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村醫先進事蹟材料(通用6篇)
最美村醫先進事蹟材料(通用6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美村醫先進事蹟材料(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美村醫先進事蹟材料1
孫久權,男,1980年11月出生,本科學歷,豐南區中醫院合作小集中心衛生院內科主任。從2001年8月到小集衛生院工作至今,從事醫療工作17年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鑽研,得到了患者的讚譽,同事的好評。
一、全心全意,熱情為患者服務。
在臨床工作中,自己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對待患者不分家庭境況是富是貧,社會地位是高是低,始終把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對待每位病人都能做到認真檢查,詳細解說。當遇到患者家屬不理解時、不厭其煩地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不管工作多累都能堅持每天下班前檢查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不能正常下班,搶救病人是常有之事。我還清楚的記得2017年7月份的一天中午,由於當天不值班,就開車回家了。剛吃完飯要休息一會。一陣電話鈴聲響起,開啟手機一看是值班醫生打來的。只聽她急切地說:“孫主任,剛來一個低血壓休克的病人”。我趕忙讓她先建立液路、補液等對症處理,然後往醫院趕。到醫院後遠遠看到病房裡人頭攢動,值班醫生和護士正在忙碌的工作。經查體發現患者皮膚可見蕁麻疹,詳細詢問家屬病史,家屬想起入院前患者曾被蜂蜇傷,當時未在意,沒有治療,結合患者低血壓休克,診斷過敏性休克,經過2個小時搶救,患者總算轉危為安,最終因搶救及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特魯多銘言說: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做為一個基層醫生,我深刻體會到臨床工作中幫助、安慰有時甚至比治癒重要。因為即使我們的科學在飛速的進步,經濟也在不斷的增張,但是醫學仍然是需要不斷探索的學科,很多的未知在我們不能控制的領域裡。所以我們必須從病患的生活、精神這方面給予更多的照顧,才能支撐起病患健康的魂。記得曾有一女患者,38歲,家族中有惡性腫瘤病史,因下頜腫痛3天入院,經詢問病史、查體結合輔助檢查,診為頜下淋巴結炎,無其他病症。但入院以後發現患者精神壓力非常大,飲食睡眠均差,總是懷疑自己得了惡性腫瘤。於是我延長她的查房時間,耐心與她交談,跟他說:“我雖然是醫生,但是我也有可能有這樣不穩定的情緒,你並不是哪裡有不治之症,或是精神出現了問題,而只是一時的焦慮,需要調節”。說實話有時候我們的工作真的忙到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抽給她,與她做這種看似多餘的交流,但正是這耽擱自己吃飯睡覺的時間或是耽擱下班回家時間的多餘的交流,才能讓她安心到能多吃一口飯多睡一個小時,慢慢地我發現經過我的努力她已經不再那麼囉嗦,自己有了積極主動性,病情迅速得到好轉。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做為一名醫生應時時刻刻心繫患者安危,仁心仁術不是說說就可以做到的。
二、不斷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作為一名醫生,只有透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在緊張的醫患關係面前,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服務品質。不斷學習掌握醫患溝通技巧,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苦練基本功,掌握本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抽時間從雜誌及網站上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瞭解內科疾病發展的新功能,積累經驗。2005年、2009年及2016年分別到唐山市人民醫院、唐山市協和醫院、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內科進修學習。在學習的時間裡,認真聽課、查閱相關資料,回來後為大家分享了一道醫學盛宴。
三、工作嚴謹,責任心強。
在醫療工作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2013年春節期間,父親腰椎間盤突出症於唐山市骨科醫院手術治療,術後不能下床,需要2個人照顧。因醫院工作緊張,我僅請了3天假安排好住院後就回到了工作崗位。臨走的時候我告訴父親說我不能陪在你身邊照顧你,請你原諒兒子的不孝。父親卻安慰我說我這裡沒事,有你母親在就行,你快回去上班,醫院的病人更需要你。此時此刻我能理解父親想法,他知道我是為了病人。做為一名醫生高度的`職業責任感使我在家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決然而然的選擇了離開。但我依然欣慰,因為我無愧於自己的職業。
四、積極參加醫院公共衛生服務,不怕苦、不怕累,親自下鄉為患者體檢。
提供醫療諮詢,疾病預防,衛生保健等服務。真正為患者送去健康,同時也鍛鍊了自己。依靠熟練的技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及高尚的思想品質,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五、在工作中自己踏實認真、待人真誠、勤勞樸實、團結同志、寬以待人。
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無論上班還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隨叫隨到。合理用藥,合理治療,用最節省、最對症的治療方法減輕病人負擔,在病人中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用滿腔的熱心、細心、耐心、愛心和責任心,溫暖著街坊四鄰、父老鄉親,受到病患群眾的一致好評,先後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並獲得區政府嘉獎,並於2018年豐南區首屆醫師節評為“優秀醫生”。
“紮根基層不言悔,情繫病患寫春秋”,我一直工作在小集中心衛生院,用我精湛的醫療技術,解除了百姓群眾的病痛;用執著付出的滿腔熱情,影響感染著身邊的同事;用高尚的醫德醫風,詮釋了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誓言;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家鄉的父老鄉親鋪就了一條健康之路!
最美村醫先進事蹟材料2
最美村醫先進事蹟材料3
“譚長榆醫生為村裡捐款捐物,日日守在三平村防疫一線,精神可嘉!”村委主任梁獻溪說。
譚長榆是貴港市港南區醫藥衛生界政協委員,新塘鎮衛生協會會長,也是一名村醫。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譚長榆不畏艱險,以共產黨員的本色、救死扶傷的仁心,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守護一方平安。一提起譚長榆,村民都為譚長榆豎起大拇指。
譚長榆是家中長子,兄弟姐妹全部從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覺得作為一名政協人和村醫生,應當承擔社會責任。他對家裡的兄弟姐妹們說:“國家有難,譚家人不能缺位”。俗話說“長子如父母”,他的話很快得到兄弟姐妹的贊同。1月24日正是大年夜,萬家燈火吃團圓飯之時,譚長榆卻在帶領兄弟姐妹緊張忙碌地工作著。弟弟譚長強出任董事長的藥店向港南區政府捐贈一批值10萬元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由於公司已經放假,一時找不到人力搬運物資。為了儘快把抗疫物資捐到一線,譚長榆帶領兒子,妻子、兄弟姐妹和弟媳、侄子,一家人齊心協力才把一卡車防疫物資裝車發往抗疫一線。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除夕團圓飯時,已經是晚上10點多鐘了。提起除夕夜的義舉,譚長榆說,作為政協人、村醫,在危難時刻,能為人民健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再苦再累也值得。
“不要出門,不能串門,千萬不要到處逛”“就在家待著,不要出去,出去就可能帶病毒回來”……疫情防控期間,譚長榆耐心勸解村民不要出門,偶有一時不聽勸的,他也能春風化雨般勸其回家。譚長榆攜其同為村醫的妻子,從年初二開始,帶上紅袖章,走遍全村,挨家挨戶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防治知識和有關規定,逐戶排查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在700多戶4000多人的村子裡,排查出10多名從疫區返鄉的大學生和務工人員和活動軌跡。他們夫妻二人主動對村裡公共場所進行全面消毒,每天早晚兩次到重點人員家中檢測體溫排查,堅持參加村口防疫點值守,並向該村經批准外出購買生活必須品的群眾宣傳防控知識,測量體溫,築牢防控疫情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譚長榆瞭解到防控物資異常短缺後,2月27日向港南區紅十字會、三平村委捐款800元;向新塘鎮三平村委捐贈了2000只口罩、3件消毒液和酒精、體溫針、探溫儀等一批防控物資;看到防控工作人員不辭辛勞堅守崗位,又給三平村、山邊村的抗疫工作人員送去40件礦泉水。譚長榆作為新塘政協委員聯絡室副主任,身先為範,組織發動聯絡室委員捐資捐物,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委員紛紛踴躍捐款捐物。截至3月12日,聯絡室委員捐資39160元,捐消毒液40桶,電動噴霧器2臺,價值12000多元;發動三平村村民控捐款25091多元。
“這些都是很細的工作,如果疏忽了就會後患無窮,只有把工作做好,心裡才踏實。”疫情防控期間,譚長榆和黨員志願者一起並肩作戰,不叫苦不叫累,不顧個人安危。每當獲知有外地返鄉村民,他都第一時間電話聯絡,第一時間到村民家中排查,詢問和記錄返鄉人員的活動軌跡,做到滴水不漏。
最美村醫先進事蹟材料4
王春茹,1961年出生,高中學歷,中共黨員。1985年擔任渤海鎮蓮花一村村醫,2003年兼任村婦女主任。行醫37年,王春茹走村串戶,默默奉獻,熱心為村民服務;身患重病後依然堅持工作;新型冠狀病毒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時衝在一線,被當地群眾譽為“貼心大姐”,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共產黨人的錚錚誓言。
醫者仁心無私奉獻
身患重病堅守崗位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席捲了2020年的春節。面對嚴峻的疫情,60歲的王春茹帶病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義無反顧地站在了基層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蓮花一村距離渤海鎮較遠,人口密集,鄉親對疫情防治意識低,春節期間又有疫區返鄉人員,王春如很擔心鄉民們的生命安全,時刻關注最新官網訊息,掌握正確防護常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疫情防控能力。
每天她都積極的透過廣播、微信和村宣傳欄進行防疫工作宣傳,教給大家正確的消毒方式和防護方式;跟黨員志願者們一起做好重點路口的排查工作;時刻做好對就醫的病人進行發熱檢查以及有關的應急措施,給他們免費發放消毒水和口罩;每天跟隔離人員溝通,及時掌握返鄉人員資訊,實時關注是否有發熱情況、有無咳嗽、胸悶等不適症狀,並將資訊及時上報。在給隔離人員送生活用品時,怕他們無聊,還耐心的開導他們,鼓勵他們堅持14天,健康一家人。
村民們都紛紛為她點贊,向她致敬。她卻說:“我也沒幹啥,我是一名黨員,我做的都是我應該做的!
大愛無疆!王春茹就這樣時刻將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舍小我、顧大家,無私無畏,任勞任怨,以一位鄉村醫生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著一首新時代的奏章!
最美村醫先進事蹟材料5
村民馬如個今年已經八十歲高齡了,還患有高血壓,每一次馬婷和馬小麗給馬如個測量血壓時,都會一遍又一遍地叮囑她注意飲食,按時服藥。
村民馬維華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來村衛生室看病,兩位村醫總是在工作崗位上忙碌著。
城關鎮李家河村黨支部書記馬玉明說:“我村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對外出返鄉人員及時落實管控措施。尤其是我們村的馬婷,馬小麗兩名村醫,在落實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對居家隔離人員每日上門測溫,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隨時待命出征,特別辛苦。作為黨支部書記,我代表全體村民感謝兩名村醫的辛苦付出。”
城關鎮李家河村村醫馬婷說:“我和同事馬小麗,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李家河村幹村醫工作,我們倆在這裡已經工作八年了。這八年當中,公共衛生門診下賬,接種兒童疫苗已經成為我們倆的經常性工作。雖然我們的工作很辛苦,但能換來群眾對我們的認可,我們也很自豪。今後,我們會繼續幹好本職工作,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為李家河美麗示範村建設貢獻自己一份應有的力量。”
寒來暑往,不知不覺時間已過八年。馬婷和馬小麗依舊用堅定的步伐丈量著李家河村的每寸土地,守護著李家河村村民的健康。她們倆是再普通不過的人,卻常年紮根基層,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基層衛生事業;她們不為名、不計利,惟願民心溫暖、患者得醫。如今,馬婷和馬小麗在群眾眼中,儼然成為守護李家河村村民健康的“最美女村醫”!
最美村醫先進事蹟材料6
馬克明,肢體二級殘疾人,環山辦事處馬家庵居委會診所醫生。40多年來,他堅持不輟為周圍村居的群眾看病、為200多名老人義務服務、研究中藥配方,用殘疾的軀體、用自己的執著和堅持譜寫了一首強者之歌。
3歲時馬克明突患腦膜炎,當時家裡貧困,沒有錢,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從此,他的雙腿嚴重殘疾,到了無法走路甚至無法動彈的地步,但是他沒有放棄,在艱難的求學過程中,立下了自己的志向:立志學醫幫助天下貧窮人看病,絕不讓太多的窮孩子因為沒錢看病而遺恨終生。
在學醫過程中,馬克明拜老中醫為師,學習藥理、研究藥性、練習針灸,望、聞、問、切把握得恰到好處,同時又研究西醫理論,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新路子。為了練習針灸,他在自己稍為靈活的右腿上扎穴道,整個腿佈滿了針眼,好幾次差點出危險。汗水、勤奮加上天生的聰慧,馬克明的輸液證、中醫證、針灸證、鄉村醫生證、行醫資格證等都一次性過關。
在最基層的崗位上,馬克明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把對鄉親、對病人的關懷體現在點點滴滴的言行中:他的藥價極為低廉,一般的小病塊兒八毛都不要;他常常拄著柺杖騎一輛破摩托車,揹著藥箱到鄉親家中送醫送藥;他為全村老人免費體檢,並給8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哪裡有災難,他總是積極捐錢捐物,從來不計較得與失……他的真心付出贏得了患者好評,他本人也多次被上級主管部門授予:“優秀醫務工作者”、“白衣天使”、“患者貼心人”“威海市最美鄉村醫生”等稱號。
馬克明熱心殘疾人事業,關心殘疾人生活。有的殘疾人沒有生活技能,他就向他們傳授按摩技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多年來,他培訓了3名殘疾人按摩師,讓他們自立自強;為無數殘疾人免費看病,擔任免費心理醫生,幫助殘疾人解決力所能及的困難,給他們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讓女兒也上了醫學院,學習中醫,以便為殘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大的幫助。
“人活著是要有一種精神一個目標的,我困難的時候父老鄉親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支援,我現在挺過來了,就要盡心盡力地報答,這也是我作為一名醫生的職業道德所要求的。”馬克明是這樣說的,40多年來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