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教學能手先進事蹟材料(精選6篇)

全國教師教學能手先進事蹟材料(精選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全國教師教學能手先進事蹟材料(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國教師教學能手先進事蹟材料1

  鄧紅梅同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工作認真負責,求實創新,教學成績優秀。長期從事德育工作,關心愛護學生,德育工作經驗豐富。多次被市、區、校評為“模範班主任”、“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好教師。

  一、紮根農村,奉獻青春

  1996年8月,鄧紅梅同志被分配到楊家浩小學工作。她懷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踏上了農村教育的征程,嘔心泣血,勤奮工作,課堂上一縷縷師生情結,生活上一幕幕母子關愛,學生與她結下了深厚感情。她每天上下班要往返近10公里路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人多次問她:你怎麼不調進城裡?但她坦誠地說:“我捨不得這裡的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樣一干就是11年,她把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

  二、矢忠教育,盡顯光輝

  鄧紅梅同志以事業為榮,以學校為家,以他人為友。工作中虛心求教,鍛鍊教學基本功,提升教育水平,最佳化教學行為。她勤於課改,潛心教研,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指導為基礎,以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堅持教書育人相結合。課堂上,最佳化教育資源,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課外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堅持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多年來,她的教學成績優異,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市、區級刊物上發表,優質課競教也在區、校贏得好評。

  鄧紅梅同志擔任教務員,帶頭上好研究課、示範課,與教師一道學習理論、鑽研教材、勤於實踐、最佳化教學、強化科研、擴大交流、注重反思。在她的指導下,許多教師成長為教學骨幹。

  三、德育引領、率先垂範

  鄧紅梅同志擔任班主任工作11年,期間兼任大隊輔導員三年,她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德育經驗豐富。她嚴以律己,言行舉止堪為表率。在班集管理中,她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體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從實際出發,從常規入手,以活動為載體,培養班級幹部,營造優良班風,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和健全人格。她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信任,因勢利導,幫助後進學生,引導問題學生,關愛留守學生,資助貧困學生,努力為學生排憂解難,師生關係和諧。多年來,她所帶的班級經常在學校運動會、藝術節、社會實踐活動和各類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多次被評為區、校“先進班集體”,許多學生被評為市、區“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

  四、播灑愛心、鑄就師魂

  鄧紅梅同志經常說:“教育事業就是愛心事業”。學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朋友與夥伴,她與學生朝夕相處,歡度節日,分享快樂。她不辭辛勞,足跡踏遍每一個村落,為學生補課,送學生回家,為學生買學習用品,與家長談心,她體會到只有在愛心的澆灌下學生才能健康成長。1999年秋季,她班上來了一位學生叫盧存林,母親離家出走,父親體弱多病,家境十分貧寒,學校免費讓他讀完了小學。百般無奈的父親苦於生計,沒有能力供他上初中。在愛心的驅使下,鄧紅梅同志下定決心要幫助他繼續學業,從那時起,她就包攬了盧存林的全部學習和生活費用。初中畢業後,鄧紅梅同志為他聯絡了一所職業技術學校,送他報名,繳清一切學習費用後,每月還要負擔幾百元的生活費。為了顧及家人的感受,鄧紅梅同志只有獨自承受著經濟的壓力,倍加節省自己的開支,就連兒子過生日,也只是花費幾元錢買上一件小禮物,每每想到這些,她都會偷偷地流淚。儘管如此,她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強。有人計算過,照這樣下去,盧存林完成學業,至少要花去她好幾萬元,這對於一個普遍家庭、一位平凡的女性,可不是一個小的付出,但是她堅持了四年,而且還會繼續堅持下去。

  鄧紅梅同志勤勤懇懇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追求,她把自己的愛心和青春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她用愛心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充分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和共產黨員的風采。

  全國教師教學能手先進事蹟材料2

  在黃海之濱一個叫萬盈鎮的鄉間小道上,人們常常會看到一個行走在鄉間田埂上文弱的、跛腿的身影。春夏秋冬,風裡雨裡,從不間斷。他叫孫進,一位普通的鄉村小學教師。可淳樸善良的村民對他的熟悉和敬意卻遠甚過當紅的明星大腕。人們親切地叫他孫老師。關於他的故事,人們也是耳熟能詳。十多年來,孫老師輾轉於六七所村辦小學之間,行程七萬多里,騎壞了七輛車。其實,連同他在阡陌交錯,溝渠縱橫的田間埂道上的行走,他的行程又何止七萬多里。

  每天,孫老師都早早起床,為常年患病的妻子煎好藥,安頓好家事便匆匆趕往學校。因為患有嚴重的腿疾,同樣的路程,他花的時間是常人的三倍。碰上雨天,本來坑窪不平的鄉間小道更加泥濘不堪,車無法行進,他便徒步行走。惜土如金的莊稼人將那些可供行走的埂道栽種得滿滿的,恨不能讓行人單足行走,跋涉在這樣的田間埂道上,孫進已經記不清自己摔倒過多少次。因為雨天難走,從家到學校他有時得花幾個小時才能到達。每當這樣的天氣,出現在同事和孩子們面前的他總是一副浸透泥水的形象。其實,對這一切,出身農村的孫進是熟悉的。當年許多農家子弟之所以埋頭苦學,除了對喧鬧浮華的城市生活的嚮往之外,那泥濘難走的鄉間小道或許也是他們選擇逃離的原因之一。然而,考取師範的他卻又回到了這偏僻的鄉村,再次行走在這熟悉的鄉間小道上,而且這一走就是十多年。

  那是一年夏天,省道陳李公路擴建,由於連日大雨工程停工,路面挖開的大坑裡積滿了水。那年,孫進在李北小學任教,到學校上班不得不從小海鎮海寺附近繞道,蹬著一輛吱吱作響的老掉牙的腳踏車,每天要比往日多騎30多里路。行走在蜿蜒坑窪的鄉村小道,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路邊的溝渠。有一次,他記不清是因為家訪還是放學送孩子回家,當他往家趕的時候天已經很晚很晚。那時,他已常感到雙腿隱隱地疼痛。也許是因為天太黑,也許是因為過度勞累,也許是因為患有隱疾的雙腿無力支撐,一陣劇烈的顛簸後,孫進連車帶人翻進了溝裡。車重重地壓在身上,斷折的蘆葦刺破了雙手,鑽心的疼痛陣陣襲來。孫進趴在地上無法動彈,過了好久,一位過路的大伯聽到他的呻吟,連拖帶拉才將他救上岸來。回想那次經歷,孫進至今都有點後怕。他說,要不是那位好心的大伯及時路過,不知道結果會是怎樣。那之後有人勸他:你業務精湛,家有病妻,腿有重疾,請求調到離家近一點,條件好一點的學校吧,領導會體諒的。他笑笑說,在哪兒教書都一樣,在哪兒都是教書。於是,人們說他傻,他依然笑笑,不辯解。其實,人們只看到孫進奔波的勞頓,疾病的苦痛,家庭的負荷,看不到的是他心靈深處的平靜和舒展。一個人唯有心中有真愛,才會擁有這份平靜和舒展。

  似乎也是這年冬天,一場大雪紛紛揚揚下了一夜,到第二天仍不停歇。天沒亮孫進就起床了。開啟門,天地之間白茫茫一片。孫進什麼都沒想,和往常一樣,蹬著那輛破舊的老爺車往學校趕去。大雪封路,寒風凜冽,路上雪深的地方淹沒了大半個車輪,根本辨不出前方的路。孫進只好把車寄到路邊一個大嬸家中。大嬸勸他:“雪這麼深,哪會有孩子上學呢?你就回家歇著吧。”可是,孫進心裡想,要是有呢,孩子們不是白跑了嗎?於是跟大嬸找來木棍,拄著它深一腳淺一腳繼續往前趕,有時一腳落空滑到路邊的溝口裡,爬起來繼續走,緊趕慢趕,準時打開了學校的大門。一會兒,還真有個女生來了,看著彼此滿身的雪花,老師看著學生笑,學生看著老師笑,老師為學生拍打身上的雪花,學生為老師拍打身上的雪花,同樣的堅持同樣的感動,孫進給這個女孩子一人上了半天課。我想,這個女孩子一生都會記得孫老師為她一個人上的這堂特別的課。

  熟悉孫進的人都知道,孫進身上有一本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面記錄著每個學生的聯絡電話和家庭住址。從教以來,孫進有個習慣,每接任一茬孩子,他都要對孩子逐個家訪。一些特殊的孩子還要連續家訪多次。三十多個孩子三十多個方向。十多年來,那鄉村田野上的條條阡陌,道道溝渠,印滿了孫進的足印,對他來說一如掌紋般熟悉。春天的開花,夏天的急雨,秋天的落葉,冬天的積雪,這一路的風景,讓行走在田野深處的孫進常收穫意想不到的感動和驚喜。20xx年,孫進教六年級,有段時間他發現班上有個本來成績很好的女生整天神不守舍,鬱鬱寡歡,成績也直線下降。通過了解知道,原來,女孩的爸爸媽媽正在鬧離婚,看著孩子無助的淚眼,孫進特別心疼。當天晚上就到這個學生家裡,耐心地勸和兩個大人。一次說不攏再跑一次。記得那是第五趟去女孩的家中,天很黑,風裹挾著如織的雨絲撲弄著孫進的臉,雨絲模糊了他的眼鏡,讓騎在車上的他辨不清方向。他只得停下來,一次次地摘下眼鏡擦拭,家訪的那條路穿過一片亂墳崗。孫進笑著說,他不是一個膽小鬼,也不唯心,然而每次經過那裡他都會下意識地提速。那天,剛到墳崗邊,正準備提速,突然竄出一隻夜貓,令他猝不及防,腳踏車猛地撞在一塊墓碑上,人摔倒在地,眼鏡摔碎了,車撞壞了,腳踝閃了,只好推著車子一瘸一跛往前走。其實,那時,他的腿疾已經非常嚴重。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女孩的父母被孫老師深深地感動了,終於打消了離婚的念頭,夫妻倆和好如初。離開女孩家的時候,女孩牽著老師的手,眼裡注滿無限的感激,眼角淚花點點,嘴角卻漾著甜甜的笑意。那一刻,孫進的心絃被輕輕地撥動了。回來的路上,依然穿過那片亂墳崗,孫進的心中已經沒有了一絲慌亂,一想到孩子臉上重新綻放出的甜美的笑容,他的心中便充盈著一種說不出的愉悅。雨停了,和風吹送,稻花香裡,蛙聲一片,鄉間的河水潺潺地流著,彷彿在緩緩地傾訴著對這位鄉村教師的崇敬和愛戴。那一天,孫進的心告訴自己,這一生,他註定離不開那鄉野僻處的三尺講臺,註定行走在這稻花香裡的田間小道上。

  在春種秋收的忙季,人們還會看到另一道美麗的風景: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孩子簇擁著一個腿腳不靈便的年輕教師走在鄉間的小道上,他們或扯著老師的衣襟,或拽著老師的手臂,一路歡笑,孩子們與蛙聲和鳴,和皓月賽跑,細數天上的繁星,傾聽小蟲的吟唱,聽老師講那迷人的故事。那是20xx年,孫進在文達小學任教,這所小學是村小撤併後的最後一個教學點,許多孩子的家離學校很遠。每到農忙時,都有十幾個家長忘記或無暇來接孩子,孫進便充當了這些孩子的臨時家長,將孩子們一個個送回家。那時,孫進已被確診為股骨頭壞死,醫生告誡他,再這樣拼命,就會失去雙腿。這些孩子的家最遠的十幾裡,最近的也有幾里路,每當將最後一個孩子送到家後,孫進都感到病腿疼痛難忍,疲憊不堪,恨不得躺倒在地。有時他也會問孩子們:“你們累嗎?”孩子們總是歡聲鵲語,齊聲答道:“不累,不累,和孫老師一起,走到天亮也不累!”於是,絲絲感動便積存在孫進的心間,穿越了身體的疲憊和疾病的苦痛。這一送便是四年。四年裡,一個叫吳宗婷的殘疾女孩,每天,孫進都是揹著她回家,看著這一老一小蹣跚在田埂上的身影,不知情的人一定以為是父女,因為只有血脈相依的父女才會擁有這份溫馨和疼愛。其實在小宗婷的心中,早已將孫進看成了父親,每當趴在孫進的肩頭,她都會感到無比的安定和幸福。我想這群孩子,包括那個叫吳宗婷的殘疾女孩,將來無論走到哪裡,這段童年的經歷都將會成為他們記憶深處最美妙的樂音。這段溫暖的記憶將會照亮他們一生。

  這世上有一樣東西是永遠給不完的,那就是愛。孫進用他不竭的愛之泉澆灌著孩子們稚嫩的心田,他同樣也收穫著愛的回饋。因為愛,他的生命變得更加的豐盈而生動。這道道田間埂道便是孫進生命的路徑,我知道孫進會循著這條生命的路徑一直走下去。

  望著面前的孫進,我從沒有想到高尚離我是如此切近,看著這張文雅謙和的臉,欣賞著這文雅謙和的臉上的明媚的表情,我彷彿聽見泰戈爾在唱道:你從不知道你有多麼美麗,你像花一樣盲目,你從不知道你有多麼崇高,你像山一樣矗立。

  此刻,我的心中唯有最誠摯的感動和敬意,以及靈魂被滌盪過的清澈。

  全國教師教學能手先進事蹟材料3

  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

  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全國教師教學能手先進事蹟材料4

  一、勤思的教學。

  該同志明白教育教學並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還要考慮多種善變的因素。尤其是新課改推進的現在,作為教師的他仔細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效率最大化。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積澱之後,教學教法上有了獨特的理念。主要是依據互動式教學法,踐行“學生的主導”原則,積極開創了“樂學與理解”的教育模式。

  該模式是建構在“互動教學法”的基礎之上,是對它的一種細化和量化處理。互動教學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相互評估和相互促進的。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按教學計劃的要求系統地學習、交流、鑑賞、總結,也要求教師按學生的提問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重點施教、解疑釋難。但是,如果在互動中沒有關注到學生的興趣,這一切將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因而,“樂學與理解”要利用一切手段調動學生的興趣,促其互動式學習;然後才能樂在其中;同時,還得要考慮到個別差距,師生形成互解,最後共成和諧學習。在平時教學中,該同志具體做了以下幾點:首先,抓住了課堂基本知識能力培養;其次,開展了第二課堂培養興趣,加深理解,如創辦語文學習社、文學社,甚而舉辦書法比賽等等;最後,還及時組織測試、總結。讓課堂和課外的學習聯絡起來,從而讓學習由“被動、乏味”變為“主動、有趣”,實現了學習的效率化,落實素質教育。

  實踐證明這一教學行為是很有用處的。自03年至今,他所帶班級的成績總是名利前茅,遙遙領先。03年的高一8班、04年高二10、06年的高一2班、08年的高二2及09年高三2班的成績都極為出色。到今年所帶的高一15班和高一7班的成績皆在年級前列。另外,有多名學生在省市級作文競賽中獲獎。如03年的高一9班學生顧夢潔獲省作文比賽一等獎,05年的高二11學生金逸獲得市作文比賽一等獎,10年高一15班同學xxx同學獲區作文比賽一等獎,張錫同學獲《花季雨季》全國徵文一等獎。回想他走過的這段路,發現這些成績跟他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為此,希望其繼續思考,不斷完善。

  二、智慧的管理。

  該同志擔任班主任的8年裡,早出晚歸,還踐行了“自我管理”理念。初掌一個班級,制定班規,選擇一些班幹部來分管和落實它。這或許是每一個班主任都將有的出發點,但如果將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都看成是班幹部,讓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分管內容,從而實現“自我管理”的話,那麼整個班級的班風,個人的學風都將煥然一新。在此,他具體做了以下這些:先從學習、衛生、紀律等角度給每個班級成員落實任務,讓其扮演屬於自己的角色;然後按角度分組,將一組分成若干個小單位,並確立正副負責人;最後小單位的負責人統一由各自相關的班級班幹部來監管。如此一來,一環環都將聯動,每個人都將有事可做,管理不再是某幾個班乾的事,它也屬於每個班級成員。

  凡事“自管”了,一切都將很有成效。他所帶班級在學校的各級各類活動中總是滿載而歸的。09年所帶的高三2班的學生鬱非同學獲得“無錫市三好學生”稱號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善思的教研。

  實踐更需要理論的支撐,教育教學更是如此。正因如此,該同志從大到課題,小到論文寫作、書籍等方面來具體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

  他參加了《高中小班化語文課堂個性化教學的研究》《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小班化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研究》等課題;同時,該同志的多篇有關教育教學的論文發表:如《在古典詩歌中的對比、烘托及襯托的區別》一文發表於《中學生語數外》(2008年7月)、《微“士人”,我誰與歸!》一文發表在《閱讀與鑑賞》上,另外,還有如《文化遺產》《大自然》等專題文章發表在《語文學習報》等等;另有10多篇文章在各級比賽上獲獎:如《網路環境下的文言文自主教學情境初探》一文獲中國教育學會一等獎;《就《史記》選讀談文言文教學審美教育》獲無錫市一等獎;《談“動態生成性”語文課堂合縱教師的作用》獲江蘇省二等獎;《和平的祈禱》《文言文教育談》獲國家一等獎等等。同時,他還參編及主編了7部多有關教育教學的書:如《初中作文3D寫作》《高中作文3D寫作》《2010年高考複習指導》;“志鴻最佳化系列教案”的寫作,分別完成了《蘇教版必修2》《蘇教版必修5》《人教版必修3》《人教版必修4》等教案的編寫工作。最終也因自己的不懈地努力,在09年成為了“江蘇省教育學會會員”。

  四、開拓與創新

  現在的教學,無論從那個角度看,它都離不開網路這個平臺。為此,該同志在平時學習工作之餘,不斷更新自己,研究網路知識,力求將網路同教學加以整合。因為他深知唯有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方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與學之間搭設一條通向對方心靈的橋樑。

  為此,他與它人合作的“高中語文教育研究專業網站”獲全國中小學教育特色網站評比三等獎。同時,他還將自己的研究形成論文,如《網路環境下的文言文自主教學情境初探》就是很好的一次實踐。本文就文言文來談自己的整合的想法,主要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利用資料庫,建立電子古代漢語詞典,便於學生查詢。

  第二、建立完整的課文背景介紹,更加有利於學生對主題的理解。

  第三、建立課堂資訊交流通道,讓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互動交流,提高了教學效率。第四、建立學生自主學習內容通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自主意識。

  在現在社會,當教學有了網路的參與,教學的天空將更為廣闊燦爛,教育者的心胸氣度將更為博大豐富。因而,對它的研究將會不斷拓寬我們的教學視野。

  總之,該同志在教育教學方面精益求精,力爭上游。正在用奉獻的心在書寫屬於個人的精彩。為此,我們倡議,肩負美好的使命的我們,該擁有一顆智慧的心靈,揚帆起航,勇往直前。

  全國教師教學能手先進事蹟材料5

  陳老師,現任運河小學教學副主任兼六年級語文教師。工作12年間,虛心學習,銳意進取,潛心研究教育教學,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自20老師年首都師範大學畢業至今,陳老師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用耐心和智慧成為學生成長路上最好的陪伴者。作為班主任,陳老師的為師之道是“做智慧型教師”。當學生受到挫折,感到迷茫時,她送去溫暖和夢想;當學生學做人,學做事時,她送去幫助和期望……將心比心,她把自己看成學生,體會著他們的喜怒哀樂;她把自己當做長者,牽起孩子的手去感受陽光。 11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中獲得“通州區優秀班主任”、“北京市紫金盃優秀班主任”“青年崗位能手”等光榮稱號,而陳老師最珍愛的一份榮譽卻是一位六年級畢業生自己繪的一副畫——一條彩色的紙帶精心地綁著一個小畫軸。開啟來,畫面唯美精緻,更令人心生溫暖的是那兩行工整娟秀的小字:“在我們絕望的時候,您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我們迷茫無助的時候,您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學生們喜愛她,敬佩她,感謝她,她卻總說:“我要感謝孩子們,是孩子們讓我明白,每個人都該學會成長。”

  學生們喜愛陳老師不僅僅因為她是位良好的陪伴者,更是因為她的語文課堂讓人受益匪淺。“學習型教師”是陳老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方向,她是個善於反思的人,勤於反思每節課的得失,力爭完善教學方法;她是個積極進取的人,不斷髮現問題總結經驗,以求為學生帶來最優質的課堂教學服務。她曾在通州區第幾屆“春華杯”課堂教學評優中取得一等獎第一名、在北京市青年教師課堂觀摩中獲得第一名、在北京市的習作和古詩文研討中上展示課,她師從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小學語文辦公室主任張立軍老師,她深深地認識到新一代教師使命的重大,明確了對於學生道德垂範、情感培育、知識傳授、學法引導,乃至人生啟迪的重要。

  從班主任到學校的教學副主任,陳老師的每一步都走得紮實而踏實。她將提升學校語文教學質量為己任,精心組織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研討活動。“研究型教師”是推動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近一年的語文教師教學研討活動中,她帶領老師們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關注學生在趣味中進行學習;在中年級的教學中關注習作的指導和段落的教學;在高年級的教學中關注閱讀化繁為簡,增大閱讀的空間。在活動中,陳老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不同年段的老師一起研究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在她的帶動下,老師們覺得教學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研討是一種真真切切的需要。

  全國教師教學能手先進事蹟材料6

  夏老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戰鬥著,雖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卻滿腔熱忱。工作以來,她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多次擔任教研組長,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執著進取,積極負責。

  工作中,她愛崗敬業,勤奮踏實,追求上進,努力鑽研。教學上,她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堅持撰寫論文,《如何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獲鹽城市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文言文教學之我見》獲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去年在全縣有效教學中學語文學科優質課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工作以來,夏老師獲得了一些榮譽:鎮“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鎮“十佳園丁”、縣局“xxxx年度先進教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

  經歷過一次次心靈的歷程,她認為做班主任老師是不乏味的,是充實的。以下是她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點滴體會。

  一、全面瞭解學生,捕捉閃光點——鼓勵上進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好的學生難免也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學生身上也有自己的優點,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因勢利導,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從而以點帶面促使學生全面進步。

  二、用個人魅力吸引學生,用文體活動團結學生

  學生只要喜歡你這個老師,就會接受你說的話,願意聽你講的課。

  1、講好課。2、自信、樂觀、向上。3、以教書為樂,以學習為趣。4、每天都有創新。

  三、思想教育與教學想結合

  作為一名班主任,在愛的基礎上嚴格要求學生。但要求要有度,提出一些事項必須要求合理,具體明白,使學生透過努力都能達到。

  她為祖國的花朵默默地耕耘著,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她將用她的青春繼續耕耘屬於一名教師的那片園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