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心得體會(精選20篇)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精選20篇)

  《讀懂孩子》這本書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愛和歸屬感,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孩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收集的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歡迎借鑑!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

  老師佈置作業,讀周鼎文老師的《讀懂孩子》一書,很快讀完了,書中很多點讓我很受益。

  書中講到人的本能就是去圓滿三大需求:個人需求,系統需求,靈性需求。靈性成長的需求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的最終目的。即透過經歷所發生的一切,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活出真正的自己,與生命大道和諧同行。當需求間發生矛盾與衝突時,“良知”這個報警器就會想起。圓滿靈性需求會化解個人需求與系統需求的矛盾。圓滿靈性成長的需求,即在探索自己,探索世界,活出生命的本來樣貌。

  實踐生命的五大法則:整體法則、序位法則、平衡法則、事實法則、流動法則。如何知道我們是否遵循生命的法則呢?如何知道我們是否在對的路上?從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孩子就是家庭以及父母最好的鏡子。面對孩子的問題,多角度思考孩子的問題是在提醒我們什麼,是要引導我們看見什麼。

  夫妻關係失衡的調整:對方對你好,你要懂得回報,回報的時候還要“多加一點”,對方對你好三分,你回人四分,這是正面的流動。夫妻關係中,“理所應當”是一個最危險的陷阱。而回報負面的時候減少一分攻擊,帶上一分愛。

  更清楚的認識自己,認清事實,尊重事實。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2

  孩子不僅承載著家庭的希望,也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是每個家庭和每個家長都非常關心的話題。

  中國是一個人口多、教育程度高的國家。幾十年的應試教育使許多家長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上,如何進入一所好學校等等,往往忽視了他們孩子的真正興趣和健康成長的基礎。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受到約束,另一方面,父母不斷地給孩子添麻煩,不僅孩子很累,父母也常常很累。父母也會對叛逆的孩子生氣。那麼,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呢?

  曾經讀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自己不喜歡做的,強迫孩子做。事實上,我們怎麼能要求孩子去做成年人不能或不願意做的事情呢?我們常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只有當一個好父母,我才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所著的《讀懂孩子》一書,簡單的分析,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客觀規律,用大量的例項指出了許多在中國比較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用細膩的筆墨引導讀者洞察兒童的成長過程,應關注的問題,啟發我們透過表面現象進一步瞭解兒童的內在,更關注兒童自身的成長。

  《讀懂孩子》一書指出,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是“愛和歸屬感”。本書圍繞這一主題,指出了兒童在健康成長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作者認為,如果你不知道“愛和歸屬感”,你就不會真正瞭解自己和孩子。

  這本書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愛和歸屬感,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孩子。本書透過大量的例項和輔助,從兒童的行為、情感、人際關係和疾病四個方面來說明兒童。

  作者不僅對兒童健康成長的知識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作者進一步指出,如果你有一個愛人,你最好和你的愛人一起讀這本書,這樣你們可以一起成長,討論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每次讀一段,和你的孩子一起練習。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讀。教師可以帶學生去閱讀和做練習,安排時間表,讓學生用創造性的方法,如表演,閱讀和討論,以一種相對直觀的方式呈現書中的知識,讓學生能理解更多。

  在書的最後,作者還討論了未來教育的新重點,如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制度教育和生命教育。本書內容全面,內容豐富,不僅適合家長、孩子和教師,也適合教育研究人員。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3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成長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個年輕的父母都擔心如何讓他們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了更多地瞭解孩子,父母透過各種渠道,如書籍、網上案例、專家講座、身邊人的經歷等。在這個過程中,年輕的父母也可能會看到一些負面的案例。

  也就是說,這些青年在成長的過程中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做的事情往往讓周圍的人難以接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如何培養孩子,如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很多家長都做了很多努力。近年來,許多家長已經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什麼樣的家庭教育適合孩子,對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答案。

  《讀懂孩子》由周鼎文主編,書中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從一位輔導了數千個家庭的導師角色出發給出了專業的建議。

  在本書的七章中,我們可以系統地瞭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環境有多重要,事實上,許多心理學家都提到過。

  例如,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就係統地研究了兒童成長環境對其未來生活的影響。但在《讀懂孩子》一書中,這些理論對普通讀者來說更容易理解。

  這本書的作者提到家庭教育時,總是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這可以從這一章的標題中看出。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從嬰兒開始的,在進入這個世界後的成長過程中,獲得了人類一般的生理和社會屬性。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這個理論中,我們可以透過作者給出的金字塔圖,清楚地看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之間的關係和重要性。

  只有瞭解最基本的知識,我們才有可能對兒童成長中的一些注意點進行理論解釋。在接下來的幾章中,作者透過大量關於孩子的常見案例,探討了父母在家庭中的直接影響。可能家庭中父母之間的夫妻關係的緊張與否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也會有深遠的影響,而許多父母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如何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何正確處理好夫妻關係,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

  當然,我們不能僅僅透過做題來解決任何問題,所以在每一章的最後,作者都給出了相應的練習,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根據練習來練習。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有孩子的父母一些在家庭教育上的啟發和幫助。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4

  本學期我們學校統一訂發了《讀懂孩子》一書。看完之後受益匪淺。該書分三部,分別為0~6歲、6~12歲、12~18歲孩子的家長準備的。每一部都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主題展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長闡述孩子的成長特點和發育規律。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也是孩子的母親,讀完這本書後,我不禁在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要多傾聽孩子,多瞭解他們的近況,多與他們交流,做他們堅強的後盾,永遠的知心朋友。讀完書本,結合實際,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第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很多家長其實並不能夠科學地教養孩子。比如:重超前學習,輕適時教育,當看到鄰居、朋友家的孩子才兩歲就已經學會不少字,熟背幾首故事,一些家長心中就開始焦慮,擔心識字教育晚了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家裡的牆上貼上了許多看圖識字掛圖,開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識字。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類似"早識字"的"超前學習"、"拔苗助長"還有很多,小學低年級學高年級的內容,高年級則學初中的內容……超前學習,就真的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類似"早識字"的"超前學習"誤區很多,那麼這真的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其實,起跑線應該指不同能力和品質培養的最佳期,即關鍵期。在關鍵期內,人的某種行為、技能和能力等發展最快,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實施相應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錯過這個年齡段,再進行教育,效果就明顯差多了。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過早培養,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會影響其他重要能力的發展,其中最讓一些家長後悔的是導致孩子走向厭學。

  第二,許多家長重智商,輕情商。這顯然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因為情商是我們幸福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包括自我控制能力、情緒調節能力、延遲滿足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有心理學家提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源於智商的高低,80%則取決於情商。如果把智力看做一種個人潛在能力的話,那麼情商則是開啟這些潛能的鑰匙。比如延遲滿足能力是孩子情商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家長和教師都喜歡干預學生,漠視孩子的自主成長。很多家長喜歡充當孩子人生的設計師。從孩子出生,到上學,到選擇專業,到就業工作,家長都預先設計好了他的人生髮展軌跡。其實,家長為孩子設計人生道路是出於好意,以免孩子走彎路。家長總是擔心如果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肯定會犯錯的,總想著"孩子現在喜不喜歡沒有關係,等他們長大了就會明白我們的用心的"。但是不知不覺中,家長的過度干預和控制,會變成孩子發展道路的絆腳石,壓縮孩子成長空間,使得孩子沒有機會和動力自主探索和開發潛能。研究發現,當目標由自己設定而非他人強加時,孩子會更願意付出努力,動力更強。若孩子缺乏自我探索,只懂服從父母或他人的安排、變成他人期望的樣子,他們往往畏懼改變,遇到挫折時容易逃避問題、喪失目標和信心。

  因此,孩子的人生屬於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辦不了的。請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成長空間,多引導和陪伴,多給孩子創造嘗試的機會,讓孩子自由、健康成長,走出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所以,瞭解了孩子的很多成長規律,我們就能解釋一些他們離經叛道的行為並不是一下子就冒出來的,而是長期自主發展被抑制的結果,這是值得我們每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5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對幼兒的理解是多麼的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用理性的觀點看待事件,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態進行教育。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和撰寫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著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為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為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收穫。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6

  本學期閱讀了邊玉芳的《讀懂孩子》一書,受益匪淺,書中大多是從心理學和生理學兩個方面分析孩子在各個時期的特點,科學的揭示了青少年成長規律,為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們提供了一個教導孩子的路標。

  從書本中我領悟到了不斷的探索、創新、思索是一種快樂;知曉了尊重、信任、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文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們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是呀,就在身邊,僅在咫尺,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等著我們去愛,去發現,去激勵,去讚美。他們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靈純潔、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於是,一個決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學生為本,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位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孩子都感到"我能行"。

  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的。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

  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教育他們。教師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才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願優秀書籍的指引下,我能學會做一名會思索的幸福教師。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7

  近期,在讀《讀懂孩子》這本書。書中從我們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及班主任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我感受到了讚美的神奇力量;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更領悟了“無公正則無尊重可言”的真正內涵。

  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也是孩子的母親。讀這本書時,我在心裡暗示自己一定要多傾聽孩子,多瞭解他們的近況,多與他們交流,做他們堅強的後盾,做他們永遠的知心朋友。

  只要我們開啟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的時間,平日裡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來細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在其中。

  由此想到了我自己:每天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小生命,有時我確實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也很恐懼,然而怯懦和迴避解決不了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結合工作實際,我認為: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地去思考問題。不管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種愛要讓孩子感受得到。我們的語言、行為一定要以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為前提,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認可你、接受你、同時尊重你。良好的師生關係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嗎?

  孩子們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更需要以注重學生為本,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個學生。把我們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認可、愛撫和尊重送到每一個學生的心裡。

  從《讀懂孩子》這本書中,我讀出了人生哲理和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和震撼。讀懂是基礎,這部永遠讀不完的書,我願一直這樣用心地讀下去!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8

  我讀完《讀懂孩子》這本書後,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我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懂得寬容也是一種精神,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特別是其中提到師生關係與學習現象,我想很多老師都遇到過這樣的狀況。不管老師教學水平多高,只要是換老師,學生心裡自然會產對比,面對這類學生,我們會產往往產生很多困感。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我由此想到了自己,面對一個個的孩子,我確實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我們的語言,行為一定要以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為準繩,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認可你,接受你,師生良好的關係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嗎?

  因此,作為教師,要抱著“一切為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9

  《讀懂孩子》這本書早就買了,直到現在才斷斷續續的看完,邊看邊反思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有時還會為書中的事例流淚,莫名的,觸動心中的某個點,只是自己還沒有察覺。這本書的到來像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在面對孩子和家人無處安放的情緒時,它讓我安靜,給了我指引,所以總想看得慢一些,細一些,更好的去體會書中的道理。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提到的五大法則,每一個法則就像生活中的一個個片段在眼前浮現。整體法則教我懂得尊重,讓我反思自己對待孩子和家人的態度,有時候過於強勢,有些霸道而蠻橫,它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改進的方向。序位法則,更多的讓我看到愛人和孩子在我心中的位置,還有自己的小家庭的現狀,夫妻之間的問題,讓孩子開始佔據了我們的主要位置,我很慶幸能及時遇到這本書,發現現在面臨的問題,讓我能及早改善。平衡法則給了我更多的指引,開始平靜的面對糾結在心中的一些問題,改變了我對於家庭中一些不公平事情的看法,思想的改變帶來生活中人際關係的變化,客觀冷靜的看待問題,尊重事實,帶來情感的流動,生活中的和諧畫面越來越多。我想這是這本書帶來的最大的收穫吧。

  書中提到的一些問題生活中也有類似,關於孩子的各種情況,都能在家庭系統中找到緣由,如果沒有經歷過家庭圖,我會覺得這是個神奇而又難以置信的事,在自己製作和講解家庭圖之後,更加感受到家族系統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不管是對自己還是為了孩子,我都覺得有必要更好的與家庭聯絡,與家族和解,尊重法則,尊重系統,才能獲得更好的自我。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0

  暑期學校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

  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

  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讀書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一本好書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著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著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明白了學校要求教師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

  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為了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為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說話”、“有話可說”,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說話”。使我的教學生涯變得更幸福。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1

  說到《讀懂孩子》這本書之前,我突然想起小學時,我們的班主任和我們說“要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又譬如一些書上說有些孩子能在很吵鬧的環境中專心的看書,在還是小孩子時我也嘗試去排除周圍的干擾,但事實我嘗試了多次都沒有成功。當時我認為我就是一個天生容易被幹擾的人,我也因沒這種能力,煩惱了很久。

  以上是我童年的一些有趣回憶,但確實也困擾了我一段時間,假如有時光機,我應該把《讀懂孩子》這本書帶回去給我小學的老師看看,書中有一個篇幅討論了孩子“注意”的問題。

  首先我並不否認世界上有超強專注力的人存在,但那絕對是個例,並不適用於大多數人,即使是我們成人也很難專注於一件事情上很長時間,更何況是孩子呢?

  很顯然要求孩子專注於一件事情很長時間,這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因為3-6歲兒童的“注意”還主要是“無意注意”,因此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這個年齡的孩子本是如此,我們不能違背幼兒生長過程中心理特點,至於那些美不切實際的要求,只會是苦了孩子累了自己。

  但是觀察,班上的孩子在專注力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有一些孩子能比較容易專注完成一件事,而有些孩子需要不斷的去提醒,這個存在個體差異,但我們也不能否定環境因素對孩子專注力的影響。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自己去判斷什麼是重要的,而去中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很專心的看書,到吃飯時間了,家長通常會覺得吃飯比較重要,就會打斷他,其實這樣做對幼兒的專注力有很大影響。專家建議孩子在專注於做一件事情時,應該讓他做完,其他事情可以稍微推遲。

  同時我們在一些活動中還需要提供利於專注的環境,讓幼兒進行活動,我發現孩子在做一些事情時,開始時非常專注,但是當教室裡老師開始談論時,孩子們也開始分心。由以上兩點可見環境因素同樣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書章節的最後還推薦了一些簡單有趣的親子幼兒,所以可見孩子的專注力還是可以透過訓練的方式進行培養的。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2

  《讀懂孩子》這本書,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我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開啟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裡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教師也應卸下自我。享受生活的。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

  我由此想到了我自己,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小生命,我確實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也很恐懼,然而,怯懦和迴避解決不了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種愛要讓學生感受得到,才能在與學生對立的立場轉化為同一立場,我們的語言,行為一定要以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為準繩,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認可你,接受你,同時尊重你,師生良好的關係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嗎?

  作為教師,孩子需要我們的呵護和關愛,讀懂是基礎,讓我們每位教師為此努力吧!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3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幾乎都是帶著被愛和祝福的真心而誕生的,但現實的教育環境的限制或壓抑,讓很多父母無法為孩子塑造一個優質有序的生活環境,讓很多父母無法將自己的愛意和祝福真誠地表達給孩子。

  在現實的失衡和缺愛的教養環境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很多孩子出現了問題,各種各樣已經被看到或被忽略的問題。這時候我們要責怪孩子不懂事嗎?我們經常講孩子的問題一定也是家庭的問題,但究竟是哪裡的問題,我們未必清楚,或許你也需要讀一讀周鼎文先生的《讀懂孩子》。

  在《讀懂孩子》中,周鼎文提醒每個家庭或孩子需要面對3重需要,而幾乎所有的問題發生都源於這3重需要之間的衝突延伸,也就是個人需要的“愛與歸屬”,系統需要的“平衡與完整”,道性需求的“道德與昇華”。從這3個需求出發,還總結出人生命發展所需要遵守的“五大法則”,幫助我們從家庭中驗證這個執行法則的規律。

  我們要讀懂孩子,不僅要讀懂孩子表面上的獨特個性,更要去看到孩子的性情背後的系列緣由。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法”,主要是透過梳理整個家族的人際關係和重大事件,讓我們看清每個人需要正視的傷痛,這和我們所講的“原生家庭追溯”有些相似,但這個概念擴大到整個家族的審視,去療愈整個家族系統的失衡,而不是單個家庭或孩子的傷口。

  周鼎文的《讀懂孩子》中,更核心的一點便是“理解孩子的愛和歸屬感”, 所有問題的發生,幾乎都是因為孩子無法在家庭環境中找到愛和歸屬感的正確來源。這一核心原因,可能導致孩子在行為上出現厭學,離家出走等反應,可能導致孩子在情緒上出現自閉症,多動症等表象,可能導致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出現欺凌,軟弱等現象,還有可能導致孩子某些生理疾病的發生。

  要理解孩子的問題,就要面對孩子的愛和歸屬感的連結斷裂的現實,透過“系統排列法”去家族中尋找連結斷裂的原因,並引導家人之間修補自己的傷口,修復的過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參與,而是與事件有關的全體人員的集體安撫。

  如何去讀懂孩子呢?大概就是去理解孩子對家庭深深的愛,擁抱孩子的問題來源的歸屬感,去修復孩子與家人之間斷裂的情感連結。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面對孩子的問題,更重要是去探索父母自身的情感連結是否完整,審視整個家族的問題所在。

  孩子和家庭密不可分,哪怕長大遠離,依舊受到家庭的歸屬感所影響,這就是家庭的最美的意義,是父母與孩子的隱形牽絆。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4

  假期拜讀了鍾啟泉老師的《讀懂孩子》,感想頗多,收穫頗豐。“讀懂孩子”是教師成長的標誌。鍾老師在引言中提綱挈領地提出了這個中心思想,包含著對中國教育和教師向上發展的無限期望。

  在這裡,我想圍繞讀懂孩子進而讀懂孩子談一點粗淺體會。書中提到要傾聽兒童的聲音,要承認每一個兒童都是擁有內在獨特性的存在;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理解兒童的心情;要相信兒童擁有自己思考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真誠地接納兒童的種種情緒表達;要保守兒童的個人隱私;兒童的問題需要教師做出仔細的分析。這為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學會傾聽。 我第一次知道,教師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斷傾聽教育呼喚的生涯。呼喚,是一種內在的靈性的聲音。教師傾聽三種聲音的呼喚,承受來自三方的訴求:來自學生的呼喚、來自教育內容的呼喚和來自制度的呼喚。 那麼教師的工作也應作出三種回應:回應學生呼喚的教育生涯導向愛;回應教育內容呼喚的教育生涯導向真理;回應制度呼喚的教育生涯導向正義。 課堂,是師生互動、知識習得的主陣地,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戰場。課堂,是一個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個賦予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給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讓孩子動起來,讓知識活起來、讓生命放光彩的場所。課堂是知識學習的主陣地,是教書育人的主戰場,是一個賦予

  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讓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神聖殿堂。我們的課堂正逐步完成從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的轉變,從獨角戲向師生互動的轉變,從填壓、灌輸的教育方式向學生自主探究方式的轉變,在這樣的一個轉變過程中,如何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益,實現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進步,作為課堂的實施者,就必須思考怎樣傾聽,傾聽什麼內容的問題了。

  至於如何傾聽則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我想重點談一下如何傾聽孩子的問題。首先要以孩子為友,突出平等性。其次,要以孩子為師,突出主體性。這樣孩子獨立自主的願望就能得到釋放,讓孩子教自己,既能檢驗孩子對已有知識掌握的情況,對已有事情的認識程度,又能幫助孩子進行復習、鞏固、深化。最後要講究教育方法,突出科學性。好的教育方法對成功實施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教育方法應該是能體現出“三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會為會學,變苦學為樂學。

  只有學會傾聽,教者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課堂的實施才有針對性;只有學會傾聽教育內容,我們的教育才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才能培養出有用的複合型人才;只有學會傾聽制度的聲音,我們的教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走在時代的前列。

  究竟什麼樣的課堂才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一堂好課,怎樣才能算是讀懂孩子呢?用關愛回應學生的聲音;用科學回應教育內容的聲音;用公平回應制度的聲音。想必,這才是讀懂孩子的應有之義。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5

  在《讀懂孩子》這本書裡有一章叫《兒童心理現象的三大基石》,其中提到了一個名詞叫做“雙重依賴”,包括物質依賴和精神依賴。

  先說說物質依賴,我的理解就是物質方面的,孩子還小,沒有賺錢的能力,在物質上依賴家長是正常的,只是現在有些家長,自知對於孩子的陪伴太少,有所虧欠,所以只能在物質方面彌補,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這就導致孩子對金錢沒有意識,得到的東西不知道珍惜。

  再說說精神依賴,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被保護地太好了,家長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家務都捨不得讓孩子去做,所以導致孩子上了小學,甚至到了小學階段的中高年級還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孩子掃地不會拿掃把,有的孩子分菜不會分,有的菜到了面前也不知道要伸過去舀,這就是自理能力的缺乏,或許這就是被家裡慣出來的,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安排好了,孩子就不會自己主動去做什麼了,在學校也是,因為習慣了被安排,所以作業也要老師七催八催才會拿出來做,甚至寫字也要老師提醒了才知道要寫,他們習慣了被安排,永遠不會主動去做什麼事情,只等老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我覺得家長應該在幼時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不要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6

  記得有個非常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叫《愛的教育》,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國公認為最富有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主要描述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讀懂孩子》也是一部呼籲與教會父母如何理解愛和如何愛的書,書中用深入淺出的的方式告訴你,愛與歸屬是什麼,愛與歸屬感如何影響孩子。

  書中是以心理學與教育學經典學派的理論成果為基礎,作者總結與提煉了工作多年的自身研究和教學成果寫成本書。書的開篇就提到了經典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引出作者自創的分層理論,作者將人類需求分為三種:個人需求、系統需求、靈性需求,感覺作者的這種分類方法是融合了很多中國傳統思想在裡面的。書中透過例項講述了孩子需要透過行為、情緒、人際關係和疾病來綜合的觀察,講述了“盲目的愛”和“成熟的愛”是如何造成影響的,講述了要尊重家庭所有成員的愛,遵循“生命五大法則”的愛。書中有很多作者所見的案例和很多作者實踐的方法,這些內容很實在,而且作者對這些處理的方法和觀點也有很多可取之處,比較適合中國價值觀家長去學習和閱讀。但是我認為作者自己理論的科學建模做的並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經驗之談的基礎上,並沒有做科學實驗、科學總結和科學研判,雖然說心理學和教育學都是社會學科,但同時也是社會科學,不能只憑借經驗主義和知識積累來建立系統理論,這樣做難免落入個人主觀主義的偏見之中,使理論成為個人觀點而不是科學理論而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本書只能算作個人觀點與經驗總結,不具有經典理論所具備的科學性與普遍性,我們只能從中學習一些好的方式方法,但並不可以作為一個經典的指導工具或教學工具使用。

  如何讀懂孩子呢?在最後一章周老師給出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見解,總結起來就四點:是一他要有高尚的品德。二是身心健康,情緒開朗穩定。三是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懂得愛自己和他人。四是能夠勇於探索人生,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且能勇敢的實現自己的理想。最終, “父母要成為典範”才是教育的精髓。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7

  《讀懂孩子》這本書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當我看到書中對語文閱讀提出的種種方法及途徑時,使我頓時大悟,為自己的教學指明瞭方向。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孩子的閱讀水平預示著他們未來具備公民素質的高低,預示著未來國家競爭力的高低。因此不但家長需要在家庭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肩上的擔子更是很重,日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保證孩子的閱讀量和閱讀面。

  中書提到孩子的成長規律和養育策略,提到閱讀能力的發展對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我們班中就有這樣一種現象,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往往數學的算術應用題相對較弱,因為閱讀能力會影響孩子對題目的理解與分析。

  從最近幾年的中高考考題中也折射出這樣一種現象:語文成為眾科之王,所有科目都將增大閱讀的分量。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爭取在小學中年級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閱讀態度、閱讀方法、閱讀姿勢。閱讀過後培養學生養成思考,積累的習慣。作為語文老師可以一起和孩子商量制定每月、每季的閱讀計劃,並制定一張簡單的“閱讀完成表”。

  引導孩子做好讀書筆記,筆記不在多,貴在有感而發,這種批註的習慣對語文學習至關重要。每週進行好詞好句的積累,只有大腦進行充分的輸入,當孩子寫作時才能夠有一定量的輸出。班中有這樣一名女生,平常的語文成績比不是很突出,但是酷愛讀書而且積累了一本本的好詞好句,每到期末考試中總是會給老師一個驚喜。因為隨著年級的升高,對於基礎知識的考察比重下降,而閱讀理解、習作成了重點。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自己閱讀的能力,作為老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有在書籍的型別上為學生把好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文閱讀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而我將上下而求索。

  《讀懂孩子》這本書給我語文閱讀教學指明瞭方向。就讓我們抱著“一切為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著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8

  在《讀懂孩子》中的“自我同一性”裡面,我瞭解道了學生青春期的迷茫,他們常常在想自己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他們不想整天的只知道學習,他們覺得爸媽的觀點太狹隘,老師的說法太大眾化,書本里面的觀點千差萬別,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前方將是什麼樣?

  在《讀懂孩子》中說,這一時期的孩子擁有一個自我同一性,這是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即自我的確認和自我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他們開始思考自己是誰,自己的將來將是怎麼樣?所以在這一時期,我們要好好的引導他們,不要讓他們誤入歧途。

  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變現為:彌散、早閉、延緩、同一性達成等。彌散是剛開始的一種狀態,他們還沒有去努力,還沒有去探索,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前方究竟是什麼,所以他們感到迷茫,他們喜歡逃避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遇見的各種問題,他們開始找不到一種安全感,所在在這時我們千萬要防止他們叛逆、自私和享樂,要多和他們進行溝通,多讓他們看一些關於成長的書籍,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未來的出路。

  書中所說“早閉”也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一個特徵,所以在這時我們不能夠讓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應該讓他們走出去,多瞭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方便他們探索自己的出路,讓他們擁有自己的主見,這一時期他們因為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出路在哪裡,所以往往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這是我們應該要訓練他們的自我獨立性,讓他們得到真正的成長,不要害怕他們多走彎路而給他們做任何的決定,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只要從中引導即可。

  孩子們在面對自己人生的一種選擇時,他們的行動往往表現為遲緩,他們不知道自己所走的下一步究竟是對還是錯,因此此時,我們不要催促他們,而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大膽的接受自己的選擇和挑戰,讓他們知道自己選擇的路,不管前方怎樣,我們都要完成,不可以半途而廢,也許在這中間他們會遇見很多困難,他們可能會選擇放棄,所以我們要對他們對關心,多鼓勵,多說一些成功人的示例,這一階段過後,孩子們都會有自己的一個選擇,這時候統一性達成,他們就會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他們也知道了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該怎麼努力。

  所以,不管在孩子的那一個階段,我們都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獨立性,不要害怕他們受到任何的困難和打擊,我們只需要默默的支援和鼓勵,在必要的時候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引導,讓他們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1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舉止;反過來,孩子則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行反射中父母的教養與氣度。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父母和諧,家教良好的家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少年,而他們的父母也會異常苦惱,卻不知如何找出問題所在。國際知名導師的周鼎文先生和他的夥伴們,聯合創辦了結合現代心理學、系統排列與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應用心理教育培訓機構——道石教育,秉持著“為生命服務”的宗旨,提供最具專業性的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諮詢與系統排列等成長課程服務,協助人們在個人成長、家庭關係與企業組織等方面突破瓶頸,邁向成功幸福。

  也許我們無緣加入周先生的現場課程,但這本《讀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卻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我相信每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愛自己的父母與家庭,孩子是家庭忠心的守護者。很多時候,我們眼裡的孩子的問題,其實只是孩子愛家庭愛父母的方式。而如何解讀問題孩子們的深層心理,從而讓我們看到孩子愛的方式,從而激發孩子們持續的內趨力,也讓每一個家庭源源不斷地產生前進的力量,這就是周鼎文寫作本書的目的。

  《讀懂孩子》一書共分為七個章節:孩子如何愛自己的家,孩子是家庭最好的鏡子,孩子的行為在說什麼,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孩子的人際關係在說什麼,孩子們的疾病在說什麼以及我之教育觀。而每章之後,都附有周鼎文親自設計或者國際知名親子專家設計的練習課程,供讀者靈活運用。

  靜下心來認真讀書,並針對自家的問題對號入座,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知道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本身錯不在孩子,一定要認真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共同努力,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最優秀的自己。問題孩子不是不愛自己,不是想成為壞孩子,他們只是想要找到歸屬感,用錯了愛的方式而已。

  離異的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也是困擾許多家庭的問題,方法得當,孩子異常優秀;方法不對,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要知道,不管夫妻是否在一起,孩子都是無罪的,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他的父母是否在一起,他都是他們共同的寶貝,是他們曾經相愛時最美麗的結晶。

  還是那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希望孩子養成什麼習慣,自己就先要養成;我們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清楚地明白“愛與歸屬感”,察覺自己如何在愛,自己的愛是“盲目的愛”還是“成熟的愛”,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讀這本書?作者如是忠告讀者:一個核心就是要敞開心胸,反觀自己,然後親身去探索與實踐,相信你和你的孩子都會有所收穫。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篇20

  在新學期開學之初,我有幸學習了蕭斌臣老師的文章《讀懂孩子》,我深深感受到擁有無私與忘我的精神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領悟到了不斷的探索、創新、思索是一種快樂;知曉了尊重、信任、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文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說“教育,是一門科學。孩子們是一本本有趣的書。”是呀,就在身邊,僅在咫尺,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等著我們去愛,去發現,去激勵,去讚美。他們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靈純潔、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於是,一個決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以童心愛心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位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蕭斌臣老師讓我知道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的。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她還說:“讀懂孩子這本書,是一個教師對自己的起碼要求,儘管真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但只要你有一顆愛心,下功夫鑽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多觀察、多瞭解,就能讀懂、讀好、讀透孩子這本書,就能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好的發展。”但是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教育他們。教師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才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學習後產生的隨想如長河中舀起的幾瓢水,其實書中的思想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最後,我想說,這篇文章是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著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與震撼。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她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思想的指引下,我能學會做一名會思索的幸福教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