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精選10篇)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心得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1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教育和培養好青少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根本大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基礎工程,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社會責任。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培養教育,為青少年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長。一切為了孩子,給青少年營造一個和諧、平安的學習氛圍,也是我們學校一直所重視的,更是我們教師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

  學校將中小學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護、財產安全教育等內容列為教育重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法制教育內容,將法制教育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進一步增強了學校法制教育的針對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無遺漏。

  另外,除了安排教師組織班會教育,學校組織觀看相關座談,學校還充分利用黑板報、校園網等宣傳媒體,加大“法制教育、平安校園”的宣傳力度,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確保法制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當然,法制教育不僅要向青少年宣傳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到:法律不僅是對自制行為的約束,更是捍衛尊嚴、權利的有力武器。法制教育應傳達這樣一個資訊:法律就在身邊,我們學習、生活的學校、家庭、社會有一個強大的法律保護網,時時刻刻規範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調整著各種社會關係,只有自覺遵紀守法,才能健康順利的成長,並有一個良性發展。

  換個角度講,法制教育是一個普法的過程。我們應當告訴學生日常生活的中有哪些針對他們的陷阱,如何識別、自救、求助等。還要讓他們明白有哪些權利,如人格權、受教育權等等,如果這些權利受到侵害應當採取何種方法、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不至於付出更大的代價。總之,開展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養學生民主、法治的觀念,讓青少年認識到法律不是約束行為的鎖鏈,而是保障生活的要素,偏失的正義會得到法治力量的匡扶,弱勢群體也能得到法律陽光的普照,從而自然地產生對法律的信仰,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這些才是他們真正缺少的,是他們從單純的課堂教育中學不到的,更是法制教育的價值所在。

  遵紀守法的道理人人都懂,法制教育更要潛移默化地從青少年身邊的事件起,從他們身邊的事做起,透過科學全面的法制教育增強有青少年的國家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和守法用法的意識,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和諧、向上的法制環境。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2

  小學生正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陣地,按照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課程標準確定了思想品德課要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舊的教學觀念,讓思想品德課程由過去的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教學變為受學生喜歡的新穎有趣的新課程。

  對此,本人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新課程下如何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第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好每一節課,是開展思想品德教學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備課不但要熟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備好教材,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動態,更重要的是要鑽研新課程標準,設計好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情感交融,實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課重教學的任務,使思想品德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係。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統一的整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從人格意義上說,師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必須從主體轉為主導,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恢復到主體地位上來,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透過創設情境,選取典型材料,設計學生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問題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形式單一,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厭倦,興趣大減。因此在課堂上可採用自主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合作探索的慾望,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和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樂在其中。第四,要重視和應用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初中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讚揚,因此在課堂評價時不能簡單地說對或錯。對此,教師在課堂評價時要採用靈活多樣豐富生動的評價語言,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的,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

  總之,只要教師遵從新課程觀念,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夠上好思想品德課。此次培訓受益匪淺,這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我也會不斷地努力學習,做好自己的工作。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3

  上星期上午,學校舉辦了“法制大會”,講了許多有關青少年犯法的不良行為,從而教育我們作為一箇中學生要懂得遵守學校的紀律,國家的法律,將來做一個為他人,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有用之人。遵守學校法則,是我們作為中學生必須遵守的原則。

  我們的社會屬於文明社會,可是卻總有不少的青少年做出一些違反學校紀律,國家法律所不容忍的事情,如:抽菸,鬥毆,喝酒等,偷竊,搶劫,害人等等,這些都是屬於違法行為,這些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這些行為卻會成為他們一生中無法抹滅的汙點,會一生伴隨著他們。

  現在有許多不良青少年總是誘惑未成年人犯罪,如:吸毒,搶劫,偷竊等。當這些事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如:報警等,面對這些不良行為時,我們要理智的拒絕。遠離這些不良行為,從而做一個遵守法律的好公民。我們在學校讀書,要好好努力的學習,鎖定自己讀書的目標,不讓自己對未來迷茫,將來在社會做一個有用的人。

  自“法制大會”後,我們要學會學法,守法,用法,創造文明的社會,從小事做起,從學校做起,形成一種文明的行為:思沉學習,目標,好好學習,將來做國家未來的棟樑。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4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透過法律規定的程式規範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範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法律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沒有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範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徵,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性。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5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域性和現實出發,借鑑世界先進的法治經驗,對中國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它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與昇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當前,我國正值大轉型期,社會治理面臨方方面面的挑戰。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的同時,民主法治意識、政治參與意識、權利義務意識普遍增強,對於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對於更加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期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條件下,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任務更加繁重。而現實生活中,法治不夠、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司法不正、徇私枉法等現象依然存在。可以說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全體人民在推進依法治國中國共產黨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習近平指出,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這句話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思路。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們要貫徹落實好黨和政府相關法治建設精神和要求,爭做遵法守法的引領者、依法治國的守護者。

  一方面要提高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國就是要求無論是部門還是個人,都必須遵守黨紀國法,在法律和紀律允許的範圍內開展工作,確保社會生活的安定、有序。

  另一方面是要加強學習。結合"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對反腐倡廉各項任務的部署,認真領會習關於全面依法治國論述和精神要求,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全面提升綜合業務素質,在實際的群文工作中能夠自覺的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接受監督。

  總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振興,涉及到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們必須把它作為我們國家的根本大計落實搞好。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6

  孟子曾經說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法治”指一種治國方略或社會調控方式,在這個意義上,法治是與人治、德治相對立的。如果許多人都不受法治控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麼世界該變得如何?法治讓人講究文明,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少些人們的糾紛,使人們和諧,社會安定。

  法治,無聲警察

  一個未滿18歲的青少年,他的父母由於身體不好,而沒有時間管他,他便像一個流浪子一樣,整天遊著,遊著。他慢慢地迷上了電腦遊戲,為了去網咖打遊戲,有時甚至還逃學。當他沒有錢時,他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母親,無論是誰說的話,他母親都會信。他就以她母親的這一弱點,來求得他的奢侈之心。他回了家,騙他母親說學校要買資料,需要交15元錢,他的母親毫不猶豫的把15元錢給了他。

  他繼續逃學,並得寸進尺地向他母親要更多的錢。直到後來,學校老師知道了這件事,狠狠地批評了他,並告訴了被矇在鼓裡的父母,讓他們認真監督他,不讓孩子偷偷溜去網咖,然後讓學生幫助他,讓他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一種這麼可貴的東西——情感!

  法治,知心朋友

  說到小學,我便想起了我的一位同桌,我每次出教室的時候,總感覺有一件不好的事要發生,當我回來的時候,發現我的一支筆不見了,反正是一支筆,我也沒去探究了,但後來,這種情況出現很多回,我就發誓:這件事我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有一次,我假裝出去了(其實我在牆壁邊謹慎地望著)。突然,我看到我的同桌,趁有些人不注意,悄悄地從我的位子裡拿出一樣東西來。我便跑去告訴老師,要老師為我做主。老師把同桌叫去,同桌進教室時眼睛紅腫著,後來,老師安排他一個人坐,並讓她父母好好教育她,讓她改正偷東西的行為。

  法治,法治,就是這麼厲害,你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它看在眼裡。

  法治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治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7

  教育對於種子是陽光,對於稻田是肥料,而對於我們青少年兒童,教育則是開啟知識殿堂大門的鑰匙。要是人人都從小接受良好的法制教育,許多人就不會一失足成千古恨,釀成許多悲劇。而學校就是我們接受法治教育的最有效渠道。

  對於本校來說,雖然沒有發生過比較大的安全事件,但各種小事層出不窮。例如學校經常在操場角落的垃圾堆上擅自焚燒垃圾,這本身就違反了本地的市容環衛和城市管理法規。這件事雖然並不算大,但它的影響也不能算小。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學校應當是一個鳥語花香,書聲琅琅的好地方,而不是一片烽火連天、塵土飛揚的戰場,而且這種行為的實質是對法律法規的蔑視。試想,連學校本身都使法律法規為兒戲,它又怎麼能言傳身教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呢?

  由此如許多同學經常在男生廁所內吸菸,打架鬥毆,屢次發生嚴重後果。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部分學生法制觀念的淡薄。一個人如果在上學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文素養,那麼他的'人生之路將會有更多的艱難險阻。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乾的黃金時期,具有可塑性強,自控能力差等特點,如果任由一些學生在廁所內胡作非為而聽之任之,不加以取締的話,學校的風氣將會被極大的破壞。

  學校,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殿堂,更是學習做人的地方。我們應當加強自身修養,爭取做一個說話文明、舉止得體的“紳士”或“淑女”,而不是一個滿嘴髒話,舉止粗魯的村夫莽漢。我們更應該努力地瞭解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做一個守法、知法、用法的人。只有這樣,我們的校園才能欣欣向榮。我相信、在學校和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學校一定會成為一個法制的學校。

  讓法治之花在校園綻放!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8

  今天,我們全班聽了一堂關於“反對校園欺凌和暴力”為主題的普法教育課。整堂課中我的神經都緊繃著,從一件件案例中,我收穫頗多,感慨也挺多。其中令我深思的,不僅是校園霸凌事件之多,更是被欺凌同學對法律知識的孤陋寡聞和他們的無助、可憐。

  在教授我們的法官講述的四個案例之中,被欺凌同學對法律知識的一無所知讓我大跌眼鏡,他們的膽小如鼠和無助使我被深深震撼。案例一中的小王,因為被小吳所迫,不敢將此事告訴別人,以為是違法的,結果每天的零花錢、早餐錢都被小吳“捲走”了,因此而面黃肌瘦,由一個陽光少年變成了一古板、內向、膽小的男孩。案例二中的那個孩子,就是無助的代表。僅僅因為穿了一件漂亮衣服而被嫉妒,被瘋狂地扇巴掌,從而在學校裡不敢說話,連漂亮衣服也不敢穿了。這兩個案例十分發人深省,令人沉思。

  不光是這樣,關於“法律知識知多少的”的話題,已經在網路上炸開了鍋,記得我之前看的一篇報道:據大資料統計,全國參於調查的表少年中,有百分之十沒有聽說過《刑法》;有百分之十五不瞭解《刑法》;而有百分之三十,對《刑法》的認識不算多也不算少;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五,則是隻知道《刑法》是政法方面的書,而且瞭解它的一些基本資訊的內容的,但是不懂得用它保護自己。根據這個大資料,我們可以推斷出青少年是多麼地不瞭解他們的“護身符”—法律。所以,在中小學生中宣傳、發展法律知識是勢在必行的。

  透過這實堂課,法官用簡單實用的法律知識,解讀了一個個生動鮮活、觸目驚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聯絡實際,以法論事,可謂是學校法制教育的一次“雪中送炭”,我真希望,青少年們一定要認真思考,努力規範自己行為,積極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使這次法制教育起到應有的效果。我更希望青少年學習法治知識的人數更加多,範圍更加廣,從而在遇到一些涉及“校園霸凌與暴力”的事件時,能夠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去保護自己!讓我們一起,多多學習法律知識吧!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9

  是什麼原因使青少年踏入一個又一個黑深的陷阱,讓青少年無法脫離犯罪的魔爪。這裡就有兩個真實的故事,值得我們思考。

  在某中學內有一名高中學生小華,平時爸爸媽媽對他很嚴格,一分零花錢也不給他,並且每次考試都要求他考高分。他恨自己的父親不給他零花錢,又抱怨父親對他太嚴格。

  於是,小華就開始了犯罪行為。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在學校裡學生的居住區,小華悄悄偷了某位同學200元錢。父親知道了這件事後大發雷霆,決定要狠狠懲罰他。可沒想到,兒子被父親逼的離家出走,開始大膽的到居民家去偷錢。最後,小華在一次偷竊中被警察抓住,被判有期徒刑3年。

  其實,青少年犯罪有很多就是因為金錢的緣故。

  某初中同學明明,平時在父親的溺愛下花錢大手大腳。最近花錢如流水的他迷戀上了網路,還經常請客帶同學們去網咖。在他眼裡,家裡有錢。因此,當父母知道他迷戀上網,控制了他的經濟來源後,他就受不了了,想出一個綁架自己的鬧劇來嚇父母,向父母開口索要金額十萬元之多。

  從這兩位同學的犯罪過程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於法律知識非常無知。確實,青少年為何犯罪呢?無非是為了金錢,為了報復,或為了其它利益。

  著名詩人但丁說過:“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而法律是人類一切知識的結晶。”我想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應該多學習法律知識,尤其是那些和自己有密切關係的法律知識。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法律。這些法律對我們青少年起著時時保護和監督的作用。

  同學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讓我們抵住一切誘惑,堂堂正正做人,安安心心過日子,相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強大的。

  中小學生參加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10

  今天,我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四道法律“大餐”。它們分別是《憲法》、《以法治國》、《刑法》和《訴訟法》。相信大家一定很想“吃”吧,那就讓我來為大家一一“品嚐”一下吧!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基本法,它首要任務就是確立這個國家的性質及由誰來統治這個國家,同時還要規定這個國家進行統治的方式,這兩者在憲法學上分別叫做國體和政體。除此之外,我國憲法還規定諸如經濟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選舉制度等根本制度,以及改革開放、“一國兩制”、民族區域自治、環境保護和計劃生育等基本國策。憲法不僅法律效率在一國的法律體系中最高,而且憲法規定的內容在一個國家和社會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說:我國現行憲法規定了我國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規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和基本國策,規定了國家機構的設定等,這些都是國家的根本問題。

  依法治國這個方針是於1996年2月江澤民總書在中央法制講座上宣佈的。從歷史上看,治理國家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人治”,一種是“法治”。人治就是要心治,就是把國家治理的希望完全寄託在聖人或領袖人物身上,國家長治久安和興旺發達的關鍵不在於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而在於賢明的國家領導人。法治和人治是對立的,作為一種治國原則,法治要求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都要嚴格依法辦事。

  說到刑法,一定都令人望而生畏,但你可別小看了它,我告訴你,它就似一國之將,保衛著我們,厲害吧!刑法也分兩種,狹義刑法和廣義刑法。狹義刑法就是指法典,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看到。而廣義刑法包括刑法典、單行刑事法律、非刑事法律之外的刑法規範。刑法又有三大原則,第一大原則是罪、刑法定原則;第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第三大原則是罪、刑相當原則。怎麼樣,這位“將軍”是不是很棒?

  訴訟電視上經常放,現在,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訴訟法》。訴訟法又分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就是指當事人因民事權益或經濟糾紛,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人參加下解決糾紛的活動。行政訴訟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時,依法向法院請求保護,法院依法對具體的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和裁判的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指專門國家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定許可權和程式發現、揭露、證實和懲罰犯罪的活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