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5篇)
養殖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養殖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養殖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1
在其上任以來,時時以共產黨員的八條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群眾的飢苦裝在心中,從不強調個人榮辱、得失,務實於本職工作,使本村的經濟明顯好轉。村積累穩中有升,現村集體存款8萬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在開展黨員“領航工程”活動中,他能積極投身於其中,時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指明瞭方向,使慶先村38戶貧困戶基本脫貧,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截止xx年慶先村共有250戶看上了有線電視,有220戶用上了程控電話,為全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設,提高支部一班人綜合素質
李春山接任支部書記後,深知要想發展本村經濟,必須取得村民對本屆黨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黨員幹部的素質、政策理論水平上。
(一)是利用“三會一課”集中輔導統一學習。共舉辦各類學習培訓班十五次,在培訓班上鎮黨委書記孫昌順同志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村》為題進行輔導;八一農大教授講解烤煙的栽培技術。在學習中,全體黨員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經常性的學習、受教育、學習新科技,才能增強為村民服務的本領。
(二)是村“兩委”的主要領導帶頭學。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認真記學習筆記,寫心得體會,農閒多學,農忙少學,做到雷打不動。由於村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帶動全村黨員主動、自覺的學習,提高了學習效果,增強了理論水平,提高了幫富致富的能力,對“三個代表”的理解也不斷加深,思想素質不斷提高。同時李書記還率先走入村民中,與之談心,瞭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對黨支部還有哪些意見和要求,並誠心請村民為本村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在其帶領下黨支部成員都能走近村民,確實瞭解村民的飢苦,幫助他們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使村民增強了對黨支部及黨員的信任度,為其能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烤煙生產,發展特色經濟
李春山同志緊緊把握髮展農村經濟產業,從增加農民收入,努力為村民要效益這個工作重點入手,積極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去年春耕期間,許多貧困戶缺乏資金,無力購買春耕生產所需的農藥、化肥。李書記了解情況後,經過多方奔走,先後與農技站、鎮供銷社及個體農資店取得聯絡,為村民解決了10萬多元的農藥、化肥,使村民及時、順利的完成了春耕生產,受到村民的一致讚揚。李春山同志就是這樣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處處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今年春耕期間又為農戶解決了7萬多元的農藥化肥,使今年慶先村的春耕生產得以順利完成。
多年的農村工作經驗告訴李書記,單靠種植大糧作物想脫貧難,慶先村交通方便,土質好,很適合烤煙種植,而且市鎮為擴大烤煙生產,每年都給予優惠政策。慶先村距烤煙收購站較近,發展烤煙生產大有可為。可目前的農民一缺資金、二缺技術,怎麼辦?一連幾個日夜他都吃不好、睡不著,自己領航包扶的那幾戶的條件他很清楚,一個想法在大腦中萌生,他先去作通了幫扶對子中頭腦固執的思想工作,並與信用社和農技站取得了聯絡,為烤煙戶解決了5萬元貸款,十餘噸化肥,解決了農戶的燃眉之急。經過他和菸農的一年的辛苦勞動,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烤煙畝產220斤,均價3.17元。他的領航戶一年脫貧,並全部還清貸款,很多農戶嚐到了烤煙的甜頭,今春又有5戶要求種植,烤煙面積由去年的650畝,發展到800畝,烤煙生產在慶先村前景喜人,成為慶先村的支柱產業。由於整天忙於工作和群眾的生產生活之中,家中事務,自家的農活常常是無暇顧及,妻子經常說:“這個家是我一個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親的人,他們的家才是你家,家裡的事你從來不管。”聽到妻子的埋怨,他總是微笑不語,因為在他心中清楚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
三、領航工程推動三個文明全面發展
透過開展黨員“領航工程”活動,慶先村黨支部在支部書記李春山同志的帶領下,去年43名黨員與38名農戶結成了領航對子,今年有5人加入了被領航的隊伍中。其中有8戶一年脫貧。全體黨員和村組幹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事情增多了,從而增強了農村黨員幹部幫貧致富的能力,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增強了整個黨支部的向心力、戰鬥力。全體黨員幹部經過認真分析村情、民情、地情,又確定了下一步的產業結構調整方案和措施;一是發展養殖業,全村養奶牛12頭,黃牛728頭(其中:改良牛190頭),養羊戶共24戶,共養羊1700多隻,養豬1500頭,家禽4000多隻;二是根據慶先村的實際情況,利用地處潛山區的優勢,大搞退耕還林,建造綠色銀行。截止xx年春全村共造林1400畝(其中人造林600畝,經濟林800畝,同時利用退耕還林的有利時機,有20戶栽種了果樹,22戶栽種草莓,7戶種植大棚甜瓜;三是充分利用人才優勢,慶先村有一批養殖業、種植業等方面的技術骨幹和致富帶頭人,可以為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起到骨幹帶頭作用。透過全體黨員幹部的齊心協力,使方案和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使慶先村的經濟水平和集體集累有了長足的發展。
與此同時李春山同志為了更好地開展黨員“領航工程”活動,開展了黨員與農民搞好“一帶十”式的對接“領航小組”,積極為農民送政策、送資訊、送溫暖,帶領農民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為使“領航工程”工作持久穩定,不走過場,一抓到底,支部建立了“領航工程”記錄簿,實行黨員與困難戶進行幫扶活動 ,確定了“領航”任務、目標及“領航”任務目標的落實情況,任務目標一定三年。
透過“領航工程”這一載體,伴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學習,以支部書記李春山同志為核心的慶先村黨支部,在“領航工程”活動中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共解決生產、生活資金累計20餘萬元,解決修道等急難問題10餘件。慶先村黨支部也先後多次被鎮裡評為先進黨支部,李春山同志xx年榮獲密山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xx年榮獲密山市優秀黨支部書記稱號;xx年榮獲黑臺鎮農業和農村工作先進個人;xx年又榮獲黑臺鎮農業和農村工作先進個人。李春山同志正以他的實幹精神帶領慶先村村民去打造一個輝煌的明天。
養殖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2
趙安榮,女,1966年4月出生,共產黨員,柞水縣豐北河鎮豐河村農民。務農之餘,1984年高中畢業後曾任該村小學民辦教師等,2014年9月,擔任豐河村文書。曾獲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全縣“三八”紅旗手、全縣“五好家庭”等榮譽。
一名樸實的農村婦女,卻有著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透過她不懈的努力,她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當地實際,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帶頭髮展白皮松苗圃種植,並致富不忘左鄰右舍,帶領周圍群眾致富,她思想進步,刻苦鑽研學習科技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在當地是一名遠近聞名的優秀新型農民。
一、白皮松苗圃種植,示範帶頭大家樂
在黨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趙安榮帶頭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進行了白皮松苗圃種植,為了很好的掌握這一新型種植技術,她積極參加政府舉辦的白皮松苗圃種植技術培訓,並專門購買有關白皮松苗圃種植方面的書籍進行自學。經過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種植終於取得了成功,畝產增值達20%以上。看到這種情況,周圍的鄉親們有點眼熱了。在她的鼓勵和帶動下,幾戶村民也以同樣的方法種植了白皮松。雖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於種植的經驗不足,栽植之後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趙安榮一方面不斷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閱、購買白皮松種植方面的資料和書籍,並對其他幾戶村民進行技術指導和幫助,經過這幾年時間的精心管理,他們的`白皮松苗圃種植得到了成效。通過幾年的管理實踐,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種植技術,成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種植能手。與她同時栽植的幾戶群眾收入也一直相當可觀,曾強了他們的信心。由此便調動了周圍群眾進行白皮松苗圃種植積極性,全社進行了50畝的種植示範點,全村白皮松苗圃種植面積一下子達到100畝以上。
二、創新思路,買車搞運輸
白皮松苗圃種植取得了成功,經濟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時,砸人認識到,光靠種地是很難真正發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領頭雁”,就必須另謀出路。經過詳細的調查,她發現,當地的運輸業,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條商機在她的腦海中閃現,於是她決定在當地搞運輸。當她把這個決定告訴家人時,家人被他的這種大膽的想法嚇了一大跳,村裡這麼多人,都是老老實實種地,不也過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從地裡刨出來的幾萬元錢去跑沒有一點把握的運輸,萬一賠了怎麼辦?實無必要抓注一擲再冒風險。無奈何趙安榮吃了秤砣鐵了心,開弓難有回頭箭,始終沒有“商量”的餘地。好在這次抉擇沒有辜負她的一番苦心,給了他豐厚的回報,不僅獲得了高額利潤,更為重要的是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經驗。
三、共同富裕,不忘幫富“窮親戚”
在搞好白皮松苗圃種植,發展好運輸業的同時,她沒有忘記村上的貧困戶,時時關心這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趙安榮不知為別人花了多少錢:有的貧困鄉親蓋房子缺錢,她“贊助”2014元;村裡哪個有病無錢醫治,她就主動送去醫藥費……,趙安榮夫婦義務贍養的6名孤寡老人,都得以頤養天年。她資助的4名貧困學生,其中2人已大學畢業;村裡的貧困人,也漸漸脫離了生活的窘境。咱是黨員,就該切實為鄉親們做點事。
趙安榮搞運輸贏得了豐厚的利潤,雖然讓村裡人看的眼熱,但誰也沒有勇氣去試一試。為此,古道熱腸的李**親自登門勸說,向他們傳授經驗,並把自己的貨運資訊提供給他們。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勸說下,豐河村村民石學軍、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來運輸。
每當提起趙安榮這個人時,村民都會數起大拇指,誇口稱讚。她在農民中樹起一面致富帶頭旗,創先鋒爭優秀,是當地村民學習的好榜樣。聰明的人從不等待機會,而是主動地尋找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利用機會,只有踩在機會的肩膀上,才會取得更高的成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搶抓機遇,不放棄、不氣餒,勤奮刻苦,踏實知足,用雙手和
養殖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3
孫xx生於“三年困難時期”。自記事起,就一直在貧困中煎熬。高中畢業,由於母親患病,生活貧困,她和妹妹不得不輟學務農。
1980年,20歲的孫xx和父親承包了村裡的20畝果園,連續2年的秋冬她都在縣城大街上擺攤賣沙果。1983年,她經人介紹和馬鹿溝村的農民朱世臣結了婚。婚後,她在鎮幼兒園當了老師。但,靠勞動致富的追求,她一直沒有放棄。上班的業餘時間和節假日,她要和丈夫承包小工程。為此,她學會了瓦工活,她還和丈夫種植中草藥,但仍然沒走上致富路。
1997年秋,幼兒園解體,孫xx和丈夫看好了養豬致富這條路。她在電視上看到河北大午技校免費開辦養殖業培訓班,她就去參加了兩個月的培訓。回來後,她用多年的積蓄,在院子裡蓋了簡易豬圈,先後購進種豬、商品豬81頭。
孫xx和丈夫視豬如子,精心餵養,細心照料。但是,令他們始料不及的是,豬購回來的第二天就有10頭商品豬的豬拱嘴和蹄丫起泡、潰爛,不思進食。孫xx害怕了,憑她掌握的知識,豬可能患了可怕的口蹄疫。經獸醫診斷果真是口蹄疫,81頭豬在全家的哭聲中被全部捕殺。
災難,並沒壓倒天生剛強的孫xx,她和丈夫決定在村南山坡地上重新建造標準化豬舍。沒有資金,她就和丈夫靠鐵鍬、尖鎬、獨輪車,硬是平出xx多平米的平地。3個月,整整3個月時間,她和丈夫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她的手磨出了層層老繭,本是很嬌嫩的臉被冷風吹起了一道道血口。但是,看著整齊的豬舍和房屋,她很是欣慰。儘管蓋豬舍很辛苦,但她每天晚間還要堅持學習《豬病防疫》等大量書籍,而且還自費訂閱了《農村新技術》、《中國畜牧》等雜誌。她認為,第一次失敗就在於忽視了對豬的檢疫,教訓是深刻的,也是再發展的寶貴經驗。1998年8月,在經歷了痛苦的反思後,孫xx和丈夫重新籌措資金15萬元,在鎮獸醫站指導下,購進新品種種豬、商品豬292頭。經過精心飼養,當年出欄180頭,純收入2萬餘元。2萬元,雖然距返本相差甚遠,但卻是對孫xx夫婦莫大的鼓舞。
為了降低成本,孫xx和丈夫精心飼養著300多頭豬。她本來是很愛乾淨的人,穿戴也很講究。但為了早日走上致富路,她整日在豬舍裡,整年一套工作服,身上充滿了臭臊味。特別是豬產仔時,他要和丈夫守在豬舍10多個小時。但孫xx無怨無悔。孫感到購買豬飼料成本過高,質量也沒有保障。於是,她到外地學習考察豬飼料加工技術,她按照自己的配方製作飼料,每斤降低成本0.2元。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省資金數萬元,每頭豬增加利潤50到70元。她還改原始的喂溼拌料為喂乾料,增設了自動料槽和自動飲水設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她掌握了豬的疾病預防、治療、去勢、打耳號等各項技術。豬的死亡率始終控制在國家規定標準之內。
1999年和xx年是豬價最低的時候,但孫xx根據資料資訊,提前對市場行情有了準確的估價,先後到黑龍江、左家等地學習考察特禽養殖。引進了番鴨、貴妃雞、火雞、綠殼蛋雞等多種特禽。最多時特禽存欄量近千隻。因為買不起孵化裝置,她就利用熱炕自己孵化。最多時,一次要孵化500枚蛋。每2小時就要翻動一次,她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晝夜守在孵化箱旁。夜裡,多少次她伏在孵化箱上睡著了,多少次又被驚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養豬業最低迷的時候,她的特禽創造價值10多萬元,為養豬業奠定了可靠的經濟基礎。
孫xx發展養豬業10多年來,一直在走自繁自養的道路,規模不斷擴大,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去年,出欄生豬900頭,產值120餘萬元,純收入30餘萬元。今年,存欄生豬近600頭,出欄700餘頭。儘管上半年生豬價格走低,年純利潤仍然可達10多萬元。
孫xx富了,但她又給自己加了一份責任,那就是扶持貧困戶。凡是被有關部門確定的貧困戶到他豬場買仔豬,一律享受半價。有的貧困戶沒有現金,她就賒欠。10多年來,經她扶持的貧困戶達30多戶。林志軍、王兆德、趙永花等都已經成為存欄30多頭豬的富裕戶。至今,她賒欠出的豬仔款5萬多元、飼料款達10多萬元。
孫xx和丈夫終於透過科學養豬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養殖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4
侯亮,男,33歲,漢族,家中6口人,住勉縣老道寺鎮侯寨村五組,主要從事生豬養殖與飼料營銷。
幾年來,他憑著自己特有的頑強與拼搏,憑著一雙勤勞的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打拼,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飼料機2臺,飼料配送車1輛,有現代化大型養豬廠房12棟,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向社會提供優良三元仔豬4000頭,獲利20多萬元,。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萬頭豬養殖示範場”、“養殖業大戶”、“致富帶頭人”。
2000年,目光敏銳、富有經濟頭腦的他看到當地糧食價格低,結構調整路難找、種植糧食收入少,本地有種植玉米、大麥的習慣,飼料資源豐富,又有養豬的基礎經驗,又加上生豬行情看好,每頭豬盈利在100元以上,透過市場調查與分析,他決心走科學養豬致富之路。
2000年7月,他克服沒有資金的困難,採取自己拿一點、親戚借一點、朋友幫一點、向信用社貸一點的辦法,投資近2萬元,建成豬舍20多間,購買小仔豬200頭。剛開始沒有科學技術怎麼辦?還得學習,於是他又從書店抱回厚厚幾本科學養豬資料。很快掌握了生豬的繁育、餵養、疾病防治等一整套養豬技,由於他精心管理、科學飼養、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鑽研和實踐,飼養的仔豬3個月即育肥出欄,當年就出欄肥豬800多頭,淨獲利1萬多元。侯亮從第一批
養豬中嚐到了甜頭,從養殖業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擴大養殖規模,由於科學飼養,當年出欄生豬1000多頭,淨獲利12萬元。
侯亮的手頭有了積蓄,但這些錢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這幾年的養殖實踐中他發現當地生豬品種落後,生產效益差,飼料轉化率低的問題,他決定要解決目前存在於自己場和農戶養殖中的這一難題,他先後到楊凌、四川等地考察,透過調查瞭解後,他決定要甩開膀子大展宏圖,加大投入,擴大圈舍,2002春天,侯亮在親友的幫助下,又投資30萬元,建起現代化的養豬場房,又購買二元母豬200頭,種公豬10頭,實現自繁自養、科學飼養,年出欄肥豬4000頭以上,。年獲利20萬元以上。
侯亮在產業政策的推動下,在省農業廳和市縣政府的重點扶持下,透過引進化良的變肉型豬種,推行標準化生產現在存攔母豬已發展到360多頭,每年向社會提供7000多頭商品仔豬,此外還可向周邊養殖戶提供1500頭優良二元雜交後備母豬,以改良當地的生豬品種。侯亮在自己的豬場裡從品種和飼養管理入手,嚴格實行成本管理,以優良的品種,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有力地帶動了全縣規模化養殖業發展。
侯亮在養豬的道路上發展起來了,但是他總是想:“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熱情地鼓勵鄉親們和
他一起發展養殖事業,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養殖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群眾。為了進一步提高當地農民群眾的養殖效益,侯亮把優良的二元母豬推廣到廣大養殖戶,把飼料轉化率高、生長速度快的三元仔豬提供給養殖戶,並且向他們提供養殖技術及飼料,使他們養豬無後顧之憂。
“以點示範,帶動全鎮”,這是侯亮發展養殖的一大心願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如今,老道寺鎮發展生豬養殖大戶600多戶,平均每戶年出攔在100頭以上,該鎮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之路,使養殖業逐漸成為農村家庭經濟的主導產業,逐步走上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家庭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大大地帶動了本地養殖業的發展,他已成為養殖戶心中一盞不滅的燈塔。
養殖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5
有一種樹,沒有筆直的幹,沒有翠綠的葉,不與楊柳為伴,不與松柏爭美,只有在那個荒涼的大地上獨自生長,它就是紅柳樹。在富蘊縣喀拉布勒根鄉,陳邊蕊和張邦榮夫婦就如同紅柳樹一樣紮根在喀拉布勒根鄉喀拉塔斯村。
陳邊蕊和張邦榮家共有5口人,陳邊蕊是一個個體戶,經營煤場;丈夫張邦榮,中國共產黨黨員,退伍軍人,搞運輸,經營空心磚廠。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張政輝在烏魯木齊武警部隊參軍。女兒張慧怡出嫁後和丈夫一起留在家中幫忙。家裡還有79歲的老母親。他們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一、像紅柳一樣紮根於貧瘠的土地
1986年,陳邊蕊不顧家人反對,嫁給什麼也沒有張邦榮。張邦榮是家中的老大,嫁過去後就要跟他的四個弟弟和一個老母親一起生活。陳邊蕊嫁過去以後,沒有嫌棄家中的任何人,每天裡裡外外的忙乎,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丈夫外出幹各種工作,掙錢養家。一大家子要生活,孩子也出生了,到處都要用錢。面對現實,她們正視生活中的困難,憑著如紅柳般的堅韌精神,白手起家,在鄉里開辦了第一家煤場。後來,隨著資金積累,夫婦倆又開辦了空心磚廠,靠著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誠待人,以信為本的經營理念,煤場和空心磚廠生意日見興隆。她們夫婦倆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她們一邊照顧老人孩子,一邊創業,像紅柳一樣紮根於貧瘠的農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幸福的生活。如今,兄弟們在哥嫂的幫助下,都已經成家立業。
二、結出一枚枚尊老愛幼的果實
陳邊蕊在生活中尊老愛幼,自結婚就和婆婆一起生活,對待婆婆平日裡噓寒問暖,生病了端茶倒水。每逢老人過生日,陳邊蕊都要給婆婆買一身新衣服。她常說: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關心照顧好老年人的生活,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要求也是應盡的責任,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的財富.在父母的言傳身教的影響下,陳邊蕊的兩個孩子也很孝順懂事。女兒張慧怡,昌吉衛校畢業,現和丈夫一起協助父母經營煤場和空心磚廠;兒子張政輝以父親為榜樣,光榮參軍,現在烏魯木齊武警某部隊服役。
三、擎起生命中一片片愛的綠意
有人說,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麼這種愛是小愛。陳邊蕊一家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種大愛。他們一家一直樂於關心鄰里,只要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話不說,儘可能地給予幫助,她們一家的口碑在村裡一直很好,誰家有事都愛找她們幫忙。有誰家孩子上學缺錢,就問陳邊蕊夫婦借;有誰家>婚喪嫁娶,就請陳邊蕊夫婦幫忙;有誰家需要修房子,就找陳邊蕊夫婦幫忙……陳邊蕊夫婦從來不推辭鄉親鄰居的求助,遇到求助又出人又出錢,還出剷車。2010年冬天大雪,道路不通,張邦榮自發的用自家的剷車給鄉親們推開一條路。巴列爾茨村五保戶託海、葉爾蘭年老體弱,還患有殘疾,女兒智障,2012年,陳邊蕊一家透過該鄉愛心驛站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認領這家窮親戚,每年冬天,陳邊蕊一家都會免費供應託海家人燃煤,讓他們能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如今,每一年為貧困戶送煤已經成了夫妻倆的共識,每年夫妻倆都給貧困戶送煤。居民們親切的稱呼他們為愛心溫暖使者.
四、綻放一串串燦爛的公益之花
陳邊蕊一家富裕以後不忘鄉親。她們就像紅柳一樣,獨自在沙漠綻放著那一串串不起眼的小花,裝扮著沙漠的春天。她們一家非常熱心公益事業,不管是鄉里還是村裡的公益事業,她們都積極參與,捐錢捐物,出人出力。陳邊蕊作為社群十戶長,她積極調解鄰里糾紛,宣傳各類惠民惠農政策,認真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組織社群居民開展十戶聯防、鄰里>守望,並經常性對居民進行法律法規知識、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知識的宣傳教育,維護社會穩定、反對民族分裂和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和社群居民經常性地開展平安宣傳,積極組織居民戶參與平安建立工作等。她還組織社群婦女成立了女子健身舞蹈隊,自掏腰包2000元為舞蹈隊購買演出服裝,現在,逢年過節舞蹈隊都活躍在鄉村的舞臺上。近年來她多次被縣婦聯、鄉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好媳婦等光榮稱號。
陳邊蕊一家就如紅柳一樣,堅韌不拔的紮根於貧瘠的戈壁,就這樣正直挺拔、堅毅頑強、無私無畏的生長、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