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精選6篇)

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當今社會的主流觀點是:法律是人類在人類社會生活、工作等活動中相互定立契約而產生的。

  法律規定了權利與義務,權利義務相對來說就是自由與限制,絕大多人都是嚮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各有其個性、慾望,只有對那些超出某個限度的約束起來,社會整體才能得以正常運轉。因此法律成了我們社會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終將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這之中給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也同樣限制個人的行動以維護整個國家的穩定。

  為了達到安定的目的,我們就得完善我們的法律,但是法律畢竟是人來制定的,人無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為了維護法的公正性,我們就得有一個原則或是中心,讓法律圍繞著它,當法律出現不合理的時候就按照它來判別,這就是法的價值。

  而法的價值主要有三個基本價值:第一,安定性的價值;第二,正義性的價值;第三,合目的性的價值,其又分為符合社會發展的目的與符合國家發展的目的價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確立和實施都離不開這三種價值之間的平衡,三項價值之間的衝突與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法律具有合理性。

  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實施法律的時候對社會或事實情況進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決。

  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麼呢?

  在當今的法治社會,法律可以說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範。它規範了所有公民的義務和權利。對於違反法律的人,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正是這種強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道德的底線。

  所以法律永遠不是第一位的。法律只是一種手段,透過法律我們構建想要的理想社會,所有人在規則下行事,而終極目的就在於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傷害成本。如果單純為了執法而執法,這將是法治路上一個最大的誤區。信仰法律,並不意味著要愚忠於法律。輕判案例在國外並不罕見,法律背後有許多當事人自身無法承受的現實之重,但為何在我國卻引起連番呼聲 原因在於,在我國司法狀況並不理想的今天,民眾時常難以辨別什麼是法律合理的妥協,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讓步,既然難辨真偽,還不如一網打盡來得乾脆。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係的,我們在傳統觀念中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縛人的,其實不然。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是這樣說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維護和擴大自由。這是因為在所有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狀態中,哪裡沒有法律,哪裡就沒有自由。這是因為自由意味著不受他人的束縛和強暴;而這種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們所被告知的那樣,這自由並不是每個人為所欲為的自由。(因為當其他人的意志支配某人的時候,該人又怎能自由呢?)但是,一種處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舉的那些包括對他的人身、他的行動、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財產的處分,乃是法律所允許的自由;因此,在這樣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專斷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夠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

  在400前的英國說出這樣精闢的話是多麼的偉大啊,我們認真的理解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到新的認識。法律事實上是保護和擴大我們的自由的。沒有法律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權利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得到公力救濟的,而私力救濟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法律的存在為我們得到公力救濟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圖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懷忌憚,使我們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法律。沒有法律,我們的社會就會陷入混亂,我們的財產、安全沒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這和我們國家的傳統有關,我們國家在傳統上的法律,是以刑為主,法律調整的方式是懲罰,刑罰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關係是由道德來調整的。中國的法律傳統是這樣的,因此我們中國人討厭和法律有關係。與法律有關係一般就是監獄、刑罰、斬首,總是沒有溫情的東西。

  而在清朝末年,我們引進了西方的法律,我們的傳統的法律體系改變了,但是我們的傳統還是根深蒂固的。許多執法者也沒有現代的法律意識,我們現在學習法律基礎。法律知識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同時我們明白法律的意義更是重要的。所以我們瞭解到了法律的意義是為了保證公民的自由和權利,這個是至重要的。有了對法律的目的的正確的認識,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法律,更好的知道學習法律的意義。學習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

  這學期的法理學課程我明白了很多,學習法律不僅僅意味著學習法律的規定,而且要法律意識的轉變。我們為什麼要維權,不僅僅因為經濟利益。而且正義本身也是指的追求的。我們不但但生活在經濟利益的世界裡,我們的追求很多,有真理、效率和正義,大量的“一元錢官司”表明了我們不應當只追求金錢利益,還有更加值得我們追求的。

  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2

  轉眼之間,我參加中央電大開放教育法學專科《法理學》的學習已經快一學期了。

  學到了什麼?我不敢肯定,只是多少有一些想法……

  整個學期,透過中央電大開放教育網路課堂上老師的講解,東臺電大老師面對面的輔導,我對“法”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或許這種認識是膚淺的。

  總有一種感覺,理論的東西,就像蒙娜麗莎,你看著她的時候她不笑,一轉身她就笑了。美術老師說那是因為達芬奇把她的笑畫在了陰影裡。起初對“法”的理解,也一樣。

  法理,剛接觸的時候,覺得枯燥乏味,但內心又有一種丟不開的偏好感覺。

  法理,也是理論。理論就是理論,就是美,沒話說,就是給人很多希望。於是也能體會為什麼有的學者一輩子搞理論,還痴迷其中,怡然自得呢!不過有時候聯絡一下現實,那些飄起來的思緒就被潑涼了,心也沉了下去了。我在想,這是我的悲觀,還是現實的灰暗;是理論映襯的效果,還是理論和現實的碰撞才讓我們產生了一種社會責任感?剪不斷,理還亂……於是,我想想還是從法理學入手,慢慢領會!

  透過這一學期對《法理學》的涉獵和整合,我在這裡知道了:法學的起源和發展、法的概念和本質、西方其他法學思想、法的型別、法系、法治的概念……初步瞭解了“法學和法理學、法的一般原理、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理論、法的創制、法的實現”;加深瞭解了“法治與法制、權利論、法律文化、法律關係、法律解釋、法律規範、法律適用……”

  對此,我首先從整體上有了一個宏觀的對法的認知,進而簡明扼要地理解了一些法的基本概念。這是電大開放教育《法理學》授課中一種很好的對“法”和“法理”的啟蒙教育。

  以上僅是我在學習《法理學》中吸收並總結到的綜合之後的觀點,但難免也少不了很多偏頗。有不妥之處,懇請老師和同學們雅正!

  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在第一堂課裡,楊老師提出了兩個命題,這成了我日後思考的主題。

  第一個命題是:“法律是一門很膚淺的學科;更深刻的東西不在這裡。”越深入地思考這句話,就越震撼。

  在我的閱讀經驗裡,初次閱讀法學著作,都會覺得枯燥,盡是羅列堆砌,智慧的東西很少;而初次閱讀文史哲的經典著作,其作品本身的思想魅力即能給人強烈的心理衝擊。為什麼法學著作沒有這種衝擊力?是因為中國法學只發展了二十餘年,思想水準無法與其他綿延流長的學科相比,還是法學這門學科本身的限制?恐怕都有。

  面對這個學科的特性,我們應該怎樣去學習,才算真正地掌握了這門學科?我認為,法學可以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塊(也可以叫一虛一實),並分別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對於“實踐”一塊,只要學好司法考試的內容,再輔以法院和律所的經驗,就算基本掌握了,這是一種偏重技術性的學習;而對於“理論”一塊,僅從現有的法律現實無法把握到它的靈魂,目前法學界所能提供的思想營養也較貧乏,因此需要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尋找一切有益於它成長的知識。

  在現代社會里,法律是調整人的行為的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方法,因此承載著越來越多的責任。而涉及到人的行為的研究,僅有法學的視角是不夠的,還需要調動諸如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才能確保法律能充分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分析法學派雖然使法學在形勢上成為了自足的學科,但是法學和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絡仍是千絲萬縷,無從割斷,任何一個有志於從事法學研究的人認真思考之後都會認同這一點,因此我們必須坦誠面對本學科的侷限,自覺地把其他學科的精華引進來充實法學本身。楊老師說:“文史哲永遠是復旦的精華,政經法無法相比”,這啟示了我們更應虛心地、努力地把法學這門學科扶植好。

  回顧法學的歷史發展,法學是逐步從倫理學、政治學裡分立出來的,但我有種預感,隨著法律與法治在國家生活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無法取代的作用,法學應該能反噬政治學倫理學,把它們的思想精華都吸收過來,成為真正的顯學。但老師說法學在美國思想界只是二三流的學科,為什麼這樣?我想諸如人類存在的永恆困境,或社會發展前景等指向向前的問題,可能比法律更震撼人心吧。

  以上是我在第一個命題的啟發下,對法學學科本身的一些問題的思考。

  第二個命題是:“政治才能解決問題;法律只是治國工具。”這句話道出了法律的侷限和政治的魅力。

  有經濟學家從歷史經濟規律裡指出,中國經濟目前在世界經濟的地位於大英帝國將衰落時美國的地位很像,都在做著低端產品,佔據了大部分世界市場,而且成為全球能量的集聚地,當這能量爆發出來時,就能成為新的領導者。這個說法給了我一個很開心的啟示:中華民族曾長期領先於世界,而清末又遭受了百年屈辱,如今在xxx的開創發展繼承下,終於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大好機遇,這對有五千年曆史的古老文明,是個難得的安慰。中國人如果能抓住這個歷史機遇,重新領導世界潮流,則能在人類文明舞臺上留下驕傲的一筆,也讓曾締造輝煌中華文明的先人欣慰,對得起這古老的智慧。

  我無意鼓吹民族主義,但世界的競爭,能者居之,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國都奮起急追,做到最好,則人類的總體幸福必能大幅提高,也無愧於人類是智慧的動物。能投身於這樣一個人類偉業,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人活著總要有個目的,這麼善良的目的有什麼不好呢。更何況中國目前只是有這機遇而已,要真正實現,困難重重,因此選擇這種又美好又很有挑戰的事業是最有意義的。

  中國要實現這個願望,最關鍵還是要構建一個全新的更有效的社會制度以便讓集聚的能量順暢地釋放出來。所謂的社會制度,我覺得其實就是一種人類的生活方式。歷史上先後出現過的真正的帝國,與其說是強力得來的,毋寧說是它展示了人類的另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引起各國的追隨效仿,從而確立了它的全球核心地位。當我們將歷史上的中國唐朝、資本主義時期的大英帝國、二戰後至今的美國,與蒙古帝國、納粹德國進行對比,我們就會承認這個觀點。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有意識地從這裡著手。目前各國的社會制度裡都包含著各種弊病,人類的生存方式急劇變化,人類需要創造出新的社會模式以滿足人類的慾望,這點在中國尤其明顯。我們若能構造出新的社會制度和治國思想以適應新的時勢,就自然而然地引領全球。

  歷代治國者都有其特殊的使命。毛澤東以其思想和軍事能力使中國重新回到大一統的傳統,奠定了日後的基礎;鄧小平以其對發展中國經濟的方法的深刻洞察,使中國乘世界東風踏上高速發展的道路,他們都在特定時期以其智慧使中國走上了正確的道路,那麼下一代、下幾代的治國者,他們的特殊使命又會是什麼?世界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前方的路總有新的難測的問題出現,而領導人就是有能力引領民眾避開前進的風險走向更美好的將來的人,民眾擁護領導人是因為他們需要這種被引領至美好未來的安全感。政治的根本問題也許就是這個吧。

  中國的法治建設事業必須考慮到這個大背景才能有所作為,中國法學家在這個大背景下應起什麼作用,能起什麼作用,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現代社會需要整合出一種怎樣的思想,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現代治國者最需要哪方面的能力,如何鍛煉出來的人最適合治國,這既是柏拉圖《理想國》裡古老的問題也是現代急切的問題,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成為治國者的一份子,還是負責生產一部分治國思想,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以上是我在第二個命題的啟發下,對政治的一些的思考。

  從楊老師的法理學課堂上得來的這兩個命題,啟發我得出以上一些思想性的結論,蚌病得珠,粗陋的珠子也暫且留下它的痕跡吧;人的成長是思想的成長,前方的天地仍很廣闊,我會繼續思考下去。

  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法理學》是很多大學生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很多學生都感覺難學、難懂。其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明確以下的認識,然後再採取適當的方法:

  第一,理論大多來自人們的實踐總結所得。由於學生大多沒有實踐經歷或沒有從法律角度觀察現實的習慣,所以,對法的理論理解有難度屬於在所難免!但是,為了學習具體法律必須首先解決對法的認識論問題。而法理學恰恰是能夠提供法的基本理論的學科,不開該課是法學專業知識的缺失。因此,在對學習該課的期望值上,就不能定位過高。我們老師一般開玩笑說,大一學法理就是灌灌耳音。對於學生來說,掌握基本的理論要點就可以了。其它的時間就是在課堂聽聽老師介紹各家的學說、課下看看經典的法學著作、翻翻法律類雜誌。比如我在大一的時候,就看完了毛選、馬恩選、《法的精神》、很多版本的法理教材、羅素尼采等西方學者的代表作。

  第二,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學法理的人,總想弄明白每句話的內涵,總想對法律有個總體的認識。其心情可以理解,但這個願望不大可能在大學第一學期實現的。任何學科的知識體系是由很多內容甚至領域構成的,法理學也是如此。大學第一學期所講授到的內容只是法理學的一部分,特別是很多時候,也是極個別學者的一部分思想。能把課堂上所講授的主要知識點搞明白就是不小的收穫,對法理的理解還要靠以後的學習和實踐來體會加深。很多學生畢業實習回來,要求學校再開專題講座,講授法理。就是因為他們在實踐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不是法律條文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在理論上加以解釋。為此,有的大學在最後一學期課堂教學中,再開有關法理的課,如《法學進階》。就是一個知識理論再回爐的過程,是一個加深認識的過程。

  第三,勤于思考、善於應用是學習的動力。法理學的`知識是理論性很強的體系,對理論最好的學習,就是不斷將所學到的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去驗證,得到驗證的快樂就是學習的快樂。比如在看電影《秋菊打官司》後,想到國家制定的法和老百姓心目中的法之間的差別;看十七大報告,看到法治思想在其中的體現;等等。老師們在課堂講授相關理論時,一般都會舉例項說明。而學生,也可以將現實中的法律現象與理論相聯絡去思考。知識只有在應用中,才會發揮其價值。價值的體現,才會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探索。

  週末的陽光下,尤其是深秋的暖陽,忽然就催發了以上的文字。

  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10月,我有幸成為田老師“省能手工作站”中的成員。在田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團隊積極開展活動,首先確立了第一個研討主題——“關於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在課堂中的滲透”。為了更好的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我們首先收集了許多資料、文獻,進行基礎理論學習,為後面的研究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交流,讓我對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小學階段常用的數學思維方法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認識。

  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是我們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但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過程,是離不開一節節數學課的積澱的。我想,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在課堂上不僅僅要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孩子創新獨立能力,這樣才能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品質,使其終生受益。

  一、注重獨立思考

  當我們遇到新問題的時候,首先要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判斷的空間。如:這個問題中已經給出的條件是什麼,要幹什麼?需要用到哪些知識,怎麼來解決比較合理等等。當學生的思維判斷有困難時,我們進行適當的點撥,或跟他們合作進行研究來解決。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力會得到訓練和提高。

  二、強調實踐操作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創設有利於質疑、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學會與他人合作。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學思結合,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中感受認識、理解、掌握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

  三、提倡逆向思維

  課堂的40分鐘是有限的,但學生的思維方向不能是單一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是,充分研讀教材、整合資源,同時把握順向、逆向這兩條思維主線,透過“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動,最佳化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激發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即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其實對於學生來說,只要嘗試是前所未有的,對自己發展是有價值的,就是一種創新,這種思維就是創新思維。學生的創新不同於科學家、藝術家的創造發明,創造出新的“產品”,多數情況下學生的創新是解決問題時想出了其它辦法和策略。在課堂上,要注意老師創設的情景,在老師的引導和激勵下,激發自己的潛能和思維,大膽設想,主動探索,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

  關於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初探,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在今後的課堂中,我們要及時歸納總結數學思想方法,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抓手”,讓學生真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選擇合適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6

  重在理解。法理學的學習切忌死記硬背,儘量多思考,用書上所舉例子、其他課程中相應的知識或已掌握的現有知識來理解法理學,使抽象的內容變成具體問題。不要單純地把法理學看成是獨立的部分,而應該將法理學與其他部門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法理學可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抽象的法理,也就是一般考試教材中放在最前面的那些內容;另一部分是具體的法理,即是教材中的憲法、刑法、民法等內容。瞭解了法理學,便於學習其他的法律知識,而學習了其他法律知識再反過來可以驗證一下法理部分講的對不對、有沒有用。如果能做到這樣學習和思考,就會在法理學複習中產生興趣,使整本教材所列的內容前後呼應、融會貫通。

  高人指點。法學理論博大精深,對於法學專業人士常常也會感覺拿捏不準,更別說那些初來乍到的非法本零基礎司考考生了。這種情況下,最大的忌諱應該是閉門造車了。想必任很多朋友捧著本法理學教材,看上幾天幾夜,也不見得能參透其中的要領。此時名師的指點,高人的點撥是相當有必要的。我當時就報了獨角獸司法考試網的VIP班,不僅法理學老師講得精彩,其他學科名師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精到的分析,都讓我受益匪淺!

  對選擇、判斷這類題型,一定要明白為什麼選擇這個或這幾個答案,而選其他的就錯。判斷題要知道錯在哪裡、怎麼改是對的,千萬不要背輔導書上的答案。出題主要考察是否掌握了一般與特殊、絕對與相對的關係,分類標準與結果之間的一致性。因此,遇到一個問題有不同劃分標準(如法律規範的分類、法的分類),一種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是怎麼樣、特殊條件下是怎麼樣的(如違法的構成一般要求行為人有過錯,但特殊侵權行為則不要求;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一般適用中國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類知識時,需格外注意,要弄清搞懂,不能存在“差不多是”、“好像是這樣”的模糊認識。

  對分析題,注意將所學到的法律知識和基本原理與現實問題結合起來,複習時自己可以設計若干具體說法,然後從法理學角度進行分析;答題時冷靜考慮出題者的用意和角度,把與之有關的原理一一對照,從中找出合理的根據。對論述題,複習時重點在於知道有幾個要點,儘量用法言法語,回答的順序要準確,同時要對要點進行簡單說明。答題時做到要點明確、解釋清楚。大家不妨聽一下獨角獸司考網校VIP班的課件,幾位老師對於論述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有詳細的分析和講解,很實用滴!

  在掌握了好的複習方法的基礎上,再針對法理學的重點進行學習,對難點進行理解,對易錯點加以注意、避免。這樣,離成功會越來越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