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

  2022年是香港迴歸的第二十五週年,對此我們有什麼心得呢?你一定有很多想要表達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精選1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1

  “熱烈慶祝香港迴歸祖國25週年”“同心慶迴歸 同行創未來”“砥礪奮進廿五載 攜手再上新徵程”……無論在高樓大廈的外牆上,還是在道路兩旁的燈柱上,抑或在悠悠行駛的叮叮車車身,一幅幅慶祝標語映入眼簾,一面面紅旗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格外鮮豔。

  只有確立和堅持大局意識,香港自身的發展才能夠更加穩和更加遠。

  我們要更多去關照如何去保護和挖掘香港潛在的發展的種種力量。

  特別是一些傳統行業,能夠讓他們更好為整個香港發展作出貢獻和力量。香港所有的發展從具體內容上來看,要更好融入國家的“十四五”規劃,也要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風雨同舟,血脈相連。從過去到現在,香港與內地始終保持著血濃於水的親情。

  “月光光,照香港,山塘無水地無糧”。上世紀60年代,香港廣為流傳這樣的歌謠。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港英政府向內地請求援助,中央決定建設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為香港同胞送去東江水。

  這次迴歸25年和以往不同,對香港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開始。今天的香港是站在新選制確立的座標上,是站在“愛國者治港”原則確立的歷史座標上。在今天大家對“一國兩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規律性認識,所以未來香港將開啟新的發展之路。守望相助、情重於山,香港人與內地人,一直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2

  永遠不能忘懷那個激動人心,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時刻。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的景象。人們相聚在一起,只為了見證這一歷史上的一大盛事。1997年7月1日,這個值得讓每一個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驕傲的日子,從此深深鐫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分離了一個多世紀,盼望了一個多世紀,那祖國母親的溫暖懷抱一直敞開著,那祖國母親的深情眼眸一直張望著,張望著香港這骨肉早日回來,張望著香港這骨肉回來再也不分離。

  紫荊花開25載,花開別樣紅。那豔麗的花朵,彷彿是香港同胞那顆對祖國母親火熱的心,那含笑的新姿,彷彿是香港同胞那份對祖國母親真切的情。鮮豔的紫荊花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耀一世的紅火,閃一世的輝煌。那香江的水意綿綿,情切切,流出的是香港同胞的情,內地同胞的愛。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心連著心,手牽著手,共同創造愛的奇蹟。

  讓我們的心連在一起,情放在一處。為香港慶祝,為祖國喝彩。香港,讓我們心手相連,情意相通,共同續寫愛的神話。讓我們以昂揚的姿態共同迎接香港展望無垠的美好明天,讓我們以火熱的信心欣賞那愈開愈豔的紫荊花!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3

  香港迴歸祖國25載,經歷諸多風雨挑戰,依然昂然挺立。特別是在2019年6月,香港發生“修例風波”,“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採取制定香港國安法和修改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等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止暴制亂,使香港局勢由亂到治。種種考驗沒有動搖“一國兩制”根基,堅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香港發展重回正軌,前景更加光明。25年迴歸之路,香港人走過高山低谷,憑著堅毅和努力,憑著愛心與包容,獅子山下始終歡笑多於唏噓。在這其中,香港婦女在香江之畔書寫下了華麗篇章。

  回眸25載,香港女性經風歷雨,自力自強。她們面對種種挑戰,無論在家庭或工作崗位,都盡顯堅毅不屈、同舟共濟的非凡力量。無論在政府機構還是私營界別都擔當重要角色,女司長女局長更有女特首,不僅成為香港社會治理的骨幹能將,更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有生力量。另外在科技、教育、財貿、金融等各個領域,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性,她們將事業做得風生水起。迴歸後,廣大婦女秉持愛國愛港傳統,堅定支援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組織動員姐妹們積極參與香港發展,為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貢獻力量;在抗擊新冠肺炎戰“疫”中婦女的貢獻尤為顯著,許多醫護人員、院舍照顧人員均是女性。她們無懼挑戰,堅守崗位,悉心照顧病患、扶持老弱。另外,香港婦女還踴躍投身祖國各項建設,投資興業,慈善及救災等方面奉獻愛心,彰顯血濃於水的家國情懷和胸懷大局的巾幗擔當。

  回眸25載,特區政府關愛女性,助推助力。香港人口700多萬,女性約佔一半多,是名副其實的“半邊天”。特區政府為推動女性發展,專門成立了婦女事務委員會,制定婦女工作長遠規劃,助女性全面發展,開展各類培訓,提供就業機會,積極推動婦女參與社會事務,為香港發展出力。根據聯合國發表的《2020年人類發展報告》,香港女性人類發展指數在167個地區中排名第四,更在亞洲排名第一,可見特區政府多年在推動女性發展方面取得的進展和成果得到了國際肯定。

  回眸25載,國家高度重視,引領引航。祖國婦女事業的蓬勃發展,為香港婦女事業提供了方向和範本。我作為港區婦聯一分子,對此有切身體會。在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的推動下,我們團結各界婦女、關注香港事務、爭取和維護婦女合法權益、與全球婦女組織保持交流和聯絡的宗旨,為她們搭建平臺,促進香港與內地及世界各地的女性交流。特別在2019年以來,香港落實了國安法,完善了選舉制度,擴大了各階層婦女的代表性,切實把婦女聲音帶進了選委會及立法會,香港女性在新時代為世界婦女發展提供了“香港樣本”,我們期許未來更多年輕婦女一起加入,作出更多的社會貢獻。

  如今香港開啟了良政善治新局面,社會各界聚焦未來的發展路向和深層次問題。展望新徵程,我更希望攜手眾多姐妹從自己的小家走入香港這個大家,我愛我家、我愛香港、我更愛我的祖國。獅子山下,理想一起去追,讓我們香港女性用努力續寫不朽的香江名句。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4

  香港旅行,從坐上港龍航空拿起香港的報紙開始,看著滿眼的繁體字,就覺得香港的感覺,撲鼻而來。

  小時候聽艾敬的《我的1997》,對香港充滿著期待,再長大些,看周星馳的無厘頭的電影,港星的名字,劇照遍佈我們生活。十多年前,一家三口跟著團隊也去過香港,只記得被放到哪裡購物,吃難吃的團隊餐,在金紫荊花廣場拍個照,住在很偏僻的青衣。香港對我們來說,真沒有啥深刻的印象。

  下了飛機,就很便利地搭上了機場快線,然後再被凱悅酒店無縫連線的免費巴士帶至了尖沙咀。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舒適,象我們這樣年紀的人,最喜歡乾淨,便利。而香港這些公共交通都做得極致得好,在我們回來的時候,酒店巴士至九龍,竟然可以先預辦登機手續,把行李先進行託運,也是充分體現了香港較為人性化的公共設施。這些都體現了香港做為一個大都市的氣質,是先進的,全面考慮的,也是歷史沉澱的,因為許多的細節問題,不是高速發展的內地,可以全都短期內做到的。

  碰到酒店的工作人員,很熱情的用粵語招呼,我們一開口,他們就能馬上用熟練的普通話交流,問其為何能講普通話這麼好,說因為客人多,講得多,就自然講得順了。這與十年前完全不一樣,當時沒有地方播報普通話,除了粵語就是英語。在茶餐廳用餐時,碰到香港當地人,與我們拼一桌(茶餐廳生意很好,而位置又小,小小的.一張圓桌,基本還要拼桌一起吃),基本都非常友善,一小夥子一開始用英語與我們交流,聽到我們的普通話,就用中文與我們交流。我說你有沒有到過內地?他竟然說,他的太太就是北京人,她很不喜歡吃港式的食品,於是她在自己家裡燒著吃,他跑出來一個人上這家茶餐廳吃。呵呵!總之,香港當地人,都對我們內地人是友善的,並沒有被趕蝗蟲的任何感覺。總覺得任何地方,任何國籍,受過較高教育的人們,都是大致相同的:友善,熱情。

  我們在到達香港當天的下午,步行走了下九龍,很普通的民居討生活的場景,他們擺地攤,賣著義烏市場販賣過去的廉價物品。

  所以當我在回來的飛機上,看到有報紙上寫著:大意指我們香港,向來是個國際城市,面對複雜的時勢,我們香港人就是透過靈活應對,來面對生活,我們從不向某些權勢搖尾乞憐。看到這段文字,讓人感覺,香港自從1997年迴歸,漸漸失去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很多大鄂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香港,就說金庸吧,都在97年迴歸前賣掉了他的雜誌社之類的,因為很多人覺得迴歸後,不看好香港,所以感覺現在的香港,除了內地人的旅行。香港都給人感覺是空城。而內地在這十幾年,一直在高速發展。但是他們從不向權貴搖尾乞憐。香港人還是蠻硬氣的。

  第二天去參觀了香港大學。作為著名大學,比起我們以前去參觀過的劍橋,牛津,哈佛,麻省,哥大,那種感覺,還是蠻有距離的,但是作為亞洲著名大學,還是值得去看一下,地鐵站就是滿滿的宣傳畫廊,我們內地人看到的最顯眼的,無非是孫中山,張愛玲等的照片。於我個人來說,香港大學離家近,又因為接受中西方文化,是孩子較理想的一個選擇,而孩子的心,那是誰都無法掌控的。更何況,香港大學不是一般優秀的人可以進的。總之,參觀何妨。

  下午坐地鐵去了中環,坐在叮叮車,看了遍市容,天空又如英式天氣一樣,毫無徵兆的飄雨。坐在叮叮車的上一層,看到香港最繁華的中環,竟然沒有啥購物慾望,於是還是坐叮叮車去了銅鑼灣的誠品書店。在內地書店紛紛關門,而臺灣的誠品書店,卻經營得如此之好,為何在新華書店買書,就沒有在誠品書店來得舒服?

  再來說說香港的食品,茶餐廳,港式小吃是香港的主打食品,不得不說,香港的食品很乾淨,也好吃。不象國內萬達廣場內的各種菜品,吃了後會感覺口乾食燥,我這個腸胃不是很好的人,每次在外面吃了後,都會覺得不舒服。而香港沒有這個狀況。所以我們要問一問,國內這端出來的食物,到底放了些啥東西?為何會這樣?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5

  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剛上小學一年級,從電視上看到香港迴歸的直播節目,那時候爸爸對我說,中國站起來了,把我們祖國的一部分,香港收回來了。看到爸爸臉上洋溢的笑容,我知道,領土完整對一個國家有多麼重要。今年,香港迴歸25年了。這25年來,祖國和香港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百年前,香港這塊美麗的彈丸之地是帝國主義列強強行從母親身上割去的,多少屈辱之淚,多少思鄉之情,那具有中英特色的中英街成了這段屈辱歷史的見證,讓每個中國人都銘記在心。

  25年前的7月1日,中英兩國政府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中國政府莊嚴宣告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香港迴歸祖國,實現了包括廣大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百年夙願,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19年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得到全面貫徹落實。香港同胞當家作主,自行管理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香港居民享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廣泛。在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等衝擊後,香港經濟平穩發展,繼續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一直被公認為全球最自由開放、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和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祖國的不斷強大不僅給了香港發展廣大的福地,而且每當香港遭遇危難,中央政府總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至今已出臺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開放赴港個人遊、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等數十項措施,在危難時刻給予香港最有力的支援、最溫暖的擁抱,幫助香港轉危為機。今天的香港經濟持續增長,社會保持穩定,民生不斷改善,公眾信心明顯增強,國際影響日益擴大。事實證明,香港迴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成就是舉世公認的,它在近15年的實踐中取得了三贏局面國家贏了,港人贏了,世界其他國家也贏了。香港在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國策下正保持著快速而平穩的發展勢頭,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明天會更加美好。

  25年了,心頭忽然迴響起97年香港迴歸時的一首歌:清清的東江水,日夜向南流,流過深圳,流進港九,流上深港樓外樓。東江的水啊東江的水,你是祖國引出的泉,你是同胞釀成的美酒,一醉幾千秋。

  突然發現自己所想不知所謂,言不及意,還是引用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說過的那句話:香港迴歸十年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榮,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諧。

  十年樹木,今年春天紫荊花盛開了,花開得絢麗、燦爛、芬芳,因為它們還要以更加鮮豔的色彩,慶賀香港迴歸25週年。春華秋實,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榮,更加開放,更加和諧。

  香港就像是祖國的兒子,在找到媽媽之後,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香港不要害怕,這裡不再是多事之秋,從世界湧來的驚異的目光中,我讀出了你和祖國的希望。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6

  雨後,雲開日出。香港會展中心旁的金紫荊廣場上,中央人民政府贈送香港的紫荊花雕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25年前的7月1日零點,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香港。

  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冉冉升起、高高飄揚,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一國兩制”由構想變為現實。  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25年來,中央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建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民主制度,並在實踐中支援其不斷髮展完善。不斷應對和化解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的過程,正是彰顯“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和制度韌性的過程。

  衝雲破霧,正本清源。在中央支援下,香港開啟良政善治新篇章。

  2022年5月28日,恰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透過兩週年,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舉辦“興邦定國”香港國安法法律論壇。“祖國永遠是香港特區最堅強的後盾。”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香港國安法的頒佈實施無疑是“定海神針”,有力懲治了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讓香港實現了由亂轉治的重大轉折。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新一屆特區政府會跟香港特區立法會加強良性互動,共同解決社會問題。”當選當天,李家超表示,新一屆特區政府會以行動爭取信心,以成績凝聚互信,齊心協力建設一個更宜居、更開放、更和諧,同時也充滿希望、機遇和活力的香港。

  6月19日,國務院任命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主要官員。當天,李家超率領第六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集體亮相。“未來5年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我與管治團隊會齊心協力,迎難而上,帶領香港全面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同為香港開新篇。”李家超語氣堅定。

  新團隊,新氣象,新篇章。今日之香港正開啟新篇。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7

  2022年7月1日迎來了中國共產黨101週歲生日,也是中國香港迴歸祖國懷抱25週年紀念日。

  “七一”作為黨的生日,最早見於檔案是在1941年6月。當時,中共發出了《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週年抗戰四週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週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週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採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並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把“七一”作為黨的生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檔案。從此,“七一”就作為黨的生日固定下來。每年的7月1日,全黨都要熱烈慶祝黨的誕生紀念日。正如劉少奇同志所說:“這是我們黨最重要的紀念日,也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紀念日。”

  1937年7月7日,這是中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日子。這一天,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爭,中國人從此奮起進行全民族抗戰。只要在當時生活過的中國人都會記得,那以後自己的生活、周圍的一切,都發生了何等巨大的變化。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今天是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5週年的日子。

  建黨101週年,香港迴歸25週年!祝福祖國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祝福香港越來越好!感恩偉大的父輩英雄!喜迎黨的生日,七一建黨,我愛我的祖國!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8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2022年已然來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拿出“牛勁兒”來,以出色的工作業績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1週年獻禮。

  漂泊的日子實在是太過長久。歸來的遊子抖落衣襟上的塵埃,滿懷赤誠,緊緊依偎著母親的胸膛。25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香港在祖國大家庭中同兄弟姐妹一道奮鬥發展,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鋪展未來圖景,在中國夢的召喚下,新時代的香江傳奇更加壯麗。

  “只有把個人發展跟國家命脈緊密相連,才能為自己找到最好的方向”“找準‘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的交匯點,將創造無限機遇”“香港未來的發展必定和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來自香港各界的聲音,充滿對未來的信心與期盼。香港社會珍惜機遇、抓住機遇,就一定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更好發展,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篇章。

  香港的成功實踐表明,“一國兩制”方針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正處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在這種背景中,更需堅持“一國兩制”。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臺,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是新的重大機遇,順時而為,乘勢而上,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就更有底氣。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向未來。今天的香港,走過千山萬水,不懼山高水遠;今天的中國,踏上新的征程,復興不可逆轉。新時代東風浩蕩,中國夢前景光明。香港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中國的未來必將壯麗輝煌!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9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一國兩制”在香港二十五年的成功實踐開創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先河,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做出的一大貢獻。

  這一偉大實踐向世界證明,以實事求是作為思想精髓的“一國兩制”有著深刻的科學內涵。“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十幾年來在香港留下數不勝數的閃光的事實,樹立起了一座繼往開來的里程碑,並且仍在不斷深化中繼續前行。人們有理由相信,前進路上的下一個里程碑將會用更多的成功來樹立,那時的“一國兩制”偉大實踐的行列裡不光有香港、澳門,一定還會加入臺灣。

  二十五年了,二十年五樹木,今年春天紫荊花盛開了,花開得絢麗、燦爛、芬芳,因為它們還要以更加鮮豔的色彩,引用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說過的那句話:“香港迴歸二十五年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榮,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諧。”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10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回想一百多年前,異邦的鐵蹄,飄洋過海,驚飛了憩息的海鷗,驚散了香港的美夢:軟弱的清朝政府讓國人被欺壓,讓國家遭恥辱。一度被各國列強分割得四分五裂。《南京條約》——這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香港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沉沉的枷鎖,使香港失去了自由,墜入了深淵。凌厲著海嘯,漫卷著颱風的香港,已不再屬於母親。

  如今的香港已離開母親——中國,在殖民主義者罪惡的侵略戰爭中,中國一步一步捲入資本主義的漩渦。那屈辱的歷史一頁頁地在時間的熔爐中熊熊燃燒。但是,中國人民爭取回歸的鬥爭始終沒有停息,他們同野蠻的強盜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處在水深火熱中的香港同胞們一天也沒有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殖民者的擴張行徑和狂妄野心激起了他們的憤怒。同時也激起了我的憤怒,原來被日本欺負,現在又被葡萄牙佔領了一塊土地,真是氣憤!

  香港啊,你是我們祖國的一塊肉啊,你不能離開我們啊,我知道這樣是沒用的,你被葡萄牙奪取以後,我們每天都在想念你,我們以為你不能回來了,但是1997年又回來了歷史不會忘記那一刻,中國人民永遠記住那一刻:1997年7月1日零時,激動人心的高潮來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徐徐升起……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那回歸的遊子,幸福和激動的淚眼匯成對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追憶,聚成對強大祖國的誠摯祝福!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11

  香港,上世紀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世界性經濟都市之一,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之一。前幾天,電視、報紙、雜誌都在熱議香港迴歸祖國二十五週年,以致於這一話題成為了街頭小巷茶餘飯後的熱門談資。我沒有去過香港,香港只存在於我的腦海中,但是香港迴歸的意義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瞭解的,香港迴歸祖國二十五週年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自1997年7月到現在,恍惚間二十五年就過去了,二十五年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漫長,可是二十五年對於香港迴歸祖國卻不漫長。

  回顧香港過去二十五年的歷史,我們能看到香港的繁榮富強,我們能看到大陸人民和香港的互幫互助,我們更能看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然,我們從中,最能看到的是中國人民的自強不息。這二十五年的歷史,是香港重回祖國懷抱的歷史,是香港人民重新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更是要記錄到歷史中的歷史。

  一百多年前,香港被割讓給英國,那是中華民族恥辱的開端,也是中國人民抗爭的開端。可以說,恥辱開始的時候,也就是抗爭開始的時候,恥辱不止,中華民族的抗爭也不會停止。二十五年前,香港和平迴歸,中國人民關於香港割讓的恥辱終於終結,一個世紀的分離終於結束,香港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重新回到中國人民的手中。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也是一個必將被歷史和人民所銘記的時刻。這也是一代代中國人自強不息的見證,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重大見證。

  我們在慶賀香港迴歸的同時,我們在慶賀香港迴歸二十五年的同時,也不能忘記了先賢們的努力,不能忘記無數仁人志士為之而努力的過程,我們更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和借鑑。二十五年的歷史,二十五年的時間,終於證明時代的偉大選擇,也證明了無數中國人為之努力沒有白費。現如今的香港經濟繁榮富強,文化豐富多彩,人民安居樂業,各行各業都朝著日益繁榮發達的方向發展,這不禁讓人為香港感到自豪,也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我們堅信香港是打不敗的,中國是打不敗的,中國人民是打不敗的,中華民族更是打不敗的。我們為祖國自豪!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12

  今年是香港迴歸二十五週年,二十五風雨不平常,香港迴歸二十五來,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等多種風險的衝擊,但是香港都能沉著應對,成功地一次次化險為夷,並不斷強化金融系統抗禦風險的能力,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形鞏固。香港像一艘啟錨的巨輪,穿過急流險灘,破浪前進。

  目前,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融資中心。香港民眾富有聰明才智和艱苦創業精神,這是香港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

  香港的前途和國家的前途緊密聯絡在一起。香港不僅會從國家的快速發展和繁榮富強中獲得莫大利益,還會從國家生氣勃勃的進取精神當中,獲取自強不息的發奮思路。

  香港迴歸已二十五,作為祖國母親懷抱中一顆美麗的明珠,她日益綻放出瑰麗的光芒。

  牢記歷史,以史為鑑。我們正在努力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使她傲然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我們深深地祝福:香港明天更美好!祖國明天更美好!

  最新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心得體會13

  今天是香港迴歸25週年紀念日,回想25年前,當時剛開始工作沒幾年,單位效益不好,經常放假,後面只發70%的基本工資。25年前那天在老家透過電視看香港迴歸的直播,當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心情無比激動,熱淚盈眶。不過激動過後,想想個人現狀,前途渺茫,可以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甚至覺得讀書無用,以至於產生學門手藝的想法。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於1997年11月下旬懷揣1000多元人民幣,登上南下深圳的打工的火車。在錢快花光時,終於進了寶安一家電子廠當技術員,期間做過生管,做過品管。2001年時因認識到自己將來就業的危機,就主動請求到公司業務部門做銷售,剛到業務部沒多久,於2001的7月被公司派到上海成立辦事處,就這樣和上海有了關聯。雖然中間也離開過上海大半年,不過最終還是回到了上海,於是就再也沒有離開。前些年在上海買了房,把老婆孩子也接到了上海,上海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今天是香港迴歸25週年紀念日,也是我走出家鄉打工的第25年。1997年香港迴歸是新中國崛起的開始,我們慶幸生活在這個美好時代,與祖國一起成長。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試問上海好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祖國萬歲!上海加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