天老師說的內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聽了!”靜下心來一想,我們的學生是不是也會這樣議論我們呢?原來,是自己的課堂不夠吸引人才有孩子開小差,是自己的講解不夠生動孩子們才沒有弄明白!今天,我們是站在學生的立場,再看自己,給平日的許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個充滿魅力的教者,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如同一塊磁鐵,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當我們的課堂失去活力,當我們的學生興趣轉移,責任往往在我們自己。

  只有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多樣的教學過程,才能讓課堂的幾十分鐘發揮最高效率!十二天,開始時也許覺得漫長,結束時發現它的短暫。我覺得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學習中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點,因此,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們這個隊伍會越來越壯大,為了培養學生們擁有健康的心理這一目標,我們將攜手前行!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3

  這次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透過參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懂得了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就像夏日裡的一陣涼風,掃去了我心頭的煩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幾度迷惘徘徊的心靈;就像衝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而且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它讓我建立了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工作、學習、生活,碰到問題不消極對待,而是想辦法解決,學會了情緒調節,使我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

  當面對消極的生活事件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當面對殘酷的生活現實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說服自己;當工作受到挫折時,我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緒和壓力的主人。並學會做出客觀的分析,正確的判斷,哪些方面是不可改變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變的,對於那些不可改變的事情,說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對於可以改變的地方,儘自己能力做出改變,樂觀對待發生的心理衝突,做到胸懷坦蕩,樂觀開朗。

  如果我們是樹,那麼心理健康就是陽光,只有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樂,收穫幸福!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

  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我來說,永遠受益,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為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4

  10月24日,徐州市星光小學胡運英、陳雷、王皞、彭麗等幾位具有心理諮詢師證的老師參加了由泉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的講座,講座主題為《心理諮詢室新手面臨的課題——實際操作層面》。主講人是張學良副主任醫師。張學良主任系統接受從業資格和技能培訓,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工作18年,心理諮詢師實操和後續培訓教育13年,具有豐富的實戰、培訓經驗。

  經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幾位老師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這段時間來,我們全體學員克服種種困難,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集中精力參加培訓的各項活動,順利完成了培訓預定的各項任務。

  學習了專家的專題講座,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了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概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實施途徑和方法,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這次培訓中,我們全體學員和老師都普遍產生共識:這次培訓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安排得當,收穫很大,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都很有幫助。

  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絡實際的培養。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老師的人格的力量。透過培訓,自身有了提高。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

  相信星光的老師會帶給每一顆小星星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讓每一顆小星星都茁壯成長。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首先明白了助人之前要先了解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尊重一詞要貫穿始終,既要尊重對方也要尊重自己。

  其次就是體驗了一下一些具體的東西,之所以不用學會了這個詞,是覺得短時間的培訓頂多是知道了這樣一些做法和方法,離會用還差很遠。只是可以嘗試將這種體驗運用到具體情境中。

  認識自我的方法之一便是森林中的三隻動物,簡單的說就是在慢慢放鬆之後,在諮詢師的引導下慢慢走向森林深處,在這個過程中,在森林入口、路上、森林深處分別遇見的三隻動物分別代表了一般場合中、親密關係中和內心深處的自己。這個遊戲需要在一個放鬆的環境中進行。雖然我們當時是用它來了解了自己,同時這也可以用來了解別人。

  建立諮詢關係時首先需要尊重,尊重來訪者的狀態,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應對狀態。其次是傾聽,傾聽不僅是對言語的傾聽,也包括對肢體語言,表情甚至沉默的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慢慢共情,建立比較好的諮詢關係。

  在諮詢過程中,提建議往往是極不重要的,關鍵是透過傾聽,建立共情,然後慢慢引導來訪者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來訪者還不願意去面對某個問題,某個環節。這時候需要透過對方的一些簡單行為,特別是一些突然的狀態轉變,捕捉到對方的心理,反思是不是自己推進的太快,是不是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讓他準備好了,再繼續向下推進。

  共情是諮詢能否繼續非常最要的一環,在培訓中體驗了不同姿勢的對話,生命曲線的繪製,不同方式的故事分享以及從言語、肢體語言、感受各個方面來達到共情。

  在不同姿勢的對話中體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真的有很大的差別,不同人習慣的對話方式會有很大不同。在接受來訪者的時候,需要從他的對話姿勢判斷此人的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傾聽物件,從而做出反應,決定自己是充當一個非常權威的角色,還是一個平易近人的角色。

  生命曲線的繪製可以發掘一些導致一個人現在這種狀態的原因。同時也體會到有些事情那可能當時的影響很大,但是時過境遷,再回首去看的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嚴重。這可能在幫助來訪者正視問題上會有幫助。

  不同方式的故事分享,體會到了當你帶著任務,或者滿腹心事去聽別人的故事的時候,很難做到共情。這也是為什麼在做心理諮詢之前需要釋放自己,讓自己可以很自然很投入的面對來訪者,傾聽他的內心。在這個工程中也體會到了人與人的不同,對於同一件事的影響程度不同人看來差別會很大。這也揭示出了共情的重要性。

  從言語、肢體語言和感受三個方面來體會共情為共情提供了很好的幾種方法。這其中比較關鍵的一點是要投入,投入了才能從細微之處體會到對方的感受,達到與對方的共情。但是重要的一點是既要能夠投入也要能夠很快的走出來。很多事情達到共情之後就發現都能理解,特別是最後表演最討厭的一種人的時候,設身處地的一想,其實很多行為都能理解。只是共情歸共情,理解歸理解,別忘了原來的自己。在生活中理解別人只是為了更好的做出應對,保護自己。在諮詢關係中,理解別人只是為了體會他的感情,達到諮詢的效果。

  助人之前先認識自己,尊重對方也要尊重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慢慢成為自己。在助人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尊重對方,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很好的共情以幫助別人,助人之後快速恢復自己。也許這是對這些天培訓最簡單的總結。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6

  此次,我再次學習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深深感受到教師心理健康對於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教師要用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而幼兒教師應該怎樣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一)讓教師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一個心理健康教師應具有的特點。只有坦誠地承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並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優點,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相應的尊重。

  (二)不斷改善教師的心理環境:一個教師具有樂觀積極的自身心理環境,就會對教師工作充滿信心,對幼兒感興趣,以工作的勞苦為恢。之,當一個教師的心理環境處於消極狀態,她的情緒、教育行為就會異常表現,對教育教學工作會產生負面影響。在工作評價方面,重視客觀、公開、公平、公正,為教師積極地工作創設良好的精神氛圍。同時,注意將“獎懲性評價”逐步轉變為“發展性評價”,使每位教師看到自己每個階段的進步與發展,讓教師在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成功、感受成就感,從而激勵教師不斷努力進取。

  (三)重視改進教師人際關係:教師與其他各行各業的人一樣,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之中。幼兒教師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教師與幼兒、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等之間的關係。這些人際關係構成了教師工作、生活的特殊環境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教師與家長是“平等”的,他們是“教育的合作伙伴”;領導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是同一條戰豪裡的“戰友”。教師要用兒童的眼光去分析幼兒,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教師之間應建立互互學制度,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形成一個團結、健康的學習工作氛圍,使教師的心態處於“平穩”的狀態。

  (四)加強教師心理健康防衛:雖然學生教育工作與其他職業相比性質較單純,園內的人際關係也相對簡單,但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的內部心理狀態是在客觀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並隨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在社會變革的今天,教師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迴避的社會問題所困擾,容易造成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應該開展心理健康諮詢、心理健康講座,組織一些社會活動,透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7

  這次我參加了白下區首屆心理教師的培訓,透過一學期的學習,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一定的瞭解,也為我解決了不少在工作中所出現的難題,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我國教育和發展在現階段面臨的最任務就是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現在的孩子都是生子女,從他們出生起就擁有了太多的愛,生子女家庭經濟相對寬裕,有可能為孩子提供較好的生活、學習條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一無二,若教育不得法,輕易出現一些心理偏異。比如輕易使孩子變得自私,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從不知為別人著想。

  而且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遊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在班級中輕易表現為不懂得尊重別人。在家裡,父母代勞生子女的許多本應自理的事情,使其易於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這些都是我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所碰到的問題,經過學習我試著將所學到的心理知識運用到教育工作中,現小結如下:

  一、調整自己,最佳化與學生的關係。

  作為一名教師,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會產生心理優越感,有時考慮問題會站在的角度來思考,輕易忽略學生的感受,而導致一些不夠客觀甚至是武斷的結論。因此首先要調整自己,放低姿態,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學生用學生的眼睛觀察四周的事物,取得學生對自己的認同和信任,讓學生在情感上、心理上接受我。在平等尊重的立場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相信學生對自己的.誠意和談話內容,建立一種朋友式的友好信賴關係,這樣才能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深切關心,瞭解學生的內心

  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會給他在情緒上或是行為上帶來一些影響,這時學生需要別人的支援和鼓勵,有時教師幾句暖和人心的話,一些關懷的表示,都可以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和理解。在得到學生認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循循善誘,注重啟發鼓勵學生吐露真情,啟發學生正確地表達所要表達地思想。教師應該儘量弄清事情地來龍去脈,冷靜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學生地傾訴來發表自己地建議。當弄清事情原後,再助學生說明他自己的主觀看法,這樣就可以找到問題的癥結。

  三、針對差異,不同輔導

  每個學生都是立的個體,都有他自己的特的性格、愛好、習慣、愛好等等。那麼在做心理教育工作時就是因人制宜,既要注重學生的共同表現和一般規律,又要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努力使教育適合學生的個別特點。教師要明白他的學生來自不同家庭、不同社會背景,具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在教育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策略,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8

  7月中旬,南京市高淳區教師研訓中心組織各個學校教師參加教師心理培訓。經過10天的教師心理學培訓學習,收穫很多:使我初步瞭解到目前老師心理健康的狀況,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等,這些問題都是和我們每一位老師切身相關的。同時也讓我們知道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比如:為師者,要以平和的心態來教育學生,以真誠的心來幫助和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在這過程中,教師的心情是愉悅的;同時,做為教師要有一種愛好,有一個朋友圈。下面就我對這次培訓的所得與領悟做個小小的總結:

  一、透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為此,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教師應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

  第一,要正確地瞭解自己,確認自我價值,並接受自己。很多教師由於自我認知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個教師能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並體現自身的價值。

  第二,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現代心理學心身研究認為,情緒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用。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極的情緒不僅對健康有減力作用,而且導致人的心理障礙。而教師面對繁重的工作,複雜多變的教育物件,迅速變化的世界,難免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反應,如不及時疏導。不僅影響自身,更會投射到學生身上。當教師心懷不良情緒時,可試一試情緒調節法,以保持心理平衡。

  第三,建立良好人際交往圈。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於與人交際,將自己和諧地融入社會之中,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於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於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個體,其重要特點是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們在工作中儘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透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總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養、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才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這是我們很好的一次學習機會。透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為了學生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實際中。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指南》是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當前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是對《綱要》的細化,為我們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

  它從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方面,分別闡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特徵。其中,健康領域中: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指南》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由此提出教學建議的第一條就是成人要為幼兒提供營養豐富、健康的飲食。這一觀點是《指南》的一個新觀念。我覺得很有必要性。現代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於身心的健康。

  幼兒正處於逐步形成生活方式的階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運動的習慣等等),有利於幼兒的生長髮育與健康並會對其今後的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幼兒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點,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幼兒自理、自立。我們老師和家長應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鍊,滿足幼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在細讀“健康”領域環節,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又那麼一句話:能學會“偷懶”的老師才是一位稱職的老師。有時候,我們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愛孩子總想幫她做好任何事。

  午睡起床,老師會“三頭六臂”幫助每個孩子穿衣穿鞋;小朋友入廁洗手拿杯子,老師都會一把手抓,細緻到位每個孩子拴好衣服;小朋友畫畫做作業玩區域,老師幫忙拿蠟筆發作業本收玩具……看似老師非常稱職,做好每一項工作,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

  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阻攔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做老師,可以適當的學會“偷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與其幫助他做好每件事,不如教給他做的方法。或許,一開始孩子總是做不好,但老師一定要堅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們能行。

  除了孩子身體方面的成長,健康中還包括孩子的心理。幼兒的心理發育尚未成熟,而幼兒期也是孩子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教師關注孩子的心理發育變得尤為重要。

  開朗、外向的孩子或許較容易受教師的關注,老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注意他的情緒變化,幫助疏導、開通。但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關注那些內向、憂鬱的孩子。用自己溫暖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幫助他建立良好的心態,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

  只有心理得到釋放了,才能有健康的身體投入到班集體中。我們老師平時就要做到耳觀六路、眼聽八方,隨時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想盡辦法、使盡其招幫助孩子調控情緒,鼓勵孩子積極向上。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重要的,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責任就是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變得更好,都能達到能夠達到的水平,發揮他們應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樹立“每一個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觀、兒童觀。如何詮釋、踐行這一理念,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以上是我學習《指南》健康領域的一點體會,《指南》的確對我們的工作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從細節觀察幼兒的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精神和素質,才能真正將《指南》精神落到實處,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踏著金秋的季節,迎著朝陽,我們有幸參加由惠州市教育舉辦的“20xx年惠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這次培訓之旅,我受益匪淺,特別感謝四位資深的培訓師,給我們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引方向,正確引導教師如何應對中小學的心理健康問題。

  20xx年11月6日上午,首先為我們帶來精彩講座的教師是來自華南師範大學的特聘研究員:袁傑博士,袁傑老師非常隨和,開場給我們探討他昨天晚上遇到的問題:昨晚有一位家長諮詢他,為什麼他的孩子總是喜歡偷東西。對於偷東西的孩子,我們家長或者老師最普遍的反應是嚴肅批評,並且警告孩子,下一次絕對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而袁傑博士則反問教師,我們小時候是否偷過東西,很多教師表示偷過,現在大家也沒有成為罪犯,其實孩子想要東西,就去拿,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從偷東西的行為中,要精心去挖掘他背後的原因。袁傑博士告訴我們,一般偷東西的孩子,內心都是缺乏愛的,或者親子關係不融洽,他在向父母要的時候,父母拒絕,或者沒有正確指引。袁傑博士總結:一個孩子犯錯,如果拒絕承認,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為什麼要批評?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幫助他改正缺點,而不是把生理上的不成熟,上升到道德的缺失,這是對孩子的最大誤解,同時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比如說,上面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孩子偷一個玩具,只是但單純地想要,此時如果家長有過激的反應,不問卻一頓暴打,或者罵他是小偷,家裡不要小偷等言語,這根本不能解決他的問題,反而會造成誤解和隔閡。

  袁傑博士還為我們介紹了他的新書《愛的三部曲》,這套理論,為我的人生觀注入新的知識,使我更懂得了自己應該如何跟周圍的相處,如何使自己更加強大。

  愛的三部曲之人生第一步:在乎他人,在乎彼此,缺愛,同時向他愛人索取愛。這是很原始的愛,這種愛受制於人,會因為別人的喜怒哀樂而對自己產生很大的影響,沒有自己的主見,同時向別人索取愛。袁傑博士分析了缺愛的原因,包括愛的忽視,愛的控制。

  愛的三部曲之人生第二步:放下他人,在乎自己,自愛和自納。從外向內,深刻了解自己,關注自己,讓自己慢慢成長,用成長型思維模式自我,逐漸走向強大。用小步子原理,每天進步一點點,關注自己努力和過程,不執著於結果。

  愛的三部曲之人生第三步:放下自己,真正在乎他人,愛他人。愛己而後愛人,愛他人和世界,愛是唯一的答案。

  最後,袁傑博士用一首古詩總結:人生實苦,自愛是路。陌上花開,不念歸處。真是太妙了。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不一樣,要經歷許多困難,所以要更加愛自己。

  透過兩天的培訓,提升了我的心理健康知識,我將會用這些知識去和學生溝通交流,讓每位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我很感謝校領導能夠為我們青年教師提供這次培訓的機會。雖然我已有四年的教學經歷,但我在教學常規和教學方法技巧等問題上,還是有很多欠缺之處,所以我迫切需要學習和提高。慶幸的是,領導們對我們新來的老師非常關心,從實際出發,從細微處出發,針對具體問題,精心安排了這次培訓,其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新教師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能逐步地提高自己。我也抓住了這一良好的學習機會,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郭校長等多位領導精心準備了這次培訓的內容,新教師培訓心得從各方面對我們進行了指導,尤其在職業道德素養方面。郭校長提出:新教師要儘快做到“入格”,適應學校的工作環境,端正態度,以積極的精神面貌工作和學習。這點我感受頗深:到現在為止我在談固小學這個集體裡工作學習快一年了,剛踏入這個集體,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對新的生活、新的環境、新的責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生疏,但是透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和他人的接觸,這種心理很快離我而去,我感受到了一種非常積極向上的力量。每位領導、每位老師都是那麼的愛崗敬業,愛校愛疆生,都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責,他們的這種責任心給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我就暗下決心一定儘快轉變自己的角色,適應新的環境,融入到這個集體中,踏下心來紮紮實實地工作,為我們的集體增光,也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添彩。

  這次培訓像一陣及時雨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新調入上崗教師培訓心得和動力,而且也給了我很的鼓勵:其一誓勵我要趕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環境等;其二誓勵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往的那種生活態度;其三誓勵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老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其四誓勵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爭做教學的佼佼者,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對新的開始,我想我會努力找到理想與現實的切合點,讓自己充滿師愛,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談固小學這片沃土上不斷髮揮自己的光和熱。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這次專題培訓以48個案例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到教師也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我們知道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教師身心健康和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保障。因此,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三個方面的通力配合。下面我試著從教師個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來談一些看法:

  教師是引發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內部因素,教師個人必須明確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必須確立心理健康的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一般我們可以從以下做起:

  一、認識自己,尋找自我的目標: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能力,行為和性格等要有個正確的評價,客觀地認識。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要學會悅納自己、自尊自愛,教師要相信自己,樹立信心,相信自己有教好學生的能力。同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教師要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學會勞逸結合,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一個教師才能和他人一起攜手愉快的工作。

  二、把握情緒,提高調解能力:

  任何不良的情緒對健康者是有害的,教師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及課堂教學效果,因此當教師受到情緒干擾時,可以運用自我安慰來減輕心理壓力並得到自我解脫,明天會更好會使你忘記過去的不愉快。在自我安慰的同時,要學會放棄。其實,人的很多不良情緒都是由自我的不良認知而導致的,那麼就要轉換思維方式,調整認知角度,或許我們會找到全新的自我。

  另外,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能促進教師在各種困難和挫折面前保持樂觀而平靜的心態。

  三、完善個性,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

  愛是事業的支點,一個優秀教師的魅力不僅僅是有淵博的知識,出色的才能。在當今社會里,學生不單單對教師知識和才能提出高要求,也對教師的人格提出新的期望。充滿睿智,善解人意,寬容大度的教師是學生所喜歡的教師,也是我們不斷追求的個性品質,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1、走進學生,理解學生,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學生,教師應給學生多一份感情,多一份親切;

  2、豁達虛懷,尊生愛生,教師的胸懷應像包容百川的大海,對學生永遠充滿愛和寬容,並且要尊重學生,真摯熱忱地關愛各種型別的學生,不挑剔,諷刺,挖苦學生,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心理健康對每個人的生活都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只有具備健康的心態,才能更好的面對挑戰,更好地做好育人工作,才會受到社會,家庭以及學生的歡迎。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利用培訓的時間,讀完了馬志國老師的《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合上書本,心中久久難以平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工作、生活、家庭、事業的煩惱一個接著一個,如果沒有好的解決方法,時間久了真的會使自己的心理出現一些問題。讀了這本書,有兩點感觸很深。

  一、我們要學會處理好家庭和事業的關係。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是帶著“教師”的面具回到家裡。對老公發號施令,對孩子吆五喝六,好像天下都是自己對,別人總是不對。後來發現這樣導致老公心情很不好,孩子也很鬱悶,自己在學校的不良情緒全部帶到了家裡,全部發洩給了家人,讓整個家庭都籠罩在緊張的氛圍中。這本書中講的很好:一、最好不要把工作中的事情帶回家。二、工作中的困擾和家人交流要及時。三、職業心理倦怠帶回家來要有言在先,和家人事先說好。說的很有道理,我們首先要處理好家庭的關係,才能更好的工作。慢慢的我努力的改變自己,和善的給老公說話,到家裡自己是妻子,不再是班裡的班主任,不能板著臉去吩咐老公做事情。同時和孩子學會交流。學會改變自己,會發現周圍的一切也都在改變。

  二、不給自己製造火氣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改變自己的心態和看問題的角度,不要讓自己總是生活在痛苦和悲傷之中,學會釋然,學會將一切看淡。就像書中說的那樣,一個婦人了去因為打爛了一隻雞蛋,就聯想到了失去了很多的蛋。我們真的不用嘲笑主婦,很多時候我們也會不自覺的這樣使用心理放大鏡,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肆意的放大。很多時候,我們班裡一名學生出現了問題,當任課老師也反映他的問題時,做班主任的就會火冒三丈,將這名學生的很多的事情累計,然後放大,感覺他一無是處,我們就會用很生氣的話語來批評他,讓他感到無地自容。其實有時候細細想來,學生哪有不犯錯的,班裡總會有幾個不聽話的學生,這個和社會是一樣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謙謙君子,總會有形形色色的人出現,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當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學會冷靜,再分析對策,然後好好來教育呢。其實是自己在給自己製造第二支箭,本來學生已經出問題了。我們還在放大他的問題,來破壞我們的心情,這樣我們帶著情緒來處理問題,結果要麼我們對學生處理過重,要麼,會將學生教育成我們的對手,和我們整日作對,讓我們整日心力憔悴。

  所以,讓我們學會調適自己的心情,學會用科學的方法來改變自己的心態,相信,我們會工作的更開心,生活的更愉快。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種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項完整的育人工程,應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形成學生健全人格所採取的各種積極措施。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適時、適度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本人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做了一些嘗試,藉此機會寫出來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教師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這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一起玩積木,讓學生在玩積木的活動中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圓柱和球的形狀及其特徵。認識物體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在活動中學習就不一樣了,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但不會感到枯燥,而且還興趣怏然。小學生思維處於具體形象為主的發展階段,小學生具有愛玩、愛動的思維特點,創設合理的適時的動手操作活動,給學生提供動的機會,會使學習變得自然、輕鬆、高效。透過動手操作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這就要求教師先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起他們的好奇感。這種新奇感能抓住學生的心,迫使他們去思考和理解。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6月7日,我參加了王教授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感受極大。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在現今的學校裡,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感受。

  教育工作與其他職業相比性質、內容比較簡單,但教師心理容易被一些不容迴避的問題所困擾,當不良情緒得不到釋放,就會造成教師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所以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防衛工作。

  一是在調節、控制情緒上下功夫,透過自我情緒的調節,有意識對情緒的發生、發展加以調控,尋找有效的、適合自己的放鬆和排遣方式。如情緒轉移、向朋友傾訴、適度發洩等方式疏導不良情緒,達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

  二是教師要保持正確的處事態度。正視現實,客觀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學會接納他人,尊重他人,待人處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

  三是保持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主動適應環境,不斷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新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發展,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四是科學地正視自身的生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響的,生理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生理方面發生某種病態,就會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症狀,教師要重視身體健康,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健體活動,以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因此,教師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適時適度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與情緒。在目前教育體制改革的競爭中,只有正視現實,不斷進取,才能適者生存。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找到應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6

  xx月xx日去xx大廈報到,從那天晚上到第七會議室集合,直到xx月xx上午才結束,期間每天除了吃飯就是在會議室,聽了兩天的報告,然後就是學習的同時策劃、研討研修專題和影片。

  這次的學習,不同於以往的學習,平常只是用好耳朵和筆,好好記錄,即使思考也不用當場表達,一切都是自身的活動——而現在,不僅要學習思考,還要把自己的思考表達出來,更要參與到組內的各項任務中,董xx將老師和李xx老師分別作為專家和組長帶領我們一起研究、構建專題內容,真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結束的時候,四組十二位成員之間已經結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下面就以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彙報一下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及感受:

  4月20日

  晚上集合,鄭慶全博士為全體一百多位數學老師進行了分組。第七會議室內,六個小組圍坐的桌椅都事先排好了,當我們去一組坐定後,發現我們幾位都是臨沂的,彼此熟悉,真好!接著認識了輔導專家潘老師,組長姚老師,第一天晚上,在專家的引領下進行了具體的分工。我、郯城的梁老師和北城小學的盧老師分到一組,負責A段影片的指令碼編寫。雖然還找不著頭緒,但是我們三位成員信心滿滿,只要有樣子可參考,我們都不笨,絕對沒有問題。

  4月21日

  聽曾琦教授的講座。

  上午《學習活動的特點及對教育的啟示》,在這個報告中,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學習的含義、學生活動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教育的啟示。一直以來大家對學習存在的誤區讓我震撼:學習不是立竿見影的,凡事都有厚積薄發的過程;學習不是勻速前進的,凡事都會呈一定的曲線軌跡;學習不應該是統一步調、齊頭並進的,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學習方式;學習並不一定能使人進步,因為也有消極的結果……

  學生學習活動特點有:綜合性、動態性、開放性、系統性、節律性、多樣性。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示:課堂中要多問“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樣想?”;設計時不要封閉學生的思維;好課堂應該是有溫度的;課堂上要注意調整課堂節奏,快慢結合,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作為教師,教育教學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充分理解並尊重學生;師生之間要相互積極地反饋;保持適當的課堂教學節奏;讓學生進行多途徑的學習。

  下午曾琦教授做了《從備課到教學設計——超越課堂、超越自我》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教學設計的含義。教師要注重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絡,還要注重知識的系統性。然後更多的是一個超越自我的測試,透過測試,驚人的發現自己竟然存在這麼多的劣勢,真是知識面太狹窄了,有點慚愧。

  啟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瞭解學生的特點,研究學生是前提,這也就是平常嘴邊的“目中有人、心中有學生”。

  晚上,集合研討之後,最後公佈最終分組,我竟然被調到了四組。怯生生地去問能不能不去,結果徐雲鴻老師鼓勵我,是被當做骨幹調過去的——到了四組,人家都已經磨合地差不多了,一個人也不認識,不知道該幹什麼,直到結束回房間,心裡有著淡淡的懊惱。但告訴自己,如果不能改變,那就趕緊學習,迎頭趕上。加上四組的QQ群,惡補。

  4月22日

  上午聽了蔣敦傑院長做的講座,講了2013雙對接研修的特點與任務。蔣院長剛大病初癒,但是作為研修平臺的總設計師,竟然到現場給我們做報告,讓我們感嘆他的敬業。

  聽完蔣院長詳細的報告,有一種感受,那就是研修這件事情是好事,如果真正能夠按照蔣院長規劃的那樣,讓老師們真正參與整個過程中,對老師的成長作用真的會非常大,可是面對目前的現實,有一種深深的遺憾,那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為什麼這麼讓老師們受益的好事情,做下來卻變成了怨聲載道的應付公事了呢?我感覺這個問題值得一些管理人員去反思。

  下午,讓人更加激動,我特別崇拜的吳正憲老師來到了我們第七會議室現場——吳老師依然那麼年輕,那麼有激情,很有代表性的問好“老師們好!”接著開始了一個下午的講座《數學教育給予學生的應該是什麼》。吳老師從《強調學科德育》《學生觀》《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我跟教務處幾位主任在學科德育課題中的觀點和方向竟然是正確的!——它根本不是虛的,學科中的德育滲透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其中第一要素就是學科教師,數學老師應該把數學課堂變成學生喜歡的樂園。在對如何看待學生問題上,吳老師一句話“課是上給孩子們的,不是上給聽課老師,更不是上給評委的”,我們愛孩子要從尊重開始,對話要用“心”交流,讓我們如醍醐灌頂——正好反思在附小正在舉行的市數學講課比賽,有多少位老師是在把課上給我們親愛的孩子們的?捫心自問,真有點汗顏。

  晚上,最讓我感動,吳老師深入到每一個小組中,悉心指導,把每一個專題的研究問題都給確定了。這個過程中,吳老師一個組一個組地參加,真正跟組內老師一起研討互動,六個組下來已經接近22:00,吳老師的聲音已經有點沙啞,真是讓人動容,這樣的好專家——怎麼能不讓人敬重……

  4月23日

  上午吳老師又做了一個上午的報告《縱橫聯通的簡潔課堂》,讓我更加明確了數學教學就是給孩子們心中栽種下一棵棵的知識樹,並且能夠讓孩子體會到知識之間是有聯絡的,這樣數學知識就會變成縱橫聯通的網路,數學教師心中有棵“樹”,教學的時候才會有“術”。真是受益匪淺。

  啟示:數學老師要讀讀哲學、要潛心研究教材,自己把小學階段的知識梳理成“樹”,這樣才有可能給孩子們栽種樹提供可能。

  從下午開始,進入了各組內的研修階段。直到4月28日上午。

  每天白天晚上都集中在會議室內,交流著、工作著。

  回過頭來想整個過程,自己經歷了一個由陌生到接納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指的是我對這次學習的接納——因為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或者做點什麼,一切都是在培訓中慢慢熟悉,逐步接納;另一方面是我在研修組的學習,開始在一組,當被調到四組時那種陌生的感覺讓我無助,到後來跟專家老師一起研討學習交流,越來越多的瞭解,也讓他們接納了我。這個過程中,感受頗多,如今回味起來剩下的應該就是幸福了。因為參加這次研究,學到了知識,給自己充了電,還結識了我們組的十幾位專家和老師,透過交流,對自己的教學和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儘管過程有點漫長,也有點“累”,但學習著也幸福著。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7

  擁有平和的心態。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對越來越難管理的學生,我們一定要做到心態平和,要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把自己放在平常人的位置,不要太苛求自己,要用平常心去做平常事。面對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把心放寬些,要知道智慧從錯誤的判斷中來,成功從失敗中來,真正做到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尊重學生,與學生共情。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是尊重。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作為班主任,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學會用細心的眼光去觀察差異,用寬容的心理去接納學生。差異讓我們懂得了互相尊重和彼此關愛的重要,讓我們對陌生的事物感到嚮往,並激發求知和探索的慾望。所以,面對學生時,我們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愛,多一些寬容,多一些期待。只有這樣,我們與學生之間才能產生相容的情感,才能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專家的講授一方面使我們感到了適時更新班主任教育管理理念的必要性,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指導著班主任工作技能和水平的提升,也深感班主任工作的任重而道遠。

  引用李鎮西老師的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讓學生因為我作為他們的班主任而感到幸福作為自己追求的境界。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自信心、有自尊心、有恆心、有進取心的班主任。用自己的心靈與學生溝通,使蘊藏在學生腦中的巨大潛能得以開發,喚醒學生心靈中美好的東西。讓學生在生活、學習、感知、創造、感恩的過程中,去成長和享受。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教師:

  大家好!

  參加了這次外出的培訓學習,也是讓我看到其他幼兒園是如何做好工作,交流的過程裡面也是彼此經驗的探討,讓我明白自己的工作的確能進步的空間還有很大,同時也是收穫良多。

  經驗的交流,再回顧自己的工作,的確教好孩子們有很多的方法,但都是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讓孩子學到更多,有更好成長,而這和同行交流也是知道,的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相同的方法對不同的孩子教學的結果也是有差異的,找到更為合適的方法那麼才能做好,同時和孩子們的交流也是格外的重要,不單單是老師的威嚴,而更多要和孩子們去做朋友,其實剛工作那會我還可以,但後來也是有些方面做的不夠到位,也是帶班的時候有些不是那麼放下身段去交流,會把這些工作給同事們做,這樣雖然會讓孩子們尊敬,會聽我的話但也是無法更好的瞭解他們,的確和孩子們交流這份工作辛苦,但是卻是更好的來融入到教學裡面的,以前的一些習慣也是可以有改善的空間,此次除了交流,也是聽同行講課,看到他們能把孩子們帶好,活動做好,也是在其中學到挺多不一樣的方式來做教學,孩子們都是可愛的,而且憧憬著學習的,我們要去做好工作,也是隻有自己多學習,多一些經驗和方法,才能讓他們成長更好。

  聽老師的講課,也是老師分享了很多他們之前教學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於我們來說真的非常的寶貴,很多自己懵懵懂懂的問題,也是在講課中理解了,一些以前覺得做不好的方面也是在提問中,知道老師的解決方式比自己好很多。有些經驗是需要靠自己去做才知道的而有些經驗則是可以聽講課,培訓,和同事探討而得到了,這些都是收穫,也是讓我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是很重的,孩子們成長好不好,和我們幼兒園的老師都是有很大的關心,我們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那麼就是要去做好,多一些關心,從而讓他們的成長更為出色。學習中也是感慨,自己真的有一些方面做的不夠,但也是培訓,讓我更加的學到,以後能有這個能力去做好,也是找到更明確的方向。

  感謝幼兒園這次組織的外出學習機會,讓我也是知道以後怎麼來做,可以把孩子們教得更好,自己的能力也是有了一個提升,再去鍛鍊,也是會讓孩子們的教學做的更讓人滿意並且我也是更清楚自己的一些問題,該如何的去改,去讓自己進步。

  我帶著對學習的渴望、對教學的執著,緊跟西海岸新區骨幹英語教師,走進了美麗的桂子山,在華中師範大學開啟了為期一週的研修活動。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師,能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外出學習,我十分珍惜。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穫和深深的思考:

  一、終身學習,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前提。所謂“課上一分鐘,課下十年功”、“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華師附小張琴教師在課堂上收放自如,張馳有度,與她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密不可分。僅有掌握本學科更寬厚的知識,才能更透徹的理解教材,靈活處理教材,準確的把握教材,以最自然的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經過張教師的這節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有標準的發音、優美的語調、良好的口語水平、豐富的語法、詞彙等語言知識,以及過硬的聽、說、讀、寫、譯等本事。

  華中師範大學的方幸福教授在他的《英語視聽說理論與實踐》講座中給了我們一些十分實用的方法。1。Intensivelistening。精聽,要反覆聽。2。Extensivelistening。泛聽,要與精聽配合進行。3。Imitation。模仿時要從最基本的音素開始模仿,語速越快越好,不要模仿慢速英語。要重視爆破音、連讀等的模仿。方教授強調聽力是一個堅持不懈,反覆訓練的過程,要不斷的積累詞彙,拓展視野,這就需要我們樹立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堅持學習,終身學習。

  二、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巧運用

  英國心理學家託尼?巴贊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概念。在他看來,放射性思維是一種新的、以大腦為基礎的高階思維形式,而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形式。張琴教師上的是一節Joinin教材中的一節閱讀課Animalsindanger。在這節課中張琴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並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複述文字資料,進行很多有意義的語言輸出。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使得課文重點更加突出,有助於學生進行識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自然拼讀與小組合作學習相輔相成

  張琴教師在這節課處理keywords時,一開始就讓學生嘗試著小組內自讀,學生良好的認讀單詞的本事讓教師們大為讚賞。課後交流階段張教師耐心地向我們解釋道孩子之所以能這麼快速有效地認讀單詞得益於他們學校的兩大策略。一是自然拼讀,該校的學生會在三四年級進行自然拼讀訓練,四年級下學期自然拼讀必須過關。有了自然拼讀這一基礎,學生基本上能做到見詞能讀。即便是學生有個別單詞讀不準確,也會在接下來跟隨教師的學習中進行有意識的修改。二是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幫忙,優生帶動學困生。張教師解釋道在一個小組內一開始可能就一位學生會讀,那麼有可能在他的帶領下整個小組內的成員都會讀。

  四、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加深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

  這次培訓增強了小學英語教師對課程建設、學科理論、閱讀課堂教學的認識,深切感受核心素養理念的重要意義。

  1此刻英語教學的目標已經從綜合運用語言本事轉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也就是說我們此刻的英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語言本事,還要提升思維品質,塑造文化品格,發展學習本事。文教授經過圖片比較,直觀形象的分析了核心素養版課程標準與新課程標準的不一樣之處。周詩傑教師也在他的《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講座中指出英語學科素養溝通素養包括溝通素養、讀寫素養、思維素養、文化素養、情感素養、態度素養、策略素養。他強調我們此刻的英語教學應當致力於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本事的學生。

  2批判性閱讀,轉變思維

  批判性閱讀也稱為評價性閱讀、鑑賞性閱讀,教師在處理閱讀文字時要堅持批判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養成篩選資訊、獨立思考的本事。文斌教授在《新課程標準理念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講座中指出在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Fullmoon,fullfeelings》中有這麼一句話PengMengwantedtostealitwhenhewasn’tathome.Chang’erefusedtogiveittohimanddrankitall.此句中steal與refuse之間就存在著矛盾,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具有批判的意識。

  小學生的語言本事和知識面以及思維本事都有必須的限制,批判性的閱讀教學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了引導學生對閱讀語篇資料進行綜合的分析評價。

  3英語教學應當具備交際性

  徐泉教授提到教學應當具備交際性(municative),此刻教學不應當是填鴨式的教學(duck-fillingteaching),因為小學生不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本事,所以如果花太多時光在講解語言點上,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所以我們在小學階段必須強調learningbydoing的教學理念。教育家蒙臺梭利以往說過:“Isawit,Iforgot。Iheardit,Iremembered。Ididit,Iunderstood。”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加強交流。

  徐教授還讓我們觀摩了來自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學白雲教師的一堂別開生面,精彩紛呈的語音教學觀摩課《PEP教材三年級下冊Unit2Myfamily—PartALet’sspell》,同時我們提出了幾個引發我們深層思考的問題,教師們在激烈的討論中交換思想,碰撞火花。

  白雲教師從四個方面1建立語音意識2加強拼讀本事3發展學生拼讀本事4。拓展拼讀故事,讓學生到達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水平。白雲教師用其豐富的課堂經驗,紮實的教學功底,趣味創意的教學設計展開一系列由淺入深,貼近學生真實生活情境的活動,把語言輸入,輸出以及檢測巧妙得連貫。讓學生真正在做中學。徐教授用白雲教師的例子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課堂中少不了交流,興趣,層次性等等。在白雲教師的課程中,她設計了多種遊戲貫穿始終,並且採用不一樣的道具來輔助學生學習,充分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發現總結並且運用。

  所以在我們今後的教學課堂上英語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當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應當是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當基於學生的真實水平和本課的教學資料。

  本次培訓是短暫的,但帶給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卻是前所未有的。這使我在思想上、業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受益匪淺,同時也看到了自我與他人的差距,明確了自我在教學上的奮鬥目標,同時,也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本次學習是短暫的,但我本身的學習還是永遠的。我將會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聯絡實際,學以致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9

  11月24日至12月3日,我有幸參加了榆林市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培訓,透過十天的培訓,讓我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以及心理學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能按時參加,嚴格遵守會場紀律,能認真聽取每位教師的講座,認真做好課堂筆記,積極參與到學員間的交流和互動,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針對這次培訓和今後工作的一些想法。

  透過學習,我知道了健康心理一般有八個標準:智力正常、情緒積極穩定、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評價正確、人際關係和諧、適應能力強、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也懂得了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透過學習,我還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他們出生起就擁有了太多的愛,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相對寬裕,有可能為孩子提供較好的生活、學習條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獨一無二,若教育不得法,輕易出現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為別人著想,而且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遊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也不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又缺少競爭性,在班級中輕易表現為不懂得尊重別人。在家裡,父母代勞獨生子女許多本應自理的事情,使其易於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健康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尋求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力量來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對我來說工作才剛剛開始,怎麼樣能夠把自己學到的這些知識運用到學校的教學和班級的管理中,在學校開展心理輔導,這是我接下來要多思考的問題。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有機會去了解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也才有機會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我會不斷思考不斷創新、爭取把自己的工作越做越好!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0

  為加強師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瞭解心理方面的知識、提高心理教育的自我認識。20xx年10月24日—10月25日伊州區教育局邀請鄭州人本心理研究院院長、心理測評與諮詢專家、認知心理訓練專家、心理學應用技術專家、人本動力學創始人程士釗講師為區屬67所中小學、幼兒園近100名心理健康教師進行了專業培訓。

  程院長從壓力的生理反應到壓力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心理壓力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透過理論學習心理測試體驗、自我剖析等讓參訓老師們意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透過講解心理測評軟體的使用,讓老師們能夠更有效地瞭解學生心理情況,採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更快的篩查出有心理有存在問題的學生。

  此次培訓活動,對老師們來說猶如及時雨,為全區心理健康老師提供了學習充電的機會,也對各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起到了督促和指導的作用。同時,結合當下熱點問題,程院長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闡述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最後從心理測評的專案及方法方面給在場的老師送去寶貴的經驗。今後學校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透過家校合作,加強溝通,相互配合,將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校教育全過程。

  持續兩天的培訓會,在掌聲中圓滿落下帷幕,透過兩天的培訓,使參訓教師受益匪淺,收穫頗多,培訓結束後,為30所購買心理雲軟體的學校頒發心理測評師榮譽證書。

  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對我來說意義重大,讓我進一步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義,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中以及對於未來的一些想法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學到了很多教育學的方法,也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樣釋放壓力,調整自己心態,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工作、學習、生活,碰到問題不消極,想辦法解決。並且透過學習,我深深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當一名好教師所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三、心理健康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清華大學生向狗熊潑硫酸便是一個的例證。

  四、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我們知道一個巴掌拍不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有我們的熱情是不夠的。透過這次培訓,給我的啟示就是: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學校領導要重視,雖然有些學校有這方面的材料和計劃,那隻不過是應付檢查。各任課教師在各科教學中要滲透心理教育,最佳化學校、班級文化心理環境,開展心理輔導工作、開設心理輔導課,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和心理訓練。總之,軟體和硬體兩手都要抓,可是現狀令人尷尬。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1

  留守兒童似乎成了我們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整體表現內向,易怒,不願意和人交流成為所有老師對這些孩子的評價,在問題不斷的凸顯出來時,我一個年輕的老師也感到力不從心,暑期我參加了華中師範範大學教育學院舉辦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疏導的培訓。

  這次培訓組織方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是數位專家透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授課方法讓我們充分了解目前留守兒童的現狀。生動鮮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讓我真正的瞭解了這些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接著透過小組活動小組討論等形式讓我們切身的體驗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該如何組織活動讓孩子們的心理得到成長。我積極結合本校及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很多關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的見解。

  在這次培訓中,我有很大的收穫,感受頗深。

  一、留守兒童不一定都是問題孩子

  這次培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專家所說的一句話:留守兒童不一定就是問題孩子,對於他們要做到關心而不是過度的關注。以前在工作的過程中,由於我是學校專門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所以平時會十分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平時有時間就會找這些孩子聊天,時不時會說你們留守兒童會感覺孤單,有時候會不想和人交流,這些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話,其實無意間就使這些孩子心理上有了負擔,他們似乎感覺到作為留守兒童他們就應該有這些問題沒問題就不正常了,這次培訓後我明白自己之前做的是錯誤的,不僅沒有幫助他們反倒讓很多孩子產生了心理問題。回校後我開始轉變自己的思維,多組織學生群裡活動,讓留守兒童不感覺到他們的特殊,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沒有特殊待遇,一個月進行下來我發現這些孩子臉上多了很多笑容,讓我很欣慰。

  二、多與這些孩子家長溝通。

  在專家們的講授中,讓我明白,孩子身上很多問題都是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的,所以回校後我認真總結關於平時教育過程中對於孩子身上存在問題應該如何調節的心得。

  三、講授人際溝通課程。

  留守兒童身上存在的一個顯著的問題就是人際交流困難,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和人溝通,時間長了自然就和同學之間有距離,我透過活動課的方式讓學生合作討論,讓他們和學生之間建立相互合作的關係,然後教授他們一些如何和人相處的方法,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也從心裡感覺開心。

  四、幫助其他教師轉變教育理念。

  透過可貴而精彩的培訓學習,已經使我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提升。明白了留守兒童的關愛不僅僅只表現在生活學習上的關愛,更重要的是走進他們的心靈,在平時和其他教師聊天溝通中,我刻意的把這些學習到的教育理念傳達給他們,希望在我自己提高的同時,其他老師也可以提高,讓我們學校的留守兒童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2

  教師生活在一個集體中,與同事的交往最多,同事之間的交往是否健康對一名教師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同事之間相處應是健康的關係。在辦公室,教師不可能一天到晚談工作,但可以聊聊國家時事,社會的新鮮事,如何做可口的飯菜等等,聊一些能愉悅身心的話題,緩解一下工作的壓力。千萬不要背後談論領導、議論他人,即使別人引誘也要避開此話題。經常議論他人的人,心理是非常不健康的人。所以同事交往要健康,不要搞小團體,要始終圍繞單位的中心做好本職工作。

  教師家庭關係是否和諧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學質量。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夫妻關係和睦與否對雙方的心理健康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結婚之前,夫妻雙方大多看到的是對方的優點,也就是雙方的優點才使二人互相仰慕,共同走進婚姻的殿堂。一起生活後,每個人的缺點就會日漸暴露出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雙方都要有包容的品質,既能欣賞對方的優點,又能容納對方的缺點,夫妻雙方要多講“情”,少講“理”,對與錯不要太較真,下班回家能感覺到家的溫馨與舒適。試想,一個整天充斥著火藥味的家庭,雙方心理能健康嗎?如果發展到離異的地步,雙方又將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又怎會保持健康的心態去做好本職工作,又怎會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其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因為爸爸媽媽當老師,親子間平添了不少痛苦。人要成功必須要努力,但是人的能力有差別,人的際遇不相同,人的腦子還天生就不一樣呢,此外還有很多我們難以控制的因素。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善待孩子的平凡人生,成不了太陽,當個小星星也不錯,成不了珠峰,就當一座小山。

  教師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態,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民教師,還要主動適應周圍的環境,讓自己的理想與現實相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多加強體育鍛煉等等。總之,心理健康可以超過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有了心理健康,才會有身體的健康,人體的各個系統才會處於最佳的協調狀態,疾病才能減少,教師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3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所以,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心目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去培養學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這次培訓聽了教授有關《教師心理健康》講義使我更加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透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4

  今年寒假我有幸參加了新疆泰能職業技術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這十天的課程學習,雖說有點緊張,有點疲憊,但內心的喜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覺到是那樣的充實,那樣的興奮。而且我有了很大收穫,感觸很深。印象最深的是團體訓練,它的內容並不是理論知識培訓,而是結合活動練習,透過活動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正是受益匪淺。下面就本次培訓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以前,培訓就是老師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聽。聽起來很枯燥,記住的很少。而團體培訓,老師和我們打成一片,很親切。自己有切身體驗,就很容易留在腦海。

  在團體中,幾個陌生人在一起要在短時間內熟悉,需要“破冰”。從破行為到破心態就是“破冰過程”。趙老師用“滾雪球”幫助參加培訓的教師加入破冰活動。

  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接納、傾聽、共情。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需要幫助時,老師首先要做到無條件接納對方,認真傾聽困擾著對方的事情,對其產生共情,感受對方的感受,瞭解其情況,讓對方的情緒得到宣洩,然後進行疏導,最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如果高高在上,學生就不能敞開心扉,真誠地對待別人,促進其人格的健康成長。

  這次培訓過程中,老師除了講解外,還精心設計了一些遊戲,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了心理輔導的重要性。例如:心有千千結遊戲。老師讓我們每一個人手拉手圍成一圈,讓我們看清左手和右手分別握住了誰的手,然後放手,自由走動,突然停止,老師要求我們按照原來握住的手找到並握住,發現有許多結,這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在不鬆手的情況下,把結解開,我們認真地做,發揮集體和個別人的領導的力量,快速解開千千結。透過活動培養了我們的合作能力,發揮有些成員的個人智慧,展現他們的組織才能。

  心理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領域。今後我將以此為突破口,不斷學習心理學,不斷應用和使用心理學。完善自己的人格,調控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各種壓力,正確的面對焦慮。對身邊的各種事情和現象嘗試用心理學的知識來理解和麵對。工作中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處理好與學生的關係以及處理好學生與學生的關係。每天早晨給自己一個笑臉,以全新的自己面對工作和生活。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5

  這次在春來高中會議廳參加了由教育局培訓股舉辦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在這白駒過隙的彈指一瞬間,六天的心理健康培訓就這樣在快樂中過去了。郇玉峰教授、周曉萍主任、王明輝教授、顧施展教授、王濱教授五位專家分別對教師的成長、團體心理輔導、人際關係、問題學生轉化、中小學生常見到心理問題及對策做了深刻的探討,那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話語,那一個個舉世震驚的圖片一段段發人深思的影片,令我如醍醐灌頂清泉頑石般恍然醒悟大夢初醒。兩年來的抑鬱迷茫煙消雲散,一切又像是回到了最初,那種滿懷希冀的美好宛如童話。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這充分說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我們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我們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孩子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孩子問題,它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郇玉峰教授說得好,他說:“用信心去改變你能改變的,用寬容去接受你不能改變的,更重要的是要用智慧去區分這兩者”。他這句話使我們能夠看清自己,超越自我,完美自我。王濱教授用發人深思的影片與我們探討現在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幾種表現,特別是厭學、學習疲勞、考試焦慮、孤獨、抑鬱等。(分別用CCTV—12《心理訪談》的欄目的幾個典型的例項來說明。)這些例項讓我們深思讓我們覺醒。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郇玉峰教授說:“現在人不是沒有愛,而是不懂得去經營愛”。不但讓我們愛學生也要愛自己讓自己心理能夠健康的成長。此時,使我瞭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瞭解和掌握青少年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為提高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奮鬥。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6

  根據當前教育環境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前不久開展了心理健康培訓,我充分意識到了當前學校心理教育重要性和必然性,作為一個老師,尤其作為一個班主任,必須加大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學習和關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才能為國家和社會真正培養身心健康的棟樑之才。

  雖然,國家各大檔案精神和政策要求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建立心理諮詢室,全方位為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提供幫助和指導。但是,畢竟,心理學的知識博大精深,不是所有老師都接受過正規的心理輔導培訓的,另外就是心理諮詢室,雖然各學校都有設定,但實事求是的說,一方面是普通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的配置都比較簡陋,另一方面,學生對於心理問題普遍認識不夠到位,缺乏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勇氣,有了心理上的問題,連主動向班主任求助的想法都很少,想要學生主動走進心理諮詢室更是難上加難。

  這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主動自覺地遵循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但不得不考慮當前的中學教育環境,還是普遍講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的第一標準,學校自然還是將教學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

  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師們對於學生心理狀況的關注,有的老師發現學生課堂有異常行為,無非就是兩種處理方式,要麼作為課堂搗蛋分子交由班主任作為違紀情況處理,要麼以擾亂課堂秩序為由直接訓斥學生,這些都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固然也有不定時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但是由於場地、經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畢竟很少,而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機會少之又少,即使參加,群體活動,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綜合來看,真正能夠為學生心理發展挑起重擔的責任還要落到班主任肩上,還要落到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才是有效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最可行最有意義的方式。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班會的組織和開展,班主任在班會組織中積極開展心理教育課,合理加入心理素質拓展活動。

  包括團隊建設、心理訓練、情景設計、角色扮演、團隊遊戲、心理情景劇,等等,將空泛的心理教育化為實實在在的學生親身參與其中,真實感受,自我內化提升的真正有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心理教育,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的意義是深刻深遠的。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7

  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們在大學期間生活和學習的身心健康,學校特邀了各位心理老師對我們心理委員進行了心理培訓。

  本次心理培訓不僅講述瞭如何發現以及處理心理問題,還講述瞭如何調節我們的情緒,緩解心理壓力,男生和女生的心理衛生,以及心理委員的職責,如何做好班級心理委員等。在為期一週的培訓中,讓我感受頗深的是對於一個人而言,心理健康甚至比身體健康還要重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有逐年升高的趨勢,校園裡經常發生自殺等不幸事件,而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畢竟大學是一個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對父母的依賴走向獨立自主的階段,自然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的情況,然而對於這些情況,我們要做的就是先進行自我調節,如果問題解決不了就向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作為一名心理委員,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異常情緒反應,如果發現問題,我們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與對方交談,這樣更方便溝通。如果問題比較嚴重,我們應該及時將情況上報給輔導員。

  再者,人際交往也是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那些在與人交往和談話的過程中表現為畏縮、懼怕的同學,往往是自信心不足造成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對自信心的培養,哪怕一次小小的成功,我們也要報以熱烈的掌聲,讓他感覺到一種自信。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助於大學生學習知識,個性完善和身心健康。

  另外就是朋輩輔導的重要性。朋輩心理輔導技術在於傾聽、尊重、真誠和通情達理。傾聽不僅僅是為了瞭解情況,也是為了建立資訪關係。用心聽設身處地去感受,善於傾聽,要給對方適應的反應,讓對方覺得你是一位誠實和值得信賴的聽眾。而且,朋輩關係可以更好的促進彼此的交流順暢,班級心理委員正是充當這樣的角色,由此可見心理委員職責的重要性。

  總之,在本次心理培訓過程中,有一點是老師反覆闡述的:心理委員,在幫助周邊同學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心理健康的提升。透過參加心理委員培訓活動,我對心理知識的認識逐步加深,也深刻感受到心理委員在班級裡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對心理學加深興趣。我會用我在此次培訓中所學到的和領悟到的去感染和幫助同學們,與同學們共同建立和諧健康的學習生活氛圍,共同進步。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8

  一、開心是可以選擇的。

  我印象深刻地記住了一句經典的閩南話語———————“甘願做,歡喜受。”是啊!也許你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太多矛盾的地方,社會責任大,待遇一直很低,腦體倒掛嚴重……這些都是教師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但是,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懂得自我調適自己的心理,透過學習,我知道原來心情也是可以自我調適,可以選擇的。

  “甘願做,歡喜受”意思就是說,這是您自己選擇的工作,就要培養對他的興趣,培養對他的感情,有高高興興地投入,才有喜悅的收穫,當您遇到困難時,你就會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對待工作、對待名利等等,就會不屑於較量,對待挫折,就會不悲觀喪氣,在工作中就能時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

  當然,要做到性格開朗,泰然處事,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們平時留意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行為的控制能力,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凡事都能想開一點,我們就一定可以做到樂觀向上,泰然處事。我的做法是:天天早晨洗漱完畢,面對鏡子進行心理暗示——————“今天又是嶄新的一天,開開心心是一天,愁眉苦臉也是一天,我為什麼不選擇開心呢。”

  二、工作也可以樂教樂育。

  我們的工作是教書育人,當老師的,要真正把教書育人作為最幸福的事情。但是,假如我們始終處於自卑、自暴自棄的生存狀態的話,職業倦怠就不可避免了。應該說,每個人的人生一輩子,都會有低谷和高峰期,作為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頭腦清醒的人,都是要追求幸福的,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所謂幸福是人們對自己生活滿足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幸福感是由人們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以及人們的需求價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個體對自身存在與發展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從形式上講,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這種體驗並不是某種轉瞬即逝的情緒狀態,而是基於主體自覺或不自覺地自我反省而獲得的某種切實的、比較穩定的正向心理感受。就教師個體的生命而言,教育教學活動佔據了核心部分,假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尋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麼他就找不到人生的幸福。

  做個幸福的教師,既是教育事業的要求,也是教師個體生命的要求,就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起幸福起來吧!自我認同和幸福感同屬於人的精神世界,無法外在強制,只能是內發的,只能起於自我認同,終達於內心幸福。樂教樂育在於你對幸福的認同,與有朝氣的學生在一起幸福快樂。

  三、以古典的方式學習,探索教育教法可以看作成享受藝術人生。

  心與書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省與自察。伴隨著感悟和體會,淡淡的喜愛在心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回平靜,讓自己始終保持一份純淨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切入生活現實,裝點生活。當我們以古典的心態對待學習時,春日的香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殘陽,都將以更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完美的生活。教師教學藝術的能力取決於教學經歷、對教學模式的駕馭能力,更在於老師的精神修養。“運用之妙,存乎於心”就是這個道理。心在享受,藝術的造就就高。

  學習後,有很多心得,想法也很多,希望可以自我調適自己以前心理問題和職業倦怠。我現在很清楚地知道,喜歡發現並讚美生活的人,總能發現生活中點滴的幸福,並善於把它傳遞給身邊人。這種人是真正的成熟的人。真正成熟是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接納一切,包容一切,並學會重新去熱愛,熱愛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常言道“送人玫瑰,手留餘香”,讓我們教師的凝固的歲月生動起來吧!讓感動常駐心田,並努力向我們的學生奉獻一份讓人感動的思想和情懷,愛心和詩意。愛心本質上就是詩心!當我們內心蕩漾著詩意,生活也就變得無比清新明麗。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9

  大家好,今天非常榮幸能在此代表xx市的幾位老師和大家談談我們這幾天的學習體會。

  我們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可謂是受益匪淺,一週來各位專家學者老師輪番上陣,給我們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不僅給予了我們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專業指導,還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深深感染了我們。

  理論方面:

  專家的觀點和而不同,在我們的腦海中碰撞出了火花。從趙雪江教授的講座中,我們瞭解到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方向,微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向內涵發展要質量;宏觀方面:受積極心理學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由注重補救功能向注重發展功能轉變。(具體來說,她由教育的負向功能和非功能想到心理健康教育也應告別負效和無效,打造有效和高效,進而提出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教學模式以及日常諮詢、專題輔導這兩種有效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形式。)

  劉曉明教授前衛的理論觀點又為我們開闢了一種獨特的視角。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層面的理解使我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發展有了全面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心理發展既是學科教學的起點,又是學科教學的終點,這更加堅定了我們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念;而現代學習論的發展與教學觀轉變引起我們對日常教學行為的反思。

  實踐方面:

  1、從嶽豔老師的講座中,我們明白了針對初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前提是全面地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流行文化、他們的情感和特點,在此基礎上再去挖掘問題背後的原因,正所謂“用他們青春的心態,解決他們青春的問題”。

  2、劉志成老師用他那樸實而又詼諧的語言告訴我們學生管理中的心理學智慧,具體闡述了學生管理中的班主任定位、班主任影響策略及情境策略,這些內容可操作性強,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非常受用。

  3、白雲閣教授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講座介紹了青少年常見心理危機的型別及心理危機的預防策略,理論和事例相結合,讓我們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有了深入全面的認識。

  如果說把前面所講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收穫歸於知識與技能的話,下面所談的可以稱為情感、態度、價值觀。

  最讓我們感動的是心理劇“我也是個幸福的人”,王老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惱和壓力讓我們感同身受,從劇中,我們明白了,當我們面對這些困擾時,應該學會自我調控,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為自己找一個快樂的理由;把自己融入團隊,感受集體的溫暖。而王老師扮演者的親身經歷,讓人心痛,更讓我們體會到身心健康乃人生之根本。

  給我們最多快樂的是於曉良老師的團體心理輔導,我們從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體會到什麼是團隊?如何進行團隊合作?如何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等等。

  帶給我們最多幸福感的是趙哲老師,她給我們的感覺像一個發光體,樂觀陽光、積極向上,身上充滿了正能量,而她的每一個學生也都受到這種正能量的感染。我想這不就是我們老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嗎?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讚美老師的話,與大家共勉:“月亮本是天上的一堆亂石,從來就沒有光,沒有亮,是慷慨的太陽送給它光芒!”,希望我們每位老師都能成為孩子們心中的那輪光芒四射的太陽。

  最後,感謝各位專家和老師的激情洋溢講座,讓我們的思想和視野變得更為開闊;感謝在座的各位教研員和老師的陪伴,有你們並肩作戰,以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上的種種困難都會;當然最要感謝的是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沒有你們搭建的學習平臺,我們不會有如此豐碩的收穫。感謝白主任這幾天的辛勞,謝謝,謝謝大家!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30

  帶著一份憧憬,帶著一份喜悅,帶著一份期待與責任,我有幸參加了遠端教育的心理健康的培訓,不僅有理論的學習,充實我們的大腦,同時透過班級論壇學員之間的互動,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感受一: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感受二: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

  透過培訓,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透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感受三:積極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要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積極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短促,但在我的心理卻激起了層層漣漪。我相信這次培訓給與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

  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還處在初步的學習、摸索階段,但我相信它肯定能幫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難題。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一定會迎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燦爛明天!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31

  透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師心理健康遠端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各位專家、老師透過理論和典型的事例,使我深刻領悟到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學生的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聯,甚至在許多情況下,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會直接決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體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教師不健康的心態可能直接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

  教師不健康的心態,尤其是喜怒無常的情緒狀態和暴躁的性格,常常會成為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直接原因。

  2、教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正常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影響學生心理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講道理,恐怕每個老師都會說學生和老師應該是平等的合作關係,但在實際上,並不是全部老師都能夠讓學生產生這種感受的。在一項關於師生關係的調查中,讓學生按照“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好比是——與——的關係“的句式來自由填寫,結果有34。7%的學生感受是消極的,他們許多人的答案中把師生關係比做貓與老鼠、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警察與小偷、老虎和兔子、法官與罪犯、暴君與復仇者等。這一數字使我們想到,在另一項調查中所反映出來的有近半數學生對部分老師感到害怕的比例,足以說明我們一些老師在師生關係上存在的問題。經常聽到這樣一席話:“對學生不能太客氣了,一開頭就得把他們鎮唬住,不然他們登鼻子上臉。”有的教師以能讓學生害怕為榮,能把學生管老實了為能。看了這些,不僅要問:這些教師都怎麼了?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在想些什麼?他們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才會做出這些事來?他們的行為很難讓人相信他們是心理健康的。

  3、教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

  應該指出,有些教師雖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沒有明顯問題,但由於觀念上的偏差導致對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態度有很大差別,有時可以差到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好學生一般都是班裡的幹部,差學生很少有這種機會;好學生能夠經常得到老師的鼓勵,差學生則經常受到老師的訓斥;好學生犯了錯誤常常能得到老師的諒解,差學生不犯錯誤還經常會為別人背黑鍋??這種感情上的馬太效應給學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許多不應有的消極影響,在佔有學生總數20%的學習困難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成績不良是同教師消極的態度有關的。顯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來自教師錯誤的觀念。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維護和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

  參加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32

  短短2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現就對本次培訓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境,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真正的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頭上說說也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就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學校日常活動就成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學習回來後,為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內部建設,創設良好良好育人環境

  (一)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個學生要在以後的生活中適應社會,就必須學會與人交往,溝通。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性格發展、與人溝通以及學生的目標培養上。為孩子們營造好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這才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該積極追求的。為此,我們也建起了我校的心理諮詢室,健全完備心理諮詢室的規章制度,並有兼職心理諮詢師解決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

  (二)創造環境,多樣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規教育外,還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主要有賴於學生所處班級心理環境的狀況。老師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積極向上、平和開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積極開展班級文體活動,使學生們的過激情緒在文體活動中得到釋放,幫助一些學生克服自卑、焦慮情緒。對於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取得成績,那怕是一點點進步,老師都要大力鼓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小學生以鼓勵為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營造一個充滿信心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長處,繼續努力,更加勤奮,力爭全面發展的上進心。經常開展集體主義的教育,讓學生樹立愛學校班級的集體榮譽感,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良好的班級集體融洽師生、同學關係,對學生個體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離群獨處的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幫助其矯正不健康的異常心理。開展立大志創大業主題班會,消除一些人的虛榮驕傲狂妄心理等情緒,透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三)教師要為人師表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範。小學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另外,作為教師就要“學高為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

  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二、家校結合,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今天,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習、工作及思想的影響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在與學生家長密不可分的家庭,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有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只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只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存在著重智輕德,重身體鍛鍊輕心理保健的誤區。個別家庭,不僅不能意識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且面對子女的反常行為往往採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則在孩子成長中所面臨各種生理、心理問題時不能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導致子女產生心理障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教心態可以理解。但事實上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與學習要求超過了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限度。並且,當孩子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如考試沒考好)時,“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總是更加責難孩子不認真、不努力,甚至打罵孩子。結果造成的惡果是:子女怕學習、行為習慣也不好;在學校與同學關係不好,對老師的教育反感;在家裡與父母的關係更是一團糟。有些學生因此形成惡性迴圈,最終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與家長最初的願望背道而馳。我們將從幾個方面對家長進行教育:

  (1)全面耐心地瞭解自己的孩子。家長應充分關注他們的成長情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緒、情感、思想等精神世界,給孩子充分傾吐和宣洩心理感受的條件和機會,注重孩子的心理發展。

  (2)創造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對子女的錯誤採取嚴厲懲罰、無情打擊,往往沒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模擬物件,並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3)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精神。對子女的關心並不等於對其物質上的絕對滿足,也不是對其精神上的無原則放縱。真正的關心和愛護是從小培養子女的自立自強精神,鍛鍊子女的受挫能力。家庭與學校都必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與家長廣泛涉獵孩子保健常識,建立和諧的師生或親子關係,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及時地發現並正確的指導孩子在成長期的行為變化。同時,我們學校利用家長學習、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途徑,堅持不懈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近期我們就“家校攜手,共話成長”“感恩我在行動”兩個話題召開了兩次家長會,效果很好。

  學習已結束,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