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精選13篇)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精選13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1

  早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麼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後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後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並不複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係,磨合後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係;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係,最後還是父慈子孝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裡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麼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2

  電影《人生大事》,今天正式官宣了!

  朱一龍在電影中極具顛覆性地出演一位刑滿釋放的刑釋人員,江湖人稱三哥,三哥從事的還是遊走於生死邊緣的殯葬行業。

  殯葬師、刑釋人員、半道父女選擇這樣冷門卻極具挑戰的題材,就連角色形象也來了個徹底的顛覆,這真的很朱一龍。不懼挑戰、熱愛冒險、拒絕被定義、不想呆在舒適區的他,又一次默默地用行動重新整理了大眾對他的認知。可鹽可甜、可剛可柔、可動可靜、可正可邪、可雅可痞一龍千面,誠不欺我。

  中國俗語本有“這世間除生死無大事”之說,電影《人生大事》四字隱喻的,想來跟生死二字也脫不開關係。因為世俗忌諱,從來沒有嘗試瞭解過殯葬行業,現在想想,刑滿釋放的三哥,在監獄裡經歷了社會性死亡之後,又要在殯葬業面對真正的生理性死亡,日日在生死之間遊走的他,對生和死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又會如何面對原本蒼涼慘淡的人生?他和半道收留的小女生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而因為海報裡的暖暖煙火氣和殯葬業給人的淒冷之感有著強烈的違和感,也讓我不由想起用熱鬧溫情的方式講述生死離別的《尋夢環遊記》,這隱隱約約透露出來的蛛絲馬跡似乎也在暗示我,題材雖蒼涼清冷,故事卻仍可治癒溫暖。

  戲剛開拍,一切未知,然而期待值已被拉滿。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3

  “種星星的人”是這部電影賦予殯葬行業的特殊稱號。“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我也曾坐擁于山野之中,抬頭遙望每一顆星。科學灌輸多了,也就失了感性。總在想象宇宙恆星的存亡,卻沒有想過每一顆星都可能是某個人心裡最掛記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會不會常常遙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親呢?

  在我心裡,小文就是一個小哪吒,跳脫、調皮,卻又把該放在心裡的人放在心上。從小和外婆一起成長,卻在一天早上醒來外婆匆匆地離去。小文,不要傷心,你睡著了,外婆會變成星星掉落進你的夢裡的;小文,不要難過,難過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聽一聽外婆的聲音,外婆就在你身邊。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穫了一個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兩個小時涵蓋了三哥蛻變的一年。從原來的自私、對生活無方向的三哥變成了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從原來對殯葬行業有異議到現在子承父業,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種星者”。三哥也許不懂父親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裡推。其實就像歌詞裡寫的一樣“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人”。相信這個行業,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顆星星,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

  我最感動的是老莫變成煙花消逝於長江之上吧。沒有滿堂的哭聲、沒有滿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裝在一個最平常不過的罐子裡。留下一封家書,讓兒子選擇一種最特別、最體面的離開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沒有看到呢?在二兒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摻進煙花,成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許您已經變成了一顆星星,看到兒子的作為,估計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傳遞出來的觀念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就像老莫最後說的“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是要翻到最後一頁的。只不過標點符號不同,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宇宙恆星更大的事,人生裡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願意相信,只要你願意投入生活,人生這本書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是種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4

  一場電影,五次落淚。演繹的是故事情節,看到的是生活經歷。一部關於親情和死亡的.電影,讓人看到了世間冷暖。

  孤兒,被愛,被嫌棄,被憐憫,被折騰,最後傾盡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間,多麼勵志又可憐的成長經歷。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樣經歷著不被愛,不被重視,被拋棄,被嫌棄,被懷疑,被傷害,孤獨且沒有目標的人生,幾乎談不上有意義。

  但是上天總會拯救一個善良的人,安排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小孩子出現在他的生活中,最後獲得救贖的是兩個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淚:互相嫌棄,彼此治癒

  父母子女就是這樣,他們都有獨立的個體。電影《人生大事》一開場就上演了一場追與追不上的故事,一覺醒來,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腳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連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於是小姑娘去追那個帶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種拼命的勁兒,那種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淚奔了。

  沒有別的,因為我也是從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蛻變和成長,都在外婆的眼裡嘴裡心裡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盡所能的調整自己的步伐和距離靠近外婆,其實就是害怕有那麼一天像電影裡的小姑娘一樣,什麼都追不上。

  男主角當然嫌棄這樣一個惹事兒麻煩的小女孩,因為他已經看慣了生老病死,當下的一切無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小部分,太正常不過了,習以為常就會麻木,麻木就會厭倦,厭倦就會讓生活變得平平無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

  正是這樣兩個相互嫌棄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癒彼此的人,大概這就是以前學習到的負負得正吧。

  還是那句古話“有的童年治癒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

  第二次流淚:行業歧視,親情淡薄

  每當我介紹自己的大學專業和工作崗位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老不正經了,因為我是男的,我還是一秘書。大家聽最多的就是“女秘書”,我這一男秘書是怎麼會事兒?

  行業歧視在這個社會依然存在,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千年不變。電影中男主角是殯葬行業,在現如今,這個行業依然像一盞冥燈,讓幾乎所有的人聽到就感受到莫名其妙的距離。

  男主角年紀輕輕就做這個,當然不受人待見。小女孩孤苦伶仃跟著外婆生活,無依無靠無能為力,當然不受舅舅舅媽的待見。常言道後媽難當,可又有誰知道這孤兒的親戚更是難上加難。

  看到小女孩被舅舅家如此對待的時候,我又淚奔了。

  第三次流淚:抬頭看星星是故事,低頭討生活是人生

  電影裡好多次提到星星,還有一句臺詞是“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小姑娘告訴老師說爸媽是“種星星的人”,男主角告訴小女孩,外婆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關於星星,我們小時候在院子裡躺在竹蓆子上乘涼看星星聽故事的場景,應該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忘記不了的記憶吧,那種日子還有嗎?那種快樂悠閒還有嗎?那時候的那些人還在嗎?

  太讓人淚奔了。

  我們為了生活,為了活著,已經多久沒有抬頭看星空了,我們一頭扎進生活的土壤裡,巴不得可以立刻發芽開花結果,可當我們有朝一日抬頭看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物是人非,一切都來不及了,一切都不是自己喜歡、曾經想要的樣子了。

  而這一切,就是最真實的生活,就是最普通的人生啊。

  第四次流淚: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義

  作為男性,有時候感覺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職、賺錢、社交到處都是重心,唯獨自己不是,從來都在忙碌和奔波,從來都沒有停下來想過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沒有了意義。

  賺了很多的錢,生命沒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極致,親情友情愛情沒了;忙忙碌碌爭分奪秒為他人,自己沒了。

  電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車的時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親去世訊息的時候;小女孩自己找回來,說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時候;好幾個段落都讓人淚奔,那種失去感、獲得感、那種掙扎、無助、心痛、恐懼、喜悅,都讓人不得不淚流滿面。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5

  看完講述殯葬行業的《人生大事》,很驚訝,卻也很“欣慰”,終於有導演關注到這一方面了。我的親人去世時,我也遇到過很暖心的殯葬工作人員,他們改變了我對這個工作主觀上的歧視,後來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淡忘掉過去的傷心事,也淡忘掉這個工作。這個看似吊兒郎當實則善良有擔當的“莫三妹”,他與小文的相遇相知相處,都在一步步反映著角色本身的成長曆程,我想,失去外婆的小文和任性不聽話的三妹,或許是彼此生命中的救贖。電影最感動我的兩個畫面,

  一是小文被親媽帶走,最後卻穿著與三妹最初相遇的衣服,拿著紅纓槍,跑向三妹,那個總喊著外婆去了哪的小姑娘,終於又有了新的依靠。

  二是三妹把爸爸的骨灰做成煙花,綻放在江邊,煙花墜落的那一瞬間,我真的淚崩。

  電影把殯葬行業的人們,稱作“種星星的人”,很溫暖很親切。我想,如果每一個逝去的親人都會化作一顆小星球,他的親友就是星球身邊的暗物質,縱使再不能相見,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離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網的永恆組成。朱一龍的情感每次都爆發的恰到好處,很容易把人帶入戲裡,電影有笑有淚,值得一看。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6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錯,我二十歲時特別喜歡看大英雄國仇家恨比較宏觀的故事,到了三十歲,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和體驗後,我更加喜歡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細節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種星星的人,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劇情很緊湊,人物個性也很鮮明。臺詞也都很精簡和戳人心,每一句臺詞的存在都是為了豐滿這部戲的情感。

  最讓我動容的是,奶奶微信裡的叮嚀聲,因為再也聽不到了,意味著永遠的離去。還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淚崩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她不再是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了,世上有個人很關心她。

  人,生來孤獨,來是一個人,走是一個人,出生結婚是喜劇,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劇,所以把上天堂的旁邊放一家婚慶公司,包括裡面結婚的場景,都是為了戲劇衝突,表現人生的悲歡。其實,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時的失落,但是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生死之外無大事。

  這個故事圍繞著“父女”情為主要敘述線,一邊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電影開頭的兩個鏡頭就刻畫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別是一桌的藥物和牆上哪吒的年畫。

  另一邊是為了愛情去坐牢,釋放後還被綠的廢柴中年,父子之間、男女之間、甚至和鄰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後卻是一個“表裡不一”的善良人,這樣的戲劇怎麼能讓人不動容,為了收養一個不相關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謂的事業,為了曾經的舊愛出手整理情敵的遺容。表面的剛硬和內心的柔軟,觸動了每個觀眾最深處的內心。

  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這部電影很治癒,讓我想起來類似的幾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蒂和爺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值得!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7

  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衚衕裡,兩邊是婚慶店和理髮店(好像是),初看是這麼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並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麼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

  回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探討與死亡相關的電影,比如入殮師、尋夢環遊記、百鳥朝鳳等,雖然這部和它們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讓我熟悉,而且現在我才發現它所表達的好像也都是為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入殮師講的是關於這個職業的故事,讓人們探尋工作的價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認真對待,生活也應是如此;尋夢環遊記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死亡即當現實中沒有人再記得你時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記住。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麼呢?可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吧。那我現在又在意的是什麼呢?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8

  昨日上午同學選了4D電影《侏羅紀世界3》,我則選了看起來不那麼鬧騰的《人生大事》。

  初聞其名,我聯想到古人的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看完電影,個人認為,名字改為《種下滿天星》,或是《種星星的人》,可能更妥帖。

  電影用的是四川方言,莫名有些親切。

  主角名字是莫三妹(朱一龍飾演,孫大聖),實際是三哥。另一位主演是小文(楊恩又飾演,哪吒),父女情深。

  電影中的哪吒,孫大聖,有傳統,也有童趣。

  電影中討厭的舅媽,懦弱的舅舅,木偶般的哥哥,讓人反省現實生活中的麻木。

  幾處哭點,止不住的眼淚,也只是聯絡到自己的親人,心有遺憾的對映。

  看電影,何嘗不是觀自己?

  死是人生大事,但人生處處的過程,其實也是結果。

  且蹲下身來,沉下心去,保持善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9

  《人生大事》作為一部殯葬題材電影,雖然講的是殯葬題材,但並非頹喪的一哭到底或者簡單的只談生死,而是透過聚焦市井小人物的故事,啟發觀眾從死亡的角度出發,再度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

  很多人在這部電影中感受到了平凡珍貴的人間溫暖,影片中既有“大笑爆哭治癒”的瞬間,也有“煙火氣息十足”的市井生活,這部片子飽含“中國人獨有的浪漫”。死亡不再是冰冷恐怖的,而是從容客觀的存在,是我們每個人終有一天要學會面對的,也不得不面對的。

  我作為殯儀館最普通的一名工人,看完這部影片,更多的是看到了殯葬從業者的不易。我們不被大眾認可,被誤解,被歧視,就算被家屬惡言相向,甚至拳腳相加,我們都要保持克制,秉持著“聖人之心”去照顧家屬的情緒。其實很多人都不理解殯儀館或者社會上的殯葬師對於逝者的意義。電影中有一個片段,莫三妹受委託請出老爺子為前女友的老公整理殘軀,在殯儀館整容間,老爺子親授還原逝者軀體面容的修復技藝,為逝者老六恢復肢體和半邊面容,為逝者保留了一絲尊嚴。這個片段不僅僅是殯葬世家的傳承,還是對逝者親屬委託的一種責任。我們為逝者梳理面容,穿整衣物,就是希望能夠讓逝者能夠乾乾淨淨、體體面面的離開世間。“他們就是幹這個的,收錢就應該把事情辦好”、“不要靠近我們,髒死了,晦氣”,類似這樣的話,我們在背地裡聽到了無數次。我們不求每一位家屬都能有一顆感謝的心,但是我們希望能夠得到家屬的尊重。

  何為人生大事,電影中莫三妹父親遺言中給了答案:“人生好像一本書,每個人都會翻到最後一頁,人除死,無大事。”這告訴我們,人生不要在意太多,積極面對一切。莫父幹了一輩子殯葬師,最後希望莫三妹給自己安排一個不一樣的傳送方式,莫三妹也遵照遺囑,把父親的骨灰以煙花的方式發射到天空,化作一顆顆繁星。這裡也點到了現在國家大力倡導的綠色殯葬,減少土葬,提倡綠色安葬方式,也許透過這部電影,很多人都會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10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菸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透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係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裡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為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裡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裡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係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後由於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著生養關係,所以兩人才能重歸於好,父親也終於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願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為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裡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後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彷彿表現了在我們心裡,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囉裡囉嗦寫了很多,彷彿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後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於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於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後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於獲得了拆遷款,家裡一直在鬧,於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為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後,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後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願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並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複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11

  去看這個電影之前,我沒有看劇情,沒想到開頭的劇情,是以老人離世為題材,話題很沉重,對於孩子來說可能不適合,但是,每個人終究要經歷,不如讓孩子從小了解,對人的生老病死有所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面對漫漫人生路有個思想準備。

  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有的富貴,有的平凡,有的輝煌;有的步步高昇事業有成,有的碌碌無為卻被視為沒有出息。即使有的人年輕時候走過彎路,歷經坎坷和磨難,但是,幡然醒悟之後,洗心革面,浪子回頭金不換,猶如重生,重新揚起人生的風帆,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閃耀出善良、友愛、尊重、孝道的優秀人性光芒。

  電影中說:“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面對成長、挫折和成熟,不可避免旦夕禍福,都要面對無法預測的生老病死,在這個漫長又短暫的生命中,要活的精彩而有意義。

  小時候都不能理解“死”含義,像電影中的小姑娘尋找死去的外婆,就給她說:“外婆化為青煙,飄到了天上,變成了一顆閃亮的星星。”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在靜謐的夜晚,仰望著滿天繁星,傾訴著自己的心事。

  電影中有句臺詞:“天上的每顆星星都是守護著愛著你的人。”你可能會想到你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哪些愛著你的人;你可能又會想到無私愛著我們的父母,也可能會想到在我們面前撒嬌的有時候氣人,有時候可愛的孩子們。

  面對愛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動,從生到死,愛都在我們的周圍。《人生大事》的片花中說:“謝謝你,溫暖我。縱有悲歡離合,縱有艱難挫折,人生大事就是好好的活著,努力的活著,善良的活著”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12

  有人說中國人忌諱談論死亡,其實我覺得不是。中國人只是不會輕易談死,並不是忌諱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遠的歷史我不太清楚,但我們的爺爺輩兒還有戰爭、饑荒的記憶,那時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們會認為生本來就得之不易,不積極向前看就是浪費了生命,談論死亡更是對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這部片子講述了殯.葬師莫三妹(朱一龍飾)在刑滿釋放不久後的一次出殯中,遇到了孤兒武小文(楊恩又飾),小文的出現,意外地改變了他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龍飾),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他爸爸、大姐稱呼他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歡他覺得他不好好對待人間天堂,他鄰居覺得他常常接觸死人比較晦氣,他女朋友還給他戴了綠帽子他應該也認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給我的感覺是“沒安全感、沒出息、沒自信”,還有一些空虛,好像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活著。但又有一些不服輸,平時偽裝得兇兇的,像一個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雖然外面讓人稱他“三哥”,但其實內裡還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誇讚,需要朋友的支援,也需要一個值得他努力拼命的人。

  遇見小文之後,三哥的眼睛裡慢慢開始有了光,對於殯葬也更加敬重了。

  電影裡打動我的兩個片段:

  第一個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畫畫。

  對於小女孩的父母來說,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夠帶給女兒一些溫暖。短時間內接受自己的寶貝已經不在了這件事是非常難的,他們埋怨自己平時只顧工作,沒有好好陪伴女兒,這可能也是對現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媽媽們的警醒吧。讓我感覺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個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遺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敵,但他看不得曾經的愛人痛苦,也多虧了小文給他勇氣所以答應了找老爺子幫忙。做完這件事之後,他看到了家屬們得到了一些慰藉,從這裡開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長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來了小時候鄰村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因為被車壓到去世了,當時聽村裡人說女孩也是看不出樣子了,她的媽媽找人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樣子才下葬的。小時候只覺得她的媽媽好愛她,現在想想,這件事無論是對生者的意義更重要。

  對了,最打動我的還有老爺子的這句話:

  “人生好像一本書,每個人都會翻到最後一頁,人生除死,無大事”。

  最後

  還活著,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決。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00字13

  最近一直打算帶伊伊去看《侏羅紀世界3》的,然而看過的朋友一致差評,於是帶她去看了口碑不錯的《人生大事》。不很地道的武漢話很接武漢的地氣,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我看得頗受感動。看完電影,我問她,電影好看嗎?她說,好看。我又問她,你流淚了沒有啊?她說,沒有。我便戛然而止。我在想,她之所以覺得好看,是因為不打不相識的這對異姓父女的結緣充滿了戲劇性,有趣而溫暖。

  而我之所以喜歡這部影片,在於它娓娓的道出了一個真相,那就是所謂的人生大事是要找一件值得用心的事情去做。用心去做的事情,大到英雄們的拯救地球,小到芸芸眾生的七情六慾。只要你用心的去做,活著就有所附麗,就有所方向,就有所堅強。一旦有了附麗、方向和堅強,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什麼樣的崎嶇險阻,都不能阻攔人們戰勝之的勇毅,而人之所以為人的高貴也因之呈現。

  朱一龍飾演的“三丫頭”“三哥”人生並不順遂,童年更是充滿憋屈,沒有感受到父愛,對老頭子充滿怨氣。然而,他始終是善良的人,這份善良來之於對死亡的同情,對生命的認知。“人死了後會變成星星,在天上看著你”,這句臺詞似乎並不僅是對小文的安慰,更是他自己真心的認為。所以他不願給他死去的二哥磕頭,他也不忍心扔棄可憐的小文。“敬神如神在,敬鬼如鬼在”從事殯葬行業的他們認真的做著這承受了不少白眼的職業,這就是他們的人生大事。當老父親猝然離世後,三丫頭才真正理解了他,當他把父親的骨灰打向天空,化成絢爛的煙火時,煙火震撼了所有人都眼眸,煙火中,他逝去的老父親應當滿心安慰的看著這個他一直疼在心裡的兒子。語言是蒼白的,這特別的儀式傳遞著父子倆在心靈上的和解認同。

  人生大事,也是死亡。影片從小文外婆的離去開始,在三丫頭的父親離去時走向結束。其實後面的大團圓結局我倒覺得畫蛇添足。人生大事又絕不是死亡,它是外婆對小文的千叮嚀萬囑咐,它是三丫頭老父親給他留下的遺言厚望,是嚴厲和“不近人情”背後的眷眷的心。人生大事,是有愛的溫暖,也有愛的嚴厲。當我們用愛和溫暖擁抱人生時,生活就會向我們緩緩的展開鋪滿鮮花的路徑。

最近訪問