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支教的心得體會

有關支教的心得體會

  支教不僅可以幫助貧困山區的學生,而且可以幫助自己從中學習到很多的知識,雖然支教生活很辛苦,但是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的東西。

  有關支教的心得體會篇一:

  想當初看到支教實訓的宣傳單時,幾乎沒有猶豫的就報名註冊了,好不容易盼到暑假,懷著忐忑不安,同時激動無比的心情來到了清江鎮,也就是此次活動的教學目 標地,在有點混亂有點激動有點無奈有點焦急的漫長等待時間後,我入住於一戶三水鎮的人家,學生是一名剛剛結束初一的14歲女學生,於是乎,開始了長達一個 月的教學……

  一個月裡,和學生相處中可算是啥滋味都體味遍了,學生學習沒效果,作為一名教導她的老師會感到心焦與無奈,偶爾的表現好,卻會讓自己很高興,很激動,當一 名老師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個學生身上時,所希望的不就是學生能有所提高嗎,她的提高不也證實了自己的能力,證實自己對她是有所幫助的,證實自己是有實力 幫助一名成績弱者的人。而同時,教學相長,教的同時也學到不少……

  在這種不斷教同時也在不斷學習的情況下,一個月的支教實訓活動就要結束了,這期間,我真的學到了很多,除了家教這一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觸,還有 在做人的方面學到了很多,也在不斷地鍛鍊充實自己,比如說堅強,比如說對陌生地方的適應,人際的相處,比如說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再比如如何克服自己 的弱點,比如……這次實踐經驗中獲得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在以後的學習中應該怎樣去彌補和提高。

  在近一個月的教學中,我總結了在教學方面的幾點:

  首先是在在講課方面,我不需要像在校老師那樣事無鉅細的講解,畢竟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也不是一點都沒聽,要針對她的薄弱專案進行講解,這樣才能讓她在以後的考試中,成績有所提高。如此,才是補課之功效有所發揮了。

  其次是講解需要耐心,面對一個初一的學生,她對知識接受和記憶的方式和能力都有些限制,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從自身主觀出發“想當然之”。對學生在學習中所遇 到的障礙要“耐心”的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同時也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對路,切忌“簡單粗暴”。不能講了一遍她沒聽懂就兇學生,這 樣只能適得其反。

  第三是在習題的選擇上,一定要挑些有針對性的題目給學生做,不能做了很多題,但是很多都不是重點,那樣更多的依然是浪費時間。另外學生甚礎比較弱,也先強化了基礎才能夠去提高層次。

  第四、需要“愛心”和“責任心”:中學生需要老師多多的關愛和理解,要常以笑臉陪伴不要老是批評,人是在鼓勵中進步的尤其是中學生,因為她們的承受挫折能力有限。批評會使她們感到自卑。

  透過這次家教生活,我得到了很多感觸。不僅讓我體驗了教師這個職業的喜與悲,同時也鍛鍊了我的表達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職業技能,真正體會到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結合是多麼重要。我相信這些實踐中的收穫是在課堂上學習不到的,並且會讓我受用一生。

  有關支教的心得體會篇二: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學校裡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透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

  七月,在結束了軍訓之後我們實踐隊踏上了前往寧波支教的路,前期準備中,我們選擇走進社群進行募捐活動,在居委會的熱心幫助下,募捐活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成果也是頗為豐盛的。在短短几天的實踐活動中,汗水淋溼了我們的衣褲,淚水模糊了我們的眼睛。但我們選擇了堅持。我們把關愛的精神帶去了社群,並在社群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麗的印象。七月,我們走進火熱社會,用汗和淚譜寫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這是愛的奉獻,這是我們的無悔選擇。七月,我們撒播希望,同時擁抱豐收,就如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也給社群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接下來的五天行程便進入了我們的正題。在象山三偉民工子弟小學進行支教活動,我們去的第一天,已有很多小孩子在操場上玩耍嬉戲,見到我們,也如顯得害羞生澀。可小孩畢竟是小孩,在我們的遊戲環節中,輕易地熟絡了起來,既然隔閡已經消失,剩下了便是教書育人的重擔了。

  我們實踐隊在早上的課程中安排了英語課和繪畫課,開展動口、動腦、動手三方面,讓學生活躍起來,上課內容也推陳出新,穿插英語歌曲和繪畫塗鴉等趣味專案。下午是課業輔導和素質拓展。充分調動學生,讓他們過的精彩每一天。

  離別總是最難捨難分的,在一場包餃子活動和班會過後,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也正式落下了帷幕,心中對孩子卻已有不捨,總有實踐隊員在最後心酸哭泣,甚至與學生圍抱落淚,相互安慰,一聲聲你們什麼時候再來圍繞在耳邊,也許意識永別,但我們希望能留下些什麼,留下有限的知識,留下團隊意識,留下積極向上的精神,留下永不言棄的態度,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的。

  此外我們實踐也有很多困難的地方,包括經費不足,聯絡不完備,準備倉促,組織鬆散,分工混亂,但因為是第一次,這些也給我們積累了經驗,相信以後會越辦越好的。

  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基地,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絡於社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有關支教的心得體會篇三:

  8月10日,我以“義務支教”為主題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活動我一共堅持了十二天,這十多天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使我獲得了很多感受。

  鹿亭鄉是我的故鄉,那是個欠發達的小鎮,外出打工是當地農民最主要的工作途徑,致使當地存在較大數量的留守兒童,受農村教學條件限制及缺乏家長監督,留守 兒童出現了較多厭學、逃學、成績大幅下降等不良現象,為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成才,也為了我的故鄉情結,我進行了十多天的義務支教

  在支教活動中,特別是這種獨立性支教,最擔心的就是學生人身安全,只要有絲毫的差錯,我的整個活動就前功盡棄了。因此,為了確保學生在學校的人身財產安 全,我嚴格學生管理制度。要求學生文明禮貌,不打不鬧,不相互追逐;要求學生誠實守信,不偷盜,不損害學校公共財產;要求學生課間不擅自離開學校。

  在前兩天的走訪宣傳中,

  我瞭解到家長都很樂意把孩子送來學校,希望我們多教授一些文化課程,跟當地學校的課程相銜接;這樣學生考試時能考高分,家長們還特別強調英語,要求我每天開設英語課。

  但是,我畢竟不是專職老師,對課本教材知識的講解不一定勝過當地老師。我教會學生的是一種拼搏的理念和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 力。鑑於此,我決定以當地學校課本教材知識為載體,以全新的、不同於當地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同時開設其他課程,激發學生興趣和潛能。

  我開設的課程有:數學、英語、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其中英語每天上課。並且我舉辦了“創夢杯”、“陽光杯”兩場朗誦賽,建設了“夢想牆”,給每個表現優秀的 學生都發了小禮品,以資鼓勵。我上課的形式也新穎多樣,比如表演課上師生互動熱情高漲,語文課上的模擬朗誦賽,英語課上的瘋狂英語教學模式都深受學生喜 愛,我與學生也都成為了知心朋友,他們有什麼煩惱都會向我傾訴,也會和我共享自己的快樂。事實證明,我的這種支教理念是完全正確的,在我的支教過程中很多 學生都有一個很大的改變。以前那些孩子們都很害羞,上課都不敢舉手,後來在我的鼓勵之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透過朗誦賽,不僅培養了他們的演講技能,更是 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懂得怎麼在競爭中獲勝。

  從8月10號到8月22日,為期近半個月的返鄉支教終於在不捨中落下帷幕。我臨走之前很多學生前來送行,他們落下深情的眼淚。雖然支教活動只進行了短暫的 12天,但我基本上完成了事先的支教計劃,貫徹了支教理念,並取得良好效果。我不僅改變了許多學生的陋習,教會了他們文化知識,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拼搏 進取;而且我也發現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學會了“奉獻並快樂著”的道理。

  從我開始決定支教那刻起,我從認真準備課件、講義、試題,到模擬講課,再到實戰課堂,都秉著一絲不苟的態度,儘量做到最好。在我印象裡,這裡的孩子懶散, 貪玩,調皮,父母更是沒有時間來管制他們。可是當地的家長表現積極,每天按時將家中孩子送到支教地點,更有熱心的家長為我準備茶水、電扇等避暑物品。支教 場所是一間只有粗陋桌椅的民房,高矮不齊的桌凳並沒有減退同學們學習的熱情,他們紛紛帶來暑假作業、教科書詢問其中不懂、不會的題目,而我也全心全意的進 行講解和指導。

  十二天的支教活動,我進行了趣味英語、奧數、語文寫作、英語遊戲等眾多寓於理論知識的趣味專案,感受著孩子們學習新知識的如飢似渴。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不僅解答了他們眾多的難題、教授了他們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目標、上進的學生。

  十二天的經歷讓我難忘與不捨,不禁感慨我們擁有如此優厚的學習條件,更應該努力學習,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