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精選7篇)
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精選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1
身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量具鉗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三晉工匠”的周建民,從業39年來共完成1.6萬餘套專用量具,沒有出現一次質量問題。他製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機器裝置,全憑眼看、耳聽和手感,就能使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而今,他的任務就是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
“帶徒弟是一個技術分享的過程,是快樂的。教徒弟能夠促使師傅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師傅的成功。”多年來,在該集團工會組織開展的師帶徒活動中,周建民總是毫無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憑藉特殊的帶徒體系,成為大家爭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組、不同工種的職工紛紛想要拜他為師。
嚴要求、敢放手。在帶徒弟的過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嚴格。量具是產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組生產的專用量規,大多用來檢測軍工零件是否符合標準,所以對量規的精度要求極高。“量規的精度最高可達頭髮絲的六十分之一,比繡花還細。”周建民說,雖然對徒弟要求嚴格,但也要讓他們放手去幹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論知識後,會讓每一個“新手小白”儘快上手實踐,大膽嘗試。
一人一冊一方案。周建民會根據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問題,因人而異,制訂出適合其實際的目標,並將自己多年來歸納、總結出的“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 “基準轉換法”等生產中的絕技絕活、先進操作法編寫成冊發給每一個徒弟,幫助他們在工作中少走彎路,快速成長為公司生產的骨幹力量。
2018年,周建民的徒弟劉希以優異的成績入選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山西集訓隊,但高強度的訓練讓他有點吃不消,想要放棄集訓。周建民看出了劉希的心思,說了一句讓劉希至今難忘的話:“天道酬勤。”師傅的.這句話一直激勵著劉希。最終,在此次大賽中他取得個人第五名的成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2
劉湘賓,196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國家高階技師,現任7107廠首席技師,陝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勞模創新工作室、陝西省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航天九院首屆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寶雞市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曾獲“全國技術能手”、 “中國質量工匠”、“陝西省勞動模範”、“三秦工匠”、“航天貢獻獎”等多項獎勵,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航天報國是他的理想,“攻堅克難、精益求精”是他奮鬥歷程的真實寫照。參加工作以來,劉湘賓先後解決了鋁基複合材料的難加工、精度難保證等系列技術難題;改進了國家重點型號和某大件的傳統加工方案,提高效率3倍以上;自制特種工裝夾具及刀具,提高了產品合格率等等,為我國重點型號防務裝備、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以及二代導航衛星研製做出了突出貢獻。
寶雞是西部工業重鎮,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擁有各類技術工人30餘萬人,近年來圍繞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先後實施工業強市“1459”工程、“一四五十”發展戰略。始終堅持全力培育產業工人成長的金色土壤,著力在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領域探索創新,初步形成與五大產業叢集相適應的改革政策體系,一大批優秀技術工人秉承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長為“寶雞工匠”,他們以精湛技藝、精緻產品、精細品質,打造了寶雞製造、寶雞創造的亮麗名片。
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3
如今的劉湘賓是所在單位的數控組長,主要承擔國家防務裝備慣性導航系統關鍵件的精密、超精密車銑加工任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閱兵式上,當裝備方隊從天安門城樓前緩緩透過時,劉湘賓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感。
實際上,劉湘賓數控團隊加工的慣性導航產品參加了40餘次國家防務裝備、重點工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飛行試驗任務。這其中還包括一些長征系列火箭導航產品關鍵零件、衛星中的重要部件。
因重量輕、節約材料、結構緊湊等特點,薄壁環狀零件被廣泛應用在各大工業領域。但薄壁環狀零件在加工過程中經常遇到裝卡易變形、裝卡狀態下的零件形位精度與釋放後的狀態不一致、難以準確測量薄壁件的尺寸等問題。
2008年,劉湘賓就透過自制測量表架、選擇高精度的精鏜頭等方式,對零件結構、裝卡、測量、刀具選擇以及加工誤差、加工引數進行分析改進,讓被加工零件尺寸和位置精度均達到圖紙要求,成功研究出了一套薄壁環狀零件側面鏜孔的方法。
劉湘賓告訴記者,2018年,某型號特急項生產任務進入數控組,時間緊任務重,一點點失誤都會導致後續發射的失敗。“我們接到任務後,打破常規生產模式,工藝、技術人員提前‘鋪路’,生產人員一人多機三班倒,檢驗保障人員統籌安排、全力配合,兩個月的任務竟然只用22天就優質完成,為隨後的裝配除錯爭取了更多的寶貴時間。”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經和多家研發單位組織74次試驗,自創了一套高精度機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並取得了發明專利,每年可為公司生產節約成本80餘萬元。
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4
“艾勞模很忙,但只要請教焊接方面的難題,他有求必應。”劉春說。重大專案,身影頻現在國內外不少重大專案建設中,也能找到艾愛國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為湘鋼只研發、生產鋼材,事實上,要承接一個重大專案,焊縫質量同等重要。”華菱湘鋼海工鋼研發工程師脫臣德說,“艾勞模就像一個‘鋼鐵裁縫’,研究的就是如何將不同效能的鋼板完美‘縫合’。”2020年,華菱湘鋼瞄準了國內首個自營深水油田開發專案——流花專案。流花專案的導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強鋼,華菱湘鋼是國內第一家將新研發的高強鋼送去給專案檢驗的鋼廠,艾愛國參與了焊接工藝的研究。然而,在實驗室測試合格的焊縫,到了施工現場,卻是另一回事。艾愛國很著急,接到電話,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鐵到了珠海,在高鐵上一個個核對焊接資料。從珠海站出來已是中午,到施工現場還有1個多小時車程,艾愛國拒絕了先吃中飯的提議,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護面罩,艾愛國趴在鋼板上檢視焊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是否做了預熱?預熱溫度是多少?電流、電壓情況……觀察記錄完整後,他和現場工程師坐下來一一分析,根據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優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藝。現場工程師隱隱意識到,來的這個老頭,也許是一位“技術大神”,試探著說了句:“我們焊別的材料時,焊材消耗大……”“走,去現場看看!”艾愛國立馬起身,幾步蹬上鐵架,“順手”解決了這個重大工程的另一個焊接難題。最終,湘鋼的鋼材和焊接工藝,通過了各方試驗,獨家拿下了流花專案2。6萬噸高強鋼訂單。然而,想找到艾愛國參與重大專案的憑證,並不容易。曾有人找艾愛國要當年報道過他的報紙、照片存檔,艾愛國灑脫地說:“我哪裡還有那些東西,全部丟掉了!”徒弟們拿他也沒辦法,他們深知,在師傅心中,成績只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才是下一個目標。
“艾勞模”無私奉獻、樂於助人、善學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內而發,感染著身邊一群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個“艾勞模”勢必要帶出一批“愛勞模”。
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5
作為工匠精神的傑出代表,艾愛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於自主創新,成為了一身絕技的焊接行業領軍人。由艾愛國牽頭成立的湘鋼焊接試驗室於2009年通過了計量資質CMA認證;2013年被湖南省總工會命名為“湖南勞模示範創新工作室”;2014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2018年批准成為“焊接工藝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艾愛國帶領他的團隊參與了“貫流式”新型高爐紫銅風口焊接等國內多項“大國重器”與“超級工程”,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軍工等行業攻克各種焊接技術難關數百項。一把焊槍,征戰四方,這抹奪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國製造的崛起之路。
“艾愛國榮膺‘大國工匠’稱號,必將在全省掀起學習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爭當工匠人才的熱潮。用先進典型引導廣大職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傳承創新、追求卓越。”省總工會勞動經濟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省總工會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著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舉辦了“大國工匠·湖湘論壇”暨“2021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實施了“百千萬”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個縣級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21年開展技能培訓16萬餘人次,透過培訓使5。3萬名職工提升技能等級;已建立省級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16個,市級689個,縣區級1081個,全年開展創新課題或技術攻關2549項,轉化創新成果1518項,獲得專利數1174項,取得經濟效益9億餘元,開展技術培訓3300餘場,培訓11萬餘人次。一個個模範人物走上前臺,成為全省職工和企業學習的典範,引領著全省職工積極投身建設新代化新湖南。
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閱兵式上,當裝備方隊從天安門城樓前透過時,舉國一片歡騰。20多天過去了,陝西航天時代導航裝置有限公司(7107廠)特級技師劉湘賓心裡,還充滿著自豪和振奮,因為除了閱兵式上展出的防務裝備,還有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龍”、導航的“北斗”,這些大國重器導航系統的關鍵零部件陀螺,不少出自他和他的團隊。
陀螺是慣性導航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它關係著衛星能否到達預定軌道、導彈能否命中目標、潛水器能否到達指定海域,它就像眼睛一樣,能夠迅速精準定位。而劉湘賓就是擦亮“眼睛”的工匠,他的絕活就是能把陀螺的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亞微米級,讓大國重器的“眼睛”看得更準更遠。
從退伍軍人到全國技術能手、航天貢獻獎獲得者、三秦工匠,劉湘賓走過了近40年奮鬥之路。1983年,他退伍後在7107廠當了一名銑工。“剛進車間,一看見這些大型裝置,我就愛上了這個工作。”於是,他自學了技校的全部13門課程,“我唯一的愛好就是聽機床聲響。”從此,他在精密和超精密機械加工方面越鑽越深、越鑽越精。經過74次試驗,他自創一套高精度機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並取得了發明專利。
7107廠成立了以“劉湘賓”命名的勞模工作室,今年這個工作室獲得省上表彰。劉湘賓帶領的54人航天集團金牌班組是7107廠最大的生產班組,有一名特級技師、7名國家高階技師、20名國家技師。這個班組還是陝西省的工人先鋒號。在劉湘賓工作室,擺著兩列玻璃櫥櫃,陳列著這個班組部分產品的模型。“從建廠到現在,100多次大型飛行試驗,沒有一次因為我們廠的產品出問題,導致發射失利的。”劉湘賓說,國家交給他們什麼任務,他們都按時完成,質量做到最好,技能水平做到最高。他說:“用先進的裝置,做出最好的產品,這就是7107廠航天人的初心。”
工匠精神先進幹部事蹟材料7
劉湘賓常常告訴自己的徒弟們,幹航天工業不比做手機、做電腦。手機、電腦壞了,可以拿去修,有試錯的成本,但航天的精密零件出現了問題,將會給國家帶來更大的損失。
說起奉獻,劉湘賓不忘的是自己的團隊。劉湘賓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以精密加工技術攻關研究為依託,為企業精密、超精密加工製造保駕護航。現在,他所在團隊的軸圓柱度、半球球面度等加工精度在整個西北片區獨佔鰲頭。
據劉湘賓介紹,在某型號球閥的加工中,透過自創拋光輪,打破傳統硬對硬的加工模式,改變為軟對硬的加工方法,保證了氈墊在高速旋轉時定位準確。同時,採用工裝壓表的方法控制機床座標的位移精度,使球體圓度達到了0.002毫米、光潔度達到13級的設計要求,使產品合格率達到98%以上。
2017年,劉湘賓主動請纓,帶領團隊在班組建立了半球、球碗生產單元,全力配合進行技術攻關。對比刃具引數、最佳化加工工序,進行工裝設計和改制。攻關後的半球、球碗兩種零件的合格率由原來的55%提高到90%,單件成本降低50%,生產效率提升了近3倍。
2018年5月,劉湘賓帶領團隊開展了以某型產品零件加工為代表的航天硬脆材料零件超聲振動低應力精密加工技術研究。經過9個月反覆試驗,使加工精度達到了壁厚0.5毫米至0.8毫米、內外球面同軸度1微米,首次在國內行業實現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