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個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6篇)

鄉村振興個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6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事蹟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村振興個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鄉村振興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

  何繼善: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他最擅長的就是給地球做“CT”,他的“CT”結果為我國探明瞭大量的礦產資源,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他就是何繼善。

  何繼善,81歲,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國際同行評價:地球物理學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製儀器的,世界上只有兩個人,何繼善是其中之一。

  劉興勝:給鐳射器安上中國“心”

  鐳射器是先進製造領域不可或缺的裝置,高功率鐳射器過去一直被少數幾個國家壟斷。要打破壟斷,必須突破鐳射器最核心的“疊陣”技術。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劉興勝,就是這樣的一位“破陣者”。

  最近,劉興勝和他的團隊正在對“無銦(yin)化”疊陣的新一代應用產品進行測試,新產品還沒有上市,就已經收到了國內外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訂單。

  鄉村振興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

  滿含熱淚看完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那一個個使人熱淚盈眶的畫面,讓我掩面深思,他們那種愛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深深打動著我。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是一群生活中的普通人。在感動中國節目中,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他開始了助學之路。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了很多,我們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動的時光裡,我們應該讓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多一抹亮麗的色彩。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幫助弱者、專心工作等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雖然是一些微薄的行為,但是隻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還是可以感動世界的。

  能感動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動的人,是幸福的。學習他人的無私,傳遞愛的宣言,踐行愛的承諾,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愛充滿人間,讓感動長存人間!

  鄉村振興個人先進事蹟材料3

  “我的根在農村,我是代表億萬農民領了這個獎”

  1973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決定,任命申紀蘭為山西省婦聯主任。從1973年到1983年,申紀蘭當了10年省婦聯主任。

  按照常規邏輯,申紀蘭應順理成章走上一條農民進城當幹部的平坦之路。但擔任這個正廳級職務之後,申紀蘭卻向組織提出了“六不”約定——不轉戶口,不定級別,不領工資,不要住房,不調動工作關係,不脫離農村。這“六不”約定也讓“心繫農村”“無私奉獻”“勿忘勞動”成為申紀蘭一生的鮮明底色。

  1984年冬天,從省婦聯主任卸任回到西溝村的申紀蘭腳步不停,帶著幾名村幹部一路南下考察,輾轉河南、江蘇、上海等地,開始為西溝“找專案”,邁出創業步伐。

  申紀蘭介紹,當年,西溝村是石頭山、石頭溝,誰幹誰發愁,可西溝人就是不服輸,在石頭山上種樹,逢土必種。西溝幾十年來持續不懈地發展生產、植樹造林,如今的西溝,兩萬畝荒山披上綠裝,幹石山變成“花果山”,亂石灘變成“米糧川”。申紀蘭還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關停村辦汙染企業,並建起香菇大棚,引進光伏發電和服飾床品,發展紅色鄉村休閒旅遊。這些都是她帶領群眾艱苦奮鬥、推進老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直到現在,申紀蘭仍擔任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並仍在想方設法幫助村裡發展產業,用實際行動弘揚著勞模精神。她告訴記者:“不是西溝離不開我,是我離不開西溝,離不開勞動。我的根在農村,我只是一名農民,我獲得的榮譽也屬於勞動人民。”

  共和國民主程序的傳奇

  連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申紀蘭,已成為共和國民主程序中的一個傳奇。她是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卻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的充分體現。她盡心履職,在全國人代會上提交的關於山區交通建設、耕地保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教育等議案、建議,不斷得到採納和落實。她也因此被外國人稱為中國最資深的“國會議員”,是當之無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常青樹”“活化石”。

  連任十三屆,她見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與成長,“人民代表大會讓人民有了說話的權利。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申紀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4年,申紀蘭領銜提交“關於保護耕地的議案”。“修通路,邁大步,帶領大家去致富。路修好了,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與交通相關的建議,申紀蘭也提過很多。1996年,在申紀蘭的持續建言下,長治到北京的直達列車順利開通。2001年,她向大會提交推動山區交通建設的相關建議。2003年,她向大會提交加快修建林長高速公路的相關建議。2019年,她向大會提交一件“關於加快推進聊(城)邯(鄲)長(治)客專專案的建議”。

  2019年,申紀蘭向大會提交一件“關於支援平順縣建立中藥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議”,並在閉會期間多方推動,助力平順產業振興、脫貧攻堅。她還就建設美麗鄉村、加大扶持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問題發表意見、提交建議。

  2019年11月19日,在山西省委宣傳部會同省直工委、太原市組織舉辦的“最美奮鬥者”宣講報告會結束後,申紀蘭與現場聆聽報告的來自山西省各行各業的幹部職工親切交談。

  鄉村振興個人先進事蹟材料4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劉盛蘭對自己很摳門,但在給學生捐款的時候卻很大方,劉盛蘭是一位普通再不過普通的村民,每天清晨,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腳踏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8年幾乎沒嘗過肉味兒,沒填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不捨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10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但這些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該思考答案。

  從老人的舉動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慈愛之心、友善之心。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於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鑽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

  鄉村振興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

  胡雙錢,在30年的航空技術製造工作中,他得到的零件數千萬,從未出現過質量錯誤。

  他叫胡雙錢,是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的數控機和現場鉗工組長,技能優秀的飛機制造商。

  每個部件都關係到乘客的生命安全。確保質量是我最大的責任。

  批准、劃線、鋸掉多餘部分,取下氣鑽根據線點的導孔,握著銼刀將零件的尖銳邊緣圓、去毛刺、打光這樣的動作,他整整重複了30年。

  額頭上的汗沿著臉頰滑落,空氣中漂浮的鋁屑凝結在頭髮、臉和工作服上這樣的鋁人,他一度也是30年。

  胡雙金讀書時,技校老師是修軍機的老師傅,經驗豐富,風格嚴格。學飛機制造技術是次要的,學做人是第一位的。工作要有良心。這句話對他有很深的影響。

  胡雙金按流程在修理的大型飛機上擰螺釘,保險,安裝外部部件。我每天睡覺前都喜歡放電影,想想今天做了什麼,做了什麼。當天回顧工作,胡雙金對加入保險這一環節感到無所謂。保險對螺絲起固定作用,確保飛機在空中飛行時,螺絲不會因振動過大而鬆動。思前想後,胡雙錢不踏實,凌晨三點,他又騎腳踏車趕到單位,拆除了層層的外部部件,保險顯著出現,懸著的心掉了下來。

  從那以後,每次完成一步,他都會看到幾秒鐘後進入下一個工序。再忙也不缺這幾秒,質量是最重要的!

  為了讓中國人自己的新支線飛機早日安全地在藍天上飛行,2003年參加ARJ21新支線飛機專案後,胡雙錢對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知道ARJ21是民用飛機,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待和夢想,是第一次,風險和要求都很高。胡雙錢使自己的質量弦更加緊張。無論多麼簡單的加工,他在工作前都要認真審查學校的圖紙,操作時要小心,加工多次檢查,慢一點,穩一點,精一點,準一點。憑藉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對質量的執著追求,胡雙金在ARJ21新支線飛機部件製造中大膽進行技術攻擊創新。

  型號生產中的突發情況時有發生,加班對胡雙金來說是日常便飯。哪個行業不加班?為了讓中國人自己的新支線飛機早日安全地在藍天飛行,我不能辭職。

  一次接近工作結束,現場接受生產計劃的緊急任務,要求整夜完成兩項ARJ21新支線飛機特製任務,第二天凌晨在組裝現場使用。

  他下班不回家,也不讓大家失望。第二天凌晨3點,這些緊急任務終於完成,一次合格。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想再幹三十年!

  胡雙錢從小就喜歡飛機。小時候,為了看飛機,他從家裡走了兩個多小時,躲在路邊的田裡看飛機的起落。炎熱的夏天,他經常被溝邊的蚊子叮。

  胡雙錢技術學校畢業後進入飛行公司。一進門,學習鈑金鉚接工的他就被分配到專業的錯誤機械加工廠的鉗工工段。有些人走了,但誠實的胡雙金選擇留下來。只要能做飛機,自己就堅決服從組織的分配的力量,他開始了自己的鉗子生涯。

  30年來,無數艱難的時刻他活著,只有運十飛機的命運成了他一生無法釋懷的心結。現在,看到國家恢復了大飛機的夢想,他選擇了以特殊的方式繼續30年的豪情。把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懷著大飛機夢想的年輕人。在一次飛行公司技能大會上,他領導的團隊3名參加選手包括鉗工技能大會前3名。

  胡雙錢說:參與開發中國的大飛機是我最大的榮耀。看到我們自己的飛機早日安全地在藍天飛翔,是我最大的願望。

  能夠開發大型客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在這個處於現代工業體系頂端的產業中,手工工人越來越少,但無法替代。即使是生產高度自動化的波音和空客,也保留著獨特的手工工匠。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高階鉗工技術人員胡雙錢是這樣的技術人員,35年加工了數十萬件飛機零件,從未出現過副品。

  我覺得夢想實現了也買不到多少錢,胡雙錢生於上海工人家庭,從小就喜歡飛機。製造飛機是他心中更神聖的事情,也是他從小就隱藏在心底的夢想。

  1980年,技術學校畢業的他成為上海飛機廠的鉗工。從那以後,隨著中國飛機制造業發展的坎坷,他一直堅持在這個崗位上。2002年、2008年中國ARJ21新支線飛機專案和大型客機專案相繼開發,中國人的大飛機夢想再次點燃。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和沉澱,胡雙金覺得實現心中夢想的機會來了。大飛機制造又忙了胡雙錢。他加工的零件中,最大的近5米,最小的比曲別針小。胡雙錢不僅要做各種形狀不同的零件,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需要特殊部件,從工廠調配需要幾天時間,為了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空白在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給了胡雙錢。這個原本需要細緻程式設計的數控車床完成的零件,當時只靠胡雙金的雙手和傳統的銑床,連圖紙都沒有。打完需要的36個洞,胡雙錢花了一個多小時。該金屬雕刻作品完成後,零件一次透過檢查,送去安裝。現在胡雙錢一週要泡六天,他很開心。他說:每天加工飛機零件,我心情平靜,覺得這個夢想真的買不到多少錢。飛機關係到生命,工作要有良心

  55歲的胡雙錢是上海飛機制造年齡最大的鉗工。在這個3000平方米的現代化現場,胡雙錢和他的鉗子班所在的角落不引人注目,但是研磨、鑽孔、研磨對重要部件進行了細緻的調整,這些大飛機所需要的細緻工作都需要他們手工完成。刻劃是鉗工作業的最基本步驟,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差距毫釐米,錯誤千里的結果。因此,胡先生髮明瞭自己的比較檢查法。他從最簡單的塗抹淡金水開始,把它作為零件的第一次刻劃,根據圖紙的零件形狀塗抹在零件上。在紙上用毛筆寫字,用筆在這張紙上同一個地方寫同一個字,可以增加再檢查的機會,減少事故的發生。胡雙金說。

  反向驗證法是胡雙金最重視的金科玉律壟斷秘訣。這也與最基本的刻劃有關:鉗工在刻劃部件的角度時,通常採用萬能角度尺刻劃,如何驗證刻劃是否正確?用同樣的方法複查的話,很難找到錯誤。此時,胡雙金用三角函式計算刻劃長度驗證。結果一致,OK結果不一致,說明有問題。這樣做,和在這個基礎環節做了兩倍的工作量一樣,但是為了保證加工的正確性和質量,減少廢棄等奠定了基礎。質量問題不是罰款就能解決的,飛機關係到生命,工作要有良心。

  由於長期接觸油漆、鋁屑,胡雙金的手已經發青,用這雙手製作的零件安裝在近千架飛機上,飛向世界各地。胡雙錢在這個單位工作了35年,他手裡完成的零件一次也沒有出現過。

  2008年,承擔大型客機開發任務的中國商飛公司成立。員工收入相應增加,補充公積金增加,胡雙金一家也開始計算購房。兩年前,我終於用貸款買了一棟70平方米的二手房,搬出了一棟30平方米的丈夫的房子,住了20多年。因此,全家人都很高興。胡雙錢閒下來的時候,也會把房間打掃乾淨,把玻璃刷乾淨,抽油煙機擦乾淨。做家務也和工作時一樣,一絲不苟,表裡如一。

  近年來,默默無聞的胡先生獲得了很多榮譽。2009年,他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一生中第一次進入莊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表揚。胡雙金說: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我們的民機事業經歷過坎坷和挫折,終於熬過來迎來了春天。我們應該更加珍惜今天的事業,更好地依靠自己。

  胡雙錢目前最大的願望是最好再做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做更多。

  鄉村振興個人先進事蹟材料6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微信朋友圈裡滿滿都是祝福或拜年的資訊,某街道機關黨員、某社群駐村工作組組長某卻發了一條特殊的資訊給親朋好友:原定於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的婚禮答謝宴將延遲舉行,婚期另擇良日,敬請諒解,祝各位新年好!

  延期婚禮主動請纓

  這個春節,某原本計劃著要去妻子老家過節,順便舉行婚禮答謝宴。突發的疫情,打破了他的計劃,他主動延期原本定在春節期間的婚禮,主動向街道辦事處請纓要求參與社群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農曆大年初一,一大早某就來到某街道某社群,與社群幹部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宣傳防控工作中。“我不怕,因為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戰。面對疫情,我選擇迎難而上,衝鋒在前,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兌現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某說道。

  衝在一線沉在社群

  此後每天,某隨同某社群工作人員一同走訪排查社群重點人員,逐一在每棟樓、每個單元張貼《溫馨提示》、《致武漢返夾親人們的一封信》,力爭做到社群全覆蓋無盲區,最大限度宣傳防控工作,提高居民知曉率和對防控工作重視。他不畏寒冷與病毒傳播,堅守社群防控工作最前沿,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擔當。短短6個多小時,某和社群工作人員走訪排查重點人員和張貼宣傳《溫馨提示》、《致武漢返夾親人們的一封信》覆蓋轄區內70餘個小區,300多棟樓,真正實現了轄區“全覆蓋、無盲區”,得到居民的熱烈稱讚。

  小喇叭大溫情

  “各位業主,大家新年好!我們是某街道辦事處、某社群的工作人員,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形勢嚴峻,請各位業主儘量不要出門......”某每天出門都會帶上昨晚充滿電的高音小喇叭,每到一個小區都要用喇叭宣傳一次。

  “小夥子,聽說我們夾江超市裡吃的遭買完了哦?”一位大爺從4樓視窗伸出頭來問。“大爺,你聽哪個說的哦?沒得那回事,超市裡頭的東西充足得很,菜市場裡的菜還多得很,放心,賣不完。”某用標準的家鄉話回答著大爺的提問。

  “小夥子,你們還有沒有口罩嘛,送點給我們嘛。”另一棟樓3樓的阿姨在視窗問。“嬢嬢,我們還是在外頭買不到了,我們出來工作,每天也只能領一個。沒得口罩就儘量不要出門哈,生活必需品用完了的,給我們打電話,給你送來。”“謝謝你,小夥子,你們太對了,辛苦了。”這樣的對話此起彼伏的在各小區裡迴盪,溫暖人心。

  眾志成城,在不經意的細節中展現,大愛無疆,是職業品格。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某堅守崗位、恪盡職守,衝到了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線,將轄區居民群眾的健康放在首位、護在身後,他是疫情來襲時最美的“逆行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