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網班組先進班組事蹟材料500字(精選6篇)
配網班組先進班組事蹟材料500字(精選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事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從先進物件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配網班組先進班組事蹟材料5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配網班組先進班組事蹟材料1
起xx,中共黨員,中國鐵路xx局集團有限公司廣通工電段電務維修技術中心電子裝置專修隊隊長,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xx省勞動模範、全路技術能手等榮譽。
4月的xx,山野盡綠,百花爭豔。位於滇西地區的大理東站院內,中國鐵路xx局集團有限公司廣通工電段電務維修技術中心電子裝置專修隊隊長起xx正在和工友們核對訊號機輸入電壓、輸出電壓,測試燈端電壓是否符合標準。
從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夥,到生產一線的“訊號達人”,再到技術崗位的管理能手,參加工作30年來,起xx“確保鐵路訊號安全”的初心始終未曾改變。
練就攻堅本領,爭做技術業務“領頭雁”
“當一名最好的訊號工!”這是1992年起xx參加工作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初來乍到,理論知識和現場實踐的差距,讓他這個電務新人很難適應,一度感到迷茫。但骨子裡不服輸的他虛心向師傅們請教,千方百計提高實作技能,逐步成長為鐵路訊號技術尖兵。
“不拿出鑽的恆心和拼的狠勁,就練不出過硬本領。”為了儘快成為“業務通”,起xx白天練習裝置操作,晚上學習書本理論。300多頁的《電氣集中電路》,他只用了3個月就熟記於心。
每當遇到新裝置安裝、新故障處置,他都主動上前打下手,纏著師傅問原理,詳細記錄技術特性和故障特點,積累梳理出TCC電子裝置、S700K型道岔控制裝置等21種電氣集中裝置操作流程和故障處置方案。短短2年時間,起xx就練就了“電路原理一口清、聯鎖檢修一手精”的過硬技能,成了同事認可的訊號專家。他的10餘本學習心得和工作筆記,也成了大家追捧的“訊號秘籍”。
“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必須時刻更新知識,身為一名黨員,更要學在前、走在前。”進入新時代,鐵路事業快速發展,電務訊號技術迭代升級,技術革新浪潮一波又一波湧來。由於理論基礎很紮實,起xx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比較快,每次更換新裝置,他都會結合說明書學習,一週時間就能掌握新裝置執行原理及故障處置。
2018年7月,昆楚大鐵路開通運營,TCC、CTC、RBC系統等新裝置投入使用。為適應新要求、管好訊號裝置,時任該段訊號技術科副科長的起xx提前一年就駐紮現場,參加裝置除錯。一年時間裡,起xx如飢似渴地學習新技術,瞭解掌握從未涉足的業務領域知識,帶領大家對裝置進行精心養護,保障了線路安全運營。
“面對疑難雜症,多做幾次‘熱鍋上的螞蟻’,才能練就‘含真金’的技能。”在技能學習提升上,起xx始終付諸行動。針對機車訊號竄碼多發故障,他苦練測試分析技能,運用載頻分頻方法“抽絲剝繭”找準癥結,透過替換關鍵零件破解了難題,節約整機更換費用50餘萬元。多年來,起xx帶領團隊實施各類小改革32項,修訂電務規章標準和管理制度43項,破解各類技術難題58個,為單位節約1200多萬元。
發揚攻堅精神,勇當應急處置“排頭兵”
“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共產黨員就是要衝在最前、守到最後,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技術不斷精進,處理問題能力不斷提升,起xx成了“紅人”,哪裡裝置薄弱就被組織派往哪裡任職。
大麗鐵路提速改造施工中,起xx連續5個多月吃住在工地,瘦了10多公斤換來1278條訊號電纜、258架訊號機的安裝除錯均一次透過驗收。此後,起xx又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確保昆楚大、永廣、大臨等線順利開通。
2010年,在基礎裝置維修一體化改革中,起xx擔任訊號裝置基礎薄弱的廣通工電段拉鮓裝置維修車間副主任。經過1年多的整治,車間電務專業安全生產基礎得到夯實。
2011年,由於元謀基礎裝置維修車間電務專業連續出現問題,起xx被上級調任為車間電務專業副主任。透過狠抓管理,他很快扭轉了車間安全生產不利局面。
2016年9月17日,一場特大泥石流災害突襲成昆鐵路。黃瓜園至紅江區間2個軌道電路區段、2架訊號機、1600米訊號電纜被衝進了路基下的龍川江。起xx主動請戰,帶領工友們搶運物資、安裝除錯裝置,連續奮戰7晝夜搶通了線路。
2019年,為確保新線如期開通,該段成立了電子裝置維修隊,安排起xx擔任隊長。自此開始,起xx帶領隊員奔波在66個車站、1252公里線路上。在多項關鍵施工中,他12次請纓,盯控風險最高、難度最大、工期最緊、任務最重的項點,10餘次重點施工後電務裝置一次驗收達標。
2020年11月,大臨鐵路建設進入攻堅期。由於橋隧佔比高,起xx帶領專修隊經常在隧道內工作10多個小時,每日與壓縮餅乾相伴。經過50天的連續奮戰,所有訊號電纜、訊號機安裝除錯一次透過驗收。在大臨線開通儀式現場,看著臨滄人民載歌載舞,起xx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起xx又帶領隊員奮戰在即將開通的大瑞鐵路大理至保山段……
鍛造攻堅團隊,當好鑄魂育人“啟明星”
“師傅總是教導我,學習知識不能只會看圖,更多的是要到現場實踐;一絲不苟做好本職工作,要經常多問幾個為什麼。”談到師傅起xx,徒弟鄭添水一臉欽佩,“平時,起xx老師很隨和,工作中卻是一位嚴厲的老師。徒弟犯錯,他絕不留情面,一定會當面批評指正。”2021年初,鄭添水和另外兩名青工拜師起xx。
在起xx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下,徒弟們的業務技能提升得非常快。2020年入路的鄭添水在2021年廣通工電段技術比拼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只有我一個人技術好,是管不好裝置的,必須大家的技術都好,才能確保安全生產。”起xx把裝置整治現場作為人才培養的最佳“課堂”,毫無保留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和經驗分享給身邊職工。
走上管理崗位後,起xx開始以培養人才為己任。他將自己工作30年來遇到的所有故障判斷處理方法收集整理,圖文並茂地總結成作業方法,並傳授給身邊的工友和徒弟。同時,他還充分發揮“起xx勞模和工匠創新大師工作室”的平臺優勢,鼓勵技術苗子參與技術革新,並將成功經驗和絕技絕活傾囊相授,幫助青年才俊快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行家裡手。多年來,他先後培養出工班長20餘人、專業管理人才15人、局集團公司技術能手8人。
起xx不僅認真做好“傳幫帶”工作,而且十分注重基層黨建工作。在幾年的班組黨支部書記任職過程中,他始終堅持“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培養標準,帶頭開展了16次黨內立項攻關,其中6項獲獎。
除了在工作中當好“育人導師”外,回到家,起xx還身體力行地感染教育著兒子起斌鑫。2021年7月,同為鐵路職工的起斌鑫主動請纓,帶領xx通訊段6名工友遠赴寮國,提前介入中老鐵路磨萬段固定裝置維管工作,為中老鐵路順利開通運營作出積極貢獻。至今,起斌鑫依舊堅守在中老鐵路磨萬段的工作崗位上,用實際行動維護好、運營好中老鐵路。
配網班組先進班組事蹟材料2
2008年,一座隧道開工建設,一位青年大學生畢業。走出蘭州交通大學校門的韓xx,來到xxxx大山深處的大理至瑞麗鐵路大柱山隧道中國中鐵一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工地。原計劃只有幾年工期的建設專案因為施工難度不斷延期。打通“世界最難掘進隧道”成為建設者們的執念,韓xx堅守在橫斷山區,和隧道一起“成長”。
12年後的2020年,超級工程大柱山隧道貫通,“技術小白”韓xx也成長為出色的鐵路工程師。12年的青春、在大柱山隧道里的4000多天,執著、理性、樂觀、自信的韓xx成為這個時代鐵路青年美好形象的代表。
韓xx,中共黨員,中國中鐵一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高階工程師,曾獲得中鐵一局集團傑出青年、xx省勞動模範、xx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12年,青春無悔
橫斷山,路難行。位於四川xx兩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區東部的橫斷山脈,是世界上最年輕、最險峻的山脈之一。
滇緬公路、成昆鐵路,百年裡中國人在橫斷山以生命築路。被聯合國稱為“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的成昆鐵路,從橫斷山脈邊緣透過,而2008年開工建設、330公里長的大瑞鐵路,穿越橫斷山脈。
2008年的一天,汽車在山路上顛簸著開向大山深處,韓xx帶著簡單的行李住進了半山腰的工棚。第二天清晨,他戴上安全帽來到大瑞鐵路建設現場,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遠方,他的同齡人正穿著白襯衫走進城市裡的辦公室。然而,對他來說,更大的人生考驗還在路上。
大瑞鐵路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完善路網布局、服務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專案之一。作為中緬鐵路通道的重要幹線,大瑞鐵路連線南亞、東南亞國家,推動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開通後將結束xx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不通火車的歷史。
從橫斷山脈腹部穿越的大柱山隧道是大瑞鐵路全線最高風險隧道,其惡劣的地質環境讓建設工期從最初的5年半先是調整為8年,後又調整為13年,足以見得專案推進之艱難。
大柱山隧道一共穿越12條斷層,在燕子窩斷層,韓xx和同事們24小時輪班施工,26個月只掘進了156米,平均每天掘進約20釐米。
“在其他地方,用手指摳都能摳這麼長……”韓xx說。然而這裡是橫斷山脈,地質複雜程度超過了建設之初的預想。
在大柱山隧道里,有些區段溫度在40攝氏度以上,儘管放有冰塊降溫,但待2個小時以上,人的體力就會大幅消耗。7座抽水站的56臺大水泵接力抽排隧道內部湧水,地質帶來的湧水、突泥頻繁發生,建設中的大多數時段,建設者們都在應對和清理突然湧出的大水和泥漿。
xx市xx區水寨鄉平坡村,奔騰不息的瀾滄江邊,時間一年年過去,韓xx和同事們住的彩鋼板房老化了,重建又重建……
打通全長14484米的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是韓xx的執念。
身邊年年有人離開。“我也想過離開,可是這條鐵路肯定得通。與其留給後面的人,為什麼自己不成為那個打通的人?”對於堅持,韓xx這樣解讀。
在努力打通大柱山隧道的第9年,一篇來自鐵路記者的報道這樣寫道:“火車只需7分鐘就能穿越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7分鐘的暢通……要付出13年的青春。”報道一推出就被幾十家媒體轉載,成為傳播正能量的網路熱點。
韓xx的這份執念和堅持在2020年4月28日8時36分收到了回報:大柱山隧道全隧貫通。
一座隧道,12年,韓xx和他的同事們從青春年少到鬢生白髮。青山之中,這一份青春無悔如此震撼。貫通那一刻只有歡笑,沒有艱辛。
掌子面,煉就真金
“水深火熱”是大柱山隧道廣為人知的施工環境。受瀾滄江斷裂帶影響,大柱山隧道的湧水能輕鬆灌滿21個西湖。這種圍巖裂隙水最高湧水量可達每小時3300立方米,最大水壓3兆帕。可以打透岩石的鑽頭,在這裡有時竟然打不進去。“硬巖富水”四字,形象描述了施工地段的地質特點。
韓xx和同事們在隧道掌子面水平鑽孔,放入防水工業內窺鏡對探孔內出水點、巖性進一步觀察判定,制訂了“遠水近排、洩水降壓”的施工方案。
在湧水掌子面附近,韓xx和同事們打出50多個洩水孔,每個孔長50多米。總長度超過2500米的鑽孔成功將掌子面湧水量從每小時3300立方米降至每小時150立方米,水壓從3兆帕降至0。2兆帕。硬巖富水段順利實現帶水作業,掘進工作快速推進。硬巖富水段的這一洩水降壓工法在大瑞鐵路其他隧道得到了推廣應用,並被評為省部級優秀工法。
韓xx認為,現在再面對橫斷山脈的斷層,已經有許多方法可以處理。“開始時我們太沒有經驗了。經驗是在處理現場問題中積累的,特別珍貴、有用。大柱山隧道就是我的另一個大學,我在這裡學習了10多年。”
韓xx和同事們自行設計加工了隧道二襯混凝土噴淋養護臺車,接通水源後不需要持續盯控;自行設計加工了單線鐵路隧道仰拱背模,破解了單線鐵路隧道空間狹小、仰拱及二襯矮邊牆一體澆築的難題。
對斷層施工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效的處理方案和橫斷山脈地質特點深度思考總結後,韓xx主持編寫了多篇論文在國家級期刊上發表,斷層處理中採用的多項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隧道里,技術人員需要經常穿過“水簾洞”般的地段到掌子面檢視圍巖地質及出水情況。即使穿著雨衣,韓xx每次也會全身溼透。這些地下水只有18攝氏度左右,他的身體每次都要承受冰寒的痛苦。
施工記錄裡寫道:一次掌子面突發管湧,掌子面可能整體失穩,必須儘快使用袋裝水泥封堵。現場作業人員不願靠近,韓xx抬起一袋水泥第一個衝到管湧位置。現場作業人員隨後加入,最終化解了這次險情。
回憶這次險情,韓xx說:“現場作業人員不敢靠近,是因為他們不懂地質情況,無法綜合判斷,擔心人身安全;我懂、我能判斷,所以我才敢衝上去。這不是我有多麼大無畏。要衝上去,首先要確定人身安全沒有問題。排在大無畏前面的,一定是‘安全第一’!”
這位“80後”技術帶頭人在施工關鍵時刻表現出來的智慧、理性、冷靜和擔當,留在了許多建設者的記憶裡。
“兄弟團”,共克難關
“大柱山隧道的建設駐地在大山裡,最近的集鎮在8公里外:那是一條只有100多米長的小街,剛來時只有幾個雜貨鋪,現在已經有小超市了。我最怕深夜手機響,手機一響,一定是現場有麻煩事了;機械日夜不停地轟鳴,人在隧道里常常不會想到隧道外的事情;一年回家鄉烏魯木齊一次,那裡有父母、妻子,平時最怕知道他們生病;哪有什麼娛樂,根本沒有多少空閒的時間……”
韓xx的語氣裡總是透著一種輕快,說上面這些的時候也不例外。
一個地方、一座隧道、10多年,為什麼你能如此?面對記者的提問,韓xx說:“不是我,是我們。我是我們。”然後,他說出了姜棟等一大堆名字。這些人都是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
“不是我一個人,我們都在這裡。因為粗線條、樂觀,所以我們才能堅持下去,隧道才能儘快打通。”
“我大學畢業就來到這裡,一待就是10多年。也不是我一個人這麼辛苦,許多人比我更辛苦、更有壓力……”
韓xx一次次強調。
在鐵路建設現場,“兄弟”這個詞常常聽到。在大柱山隧道建設者的口中,這個詞出現得更頻繁。從開工到現在,進入第13個建設年頭,青山和隧道中的並肩攜手,漫長的建設時間和一次次共同面對前所未有的施工困難,讓他們成了感情深厚的血肉“兄弟團”。
現在,大柱山隧道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大瑞鐵路共有40多座隧道,大柱山隧道通了,大瑞鐵路開通運營就勝利在望。
大柱山隧道貫通後,建設難關渡過、“兄弟團”被打散。作為技術精英的韓xx被分派到其他建設專案。
在大柱山隧道,韓xx心懷“一定打通隧道”的執念,從見習生到技術員、隧道技術主管、工程部部長、總工程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隧道工程技術管理者。“80後”韓xx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給了大柱山隧道,而大柱山隧道也給了韓xx非同尋常的回報。那段經歷帶來的成長,已讓他在新的工作中成為同齡同業者的楷模。
配網班組先進班組事蹟材料3
張xx,中共黨員,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電焊工高階技師,曾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全國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火車頭獎章、“xx大工匠”等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戴上手套、拉下面罩、點亮焊槍,工作幾十年間,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電焊工張xx一直重複著這幾個動作。
從學徒工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捧回中華技能大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擔當、學習、勇氣讓張xx擁有了幸福的人生。
勇於擔當是人生最珍貴的種子
張xx的人生故事,以艱辛為起筆。父親因病離世,作為家裡最大的男孩,他必須擔起養家的重擔。1984年,身高不到1.6米、體重不足45公斤的小張進入戚墅堰機車車輛工廠當電焊工。
電焊工是當時鐵路裝備製造企業的苦工種。廠房裡金屬碰撞的聲音非常刺耳,電焊作業時焊花四濺,工人們的工作服經常被汗水浸透……
電焊是什麼?張xx不知道。車間領導給他安排了一位50多歲的電焊技術高人做師傅。師傅話不多,拋給張xx兩句話:“踏實做事,注意安全!”兩句話簡單樸實,伴隨張xx走過了一年又一年……
電焊這活兒不容易。上班第一天,由於沒有防護經驗,張xx盯著電弧光看。第二天,他紅腫著眼睛第一次穿上電焊防護服,在師傅的指導下第一次拿起了焊鉗。
艱辛是人生的發令槍,擔當是人生最珍貴的種子。張xx央求車間技術員帶他去了一個他認為非常神聖的地方——工廠技術圖書館。當時,這不是普通工人能進去的地方。藉著技術員做“擋箭牌”,只有初中文化的.張xx開始讀技術書籍。
後來,師傅發現這個小夥子也能偶爾說出幾句電焊專業術語,便開始對這個徒弟格外關注。
好焊工首先要過“蹲”這一關,這就如同習武之人必須先扎牢馬步。起初,張xx拿著焊槍蹲下去沒多久,就感到腰痠腿痛,手中的焊槍也開始不聽使喚。
酷暑嚴寒,四季更替,張xx埋首於鋼鐵堆裡。蹲得痛苦難耐時,他就在心裡默唸師傅傳授的電焊工“靜平穩準均”5字要訣,咬著牙堅持下去。漸漸地,他蹲的時間越來越長,手中的焊槍也愈發穩了。
許多人知道電焊工是苦髒累工種,其實它還是個易學難精的工種。
剛過去一年,初出茅廬的張xx就能進行柴油機機體焊接了。柴油機機體是內燃機車的關鍵部件,在機車執行過程中長期承受反覆衝擊載荷,焊接難度大。一般能進行焊接操作的都是經驗豐富、技術等級高的老師傅。
和技術工人中的“大腕”一起操作,張xx每一個動作都儘量規範,每一條焊縫都保持平整。作業時,他幾乎感覺不到自己的心跳,耳邊只有電焊的聲響。一個班下來,他脫下厚厚的電焊防護服,裡面的衣服都溼透了。
柴油機機體焊接要透過泵水給壓力檢查質量,質檢員對這個年輕人的質檢近乎苛刻,張xx的焊接完全達到質量要求。
持續學習是人生回報最高的投入
一次因為一時疏忽,張xx焊出的工件報廢了,耽誤了生產進度,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他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低谷中的張xx,在思考後訂下了一份長期學習計劃。
別的年輕人工餘時間在閒聊,張xx在幫師傅除毛刺;別人在休息室閉目養神,他在幫師傅搬工件。老師傅們都對這個勤快好學的年輕人有了好感,都願意教他絕招。
每個師傅的絕招都是“寶貝”。張xx跟著多個師傅學習焊接技術,把技術點記在小本子上不斷琢磨:老師傅為什麼用這樣的手法焊接?怎樣的小角度焊接能保證焊縫平整?
白天,他埋首於鋼鐵堆裡,一干就是數個小時,眼睛常常被嗆得睜不開直流淚,手臂酸得抬不起來。每週他都有4個晚上下班後直接到夜校學習。他每次從夜校上完課再騎十幾公里腳踏車,回到家裡已近22時了。
張xx在職工夜校完成了焊接技師、焊接高階技師、冷作工、鉗工、機床工、探傷工、國際檢測師等課程,還修完了高中課程,取得了大專學歷。
多年之後,張xx對職工夜校的回憶依然清晰。學習讓張xx完成了從一個初級工到高階技師的蝶變。2000年,他被聘為電焊工高階技師,成為當時全公司最年輕的高階技師。
戚墅堰公司送這位優秀的員工去國外培訓,在德國、義大利、法國、美國、日本等接受的培訓讓張xx的焊接技術達到了世界水平。他先後取得了國際焊接技師證書、12項國際焊工資格證書以及國際EN473無損檢測VT二級檢測師證書。
沒有持續的學習,成功不會到來,持續的學習讓張xx擁有了世界視野。像張xx這樣的技能型人才推動著中國鐵路裝備製造進入世界第一方隊。
創新和勇氣是技術提升的加速器
2008年初,公司開始製造旅遊觀光內燃動車組,開行於北京至八達嶺區間,以滿足北京奧運會期間國內外遊客出行的需要。
北京至八達嶺段是京張鐵路上列車執行難度最大的一段,對機車牽引和制動能力的要求遠遠超過其他線路。上坡需要大功率牽引,長距離下坡需要有效制動,對動車組制動缸體質量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這種制動缸體採用雙面焊接,焊接完工、精加工後要用5倍放大鏡檢查焊縫表面,必須無任何缺陷。
張xx反覆試驗,總結出了“四步法”和獨特的焊接方法,帶領團隊高質量完成了制動缸體焊接。旅遊觀光內燃動車組投入使用,八達嶺長城下的新型動車為北京奧運會增添了一道風景。
近年來,公司產品銷往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一次出口機車生產中,外方監造團隊對焊接質量的要求十分嚴格,第一批試製產品出來後,因焊接質量不合格直接被叫停。張xx來到現場反覆改進焊接工藝,摸索試驗讓工藝達到了技術要求。
外方人員提出所有的電焊工必須透過他們組織的培訓考試,這樣不僅公司要支付高額的費用,而且影響機車製造程序。
張xx主動找到外方監造:“我是高階技師,我來對其他電焊工進行培訓,產品質量我負責!”外方專家被張xx的技藝和勇氣折服,同意了張xx的提議。張xx將焊接工藝和技巧傳授給其他電焊工,培訓870人次。培訓費省了,生產按計劃進行。
公司製造的青藏高原機車要適應零下40多攝氏度的低溫,對構架、總風缸等機車關鍵零部件的焊接要求高。張xx採用了一種重熔的工藝,先焊一遍,第二遍熔化第一次的焊層再焊接,提高焊趾的低溫效能和焊縫的抗疲勞強度。如今,青藏高原機車正安全穩定地執行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上。
2019年,一臺價值2000多萬元的曲軸加工裝備出現故障,需要進行主軸孔修復。修復的精度要達到2絲,即髮絲直徑的1/5,而修復的空間又十分狹小,很難入手。
這可是2000多萬元的高階裝備,修不好怎麼辦、高精度的裝備修壞了怎麼辦?張xx沒有猶豫,開始了修復工作……裝備正常運轉了。
一次次以創新和勇氣直面技術難關,為張xx的技術提升帶來了加速度。他總結提煉的先進操作法代表了我國內燃機車製造焊接工藝的最高水準,在我國內燃機車製造業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張xx攻克柴油機機體高難度焊補修復、高速動車組龐巴迪電機吊座焊接等關鍵技術難關百餘項,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授業解惑是當下最大的幸福
現在,張xx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以他名字命名的“金藍領”工作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建設中,弘揚工匠精神,攻克生產難關,傳授技藝。工作室帶來了強大的輻射效應,獲得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xx省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稱號。
在公司的支援下,張xx開設了員工培訓實訓練基地,親自擔任培訓講師,還牽頭組織開展電焊工技術培訓、崗位練兵以及資質認證和比賽。近年來,他先後開展電焊工技術操作表演70多場次,舉辦技術講座150餘次,授課培訓時間達到1000多課時,培訓電焊工4000餘人次。
幾十年工作在高溫及充滿電弧光、金屬粉塵的機車製造一線,回首往事,張xx認為生活裡幸福很多,而授業解惑是當下最大的幸福。
張xx積極參加社會、行業內的技能交流等活動,走進大學城、企業及技工學校,現場表演絕招絕技,切磋指導焊接技藝,宣傳勞模和工匠精神。
在被譽為“焊接世界盃”的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中,張xx歷年擔當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參賽隊“總教頭”,帶領中車集團選手連續4次獲得團體第一名。在2019“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中,他帶領中車集團選手參賽,又獲得團體第一名的成績。
一路走來,一個普通的一線員工在鐵路快速發展中,以擔當、學習和勇氣讓自己擁有了成功的幸福。
配網班組先進班組事蹟材料4
張xx,中共黨員,現任中國鐵路xx局集團有限公司xx機務段檢修車間業務指導,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全國鐵路青年科技創新獎等榮譽。
穀雨過後,空氣格外清爽。敲開中國鐵路xx局集團有限公司xx機務段“張xx創新工作室”的房門,戴著黑邊眼鏡、身穿藏藍色工作服的張xx笑呵呵地迎了上來。
在這位樸實隨和的男子身後,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令人敬仰的獎章獎狀熠熠生輝。究竟是什麼讓這位平凡的勞動者如此不凡?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只要想成功,就不要輕易放棄,多堅持一步,就會多一些機會。”張xx這樣說道。說話間,他手裡還拿著一組電力機車配件,眼睛緊盯著電腦螢幕,正在為“HXD3B型機車升弓控制電路加裝接地開關聯鎖”攻關專案絞盡腦汁。
正是男兒發奮時
1980年,張xx出生在河北滄州的一個農村家庭。幼年時,他的父母每天起早貪黑地忙碌在田間地頭,他要擔起照看弟弟的重任。他不僅從父母身上學會了勤勞儉樸,還練就了堅強獨立的品格。
“我從小就喜歡火車,後來跟從事鐵路工作的姨媽生活在一起,從言行中就能感受到鐵路人的無私和責任感。當時就感覺鐵路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行業,要能考上鐵路學校多美呀!”有了目標就有了奮鬥的動力。初中畢業時,張xx以高分考入湖南株洲鐵路電機學校(現更名為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電器專業。
張xx從小就對電器情有獨鍾,中學時代也偏愛物理課。4年的專業學習,不僅讓他獲得了紮實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養成了自律自控的學習態度。
“記得當時教我電器知識的王老師業務技能特別強,但因為他的湖南口音很重,我有時聽不懂,就一字不漏地把板書抄下,課後反覆琢磨,有不明白的就追著老師問,直到弄懂弄通為止。”張xx笑著回憶在學校時的情景,“我們學校有自己的實習工廠,我一看到電路板和各種模型就兩眼放光。正是這些實際操作的練習,給後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非常感謝學校對我的培養。”
寶劍鋒從磨礪出
2000年8月,張xx從湖南株洲鐵路電機學校畢業,來到xx機務段檢修車間內電組,主要負責檢修、維護機車電器線路。
最初,張xx做牽引電機檢測、更換電機碳刷等基礎工作。這些工作讓他覺得“非常簡單”,可很快“這個幼稚的想法”就被改變了。
“我在學校學的車型是電力機車,當時段裡都是內燃機車,一進車間我就傻眼了。師傅讓我把機車旁的測速電機拆下來,送到電配組檢修。我圍著車轉了兩圈,愣是沒找到測速電機在哪兒,急得滿頭是汗。”張xx回憶著第一天上班時的場景說道。
為了摸清牽引電機的結構,張xx白天下地溝跟著師傅學本領,經常一干就是幾個小時。為了強化學習效果,轉子、定子、接線、碳刷……他將各個部件都繪製成簡易圖,便於熟記。
“火車安全行,全憑技能精。只有平時勤學苦練,做到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才能成為行家裡手。”張xx自信滿滿地說。
那幾年,車間、段裡只要舉辦技術比武,張xx就踴躍報名參加,就是想在技術比武中向經驗豐富的師傅學習更加精湛的技術。300多種、1000多個型號的機車電器配件,想要學精學透,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一本本厚厚的技師專業書籍被他生生背了下來,檢修配件的每個作業環節他都爛熟於心。
2014年6月,他被選拔參加第四屆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為了迎戰如此高規格的比賽,他每天一頭扎進機車內,冒著近50攝氏度的高溫一練就是幾個小時。每次從機車裡出來,他渾身溼透,身上的衣服都能擰出水來。最終在大賽上,他取得了總成績第三名的優異成績,並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等榮譽。
天工人巧日爭新
“只要是我檢修過的機車,必須保證上線後100%不出問題。我把每一個配件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能夠把有故障的配件修復到完好狀態,我就很有成就感。”每次提到與工作相關的話題時,張xx的眼神就特別明亮,“剛開始搞技術創新時,目標就是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和節約生產成本。”
他的技術創新之路從改進操作工具開始。常規操作工具機輪頭手柄過長,用起來不方便,他就在機輪頭上焊上一個把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8年,該段配屬機車車型增加,既有的試驗檯無法對多種型號的司機控制器進行檢測。針對這個問題,張xx暗下決心要自己動手研究解決。透過重新佈線、加裝插頭等,他研製出能夠對6種型號的司機控制器進行檢測的全能型試驗檯。
每到冬季,和諧D2B型機車電暖器電機故障頻發,影響機車正常使用。為解決這個問題,張xx對故障電暖器進行了“解剖”並反覆思考癥結所在。“如果給它裝個防塵裝置,或許就能降低故障率了。”得此結論後,他便買來防火板材,測量尺寸、鋸剪鑽孔,製作出電暖器電機定轉子防塵罩,裝車試驗後,電機效能和防塵效果良好。該項技改成果不僅保證了機車正常使用,而且節支近7萬元,獲得了全國鐵路青年科技創新獎。
幾年來,張xx先後取得創新成果25項。2015年初,該段以張xx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由包括張xx在內的7人組成,主攻方向是內燃機車配件檢修與和諧型機車配件自主修。
“愛崗奉獻、創新引領——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成為時代主旋律。”開啟張xx的工作筆記,扉頁上工整地寫著這樣一句話。
萬紫千紅春滿園
2020年11月24日,張xx參加了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榮譽的背後,是辛苦付出。日常,張xx熱衷學習其他站段技術創新榜樣的先進事蹟,將他們的事蹟當作自己開展技術革新的“指導書”,讓自己的創新思路日漸豐富。
在工作中,他每看到同事皺眉頭都主動上前詢問原因,追根溯源摸清裝置故障處理過程中的“絆腳石”,然後想方設法將“絆腳石”搬走。
如今,張xx在段內主動兼職當起教師,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傳授給身邊的青年職工。劉子源就是這些青年職工中的一員。劉子源說:“剛開始從事機車檢修工作時,對電器部件不熟悉,動作做不到位,胳膊和腿上經常碰得青一塊紫一塊;焊接電路時手容易抖,導致焊出來的電路歪歪扭扭。張xx老師不斷給我講解技術要領和操作方法,使我的技藝很快得到提高。”
有一次,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技能大賽,xx局集團公司有5名選手參加比賽,張xx被選為機車電工組總教練。集訓期間,他白天手把手教選手們故障排除方法和電工基本技能,晚上熬夜編寫模擬題。發現選手情緒波動,張xx一次次和他們談心談話。那次比賽,xx局集團公司獲得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除了讓年輕人在工作中迅速成長,張xx還注重培養他們的職業認同感,讓他們幹一行愛一行。
“張xx創新工作室”與該段技術科聯合舉辦“和諧大講堂”,每期一個主題,主要講解和諧D2B型機車、和諧D3B型機車、制動系統等知識。每名聽課的青年職工都將講堂所學應用到一線作業中,再把一線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帶回講堂與其他學員共同探討解決。4年來,許多人的筆記攢了厚厚一摞,大家都成為“和諧大講堂”的受益者。
“只有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了充分認同,才能夠全身心投入。任何一項科技進步都需要長時間踏踏實實地去做很多基礎性工作,只有把這些基礎性工作做深做透,才能實現質的飛越。”張xx說。
配網班組先進班組事蹟材料5
曾獲xx省第十七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滇中引水重點工程測量工技能競賽第一名、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先鋒獎章、xx省技術狀元、xx省五一勞動獎章和中國鐵建xx局集團第八屆“央企脊樑·員工榜樣”、勞動模範等榮譽。
20多年來,中國鐵建xx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專案測量主管婁xx,在南昆、內昆、貴廣、沈白等線路上,年年月月穿山越谷,經天緯地縝密測量……伴隨著高鐵網在祖國廣袤大地持續延展,婁xx不斷成長,獲得了xx省技術狀元、xx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成為行走在深隧懸壁的“先行者”,激勵和鼓舞著身邊人。
敏而好學成長為年輕“大將”
測量工作是工程建設的“眼睛”。一條鐵路要從設計圖紙上的點線面精準落成到大地上,首先要由測量人員透過測量儀器進行施工放樣、採集資料。由此生成的測量報告為後續施工提供最基礎的資料參考。
1995年,婁xx從學校畢業後,進入中鐵xx局集團南昆鐵路五處二隊。到工地的第一天,技術主管就把他帶去測量現場。當時,工地使用的測量儀器是較為老舊的經緯儀,操作複雜、繁瑣,現場老同志使用起來不是很熟練。婁xx試了試,兩次放線偏差極小。技術主管對這個毛頭小夥兒刮目相看,把使用儀器的活兒交給了他。
半年後,更加智慧、精密的測量儀器——全站儀在工地上廣泛運用。一天,技術主管交給婁xx一臺國外引進的全站儀,要求他用最短的時間弄清楚使用方法,並特意囑咐“這機器價值十幾萬元,除了你誰也不許碰”。
婁xx深感重任在肩,面對全英文的使用說明書,他一邊請教隊裡的大學生,一邊逐字對照翻譯。最終,經過刻苦鑽研,他迅速把當時最先進的測量儀器學通弄懂。
“以前的技術、裝置都不如現在,四五個人配合才能進行測量作業,效率很低。”婁xx回憶道。為了將所學運用到工地上,剛上班的他咬牙買了臺卡西歐計算器,利用工餘時間學會編寫計算程式,極大提升了測算作業效率。
白天跑工地、架儀器,晚上回來潛心鑽研圖紙、規範和儀器,年輕的婁xx明白,要想做好測量工作,必須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上,不斷跟進熟悉新的測量技術和儀器。為此,他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
2000年,婁xx積極報名參加石家莊鐵路工程學校的培訓。3個月時間,他系統掌握了從控制測量到施工測量的相關知識,並學會編寫卡西歐4800計算器測量程式。2007年,為掌握鐵路無砟軌道CPIII測量技術,婁xx積極參加京廣高鐵武廣段無砟軌道測量培訓,每天晚上一段路架著儀器來回跑上百趟。一個週期下來,他迅速熟練掌握無砟軌道CPIII的測量方法和精調技術。5年時間,年輕的婁xx迅速成長為測量現場的“大將”。
解隧道難題做技術“領軍人”
作為施工的“先行者”,測量人員擔負著為施工掃除障礙、導航引向的重任,工作一點都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
2010年,婁xx任贛龍鐵路GL-4標專案部副總工程師兼測量主管。當時,全線最長的梅花山隧道地質條件非常複雜,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控制測量要求精度非常高。
第一次擔任鐵路專案測量主管,婁xx提前3個月準備,帶領專案測量班,認真分析、研究,結合以往經驗,透過不斷實踐,總結出行之有效的長大隧道控制測量方法,不僅滿足了長大隧道貫通精度要求,還為下一步洞內CPII和CPIII測量打下了基礎。
當時,梅花山隧道無砟軌道是全線的首件工程。“只有我們這個首件工程評估完成之後,全線的無砟軌道才能施工。”婁xx回憶。那是他第一次接觸無砟軌道精調小車,按照廠家提供的技術資料熟悉基本操作後,他又把資料複核了一遍又一遍,但還是不放心。於是,他帶著一個技術員、一個測量人員趕往貴廣鐵路,跟著廠家人員現場學習了兩個晚上。最終,在婁xx的帶領下,測量班順利完成贛龍鐵路全線無砟軌道首件工程的施工,並一次透過原鐵道部驗收。
2019年,獨自帶隊負責浩吉鐵路崤山隧道無砟軌道CPIII測量工作的經歷,也讓婁xx記憶猶新。崤山隧道全長22。77公里,是全線最長、一級高風險雙洞單線隧道,受自然環境影響,隧道洞內水霧成團,能見度不到50米,通視條件非常差,無法進行測量。半個多月,指揮部多次邀請設計院測量專家現場調研想辦法,仍然無法達到測量要求。
作為測量工作的負責人,婁xx沉下心來分析,無法測量的原因是視線不好,如果改善洞內環境呢?帶著這個問題,婁xx在洞內反覆觀察。終於,有一回坐在車上,他發現當車移動時,可以帶動洞內的水霧,出現短暫的“可見”時間段。於是,小婁提出在隧道內加設通風機、封堵橫通道、利用大型運輸車在洞內行走帶動水霧,然後進行分段測量的建議,確保將洞內溫度、溼度影響降到最小。
按照這樣的構想,每天晚上,等到洞內施工人員都收工後,婁xx就帶領測量員進入洞內進行測量,一直到次日凌晨四五時出來。不分晝夜接連測了幾天,他們最終圓滿完成了測量任務。這一方案也得到了設計院測量專家的充分認可。
苦樂兼修無怨無悔當“先行”
稜鏡、塔尺、全站儀,鐵路、隧道、高架橋……入職以來,婁xx手上的測量工具迭代升級,他本人也從昔日的測量小將成長為今天的技術能手,高質量完成了11項工程的測量任務,為企業培養了20多名優秀測量人才。這一路,高光時刻很多,但更多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寂寞。
每次開展作業,要帶著10多公斤重的測量儀器爬坡上坎進場踏勘;車子進不去的地方,他們就揹著乾糧和水徒步走;常年穿著膠鞋或雨靴,3個月就會磨壞一雙。2015年,為了給xx一個災後重建專案進行復測,在垂直距離450米、邊坡最大高差達98米的龍沖溝上,婁xx帶領團隊,繫著安全繩,在沒有立錐之地的山體上硬生生開鑿出一個個作業臺階。
田野、荒山、泥巴、荊棘、蚊蟲……常年的野外作業,犧牲了許多陪伴家人的時間。婁xx算了算,一年最多能回家兩次,加起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019年6月,因為要完成浩吉鐵路崤山隧道無砟軌道測量工作,婁xx錯過了陪伴孩子高考。等到測量工作結束,回到家時,孩子已經大學快開學了。
每天面對繁複枯燥的資料,婁xx也能找到其中的樂趣。在山上,大家圍坐一起,吃著饅頭就鹹菜,婁xx卻打趣說,這是時下最流行的野餐。偶爾施工到凌晨才回來,他就張羅著給大家夥兒做麵條、煮荷包蛋。他喜歡做飯,樂在其中。
最開心的自然是看到揮灑的汗水轉化為一組組精確的數字、一份份完美的測量報告時。作為團隊負責人,每一個專案,從進場踏勘、方案編制、野外作業、資料處理、成果報告,到最後資料整理歸檔,每一個環節,婁xx都全身心付出。“測量工作貫穿施工全程,‘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測量工作不能耽誤施工進度,更不能因為測量資料不準確而造成施工返工。”婁xx說。
婁xx一直沒有忘記1998年6月的一個午後。當時,接到通知上場內昆鐵路,現場在昭通威寧縣中水鎮,婁xx和團隊一起,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到達貴州省六盤水市,再坐班車,經過一天的顛簸抵達威寧縣中水鎮。第二天,天剛剛亮,他們又揹著一天的乾糧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工地現場。
測量工作終於開始了。當地一個70多歲的老大爺問他們是幹什麼的,得知他們是修鐵路的,大爺很興奮,說自己這輩子還沒見過火車呢。婁xx說:“大爺,這不我們鐵路建設者已經來了嗎?您馬上就可以坐火車去北京了。”聽到這話,大爺笑了,忙不迭從家裡拿來土豆給他們用火燒著吃。“那個土豆真香啊,是我吃過的最好的美味。”婁xx回憶。
從那個時候開始,婁xx就明白了這份工作的意義。他知道,作為一名鐵路測量人員,他走到哪裡,鐵路就會延伸到哪裡。他丈量過的土地、算出來的資料,都會在不久的將來,化作蜿蜒匍匐的鋼鐵巨龍。
配網班組先進班組事蹟材料6
中國鐵路xx局集團有限公司過載鐵路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階工程師,曾獲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專項獎等榮譽。
2021年,大秦鐵路以4。2億噸的年運量繼續保持世界單條鐵路年運量最高紀錄。這一紀錄凝聚著眾多鐵路科研人員躬身實踐、辛勤耕耘的智慧和汗水。中國鐵路xx局集團有限公司過載鐵路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階工程師於xx就是其中之一。
重任在肩,他傾力投入
2019年初,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支援下,xx局集團公司著手組織開展“新一代過載組合列車無線同步操控系統研究與應用”攻關。這個重擔落在了於xx團隊的肩上。
過載技術開發投入大、週期長,需要有一定的技術沉澱和技術儲備。於xx帶領團隊按照先易後難、分階段實施的策略,先後完成了自主化同步操控系統技術方案論證與評審、樣機研製、機車改裝、試驗方案評審等工作。2019年9月,於xx及團隊按照技術試驗大綱,開始對19大項、37小項、200餘個環節逐一進行測試。
技術試驗並非一帆風順,任何微小誤差都有可能導致此項點所處系統乃至更大系統的重新調整甚至推倒重來。其間,在一次系統“背靠背”試驗中,出現了從控機車與主控機車無法實現同步的狀況。
同步性是安全開行組合列車的基礎。於xx及團隊先是將目光放在了主控機車上,將10餘項判定條件和執行條件逐一梳理後,依然沒有找到“癥結”。之後,他們轉換思路,在從控機車方面逐個項點反覆排查。最終,他們在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微小異常反應中找到了突破口,實現了主控機車、從控機車操縱同步。
雖然現在回憶起來雲淡風輕,但當時於xx卻是頂著千鈞壓力。在數月的試驗中,他幾乎每天都會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這是對身體和意志的雙重考驗。
在瓦日線萬噸組合列車試驗、北同蒲線2。1萬噸組合列車試驗成功的基礎上,2020年4月11日,應用國產化無線同步操控系統的2。1萬噸過載組合列車在大秦鐵路全線成功試執行,各項效能指標全部達到課題階段目標,實現了過載組合列車無線同步操控技術自主創新的歷史性突破。這標誌著中國鐵路過載組合列車控制技術發展取得了重大進步。
服務運輸,他主動擔當
大秦鐵路有60%是山區坡道,線路環境複雜。駕駛2萬噸過載列車對司機提出了極高要求。
《兩萬噸過載列車模組化操縱辦法》是過載司機安全平穩操縱的作業指導書。為快速培養更多高質素的過載司機,2017年,於xx受命開展過載列車操縱評價技術研究。
為將個性化的過載列車操縱經驗轉化為可複製、可推廣的作業指導書,於xx數次添乘機車,將景生啟等優秀過載司機精準操縱的經驗心得按照起車、調速、過分相、停車、電空迴圈制動等操作進行分類。
他將其中約束性條款進行分解,形成計算機可識別的數值評判指標,並在實踐中不斷對評價指標引數進行最佳化完善,保證評判標準的合理性和實用性。
為了確保資料採集過程中不對機車其他系統造成干擾,於xx深入研究機車資料匯流排通訊技術,按照採集資料型別制訂資料採集方案。在進行機車操縱資料採集方法研究和地面分析軟體開發中,他從操縱評價、統計分析、錯誤資料識別過濾計算等方面進行反覆嘗試,不斷完善,使之更加適應現場運用。
從事應用技術研究多年的於xx認為,鐵路科研人員的價值必須以現場需求為導向。2021年1月,瓦日線出現過載列車經過長大隧道時“列車管壓力異常波動”現象。為快速解決這一危及行車安全的問題,於xx一頭扎進瓦日線展開調研,詳細記錄列車執行過程中的各項資料,逐一分析排查可能導致異常的3種因素,最終找到了引發“列車管壓力異常波動”現象的病根——隧道內外環境溫度變化,並據此提出針對性整改措施,有效消除了安全隱患。
多年來,於xx主持或參與了20餘項與鐵路運輸現場需求密切相關的科研成果,在保障鐵路運輸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協同合作,他釋放能量
“過載運輸是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任何一項課題都不是一個人甚至不是一個單位能夠獨立承擔完成的。”於xx在研究的“過載機車、車輛及可控列尾裝置的匹配性研究”,是一項致力於裝備合理匹配、系統整體效能最優的課題。他說,這項課題的最大難度在於協調多家科研機構、生產企業共同找出“最優解”。
機車、車輛、可控列尾既是3個獨立的裝備,分別都有自己的技術引數和設計標準,又共同組成了一個系統。於xx說:“每個獨立裝備的個體最優並不能達到系統的最優。這就需要我們站在系統的角度提高三者的適配性,調整3個獨立裝備的技術標準、引數。但要調整哪個裝備、調整到什麼程度,這個裝備的工藝、成本是否支援,需要在xx局集團公司過載鐵路技術研究中心這個以需求為牽引的合作平臺上不斷協調才能完成。”
於xx介紹,這個旨在破解制約過載鐵路發展難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的平臺,透過與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裝備生產製造企業深度合作,聚合了強大的人才和研發優勢。
作為專案牽頭人,於xx從系統最優角度提出要求和目標後,中南大學、大連交通大學、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眉山中車制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克諾爾公司等參研合作單位會共同跟進,不斷最佳化設計標準、生產工藝、技術引數,讓專案向著整體最優的目標趨近。
“發揮協同作用能夠大幅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轉化率。”於xx說,他主導或參與的“過載鐵路技術升級深化研究”等4項國鐵集團重大課題,“基於MPC的過載組合列車差異化控制研究技術研究”等8項xx局集團公司過載專項課題,都得益於這種聚合的能量。他說:“立足於鐵路科技創新這個廣闊舞臺,我將不斷為中國鐵路過載事業的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