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7篇)

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7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

  今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動,地球上來了群不速之客,擾得大家都不安寧。

  許多人因為它們而和自己的親人分離,甚至遠去,承受著痛苦。但也有不少人,去準備“戰鬥”。

  我的媽媽,她也不例外。她是一位網格員,平時都很忙,經常要去管理村內的大小事務。不久前,她管理的村部,發現疑似患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導致她經常出門,解決問題。一開始問題並不嚴重,但她還是決定住在那個村裡。在她準備離開家的那個晚上,我問她:“媽媽,你為什麼又要回去?那裡存在著危險呀!還有你什麼時候回來呀?”她搖了搖頭,沒有回答我。

  後來我每天晚上都打電話給她,可她沒有接聽。我在網上看了很多關於病毒的訊息,說這個可惡的病毒會傳染,接觸一下就很有可能患病。因此,我越來越擔心她了……

  一天,她回來了,我站在房間的窗邊,遠遠的看著,她和爸爸在樓下交談,可能是在說病情的嚴重性,也可能是在說關於我們的事情,具體講了什麼,我也不知道。

  等她和爸爸聊完,我和弟弟趕忙拉她到屋裡,我正要說話時,媽媽就開口了:“這幾天,你們沒有出門吧?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們能做的就只有保護好自己,所以你們不要亂出門,知道了嗎?”我點了點頭。“媽媽,你能回答我上次的問題嗎?”我久久地凝望著她。“好。”她說到,“我作為一名網格員,管理村子的事情,是理所應當的,至於有沒有危險,我自己知道,你們不要太擔心。”

  我沒有再說什麼,因為我明白——她去工作是為了幫助這個社會,能幫上一點算一點,不求多。在我眼裡,媽媽一直是個普通的人,但在這一刻,我看見了她的“美麗”。

  雖然這場疫情很嚴重,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努力,有許多人願意為了國家而去奮鬥。比如醫護人員,他們每日每夜廢寢忘食的研究藥物,救治病人;還有警察和志願者,他們為了防止人們接觸到感染者,連夜去封鎖各個道路;還有好多普通人也參與了這場戰鬥,有的人捐錢,有的人捐物資,也有的人像我媽媽一樣,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疫情的控制。

  如今,這場可惡的疫情,已經有了些好轉。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度過這場難關,迎接新的開始。

  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

  不是從疫區回來,也沒有離開上海,可燒傷科醫師陳浩傑還是被保護性隔離了。他的隔離,與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有關。

  作為國家電網全國電燒傷治療中心、上海市衛生系統首批“重點特色專科”、長寧區首批“醫學名專科”,1月29日,醫院燒傷科接到上海市長寧區衛健委發來的會診通知。在長寧區武漢返滬人員醫學觀察定點賓館內,有一名燙傷病人需要醫院燒傷科專家到場參加會診。

  救病治人高於一切。上海電力醫院迅速響應,剛下夜班的燒傷科黨員醫師陳浩傑主動請纓,趕赴現場診治。經診斷,患者約有2.5%的胸腹部二度深燙傷,好在處理及時專業,患者傷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疼痛得以緩解。

  按照原定治療計劃,陳浩傑此後將定期為患者上門換藥。但幾天後,這名燙傷患者的配偶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燙傷患者本人經醫學檢查也被列為疑似病例,並被就近送入同仁醫院發熱門診進行醫學隔離觀察。為確保患者燙傷創面不進一步惡化,陳浩傑在瞭解情況後仍於2月3日前往同仁醫院會診,瞭解患者傷情,指導其在隔離區的換藥注意事項,並表示將根據同仁醫院及患者傷情需要,隨時再來會診。

  雖然在前後的會診過程中都嚴格做好防護措施,但醫院慎重起見,還是要求陳浩傑居家醫學觀察兩週,並於2月10日致電關心其身體情況。可離崗位不離職任,居家隔離期間,他,仍多次透過電話聯絡同仁醫院瞭解患者傷口恢復情況,充分彰顯了醫者仁心,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3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在疫情襲來最危險的第一線,是駐守鄉村的村醫,堅守崗位,勇敢逆行,用平凡之軀,守護你我的安危。就是這些平凡的村醫,為我們撐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健康安全。三口塘鎮兩位年過七十的老村醫,原本應該退休在家頤享天年,但毅然選擇了成為一名抗“疫”戰士,在重病纏身的情況下,仍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的事蹟,感動了鄉親們。

  鄭新選是三口塘鎮石湖塘村的村醫,今年73歲,身患肝病,體質很差。為了抗擊疫情,積極響應縣防冠指揮部的工作要求,每天堅持上門為湖北返鄉人員、密切接觸者測量體溫。其中有一位密切接觸者極不配合,且體溫反覆,每次測量體溫鄭新選都不厭其煩地耐心解釋,反覆宣傳,風裡雨裡從未間斷,積極為該密切接觸者聯絡上級會診,並安排了4次轉診檢查,成功排除了患有新冠肺炎的可能。

  莫朝雄是三口塘鎮豪山口村的村醫,今年71歲,身患高血壓、糖尿病,腿腳行動不便。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後,從未抱怨,堅持為武漢返鄉人員監測體溫,宣傳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相關政策。一開始也受到了武漢返鄉人員的冷諷和口頭謾罵,但是透過不斷的解釋宣傳,最後得到了他們的認同及配合。因工作勞累,在2月9日發生低血糖反應導致昏迷不醒,及時送往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依然不忘安排其女兒莫金梅(本鎮另一個村的鄉村醫師)繼續給豪山口村的醫學觀察人員測量體溫,自己身體略好就堅持要出院回來工作,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給村民帶去一份安心。

  七旬抗“疫”戰士鄭新選、莫朝雄,就是我們身邊平凡英雄,是防控一線“最可愛的人”。我們之所以能健康、幸福、平安,正是有許許多多像鄭新選、莫朝雄一樣的人,在危難面前堅守崗位,無私奉獻,他們平凡而偉大。作為被這些平凡英雄默默守護的普通人,為鄉村醫生鄭新選、莫朝雄點讚的同時,也應該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助力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4

  面對疫情,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選擇了衝上防疫“一線”;在春節闔家團圓的日子裡,她放棄與家人團結,而是選擇面對每日“無限”的工作;得知自己的奶奶生病後,她放棄去陪伴,去照顧她,仍堅持抗擊新冠肺炎。

  她是誰?她是李倩,在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目前是小組的小組長,科室質控小組成員之一。

  其實,當疫情的訊息傳來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時刻“衝鋒陷陣”的準備。即使已瞭解到武漢“新冠肺炎”是多麼的兇險,深知自己要與出現的“新冠肺炎”的病人“零距離”,她沒有半點的猶豫和退縮,主動站在了“防疫”一線,積極報名加入援鄂醫療隊。1月24日晚上,海南省衛健委要求醫院組建赴鄂支援醫療隊,醫院凌晨緊急通知,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的報了名。大年初二,本應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她離開了家,回到醫院進行赴鄂支援前的培訓。1月27日,大年初三,她出征湖北抗擊疫情。到達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她和一行的戰友們幫助監利縣中醫院改造了重症病房。2月1日,由他們從無到有一手建立的重症病房收入了第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隔離病房,他們需要穿著悶熱的防護服,四個多小時不間斷地工作。雖然湖北的冬日異常的寒冷,但是她卻常常汗流浹背。由於新環境與原單位不一樣,李倩總擔心自己在照顧患者時,另外一個房間的病人出現病情變化她卻來不及發現,所以值班的時候她總是往返於各病房間,時刻牽掛著每一位受新冠肺炎折磨的患者。

  每當有不能理解的人問起李倩:“你這樣拼命到底是圖個什麼?”,她總是笑著回答:“圖對得起自己的職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如今,她在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的同時,家鄉的奶奶還生著病。空閒的時候,李倩會和家裡影片說說近況,她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希望奶奶病情快點好轉。

  直到現在,李倩仍冒著生命危險與其他醫護工作者一道默默地在抗擊“新冠肺炎”。他們視疫情如命令,視病房如戰場,在最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把風險留個自己,把安全留給他人,履行自己作為護士的職責!

  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

  “您不要擔心,等疫情過去,我們合作社第一時間就來收購咱家的藥材。”2月12日,在岷縣寺溝鎮巴仁村見到李綱時,他正在低保戶王龍青雲家走訪。這個群眾口中的“高學歷村官”剛剛30歲出頭,是一名蘭州交通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也是巴仁村書記、主任“一肩挑”的村幹部。

  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保障群眾生命安全,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沒有顧慮和猶豫,李綱第一個投入了戰鬥中。連日來,李綱帶領全村幹部群眾,與鎮幹部和幫扶工作隊員共同在一線堅守,在村道設立24小時防控監測點4個,對進出村的車輛和人員嚴密排查、勸返。同時,李綱每天還帶頭透過大喇叭喊、小喇叭轉、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為全村群眾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有時還要面對個別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援,李綱透過積極溝通、耐心勸解,最終讓群眾為他的工作態度和毅力豎起了大拇指,他頗有感觸地說:“擔任村書記我還是個新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雖然透過帶領大家致富獲得了初步認可,但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如何做好群眾工作,是對我的進一步考驗。從這段時間的.工作情況來看,我覺得只要自己獻出一顆真心,必然會溫暖一莊人!”這段時間,他還做起了巴仁村的“免費代購員”用自己的私家車為112戶村民代購麵粉132袋,大米42袋,燃煤86袋,並送貨上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時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也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在監測點當志願者的貧困戶樊玉彩卻發了愁,“家中去年的黃芪和當歸還放在院裡,沒有賣出去,眼下又有肺炎疫情,市場休市,藥材更沒有人要了,春耕也沒有錢啊!”他的困難被李綱聽到後,當場就給他打了保票:“你家的存貨我們合作社提前預定了,忙完這陣子,你就把藥材拉到合作社過秤,需要多少錢跟我說,我先給你預付了,無論如何都不能耽誤你們的春耕!”樊玉彩緊緊的拉著李綱的手不放,不停的說著感謝。原來,在瞭解到部分群眾年前採挖的中藥材還放在家裡沒法變現時,李綱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疫情過後,他的逸博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將逐戶上門對村民家中的中藥材進行收購,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

  據悉,李綱回鄉後先後創辦逸博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人從眾蜂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藉助自身優勢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帶動建設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600餘畝,扶貧車間一座,中蜂養殖示範基地一處,共吸收50餘名剩餘勞動力就業,帶動貧困戶260餘戶,累計分紅7萬餘元。“研究生剛畢業那會兒,家人都希望我能在大城市工作安家,但我卻懷著滿腔熱情回到家鄉,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現在看來,當時的決定是對的。”回憶起自己這些年從求學到創業再到擔任村幹部的經歷,李綱的臉上泛出了一絲成功的喜悅。

  疫情期間,在距巴仁村10公里的麻子川鎮,李綱的妻子陳莉娟也在疫情監測點值守,“她是鎮上的司法所長,每天比我還忙,除了一線值守,還積極帶領一幫女同志為大家趕製防護口罩,雖然我們一週才能見上一面,但我們都為彼此驕傲。”李綱說。

  “疫情當前,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我們克服不了的困難、邁不過去的坎、打不贏的仗!”李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當下,正是一批像他一樣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的黨員幹部,用躬身為民的責任感,心繫人民安危的使命感,築牢了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線,體現著共產黨人奮力拼搏的蓬勃朝氣、勇創一流的昂揚銳氣和一心為民的浩然正氣。

  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6

  “不聚集、不聚餐、禁紅事、簡白事,不串門、不打牌、互提醒、共監督……”2月16日一早,潛江市高石碑鎮來麟村紀檢委員孔祥海拿著小喇叭,走村入戶宣傳疫情防控。連日來,孔祥海帶著2名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張貼疫情期間村規民約600餘份。

  孔祥海不僅是村紀檢委員、監察資訊員,還是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在潛江,像他這樣在一線戰“疫”的鄉村紀檢幹部有424名。

  疫情防控,鄉村是前沿陣地。去年來,該市紀委監委在高石碑、楊市等鎮(處)探索實行紀檢委員、監察資訊員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三合一”。如今疫情當前,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村級“三合一”人員的作用,引導其當好疫情防控“宣傳員、監督員、勸導員、資訊員”,第一時間監督、發現、彙報基層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情況,成為鄉村抗疫一線的“哨兵”。

  2月12日,周磯辦事處荊橋村紀檢委員陳睿在巡邏中發現有村民聚集打牌,隨即上門耐心勸導,並及時疏散。陳睿說:“疫情期間,一些地方出現群眾聚集打牌現象,給疫情防控帶來極大的隱患,必須堅決制止。”

  與陳睿一樣,該辦事處21名村級“三合一”人員主動深入村組、壪臺、樓棟,對群眾扎堆聊天、打牌、舉辦紅白喜事等聚集性行為進行勸導。

  據統計,自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潛江424名村級“三合一”人員累計勸阻紅白喜事800餘起、串門人員5000餘人次,積極配合村“兩委”對返鄉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及登記3萬餘人次。

  防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7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陳仕林同志作為永樂鄉水塘村支部副書記,帶領村組黨員幹部積極響應上級防控部署,及時築牢本村防控安全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一線。

  在接到上級通知後,立即和村委成立村級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組織各村組組長、黨員幹部在各村組進行地毯式排查,排查出人員後立即對其進行居家隔離,並指定村醫對其進行體溫檢測。並對村莊所有出口進行封閉,僅留一條應急出口,村領導幹部、黨員和志願者24小時進行值班。

  陳仕林同志作為包組領導,在其所包保的水塘村上寨組,總是衝鋒在前,再苦再難也不畏懼、不退縮帶動全組黨員和志願者奮戰在抗疫一線,自xxxx年1月22日開始便堅守陣地,安排部署各項防疫工作,下村組到每家每戶排查外出返鄉人員;特別是武漢返鄉人員,要對其進行詳細的詢問和登記,勸其自行隔離14天,並對返鄉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確保村民安全和平安。踴躍投身新冠疫情防控一線,帶頭執行防控紀律,帶頭落實防控措施,帶頭宣傳預防知識等相關防控工作,在全村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陳仕林還組織村民群眾一起加入到防疫宣傳隊伍,張貼防疫通告、掛橫幅標語。

  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陳仕林還經常在水塘村八個村組間進行檢查,確保無人員聚集,並對我村的企業進行排查,嚴禁工作人員上班等,經常忙到夜裡十二點,一線防控工作雖然有危險,但作為一名黨員,在危難之際就要挺身而出,擔起守護家園的責任。疫情防控工作任務艱鉅,陳仕林肩上擔著全村村民的安危,壓力很大,但責無旁貸。他堅信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積極投身防控一線,陳仕林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兌現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給全村的群防群控工作作出了典範和樣板,凝聚起了幹部和群眾在疫情面前不退縮、不動搖的強大力量,彰顯了人大代表的政治忠誠和責任擔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