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精選15篇)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

  在華夏大地,一條條高鐵線縱橫穿越,連線起遼闊疆土的錦繡河山,見證著國家的發展前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精選15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1

  今年是一個特殊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很多人久居不出。特殊之年,迎來“十一”特殊的黃金週,中秋節與國慶節撞得個滿懷,濃濃家國情,讓久違了的人們喜出望外,紛紛走出家門,飽覽祖國河山,一享雙節快樂,而成就人們快捷出行的,絕對少不得中國高鐵。

  欣喜的是,10月1日至8日,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賞風景、看發展、講成就,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8天8條線,帶你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即便居家也可感受到祖國一日千里的發展新氣象和無限好風光。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的是中國美景。8條高鐵線路,讓神州無限風景盡收眼底。當然,中國高鐵本身就是一道絕美的風景線,也是一個奇蹟。今日,高鐵成為大多數國人出行的首選,對於我們來說,高鐵進入我們的生活彷彿一夜之間。截至2015年底,從冷溫帶到熱帶、從零下40度到零上40度,沿海到內陸、從高緯度嚴寒地區到高原地區,中國建設的高速鐵路總里程已達到1.9萬公里,覆蓋了16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十三五”以來,鐵路建設科學有序、突飛猛進,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14.5萬公里,高鐵3.8萬公里,其中4.5萬公里“八縱八橫”高鐵主骨架投產規模可達3.3萬公里左右。高鐵是一條快捷方便、風光無限和給全國人民帶來多多獲得感的幸福路,將越來越美。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的是中國崛起。京廣高鐵,是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也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國家戰略大通道。京滬高鐵,是一條一次建成、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從往返需要兩天,到夕發朝至,再到全程不足5小時,鐵路的發展一次又一次縮短著京滬之間的時空距離。哈大高鐵,乘上北糧南運的“糧食班列”,領略糧食生產基地的收穫景象。合福、杭黃高鐵,被稱為“最美高鐵”。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高原線路里程最長、環境最為惡劣的鐵路。貴廣高鐵,讓“返鄉摩托車大軍”不再無奈“走單騎”。成昆鐵路,被聯合國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京張高鐵,開創高鐵自動駕駛先河。條條高鐵,無不見證中華民族之復興崛起,更成為中華民族進一步復興崛起的基石。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的是中國信心。中國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億萬人民的出行快捷、方便、享受,作為新時代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大動脈,帶來的更是中國經濟的大發展,無論高原山區、沿海內陸,高鐵通向之處,就是經濟快速發展繁榮之處,八縱八橫,全國築網,中國高鐵就是一列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速列車,讓中國在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道路上高歌猛進。中國高鐵發展的每一步,無不帶給全國人民發展前進的信心。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站在“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坐著高鐵看中國,更讓我們自信堅毅,一往直前。

  坐著高鐵看中國,越看越提勁。四通八達的中國高鐵,跑出了中國人民美好的生活,跑出了中國人的自豪感,祝福中國高鐵,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在民族復興新的征程上一日千里,賓士向前。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2

  一百多年前,回想老京張鐵路動工之時,竟沒有一寸鐵路是中國自己造的,甚至還有外國人狂妄斷言“中國造此路之工程師尚未誕生!”。“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在《敬告青年工學家》中疾呼:“莽莽神州,豈長貧弱?曰富、曰強,首賴工學。”在詹天佑的帶領下,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客服重重困難、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戰勝了沿線的崇山峻嶺、千溝萬壑,建成了第一條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並投入運營的鐵路。

  如今,作為世界上運營時速最快的智慧鐵路,自動駕駛、智慧體檢技術的率先應用,“新京張”填補了一項又一項空白的“世界之最”。“新京張”、“老京張”百年跨越,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更彰顯中國 科技創新發展“硬實力”。毋庸諱言,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科技存量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堅定不移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過程,就是要做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從縮小差距到追趕並跑,最終實現領跑時代。以京張高鐵上飛速賓士的復興號為例,與和諧號相比,復興號在涉及的兩百餘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而軟體則實現了全部自主開發,稱得上具有純正血統的“中國製造”。中國高鐵技術的發展過程說明,落後跟跑是發展的必然過程,但是唯有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實現再創新,才能獲得具有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

  自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事實證明,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沒有掌握核心科技就意味著隨時都有可能被人“卡脖子”、“拉後腿”。只有不畏挫折、敢於試錯、迎難而上,將關鍵核心技術牢靠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提升國際競爭力和保障國家安全上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時期,我們完成了許多壯舉,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攀登上更多的“科技高峰”,讓世界見識到中國智慧的強大力量。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3

  國慶假期,觀看《坐著高鐵看中國》已經成了我們家晚餐後的必看節目。“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全息形態展示的沿途美景,顯示著祖國的發展和富強,讓我們不出家門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有“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的重要“一縱”——京廣高鐵;有中國第一條採用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智慧化高速鐵路——京張高鐵;世界上首條高寒地區高速鐵路——哈大高鐵等,中國高鐵飛馳在崇山峻嶺間,穿梭在繁華都市裡。

  看著中國鐵路的發展,欣賞著沿途的美景,退休多年的爺爺摸著雪白的頭髮,不禁眼角溼潤,感慨良多:“作為蒸汽火車的老司機,激動喲!”我好奇地問爺爺:“什麼是蒸汽火車啊?”

  爺爺彷彿陷入了久遠的回憶中:“蒸汽火車是以煤為動力、使水變成蒸汽推動活塞使火車執行的,速度大約60公里/小時,我每次下班都是黑泥人一樣的,哈哈哈哈……”我彷彿看到爺爺眼角笑出了眼淚,瞬間又一閃藏到了深深的溝壑裡。

  爸爸感觸頗深地接著說:“是啊,我剛上班的時候,是內燃火車司機,柴油做燃料,速度100多公里/小時,現在開了高鐵,電力推動,速度可達到350公里/小時,應該是‘千里江陵半日還’了,國家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啊!”

  我激動地說道:“我知道,我知道,‘復興號跑得快,北京轉眼到上海’那我們跟駕著筋斗雲的孫悟空差不多了啊!”

  爺爺和爸爸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不放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高鐵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交通便利、安全可靠、出行受環境影響小,更是民族的自豪感,因為這不僅僅是交通的發展,更是軌道供電、通訊訊號、線路工程、自動化、土木工程、電氣資訊等協同發展,代表了國家的進步和團結。我堅定地說:“爺爺,爸爸,我也要做一名優秀的火車司機,牢牢地握住接力棒,為祖國的交通發展作貢獻!”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4

  夢想是美麗的,夢想是珍貴的,夢想是有力量的。我們偉大祖國也有夢想: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不僅是中國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近日,我有幸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坐著高鐵看中國》。紀錄片詳細記錄了我國高速鐵路透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運營旅程達萬公里,佔全球高速運營旅程的60%以上,列世界第一。期間,陸續修建了創造世界試驗最高速度的京滬高鐵、運營旅程最長的京廣高鐵、世界第一條環島高鐵,每天執行動車組達到4000多組。同時從高鐵線路、高鐵列車、高鐵訊號、高鐵運營等各環節,充分體現出中國高鐵在近幾年來高速發展,全面展示了中國高鐵震撼人心的發展成就。

  高鐵之快,快在速度,更快在炎黃子孫的心頭!一百多年前的奇蹟和今天高鐵的奇蹟告訴了世人:中國,就是一個奇蹟!奇蹟不會停止,奇蹟將會不斷地發生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在觀看了《坐著高鐵看中國》後,我感慨萬分:既為我們偉大祖國在實現中國夢的程序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從一無所有,到構建起完備、成熟的技術體系,這一切既坎坷曲折,又波瀾壯闊。當中國邁入高鐵時代,高速鐵路不僅為人們構築起生活新時空,也為社會提供了優質的公共產品,併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5

  1970年竣工通車的老成昆鐵路,被聯合國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

  在空間維度上,作為“三線建設”生命線的成昆鐵路,是連線川滇兩省的鋼鐵大動脈;在時間維度上,已建成通車整五十年的成昆鐵路,連通了中國幾代建設者的心血、理想和信念。

  74歲的陳大平是成都鐵路局退休職工,他說:“我把這條鐵路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我自己修出來的鐵路,我要自己養護它,而且我也想我的下一代,我的子孫都要在這個鐵路上服務到底。”他的兒子和孫子確實相繼投入鐵路事業。這種精神正是激勵中國人幾千年的愚公移山精神。

  成昆線建設於技術條件相當落後、物質資源相當匱乏的年代,當年的許多困難今天已經不復存在,“每前進一公里就有兩名建設者犧牲”的悲壯更不會再重演。時代在進步,精神之光不熄。“敢於吃苦、敢於奉獻、敢於犧牲”的老成昆精神代代傳承,“勇於挑戰、勇於拼搏、勇於擔當、勇於創新、勇於超越”的新成昆精神發揚光大。

  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技術如何進步,我們的征途永遠會有困難。只有敢於挑戰、敢於作為,才能在“不可能”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出可以通行的道路。在“鐵路禁區”將鐵路修成,這項壯舉本身就成了一面向後來者展示人類力量的旗幟。

  建設者常給人樸實無華的印象,其實他們在大地上一筆一畫寫下了最浪漫的篇章。

  從五十年前的成昆鐵路,到現在四通八達的高鐵,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的“實物作品”。這些不斷更替的“人類的痕跡”,訴說著人類所能取得的成就。人們總是如此關注基建,也是因為這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改變世界”的方式。

  我們生活於雙重“網路世界”中,一重是虛擬的、智慧的數字網路,一重是現實的、粗重的'、鋼鐵水泥的的網路。這兩張網已經開始交融,只是我們永遠不該忘記,進步的起點遠早於滑鼠鍵盤觸控式螢幕。那時候一切還沒有那麼高科技,但是沒有當初的篳路藍縷,就沒有現在的強盛與富足。

  今年,四川涼山18歲的女孩阿爾克洛成為52年來村裡第一個本科生。她說,希望將來回鄉,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藉助網路,我們可以足不出戶看到阿爾克洛的模樣,聽到她的聲音“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像雄鷹一樣展翅飛出大山”,被她的故事打動。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對大山深處的阿爾克洛們來說,光有網路聲援是遠遠不夠的。好訊息是,2023年成昆複線預計全線貫通,屆時動車將駛進大小涼山,書寫更多鼓舞人心的故事。

  “不言青絲與白頭,甘灑熱血寫春秋。人於天地間,不回頭。”這是成都供電段作業車司機廖平創作的歌詞。唯有建設,不負韶華;唯有建設,讓世界越來越美好,讓越來越多的人被溫柔以待。

  對建設者最好的致敬,就是承繼他們的願景和使命,投身於壯闊而有意義的建設事業當中。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6

  每年最早呈現出“年味”的地方是哪?相信很多人都會說——火車站。沒錯,春運散發出的年味總是早於春節。今年的中秋國慶長假,早就被因為疫情打亂春節計劃的中國人當成了“年”來過,全國各地火車站裡熙熙攘攘、迎來送往的人群,也理所當然地給了我們春運的感覺。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10月1日至8日推出的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的鏡頭裡,我們看到了久違的春運般的高鐵客流,看到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復甦中的中國,寬廣美麗的土地上不僅有一路向前奔跑的中國速度,還有中國人集體散發出的熱氣騰騰的生活氣息。

  獨一無二的國家戰略大通道京廣線,所經區域人口占全國四分之一的京滬線,領略糧食生產基地收穫景象的哈大線,邂逅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的合福線、杭黃線,翻越“世界屋脊”、賞大美風光的青藏線,83.3%的路段處於橋樑上或隧道中的貴廣線,開創18項中國鐵路之最的成昆線,在中國鐵路之端暢想冬奧冰雪世界的京張線——《坐著高鐵看中國》8天8場直播,全景式展示了“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直播也展示了很多細膩貼心的細節:火車站無處不在的安全保障設施、高原之旅出發前該做何準備的講解、3分鐘內數一數高鐵過了幾條隧道的趣味問答……還有鏡頭中那些開心的面孔:那個跳著喊“我要去迪士尼”的小女孩,那個第一次帶媽媽坐高鐵、說著“她開心我就覺得很值”的年輕人,那個滿足地表示“家人在一塊兒就是幸福”的孕婦乘客……或許,讀懂直播中的這些細節,才能讀懂中國高鐵、讀懂中國人。

  透過細節,體會歲月靜好的感動。

  國慶與中秋的合體非常不易,19年才能遇到一次;中秋國慶這個能到處遊玩的8天長假同樣來之不易,如今的歲月靜好是靠很多人用很艱難的方式換回來的。《坐著高鐵看中國》10月1日的節目安排了分別從北京、廣州出發的兩列高鐵相向而行在武漢相聚,這樣的細心安排,寓意不言而喻。2020年的武漢,是中國的痛點,也是中國的驕傲。隨著主持人的介紹,網友們看到黃鶴樓、長江大橋都恢復了往日熙熙攘攘的生機,也切實體會到了“甦醒”這個詞放在武漢身上時的貼切。去看看戰“疫”大考後繁忙的武漢吧,你一定能對歲月靜好這四個字產生更深刻的感觸。

  透過細節,尋找詩意與遠方的美好。

  踏上“最美高鐵”合福線、杭黃線的行程,在千島湖體會航拍下的美景,在錢塘江觀看波瀾壯闊的驚濤拍岸;乘著世界上第一條高寒高速鐵路哈大高鐵,去東北領略“金色海洋”的別樣魅力;在“世界屋脊上的鋼鐵大道”暢遊青藏高原、探秘可可西里、俯瞰納木錯、翻越唐古拉山……“我們是去廈門拍婚紗照的。”“我去看外婆,去參加小姨的婚禮。”“我看著人來人往就高興啊,因為人多代表大家日子過得很好,才有閒情出來走走。”——無論是把行李箱當成玩具的孩子們,還是舉著相機拍攝窗外風景的年輕人,抑或對著鏡頭豎起大拇指說“好”的老奶奶,直播中每一個旅途中的普通人,都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發自內心的熱愛。

  透過細節,享受“說走就走,說回來就回來”的便利。

  “兩三年前從江蘇到樂山還需要一天的時間,您看剛才這位大哥說了,現在9個小時的高鐵就到了。”在8場直播中,“交通圈”成了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彙。因為有了哈大高鐵,東北三省形成了以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4座城市為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凌晨從大連上岸的海鮮,中午就能端上哈爾濱的餐桌;因為有了貴廣高鐵,早上在貴州榕江採摘的黃瓜,晚上就可以送到廣州、香港市民的餐桌上……此外還有大家早已熟知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都是得益於“賊快、賊棒、賊舒服”的高鐵,而讓我們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透過細節,看到中國人勇敢奔跑的底氣。

  坐著高鐵看中國,讓網友們不僅感受到了祖國的廣袤富饒,更瞭解到了祖國繁榮富強背後從未停止過的拼搏。在京哈線上,我們知道了零下40度的“技術突破”與“380高寒車體”的領先地位;在成昆線上,我們知道了這是20世紀人類戰勝大自然的奇蹟之一;在京張線上,我們不僅知道這是一條見證了中國人自強之路的“爭氣路”,還知道了它被稱為中國“最聰明”的高鐵,是我國第一條採用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時速達到350公里的智慧化高鐵……這些,都是鐵路人的底氣,也是中國人的底氣。

  高鐵代表著中國速度和中國廣度,8天8條高鐵線路的旅程雖然已經結束,但每一箇中國人從中收穫的力量與希望卻是無窮的。8天的旅程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高鐵寫下的變“不可能”為“可能”的豪情,看到了山河無恙、人民安康的溫情,看到了全社會一步步走向復甦的熱情,看到了在這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第一個長假裡,那麼多中國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高鐵拉近了中國各地區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距離,加快了中國人共同富裕的步伐,也給熱愛生活的中國人增添了更多奔跑的力量。坐著高鐵看中國,最終看到的,不就是中國人熱氣騰騰、蒸蒸日上的生活嗎?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7

  路網縱橫、四通八達;人便其行、物暢其流;中國高鐵、領跑世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中,中國鐵路以奮鬥者的姿態,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成就了交通領域的鴻篇巨帙,為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了重要力量。

  高鐵賦予美好生活無限嚮往。“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亙古通今,人們對“詩與遠方”的浪漫嚮往從未停止。奈何往昔交通的“從前慢”、亦或其他種種忙碌,踏遍大好河山唯有寄情於詩歌當中。時間是神奇的變數,輪緣記錄奮鬥的軌跡,出行的變化尤為真實。伴隨著中國鐵路的鏗鏘足音,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2小時暢行,京滬4小時、京廣8小時,早飲廣州茶、晚嘗北京鴨……高鐵速度跑出了生活便捷和美好,曾經暢想的“說走就走”旅行變成了現實。今天,以高鐵為代表的現代化出行方式,不僅成為小康生活、品質生活的代名詞,也為交通出行在舒適、高效、便捷等維度上樹立了新的標杆。

  高鐵賦予城市發展無限活力。高鐵是促進不同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的一個有效工具,同時又能使社會資源形成了巨大“吸附效應”向更有利的方向集聚。事實證明,廊坊因京滬高鐵融入高鐵“朋友圈”,為打造電子資訊產業叢集和休閒商務中心奠定了堅實交通基礎。孔孟之鄉曲阜得益於京滬高鐵的開通,遊客數量節節攀升,國內知名品牌連鎖酒店幾乎都在曲阜開了店。滄州、德州、棗莊、徐州、南京、宿州、蚌埠、常州、崑山等城市,也紛紛因地制宜規劃實施沿“京滬高鐵經濟帶”一體化建設,有效提升了城市綜合實力……一幕幕生動的場景中,展現的是高鐵給人們帶來的真實改變。對個人而言,這些改變幸福而溫暖;對國家而言,這些改變迅猛而有力,共同鑄就全面小康路上的堅實腳印。

  2020年是個圓夢之年。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時期,中國鐵路加速奔跑,車輪滾滾彰顯使命擔當。2016年至2019年,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累計完成鐵路基建投資17726億元,佔投資總額的77.3%;新增高鐵里程1.3萬公里,佔同期全國高鐵投產里程的81%。部分貧困地區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邁入高鐵時代……持續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擴大交通版圖,寄託著交通扶貧的願景,努力把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變為現實。這是中國發展的標誌,更是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的體現。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8

  在華夏大地,一條條高鐵線縱橫穿越,連線起遼闊疆土的錦繡河山,見證著國家的發展前行。《新聞聯播》從10月1日起推出【“十三五”成就巡禮·坐著高鐵看中國】系列報道,沿著四通八達的高鐵網,講述神州大地的發展故事。

  穿山越嶺疾如風,萬里行程一日中。從白山黑水到彩雲之南,從大漠戈壁到江南水鄉,無數銀龍穿雲破霧,貼地飛行,奏響新時代偉大復興的壯麗樂章,展現流動中國的美麗畫卷。

  坐著高鐵看中國,感受流動中國的滄桑之變。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引領,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發展勢頭之迅猛令人驚歎不已。截至2020年7月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3.6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一座座高鐵站,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點綴華夏熱土;一條條巨龍,將神州大地串點成線,助力沿線城市邁入“同城時代”,讓國人的出行變得更為便捷。架起中國橋、鋪設中國路、駛動中國車、建造中國港、搭建中國網……科學技術不斷髮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助力流動中國步履鏗鏘、暢行四方。

  坐著高鐵看中國,領略流動中國的創新之盛。從引進吸收到自主創新,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運營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速鐵路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網際網路、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北斗導航等新技術的綜合運用與創新,推動高鐵的發展。刷臉進站、接續換乘、自主選座、車站VR導航、高鐵WiFi、網路訂餐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及貼心服務,讓“說走就走”的旅程更加方便、快捷、溫馨。科技創新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讓乘客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上一層樓。

  坐著高鐵看中國,體驗流動中國的綠色之美。低能耗、大運力的高鐵,本身就是節能環保的代表,同時在鐵路的建設和運營中,秉承綠色、和諧的理念,注重生態環保。截至2019年3月,長三角6334公里宜林鐵路地段已綠化5446公里,綠化率達86%,已運營鐵路綠化成果顯著。貴廣高鐵建設期間,採用了臨時聲障屏、大型汙水處理淨化系統、高效能混凝土等措施,保護沿線的19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水源保護地等。為減少對沿線自然保護區的影響,西成高鐵建設過程中重新選取變電所地址,盡力保持生態原貌,並加裝防護網、驅鳥裝置。隨著沿線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一路的風馳電掣中,“火車林中行,人在畫中游”的願景逐漸變為現實。

  馳騁在神州大地上的高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改變著國人的生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讓我們乘坐高鐵,感受流動中國的繁榮發展活力,傳承一代代鐵路人艱苦奮鬥、不斷創新的偉大精神,繼續譜寫新的輝煌。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9

  在國慶期間中國鐵路向我們發出邀請,共赴一場不同凡響的火車之旅。

  第一天“京廣高鐵”經世界最長高鐵聚首英雄城。第二天“京滬高鐵”領略中國高鐵標杆的速度與激情。第三天“哈大高鐵”去世界首條高寒高鐵賞北國風光。第四天“ 合福、杭黃高鐵”來“最美高鐵”沿線觀南方麗景。第五天“青藏鐵路”沿壯美天路登雪域高原。第六天“貴廣高鐵”從西南山區直通粵港澳大灣區。第七天“成昆鐵路”坐慢火車,親臨世界鐵路建築史上的奇蹟。第八天“京張高鐵”乘智慧復興號,見證中國高鐵如何驚豔全球。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10

  雖然在值乘途中,沒有機會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紀錄片《坐著高鐵看中國》,但還是利用途中交接班回休息車後和終到杭州庫停時間,透過手機網路觀看了影片。

  片中詳細記錄了我國高鐵透過近些年的高速發展,運營里程已佔全球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8天8條主線,帶你走遍大好河山”,這話所言不虛。我國近些年陸續修建了世界試驗最高速度的京滬高鐵、運營里程最長的京廣高鐵和世界第一條環島高鐵等,這充分展示了中國高鐵振奮人心的發展成就。

  在觀看此片後,使我為我們偉大祖國在實現中國夢的程序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當中國邁入高鐵時代,高速鐵路不僅為大家構築起生活新時代,也為社會提供了優質的公共服務,併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的人生觀、價值觀也都在跟著時代節奏不斷變化,人們對於生活的追求也不再是單單的滿足於吃飽穿暖,而是更加註重精神文化上的補充。該片的宣傳既滿足我們在短時間內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願望,也是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中國高鐵作為最舒適、最便捷的出行工具之一,已經開行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可以快速拉動全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這一點我們有目共睹。安全、方便、快捷的鐵路正在成為大家出行的首選,讓每一位乘坐高鐵的人們無不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快樂。

  在目前已開行的高鐵中,“呼張高鐵”不僅是內蒙古自治區進京的快速客運通道,也是國家鐵路網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呼張高鐵專線與京張高鐵專線銜接在一起,對加強內蒙古與首都北京的經濟聯絡,滿足區域間客流運輸需求,實現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進京普速列車到現在的進京高鐵列車,我們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和輝煌,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的奮鬥與拼搏。中國鐵路的蓬勃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勁動力,這就是中國鐵路、中國速度!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11

  最近有個叫《坐著高鐵看中國》的節目很火,利用國慶8天假期的時間,乘坐高鐵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展現了我國高鐵路網的高度發達與便捷。

  如今,高鐵已經改變了生活,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高鐵縮短了人們路途中的時間,提供了經濟實惠的票價,更大大提高了人們路途中的幸福指數,無論是出行還是出遊,都帶給人們極大的便利。然而,高鐵給我們帶來的,遠遠不止是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它的出現和發展,不但使我們在經濟、文化、生活、觀念上發生變化,還將深刻地影響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鐵路沿線生活的人們,異地工作、異地戀愛、異地買房、異地旅遊、異地消費、異地生活,所謂“異地”,最終將只是一個行政區劃的概念,交通上的阻隔將越來越小。高鐵站點地區可以成為城市新的活力中心,既是交通中心,也是商務中心,同時還可能成為城市生活中心,高鐵將帶來城市地位的重新洗牌。

  中國高鐵的發展迅猛,讓世界大跌眼鏡,外國人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一個領土這麼大,人口這麼多的國家能夠把高鐵搞得這麼有聲有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點就是市場的需要,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是最需要、也是最適合高鐵的國家”,他的地域性,人文性註定了中國的高鐵必將騰飛,其次就是起點高,中國高鐵確實建的晚,然而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運用引進國外技術,之後再改進,早早就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最後就是效率高,創造力強,還記得中國鐵建在土耳其修建高鐵,一夜架起百餘根電線杆,震驚海外,土耳其兩天才弄7根,如果不是中國的公司,不知道哪年才通車,而經過測試,電線杆的誤差在毫米級,完全達標。

  中國高鐵是能改變21世紀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基本格局的戰略性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今中國是高鐵的時代。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12

  10月1日至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澎湃新聞、現代快報、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推出“坐著高鐵看中國”主題宣傳活動。據統計,網上相關報道近10萬篇次,系列直播平均單日全網閱讀量超過2億次。(來源: 10月9日人民日報)從京廣到貴廣、從滬昆到京張,每天跟著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一起看祖國的山川河流、風土人情,一起領略中國高鐵給中國帶來的變化,在我的印象中,中秋國慶長假8天,央視每天大範圍、大篇幅的報道高鐵新聞還屬於首次,心裡面也由衷的感嘆作為一箇中國人是多麼的自豪。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了許久不見的煙火氣。坐著京廣高鐵到長沙,據瞭解長沙的黃興步行街人流攢動,在茶顏悅色、文和友等店鋪面前排隊的人絡繹不絕,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小時;在雲南、在武漢等等全國各地的飲食街、熱門打卡地,排隊的人總是不少。中國人眾志成城經歷了艱難的抗疫,我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我們的中國高鐵經受住了歷史考驗,“中國列車”沒有減速,依然飛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路上。在這歡騰的節日氛圍裡,一長條排隊的隊伍中看到了這親切的煙火氣息,那是竄起中國偉大夢想的幸福氣息。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了中國蓬勃發展的勢頭。中秋國慶八天假期各大景區遊客激增: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各大高鐵站客流量激增:長假期間,全國鐵路日均傳送旅客量超1200萬人次,超出節前預測的2成左右。其中10月1日當天,鐵路以1509萬人次創疫情發生以來單日旅客傳送量新高。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春節7天長假人們都不能走親訪友,探親旅遊,中國按下了暫停鍵。但是經過14億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我們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人們的生活逐漸恢復了正常。在這個中秋國慶8天長假中,人們將春節不能走親訪友、旅遊的遺憾全部彌補了回來,這一組組可喜的資料有力地證明了中國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取得的成績,中國的經濟復甦速度讓全世界感嘆,也看到了中國蓬勃發展的勢頭。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了震撼人心的中國力量。10月7日央視成昆鐵路直播中,名為沙馬拉達的“懸崖車站”震撼人心。成昆鐵路是一個曾被外國專家稱為修築鐵路禁區的地方,中國人在1970年建成了成昆鐵路。近1100公里、30多萬人參建、2000多人犧牲,橫絕之地得以開出坦途。貴廣高鐵“83.3%路段處於橋樑上或隧道中”。作為我國首條連線大西南和大灣區的高速鐵路,它將貴陽到廣州的通行時間從20多個小時縮短到最快4小時。“中國高鐵為什麼這麼快?”“儘量走直線。”“高鐵遇到山怎麼辦?”“打隧道、建橋樑。”直播中,記者用最平實的語言向公眾解釋,為什麼中國高鐵可以“這麼快”。正是這種“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中國高鐵奇蹟背後的奮鬥精神,成就了中國高鐵,也凝聚了震撼人心的中國力量。

  坐著高鐵看中國,這一條條“銀線”串起了中國的大城小鎮,讓我們看到了沿途瑰麗的中國風景,體會的是中國變遷,感受到的卻是震撼人心的中國力量。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13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阡陌縱橫網路。“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2019年一份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對未來的“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進行了明確而詳細的描述。規劃從起初的“四橫四縱”到如今的“八橫八縱”,簡單的數字增長背後是我國高鐵網路不斷被完善的結果。如果說“八橫八縱”描繪出了高鐵網路的“骨骼”,那麼推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等交通建設正在細化著高鐵網路的“毛細血管”。2019年的中國高鐵總里程已突破了3萬公里,而這個數字還在高速增長,透過不斷建設完善高鐵網路,為民眾打通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同時,也將打造一張阡陌縱橫、通達全國的更便捷高鐵網。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偉大工程巡禮。有“天路”之稱的青藏鐵路,大部分線路處於“生命禁區”,在千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的環境上解決了世界級難題——修建鐵路,堪稱工程奇蹟;京張高鐵,是中國第一條採用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系統進行導航,實現了世界首次時速350公里的“自動導航,自動駕駛,自動停車”的智慧高鐵。從塞外苦寒之地到西南原始秘境,從江南煙雨的水鄉到一馬平川的中原,從高懸橫跨山高谷深到“蛟龍潛底”的海底高鐵,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攻堅克難的鐵路建設者不畏難、不畏苦,在地理風貌千差萬別的神州大地上完成了一項項的工程奇蹟;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偉大工程巡禮,也是對修建者最真誠的致敬。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美好生活嚮往。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系列也報道了這麼一個小故事,因高鐵的便利,無錫的吳女士得以每天往返於上海的單位和無錫的家中,這樣的“雙城記”故事只是大都市跑通勤的一個縮影。以長三角經濟圈為代表的最具活力地區,也是中國當前最完善、最稠密的高鐵網路,這樣一張網路還在被編織得更細密。同時,開發新一代智慧高鐵也將帶動新材料、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拉動機械、資訊、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產業的升級,將撬動萬億元級的大市場,激發區域發展的巨大動能。因高鐵而興,因高鐵而美好,日趨完善的高鐵網將讓民眾得到更多地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

  坐著高鐵看中國,體驗縱橫華夏高鐵網帶來的便捷,體會偉大工程背後的不易,感受身邊民眾對美好生活最質樸的嚮往,每一段高鐵旅程都是日後美好地回憶!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14

  中國高鐵是中國發展的見證者,記錄者。高鐵穿過名山大山,飛架大河。《坐著高鐵看中國》展現了高鐵沿線的美麗風景和沿線城市風土人情。

  第一期節目從三個高鐵路線說起,從北上廣三個城市出發集聚武漢,讓我感受到疫情好轉後的中國依舊壯美,山河無恙,從中更深切地體會到祖國強大。

  坐著高鐵看中國,見證中國速度。中國高鐵的發展向世界展現中國速度,華北地區京張鐵路的建設打破了中國不能自主建成鐵路的定言,展現自強中國,世界高鐵看中國,中國高鐵看京滬,我國鐵路時速從35公里到350公里,領先中國,超越中國,體現了我國現代綜合國力的飛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我第一次做高鐵是在日本,那時候叫新幹線,我就覺得好快好快,但是我國高鐵達到了時速350公里,超越了日本。“千里江陵一日還”“一日看盡江南景”成為現實,中國鐵路飛馳,從南到北,在祖國大地上,縱橫交錯,是中國高鐵大動脈。隨著高鐵建設技術的不斷提高,建成了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在詩人李白寫下“蜀道難,行路難”“猿猴欲度愁攀援”的詩句的四川,建起了成都鐵路。中國鐵路遍佈30多個省市,便利了人們的交通與交流,讓“說走就走”成為常態。中國速度,就體現在中國鐵路,中國高鐵的成績令國人感到自豪。

  坐著高鐵看中國,感受城市文化。坐上高鐵。望向窗外,祖國的美麗風景在眼前搖晃。從北京出發到達武漢的幹線車廂上,正逢國慶與中秋相擁,車廂裡也佈置了國旗,燈籠讓旅客感受親切又和諧的節日氣氛。車內是流動的世界,而車外是多彩的風景?高鐵沿線有很多千年文化古城讓我們去欣賞,去拜訪。正定古城就是一座高鐵直達的千年古城建築博物館,古城牆,古樓,古塔,古樹全都散發著古代文明的氣息。安陽一座以甲骨文為名片的城市,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高鐵就從此經過。京廣鐵路從黃鶴樓旁邊經過,登上黃鶴樓,望江瞰武漢,火車從旁邊,高鐵與美景,文化交織在一起。武夷山搶生春茶,鐵路也讓山村茶業得到了新的發展,小小的茶葉文化,經過高鐵又迎來了新的活力點。坐著高鐵看中國,中國文化盡收眼底,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坐著高鐵看中國,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坐著高鐵看中國,盡觀中國之美。沿鐵路線你可以感受青藏沁人心脾的美麗風光。巍然聳立的布達拉宮,江南景色。桂林山水,紅色風光......中國景色之美令我震撼,但另一種美,更讓我驚歎。坐著高鐵看中國,聽車廂百姓故事。疫情好轉,坐上列車,在車廂也許是普通人,但在醫院,在社群,他們卻是舍小我為大我的英雄。王春瀟,逆行武漢記者,在武漢堅守80多天,從未退縮,雖然她不是護士,不是醫生,但她依舊堅守前線。有很多事蹟顯現中國之美,英雄之美。從磨難中奮起,今日山河無恙。

  坐著高鐵看中國,見證中國速度,感受城市文化,盡觀中國之美。十四億人心手相牽,守護祖國,微祖國興旺發達作出貢獻。坐著高鐵看中國,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美好與強大。要做祖國一片瓦。

  最新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後感15

  “十一”期間,央視新聞新媒體將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十月七日,高鐵將帶你走進成昆鐵路,聆聽成昆精神。

  成昆鐵路是新中國成立後,30萬人劈山架橋,用血肉、理想和信念,在大西南筑成的第一條機械化施工的鐵路,北起四川成都,南抵雲南昆明,1096公里成昆線縱貫川滇兩省,覆蓋範圍達13萬平方公里。近10年來,成昆鐵路雲南段共傳送旅客2000多萬人,傳送貨物10500萬噸,對沿線和川滇兩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一橋飛架南北,天嶄變通途”,成為鐵路史上重要里程碑。回首過去,曾經的西南大地被視為“鐵路禁區”,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在茫茫山野中走了半個世紀,其設計難度之大、工程之艱鉅、施工之複雜,均屬前所未有。一代代“成昆人”持一把鍬、一把鎬與嚴寒、酷暑、災害做鬥爭,在崇山峻嶺、深澗密佈間生刨硬鑿出來的成昆鐵路,為國家建設、地方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為西南的改革發展穩定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進世界偉大建築的“名人堂”,成昆鑄就經濟騰飛。走過成昆線的人,都會驚歎於建設者們堅苦卓絕的付出和努力,1970年7月1日,一條鐵路,五十年載,伊始間反反覆覆,嚴峻地貌至暫停再復工完成巨大工程,成昆鐵路終於全線竣工開始正式運營,與貴昆、川黔、成渝鐵路相連,構成了西南環狀路網,加上寶成、湘黔、黔桂三條通往西北、中南、華南的鐵路通道,通車50年來,為四川、雲南的資源開發,商品流通、工農業經濟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貢獻。

  成為出川“綠色通道”,成昆為脫貧攻堅作貢獻。彈指一揮間,回望五十年,高鐵時代下,卻還有81對為“大山人民”量身打造的“慢火車”穿梭於大涼山扶貧的道路上。成昆鐵路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地區旅客、物資的出川通道,同時惠農“綠色通道”有效帶動了鐵路輻射區內的農副業經濟增長,沿線的老百姓交通得到便利的同時,經濟也逐漸開始被帶動起來,流通至各地的土特產、村與村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密切,就連居住在最偏遠村莊的老百姓也與外界有了聯絡,有了成昆鐵路這座橋樑的搭建,大山裡的商貿線漸漸成形,許多人也因為這條“希望之路”走出了大山。成昆線上的“慢火車”雖舊,卻便民出行,便貨流通,大山裡的人貨往來都得依靠它;“慢火車”雖老,卻搖身一變成為了“網紅車”,遊客追溯時光,遊遍青山必須乘它而來;“慢火車”雖慢,但是27年間從未止步,成為了老百姓的“公交車”“校車”......使沿線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可最珍貴的還是那一張張臉上露出了最美的笑容。

  蜿蜒曲折中提水準,成昆迎來了質的蛻變。光輝歲月彈指間,中華大地滄桑變。半個世紀的溫情陪伴,成昆鐵路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成昆精神,這種精神被不斷髮揚和全新演繹,成為永不消逝的紅色電波。50年來,從內燃機車到高鐵動車,從人工探查到自動監控,從人力建設到機器覆蓋,成昆鐵路透過電氣化、擴能改造等方式不斷提升、提速、跨越,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新時代,接續成昆鐵路半個世紀鑄就的奮鬥精神,科技引領的成昆鐵路完成了數次產業升級,在缺乏工業原料、進口國外的今天,穿梭於富有礦藏的成昆鐵路,以更加高效快捷的方式運輸煤、鐵等礦產及工業產品,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添磚加瓦,續寫著新的時代傳奇。

  國慶、中秋雙節將至,“坐著高鐵看中國”將帶你走進成昆,領略到成昆鐵路半個世紀從“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青天”,到“治山斗水保暢通,團結務實創一流”再到“堅守實幹,創新爭先的日新月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