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歇後語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歇後語

  導語: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歇後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歇後語 篇1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歇後語由來

  東漢(25-220年)末年,天下大亂。朝廷釋出文告,下令招兵買馬。榜文到涿縣,引出了三位英雄。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一天,他邊看榜文邊長嘆,忽聽背後有人說:"男子漢大丈夫不思為國出力,在這裡嘆什麼氣?"並自報姓名說:"我叫張飛,靠賣酒殺豬為生。"劉備說出自己姓名後說:"我想為國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夠,故而長嘆!"張飛說:"這沒什麼可難的,我可以拿出家產,招兵買馬,建立大業。"劉備聽後非常高興。二人來到一個小店,邊喝酒邊談,正說得投機,門外突然來了一個紅臉大漢,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劉備、張飛請他一同飲酒。交談中得知,此人名關羽,因仗義除霸有家不能歸,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們各自抒發自己的志向,談得十分投機。

  隔日,三人來到一個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為兄弟。按年齡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併發誓"同心協力,報效國家。"此後,三人果然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關於張飛的'歇後語:

  張飛扔雞毛 —— 有勁難使

  張飛賣秤錘 —— 人強貨硬

  張飛哈氣 —— 自我吹虛

  張飛媽媽姓吳 —— 無事生非

  張飛撤退長坂坡 —— 過河拆橋

  張飛上陣 —— 橫衝直撞

  張飛紉針 —— 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細

  張飛討債 —— 氣勢洶洶

  張飛吃豆芽 —— 小菜一碟;小菜兒

  張飛賣刺猥 —— 人強貨扎手

  張飛拿耗子 —— 大眼瞪小眼

  張飛擺屠案 —— 凶神惡熬

  屬張飛的 —— 粗中有細

  張飛賣針 —— 人強貨扎手

  張飛賣肉 —— 一刀切

  張飛耍扛子 —— 輕而易舉

  張飛當縣官 —— 能文能武;文武雙全

  張飛騎老虎 —— 人強馬壯

  張飛嗑瓜子 —— 不夠塞牙縫;不夠嚼

  張飛吃秤砣 —— 鐵了心、

  張飛翻臉 —— 吹鬍子瞪眼

  張飛唱曲子 —— 粗聲粗氣

  張飛販私鹽 —— 誰敢檢查

  讓張飛繡花 —— 濫用人才

  關於關雲長的歇後語:

  關羽放屁——不知臉紅

  關雲長敗走麥城——吃虧全在大意

  關公斗李逵——大刀闊斧

  關雲長不殺張文遠——念起舊情

  關雲長守嫂嫂——情義為重

  關雲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關帝廟求子——拜錯了神

  關公吃酒——看不出來

  關公保劉備——赤膽忠心

  關公當木匠——大刀闊斧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關公開刀鋪——貨真價實

  關公賣豆腐——貨軟人硬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關公走麥城——最後一招

  關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關羽賣肉——沒人敢要

  關羽放曹操——念舊情

  關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關雲長流鼻血——紅上加紅

  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於劉備的歇後語:

  劉備摔阿斗 —— 收買人心

  劉備賣草鞋 —— 本行

  劉備的江山 —— 哭出來的

  對著張飛罵劉備 —— 尋著惹氣

  劉備借荊州 —— 有借無還

  劉備對孔明 —— 言聽計從

  劉備三顧茅廬 —— 盡找明白人

  劉備遇孔明 —— 如魚得水

  劉備上了黃鶴樓 —— 膽戰心驚;戰戰兢兢

  吃曹操的飯,幹劉備的事 —— 吃裡爬外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 —— 人在心不在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死之交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刎頸之交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情同手足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親如手足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死之交的意思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人們一直傳誦著這個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著焚香結義。梁啟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談到:"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清代一些會黨如三合會等,在他們頗為莊重的入會儀式上,必定不會忘記插上桃枝,以此象徵他們是在桃園結義。

  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蓆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遊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桃園結義】

  掌故軼聞:

  東漢末年,朝政的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千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