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每一所城市都會有博物館,你有去參觀過嗎?怎樣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呢?下面給大家分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歡迎借鑑!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裡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說,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著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體,博物館裡的軟體也日益提高著。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透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透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反映著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說,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小學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秘”。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著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透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裡,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透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3
記得去年就讀預科時下午考試起,和班團委以及其他同學一起去參觀了我們學校的博物館。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感覺很無聊,很乏味,現在細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對自然的新奇與渴望。
參觀博物館實踐活動給我們提供了很好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使我們能更方便的學習自然,學習更多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回往了我們學校的建校史。首先走進門看到的是民族布染掛在一進大門的正面牆上。體驗到民族風俗富有一種親切感迎面而來。
往左右走看到的是介紹學校建校以來的歷史,校史館採用圖文介紹、實物展示、展板等形式,分別展示了我校各個時期的歷史程序。看著圖片展示,看著學校長大一步步走來,心中感慨頗盛。進入校史館,首先看到的是我校不同時期的印章、校徽、校歌、紀念章以及反應學校各個時期歷史風貌的老照片,都讓我們更清晰地瞭解了長大的歷史。立德樹人,自強奮進的口號盪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學校的校徽由一個牛號角加上幾片正在楊帆的帆片看起來蓬勃生氣。
看到很多獎盃,就可以看出我們學校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學校,那些獎盃都是榮譽的象徵,代表著我們學校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標誌。作為凱里學院的一名,此刻的我覺得好幸運能進入到這裡來和這些優秀的人一起學習。
到博物館二樓,我看到了一些自然界的動物,平常是很少接觸到的。比如蛇啊,從沒見過的在這裡看到了,好奇心帶我去看了具體的簡介又瞭解到一些關於這些動物的來源。瞬間感覺自己進入了大自然融入其中,說實話那感覺很美妙,盪漾在新鮮的.空氣中,只聽得見鳥叫聲和其它動物的聲音。那種安靜的感覺十分安逸,讓我回味無窮。
博物館裡還有別國送給我們的禮物,這些都是促進人與人感情的標誌,增加國與國的交流。還有博物館裡存放了一些以前的物品,讓人一看就回往曾經,也感嘆時代的進步。
總而言之,欣賞觀看過博物院之後,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我們學校歷史文化的燦爛與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我們學校創始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那麼,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里,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文物古蹟,做傳播我們優秀文化的使者,讓我們的文化走向世界。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是一個參加活動的好日子。我要去參加邯鄲晚報小記者的活動——參觀博物館。坐在車上,小草對我彎彎腰,花兒對我點點頭,空氣異常新鮮,一陣微風迎面撲來,像慈母一樣撫摸著我的臉。一路上歡歌笑語,因為又有了一次學習知識和吸取生活經驗的機會。
到了博物館,早到的小記者們已經等候多時了,看來大家還真是熱情十足啊!又過了幾分鐘,陸續來了幾名小記者,等人到齊後,老師便把我們帶進去參觀。
邯鄲市博物館現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佈置有磁山文化、趙文化、茹茹公主墓、邯鄲古代石刻藝術以及中國磁州窯瓷器等專題的陳列展品。磁山文化歷史悠久,因發現於邯鄲的磁山而得名。東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長22米、高6米的彩繪壁畫填補了東魏美術史的空白。另外,“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巨大的民窯體系,自北宋至今綿延千年而沒有斷燒,在中國陶瓷史上實為罕見,現代磁州窯仍躋身中國八大瓷產區之列。
進去之後,講解員便向我們介紹了,磁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中、早期文化的代表;趙文化,戰國時期邯鄲是趙國的都城,陳列集中反映了趙國政治上開拓進取、經濟上冶鐵中心地位、軍事上胡服騎射改革和以音樂舞
蹈為特色的文化風韻;北朝墓,鄴城為“六朝故都”,茹茹公主墓是北朝文化的一個縮影,反映了那個時代文化藝術的最高水平;磁州窯,展品陳列大量出土精品,再現了磁州窯的輝煌歷史。除此之外,百年滄桑主題陳列了大量的資料,反映了邯鄲近代工商業的興起。邯鄲城市規劃建設成就展,展示了邯鄲經過50多年的規劃建設,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城市的巨大成就。
這次參觀真好,既大飽眼福,又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有所感悟,真是一舉三得!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5
12月16號,旭日的陽光對映大地,我與舍友決定一同前往位於清秀山森林公園南側的廣西民族博物館。據介紹,廣西民族博物館是以廣西民族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廣西12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主要工作任務,同時兼顧對廣西周邊省份各民族以及東南亞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資料收藏和宣傳展示。所以我們懷揣著憧憬一起去見證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作品。
我們乘坐97路公交車到青山菜市,然後再轉乘w8路公交車到廣西民族博物館。儘管路程稍稍長遠,但是一路上風景優美,路途還經過具有文化氣息韻味的孔廟。當我來到民族博物館的時候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遠遠觀望民族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古銅狀的主題大樓,就如同一顆鑲嵌在美麗青秀山上巨大的明珠,散發著莊重大氣的祥瑞氣息。整個建築如一隻展翅的鯤鵬,遨遊於青山綠水之間。進館可憑身份證或者學生證即可領票進入,主展廳是一棟銅鼓型的建築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參觀者紛紛合照留影。展廳有三層,分為壯族,多民族,和諧中華等等展廳。展示了民族服飾、樂器、住宅等,還有模擬場景和影像展示。其中,二層展廳內有著出自北流的雷紋大銅鼓,它是民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然而最吸引我的是五彩八桂——介紹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在照顧整體性的基礎上,注重突出廣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該陳列包括“序廳”和“家園”、“霓裳羽衣”、“匠心神韻”、“和諧樂章”四個展區,分別介紹和展示廣西各民族基本情況、居住與環境、生產生活方式、染織與服飾、民間工藝、節日、人生禮儀、歌舞戲劇、宗教信仰等。
此次參觀讓我不禁感嘆到我國的歷史悠久、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大廣西的民族特色以及廣西少數民族的歷史和人文風情。也讓我真正意識到了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更有義務去學習、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我熱愛我的祖國,我愛廣西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6
首先做為一名藝術系的學生,本來就是抱著對藝術品鑑賞濃厚的興趣來參加此次選修,原本以為是關於現代藝術品的鑑賞,不料此門課是對我國古代的一些書畫印章等物件的鑑賞,不過好在平時也喜歡一些古玩古畫,也算是誤打誤撞就選對了一門課吧。
對於此次選修課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博物館我是非常興奮的,對於我來說坐在冷冰冰的教室裡聽些理論知識還不如去博物館走個幾圈,百聞不如一見嘛。雖然平日裡自己和朋友也有去參觀一些博物館,可是卻無人在旁邊講解,喜歡是喜歡,卻不是很瞭解這些,實屬遺憾。好在這次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踏入了杭州博物館,逛了一下午後總覺得沒有逛夠,出來也是最晚的,可是還是想留在那多逛些時日,可惜要發車回校了,也只能下次再有機會重新過來看看了。
這次去博物館參觀主要是參觀漢字文化的源流,可能是小時候練字時老是被父母教育,對漢字並無太感興趣之處,但是對漢字的源流倒是經過這一次參觀有了深刻的瞭解。
我對古書畫了解的並不多,平日裡也只是喜歡隨便的看看,並沒有深入的瞭解,這次的參觀讓我看到了許多古時名家的作品,實在讓我震驚。現代藝術插畫很少有給人那種一看就能讓人靜心下來的感覺,雖然現在的藝術也並不是不好,只是可能回不到古時的那種韻味感了。
比起書法,我更加喜歡看那些古畫印章,這也可能與我專業有關,我的專業就是畫畫,加上平時喜歡一些小玩物,所以對這些特別的感興趣,參觀的時候為了想看仔細玻璃內的物件,差點撞到玻璃上了,真的是有些慚愧。
有塊清代的象牙雕人物臂擱讓我尤為的喜歡,說實話現在真的少有看到如此精細的藝術品了,這塊擱總共也只有長17.4釐米,寬7.4裡面,高1.2釐米,雖然小卻雕刻的栩栩如生,與現代用機械冷冰冰製作的工藝品比起來真的是好得太多太多了,真切的希望在當下也能看到有人能做出如此精湛的雕刻藝術。現代藝術仍需努力啊。
當初在博物館感觸是很多的,回來後由於工作學業繁忙也顧不上整理這些體會,丟失了部分略感遺憾,不過倒是拍下了許多我喜歡的古字畫等物件的照片,就在這篇心得後貼上吧。希望有朝一日抽空能再去博物館看一看。還有我覺得這門課就去一次博物館不夠啊完全不夠,最理想的狀態是每堂課老師都在博物館能邊參觀邊講課,雖然可行度不高,但覺得還是這樣最有成效。既然不能次次課如此,還是希望能向學校多爭取幾次這樣去各大博物館的機會。謝謝學校對這門課程的支援,也謝謝老師帶領著我們去博物館參觀,讓我們學到了平日裡課堂上不會學到的一些知識。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7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體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階”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控”,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裡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8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於博物館,我自認為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複製的地道戰的場景,大夥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鑽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櫃。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彷彿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著牆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牆上的周恩來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裡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遊告訴:“抗戰中,偽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裡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裡卻是激動不已,心裡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